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是真实的还是演的?
《冈仁波齐》是演的。张杨和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两个人以短篇小说《去拉萨的路上》为蓝本,一起写好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作为《冈仁波齐》的剧本。该片没有脚本,在海拔4000多米上的高原进行拍摄,耗时一年。因为是一路跟拍,所以该片的摄制组被精简到约三十个人,拍摄条件也相对简单,主要采用纪录片式的跟拍方法,反复拍摄磕头的过程。《冈仁波齐》的影片看点:该片电影画面中,推拉镜头、剧烈的手持晃动抑或是升格降格镜头都极少被使用到,背景音乐更是被束之高阁。固定镜头辅以远景、全景、中景成为了该片最主要的镜头语言——这种冷静克制一方面能够尽量不打扰演员使之回归到自我,最大限度保存藏民原始的面貌。另一方面削减了导演的个人意图,不过分聚焦的、扩大的景框使观众在观看时读取到的信息变得复杂,多义性也就由此产生。
冈仁波齐是真实的还是演的?
冈仁波齐当然是电影中的人物,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你认为他让你感动了,对于你来说就是真实的。《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2017年10月,该片获得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影片评价该片电影画面中,推拉镜头、剧烈的手持晃动抑或是升格降格镜头都极少被使用到,背景音乐更是被束之高阁。固定镜头辅以远景、全景、中景成为了该片最主要的镜头语言——这种冷静克制一方面能够尽量不打扰演员使之回归到自我,最大限度保存藏民原始的面貌。另一方面削减了导演的个人意图,不过分聚焦的、扩大的景框使观众在观看时读取到的信息变得复杂,多义性也就由此产生。
信仰,为灵魂找到了归宿。——观《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117分钟的电影,我看着巨屏上出现的一个个虔诚而善良的藏民,平静的内心时泛涟漪。这不是一种轻松的生活,却是我向往的精神境界,那些灵魂纯净得令人唏嘘。
Paths of the Soul
全片始终在一种缓和安宁的基调之中进行,唯一让人紧张的片段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藏民们用来运输行装的拖拉机被撞翻在土沟里。肇事司机慌忙道歉,询问完尼玛扎堆与小baby的伤势之后,表示是为了避开相向而行的大车才撞上的他们,而此刻车内重伤的乘客必须马上送医,言下之意是要先行离开。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没有赔偿,也没有任何想要负责的意思。这群藏民接受了他要离开的理由,他们商量着卸下了拖拉机车头,剩下的100多公里朝圣之路因此要辛苦一倍,男人们推拉着行李前进,女人们在后方继续叩拜,每走过一段路之后,男人们再退回起点重新叩拜走一回。我惊讶的是,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发怒,没有人着急,没有人因此埋怨过一句,也许他们习惯了淡然接受生活中不期而至的苦难,也许他们相信神会默默庇佑。
这种宽容是云淡风轻的体谅了对方的难处,没有任何肢体与言语上的表演,就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尼玛扎堆计划带叔叔杨培走出大山去拉萨,完成他一辈子的心愿,作为他们兄弟三人的报答。村子里不论是孕妇还是小孩,想要一同前往的,他都表示愿意带上同行。
这是一支团结友爱的11人小队,从来没有争执与计较,也不会因为什么原因而放弃队伍中的任何人,孕妇要生产了就等一等,小孩哭了要妈妈喂奶就等一等,有人腿被落石砸伤需要休养就等一等……心有信仰教会我们宽以待人,团结互助,而不急于奔赴内心的远方。
与我们这代小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对长辈言语的顺从。每晚围坐在帐篷里听尼玛扎堆的那一声“我们开始念经吧”;生性调皮的小姑娘出人意料的没有拖后腿,哪怕是头疼也坚强懂事的听妈妈的话继续磕头;途中老人对叩拜姿势的细致指点,他们也一一听从。这种顺从大抵是源自从小耳濡目染对长辈的尊敬。
我最感慨的,是一年的时光里,藏民们每一天都在虔心专注着做一件事情,默诵经文或心愿,然后叩拜。这是身体与心灵长期的步调一致,没有人在意你两千公里下来究竟有没有偷懒或者是否把叩拜动作做到位了,靠的是信仰之下的自我约束。
与自律一样可贵的,是自省。
藏族不杀生,但家境贫寒的江措旺堆只能偶尔帮人杀牛换点酒买醉。他的内心饱受这种罪孽的折磨,当他借着酒劲将这些倾诉出来的时候,捧出的是一颗自卑却真诚祈求救赎之心。我们也无法责难一个已在反省中认清了自己的人。
前行中的朝圣队伍遇到了正在建新房的村民,他们热情的邀请吃茶让我心中暖意顿起。而这样的温暖在剧情发展中又一直延续了下去,陌生的把毛驴当家人的雅安夫妇,陌生的熟悉习俗的老爷爷,陌生的二话没说给柴火的大姐……
我们总爱以己之心去揣度他人,而我在这群人的眼里看不到防备与猜忌,大概正是因为内心单纯而坦荡吧。当然,对热情的回应也是不可少的,这群受了恩惠的藏民在帮忙老爷爷做完农活之后,才告辞离开。
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或大或小的包袱。而有了信仰傍身,成为灵魂的一部分,仿佛生命也变得厚重。所以,信仰是他们内心的安定剂,是对来世的寄托,是相信虔诚即可平安,是善念永存心间的司南。
这是一部让人内心安宁的电影。
想起两年前在云南过年,正巧遇上梅里雪山的生日,徒步进出雨崩的路上也瞧见不少千里迢迢赶来朝拜的藏民,不论老少。但除了日照金山的壮美,我也只对路途中的小石碓和彩旗印象深刻,并未对这些虔诚的眼神有多少接触与体会。
幸而看完这部片子,仿佛为那段旅程补上了一曲可以称之为“情怀”的BGM。
我羡慕有信仰的人生,羡慕那些,得以安放的灵魂。
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
1.
冈仁波齐神山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是世界公认的神山,是四教合一的宇宙中心。
在惨烈的教派斗争中水火不容的敌手们,唯独可以在冈仁波齐山和睦相处。它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吸引了全世界不同国籍、种族和教派的信众前来膜拜朝圣。
在藏民心中,冈仁波齐是当之无愧的神山之王,是朝圣的不二选择。虔诚的教徒相信,只要能绕冈仁波齐山转一圈,不但可以洗尽一生的罪孽,还能为众生祈福。
2014年是藏历马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本命年,更是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在这个时候去布达拉宫和冈仁波齐朝圣,功德会增加数倍。
芒康山区的尼玛扎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打算带叔叔杨培去冈仁波齐朝圣。村里其他牧民听到后,纷纷自动加入,朝圣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当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自认“罪孽深重”整天以酒消愁、穷困潦倒的屠夫,还有青春期敏感害羞的十六七岁的藏族小伙儿。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九岁的小女孩,因家里建房发生意外事故导致两人丧生,她便跟随父母加入朝圣队伍,为亡者祈福,望逝者安息。离开熟悉的家园去朝圣,便成为她懵懂生命中的头等大事。
他们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目的,或是为了救赎,或是为了父母,或是祈求获得安心和幸福,更多的是为了众生的平安。
2.
在《冈仁波齐》这整部电影中,11个素人倾情演出。朝圣之路全程共长2500公里,他们穿越春夏秋冬,跨过海拔4600多米,完成100多万次叩拜。
他们穿着羊皮垫,戴着护手板,将帐篷、锅具、被褥和风干肉装上带顶棚的拖拉机,怀揣着一颗诚挚的心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开始了漫漫朝圣路。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水地泥地,也不论雪山还是草地,白天不停地磕长头,晚上支好帐篷一起诵经,日出收拾行装继续上路,周而复始……
遇到小虫子,就静静地等它爬过去;遇到高山上坠落的碎石,依旧勇敢不退缩;一场小型车祸毁了拖拉机头,男人们拉着车身带着物资翻山越岭;手上没钱了,便分散打工赚钱,攒足了盘缠继续上路。
在他们风尘仆仆的朝圣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降生。丁孜封达,这个在朝圣途中诞生的孩子,跟着队伍穿越大半个西藏,完成朝圣者肩负的使命,祝福他如同自己的名字般“一生幸福,长命百岁”。
我们看到了天葬,当杨培老人去世时,其他人没有特别的悲伤和难过,只是把生命的来去看作神的旨意。他们请天葬师为老人念经超度,把身体布施当作对众生的最后一次慷慨。在他的遗物旁边垒起玛尼堆,放下糌粑,作为祭奠。
我们看到了经幡,来自五湖四海的经幡聚集在一起随风飞扬,形成无比壮观动人心弦的景象。只为借助风无所不在的力量,将经文布施给众生。
我们还看到了西藏人民的热情,在尼玛扎堆一行人磕长头时,路边的藏民会热情地招呼他们喝碗热茶;晚上看到孤单寒冷的朝圣者时,他们会邀请到他同住帐篷;一对朝圣的夫妻,为了不让毛驴受累,甘愿自己拉着一车的物资;年长的老人为他们授业解惑,朝圣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众生平安。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纯粹的天空和大地养育出纯粹的人民。
电影的主演们是西藏最质朴最纯良的农民和牧民,对神山和对信仰的坚持,支撑着他们共度艰难,最终完成朝圣之旅,赎清罪过。在西藏,人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他们的朴实和善良让我们汗颜,这不正是我们正在丢失的优秀品质么。
3.
影片中的朝圣者们穿越了生死,穿越了肉体和灵魂,最终抵达道路尽头的神圣。任何天灾人祸和困难险阻都不能阻碍他们继续前行。
这就好像我们,从呱呱坠地起就走在不断前行和成长的路上,差一步都不足以叫做“人生”。纵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停下奋勇向前的脚步,不会挫败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电影上映之初便鼓励各分公司和培训机构组织员工观看学习,前后共有四万名新东方员工走进电影院免费观看了《冈仁波齐》。
俞敏洪感慨到:
“《冈仁波齐》和我们的创业何其相似。从我们创业的第一天起,就像我们迈开磕长头的第一步,只有前行,没有退路。一旦停止,既是对神灵的不敬,也是对自己的羞辱。谁能担当的起这样的罪过呢?所以,只能一路向前,义无反顾。”
不管是创业,还是人生和朝圣都是一样的道理。怀着对生命的敬畏,走好每一步,困难时互相帮助,挫折时激发勇气和信念,努力为自己人生在世留下痕迹。
“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
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电影磕长头时呈现的平静、虔诚和安宁,极尽枯燥和重复,却为我们扎实地铸就好每一步的成功路。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被机会垂青只有抗得住压力,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4.
整部影片拍摄前没有剧本,导演以纪实性的手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为我们还原出藏族人民朝圣的真实场景。
177分钟记录片式的镜头里,反映出人和信仰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朝圣的牧民和脚下的土地、远方的山、轮回的四季均融为一体。
自始至终,影片平静地如一汪清水,节奏缓慢而平和。苍茫荒凉的大地,看不到尽头的漫漫长路,护板碰撞地面发出的清脆回响,更加衬托出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好莱坞报道》评价这部影片:“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
导演张杨真挚细腻地将朝圣之旅描述出来,只为向我们传达一个概念:“若干年后,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者这样生活过。”
希望《冈仁波齐》带给我们的震撼感动,温暖平和,能够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如同珍贵的宝藏般,珍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给与我们力量,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