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症

时间:2024-12-02 11:55:19编辑:笔记君

什么叫奔豚奇症,为什么会有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医宗金监》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豚,即小猪。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奔豚证指自觉有冲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如豚之奔突状,故名.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肾主惊恐,故奔豚之病因当责之于肾,其病机则为寒邪上冲所致,故其症若豚奔,"豚为水畜,性燥善奔也."()……
奔豚汤,其辨证要点是“气上冲”,“腹痛”常兼而有之,至于“往来寒热”则较少见。并认为,“气上冲”的表现是,患者自觉有一股气从腹部上冲胸咽;有的仅觉咽喉或胸中窒塞,并伴有肝气久郁、情志失调的某些疾病.:《金匮要略》原文论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俞老认为这是提示之意,惊恐可概括七情诸因素。本例长期有咽喉阻塞感,属“梅核气”范畴,病机是情志怫郁,肝气上逆,故可用奔豚汤疏肝降逆。俞老用奔豚汤方中主药李根皮常用量为15g。本例方中去生姜,因嫌其辛热易激惹肝火;合甘麦大枣汤以缓急宁神。
奔豚气
  奔豚气系指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的一种病证。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
  奔豚气的病因,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甚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本证的针灸治疗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后世,如《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济生拔萃》、《针灸逢源》、《神灸经纶》等均有记载。
  现代医学中某些精神、神经性病症与此类似。
  【辨证分型】
  (一)肝肾气逆
  系肝肾气火循经上逆。症见气从少腹直冲咽喉,惊悸不宁,发作欲死,腹痛喘逆,呕吐烦躁,甚则抽搐厥逆,气还则止,反复发作,脉象弦数,苔白或黄。
  (二)寒水上逆
  乃下焦阴寒水气上逆。症见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至心下,心慌不止,形寒肢冷,脉象弦紧,舌苔白腻。
  【治疗】
  (一)肝肾气逆
  1.治则:平肝降逆,理气和胃。
  2.处方:期门、太冲、公孙、气海、内关。
  3.方义:期门肝之募,太冲肝之原,两穴相配,可平降冲逆之肝火肝气;肝肾气火多循冲脉上逆,公孙通于冲脉,取之更可加强降逆之功,而与心包经络内关父母相配,又能理气和胃,止呕宁神;气海为气聚之海,用是穴,使气复归于海。
  4.治法:气海、太冲两穴,以艾卷雀啄法灸之,熏灸时间以皮肤红润,症情缓解为度,内关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持续运针后留针。
  (二)寒水上逆
  1.治则:温阳行水,调气降逆。
  2.处方:关元、膻中、水道、三阴交、气冲。
  3.方义:关元乃三阴经与任脉之会,且“冲脉起于关元”(《素问·举痛论》),寒水上逆,实根于此,故取之能温阳行水,抑止其冲逆;水道,用以通利下焦之水道,使水气得泄;气会膻中,又兼心包之募,可理气平逆,定志宁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而属脾经,针之行寒水、降逆气;气冲位于胫之气街,是古人用治奔豚气之验穴。
  4.治法:关元隔姜灸,气冲艾卷雀啄法灸,余穴施泻法。发作时可不断用温热水浸手足。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凡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止。炷如雀矢大。
  《针灸资生经·卷四》:奔豚,灸气海百壮。或期门、或关元百壮。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
  《针灸逢源·卷五》:奔豚气,从少腹起,气上冲胸腹痛: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神灸经纶·卷三》:胁痛,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急以热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气海、关元、期门、窍阴。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什么叫奔豚奇症,为什么会有

《金匮要略》里有记载:【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也称【奔豚气】,或由肾脏寒气上冲,或由肝脏气火上逆,造成发作性下腹气上冲,可伴见发冷发热,头晕目眩,胸闷心悸,腹部绞痛,呕吐脓水,因发作时胸腹间有如小猪狂奔乱闯,故名【奔豚】。这里涉及到古汉语。在古汉语里,猪是横冲直撞的代表性动物。这是由于猪的生理结构造成的,不能抬头向上看,视野范围小,故而受惊时只会低头狂奔乱撞。日本因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至今还有一个成语叫【猪突猛进】。从病理及症状表现来看,从现代医学来解释的话,【奔豚】类于因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导致的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及痉挛状态。


上一篇:金饭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