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每一集的详细剧情
《兄弟连》一共有10集。1、新兵训练:1942年在美国乔治亚州,一群来自四面八方、南辕北辙的年轻人,自愿受训成为美军最新的一个兵种——空降兵,组建了101空降师506空降步兵团2营E连,在连长索柏中尉严厉苛刻的训练下,他们从一介毫无经验的平民百姓,成长为了美军最精锐的空降兵。2、诺曼底登陆日:1944年6月6日是盟军进攻法国的首日,数千名空降部队的士兵乘坐飞机横越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在强烈的炮火攻击下,他们跳伞进入了法国,所有士兵都没有降落到预定地点,于是温特斯中尉集合起落单的士兵,出发寻找E连的其它弟兄。3、卡朗唐:盟军正式进攻二天后,E连受命攻下一个名叫卡朗唐的小镇,这次战役相当成功,不过却丧失了数名兄弟,而且布利斯等士兵们产生了对战争适应不良的现象。他们在诺曼底半岛待了36天,经过数次激烈的战役之后返回英国。4、新兵支援:由于死伤人数惨重,于是一批受训刚出炉的跳伞新兵加入了E连,正好赶上了市场花园行动,大批士兵跳伞进入当时被德军占领的荷兰,在埃因霍温一地,他们并没有碰上什么阻力,但是来自邻近小镇的一支顶尖德国部队,却让E连与一群英国的坦克部队节节撤退,伤亡重大。5、十字路口:温特斯中尉率领士兵在荷兰的堤防上展开了一次危险任务,结果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他也因此被晋升为步兵营的执行官。虽然升了官,但是温特斯大部份的工作都是行政事务,让他很不满意,他很担心他所指挥的三个连,将要由谁来领导。6、巴斯托涅:在严寒的冬季中,饥寒交迫的E连于比利时巴斯托尼市外的森林中孤军奋战,死守同盟军的防线,仅有少量的补给品与弹药抵达,但是御寒的冬衣却一件也没有。德军在此时要求他们投降,领军的麦考利夫准将只回答了一句话:“呸!”这个字成为二次大战历史中最著名的话!7、崩溃点:E连在比利时的巴斯托尼市阻碍德军之后,筋疲力尽的他们,必须从敌军手中攻下一个临近的小镇佛伊。一场激烈的炮轰,造成多名弟兄袍泽的死伤,再加上指挥官戴克中尉的无能,让温特斯也束手无策。最后,E连虽攻下了佛伊镇,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8、最后巡逻:E连来到了德国边境阿尔萨斯地区的海格纳镇,他们受命派出15名侦察兵,渡河去捉敌军当俘虏,刚从西点军校毕业的琼斯中尉,迫切想获得真实的战斗经验,于是自愿接下了这个任务,任务虽然成功了,但是也牺牲了一名伞兵。此事促使温特斯违反上级的命令。9、为何而战:E连最后终于进入德国,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并没有遇到很大的阻碍,经过这么长久的战斗后,他们终于有机会松一口气了。10、点数:德国南方巴伐利亚省的贝希特斯加登,原本是纳粹德军最高首领们的大本营,E连进入此地,一举歼灭了希特勒的山顶堡垒。此时,E连面临了太平洋战区迫切部署的情况,所有的士兵们开始比较自己的'得分',看看谁最有资格光荣返乡。此时,日军终于投降,结束了二次世界大战。扩展资料:《兄弟连》是2001年播出的美国10集电视连续剧,改编自Stephen Ambrose的畅销书《Band of Brothers》,大卫·弗兰科尔执导,戴米恩·刘易斯等好莱坞明星主演,描写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真实故事。在二战中,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本片在2002年美国主要影视奖项上,共各获得15次提名、7次获奖,其中在第54届艾美奖上获得13次提名,获得包括迷你剧/电视电影类-最佳迷你剧等在内6项大奖;在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上获得2次提名,获得电视类-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奖。
如何分析影片结构
写影评分三个部分.第一写介绍你要写的影片导演.演员.主要剧情和表达的思想主题.
第二
再从影片的角度去分析影片好在哪里.
可以从镜头的运用.电影画面.色彩.人物形象的述造等等.
最后再对影片进行总结.
我建议你写之前把电影看三遍以上.不然你看不懂导演的拍摄意图.
我先给你一个示范吧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
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
电影寻枪影评
影片评价
《寻枪》剧情曲折,融合了悬疑片、惊悚片、心理恐怖片等诸多表现元素,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是陆川编剧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前后历时三年才最终完成。作为一名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导演,他对电影的理解使该片整体风格给人一种好莱坞影片的感觉,而该片在视觉语言上颇有新意,展现给观众一个古风犹存的边陲小镇,空空荡荡、干干净净,具有超现实的色彩。著名演员姜文的参与是该片的一大看点,并且他在此片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寻枪》不同凡响的地方在于———它或许可以做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
凡一平的《寻枪记》完成于1998年春天,发表在1999年《十月》第四期,后由青年导演陆川改编成了剧本并导演拍摄。电影讲述了小镇警察马山突然发现枪不见了,他不得已报告了所长,丢枪事件震惊了公安局,也震惊了小镇。此时马山嫁到广州的前女友李小萌回来了,而且和当地的一个造假酒的有钱人周小刚同居。在马山寻枪的过程中,李小萌被这把枪打死了。于是马山明白了有人要用这把枪杀周小刚,便扮成周引来了偷枪人——卖羊肉粉的刘结巴。他偷枪是为了报周小刚造假酒毒死他家人之仇。枪找到了,马山最终以身殉枪。
导演陆川一再强调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寻找:警察马山寻找丢失的枪,马山的妻子寻找丢失的激情,马山的儿子寻找男女性征的启蒙,偷枪的刘结巴寻找心目中的正义等等。然而我相信每位观众都会试图寻找影片令自己激动和迷惘的潜在动力。按照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文本的意义只有与阐释者的“前见”实现“视界融合”时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不同的人在阅读同一文本时,由于具有不同的“前见”,可能体会到不同的意义。
王怡先生认为,影片中的“枪”对马山来说是警察身份的象征,也是社会体制和法律秩序在一个山区小镇存在的重要证明。枪在影片中荒凉边镇其实并不具有实际的用途,与当地社会没有任何渊源。马山丢枪带来的最大的困扰只局限在马山和公安局内部,因为丢枪就意味着丢失了社会体制的象征性存在。寻枪的过程就是一个边远小镇修复社会威权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丢失了什么才是重要的,寻找的结局甚至过程并不重要。表面上的寻枪故事与暗地里的偷枪故事,成为了一场对于“枪”的象征力量的颠覆和维护。
王怡先生的解读是很有创见的,他关注点在“枪”所代表的国家威权的失落和寻找的过程以及其合法性存在问题。因为对一个贵州小镇而言,现代国家体制的力量是一种从外部强加而来的力量,一种自上而下被移植的秩序,它之所以与本土资源格格不入,因为它与本土之间是间离的,它的合法性没有搭建在本土社会的土壤之上。这一点也正是苏力在对电影《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的分析中所指出的。
虽然整个电影拍摄技术使得观众更容易置身事外,冷眼观摩,而且影片语言也很诙谐,然而笔者更加关注的却是整个影片的悲剧情节——马山角色分裂的悲剧和刘结巴寻找正义所酿成的悲剧。
先说马山的角色分裂。影片中马山至少以三种身份出现:一是家庭中一员——丈夫、父亲;二是乡土熟人社会的成员——周小刚的“马山兄弟”、“老树精”的战友;三是“枪”的合法拥有者——国家权力“符号”和代理人。可以这样说,马山在三种角色中,没有一种是表现成功的。
首先,马山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他的警察工作与其生活有着很深矛盾。工作忙,便忽略了家庭。如果说另一个原因是对旧情人念念不忘而对老婆不满的话,埋头工作又成了逃避家庭的借口。片头,妻子对他“不管孩子”的抱怨,马山寻枪过程中与孩子、妻子的冲突,都展开了这个矛盾。至夫妻行房时他因担忧枪的事情竟阳痿,代表了矛盾激化。整个影片中马山对家庭、对妻子很冷淡,所以才有他妻子的那句让人听来很“搞笑”的经典句子:“……我心里晓得你对我早就没得爱情了!”他对儿子教育的事情很少过问;偶尔过问,教育方法也很简单,与一个人民警察应当具有的素质不相匹配,因此才有妻子的抱怨,才有儿子教训老子的话:“我提醒你一句,利用这个时间把这本书好好学一下,对你将来有帮助……出来以后不准打我,永远不准!听到了没?”马山对妻子告白:“我晓得…我工作太多…我可能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个好父亲,但是我没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从来没有做过。”然而,一个儿子,妻子,要求的仅仅是“不做对不起的事”吗?最后,马山在假扮周小刚之前,把玻璃球还给儿子,给妻子送花,似乎是对亲情的回归。其实不然,这并非意味着矛盾的缓和,恰恰相反,矛盾激化到了顶点:假冒周小刚,甘冒生命之险引诱偷枪人,这固然是尽工作之责,却也把家庭完全抛到了脑后。所以,给孩子、妻子的礼物,与其说是和好的表示,不如说是遗言来的恰当。他由一个不称职的丈夫、父亲终于走向了彻底失职,使妻子成为寡妇,儿子失去父亲。
其次,马山不是一个合格的乡土熟人社会成员。乡土熟人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紧密、人员流动少的社区,人们低头不见抬头见,需要互相依赖互相帮助才能克服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因此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关系有很强的依附感,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推向朋友的道德要素是忠信、是情义,所谓“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在枪丢失后马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一个个朋友甚至亲属:妹夫梁青山、救命恩人老树精、战友陈军、战友的兄弟周小刚……这与熟人社会的道德要素显然相背。在他眼里,每个人都有偷枪的可能,而又都在竭力隐藏或逃避着什么,似乎每个人又都有偷的欲望。马山在扑朔迷离、曲折盲目的冲撞中,破坏了熟人社会的关系准则,成了梦魇中孤独的行者。因此才有救命恩人“老树精”愤怒的咆哮:“你居然怀疑我!老子在战场上救了你的命!”片中周小刚把马山——兄弟的战友——当“哥们”(尽管或许还有巴结“权势”的成分),给马山买防弹衣,在派出所搜查假酒厂时把他当“自己人”。当公安人员以人身危险警告周小刚,要求他提供假酒厂的证据时,周求助于马山:“马山兄弟,这事情要是都说出来,是不是麻烦更大哦?”丝毫没有把马山看作当时与自己处于对立状态的派出所里的一名警察,而马山却与别的警察态度没有什么差别,丝毫没有把周当“哥们”。
再次,在国家权力体系中马山也是不合格的。马山是一个警察,虽然在“失枪——寻枪——得枪”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警察“失职——努力尽职——殉职”的自我救赎过程,也即,对自身“权力符号”合法性的成功救赎。然而失职本身以及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造成了不可消除的坏影响。即使实现了自我救赎,马山也无法再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权力符号”。公安局长对可能的损失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出了整部影片最有意思的几句台词。他在得知丢枪已经20小时后大惊道:“二十个小时!坐汽车都到省城了!坐火车到北京了!坐飞机都到美国了!美国的事情我不管,枪要是流到了北京,你对党和国家造成多大的危害!”在得知枪内还有三颗子弹时惊呼:“枪里面有三颗子弹就是三条人命啊;如果遇到职业杀手,一枪两个就是六条人命,六条人命啊!”这种夸张极大地感染和震撼了马山,他在向陈军复述这句话时又自我发挥了一段,“如果一枪打倒三个人,就是九条人命!”在国家权力眼里,丢枪的可能危害不可估量!虽然后来实际上枪没有到省城,没有到北京,也没有遇到职业杀手,只造成了小镇上李小萌的死,这已经足够说明马山作为国家权力“符号”的不合格。
我们再看刘结巴寻找正义的悲剧。整个影片的主线是马山的“寻”,这只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隐线便是刘结巴的“寻”,寻找他心中的正义,从“偷枪”到两次用枪误伤无辜。如果说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马山的“寻”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国家权力符号的合法性,是对国家权力的维护;那么刘结巴的“偷”便是对国家权力的质疑,企图对国家权力合法性的颠覆,这也是刘结巴的悲剧之所在。
马山对国家权力的维护是一贯的行为,已经潜移默化到了他的思想和日常行为,并不仅仅限于在枪丢失以后寻枪的过程。比如当他和战友陈军一起在院子里回忆丢枪那天晚上在妹妹的婚礼上的具体细节时,有几个人(成年人,不是小孩)趴在院子围墙上旁观,他发现后吼道:“下去!滚!”这种粗暴的态度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在国家机构中充当“权力符号”所形成的“特权”意识的自然流露。那么将丢枪的沮丧看成是“特权象征”丧失后的泄气,将对丢枪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畏惧看成是对特权丧失的畏惧是有充足理由的。另外一个场景也可以佐证这一点。当马山妻子得知枪丢了后的直接反应是:“出事了…会不会处分你?工作还保得住不?”从这里可以看出,不但马山而且他妻子也是向往和追求国家权力,努力在其中做一个“符号”的。(虽然这个过程导致了马山对家庭的忽略,但这一点马山妻子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一个角度是刘结巴“偷枪”并失手伤害无辜,企图对国家权力进行颠覆。在片子没有进行到最后,这条线索是隐藏的。到最后,当偷枪的人水落石出时,相信每一个观众都感到很意外,因为刘结巴是一个老实的劳动者,卖羊肉粉的。直到最后当人们终于明白他因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正义而“误入歧途”时,无不惋惜。“喝假酒晓不晓得?…周小刚做假酒,你不晓得,吃死我们家的人…喝死了好多人,你们要证据,我不要,周——小——刚——”当刘结巴愤怒的道出原由,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权力的蔑视。
马山因追求和维护权力所导致的角色分裂是一个悲剧,刘结巴为寻求正义而蔑视国家权力并企图颠覆它的行动是另外一个悲剧。而所有的悲剧都围绕着权力来的。要继续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结合这个权力的具体背景了。
虽然影片中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确切时间,但我们可以很容易从片头的广播背景、剧中人物服饰、语言风格和外景中看出时间就在近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权力在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过程中,乡民希望的是通过自己服务国家的建设(如马山),国家权力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善(如刘结巴),从而保持国家与乡民之间顺畅的互惠关系。但是当国家权力运作的理念与乡民的生活理念相冲突时,乡民就对国家的威权体系失去了必要的认同和信任。拿这个电影中刘结巴最后的话“你们要证据,我不要”来说,这里暴露了观念的冲突:国家威权体系追求的是法律正义、程序正义;而乡民眼中的正义是个案中的实质正义。有没有证据,是个法律程序问题,对这个国家体制中作为处理问题准则的规则,乡民们无法认同。他们需要的是“杀人者死”的看得见的正义。就好象刘结巴知道自己杀人要死一样,在最后被马山拷上以后,他只有咆哮:“周——小——刚——……我二辈子杀你!我二辈子来杀你!”
镜头赏析
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做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是代表剧中人物视线的拍摄角度,摄像角度就是观众的视点,如果有意从剧中人物的视线角度拍摄,意味着让观众从剧中人物的视线看发生的事情。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往往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
在这里主观镜头就成了一双可以随处“旅行”的眼睛,用以代替剧中人物的主观视野和感受,在此主要看看这双“眼睛”是如何刻画人物心理(眼镜会说话)和制造悬念氛围(眼镜会骗人)的!
主观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剧中人的活动场景,感同身受的获取电影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
主观镜头对人物情绪和心理的刻画
《寻枪》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大多是男主角马山的主观视角和感受。自“寻枪”行动展开伊始,马山的意识世界就变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换作马山的主观镜头语言,则表现为影像和声音的夸张其辞、如梦似幻——
影像上:画面的浓烈渲染,镜头的摇曳不定,景别的似近而远;声音上:人物话语 分贝量的增强,音响效果重锤猛击,音乐伴奏或紧或缓。借此过分渲染,从而传达出人物情绪,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有一组镜头是说马山在夜晚开着摩托追踪一辆车,寻找枪丢失的踪迹和线索。此时是由马山开摩托的一个客观镜头(全景)转换作马山的主观视角镜头(近景):(马山)看见路及路边的景物(树、牛、墙屋)都在飘移,晃动不定、朦胧不清,似乎在跟马山玩捉迷藏。这个镜头出神地传达出马山由于失枪开始“怀疑”身边一切事物的主观情绪,“怀疑”视角此时形象地再现了只能存在于人脑的抽象意识,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几分钟的剧情直接都用马山的主观镜头继续讲述:他开着摩托,视角模糊、景别不清,在行驶的路上也只给出前照灯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过镜头对准路面向前推进,渐入一幕幕过去24小时内出现在马山身边的人物:妻与子向他挥手告别说明马山离家已渐行渐远、新婚夫妇默然凝视的眼神反映亲属也和他有所疏远。马山对人“不信任”此时已严重影响到他与周围人正常的交际生活关系,而这一切的导火线仅仅是“丢枪”。
马山恨不得“枪”马上就能出现眼前。车继续前行,不远处闪现一个拿枪人的背景,这个背景随着马山摩托的颠簸一直在晃动,看得出此时给的还是马山的主观镜头(马山本人始终没有出现)。这个镜头让观众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马山)”要找到枪否则人命关天(用警察局长说的话就是“枪里面还有三颗子弹就是三条人命,如果遇到职业杀手一枪两个就是六条人命!”)的焦虑急切。
以上三组镜头配的均为缓慢极具迷幻色彩的音乐,声画结合展现主人翁的“怀疑”心理。这几组主观镜头也说明,马山自己已经认识到由于“寻枪”导致他与人的隔阂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了。是否继续找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如何避免以上诸多“问题”,又怎样抚慰猜测多疑的情绪以及精神上的创伤?“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国内惯例,大凡人到中年仍旧活得憋屈的男人必有隐疾。《疯狂的石头》中的包世宏和《鸡犬不宁》中的马三便是明证!《寻枪》中最明显的反应在这种精神创伤对夫妻二人正常性生活的影响,以及由此带出的一系列感情问题。对于马山,早醒、失眠、多疑、焦虑,等一系列精神压力的带出,与其惶惶不安的活着,还不如痛快的死去。我想在片尾马山灵魂出窍狂笑着跑开,应该算是一种精神境界如释重负的终极解脱!
主观镜头对剧情悬念氛围的营造
马山的意识世界发生变化,再通过导演运用主观镜头的有力呈现,让观众在观看任何一组新镜头、分析任何一个新剧情时,都会戴上一种猜疑的视角去审度:眼前发生的事情是真是假?因为剧中人的主观视角分为“代表人物视线的真实世界镜头”和“明显表示出主角主观情感与情绪的意识世界镜头(具有制假功能)”,导演们往往把两种镜头混淆运用,模糊真实世界和意识世界的界限,从而让观众对剧情难辨真假。如此一来,观众变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带着迷惑观看下去,这不仅使剧情更像悬念侦探片,“一切皆有可能!”也一再吊足观众胃口,不至于失去观影兴趣!可以说,主观镜头运用越多,观众越是渗入到剧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觉,也就越有挣脱蔽障、挖掘谜底的欲望。
导演正是把握了主观镜头能够制造悬念色彩这一重要因素,贯穿于“寻枪”整个过程,吸引观众去推理、猜测最后的真相,才使得《寻枪》能够取得当年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绩!
随着“枪”的线索一步步明了,马山的情绪也一步步稳定,镜头的运用也渐趋平和:远山、静松、乡间小路、小桥流水,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予明朗开阔、水落石出的感觉。马山主观视野中“迷幻紊乱”的镜头也少了,甚至连主观镜头也运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客观陈述。悬念减少,观众可以不再被马山的意识左右,慢慢站以旁人的角度去分析发现最后的事实,变被动为主动。
而此时马山和镇上人的关系也渐趋平和,何妻与子的隔阂更是换来了前所未有的情浓于水:马山把真相坦诚相告后,妻子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儿子马冬也招来《福尔摩斯探案录》助父一臂之力。冰释前嫌,马山精神压力减少了,更知道家人在自己心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他最后一次离开家,站在家门向屋内张望时,主观镜头再次出现,它以马山的视角环扫空荡荡的屋子,然而画外音却出现了妻子“马山,你到哪里去?”的关怀以及儿子“出来以后再也不准打我,永远不准!”的和谈的声音。主观镜头语言再次把人物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末尾,马山被枪击中后,“他”回到儿子念书的学校,朗朗读书声中,镜头以穿过墙洞的窥视视角,看到妻子教书和儿子读书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依旧念念不忘……继而镜头从教室走廊拉回,淡出,马山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人间回望,而这一次,是以“上帝的视角”!(作者来自:豆瓣网 用户名:影志(
兄弟连一共有几集?
兄弟连》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与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再度合作的结晶,此剧根据二战老兵的回忆录小说改编。
导 演:
戴维-弗兰克尔
汤姆-汉克斯等
主要演员:
达米安-刘易斯--饰温特斯
罗恩-利文斯顿--饰刘易斯-尼克松
英文名:《Band of Brothers》
片 长:14集
央视版的《兄弟连》共14集,为更好地展示该剧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会在第一集和最后一集,播放2002年"金球奖"和"艾美奖"颁奖盛典中《兄弟连》获奖的盛大场面,观众也可以从中领略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的明星风采。
第1集
1944年苏联战胜德国已成定局。美英决定履行两年前作出的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战役自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登陆开始。这一天被称为D-day,即D日,登陆日或反攻日。以温特斯少尉和尼克松少尉为主要人物的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麦考尔军营,经过了长期艰苦的训练。连长索贝尔上尉命令士兵在30分钟内跑3英里,登上科罗奇山,接着跑3英里下山。E连的口号是"科罗奇",意为无与伦比。索贝尔要求严格,但太苛刻,不招人喜欢。温特斯带领E连训练,成绩突出,晋升中尉,任连长执行官。1943年9月,E连离开纽约军港,前往英国奥尔德本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0月24日播出)
第2集
E连指挥部发生激烈争辩。索贝尔命令温特斯10点检查厕所,后又改为9点45。传令兵没有找到温特斯。温特斯准时执行了以前的命令。索贝尔要他作出选择:要么接受处分,60天内取消48小时外出,要么写一份上诉状,要求军事裁决。温特斯不甘受罚,签字上诉。这事引发了士兵不满,纷纷要求离开E连。上级把索贝尔调离E连,派B连的米汉中尉来接替他。1944年5月,E连在英国的乌波特里继续进行空降训练。1944年6月4日晚,E连即将出发,空降诺曼底。后因英伦海峡被雨雾笼罩,空投区风太大,空投取消,E连24小时待命。夜长梦多,士兵们各有各的心事。5日深夜,E连登机,温特斯祝弟兄们好运。空降成功后,伞兵们摸黑走向集结区。(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0月25日播出)
第3集
1944年6月6日,E连和其他空降部队一样,分散在诺曼底地区,配合主力部队打击德国军队。他们的第一次战斗是,在天亮前袭击布里克地区德军的炮火阵地。他们在机枪火力掩护下,用手榴弹和炸药摧毁了德军全部炮位,取得了胜利。尼克松对温特斯说,"你找到的那张地图,上面标出德军在诺曼底每挺机枪的位置,我把它交给师部了,他们也许用得上。"温说:"我失去了一个人。约翰-霍尔,纽约人。今天在布里克阵亡。"在这次战斗中,8人获得铜星奖章,3人获得银星奖章,温特斯获得杰出十字勋章。E连摧毁德军火炮的战斗,成为进攻固定阵地的典范,至今仍被美国西点军校用作教学范例。D日后6天,E连接受任务,出发去攻占诺曼底地区的卡朗唐。(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0月27日播出)
第4集
卡朗唐战役是一场硬仗。登陆的美军装甲车将在卡朗唐集结,向内陆挺进。如果攻不下,美军装甲部队就会被困在沙滩上。德军占领街道仓库,居高临下,负隅顽抗。温特斯指挥全连战士发动强攻,消灭敌人的制高点。温发现列兵布莱思躲在战壕里,严厉地说:"快从壕沟里出来,我们的人在倒下去,快跟上队伍!"攻克卡朗唐后,营部命令E连立即撤离街区,到东面高地,建立防御阵地,准备击退敌人反扑。挂了花的温特斯问布莱思怎么回事,布说突然变得一遍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温安慰他说:"放松一点。我会带你离开这里,带你回英国,你不会有事的。"过了一会儿,布来到连部对温说:"谢谢你,长官,我没事了。"温说:"在这里再待一会儿,确定一切正常以后,你可以回排里报到。"布走后,温斯特才让军医给自己打上绷带。(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0月28日播出)
第5集
在防御阵地上,斯皮尔斯上尉问布莱思为什么躲在壕沟里,布答:"我很害怕。""我们都害怕。你惟一的希望,就是接受你已经死了这个事实。这样你才能像个真正的战士。不能怜悯,不能同情,不能心软。"德军发动反攻,企图收复卡朗唐。E连从高地密集火力还击。布莱思开枪射击。温特斯鼓励他:"狠狠打!让他们尝尝你的子弹!"E连弹药用尽,伤兵呻吟。美军第二装甲师猛然出现,帮助E连胜利结束了这场硬仗。E连奉命撤离前线,回犹他海滩休整。上级表扬E连坚守阵地,在医院里给有功人员颁发紫心奖章。普利顿少尉突然宣布结束休整,返回法国。9月17日, E连空降荷兰腹地,解放艾恩德霍芬,执行美英的"市场花园"行动计划。E连的任务是,在英军军官的指挥下占领艾恩德霍芬和阿纳姆之间的通道,保证英军两个装甲师向阿纳姆挺进,以便抢渡莱茵河,进军德国,争取在圣诞节前攻克柏林.
第6集
E连进入艾恩德霍芬镇,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街头正在斗争卖身德国人的妓女,与德寇合作的男人要被枪毙。在凡高的故乡努安南,他们与德军接火,E连包围农舍的火力点。马丁说农舍旁边的草垛里隐藏着一辆德军坦克,请求英国军官命令坦克手向它开炮。那军官说没有看清目标,就没法打中。后来,那辆坦克击毁了英军的坦克。德军的伏兵蜂拥而出,
包围了E连,伞兵们且战且退。E连退回阵地,发现少了"公牛"兰德尔曼中尉。"公牛"身材魁梧,受伤后藏在村里。一对荷兰青年夫妇,帮他取出弹片,处理伤口。"公牛"杀死来搜查的德国军人,让荷兰人逃跑。温特斯带着几个人摸黑寻找,"公牛"却被英国军车带了回来。"市场花园"行动失败,英军损失8000人。10月17日,E连执行"神马行动"计划,偷越封锁线,夜袭党卫军营地,营救阿纳姆沦陷时被荷兰抵抗组织收容的140名英国军人。(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0月30日播出)
第7集
温特斯在夜幕下兵分三路,进攻党卫军堤道。党卫军遭到猛烈的火力攻击,彻底溃败。E连击败整整两个连的党卫军,打死约50人,打伤约100人,俘虏18人。E连一人阵亡。温特斯和尼克松晋升上尉。506团团长辛克上校提升温特斯为二营执行官,称赞他是个真正的战术家,也是个好领导。穆斯-海利格中尉被提升为E连连长。海利格指挥E连三次偷渡莱茵河,救出红魔部队140名被困的英国军人。在荷兰德雷尔,温特斯和海利格晚上沿铁路漫步,提醒他要训练新排长,信任手下的士官。值勤新兵以为他们是敌人,急忙开枪打倒了海利格。韦尔什中尉竟给他打了3针吗啡。罗恩军医说:"天哪,你想害死他吗?"12月中旬,506团进入比利时巴斯托涅。这里是战略要道,有7条进路,7条出路。辛克上校部署506团三个营,在周围挖战壕,固守阵地,不让德军装甲部队使用这些通道。(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0月31日播出)
第8集
辛克团长陪同代理师长麦克奥利夫将军来到前沿,视察森林区的冰雪防线。干部们七嘴八舌地向首长汇报情况。"我们占了新据点,却丢了老据点。敌我对峙,形成僵局。我们在森林边上挖战壕。""我们遭到零星炮火袭击,很多人受伤,却没有救护站。食物耗尽,没有冬装,只有少量弹药,有人甚至没有。战线拉得太长,却很薄弱。敌人甚至能走进我们的指挥所,用我们的掩体。""我们的人连不成一条线。""昨晚3点我沿着防线走了一趟,找不到右侧的501团,我从我们二排抽了一个班去填补。我们的防线,缺口实在太多。"将军说:"守住防线,把缺口补上。大雾短时间不会散,你们别指望空军掩护。你们一营从福伊撤退,德军一路追击他们,坦克大炮。他们没有后援。重兵正在向我们这边压过来。"没有战事的时候,官兵们说说笑笑,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一旦发现敌情,大家同仇敌忾,狠打一仗,然后抢救伤员。巴斯托涅的野战医院,呻吟之声,此起彼伏。只有上空出现盟军飞机空投药品和物资时,小镇才显得格外活跃、充满生机。(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1日播出)
第9集
林区防线之夜,德军疯狂炮轰,E连阵地乱作一团。小镇被炮弹炸成废墟,尸体成堆。救护兵罗恩找女护士雷妮,只在坍房里拾到她的头巾,他黯然把它揣在怀里,蹒跚而去。辛克上校深夜来到阵地,祝E连战士圣诞快乐。他说:"两天前,德军指挥官要求我们体面地投降,以免被包围的美军遭到全歼。德军指挥官接到如下答复:精神病!"几个人在幽谷里生火取暖,惹来了德军又一次猛烈炮击,造成新的伤亡。海夫朗受伤,罗恩爬到他的掩体,迟疑了一会,决然撕破雷妮的头巾,给战友包扎伤口。1945年1月2日,E连转战比利时阿登森林。胡布勒击毙一名骑马的德军军官,缴获一支梦寐以求的鲁格手枪,却因那枪走火,断送了性命。替补连长戴克中尉是师部某人的爱将,他和E连格格不入,总是独自离开连队,几个小时不见踪影。尼克松上尉被团部选中,回国休假30天,为战争公债摇旗呐喊。他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庇考克中尉。(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3日播出)
第10集
新兵韦伯问老兵受伤情况,老兵们风趣地彼此介绍,差不多都挂过花,只有一个幸运儿从未被打中过。E连占据弗伊镇周围高地,任务是解放该镇。那里至少有德军第10精锐装甲师的一个连,一门88火炮,三辆坦克。斯皮尔斯中尉要守望防线的战士加强伪装,戴克中尉却说只停留一天,不用费这个劲。1月3日和9日,德军两次猛烈炮击,E连阵地连环爆炸,弹片纷飞,积雪四溅,断树腾空。穆克和潘卡拉的掩体中弹爆炸,两人阵亡。利普顿和卢兹的掩体中弹没爆炸,幸存性命。利普顿向温特斯反映戴克中尉领导不力,士气低落。经过一个月的准备,进攻开始了。E连担任突击队,在两侧轻机枪火力掩护下,快速前进,在德军迫击炮封锁前,冲过开阔地,进入弗伊镇。利普顿上士带领二排冲锋。戴克中尉下令停止前进。戴克中弹呻吟。利普顿:"戴克!我们不能在这儿停留,明白吗!"温特斯派斯皮尔斯中尉接替戴克,组织继续进攻。经过激烈战斗,E连占领了弗伊镇,抓获100多名德国俘虏。(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4日播出) (黄一中)
第11集
希特勒在阿尔萨斯发动反攻,506团撤离比利时,前往法国哈根努协助防守。进入比利时时,E连有121名官兵,加上24名补充兵,共145人,撤离时只剩63人。他们失去了8名战友、1名优秀军官山羊-康普顿和一名不称职的连长诺曼-戴克。斯皮尔斯晋升上尉,被任命为E连连长。利普顿说,战士们很高兴又有了个好领袖。斯皮尔斯说,有个人他们始终可以依赖
,他带领大家冲锋陷阵,团结大家抵御炮击,鼓舞大家保持昂扬斗志,指引大家集中精力战斗,做了一个好军官应该做的一切,他就是利普顿。"温特斯当了营长后,你一直是E连的领袖。你当不了多久上士了。辛克已经批准了温特斯的火线任命报告,几天后你就会收到正式委任状。祝贺你,少尉。"1945年2月9日,E连在哈根努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深夜1点派侦察队过河抓俘虏。对岸不断传来炮火声,团部需要搞清楚德方的军力布置。温特斯营长命令斯皮尔斯连长挑选15个人执行这次侦察任务。(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5日播出)
第12集
侦察队由马丁上士带领。D日在西点军校毕业的琼斯少尉被批准作为观察员参加行动。16人分乘4只橡皮船渡河,登岸后剪断铁丝网逼近哨所,抓到俘虏后赶紧撤退。德军发动火力封锁,侦察队在E连火力掩护下,押着两个舌头返回阵地。年仅20岁的杰克森,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辛克上校对这次成功侦察大吹大擂,接着布置了第二次侦察任务。E连正准备执行这个任务,上级突然下令撤离前线。温特斯宣布火线任命令,晋升利普顿为少尉。琼斯少尉晋升中尉。尼克松把从团部带来的橡叶徽章交给温特斯,祝贺他晋升少校。E连转移到德国斯蒂泽尔堡。佩尔孔蒂和卢兹在谷仓里抓鸡,来了个德国姑娘,卢兹向她献殷勤,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打了一记耳光。尼克松在团部不甘寂寞,擅自参加17师空降作战,被降职调回营部。1945年4月11日,E连进军塔兰,没有发现德军。12日,尼克松宣布罗斯福总统逝世。韦尔什中尉:"真不敢相信,我们不空降柏林了。艾森豪威尔让俄国人占领它。"30万德军投降。E连奉命进军阿尔卑斯山。(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6日播出)
第13集
阿尔卑斯山在巴伐利亚地区,是纳粹主义的发源地。希特勒命令党卫军躲藏在山区打游击,击退入侵的盟军部队。506团进军兰德斯堡,在附近发现一个劳动集中营。看守德军撤退前进行了大屠杀。温特斯命令打开大门,向囚徒们分发水和食物。利普顿带领战士洗劫面包房,赈济难民。辛克上校带来外科大夫,要求温特斯少校和尼克松上尉停止分发食物,因为他们吃多了会撑死。必须让他们留在营里,直到镇上找到地方安顿他们。泰勒将军宣布军管令,命令全镇14-80岁的健康德国人帮助掩埋尸体。尼克松宣告希特勒在柏林自杀身亡。5月初,二营进军贝希特斯加登。这座阿尔卑斯山的著名小城,是纳粹党象征性的家,第三帝国所有首领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房子。这也是党卫军的最后据点,他们已经封锁道路。辛克说,勒可莱尔将军曾第一个进入巴黎,还想第一个进入贝希特斯加登。他命令二营抢在法国人前面进入鹰巢。温特斯命令E连由奥柏萨尔斯堡上山,攻占鹰巢。(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7日播出)
第14集
鹰巢是坐落在8千英尺高的山顶上的石头碉堡,是纳粹党献给希特勒的生日贺礼。希特勒有恐高症,他乘一部镀金电梯进出,鹰巢是他帝国皇冠上的一颗宝石。温特斯和官兵们登上鹰巢,留守德国军官已自杀倒地。5月8日,德军宣布投降。E连在贝希特斯加登欢庆欧洲胜利日。后来,101空降师进驻奥地利,接管德军投降事务。温特斯要求一名德国上校命令他的部队缴械,把武器集中放在教堂、学校和机场,却准许他本人保留随身手枪。官兵们在电影里看到太平洋战区的美军遭到日军的疯狂阻击,伤亡惨重。欧洲战火熄灭,美军中有些人积到85个点数,就可以退伍回家。不够点数的老兵还要留在奥地利,和新兵们一起打靶演习,严格训练,随时准备战斗。泰勒将军宣布101空降师肯定要调去太平洋参战。D日周年纪念,泰勒批准每连抽签选出一名士兵退役回家。温特斯申请参加太平洋战役。他暂时留在奥地利待命,想办法看管好那些无仗可打、不时闹事的士兵。9月2日,杜鲁门总统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101空降师每个人都回到美国,各奔前程。(中央电视台8套《海外剧场》11月10日播出)
二战经典连续剧
《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父辈》于2013年3月1日在英国播出。该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5个20岁左右的德国年轻人在二战中的命运起伏。《兄弟连》《兄弟连》是2001年播出的美国10集电视连续剧,描写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真实故事。《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是二战题材电视剧。剧集是从莱基(詹姆斯·贝吉·戴尔饰)、斯莱治(约瑟夫·梅泽罗饰)和巴斯龙(乔恩·塞达饰)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的视角展现整个太平洋战场。《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记忆的证明》《记忆的证明》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于2002年投拍的电视剧,改编自徐广顺、黄仁柯的长篇小说《世界没有末日》,。该剧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批被抓往日本仓津岛进行军事基地建设的中国战俘和劳工不堪屈辱,奋起捍卫尊严的真实故事。《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2集电视剧。影片围绕1945年3月在瑞士伯尔尼和洛桑进行的谈判即英美盟国背着苏联与法西斯单独媾和的“日出行动”进行。《亮剑》《亮剑》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2013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亮剑》等23部电视剧榜上有名。《秘密军》《秘密军》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真实事件。纳粹占领下的比利时一个小镇,阿尔贝富瓦雷经营着一家咖啡厅,这里每天进出着当地居民及纳粹占领军,可谁也不知道(即使他卧床不起的妻子也一无所知)阿尔贝富瓦雷是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他和布鲁塞尔的帕斯卡尔博士,接受来自伦敦电台的指令,指挥着他的“秘密军”不断地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并掩护盟军飞行员回到英国。在纳粹的眼皮底下,同盖世太保及党卫军进行着猫捉老鼠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