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新华字典

时间:2024-09-25 14:58:26编辑:笔记君

中华字典与新华字典的区别

《中华字典》和《新华字典》是两本不同的字典,它们在编写目的、编写方式和收录字数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1. 编写目的:《中华字典》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详细解释汉字的音、形、义,以及其历史演变过程。而《新华字典》则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学习语言文字的需要,它更注重提供常见、常用的基础汉字的解释。2. 编写方式:《中华字典》的编写方式更加全面和系统,它不仅解释汉字的基本意义,还展示了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词性等信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汉字知识体系。《新华字典》的编写方式则更注重实用性,它的解释更加简洁明了,适合快速查找和理解常见汉字。3. 收录字数:由于《中华字典》的编写目的和编写方式使其更注重对汉字的全面解析,因此《中华字典》收录的单字数量更多,大约是10100多个。而《新华字典》则更注重实用性,它只收录了常用汉字,数量相对较少。总的来说,《中华字典》是一本全面解析汉字的辞书,适合对汉字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而《新华字典》则是一本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的实用型辞书,适合快速查找常用汉字。两本字典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


谁知道新华字典的来历?

出版背景

新华字典,顾名思义,就是新中国出版的字典。

1950年5月23日,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驰函北京大学校长,商调在该校中文系当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来筹建主持“新华辞书社”,着手早有计议的《新华字典》编写工作。此项工作,不仅是魏建功、叶圣陶等人计议中要干的事,也是“新形势”的急需。——“新政权”得有自己人弄出的普及性字典,让“新社会”的读者广泛使用。

不出一个月,魏建功在北京大学的职务得以解除,来到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组建“新华辞书社”。起初,所谓“新华辞书社”只有魏建功和萧家霖两个人,不久萧家霖的夫人也加入了,再后来杜子劲又加入了。似乎早期“新华辞书社”就只这么几个成员,叶圣陶代表国家出版机构“领导”着这个“新华辞书社”。

“新华辞书社”的工作于1950年8月10日正式展开了之后,同年10月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才召开“成立会”,叶圣陶兼任社长,实际也成为《新华字典》的终审。

1951年3月17日上午,“新华辞书社”开社务会议,议定《新华字典》与1951年9月底完稿。这个时间要求倒是达到了,该年8月29日下午3点“新华辞书社”举行社务会议时,《新华字典》初稿早已结稿,但修订进度甚缓。为了赶速度,社内同仁的工作有所调整。调整之后,仍处于紧张状态,1951年11月29日下午的社务会议,再次鼓劲,力争1952年6月修订完工,年底出版。然而这一次的规划落空了。

1952年7月11日,金灿然、叶圣陶、魏建功等共谈重新改定后的《新华字典》印发的部分征求意见稿,结果都发现问题多多;读者对象不明确、体例有点乱等等。更要命的`是虽说“新华辞书社”已“发展”至十多个人,但能动笔写稿的人极少,魏建功、萧家霖又都不写稿,只做“审订”工作,连叶圣陶也只好叹气:“欲求成稿之完善,实甚难。”

改、改,不断的修改!到了1953年1月中旬,看终审的叶圣陶仍在摇头:“字典总觉拿不出去,尚须修改。”这年的2月21日,魏建功再一次求助叶圣陶,让他为“编辑同仁”讲今后如何修改,力争6月完稿、7月付排。

实际上,最后均由叶圣陶逐字改定,于1953年7月6日正式发到印刷厂排字。一周后,由叶圣陶改定了魏建功、萧家霖写的《新华字典》宣传稿。《新华字典》的排版格式是1953年7月17日下午商量一次,10天后又商量一次才定下来的。之后便是读校样。但在叶圣陶这里却是“流水作业”,他于1953年7月29日才把《新华字典》全稿审改完毕。8月22日,叶圣陶审读魏建功和萧家霖起草的检字表,也觉不完善,28日与二位商量后才定。

魏建功写的《新华字典》的《凡例》,也被叶圣陶判为“琐琐”、“达意不甚明畅”,又得改。

1953年12月4日《新华字典》终于完工,即将出版。总结《新华字典》初稿乃至修订过程,叶圣陶觉得“计划未前定,随时变更,耗力甚多,而又未能作好”。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华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版权页上说是一次印了十万册,但叶圣陶日记上写的是300万册。

1954年7月初,“十万册”音序排列的《新华字典》已经卖完,叶圣陶虽然认为“此字典实不能令人满意”,但又无法另编,只好同意“酌量修订”。决定改音序排列为部首排列。因为忙,也确实因为初版的这本《新华字典》让近六十岁的叶圣陶饱尝辛苦,他不再过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版修订的《新华字典》,而是交由魏建功、恽逸群负责。部首排列的《新华字典》1954年11月才付印,发行20万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华字典》由魏建功写书名。之后,《新华字典》就转到商务印书馆去了。


谈谈你对古代汉语工具书种类的了解并举出两种不同类的古代汉语书(字数不少于500字)

1、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摘要】
谈谈你对古代汉语工具书种类的了解并举出两种不同类的古代汉语书(字数不少于500字)【提问】
您好是古代汉语工具书还是汉语词汇的理解【回答】
汉语词汇的【提问】
谈谈你对诸子百家的了解,简单介绍诸子百家,并介绍三个学派,字数不少于800字【提问】
下面这两个,谢谢,能不能快点,有点急【提问】
一千多字快不了呀【回答】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回答】
你尽量就好[左捂脸][左捂脸]【提问】
1、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回答】
2、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回答】
谈谈你对汉语词汇的了解【提问】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要想把握好汉文化,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应注重学习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语。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汉语的背景是中国文化,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理据。例如汉语中的对偶性的形成,尤其汉语词汇的对称结构和音节的偶化,与汉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种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回答】


上一篇:基多拉大战哥斯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