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有个小地方没看懂
楼主,请跟我回忆一下剧情: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主人公猛然在运输船上睁开眼睛,他被运输到了潘多拉星球的外层空间站,他被冷冻了5年9个月22天。然后,描写了他哥哥的尸体的事情。然后他被空天飞机送到了地面基地。
对吧,请注意主人公的头型!开始时,他是短发,然后他和他哥哥的遗体见面时,他是长发,然后到潘多拉星球,又是短发。这说明,他和哥哥的最后一面,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因为从头发那么短到那么长,起码需要三个月(就假定是三个月吧),而在运输船里面冷冻时是没有新陈代谢的。资源开发联盟是一个以效益为主的公司,他既不会费钱把哥哥的遗体专门送回地球,也不会叫杰克在空间站里面吃了三个月的白食然后才叫他看哥哥的遗体,有三个月的时间不如叫他多熟悉熟悉阿凡达呢,可以说他是进入空间站后就直接到了地面基地。所以可以知道,那个和哥哥见最后一面的场景是回忆,回忆在地球的事情。
还有,看台词!开始时,杰克说,哥哥一直想去外太空探索生命的奥秘(He was the one who wanted to get shot lightyears out in space to find answers.),这里用了want,然后说,自己将哥哥的愿望实现,去了哥哥曾要去的地方(I'm just another dumb grunt going someplace he's gonna regret),用了gonna,也是想要去的意思,这说明,哥哥他一直也没离开地球啊,太残酷了。
之所以导演告诉大家,哥哥死的比较囧,是表现人生无常啊,同时也说明了地球已经很烂了,你想啊,科技高度发达,一般伴随着文明的进步,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钱包引发的血案呢,说明地球的生活环境已经被破坏,文明与道德已经约束不了人们美好生活不择手段的追求,更确切的说是为了生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资源开发联盟为什么为了这些能源可以如此丧心病狂了.纳威人就像杰克的哥哥,联盟的人就像小偷,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块儿石头引发的血案。
地球的问题可以用剧情和台词解释,至于连接时间的问题,也我就也在电影中没发现什么可以解释的了,也是瞎猜的,不知道楼主看过动画片EVA没有,那个和阿凡达很像,通过精神连接,EVA不也是生物吗,应该差不多,在动画片里面,他们训练同步率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用的虚拟仓,不是真正的连接,估计阿凡达也一样吧
还有楼上说的捐赠DNA的事情,应该都是在地球完成的吧,这样都合理了
不得不说楼主问的问题比网上那些问为什么可以点火等无脑问题靠谱多了
阿凡达细节
杰克当初之所以愿意替代死去的弟弟当一名“阿凡达战士”,用真身的思维操纵作为间谍的“代身”去潘多拉星球历险,是出于两个自私的目的:一是人类的自私(掠夺外星球资源),二是个体的自私(获得行走的能力)。然而,人类既要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又虚伪地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甚至冒充神的名义。“阿凡达”在梵文中,意为“神在凡间的转世化身”。
电影《阿凡达》影评
《阿凡达》 ,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的确被绝美无暇的特效技术震撼的一塌糊涂,虽然没有亲眼见证过IMAX 3D让人拍案叫绝的视觉效果,但仅仅是普通版本的3D已经足以在视觉上给我造成史无前例的震撼,但仅仅是视觉上的而已。
在看完阿凡达的第一刻起,本人不得不激动的对老妈说,这是人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应该是人类电影的文化遗产,处于对制做人对3D技术痴迷的敬佩,也处于在如此视觉特效的完美诠释下,中国电影完败所带来的悲哀。不得不说,阿凡达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不仅仅取决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取决于好莱坞电影制造厂的那些老板们,真的是越来越富有,同时,他们的品味也越来越低下,越来越向钱看,向厚看。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视觉奇幻之旅后,随着电影余热的一点点散去,当出的冲动也越来越少了,静下来想想,阿凡达到底带来了什么?至少,我心中没有什么印象或者能让我难以忘怀的东西。现在,闲来无事,我就喜欢拿《阿凡达》和《星球大战》这类的电影来比较比较,只可惜,不比还好,还能够容忍《阿凡达》震撼的视觉特效给自己带来的微微的审美疲劳,但一比起来,就觉得当初高呼阿凡达是世界电影文化遗产是多么愚蠢的问题。估计第一部有声电影和彩电影不算,就连开启了特效技术里程碑的星球大战,作为美国文化的中心,也不会同意如当初那样的吃人梦话。
电影是什么?我不仅想问,是披着技术外壳的冷冰冰的技术产品,还是等待销售到大众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组成的商品?还是以感性和审美为基础的作为审美意向的艺术品?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第三者。但阿凡达则选择了前两者。不刻否认,《阿凡达》在特效和3D技术上的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但是不要忘了,一部电影是否经典,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是取决于拍摄这部电影的摄影机和 摄影技术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在于电影本身的拍摄手法,意境,审美意向,甚至包括它的美学价值和哲学价值。也许有人说,阿凡达并不是没有前者,只是其令人拍案叫绝的特效过于抢眼罢了。在这里,人们也不得不接受消费主义价值观对电影的定义,无疑,视觉盛宴大于审美情趣,赚钱大于艺术,消费胜于一切,如今的世界是,技术能够战胜一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通过这些现象看来,冷冰冰的机械力量大有可能超过人类本性所固有的能力,从而达到一统世界的目的。扪心自问,阿凡达象征着什么?象征着技术对艺术的全面胜利,观众则只会在技术--视觉听觉效果上对阿凡达之流的电影平头论足,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的,当代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审美意志的缺乏,一个没有品味的机械时代似乎要取代人类自古以来固有的本能,审美意志。有人认为,《星球大战》远远不如《阿凡达》,也有人否定之,但是反观这两部电影,人们都会看到许多共同的特点,庞大的投资,强悍的视觉特效果,非常风骚的电影技术。有人还会说,《阿凡达》的技术可比《星球大战》好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么好吧,姑且承认,《星球大战》只是代表那个时代电影技术的量变,而《阿凡达》则是前人积累已久之后发生的质变,可是,电影是科学技术么?即使当今,生活的一切都与技术和商业结盟,电影也不例外,但是,难道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影审美的唯一标准了么?
《阿凡达》有《星球大战》永远都不会有的东西,3D技术,仅此而已…。.敢问,将近三个小时的视觉之旅中,除了及格让人热血喷张的画面和一些外星球奇异的环境生物之外,阿凡达留给了我们什么?留给了我们如了《星球大战》、后现代的哲学思考,或者,人们会说,阿凡达不向探讨什么社会问题,不想探讨人性,也不想让人思考些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敢问,艺术没有了这些,那还剩得下什么?
可悲的是,走在一个被技术异化的时代,一个技术在艺术领域喧宾夺主的时代,阿凡达的成功不仅仅代表了技术对艺术的全面胜利,也一点点的揭开了科学技术与理性精神对以审美为最高层次的人类感性层面的征服 。阿凡达在我看来,算是最优秀的一部技术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