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红拂夜奔

时间:2024-08-21 11:26:13编辑:笔记君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到底讲了什么?

红拂夜奔

内容简介:

《红拂夜奔》,看题目,知道历史的读者会以为它写的就是隋末杨素家妓红拂敬慕大军事家李靖,私奔相从的风流逸事。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没有多大意思,现在地摊上多的是够刺激、够性感的读物,何必要费脑筋去读那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死人的爱情呢?早就化灰没味了。这本书的有趣就在这里,它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又以历史文化原型来建构现代小说的结构。历史的重建和复归在于人类有共同的心理品质、共同的生存状态和共同的生存困境。正如王小波的序中所说:"我写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人类自身的进化是在不断循环、重演的历史中进行的,唯有如此,那些世代相传的古典名著才能震撼现代读者的心灵,引起我们的共鸣;那些借鉴历史原型的现代作品才能激发我们真正的兴趣,使像我这样读当代小说不多的人开卷有益。王小波写的就是这样一部把历史和现实进行双向建构的小说,是一部读时会心会趣,读后要大声喝彩"太棒了!""太霸道了!"的书。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

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

事实上,《黄金时代》在个体户书摊上已经售出六万多册,并且出版了台湾版和香港版,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认:“这部小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留学生偶一露面总会造成排队阅读的局面。”至于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

前言 第一章(1) 第一章(2) 第一章(3) 第一章(4) 第一章(5)
第一章(6) 第二章(1) 第二章(2) 第二章(3) 第二章(4) 第二章(5)
第三章(1) 第三章(2) 第三章(3) 第三章(4) 第三章(5) 第四章(1)
第四章(2) 第四章(3) 第四章(4) 第四章(5) 第四章(6) 第五章(1)
第五章(2) 第五章(3) 第五章(4) 第五章(5)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中,关于李靖的事迹是真的假的?

《红拂夜奔》中,李靖,红拂,虬髯公风尘三侠在历史上的的形象被颠覆,而文本互涉的写作手法将他们之间所演绎的故事与小说中现代人王二和小孙之间的事情穿插交织在一起,而古代知识分子李靖与现代知识分子王二因为费尔马定理被联系在一起,淡定地透露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红拂夜奔》所表现出来的对秩序、霸权的颠覆及对庄严的戏弄是其他同类小说不具备的。王小波在《红拂夜奔》的序言里说:“这本书将要谈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

《红拂夜奔》正是在发挥其的自由重新塑造“红拂夜奔”这个历史故事,幻化了洛阳城与长安城,神化了李靖,红拂,虬髯公;插入现代社会中做科技史研究的知识分子王二的生活。两个文本同时存在《红拂夜奔》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以及跳跃着到第十章讲述了一个王小波“自由化”了的“红拂夜奔”的故事,并且间歇地出现关于现代知识分子王二的看法与做法;第六章是独立的关于王二事迹的一章;第七、八、九章则分别记叙了李靖,虬髯公,红拂为主角的事情

具体的看 下面的 详细 文字

《红拂夜奔》中的文本互涉



论文摘要:通过解读王小波的《红拂夜奔》,阐述属于“新历史小说”范畴中的李靖,红拂,虬髯公风尘三侠的事与现代人王二和小孙的事情,认为小说运用文本互涉的写作手法,试图从人物、社会等方面现出王小波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文本互涉 后现代主义 社会 人物


在当代文坛,王小波特立独行,他不仅仅在文学上和小说创作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体现在文化上与个体存在上。他重视自由;注重精神写作,曾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文学定义为“严肃文学”;他热爱有趣,以反“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但又在描写作为个人的个体生命的惨重精神裂伤的同时,以其特有的黑色幽默方式试图进行大面积的自我拯救。从而,他的文化道路呈现给我们一个中国后现代思想者的独立意义。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给予了我们一个“新历史小说”领域中关于“红拂夜奔”的故事。它恰恰也在另一个角度表明了王小波写作过程中重视自由的观念,以他的反神话写作构造了一个新的神话。在他的《红拂夜奔》中,李靖,红拂,虬髯公风尘三侠在历史上的的形象被颠覆,而文本互涉的写作手法将他们之间所演绎的故事与小说中现代人王二和小孙之间的事情穿插交织在一起,而古代知识分子李靖与现代知识分子王二因为费尔马定理被联系在一起,淡定地透露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红拂夜奔》所表现出来的对秩序、霸权的颠覆及对庄严的戏弄是其他同类小说不具备的。王小波在《红拂夜奔》的序言里说:“这本书将要谈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



1.文本互涉

文本互涉亦称“互文性”,主要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结构、故事的相互模仿(包括具有反讽意味的滑稽模仿或正面的艺术模仿)、主题的相互关联或暗合情况,当然也包括一个文本对另一文本的直接引用。


戴维·洛奇在谈到英语小说文本互涉问题时指出:“互文性是英语小说的根基,而在时间坐标的另一端,小说家们倾向于利用而不是抵制它,他们任意重塑文学中的神话和早期作品,来再现当代生活,或者为再现当代生活加添共鸣。”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正是在发挥其的自由重新塑造“红拂夜奔”这个历史故事,幻化了洛阳城与长安城,神化了李靖,红拂,虬髯公;插入现代社会中做科技史研究的知识分子王二的生活。两个文本同时存在《红拂夜奔》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以及跳跃着到第十章讲述了一个王小波“自由化”了的“红拂夜奔”的故事,并且间歇地出现关于现代知识分子王二的看法与做法;第六章是独立的关于王二事迹的一章;第七、八、九章则分别记叙了李靖,虬髯公,红拂为主角的事情。文本互相涉及,联系着。浙江博客网+E.U

《红拂夜奔》的主要人物有古代人李靖、红拂、虬髯公;现代人王二和小孙。现代知识分子王二坚信古代知识分子李靖证出了费尔马定理,只是隐蔽在某部作品之中。而王二自己也在不断地求证费尔马定理。于是,一个定理成了联系李卫公和王二的纽带。

李靖在《红拂夜奔》中,起先是个流氓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当上李卫公后,却装傻到老。他年轻的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做点事证明自己是最聪明的。他搞了很多发明,证明了费尔马定理。然而他的发明最后卖给大唐皇帝,利民的东西成了镇压大众的工具。年轻时候的李靖虽然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却过着有趣的生活。但是当李靖和红拂夜奔后,奉旨建造了长安城。一时为他的设计忘乎所以的时候,被皇帝派人砍了一刀,从此他就装傻到老,过着无趣的生活。

而现代知识分子王二和古代知识分子李靖是做比较的。他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物质文明的时代里,王小波利用了一个定理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看似李靖是古代的王二,王二是现代的李靖。虽然,李靖的身边是红拂,王二的身边是小孙;虬髯公看不起李靖,王二所在系的副主任也看不上王二。二人消除了历史的隔阂,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上演相似的戏剧。




3.社会的互涉


而社会的互涉在《红拂夜奔》中也拥有古代与现代不谋而合的相似。被王小波幻化了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和知识分子王二所住的高层建筑是某种意义上社会的互涉,洛阳城和长安城是古代知识分子李靖一生所居住的两个城市,而高层建筑则是现代知识分子王二正在居住的地方。它们具有相似性与象征性。


小说开头描述的洛阳城的城墙是是用小孩的屎筑成的,城里到处是泥水,人们必须借助一种叫拐的东西才能在街上行走。不是老百姓的人坐在八匹马拉的轿车里呼啸而过时,会溅行人满身泥水,没钱的人为了不被溅上要这样装束:脚下踩着一对拐,肚子上挂了两个牛尿脬装水(洗溅到的泥水),背后插了两把伞(换衣服时遮挡之用),腰里带着油布袋(装换洗衣服)。从这儿,可以体味到王小波小说中的“有趣”,但是在这“有趣”的背后象征着:在古代的城市里,是有贫贱之分,地位直接影响待遇。有钱的有权势的人可以恣意地横行霸道,而没钱的地位低下的人只能尽量避免前者,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还得忍气吞声,自行处理一切可能发生的后果。


而在之后出现的由卫公李靖设计的长安城,则和满街泥水的洛阳城不同,长安城除了土坯泥巴,就是砖瓦陶器,不是黄就是灰。除此之外,大多数的人都穿土黄色的衣服,城里的房子也都一模一样。但“除了外表不一样之外,这两座城市很相像——比方说,都在严厉的控制之下,想入非非都属非法。”人们的思想、行为举止不能任意进行,在条条框框中被固定拘束着。生活在城里,没有人身自由,日复一日地过着相似的生活,灵魂和思想在那似乎可以和禁忌划上等号。

当然,除了古代知识分子李靖所住过的洛阳城和长安城,王小波《红拂夜奔》中现代知识分子王二住的那座高层建筑也是具有象征意义。“这座楼还有黑暗的楼道和亮着荧光灯的电梯,这个电梯常常把我提升到十七层,然后我就在破自行车和包装纸箱里夺路而行……在楼道里我经常飘出炸辣椒或者是炸黄花鱼的味道。”他和小孙合居,想着费尔马定理,不知不觉活到了四十一岁。用王二的话说:“这个地点和泥水满街的城,和黄土辗成的长安城没什么两样,都是合情合理的地方。”


时间在飞速流逝,时代也在不断更替,但是生活却以慢步调地向前迈进,一切仍然陈旧。在法律规则中,人性被压抑着,即使想改变也无能为力,因为法律不允许。生活就像王小波在小说中说的那样“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红拂夜奔》的历史是一个后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王小波这位特立独行的中国后现代思想者运用文本互涉这个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知识分子李靖与现代知识分子王二的故事,他们在境遇及思想领域的相似暗示着王小波精神家园的再一度的思考。将“自由”、“精神写作”、“ 无趣与有趣”的后现代主义展现得一览无遗。


红拂夜奔想要表达什么?

红拂夜奔想要、表达红拂女对于自由的向往。1、红拂夜奔想要、表达红拂女对于自由的向往。红拂夜奔讲的就是红拂女识英雄李靖的故事。2、当年李靖胸怀大志想要去投奔当年的隋朝丞相杨素,杨素当时老了没重用他,李靖一气之下就离开了。3、夜晚杨素手下的侍女红拂来李靖的客栈拜访他,说杨素没有看出你的才能但是我看出来了,我愿意与你同行。4、很多人拿红拂夜奔的故事来比喻女权,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一直都不高,好不容易出现了这么一个故事。5、在电影里,徐峥扮演的老白是有艺术造诣的,所以才会引来三个女性的帮助和赞赏,作为上海老克勤的老乌在讲述他欧洲遇到索菲亚罗兰的故事也是索菲亚先赏识的他。6、而电影里也借着徐峥之口代表中国男导演向女观众做了道歉。大家不爱看红玫瑰白玫瑰的爱情故事了。要有新时代的女性爱情观,女性也有很高的知识素养和生活阅历,为什么不能是女性来选择和赏识男性。

红拂夜奔想要表达什么

《红拂夜奔》表达了书中人物红拂女对于自由的向往。《红拂夜奔》是我国著名作家王小波的著作,这本书主要通过红拂女在古代官场权力地位的沉浮,批判了某些“知识分子”从“人”到“非人”、从“禁欲”到“纵欲”的转变。“红拂夜奔”发生在红拂女的丈夫李靖死后。

红拂夜奔的解读:
1、书中李靖作为在旧有的生存结构中奔走的具有独立、自由精神的带有某种重叠意义的形象,一方面彰显了在夹缝中生存却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热情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也因显示出了自由主义在面对中国已经有的生存结构时所面临的困境而显得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2、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命运的批判,暗指了知识分子文化价值的转变以及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消解。戏谑的运用,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处境的批判,指出了知识分子在价值欲望链条和权力链条下的被动驱策的压抑处境。


【分享经典】王小波《红拂夜奔》

      王小波,这位丑脸上写满爱意的男神,写出这样的《红拂夜奔》,让我们见识到小说还能如此有趣,见识到突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一贯的王氏风格:一本正经的胡扯八道,无处不在的隐喻和影射,让阅读有如跑下马拉松的酣畅痛快。

    人人怀揣梦想,在无趣的现实里找寻成真的梦想。本能地排斥拒绝梦醒时分。

        这种话向来是头头们不愿听的。不该拥有,反而拥有,分明是极度兽性的炫耀。

    自作聪明的危害性之大。

    糟糕的路总是一如既往的糟糕缘由:

    委屈的官员:路很好啊,我亲自体验过的!

    委屈的百姓:身上有虱子自然会被吸血的,再多一个也不过尔尔,没啥两样。

      没有指望的生活连咸鱼都不如,有指望的生活就是咸鱼翻身变锦鲤。

    终于明白里缘何有这么多诗人了。

      哈哈哈哈,呵呵呵呵,

      专属国人的整人伎俩,有时胜过飞毛腿导弹,原子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对照自己,写了哪些有害无趣的文,别当自个是道德标准,把人往里框。把是非道德标准的判断权利还给他人,即便是孩子。

      特立独行的猪,终究成为长出长獠牙自食其力的野猪,人倘若成野人……

      知识分子成为各国军备竞赛的项目之一?

      呵呵,说什么好呢,一本正经的胡扯八道,就是这么经典!

      说绝望却又分明怀揣了满满的悲悯,鹅的个神啊。

      还有比这更形象的拼命抖擞精神模样?向可爱的大唐君臣们致敬。

      太直接了当了吧——“知识分子有话从来不明说,嫌这样不够委婉。”

      字字珠玑皆寓意,偏有人看不到,其实就是非他推崇的寓意,算不得寓意,就“根本没指望”也罢。


王小波《红拂夜奔》想要表现的主题?

李靖作为卫国公在菜地里躲藏,在象征着文化处境的权力场域内,感到了极大的空虚,长时间地做爱还不足以排遣,以至于需要挖河来发泄多余精力,在荒诞的性活动与怪异的行为背后暗指着知识分子在权力场域中从“人”到“非人”的灵肉异变过程。对于李卫公,无论是挖河,还是做爱,都是他压抑和空虚的体现,但过剩的经历仍无法排遣,灵的“非人”表现在肉的“非人化”。以性为载体的情节,象征了王小波以及知识分子们在特定的阶段里的生存状况,没有事情可做,却天天做事,做了事情,就是怕没有事情做。人之为人的本性,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已经发生了“非人”的转化,王小波的批判意识,就在于此。而作为表现形式与表现载体的荒诞的性,就成为文化精神外在表象。王小波的小说《红拂夜奔》中,对元叙事的解构,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命运的批判,暗指了知识分子文化价值的转变以及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消解。戏谑的运用,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处境的批判,指出了知识分子在价值欲望链条和权力链条下的被动驱策的压抑处境。性荒诞的描写,主要在于批判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从“人”到“非人”从“禁欲”到“纵欲”,批判了知识分子文化精神畸形的流变。 李靖作为在旧有的生存结构中奔走的具有独立、自由精神的带有某种重叠意义的形象,一方面彰显了在夹缝中生存却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热情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也因显示出了自由主义在面对中国已经有的生存结构时所面临的困境而显得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该书完成于1993年,作者时年四十一岁。王小波此时已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同年,他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并寻找出版机会。该书叙事风格受到法国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影响。《红拂夜奔》取材自唐传奇《虬髯公客传》,作者是杜光庭。原故事在《红拂夜奔》中被重新进行了夸张地演绎,加入了自己极其丰富的想象,包括对长安城的离奇描绘。并增添了原著结局唐朝统一,李靖官至仆射,虬髯公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之后的许多情节。该书是《青铜时代》三部作品中的一部,在王小波的《唐人笔记》中还有一个有所不同的版本。2、作者简介王小波,1952年出生。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墓,岂得羁縻女丈夫   美女识英雄,自古被人们传为佳话,唐初就有美人红拂女独具慧眼,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结拜兄长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人们敬传为“风尘三侠”。   红拂女姓张,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杨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坛上的一个通天人物,更是一个兴风作浪的高手。早年曾协助北周武帝击灭北齐;后与北周丞相兼外戚杨坚配合,迫使北周静帝禅位给杨坚。二十四年后又帮助太子杨广弑父弑兄而为隋炀帝。隋炀帝即位以后,拜杨素为司空,封越国公,把一切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他处理,自己则专心致志地躲在东都洛阳的西苑中,醇酒美人,声色犬马,享受人间的奢华快乐;杨素留守西京长安,几乎成了实质的政治领导中心。   杨素权高位尊,必然讲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银堆积如山,仆役侍女如云,每次接见宾客,总是大模大样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着出厅,两旁还排列着许多美艳的侍女,负责薰香、打扇、捶腿及驱赶蚊蝇等工作。这种豪奢尊贵的排场,许多人都叹为观止,羡慕不已,但后来看在李靖眼里,却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饱读诗书,通晓天下治乱兴国之道,还练就一身好武艺,精于天文地理与兵法韬略,心怀大志却一直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隋朝稳定下来,他决定从家乡投身长安,以图施展抱负,为国效命。   奔经长安路途中,在风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刘文静,(历史典故 )刘文静身为北朝官宦之后,见解不凡却在隋庭无法施展,准备前往太原投奔李渊父子。两人交谈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于是结为挚友,约定日后一旦谁有发展必定提挈另一方。分手后,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长安。   李靖到了长安,由于国政大权基本掌握在杨素手中,于是他准备先投到杨素门下。好不容易进入司空府拜见了杨素,杨素却半躺在椅中,眯缝着眼睛,一付根本不把来客放在心上的神态。李靖心想:这样的排场,这样的待客之道,岂不令天下英雄寒心,怎能收贤纳士,振兴国道!于是他不悦地直言道:“当今天下大乱,英雄竟起。明公为朝庭之重臣,而不收罗豪杰,扶济艰危,而专以踞傲示天下士,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杨素一听这话大感吃惊,心想:这等无名之辈,竟敢在这里口出狂言,真是放肆!他想发火,但转念想到自己的身份,若与眼前这位初生牛犊计较,实在是失于大度,于是反而转怒为喜,起身夸赞李靖的胆识,并请他落座,宾主畅谈天下大事。   李靖侃侃而谈,从天下时势谈到治国安邦之道,见解精辟,头头是道;杨素听了频频点头称是,然而最后结论却说:“老夫来日不多,多承指教,然时不我予,奈何?”   这话仿佛给李靖的满腔热情浇上了一瓢冷水,让他失望之极。   这天,红拂女正侍立在杨素身旁,目睹李靖英爽之气溢于眉宇之间,又谈议风生,见解出众,不同凡响,心中大为倾慕,不由得闪动着一双聪慧的大眼睛,不断地瞟向李靖。待李靖告辞出门时,她不露声色地暗中嘱托侍立廊下的小童代为询问李靖的住址;小童问得结果,回报红拂女,红拂女默默记在心里,望着李靖大踏步出门远去的背影,有一种奇妙的牵挂之感升在心中。   当天夜里,李靖独坐客栈,面对孤灯,想起白天在司空府的情形,暗叹:不可一世的司空杨素毕竟是老了,守业尚嫌精力不足,根本谈不上有所发展了,自己看来还得另谋途径。这时他又想起司空府中那位手持红拂尘的美丽侍女,她那一对写满睿智又充满柔情的大眼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在杨素身后一大群侍女中一眼就发现了她,总觉她有些什么与众不同,引得自己心神荡漾。

上一篇:林以诺牧师

下一篇:鬼新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