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系列哪一部最好?
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寄托了知识分子的美好理想,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有士子满腔抱负于明主,知遇之恩永不相负、君臣一人的理想寄托,又有红袖添香、忠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爱情加成。既有钟无艳,又有夏迎春,知乎知识分子多,学生多,喜欢这个套路。简介白雪既有颜值、又有金钱、手段,家室又好,虽然中落,但不失名门之后的风范,荧玉公主千金之躯,非卫鞅不嫁,想啥呢?醒醒吧,现实可能吗?各位不仔细想想卫鞅之死真的是大义殉道,忠诚护法舍生取义?死于权谋高手嬴渠梁也。表面上我深明大义放你走,临行又告诉你担心太子心志不坚,当着太子和卫鞅说:彼若不贤,取而代之。密留手令暗驻军,明给你结仇,暗坐实你谋反!用完你必须得杀了你,你留着功高,你跑了资敌。
大秦帝国有几部?
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共四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大秦赋》。《大秦帝国》系列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建立秦朝,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注重尊重史实,只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其中还融合了不少最新考古史料。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剧组力邀数位历史学家担任历史顾问,仔细考证剧中的人物、器物、历史事件,向观众展现秦始皇能统一中国的原因。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偏蛮小国由十几代秦国人奋发图强,历经磨难才实现大国梦。通过演绎拨开历史迷雾,以电视剧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扩展资料主要剧情: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时为西北边陲蕞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轻的仲公子嬴渠梁(侯勇饰)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秦孝公渠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商鞅(王志飞饰)辗转来到秦国,并凭借一身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
如何评价大秦帝国之纵横?值得一看吗?
《大秦帝国之纵横》是一部色彩斑斓的辉煌大戏。剧中人物情感波澜,迭荡起伏,跟合纵连横的故事主题相映成辉,主人公秦国国君和宰相张仪,他们和魏纾、芈八子、苏萱、姬狐等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奇女子的情感纠葛,与国运、外交起伏互相交织,碰撞,时而壮怀激烈,撕心裂肺,时而柔情似水,如泣如诉,使整部剧情高潮迭起,荡气回肠。令当代观赏者时时多一份感动和享受,多一份警醒和反思,整部剧如同一席华美的盛宴。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jz-tMsowmZwk27jAvbp5Q?pwd=1dbu 提取码:1dbu该剧将浓墨重彩地描述《裂变》之后秦国与山东六国如何上演合纵连横的风云际会,展现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精彩绝伦的智慧斗争和虎虎生威的政治军事较量。剧组将以纵横捭阖的大制作,再次为中国历史建立一座原生文明的丰碑,用影像记录秦帝国从奋起变法到富国强兵的辉煌,记录属于巍巍中华的光荣与梦想。
大秦帝国之纵横
合纵与连横
■合纵谋略
在群雄实力均衡、战事酷烈的新形势下,诸侯各国都注重采用“合纵”与“连横”的谋略,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的醒目特点。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攻击一个强大的国家;所谓连横就是联合一个强国去攻击其他弱小国家。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而齐国在此时也是东方强国。这样就形成了东西两大强国对峙、其他弱国并存的局面。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出现了“合纵”和“连横”。
公孙衍,又名犀首,做过秦国的大良造。后来张仪投奔秦惠文王。秦王很欣赏张仪,拜张仪为秦相。但张仪与公孙衍二人观点不统一,张仪主张“连横”,而公孙衍主张“合纵”。秦惠文王赏识张仪,便弃用公孙衍。
公孙衍一气之下,从秦国来到魏国。
公孙衍来到魏国后,很快被魏国重用。公元前319年,他做了魏相。他深知魏国不如秦国强大,为了对付秦国和张仪的“连横”政策,他提出了“合纵”策略。他号召五国合纵。这五国是:魏、赵、韩、楚、燕。
由于这五个国家都比较弱小,单独都没法抗击秦国,所以公孙衍希望通过合纵增强力量,与秦军抗衡。
但是人多心不齐,楚、燕两国没有派兵出战,而魏、赵、韩也各有心机。所以在修色(今河南省原阳)刚一交战,秦军便大获全胜,歼灭8万多敌军。
张仪建议秦惠文王道:“主公,三晋国尚未强大,我们应乘胜出击。”
秦惠文王又向三晋发动进攻,韩国把太子全送到秦国做人质,屈服投降,赵国也答应求和,魏国内政受到秦国干涉。
秦国更加强大了,“合纵”不仅没有打败秦国,反而激发了秦国斗志。
公孙衍失败之后,苏秦出现了。
苏秦是洛邑人,他和张仪是同学,也是好朋友,但二人的策略也不同。苏秦也主张“合纵”。
苏秦第二次苦学之后,先是到了燕国,受到了燕文王的礼遇和重用。
他对燕文王说:“主公,当今秦国最强,时有吞并各国的野心。我们应联合这些弱小国家,共同抵挡秦国,只有这样才能保太平。”于是赵、韩、魏、齐、楚五国合纵伐秦。但是由于组织不周,联军一直没有发动大进攻,结果“无功而返”。
■连横谋略
秦王面对联军压境,问张仪怎么对敌。
张仪道:“主公,目前齐、楚两国是联军中的强国,只要把它们拆散,其他的都可迎刃而解。”
于是张仪奉秦王之命出使齐、楚。
张仪先到了楚国,买通了楚怀王的宠臣靳尚,然后去见楚怀王。
张仪对楚怀王说:“如果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把商于一带600里的土地归还楚国,而且愿意与您结好。”
宠臣勒尚也陈述了与秦结盟的各种好处,楚怀王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欣然应允。
楚国和齐国断了交。
楚怀王派使臣去向秦王要回商于,却遭到了拒绝。张仪拿着地图说:“你们大王听错了吧,我是说将自己的封地拿出6里给楚国,而不是秦国的600里。”
使臣回到楚国,从头到尾一说,可气坏了楚怀王。他立即派兵,攻打秦国。秦国早有准备,打败了楚国。
楚怀王不甘心,又一次派出十万大军攻打秦国。而秦国则联合齐国,一起打败了楚国,又抢走了汉中一带600里的土地。万般无奈,楚国只好求和。楚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从此一蹶不振。
楚被削弱后,齐秦两国对峙,苏秦的合纵联系也被瓦解了。
公元前286年,由于宋国发生了内乱。齐国想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张领土。于是,齐国便派兵攻打宋国。
宋国国君眼看着宋国要灭亡,便跑到魏国,齐国和魏国因此产生了矛盾。齐国最后灭了宋国,宋国国君宋康王悲愤而死。
齐国灭宋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强烈不满,纷纷想群起而攻击,但因没有一个牵头的也不敢贸然进军。
张仪对秦王说:“主公,如今楚已经被削弱,齐、秦两国对峙,若不削弱它,将来必然会对我们造成威胁。如今齐国举兵灭宋,不得人心,各个诸侯国也十分不满 意,但它们不敢轻易出兵。如果我们在这时候站出来,组织和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打齐国,一定会大败齐国军队。到时我们就可以独自称霸。”
公元前285年,秦王与楚王在宛相会,对楚王说:“如今齐国逆天而行,不仁不义,将来必然会乘机灭掉你们这样的国家。”楚国虽然与秦国有矛盾,但看到齐国攻打宋国,心里也想与秦国结交,因此答应了秦王的邀请。
秦王又用同样的话,说服了赵王。
公元前284年,秦王又与魏王、韩王会谈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公元前284年,秦、燕、韩、赵、魏、楚6国联合攻击齐国,在济西大败齐军。
齐国也从此一蹶不振,只有秦国傲视群雄,为后来的统一做好了准备。
狗尾续貂之作——评《大秦帝国之纵横》
《大秦帝国》这一系列小说一经推出,就广受读者欢迎,更是有众多的电视剧版本。这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在这部电视剧的带动下,秦也成了电视剧时代题材表现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更神奇的是,这部电视剧竟然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怀,一种东西如果成为了情怀,任何延续这个系列拍的续集,都有黯然失色的危险。如果续集制作的符合观众的情怀,还有可能延续经典。反之,如果续集不能在延续情怀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别样化叙述创新,那么这个续集就显得狗尾续貂了。但是,让人觉得哀婉叹息的是,大秦帝国的第二部(也可以说是《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续集)《大秦帝国之纵横》虽然就历史剧来说,是拍的很出色的,但是他没能延续第一部的情怀,导致了他沦为一部狗尾续貂之作。
本剧的第二个败笔,在于人物的塑造。在本剧开端,运用了几个第一部出现的演员(分别是孙飞虎老先生,和饰演赢虔的演员等),这样让观众有带入感,本来是不错的。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本剧的人物叙事出现了混乱。一方面本剧想延续第一部人物塑造模式,即破落小子经各种贵人相助,终于来到秦国并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商鞅的塑造就是这个套路),不仅仅如此,本剧还想尊重历史,力图塑造历史人物,又想以生活的方式塑造人物。这样矛盾的塑造混搭,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人物线混乱,到最后观众就彻底不知道本剧想表达什么了。这样的表述方式还造成了剧情的混乱。
本剧剧情的混乱,从开头就可以略知一二。开头本想以剧情,来说明秦惠文王是一个粗中有细,老谋深算的形象。但是,剧情安排的秦惠文王,前去参加“三国相王”好像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反而在这途中和莫名其妙的女子谈起了恋爱。这样的剧情就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从秦王平定旧贵族叛乱,到惠文王去世。这期间,导演想表达太多东西了,反而导致了剧情描述的乏力,从而削减了主要描写对象秦国的描写力度。但是这部剧作主要的描写对象就是秦国,导演的叙事方式不仅没延续,第一部的辉煌,反而削弱了这系列电视剧的魅力。这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本剧的导演野心很大,但是他的野心却妨碍了正常的叙事,从而使得本剧没有第一部那样精彩。如果没有看过第一部,而看本剧,作为一部历史剧还是很优秀的,也是值得观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