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电影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
奥地利。《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扩展资料角色介绍玛利亚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演员朱莉·安德鲁斯(JulieAndrews),1935年10月1日出生于英国萨里郡。英国女演员、歌手、舞蹈家及戏剧导演,同时也是多部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汇演出《TheBoyFriend》,获得了世界戏剧奖。1964年的电影处女作《欢乐满人间》和1965年的《音乐之声》,均取得较大成功,前者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金球奖、桂冠奖、格莱美奖等,后者则取得了奥斯卡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冯·特拉普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演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Plummer),1929年12月1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演员、制作人。1951年,普卢默进入演艺圈。1965年,参演《音乐之声》。1980年,参演《时光倒流七十年》。1983年,凭借《荆棘鸟》被提名第35届艾美奖迷你剧最佳男配角。
电影《音乐之声》讲的是什么
主要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扩展资料:《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角色介绍:1、玛利亚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2、冯・特拉普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3、男爵夫人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4、阿比斯院长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 [浅析《音乐之声》在电影音乐中的地位]
[摘 要] 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是世界电影发展历史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在电影艺术中增添了近乎真实的音效、添加了对应的对白,同时也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声音、没有音乐的电影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况。人们可能会淡忘影视作品里的故事情节,但是其中一些音乐作品却可能会成为一部独立于影视的经典,被永远流传下去。《音乐之声》在电影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许多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 电影;音乐;《音乐之声》
谈起《音乐之声》,许多人都会想起贯穿于《音乐之声》之中的令人流连忘返的音乐,这些音乐在影片中不仅起到了表现人物心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情节发展。在这部电影中,许多歌曲都成了人们记忆犹新的经典歌曲,特别是其中的《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晚安,再见》等歌曲。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1959年11月16日《音乐之声》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音乐之声》于1965年被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拍摄成为电影版,从此《音乐之声》就登上了世界舞台。这部作品受到了许多国家上千万观众的喜欢,在好莱坞歌舞音乐片中成为经典,电影艺术史上的一部艺术佳作,其中的音乐也成为人们心目中不可磨灭的印迹。
一、《音乐之声》所包含的情与爱
《音乐之声》在1966年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奖。这部影片被译成了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在中国台湾地区译名为《真善美》,在中国香港则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这部影片在当年也打破了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纪录歌舞片。
影片一开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奥地利乡间宁静祥和的自然图景:山坡上花草丛生,洁白的薄雪草像星星散落在地上。年轻的修女玛丽亚站在山坡上忘情地歌唱,歌声伴着云雀,伴着流水,伴着教堂的钟声,在山间回响。随着剧情的深入,美丽的风景更衬托了剧中人美丽的心灵以及他们之间真挚的情与爱。影片最动人的是它诠释了几种诚挚美好的爱,使整个片子都弥漫着美好的爱的气氛。
首先,是爱心。修女玛利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都充满了爱心。每一样东西都是她心爱的事物。她对孩子更是倾注了她全部的爱心,一如她热爱大自然热爱唱歌那样,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还有父爱。当特拉普上校和他的七个孩子在客厅里相互拥抱时;当七个孩子在宴会上做出精彩的表演时,特拉普那一脸父亲式的骄傲。多么动人的情感的流露啊!
爱情,也是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之一。特别是特拉普和玛丽亚之间纯洁的爱情。玛丽亚得到爱情后,动情地唱道:“我一定是做了好事才会有如此好运,没有做就不会有。”多么善良的人、多么神圣纯洁的爱啊!
最后,这些真诚的爱上升为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凝重的感情。一首《雪绒花》在影片中唱了两次。面对纳粹分子的恐吓,特拉普没有任何的胆怯,他饱含深情地说:“各位奥国兄弟们,现在我要为你们而唱一首爱之歌,我知道你们会分享此爱,我祈求你们永远不会让它逝去。”这种对祖国的爱又怎会逝去呢?全场的人们都跟着唱起来,唱出心底最深沉的爱情!纳粹分子只能无可奈何地面面相觑。
这是一部爱之歌,能使每个心地善良的人的心灵变得更为纯洁更为美好!每个看过《音乐之声》的人印象最深的除了温柔善良的女主人翁玛丽亚、刚毅勇敢的上校特拉普先生和那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之外,就是贯穿于整部电影的天籁之声了。
二、《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在影片中的运用
在电影序幕中纯真善良的玛丽亚用歌声打开了故事的序幕,从她的歌声中我们可以看出玛丽亚的博爱,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玛丽亚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那群孩子的爱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玛丽亚和几个孩子一起演木偶戏的时候,他们一起唱了一曲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也因此成了世界各地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牧羊人为何而孤独?牧羊人其实并不孤独,因为有王子在听他唱歌,有客人在听他唱歌,有小姑娘和他一起唱歌,也许那个牧羊人应该就是玛丽亚的化身吧。
玛丽亚和七个孩子的感情正是在《哆来咪》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玛丽亚用她甜美的歌声感化了一群调皮、性格粗鲁怪异的孩子,使他们逐渐接受了玛丽亚。欢乐大方的《哆来咪》正好给玛丽亚和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雪绒花,雪绒花,清晨醒来看见它。一朵朵,小白花,洁白而无暇。开不败的小白花,点缀祖国大地幸福无涯”,这首绕梁不绝、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既道出了特拉普上校对故国的眷恋,又可从中读出一点特拉普对爱情的渴望。
是音乐,让一群个性怪异的孩子变得天真可爱,并使他们懂得了人间的真爱;是音乐,让严肃冷酷的特拉普上校成了一位慈祥的父亲;是音乐,拯救了一个破碎的家庭;是音乐,让玛丽亚变得善良博爱,并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是音乐,造就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是音乐,道出了人间的真善美……
在电影《音乐之声》中,我们不但充分享受到了人间的天籁之音,更是从中感受到了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挚爱之情,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热爱自然、祖国之情都在这些音乐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之声》在电影音乐历史上的地位
在本来无声的电影中为什么要加入音乐,目前有许多种说法。在电影艺术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一种声音在电影中使用,是电影塑造各种形象的需要,是人们在观看影片时的一种感官上的需要,也是电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一种结果。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音乐可以用来给无声电影渲染剧情,掩盖放映机的噪音,还可以起到其他方面的作用,于是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
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最近重新看了一遍,感觉还是很好。
这部电影有三个元素可以说一说。
首先是音乐。女主是修道院的修女玛利亚,天性活泼不太受拘束。她来到上校船长家当家庭教师,把音乐带给了这个家庭。她教育的7个孩子,刚好是哆来咪发嗦啦西7个音符。7个孩子唱歌,歌声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欢快,瞬间就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歌声那么迷人,让男主角放下了架子,拉近了他和女主角的距离,甚至产生了爱情。尤其是雪绒花这首歌。还表达了爱国的热情,在最后的演唱会上表达了集体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是在当时被德国人统治的环境下,在大剧院里演唱这首歌,更加有特别的意义。
第2个元素是爱情。男主角是有名有钱有身份的船长,女主角是身份卑微的修女,没钱没势没地位。他们两个不顾传统的思维束缚,跟随自己的内心,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另外一个门当户对的女配角,虽然她也有钱,是伯爵夫人,她和船长也差一点结了婚。可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最后是败给了爱情。
第3个元素是战争。战争给这个片子增加了一点紧张气氛,增加了紧张感,和故事情节的冲突,使得整个片子更吸引人。其中注入爱国精神,提升了影片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