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时间:2024-12-13 14:51:30编辑:笔记君

青春期教育随笔: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高年级的家长们都有这种感觉:不知什么时候,孩子的个子渐渐赶上自己了,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也不那么省心了,不仅听不进劝告,有时还会冲着父母直脖子、大声嚷嚷;孩子的心也变得复杂起来,说的话也是满口网络外星语……家长们心里清楚着:孩子翅膀硬了,不好管了;随之而来的是对孩子把控不住的担心。木子在此给各位家长支招。   面对半大不小的孩子,家长除了要理解孩子身体长大带来的心理变化还要跟孩子“机智周旋”。有的孩子长得快,身体已经出现青春期的第二性特征,孩子也变得躁动、敏感起来。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把命令的口吻换成商量的口吻,比如不要过于频繁地督促孩子。但是,孩子是机灵的,他们也能感觉到随着自己长大,家长有些“让步”,所以他们也会“得寸进尺”。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把控不住孩子,孩子就会凭着一次次的“小胜利”而将头脑中一些稚嫩的想法和不好的行为当成胜利的果实保留下来,那么孩子在接下来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的危险就会越来越大。探究那些少年犯和行为偏颇的成年人,都可以追溯到青春叛逆期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管不住孩子,孩子才会放任下去一步步走错。   所以,在“放”与“抓”之间,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属于原则问题的,家长必须“寸步不让”,把原则坚持到底;不是原则性的,无关紧要的,家长可以睁一眼闭一只眼。什么是原则性问题呢?如不遵守规矩,行为开始变得张狂;如不尊敬长辈,一听到长辈的劝告就两耳“选择性失聪”;当长辈说多几句还一脸不耐烦,甚至直着脖子冲长辈大声嚷嚷;原本很爱学习的,现在对学习开始不上心,考多少分都无所谓;一天手机不离手,耳机线总是塞在耳朵里……这些苗头一出现,家长就要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把原则坚持到底。   怎样沟通更有效果呢?孩子已经长大,大庭广众下斥责是最不可取的。当孩子出现这些不良苗头的时候,家长只能忍着性子耐心等待(忍出内伤也要忍)。如果家长这时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冲着孩子一顿痛骂或狠揍,只会把孩子从自己身边逼走,只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筑起一堵厚厚的墙。那么,未来,给孩子的只会是一个个跟头让他自己去明白生活的道理,给家长的只会是深深的“恨铁不成钢”和“无尽的担忧”还有为孩子的错误买单。   家长需要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孩子不可能一夜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变化在一开始出现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寻找时机了。一次成绩的下降不足以说明问题,两次、三次成绩的下降就可以成为“教育的切入点”。在学习成绩上,没有孩子愿意当后进生。成绩是最能够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如果家长此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帮助解决学习遇到的困难,那么不用说,孩子肯定不会心怀不满。这样的教育时机是最有效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来自异性的仰慕和对异性的好奇,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与孩子散散步、看一场电影,用朋友的口吻跟孩子说说自己当年的青春期,这样的话题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孩子会从家长“当年的做法”中明白自己现在的做法,知道要收藏起心里最为稚嫩、也最为珍贵的这份仰慕,把散了的心重新收回来,放在学习上。这么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家长不仅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也成为孩子心中的“超人”。相信孩子从此会把家长看成自己的贴心人,孩子以后遇到自己不能决定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父母征询意见。   当孩子冲着长辈直脖子大声嚷嚷时,家长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尤其是青春期这个时候。让我们回到传统的“孝道”,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护身符”。家长们纵观古今中外,有孝心的孩子即使误入歧途也会很快回归正道。也许家长们没有注意到自己日常对孩子“孝心”的要求,但是在孩子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寻找时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孝心”,什么是“孝道”。当孩子发脾气大声嚷嚷,或者“耳塞耳机线,两耳不闻家长言”时,家长可以在事后,用一种很平静、很严肃的语调对孩子说:“难道这就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你换来的态度?难道这就是你学了这么多知识和本领之后用来对付父母的吗?”没有一个孩子一开始就想当“不孝子”的,所以在孩子冷静下来,摘掉耳机线后,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这些对长辈应该有的尊敬和礼节。木子还记得自己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曾对父母出言不逊,正是父母当时的这两句话如同两个耳光狠狠地扇醒了木子。时至今日,木子仍对父母心存感激。木子觉得这样的说教要趁早,一次大声嚷嚷就必说一次,不要等到孩子已经无所畏惧时再来说教就“事倍功半”了。   还有一个好的做法是“防范于未然”,家长可以在孩子叛逆期到来之前,结合一些新闻事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把正能量一次次灌输到孩子心田。这些闲谈所传递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往往能在孩子叛逆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孩子遇人不慎,误交损友,家长在这之前说的那些潜藏在孩子心底深处的话让孩子有了潜意识的是非观,而这些正是孩子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幡然醒悟的“法宝”。所以,家长不要以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对牛弹琴”,要相信“水滴石穿”,让那一句句苦口婆心成为孩子青春期的“灯塔”,伴孩子走过迷惘的时期。   哪些是家长应该放手的呢?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学习习惯,这些家长就可以稍微放宽尺度,孩子想先看一会书再写作业,家长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但是可以先给孩子提个醒“今晚作业多不多?会不会写到很晚才完成?”这样孩子在看书前自己会先衡量一下,以免因为看书耽误作业的完成。还有一些生活习惯也应该适当提醒,毕竟孩子已经长大,再当“熊孩子”也是不利于他的未来。如果孩子要和同学朋友出去玩,家长也要先给孩子提个醒,说一些注意事项,让孩子心里有所准备。这些提醒都是必须的。如果孩子厌烦则少说几次,但还是要说。要知道,“孩子每一个缺点的改正离不开妈妈的500次唠叨”。   木子知道家长真的很辛苦,但是不要当“伟大的家长”,必要时要把自己的压力和苦恼告诉孩子。孩子的懂事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父母的倾诉。让孩子明白父母把他们从小小的婴儿一点一点抚养到今天这么高这么大,真的很不容易。有的家长此时已经或多或少有一些慢性病,有的已经进入更年期,焦躁、烦闷、抑郁接踵而来。想起老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为人子女容易,为人父母好难”不禁泪涔涔!家长们坚持吧,“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你们今天的努力、改变、付出,将赢得一个出色、孝顺,不用你再忧心忡忡的孩子!辛苦的时候,想想,这一切都是“飞升上神历劫的磨难”!苦尽必然甘来!   此文与“青春期撞见更年期”的家长共勉!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作文

  1、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时,我只能甘拜下风。我,是一个初中生;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现在,我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题: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时该如何处理?我上初中,母亲就把我叫“青春期”。整天埋头书本,研究那《如何防止青春期孩子叛逆》。我也真是无语。虽然我母亲是为了我好,但着难免也太……所以,我也学会了一个词“更年期”。母亲听见这个词时很不高兴,经常我“我有这么老吗?”嘻嘻!不老也没我年轻呀。而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必会擦出一些火花。从上了初中,学习紧张,我的心情不好,尤其,是在一开始这个过渡阶段时,我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母亲心里也急,我也,但是她越越能啰嗦了。什么作业做的这么慢啊!怎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呀?还不赶快睡觉!明天上午又起不!总而言之,她不满足于我的学习,况且,我也不满足于她的作风。我们经常吵架,也不是真的吵,因为我,她是为了我好,只是说上几句,发泄一下。谁说她是更年期?我真后悔当时会说这句话。我的母亲,她会唱歌,并且会唱《小二郎》,还手舞足蹈。虽然都在调上,虽然有时词不对,我也经常在她唱出第一句的时候,一声“停”阻止她那动听的歌声。每次在被我阻止之后,她都用抱怨的语气埋怨我一阵子,像一个孩子。这就是我口中的更年期,而我便就是她口中的青春期。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我只能摇头加叹气,举个白旗,投降罢!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怎么办)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司其职合力共育,才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3月20日,由中共青岛市市北区委统战部、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作为指导单位,青岛市市北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合会、青岛市市北区民办教育协会、青岛日报社(集团)观海新闻客户端主办,青岛超银中学、青岛市市北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岛市市北区同明书坊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WE 来+”家庭教育论坛在超银中学(镇江路校区)正式启动。市北区委统战部相关领导,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郑珏,市北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市北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合会副会长、青岛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超银中学作为市北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潘晓莉会长在致辞中表示,“WE来+”家庭教育论坛举办的初衷就是希望汇聚民办学校、教育同仁及社会各界的力量,让“我们”(WE)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同时,“WE”也寓意“为”教育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学生、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此外,“WE”还有“未来”之意,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各种范围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未来”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WE来+”家庭教育论坛采用线下活动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由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客户端进行全程直播。首期论坛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于明东以《青春期的陪伴智慧》为话题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讲座。于老师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什么是逆反、孩子与家庭的关系等热点精彩开讲,观点犀利、诙谐幽默、富含哲理,令家长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家长们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困惑现场提问,收获专家的专业指导。   “WE来+”家庭教育论坛是青岛超银学校参与举办的又一项重量级的家庭教育活动。超银学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家校共建之路,特别是2018年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超银汇聚岛城乃至全省的家庭教育专家,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论坛、讲座等活动,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WE来+”家庭教育论坛启动后,未来每月第三周的周六都将面向全社会公益开讲,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多渠道的参与,让更多家庭教育知识惠及万千家庭。以“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为使命,超银学校将继续拓展教育新形式,与家庭、社会多方合力,为学生的成长不断注入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超银的沃土中绚烂成长。 讲座“高能”金句 哪一句戳中了你? 清晰的自我认识   青春期最重要的人生任务不是学习,而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建立自我同一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障碍。当他很自信时,他可以将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整合起来,哪怕这些认知有时候是冲突的。比如,在父母面前我是沉默寡言的,在同学面前我是健谈的,在亲戚面前我是文静的。他可以将这些矛盾的人格特质整合起来,认识到这都是“我”,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孩子的困难在于当家庭或个人本身出现某些问题时,他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会在自我认同上出现问题,包括性别认同的问题往往也都在这个阶段出现。 共情能力   青春期的好多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怎么不知道感恩,一点不知道心疼父母,养成白眼狼了。孩子却觉得,你有问题吧!这有什么好着急的?孩子不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缺少共情能力,是青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不是道德品质出问题了。 青春期的“拧巴”   青春期阶段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是既要求独立,追求自由,但他的能力又不足以独立,还需要获得家长的爱护,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拧巴”。比如,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房间,不允许家长随便进入。但当他走出房间的时候,却希望全家都在客厅等着他,否则就是“不爱我”。 什么是“逆反”   什么是逆反?是不是孩子不听话就叫逆反?不对。有一部分的情况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哪怕他的判断是错的,只要是他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这都叫“有主见”,和对错无关。你们是真的希望孩子听话,还是希望孩子有主见? 聚焦家庭关系   家长要重新聚焦家庭关系。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老拿放大镜盯着孩子,也要去审视家庭状况、婚姻关系,把家庭生活处理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陪伴。家长有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让孩子出去后回得来,愿意回来,回来后能够在家庭中得到滋养,让他有力量去重新闯荡社会。 “容器”说   父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用不同的容器来盛放他。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要做一个玻璃瓶,给孩子足够的安全和保护,但要给他立规矩;孩子上学之后,家长就要做一个瓦罐,在这里他依然受到保护,但他的权力和边界已经扩大;到了青春期,家长就要做一个宽口的大缸,用来容纳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坚固的缸壁就是他不可逾越的底线。这包括生命、健康、伦理等。等孩子过了青春期,家长就要做一个簸箕,把最广阔的空间留给孩子,但却仍然可以给他精神支持和情感滋养。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于2011年10月19日播出,是由庞好执导,杜淳、马伊琍和董璇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几个青年人之间的爱恋和跟长辈之间的种种较量的励志故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邓家齐(杜淳饰)与贺飞儿(马伊琍饰)结婚,崇尚自由的他对飞儿颇有成见,正当处于家庭工作困顿之际,前女友白晓鸥(董璇饰)出现,让这个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家更加地矛盾重重。而邓家齐的好朋友苗知喻和蒋鹏飞也在爱情婚姻的道路上荆棘重重。但是最让三个好哥们头疼的却是家中更年期的妈妈们。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作为一部聚焦于两代人碰撞的情感大戏,其不仅对处于“青春期”年轻人的感情纠葛和生存状态有所展示,还关注了“更年期”中的父辈们的生活状态。朝气十足的80后一方面需要面对来自生活和事业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正赶上处于更年期的父母,该剧采用真实记录的手法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上一篇:爱你成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