教师不再是“铁饭碗”了?
高质量人才不仅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同样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脊梁”。因此,校园作为培养学术以及应用型毕业生的“孵化基地”,一直以来都深受社会各界关注。
不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团队内的优质教师却成为了“稀缺人才”,甚至有部分家长表示:“如今的年轻教师远不如8、90年代的老师负责任。”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佛系教师”在职场中频繁出现
在许多局外人看来,教师岗位简直自带光环,不仅工作环境单纯、社会地位高、每年能享受带薪休假,就连薪资和福利待遇都相当稳定,没有996的困扰和35岁下岗位危机,完全是打工人的“天堂”。
不过,当心怀热血的年轻教师正式入职后就会发现,教师这份工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潇洒。
大家每天不是忙着上课、备课、写教案,就是给学生收拾烂摊子,即便下班时间也要跟家长沟通,传达学校的通知。可这样折腾一溜十三招,到头来工资只有三四千,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但浇灭年轻人教育初心的“冷水”却不止这些。一方面,如今新晋教师评选职称困难,需要熬资历才能逐步实现“升级”,当参与几次都败兴而归后,初出茅庐的新手老师自然就佛系了起来。
另一方面,现在10后这批学生普遍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像是“瓷娃娃”一样,说不得罚不得,有时候老师教育两句还可能接到家长的投诉。久而久之,老师当然也懂得什么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问题是,当老师“躺平”以后,买单的却是学生,毕竟“严师才能出高徒”,老师的一味放纵和撒手,只会让同学们在分流考试中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相信这种结果是谁也不想看到的。
而面对教师团队“混日子”的心态,相关部门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在严格的要求之下,部分教师或将面临淘汰危机,离开自己的三尺讲台。换而言之,“铁饭碗”可能要靠不住了。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了?这4类教师或面临失业危机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团队内的成员是否具备极高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度,就成了相关部门考察的主要目标。
【第一类】:没有从业资质的教师
对于教师而言,教资证就相当于我们手边的身份证,它的存在直接就可以证明教师本人的能力以及专业度是否达标。
不过,此前在部分地区还有一些工作多年却始终未拿到从业资格证的教师,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补全这张“通行证”了。
【第二类】:连续考核不合格的聘任教师
聘任教师属于教师团队内的“合同工”,而院校评判他们实力与绩效是否达标,主要就是通过每年的考核结果。但如果任教老师连续两年都以一张“不及格”的成绩单收尾,那么大家离换一份工作也就不远了。
【第三类】:缺乏师德的教师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除了传递给学生知识,还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与思想。
可若是教师自身就人品欠佳,想着靠老师的身份实现“财富自由”,又或是在课堂上随意打骂学生,影响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那么一经确认,都将被踢出教师团队。对此,不少家长都坦言表示:早就该如此了。
【第四类】:违规补课的老师
有部分教师是出于好心,免费为班里成绩落后的同学“开小灶”,但这样的行为如果未经报备,其实也算违规行为。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之下,老师更应该小心一些。
在其位、谋其事,教师团队走向规范化是利好之举
教师是个光荣的职业,他的身上一直有着“园丁”、“蜡烛”等美誉。因此,只有品格高尚且富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走上岗位,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而如今相关部门牵着教师团队走向规范化,本质上还是在为学生们保驾护航,希望大家都能在优质教师的教导之下,成为对社会、对企业、对自己都负责人的有志青年。
所以不论是已经站在讲台上的“引路人”,还是正准备进入教育行业的“点点星光”,都要以平和、正确的心态去看待这些“约束条件”。
教师还是铁饭碗吗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众所周知,教师是社会行业中的铁饭碗,在编老师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往往可以直接干到退休,这让不少老师有恃无恐。而且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老师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行业中屡屡出现不良现象,比如个别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们、体罚学生等等,进而拉低了社会公众对老师的整体印象。针对这个现象,教育部决定出手,对县级老师进行考核,采取县管校聘的制度。教育部发布的这项规定,意味着教师将不再是铁饭碗。这对于家长和学生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还能挑起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成长。县管校聘制度简介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县管校聘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也就是说,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这样的事情了,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取消事业编制是真的吗
法律分析:中小学老师的编制是不能取消的。中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是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服务项目,自然财政应该由政府来承担。教师的基本工资本来就不高,如果没有了事业编制的这一层保障,很难保证有人愿意持续从事教育事业。并且正如有些网友的所言,教师没有了事业编制,则意味着公共事业单位的“失灵”。如果最基本的教育领域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那改变额不仅仅是教育,更是整个社会凳搏友和国家的发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枣槐法》第二十六条 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银敬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第二十七条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第二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教师取消事业编制是真的吗
教师取消事业编制不是真的。国家改革中已经明确规定,对于那些部进行收费和盈利的公益事业单位的编制是保留的,因此,中小学承担着义务教育的责任,是不会被取消编制的。全国各大高校以及公立医院承担着高等教育和非营利性公益服务,但是也具备收费职能,因此高校教师和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事业编制会被取消而改为聘用制。教师编制考试属于教师招聘考试的一种,由当地教育局统一发布考试公告,考上了编制教师岗后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入职后按照相关规定,签订合同期一般为五年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教师编制优势第一教师编制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但实际操作中,因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同,有些地方教育系统在缴交社保方面只缴交部分,不缴交生育保险和养老保险。第二有编制的教师工资组成由基本工资、津补贴、职称工资等组成。职称工资可以随着职称升高而升高,工龄增加工龄工资也增加。无编制人员工资固定,在职称晋升和工龄方面,一般无法保证。虽然在改革,但实际操作中仍然与在编老师存在很大差异。第三有编制的教师工作更有保障,更稳定。可以调动,退休后享有相应的社保和职业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