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知识大百科

时间:2024-11-21 22:20:38编辑:笔记君

各种恐龙的小知识

1.各种恐龙的小资料
霸王龙有个大脑袋。霸王龙的前肢短小,每只手有两个手指;后腿大而有力,每只脚有三个脚趾。每个手指和每个脚趾都带有爪子。霸王龙有条又细又硬,带个尖的尾巴。它一共有60颗牙,每颗牙长9英寸,都很锋利。

剑龙,也叫骨板龙,全长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5 米。整个身躯如同现在的大象,但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由于前肢短小,全身明显前倾。颈部沿背脊直至尾巴中部,排列着两排三角形的板块,尾端有两对牛角状的尖刺,这是它的武器。

蛇颈龙的外形像一条蛇穿过一个乌龟壳:头小,颈长,躯干像乌龟,尾巴短。头虽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内长有很多细长的锥形牙齿,捕鱼为生。许多种类的身体非常庞大,长达11~15米,个别种类达18米。四肢特化为适于划水的肉质鳍脚,使蛇颈龙既能在水中往来自如,又能爬上岸来休息或产卵繁殖后代。
2.求有关恐龙的知识
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恐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3.关于恐龙的知识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

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

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

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 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4.有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扩展资料:

筑巢、产卵及照顾下一代也是恐龙的生活内容之一。恐龙的巢一般是泥巢或沙上的凹坑。有些恐龙将巢聚集在生育区,而某些特殊的种类会年复一年地回到相同的筑巢地点繁殖。有些雌恐龙产完蛋后便一走了之,让卵自己孵化;而有些雌恐龙会留在巢边,以保护卵和刚孵出的小恐龙。

恐龙很有可能像大多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样,拥有一个单排口泄殖腔―――为粪、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测,雌雄恐龙在交配时互相对准它们的泄殖腔,然后公恐龙的 *** 进入母恐龙的泄殖腔进行交配。

不过,公恐龙也有可能没有 *** ,若是这样的话,它们就可能跟一些鸟类一样,通过喷出 *** 到母恐龙的泄殖腔,从而进行繁殖―――专家们将这种交配方式称为“泄殖腔亲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5.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
恐龙,是一度主宰过地球的爬行动物.目前查明已知恐龙种类约800多种,形状分成两大类,即龙盘目和鸟盘目恐龙.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钝,有的灵活;有的在陆地爬行,有的跳跃奔走,有的腾空而飞.近几年来,一股挖掘、研究和开发恐龙的热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并且已经引起了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乃至哲学家的高度关注.世界恐龙资源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中国最著名的有湖北郧县、内蒙古二连浩特、河南西峡、四川自贡、云南禄丰、广东河源等6个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拟的,只有湖北郧县.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河源市与湖北郧县的恐龙资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首次发现恐龙蛋的时间,都是在70年代,而真正大量发现,同样在1996年3月;二是湖北郧县1997年7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经专家鉴定这是“国内首次、国际也十分罕见的龙蛋化石共生地”,而河源市在1999年7月发现龙骨化石,成为全国第二个龙蛋共生地.有关“恐龙”的资料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1841年,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根据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首次提出“dinosaur”一词,该词来自希腊语“deinos”(意思是可伯的、恐怖的)和“sauros”(意思是蜥蜴),日本和我国学者译之为“恐龙”.“恐龙”概念问世之后,学者们对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做了细致的观察和鉴定,并开展了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亚洲恐龙的发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以后又陆续在全国许多地方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包括云南禄丰、山东莱阳、四川自贡、 *** 、内蒙古等较为著名的恐龙化石埋藏点.禄丰和自贡还分别建立了恐龙博物馆,1991年还举办了“禄丰首届恐龙节”.中国堪称“世界恐龙大国”. “恐龙”并不是分类上的术语,而是一个通俗名称.恐龙下设两个类群: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种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和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区别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的马门溪龙,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
6.有关恐龙的知识
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汉语界接受了日文译词,应该知道它不属于汉语的龙类。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群。

所有的恐龙皆为陆地动物。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手龙、鱼龙、蛇颈龙、沧龙、盘。

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

所有的恐龙皆为陆地动物,认为龙是鳞虫之长、蛇颈龙,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鸟类,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

1842年,这些都不是恐龙,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例如,日本。 后来,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汉语界接受了日文译词,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翼手龙,汉语界接受了日文译词。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恐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群,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化石并不多,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应该知道它不属于汉语含义的龙类。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应该知道它不属于汉语的龙类。实际上。恐龙,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自从1970年代以来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中国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沧龙、鱼龙,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却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但从科学角度来看。对当时的欧文来说。

早在发现恐龙之前
7.恐龙的知识
恐龙(英文:dinosaur)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 出现及灭亡时间: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恐龙 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8.有关恐龙的知识
我推荐的一本好书 我推荐的一本好书是《恐龙百科全书》。

因为我很喜欢恐龙,想多了解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所以我专门买了一本《恐龙百科全书》看。 这本书以详细资料、精彩的图片让我对恐龙更加感兴趣了。

我翻开书第一眼看见的是说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

接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倒映在我眼前,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

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

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

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 我看完这本书以后还想了解一些关恐龙的事情,因为就这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我以后会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让世界变成一个充满知识、充满爱和友谊的人类家园。

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读一读这本书。标签:。
9.恐龙的知识
恐龙的发现

发现恐龙的人:英国人曼特尔(1790-1832)于1822年。

为恐龙命名的人:英国人欧文(1804-1892)于1842年。

恐龙生存时间与种类

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开始生活在南美的黑瑞龙和十字龙。

恐龙是在什么时候灭绝的:大约6500年前,在白垩纪最末未时,恐龙灭绝了。

到底有多少种恐龙:曾有人估计,恐龙的种类大约有900至1200种之间。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恐龙,大约是曾经存在过的种类的1/4。

恐龙之最

哪种恐龙最高:极龙,一种像腕龙的长颈素食恐龙,抬起头高达17米。

哪种恐龙最重:照我们所知,极龙最高也最重,它活着时可能重达100吨,不过,在1987年发现一块似乎属于腕龙的恐龙骨,它可能来自一只大约有130吨重的恐龙。

哪种恐龙最长:地震龙,它是一种像雷龙的长颈素食恐龙。科学家据1985年发现的一副不完整的骨骼估算,认为这只恐龙应超过40米。


关于恐龙的一些小知识

“恐龙”一词在西方指恐蜥,日本古生物学家译为“恐竜”,后来流行于中国。19世纪,人们才知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

恐龙的特征

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恐龙是由两栖类动物进化来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进化:一是呼吸系统,二是生殖系统。

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


上一篇:note2报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