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是战争真实电影吗?
不是的!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于中国电影史上,从七十年代至今一直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一个农村小朋友如何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三十年间陪着数代的儿童成长。动画电影《闪闪的红星》,加进更多有情有趣等现代戏剧元素,以活泼生动的动画表达,用彩笔把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原著的情节,将传承着原著独特可贵的励志精神。央广网浮梁5月14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吴国庆)“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随着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成功,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传唱不衰的红歌经典。除了亲历者外,现在包括浮梁人在内,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浮梁县境内拍摄的。
浮梁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冯云龙介绍,景德镇市浮梁县是革命老区,这片红色土地上有着光荣而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正因为当地的许多革命历史故事与《闪闪的红星》电影情节有相似之处,摄制组才选择了浮梁作为取景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7月中旬,以江西红军独立团为基础,并从赣东北各县赤卫队、游击队和少先队抽调部分队员,加上景德镇千余名首次参军的瓷业工人等新战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0年7月22日,红十军在乐平县南界首村正式宣布成立。期间,先后有3000余名瓷业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加入红军,充实和壮大了赣东北红军队伍,为红十军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方志敏领导的工农红军四进景德镇,浮梁县城红旗飘飘。
电影《闪闪的红星》讲的是什么事情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红军抗击日寇时期。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了红军抗击敌军,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东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东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东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东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扩展资料人物原型《闪闪的红星》是描写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老师在接受《中国广播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小说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鲍声苏,鲍声苏系湖北麻城籍开国中将鲍先志将军的儿子。”这还得从鲍先志将军说起。鲍先志, 1911年3月6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鲍家湾一个贫农家庭。1926年秋,鲍先志投身革命宣传活动,并加入少年儿童队,任队长。1930年曾当选村苏维埃主席,当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还乡团将鲍先志的妻子贩买到了外地,将儿子鲍声苏贩卖给了地主。鲍声苏在地主家中受尽折磨。解放后,鲍声苏找到了父亲鲍先志。鉴于鲍声苏文化水平太低,1961年,鲍先志便让鲍声苏到南京军区举办的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当时李心田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由于鲍声苏在学生当中年纪较大,课余便经常与李心田老师聊天。当时鲍声苏向李心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讲到了地主和还乡团的狠毒,讲到了麻城满山红杜鹃(映山红)的美丽,讲到了盼望红军回乡的故事。鲍声苏悲惨的童年深深打动了李心田,“潘冬子”的形象终于跳到了他的面前,为他后来创作《闪闪的红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