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电影《爆裂鼓手》的结局?
很多人在看到《爆裂鼓手》结尾后都误解了弗莱彻。
弗莱彻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老师,所以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已经展示了他对学生近乎变态的严格要求,当他因为被学校开除偶然间在酒吧与安德鲁见面沟通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他后面的行为,他告诉安德鲁找来康奈利只是为了激励他,而且在酒吧里面他再一次讲了查理帕克成功的故事,他相信一个伟大的乐手一定是要在经历打击嘲笑和失败后才能成功的,所以他选择了要在后面的音乐会上让安德鲁出尽洋相。
对于弗莱彻来说,很多人认为这场音乐会是他对安德鲁的一场报复,但我觉得恰恰相反,因为当第一首曲子安德鲁没有跟上节奏后,弗莱彻走过来跟弗莱彻说的一句话是“没错,我猜你是没有这个天分”。如果只是为了报复,那他这时候说的绝对不会是这句话,而应该是一些幸灾乐祸的话,事实上,安德鲁也差一点就被打垮了。
当安德鲁从台上离开后,他是茫然的,他还没有真正从这场突发的情况中缓过神来,但是无疑他也是愤怒的,因为他在走向门口时脱下了自己的外套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当父亲和他拥抱以后,他呈现在镜头面前的表情是不甘,是愤怒,是反抗,所以他毅然决然的转身回到了舞台,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很多人能够最终成功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心里有伟大的梦想,而是对世事不公的愤怒,是对身边无数否定的反抗,哪里有什么英雄,不过都是在跌入谷底被人无数践踏后内心涌起的最后一点成人的欲望。是的,是成为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仅此而已。
接下来就是本片的高潮部分,弗莱彻已经认定了他是一个失败者,当安德鲁回到舞台突然打响架子鼓的时候,他把安德鲁当成了是一个捣乱者,他过来低声告诉安德鲁“我会把你的眼珠子挖出来”,但表面却又不得不进行配合,当一曲结束安德鲁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弗莱彻真的愤怒了,跑来质问安德鲁到底想要搞什么,可是随着安德鲁的节奏越来越快,已经表现出了一种誓死如归的状态后,弗莱彻笑了,他看到了一个王者的身影,安德鲁也笑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成为王者的感觉,在这相视一笑中,他们的心灵是相同的,没有所谓的误会和仇恨,也没有所谓的退学和辞退,他们成了最亲密的战士,用完美的配合成就彼此,所以弗莱彻给了他最好的节奏感,安德鲁奉献了最美的演出,他俩都成功了!
初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听说它是科比最爱的一部影片,对,就是那个知道凌晨四点时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和自己女儿玩游戏为了能赢都去作弊却不幸英年早逝的球场王者。我不是篮球迷,也不喜欢NBA,但是我知道科比,因为他是一个永远都要做第一的王者,所以我看了这部电影,也明白了为什么科比会最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破天荒的第一次写下了影评。
英雄从来都不是在鲜花和鼓励中去诞生的,他们往往都是在跌入谷底被无数人所践踏后靠着内心最后激起的一丝愤懑和不甘才挣扎着爬了起来,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的精神,向正在被生活所践踏而从未想过放弃的勇者致敬!
至于弗莱彻这种方式是不是太狠了,我想说,生活从来就没放过谁,对于一个追梦者来说,本身就是一脚悬崖一脚地狱,如果安德鲁注定是个失败者,那跌入悬崖或者堕入地狱,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评价电影《爆裂鼓手》的结局?
《爆裂鼓手》的结局其实更像是一句诘问:何为天才。在电影的最后两位主角终于在彼此眼神中走向和解,认可彼此,一场本该是相互毁灭的闹剧最终成为两人涅槃重生的契机。这个结局有着悲剧壮烈式的大和谐,不仅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更是整部电影思想内核的集中升华。《爆裂鼓手》讲述的19岁少年安德鲁一心想成为顶级的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因机缘巧合之下被“魔鬼”导师费莱彻招致麾下,进入正规乐队。安德鲁一心追求大师级别的艺术境界,从而沉浸于刻苦的练习之中,再加上费莱彻压抑的教程,使得他与外部世界的隔阂越来越深。唯一理解他的费莱彻,却又因为其的暴躁和苛刻使得安德鲁萌生退意。最终安德鲁凭借自身的实力,有幸登上纽约音乐厅进行一场表演,但费莱切却在暗中密谋着将安德鲁打入深渊。很多人初看《爆裂鼓手》被以为这是一部与《黑天鹅》类似的惊悚悬疑剧,但其实《爆裂鼓手》并没有太多恐怖血腥的场面,也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但是这部电影之中越饱含的主题思想丝毫不孙色于《黑天鹅》。故事的推进和主角练习的鼓声相互结合从而迸发的新火花让整部电影,在直线的叙事方式下,也完美演绎出一部毫无尿点、跌宕起伏的热血电影。在很多观众在《爆裂鼓手》之中看出了泪点。因为这部片不仅揭示了众多音乐人的心酸成功路,更让观众看到所谓“励志”背后的残酷现实。某种程度来说,《爆裂鼓手》的结局阐明一个事实——那些现实中鼓吹的所谓成功之路,背后都不过是一场宛如自尽的牺牲。导师费莱彻或许是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指挥家,但是他性格暴躁、极端,面对学生一味地采取打击形式的极端教学模式;与之同时的是,他却没有身为导师的责任感,受不了他严格教学模式而自杀的学生,在他口中成了一个意外,因为安德鲁配合检举他的教学方式,他佯装与之交好,却在私底下密谋着一场打击报复。学生安德鲁在成为费莱彻的学生之前,只是一个性格敦厚老实,心怀大舞台梦想的鼓手爱好者,但随着他才艺的不断提升,与费莱彻的纠缠越发深厚之后,他逐渐忘记初衷,转而沉浸在于费莱彻的对决之中,性格也在悄悄像他最讨厌的老师变去。而《爆裂鼓手》如果仅仅只是抨击成功教育学又还不至于成为这么一部经典电影,最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于走上这条道路的人的悲悯和同情。这点在结尾之处体现得尤为明显,安德鲁和费莱彻最终在彼此的目光之中达成了默契和和谐。当表现结束后,全场没有像其他励志电影般爆发出掌声、喝彩和欢呼,但安德鲁和费莱彻在这场斗争之中都得到了结果和满足。这个结局的设置,也突显了整个故事的精神内核。
如何评价电影《爆裂鼓手》结局?
《爆裂鼓手》的内核其实和《霸王别姬》很类似,即“不疯魔不成活”。对于艺术的偏执,那种恨不得将血肉魂魄都融进艺术中的冲动,才是这部电影吸引无数影迷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最后的结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整整十几分钟的时间,电影全部都是用来表现男主角的打鼓状态,那种强节奏的音效配乐和男主角歇斯底里的表情相结合,灵魂的炸裂感就彰显出来了。而这个时候,男主角安德鲁和导师弗莱彻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是处理得非常妙的一个地方。一个是严厉残酷,为了音乐丝毫不讲情理的变态魔鬼导师,一个是为了音乐抛弃女友曾疯狂练习打鼓的年轻人,这两个人之前的相处可以说势同水火,导师刁难辱骂安德鲁,安德鲁也举报导师害他丢了工作,导师弗莱彻之后又想办法恶搞安德鲁,想断送他的前途,他们之间的矛盾,基本已经不可调和。可就是在安德鲁那歇斯底的音乐演奏中,两人的关系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人负责打鼓一人负责指挥,都是激情洋溢地看着对方,最后导师弗莱彻甚至特地为安德鲁扶正乐器,并在最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种恨不得让人全身血液和筋肉都燃烧的节拍中,两个为艺术而疯狂的偏执狂,从仇人变成了合作者,甚至成为了知己,这恰恰凸显了艺术的伟大,以及解释了这群偏执狂为之奉献一切的原因,从而再一次地印证了电影的主题:不疯魔,不成活。所以说,爆裂鼓手的这个结局,可以说相当完美。(文/星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