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甄姬

时间:2024-12-21 17:47:01编辑:笔记君

曹丕曹植甄姬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甄姬是曹丕的老婆,曹植的嫂嫂,曹植和甄姬并没有情感纠葛。 曹植写《洛神赋》是”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跟甄姬也没有关系。 甄氏三岁丧父。 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 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 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 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扩展资料: 最早传出甄宓与曹植有绯闻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中《洛神赋》的注解中讲了一个故事:最开始爱慕和想娶甄宓的是曹植,结果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念念不忘。 甄宓死后,曹植觐见哥哥,曹丕拿出甄宓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 晚上,曹叡宴请叔叔曹植,并把这个枕头送给了他。 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宓来与他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这个故事很动人,还把《洛神赋》的写作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可惜编得有些不靠谱。 甄宓比曹植大差不多十岁,甄宓嫁给曹丕的时候21岁,曹丕17岁,而曹植只有十一二岁,从年龄上讲,曹植不大可能在曹丕之前就想娶甄宓。 再看看曹植有没有可能对甄宓心存爱意。 曹丕继位后,对几个弟兄深怀嫉妒,先是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 有一次命三弟曹植在七步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若是做诗不成就痛下杀手。 曹植出口成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虽然冷酷薄情,却也有文人容易动情的一面,听了这首诗深受触动,便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对于曹丕的打压迫害,曹植毫无招架之力。 公元223年五月(黄初四年),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前往京城朝拜。 曹彰乃是卞夫人所出,其人勇猛,武艺超群,深受曹操的喜爱,早年就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曾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曹丕对这个弟弟深为忌惮,害怕其势力越来越壮大,于是借朝拜之机将其毒杀,对外则宣称因急病暴毙。 据说卞太后很伤心,哭着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子文(曹彰),绝不能再害了子建(曹植),否则我跟你没完。”曹丕害怕短时间内连杀两个弟弟,引起别人的怀疑,就放曹植和曹彪回到封地。 三人同去京城,回来的却只有两人,心中的悲苦和不安可想而知。 回各自封地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赠白马王彪并序》。 曹氏一门都是枭雄和文豪,这历史上都有确凿的记载,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李善的注解应该是为了《洛神赋》传播更广而杜撰的。 虽然故事编的拙劣,但却流传很广,后世之所以叫她“甄宓”或者“甄洛”,源头就是因为李善对《洛神赋》的注解,使得后世普遍相信洛神是甄氏的化身。 事实上甄宓在正史中只有姓氏,并没有名字,严谨一些的文章提到甄宓的时候会叫她“甄姬”。

曹丕和甄姬什么关系?

曹丕和甄姬是夫妻关系。曹丕的人生中有两个关键的女人,一个是甄夫人,一个是郭夫人,这两个女人都成为了曹丕的皇后,但是两个女人的境遇却天差地别。曹丕对甄夫人是一见钟情,并且对这个女人是倾尽了许多情感。而郭夫人对曹丕是倾尽了所有的爱,但是却得不到曹丕所有的喜欢。甄姬的父亲是上蔡的县令,不过甄家的家族可是十分显赫的,曾经出过许多名士大臣,到现在甄家在冀州也算的名门大户,而甄姬有三个兄弟四个姐姐,都长得十分秀丽俊美,但是甄姬的容貌是最为出众的。甄姬的父亲对这个闺女从小就很宠爱,但是父亲在甄姬三岁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办丧事,甄姬好像知道什么事情发生了一样,哭的十分厉害,母亲看到女儿的眼泪非常心疼,而甄家当时是大哥主家,甄姬的大哥就下定决心要给妹妹找个好夫家。贤妻良母的皇后甄姬:甄氏的确算得上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她对待自己的公公婆婆是当作父母来孝顺,特别是对卞夫人,甄氏几乎把她当作自己最亲的人来对待。

《三国演义》曹丕和甄姬什么关系?

《三国演义》曹丕和甄姬是夫妻关系。甄姬出生于西汉晚期的大族,甄氏三岁时失去了父亲,但甄姬从小就学习,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东汉末年,天下混乱百姓饥饿流离失所。年仅十多岁的甄姬,说服父母将家中的粮食分发给亲戚和邻居,从而挽救了许多家庭。 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建安四年(19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后来,袁绍的儿子袁熙,听闻了甄姬的美貌,将甄姬纳为自己的妻子。甄宓也履行了妻子的职责,整天陪伴丈夫和岳母。但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很久。官渡战争后,袁绍被击败,整个袁家族的力量耗尽。当曹操军队的战士再次进攻并占领冀州邺城时,甄宓落入曹操手中,但她的丈夫已经逃脱并不知所踪了。幸运的是,甄宓的外表惊艳,曹丕对其一见钟情,直接把她夺去成了自己的妻子。相处之后,曹丕发现甄宓不仅漂亮,而且有才华,并且更爱她。甄皇后不仅是贤德,而且在文学才华方面也很突出,留下《甄皇后诗选》。《三国演义》甄姬失宠的原因曹丕对甄姬的爱持续了近10年。然后甄姬遇到了她一生的对手,郭女王,郭女王从小就与众不同,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了这个名字。郭皇后是一名女谋士。建安末年,她来到曹丕身边。当时,太子之间的纷争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曹操非常宠爱爱郭女王,而曹丕总是处于劣势。聪慧机智的郭女王给曹丕出了很多主意,并为赢得太子的位置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赢得了曹丕的青睐。在这方面,甄姬不如郭女王。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甄姬逐渐失宠,她的容颜也渐衰。

三国里有个甄姬是谁?

甄姬生平基本介绍 甄姬(甄宓)(?-221) 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甄逸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後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曹丕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曹植(曹丕之弟)曾以《感甄赋》一文,来寄托他对甄氏的哀思。魏明帝继帝位后,为避其母讳,乃改名《洛神赋》。 《三国志》魏书五 后妃传第五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一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 后年十余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二 一魏书曰:逸娶常山张氏,生三男五女:长男豫,早终;次俨,举孝廉,大将军掾、曲梁长;次尧,举孝廉;长女姜,次脱,次道,次荣,次即后。后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二魏略曰: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与嫂共止,寝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一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二 一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 世语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閴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 魏书曰: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于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愿重留意!”帝不听,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皇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左右骤以差问告,后犹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动,辄历时,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忧愈甚。后得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欢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当视我颜色乎!”嗟叹曰:“此真孝妇也。”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焙笾 兔饕岳褡猿秩绱恕? 二魏书曰: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杀害,事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陈氏删落,良有以也。 据说甄氏是有名的美女,又因为曹丕的特殊身份,历来关于甄氏的传说很多。又因为曹植作过一篇《洛神赋》,所以又有传说说甄氏是洛神再世,她的名字也成了“甄洛”,连曹丕与曹植的立嗣之争都说是与甄氏有关了。正史中甄氏要比曹植大十岁。


三国甄姬是谁

  甄姬[甄宓(音“伏”)、甄洛](?-221) 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甄逸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后来魏明帝曹睿追封甄氏为文昭甄皇后。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洛神与甄氏
  曹植在邺城时作下一篇《感鄄赋》,因“甄”“鄄”古字同,且后来的明帝曹睿将此赋改名为《洛神赋》。因此经过市井人口相传,就诞生了关于甄氏和曹植“叔嫂恋”的传闻。甄氏的别称“甄宓(fu)”“甄洛”也是由此而来。因而小说传奇和一些诗人,干脆认为洛神就是甄后。《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相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那么《洛神赋》中的洛神与甄氏是否是同一人?曹植与甄氏到底有无瓜葛?从史实及常理来说,可能性是不大的。 1、当时曹丕已经称帝,曹植的地位本就岌岌可危,若此时再写一篇如此明目张胆来向嫂嫂表达爱慕之情的赋,岂不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一些?何况当时的甄氏比曹植大十岁,按照当时男权社会的标准来说,这样的爱恋也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2、西汉时汉武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成为当时人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动了爱慕之心,这就兄弟之道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言,是其不忠。不义不忠,大逆不道,成何体统?因此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 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这种“叔嫂之恋”的说法。 而且甄氏出身官宦家庭,据《三国志》中记载,是“不好戏弄”的,连姐妹们看马戏她也会批评,可见是一位受到良好的妇德教育且自律能力很强的女子,又怎会允许自己产生这种在当时社会“天诛地灭”的不伦之恋? 3、还有一种说法是,曹睿因为避其母讳而将《感鄄赋》改名。但在那时,名比姓更值得避讳,若是甄氏真的是洛神,换言之,若她的名字是“甄宓”或“甄洛”,那么曹睿恐怕就要在这篇文章上大修大补,忙不过来了——《洛神赋》里有多少“宓”和“洛”字? 4、至于《太平广记》中谈到,洛神女自称“甄后”也是不妥的。甄氏死时只是个妃子,“文昭甄皇后”的头衔是曹睿追加的。 不过历史终是太过严肃[1],能在肃穆的历史中给我们留下一丝幻想的美人,与同那些美丽的传说,必将能走进人们的内心。
  够详细了吧,应该能给你解惑了吧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圣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