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1、孙叔敖的故事:荒丘的福音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名臣,在他重病缠身的时候,他告诫儿子说:“大王有很多次要赐给我封邑,我都没有接受,这样做是为了在我升天以后,大王会给你封地。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千万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在越国和楚国之间有一块荒丘,那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那个地方名声不好,土地也不肥。因为楚国人信鬼神而越国人也把祈求鬼神赐福避祸当做常事,因而他们都不会争夺这块“不祥之地”。你可以靠这块土地来成就你的事业。”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赐给他的儿子一些肥美的土地。他的儿子没有接受,只请求将“寝丘”那块荒地封给自己,楚王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一直到汉代,孙氏家族在那里一直得到繁衍。2、齐桓公大度用管仲齐襄公是个无道的昏君。当时的齐国,有两位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人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他们两人商议说:“国君如果再这样昏乱下去的话,必然会丧失政权。齐国的各位公子中值得辅佐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我们各侍奉一人,先得志的一个就招揽另一个。”他们说的公子纠是齐襄公的长子,是鲁国女子所生;公子小白是次子,是莒国女子所生。于是,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到了莒国,管仲跟随公子纠到了鲁国。齐襄公的昏庸终于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发动兵变,杀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随后,公孙无知也被刺杀了。众大臣派人去鲁国迎公子纠为君,公子纠就带着管仲,在鲁军的护送下向齐国进发。却说公子小白在莒国听说齐国国乱无君,就与鲍叔牙计议,向莒国借得兵车百乘,也回齐国争做国君。这样,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恶战。战斗中,管仲亲手射了公子小白一箭,使他受了伤。但最终还是公子小白杀死了公子纠,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功臣,很受桓公信任和敬重,桓公任命他做了军队统帅。他没有忘记管仲,找机会向桓公推荐管仲。起初,桓公不肯任用管仲,因为他曾经与自己为敌,还差点儿要了自己的命。鲍叔牙向他解释:管仲和我当初是各为其主,并没有错;要想干大事,就必须心胸开阔。于是,桓公不计前仇,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宰相,最终成就了一代霸业。3、明代马皇后谏察错案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之一。朱元璋生性急躁,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待人苛刻,更加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每当朱元璋临朝震怒时,马皇后就从中调停,有不少无辜被责的人因为她的暗中保护和援救而保住了性命或减轻了刑罚。和州参军郭景祥儿子被人告发忤逆不孝,曾经手持长矛要杀郭景祥。朱元璋闻听此言,火冒三丈,立即传旨捕杀。马皇后进谏说:“郭景祥就这么一个独生儿子,他怎么会有杀父行为呢?传言或许是造谣中伤。退一步想,就算他儿子不孝,但并未产生杀父恶果。如果因此诛杀此子,不仅于法不妥,而且令郭景祥老年绝户失养,命运更为悲惨。”朱元璋听了觉得有理,就追回圣旨,命人调查。后来查明郭子杀父之事,确是误传。4、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5、画家赵广不屈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古代名人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牛角挂书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著名的名人故事:1、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最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2、玄奖就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最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礼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3、 司马光就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就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然而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 资治通鉴》的大文豪。4、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然而每一天都带着自我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一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就是死字,王羲之很就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然而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后,接连四十六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满,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2、指鹿为马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便和胡亥串通一气,并且威胁丞相李斯,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严守机密,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然后,才宣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由太子胡亥继承皇帝,称为秦二世。赵高为胡亥立了大功,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虽然至此,赵高并不满足,而是打算篡位自己当皇帝。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一个花招,先做一次实验。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没有理会胡亥的话,一本正经地厉声问左右的大臣们:“你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阿奉承地说;“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前些年我还养过这样的马呢!”也有的大臣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讳地说:“是鹿,不是马!”赵高认为说实话的人,是不甘心屈从他的指挥的,就给他们强加上种种罪名或被赶出朝廷,或被杀害。3、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一次,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只得逃往荆州,依附刘表。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夺取天下,刘备到处招纳人才。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里,虽然过的是与世无争的日子,却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他学问很深,喜欢研究兵法。刘备为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便专程到隆中拜访。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此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不是一个空谈之人,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共同商讨如何才能占据土地,夺取天下。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孙权,安抚少数民族,夺取荆州、益州;等到曹操集团出现变故,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平定中原。刘备非常同意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愿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取天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便离开隆中,到新野为刘备出谋策划。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亲密无间的助手,帮助刘备联合孙权,并真的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