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

时间:2024-11-23 18:34:58编辑:笔记君

为什么有历史学家认为法正是小人?

  选自(细说三国---二十章--益州易手)作者--黎东方

  张松与法正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很成问题的。不论他们的
  借口如何,他们对刘璋是百分之百的不忠。
  刘璋对法正未加重用,法正不应该因未被重用而出卖刘璋。
  君子与小人之别,正在于此。君子的处世,是有原则的:合则留,
  不合则去。不合而仍留,那就该留得很有道德,所谓“为贫而
  仕”,按照所受的待遇而出力,不必贡献全部的力与智。这叫做,
  待我以众人,劓以众人之身份报之。
  上边把我看成了庸碌之辈而不予重用,我只能在下列两种
  办法之中选择一种:一、不就此职,或辞去此职,在别处另找知
  已。二、忍气吞声,埋头苦干,做出值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同
  时,骑马找马,注意更好得工作机会。倘若,既已就职,又不辞
  职,天天大发牢骚而不肯勤于工作,同时又把职务上的机密,卖
  给长官或雇主的竞争者,甚至勾结长官或雇主的敌人,卖主求
  荣,那末,不是小人是什么?
  我因此要给法正与张松一个千年以下的“论定”:这两人是
  小人。
  法正早该离开益州。他不离开益州,每月照拿刘璋发给他
  的薪水,却暗中勾进来刘备,把益州卖给刘备!他不是小人,是
  什么?他而且是小人之中最坏的。
  张松,并不曾被刘璋冷落。他当了益州的“别驾”,在地位上
  仅决于州牧与“治中”,刘璋有什么地方对不起这个张松呢?法
  正出卖刘璋,已经该死;这张松以别驾的身份而出卖刘璋,更是
  该死、死有余辜。也许有人会说,刘璋是不值得法、张二人对他
  效忠的。那末,法、张二人,为什么不早一点离开刘璋?
  另有一些人,被《三国演义》的纯主观的叙述所迷,以为只有
  刘备才是值得全中国的人所效忠的对象。小人而能帮助刘备夺
  取益州,就不再是小人;君子而站在与刘备相反的立场,就不再
  是君子。


历史上的法正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很多人称之为“小人”?

  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后来,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法正被任命为使者出示刘备,请刘备入蜀帮助讨伐张鲁,法正发现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暗地里背叛刘璋。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天府之国益州,凭借这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诸葛亮的隆中对认为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夺取荆州和益州,法正、张松的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刘备假意北伐张鲁,到了葭萌,张松因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决裂,向成都进军。当时,刘璋的部下谋士郑度向刘璋进谏说坚壁清野拖垮刘备。刘备知道后感到厌恶和恐惧,法正却认为刘璋不可能采纳这个计策。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才能,那还算是个爱民的君主,他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罢黜了郑度。进攻雒城时,刘备的谋士庞统中箭身亡,于是刘备任命法正为谋士,继续进军。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也因此不用许靖。许靖与其弟许劭(许子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是法正进谏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攻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刘备于是重用许靖。此举堪比战国时的郭槐与燕昭王。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性格有仇必报,受到重用后,携私报复,有人告诉诸葛亮,希望惩治法正,而诸葛亮深知法正乃社稷之重臣,智谋过人,劳苦功高,忠于刘备,深得信任,因此不加过问。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不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刘备听从,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219年正月,法正选准时机劝刘备进攻,刘备夜袭夏侯渊,大破夏侯渊,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刘备于是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曹操亲征,听闻此计也感概不已。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补充:[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法正早年投靠刘璋,但既不受重用,又受同事诽谤。在出使拜访过刘备后,暗中与张松策划拥戴刘备,并利用再次出使刘备的机会,私下向刘备提出借机取蜀的计划。并在刘备征蜀过程中准确预测了刘璋不会采用郑度之计。建安十九年刘备成功取蜀,法正被赐予高位,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分析形势,鼓动刘备进攻汉中,并建奇策斩杀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补充: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华阳国志》)  孙盛: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三国志——法正传》注引孙盛评)  陈寿: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评》)  杨戏: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赞法孝直 (《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三国志——法正传》)  陈寿: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三国志——法正传》)补充:[编辑本段]刘备眼中的法正  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下面我引用了彭氏军史评论里对法正的评价:  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先调刘封守绵阳;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以后的损失。法正若在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法正的缺点是品行不怎么样,所以刘璋以后干脆不予任命。法正这段时间很不得志。后来法正和益州别驾张松成了好友,在张松的极力举荐下,法正才获刘璋委派出使刘备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这次出使的机会结识一代枭雄刘备。  法正和张松决心共同帮助刘备入主西川,后来孟达也加入进来,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张松献地图”的故事。法、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建安十六年(211) ,曹操欲取汉中,刘璋为防范曹操大军祸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为使者去见刘备。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鼓动游说刘备夺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业。而收取两川以做为图取王霸的根据地正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好,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刘备即率步兵数万人由水道入蜀,留诸葛亮、关羽驻守荆州。补充:当刘备围攻雒城将近一年的时间,法正曾写信给刘璋劝降,虽然刘璋没有立即接受,但是雒城被攻破,刘备进军包围成都,只有几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币还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愿意死战的情况下,刘璋却开城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刘璋是考虑了法正的劝降信作出的选择。刘备于十九年夺取益州。从此摆脱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础。  法正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最大功绩是在献计取汉中。当时曹操击败张鲁占领了汉中,法正目光敏锐地看到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暨夺取汉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降伏张鲁后,没有趁胜夺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渊、张郃二将守汉中,曹操自己北还是迫不得已,可见取汉中机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渊、张郃的才能难堪镇守汉中的大任。  夏侯渊、张郃是有勇无谋的煞将,曹操手下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有张辽、曹仁、于禁、曹休、司马懿、曹彰等,可见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当,利用这么难得的机会,主公亲统大军前往征讨,一定能击败曹军。  而且夺取汉中有三点好处:① 能击败曹军,得到东汉王室的褒奖和欢心。 ② 占领汉中后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疆拓土。③ 占领汉中可以巩固益州,是立国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极力主张下,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拒绝谋士周群等劝阻,毅然进兵汉中。在具体的指挥战斗中,法正的出谋划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协助老黄忠斩夏侯渊的故事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正的计谋击破夏侯渊军,使他的对手曹操都为之叹服,诸葛亮也常常为法正的智慧和计谋所折服。刘备夺取汉中,其兴汉的大业才真正达到了顶峰。补充: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法正命薄,年仅四十五岁就死了。刘备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刘备后来追封法正为翼侯,赐爵于其子孙。  《三国志》记载,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的劝谏,一意孤行,起兵东征东吴。彝陵惨败后,诸葛亮慨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东行也;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话反映了历史上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才干要远胜过诸葛亮,一代妖相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乐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叹息法正不在的遗憾。  三国志里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作战,形势非常不利,后退是最佳的选择,但刘备大怒不肯后退,没有谁敢劝说。这时候,箭若飞蝗。法正于是站到刘备的前面,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得说“孝直,我和你一起走。”于是撤退了。蜀郡太守许靖原本不为刘备所喜爱,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厚待许靖,封许靖为太傅。可见,刘备对法正的意见是相当尊重的。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法正若在,孟达就不用担心刘备会加害自己而反叛,上庸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就不会落到曹魏手里,也就不存在刘备甚怒之下斩掉虎将刘封;法正若在,也许他真能阻止刘备的东征,即使东征,以法正的才华,是不会让刘备犯下在彝陵那样的低级错误,而导致惨败;三国鼎立最终局面会是怎样呢?法正若在…… ”


三国里法孝直是谁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初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屡献奇策,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三国演义中法正法孝直是怎么死的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
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后来,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法正被任命为使者出示刘备,请刘备入蜀帮助讨伐张鲁,法正发现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暗地里背叛刘璋。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天府之国益州,凭借这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诸葛亮的隆中对认为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夺取荆州和益州,法正、张松的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刘备假意北伐张鲁,到了葭萌,张松因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与是与刘璋决裂,向成都进军。当时,刘璋的部下谋士郑度向刘璋进谏说坚壁清野拖垮刘备。刘备知道后感到厌恶和恐惧,法正却认为刘璋不可能采纳这个计策。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才能,那还算是个爱民的君主,他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罢黜了郑度。进攻雒城时,刘备的谋士庞统中箭身亡,于是刘备任命法正为谋士,继续进军。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也因此不用许靖。许靖与其弟许劭(许子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是法正进谏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攻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刘璋于是重用许靖。此举堪比战国时的郭槐与燕昭王。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性格有仇必报,受到重用后,携私报复,有人告诉诸葛亮,希望惩治法正,而诸葛亮深知法正乃社稷之重臣,智谋过人,劳苦功高,忠于刘备,深得信任,因此不加过问。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不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刘备听从,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219年初,法正选准时机劝刘备进攻,刘备夜袭夏侯渊,大破夏侯渊,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刘备于是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曹操亲征,听闻此计也感概不已。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刘备称帝前,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
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然天妒英才,法正壮年而亡,否则以刘备之英明,诸葛主内,法正主外,何愁天下不定?
法正死后,222年,刘备兴兵伐吴,223年大败于吴国的陆逊,诸葛亮感概:“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诸葛亮的这句话也看出法正在刘备伐吴之前死的。


上一篇:侧柏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