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到底的电影多吗?
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一镜到底”的电影其实没几部。最近大热的《1917》看着象,但实际上不是,只是拍摄/剪接手法巧妙到让人感觉是无缝衔接(当然它每个镜头都的确拍得很长)。什么是一镜到底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打破时间空间的呈现都是不着边际的,所有的节奏都只能通过现场演出安排来实现。每一位参与拍摄的人都是动态螺丝钉,在正确的节奏下,在合适的位置,正确的动作,正确的节奏下,是多么困难啊!再说了,电影现在一般都是一百分钟往上看,你怎么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一种视角一直无缝进行下去,而且还一直保持着观看的兴趣呢?还记得在我刚开始看视频的时候买了一台微型单反相机拍摄,后来听说有连续20分钟过热停机的问题,就非常担心地咨询了行内老师;老师就说,你拍什么片子都要十几二十分钟啊,难不成你想拍毛片?哈哈。的确如此,一面镜子所能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所谓的现场感,即时间空间的不间断性。假如这样的好处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是如此的有意义,如此重要,如此丰富的表达方式也是可以被牺牲掉的,那么,… OK,接下来是对整个创作团队的巨大挑战。技术要求高一视同仁并不意味着不包括合成场景等电影特效技术。一个镜头到底短的几分钟,长的几十分钟,这要看导演的要求而定。一镜头到底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真实性,但也不能说一个长镜头比一组镜头更牛 B。或者说,一切技术都是为创造服务的,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是火上浇油。而且,一镜到底对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关键还是要花钱。下面讲三点:1.对体力要求高别问为什么,找几个照相大哥的工作录像看看,就知道了。2.对技术要求很高的任何一种镜头都需要所有人的配合,尤其如此。照相技术一定要过关,演员的表演也要过关,场景一定要到位,否则所有的费用都会飞涨。3.对于排程要求高的镜片,最考验导演的排程能力,为什么要用镜片,而不是为镜片拍长镜头,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关一镜到底的片子有很多,不一一介绍了,可以自己找。经典案例历史上最凶狠的大概是《维多利亚》了,整部影片从头至尾一共有138分钟,除了片头的字幕,还有134分钟的长镜头。好吧,那可不是一条龙一条龙的把几个谁一通百通的录下来就得了的;那是22个露天的房间,楼上和楼下的位置,有夜店狂欢有街头斗殴有恋爱有抢银行,整个剧情还是很流畅的,设置也很精细,一部完整的电影!想象一下它的拍摄过程;从开机那一刻起,所有的参与者都要不断地尝试着将他们的戏份在高表演价值的舞台上上演,直到结束,主角更是直接地演满了这两个多小时,中间只要出了一点小事故就前功尽弃;整个影片,从开始的布置,到中间每一个细节的思考,再到如何排练法儿。与此相反,另一部《俄罗斯方舟》也确实一目了然,除了99分钟的时长不如它之外,个人认为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困难;虽然阵势看起来有点大,但实际上却更加“格式化”。然而,无论是《维多利亚》还是《俄罗斯方舟》,我想,看过的人应该不多了;两部电影都没有变成特别优秀的作品,因为它们是纯粹的一面镜子。影片归根结底是电影本身,而非电影的一种拍摄方式。总而言之,一镜到底可以说是恐怖级别的一种电影拍摄技巧,但实际上,在内容上是适合的,甚至必须是这种表现形式,我想也不会太多。如今的电影,各种拍摄剪接手法已经太丰富了,只要你能想象得到,各种奇特效果都可以为你做出。形式终归是为内容服务,一镜到底只是N+N+N种表现形式里的一种。这种原始的彪悍型的玩法倒是很值得钦佩了,但它的空间其实不大。
有哪些一镜到底的电影?
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一镜到底”的电影其实没几部。最近大热的《1917》看着象,但实际上不是,只是拍摄/剪接手法巧妙到让人感觉是无缝衔接(当然它每个镜头都的确拍得很长)。什么是一镜到底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打破时间空间的呈现都是不着边际的,所有的节奏都只能通过现场演出安排来实现。每一位参与拍摄的人都是动态螺丝钉,在正确的节奏下,在合适的位置,正确的动作,正确的节奏下,是多么困难啊!再说了,电影现在一般都是一百分钟往上看,你怎么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一种视角一直无缝进行下去,而且还一直保持着观看的兴趣呢?还记得在我刚开始看视频的时候买了一台微型单反相机拍摄,后来听说有连续20分钟过热停机的问题,就非常担心地咨询了行内老师;老师就说,你拍什么片子都要十几二十分钟啊,难不成你想拍毛片?哈哈。的确如此,一面镜子所能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所谓的现场感,即时间空间的不间断性。假如这样的好处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是如此的有意义,如此重要,如此丰富的表达方式也是可以被牺牲掉的,那么,… OK,接下来是对整个创作团队的巨大挑战。技术要求高一视同仁并不意味着不包括合成场景等电影特效技术。一个镜头到底短的几分钟,长的几十分钟,这要看导演的要求而定。一镜头到底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真实性,但也不能说一个长镜头比一组镜头更牛 B。或者说,一切技术都是为创造服务的,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是火上浇油。而且,一镜到底对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关键还是要花钱。下面讲三点:1.对体力要求高别问为什么,找几个照相大哥的工作录像看看,就知道了。2.对技术要求很高的任何一种镜头都需要所有人的配合,尤其如此。照相技术一定要过关,演员的表演也要过关,场景一定要到位,否则所有的费用都会飞涨。3.对于排程要求高的镜片,最考验导演的排程能力,为什么要用镜片,而不是为镜片拍长镜头,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关一镜到底的片子有很多,不一一介绍了,可以自己找。经典案例历史上最凶狠的大概是《维多利亚》了,整部影片从头至尾一共有138分钟,除了片头的字幕,还有134分钟的长镜头。好吧,那可不是一条龙一条龙的把几个谁一通百通的录下来就得了的;那是22个露天的房间,楼上和楼下的位置,有夜店狂欢有街头斗殴有恋爱有抢银行,整个剧情还是很流畅的,设置也很精细,一部完整的电影!想象一下它的拍摄过程;从开机那一刻起,所有的参与者都要不断地尝试着将他们的戏份在高表演价值的舞台上上演,直到结束,主角更是直接地演满了这两个多小时,中间只要出了一点小事故就前功尽弃;整个影片,从开始的布置,到中间每一个细节的思考,再到如何排练法儿。与此相反,另一部《俄罗斯方舟》也确实一目了然,除了99分钟的时长不如它之外,个人认为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困难;虽然阵势看起来有点大,但实际上却更加“格式化”。然而,无论是《维多利亚》还是《俄罗斯方舟》,我想,看过的人应该不多了;两部电影都没有变成特别优秀的作品,因为它们是纯粹的一面镜子。影片归根结底是电影本身,而非电影的一种拍摄方式。总而言之,一镜到底可以说是恐怖级别的一种电影拍摄技巧,但实际上,在内容上是适合的,甚至必须是这种表现形式,我想也不会太多。如今的电影,各种拍摄剪接手法已经太丰富了,只要你能想象得到,各种奇特效果都可以为你做出。形式终归是为内容服务,一镜到底只是N+N+N种表现形式里的一种。这种原始的彪悍型的玩法倒是很值得钦佩了,但它的空间其实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