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

时间:2024-12-11 17:17:43编辑:笔记君

张耳和陈余在起义前不是至交吗?怎么后来反目成仇?

张耳与陈余都是被秦始皇剪灭的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两人的年龄相差不少,张耳年长,陈余年少。两人还都是有才能的人,是魏国的名士。既是同乡,又是名士,英雄相惜,竟然成为一对忘年交,陈余行弟子礼,把张耳当父辈尊重。两人相约同生死,共患难,断头无悔。 魏国灭亡之后,秦朝官吏得知张、陈是名闻遐迩的豪杰,担心他们率众反秦,于是悬赏通缉二人。张耳与陈余被迫隐姓埋名,逃到外地,当上了里监门(相当于今社区门卫)。 有一次,地方小吏因一个小过失,鞭打陈余。陈余恼了,当时就要拔剑而起,杀死小吏,被张耳制止。事后,张耳把陈余叫到一棵桑树下,责备他说: “当初我给你说的话,你都忘记了吗?我们是干大事的人,怎么能够因为受这么一点小委屈,就和这样一个小吏拼命呢?” 陈余这个时候也早已冷静下来,爽快地承认了当时自己过于冲动,保证今后不会再干这样的蠢事。 陈胜起义之后,二人投奔义军,后受陈胜指派,辅佐武信君攻略赵地。武信君死后,他们共同拥立原赵国国君之后赵歇为赵王,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反抗秦朝统治。 不久,秦将章邯率王离攻赵,赵军节节败退,赵王和张耳逃至巨鹿,被王离大军团团包围。这时,陈余正在北方招兵买马,躲过一劫。匆忙招收几万人后,陈余带着刚刚组建的部队,赶到巨鹿救援。 此时的巨鹿,形势十分危急。王离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赵军人少,粮食也不多了。张耳急切地盼望着陈余的到来,他相信,自己与陈余是生死朋友,他绝不会见死不救。 可是,陈余率军来到巨鹿之后,见数十万训练有素的秦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那几万乌合之众决不是秦军的对手,只好深沟高垒,等待后续援军。 一连几个月,张耳率城中赵军拼死抵抗,苦苦待援,同时屡屡派人催促陈余,要求他立即进攻秦军,以解燃眉之急,陈余却不敢前进一步。张耳又急又怒,再派张黶、陈泽二人传话斥责: “想当初,我和你相约为生死之交。今日之势,我和赵王命在旦夕,你却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难道这就是生死朋友?如果真是生死之交,为什么不出兵攻秦,你我内外夹击,或许还有一分生机!” 陈余解释说: “我明知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解巨鹿之围,进攻不过是让这些士兵送死而已。我活下来的目的,就是要为赵王和张耳报仇。假如今天硬要进攻,就像是以肉投饿虎,有什么益处呢?” “事情紧急,既然答应共生死,那就不要考虑后事了,赶快出兵吧。” 被逼无奈的陈余说: “此时进攻,实在有害无益,你们不相信,那就先带五千兵去试试吧。” 张黶与陈泽只好率五千士兵,奋力进攻,可他们哪是秦军的对手?就像是一团雪抛向火堆,刚到近前,就化完了。 最后,还是项羽大败秦军,俘虏王离,逼降章邯,解了巨鹿之围。张耳陪赵王出城致谢,又见到了陈余。一见面,张耳就谴责他见死不救,又问张黶、陈泽二人的下落,陈余答以二人战死。张耳不信,以为他们死于陈余之手,故而反复数次,追问细节。 年轻气盛的陈余急了,解下兵符、印绶,推给张耳,说道: “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猜疑我,你以为我是贪生怕死,贪恋权势的人吗?我现在就不当这个将军了,你把这支部队带走吧。” 说完,陈余转身去了厕所。张耳见他发怒,一时也愣了,不知如何是好,他手下的谋士赶忙劝道: “这是上天给你的好机会,还不赶快把部队接受过来。” 张耳醒悟,马上佩印收兵。 等到陈余回来的时候,见张耳毫不客气的配上了将军印,怒上心头,转身就走。二人从此恩断义绝。 秦亡之后,项羽分封反秦战争中,各路有功诸侯。因张耳曾追随自己进攻秦地,所以把赵地的一部分划出来,立张耳为常山王;又因陈余不曾跟随自己打仗,只给了他三个县,封为侯,陈余怒火冲天。 不久,齐王田荣叛楚,陈余借齐兵攻打张耳。张耳败走,投奔刘邦。 汉高祖二年,刘邦出兵,进攻楚国,邀请陈余出兵助阵。陈余提出一个条件: “汉王杀死张耳,我就出兵。” 狡黠的刘邦,命人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将此人的头颅,送给了陈余。陈余当即派兵助汉。 然而 不久,陈余就感觉到自己可能受骗了,于是又撤回部队,背叛汉王。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刘邦派遣张耳辅助韩信,攻略燕、赵。井陉一战,汉军击破赵军,斩杀陈余(详情见另一篇文章《甘受胯下辱 方能成大事》)。两人的恩恩怨怨,终于落下了帷幕。 凭心而论,张耳与陈余自至交变为敌人,两人都有不是。 当张耳命悬一线之时,求助陈余,陈余理应倾力相助,哪怕是战死沙场,不也是实践了当初生死与共的诺言? 至于张耳,明知陈余之力不敌秦军,又何必苦苦硬逼朋友送死?尤其是战后,先是怀疑朋友谋害自己的部下,继而夺取陈余的军权,那不是把对方逼上绝路? 再说陈余,项羽分封不公,何必拿张耳出气,夺取人家的土地、人民? 如果说,当初发生矛盾之时,双方都能主动为对方着想,后退一步,而不是咄咄逼人,也许心结也就解开了。 再者说,如果张耳不夺陈余之兵,陈余不夺张耳之地,也许还有化解矛盾的可能。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军队、土地放在面前,他们都忘了贫贱之时的友谊。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至理名言。


张耳和陈馀为何会反目成仇?他们后来怎样了?

张耳和陈馀,从相约生死的好朋友,到置对方于死地的仇敌,究其根源,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以势利交”。双方的交往一直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一旦遇到磨难,所谓的友谊,在利益面前立刻粉碎。陈馀因为与刘邦交恶,被韩信所杀,张耳因为投靠了刘邦,并与刘邦结为亲家,获封赵王,得以寿终正寝。友谊说碎就碎邯郸被章邯攻破后,陈馀与张耳及赵王歇冲散,陈馀在巨鹿北面收罗了几万残兵驻扎下来,张耳和赵王歇则被章邯围困在巨鹿城。巨鹿城小粮少,在章邯的猛攻下,危在旦夕,张耳尝到了义军各自为王,无法协调的恶果。他派张黡、陈泽去责备陈馀,为什么拥有几万人马,却不相救?陈馀说:不是不想救,就我这点人马,去了也就是送死,于事无补,莫不如保存实力,将来为他们报仇!张黡、陈泽说:以后的事顾不上了,眼下你不能忘义,先解燃眉之急吧!陈馀迫不得已,给张黡、陈泽拨了五千人,去解巨鹿之围。不出所料,张黡、陈泽与五千人马全部肉包子打狗。亏得项羽夺了宋义兵权,挥师北上,解了巨鹿之围,并一战灭了章邯二十几万大军!战后,张耳和陈馀这对刎颈之交又见面了,张耳愤愤不平,指责陈馀见死不救。陈馀辩解说救了,张耳说没看到一兵一卒,反而连张黡、陈泽都不见了,分明是被你灭口了!陈馀一气之下,解下大印交给张耳,想撂挑子。不巧内急,扔下大印后,匆匆直奔茅厕。张耳在左右的撺掇下,犹豫片刻,还是收了陈馀的印。陈馀方便回来,一看大印真的被收了,立刻大怒,带着自己的几百亲信,走了!俩人从此就这么分道扬镳!张耳此后随项羽攻入咸阳,灭秦后,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移赵王歇为代王,陈馀因为没有随项羽入关,仅仅被封了个侯!生死相随到你死我活陈馀接到消息,勃然大怒,大骂项羽不公。他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田荣,撺掇田荣一起反叛项羽,他则在田荣的帮助下,率兵突袭常山,夺了张耳的地盘。张耳被打败后,逃往汉中,投靠了昔日好友刘邦。陈馀则将赵歇重新扶立为赵王,他自己做了代王。汉二年,刘邦攻打彭城,想联合赵国,陈馀竟然提出一个条件:只要你杀了张耳,我就跟你一起对付项羽!刘邦多狡猾,他找了个跟张耳长得像的人杀了,把人头给陈馀送去。陈馀上当了,协助刘邦攻下彭城后,才发现真相。陈馀怒火中烧,当即反叛离刘邦。刎颈之交,变成一心想刎别人的颈了,呵呵!第二年,刘邦派韩信和张耳,领兵出井陉,攻打赵国,著名的井陉关之战拉开战幕。陈馀刚愎自用,不听李左车的建议,竟然放韩信兵进井陉,被韩信一战灭国。陈馀直接战死,赵歇被捕杀。占领赵国后,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此时,张耳已经做了刘邦的亲家,他儿子张敖,娶了刘邦的嫡女鲁元公主。两年后,张耳病逝,终年63岁!张耳和陈馀这对早年的刎颈之交,何以在一件并不复杂的事实面前,都失去了理智,闹得分道扬镳,进而又闹得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司马迁说:“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直白一点说,张耳和陈馀所谓的贤名就是假大空,有钱的时候是酒肉朋友,富贵的时候可以共享,一旦遇到真正的利益冲突,双方自私的面目暴露无遗,他们的交往就是“势利交”!

上一篇:安卓手机管理软件哪个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