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计划

时间:2024-08-19 02:24:27编辑:笔记君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有多大

导语:冰山虽然看上去非常纯净,但是其中是有许多矿物质的,因为在漂向大海的过程中,它从空气中获得了矿物质。有些朋友不清楚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个?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有多大?海洋里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个

最大的冰山是A-76冰山,长约170公里,宽25公里,面积大约4320平方公里,形状与曼哈顿大致相同,但大小是曼哈顿的70多倍。它略大于西班牙的马略卡岛(3640平方公里)。

这座冰山从龙尼陆缘冰架的西侧分离出来,最初是由英国南极考察处首先发现,美国国家冰中心经由“哨兵—1”地球观测卫星拍摄的图像予以证实。

A76冰山取代了此前漂浮在海洋上的世界最大冰山A23A。A23A冰山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也位于威德尔海。

去年11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68a朝着一个偏远的南大西洋岛屿漂浮,似乎很快要相撞。

英国海外领地南乔治亚岛是数千只企鹅和海豹的家园,如果相撞可能会阻碍它们采集食物的能力。不过,这座冰山在相撞前就解体了。

A68a冰山长160公里、宽48公里,从南极拉森冰架上分离出来,拉森冰架的升温速度比南极洲的任何其他区域都要快。

南极洲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巨大的冰块从陆缘冰架分离、形成冰山是南极大陆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科学家表示,南极部分陆缘冰架近年来加速分解,这或与气候变化相关。

自19世纪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摄氏度,足以增加干旱、热浪和热带气旋的强度。但是,南极洲上空的空气变暖幅度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多。

冰山人脸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总能从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物体上看到人脸的图案。这种现象被称为“空想性错视”,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火星上的人脸”。

南极洲彼德曼岛附近海域,这座冰山呈现出类似西方神话中龙的形象。一开始,拍摄者觉得它像拇指,后来换了一个角度去看,便清晰地看出了龙的形状。

2005年8月15日,在格陵兰的Vestgronland出现了这么一个奇特的人脸。“这张面孔可能没持续多久,”拍摄者说,“因为它处在一座冰山的末端,而冰山位于峡湾的末端,水变得越来越浅。它可能很快就会翻过来了。”

海洋里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海水是又苦又咸的,这是因为海水里溶解着很多盐类。一般说来大洋里海水盐度平均为35%。没有盐分的淡水,当温度下降到0℃时就开始结冰了。因海水含有盐分妨碍着水分子结成冰块,所以0℃时海水还不会结冰。理论上讲它需要更低的温度,要在—2℃时才会结冰。

实际上,当到达这个温度时,海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海水的热胀冷缩。当温度降低时,海水的体积就会收缩,它的密度就大了一些,密度大的海水自然要下沉,密度小一点的海水,也就是说比较温暖的海水就上升,升上来的海水又需要更低的气温使它冷却。这样不断上下往复着,对流的范围可以从几百米直到几千米。

当气温降低到使相当厚的海水能凝结在一起时,海面上就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当海水结冰的时候,溶解在海水中的绝大部分盐分被排斥在外,少量没有来得及跑掉的盐分被包围在冰块里形成盐泡,所以海水结成的冰都是大大地淡化了。

而那些被排除的盐分自然就跑到邻近的海水里去了,这些海水增加了盐分,因而又增加了海水结冰的困难,也就是说,需要更加低的温度才能结成冰。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海水结冰与海水的温度、密度、海水的扰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海面上的风,波浪、潮流,海流等诸种因素都会影响海水结冰。因此海水结冰并非易事。但是在南极,海冰仍然给地球戴上了白色的花冠,并且把寒冷的海水和空气送到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在寒暖流交汇的地区造成一片雨区。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一座?最高的冰山有多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C19A,它位于法国南极基地附近,面积几乎与亚洲国家文莱相等(约16平方公里)。B15冰山断裂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山,B15的面积曾达到1.14万平方公里,2003年11月5日在新西兰沿岸断裂成两个岛屿大小的冰山之前,它的形状和牙买加的形状几乎一样。B15的断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世界最大冰山的头衔也落到了C19A的头上。扩展资料冰山的形成:冰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那时较暖的天气使冰川或冰盖边缘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每年仅从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在冰川或冰盖(架)与大海相会的地方,冰与海水的相互运动,使冰川或冰盖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还有一种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发快,使其变成水下冰架,断裂后再浮出水面。大多数南极冰山是当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前沿达数公里长的巨大冰架,逐渐断裂开来而形成的。冰山的危险之处:冰山一向是轮船的克星,历史上有无数的船因撞上冰山导致船舱内积水过多最终沉没,其中包括被誉为“永不沉没”的TITANIC(泰坦尼克号)。但是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虽然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是有时还是会发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15冰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山

2023年什么时候开始热

2023年5月份开始热,因为2023年春天来的晚,节气晚热的也比较晚。2023年闰二月春天比较长,夏天来的比较晚,所以从5月份才开始热。但北方季节变换比较晚,那里到五月底六月初才会真正热起来。我国为同地区气温升高的时间也不相同,中部地区五月份开始热,南方四月份就已经挺热了,北方到五月底也不会太热,进入六月那里的天气也比南方很多地方凉爽的多,这也是很多人夏天去北方避暑的原因。


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一年

您好,2023年可能会是最热的一年,但不能肯定。根据现在的温度趋势,这可能是最热的一年,要尤其注意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气温几乎在每个月都在上升,这意味着2023年很有可能是今年的气温的最高峰。此外,太平洋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热带气旋活动,而这些气旋在2023年可能会更加激烈。热带气旋带来的风暴可能会使极地地区变得更加热,这又会加大全球变暖的影响。此外,气候变暖将导致夏季在北半球变得更长,从而导致温度更高,这将有可能使2023年变得更热。最后,全球变暖影响还会加剧2023年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和植物病虫害。洪水将导致人口迁移、粮食供应减少,而干旱则可能会引发饥荒。植物病虫害将会破坏农作物种植,影响人们和动物的营养供给。因此,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一年,但这取决于我们在未来几年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只有改变我们目前的趋势,控制全球变暖,才能防止2023年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摘要】
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一年【提问】
您好,2023年可能会是最热的一年,但不能肯定。根据现在的温度趋势,这可能是最热的一年,要尤其注意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气温几乎在每个月都在上升,这意味着2023年很有可能是今年的气温的最高峰。此外,太平洋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热带气旋活动,而这些气旋在2023年可能会更加激烈。热带气旋带来的风暴可能会使极地地区变得更加热,这又会加大全球变暖的影响。此外,气候变暖将导致夏季在北半球变得更长,从而导致温度更高,这将有可能使2023年变得更热。最后,全球变暖影响还会加剧2023年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和植物病虫害。洪水将导致人口迁移、粮食供应减少,而干旱则可能会引发饥荒。植物病虫害将会破坏农作物种植,影响人们和动物的营养供给。因此,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一年,但这取决于我们在未来几年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只有改变我们目前的趋势,控制全球变暖,才能防止2023年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战略

2012年,USGS先后发布了其7个战略领域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21,23,54~58]。综合这些规划,可概括出USGS在环境地质科学领域的战略重点:(一)扩展和强化地质环境监测网络USGS强调,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所产生的监测数据对于解决重大战略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水文要素观测,通过3种方式扩展和强化水资源监测网络。在目前监测站基础上,设计、建设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全国统一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组成的全国骨干网络,并与州、县及其他联邦机构运行的监测站网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重点监测站装备更加先进的监测设备,增加监测要素和数据参数种类,实现实时传输,例如包括气象数据、水质化学数据、物理水文数据(水温、水速、悬浮沉积物等)。与NOAA、州县应急管理部门等用户合作,针对其需求扩展监测网络,使其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例如,针对气候变化研究,设计并建设气候响应地下水监测网络(图2–5)[59]。图2-5 USGS气候响应地下水监测网络(据文献[59])对于灾害要素观测,通过5项措施扩展和强化地震、滑坡、火山等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强化和升级现有监测网络,保障现有监测站点不间断地产生可靠的监测数据。提高监测信息应用水平,重点监测站点实现实时监测(24h×7d),协调和创新目标灾害体(如滑坡、火山、地震断层等)多种传感器监测,扩展与其他监测网络的联系通道。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扩大和提高监测范围与能力,包括扩展获取、使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的途径,开发便携式、智能化、低成本灾害监测仪器,推进仪器研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的协同发展等。提高灾中和灾后现场数据采集水平,及时获取灾害现场短时间可收集的数据,如水位印迹、火山灰、建筑物破坏情况、滑坡轨迹等。编制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上的灾害目录,包括古洪水、古滑坡、古地震以及火山爆发历史等。(二)建立地球表层三维地质框架模型解决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健康、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水文过程、灾害过程、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所依存的地球表层地质体。USGS认为,地球表面的地质信息必须与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整合在一起,才能准确地描述地球表层的地质体。对于水资源研究,目标是建立不同尺度的3D/4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3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要在2D模型的基础上将体积和深度变量耦合进去。垂向上的范围,上限是地壳表面或岩石圈表面,下限是深部含水层的底板。与地质框架相对应的水文地质性质(孔隙度、流体饱和度、水力传导系数等)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对于这种情形,需要建立4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例如,在页岩气开发或CO2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力压力或CO2封存导致的深层岩石断裂,势必会影响深层地下水循环的深度,需采用4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进行研究和模拟。对于地质灾害研究,目标是建立地球表层框架,包括地质、水文和生态框架。针对海岸侵蚀、地震、海啸、火山等灾害,加强基岩地质填图、陆地和洋底形态填图等基础工作。为了精细刻画地球3D结构,需扩大航空磁力调查和重力调查覆盖范围。为了加快灾害过程研究,还需要加强植被、土壤及地表地质体工程地质性质、土地利用等地表覆盖物的调查。意识到地质框架模型是其核心生命力所在,USGS在核心科学体系战略中提出了宏伟的地球表层框架远景目标:将数据、方法、模型组织到相应的时空框架之中,形成一个模块式整体,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支撑(图2–6)。图2-6 USGS地球表层框架远景目标(据文献[58])(三)加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研究与预测定量研究、预测和保障未来美国的淡水资源安全是USGS水资源科学战略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推进决定水资源可利用性的过程机理研究,包括地质框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利用地质历史数据和人类历史数据,开展多时空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查明水资源系统对长期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监测、机理研究和模型模拟,系统研究农业发展、城市化、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等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预测在不同的气候、人口、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下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研发定量化模型,研究和预测不同气候、人口、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下的水系统变化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开展咸水、劣质水、再生水等可替代性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研究,预测其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四)加强自然灾害机理研究自然灾害机理研究是灾害评估和防灾减灾的基础。为了提高灾害评估的质量和预警的及时性,要大力加强灾害机理研究。重点包括:推进自然灾害启动过程的靶向性研究,包括灾害事件的启动、持续时间、类型和规模的控制因素,观测数据对灾害启动过程的反映程度,灾害监测的改进与完善;利用第四纪地质、冰心分析等手段开展极端灾害事件研究,确定极端灾害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推断发生极端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促进自然灾害脆弱性和风险评估研究,包括如何将机理研究成果转化为脆弱性和风险分析信息,如何评估灾害事件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如何将灾害脆弱性和风险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有关部门以采取适当行动;加强灾害过程中的流体研究,包括岩浆系统和火山过程中多相流体的作用,火山、地震、滑坡和地面沉降相关的地下水文过程,断层流体在启动地震中作用,风化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流的坡面流动过程;开展多种自然灾害链的诱发和作用机制研究。(五)加强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健康影响研究USGS认为,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健康与人类健康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受人类活动、生态过程和地质过程的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USGS确定要加强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健康的影响研究。主要战略行动包括:识别、探测引发环境健康的污染物,对有机污染物、化学合成物、碲、镓、稀土元素等致病污染物进行调查和监测,确定其引发环境健康问题的阈值和风险;系统调查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发生、迁移和归宿,评估污染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威胁程度,确定人类暴露在污染物中的健康标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探明人类暴露于污染物的复杂作用和耦合效应,识别环境疾病和致病因子,开展致病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开展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诱发的灾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与健康威胁研究,建立灾难诱发环境健康风险多学科快速评估机制,研究提出识别未来灾难诱发环境健康问题的方法。(六)加强全球变化的地质过程研究2008年国会批准USGS成立全国气候变化与野生动物科学中心(NCCWSC),承担气候变化对美国水、土及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影响研究任务。按照规划,根据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在环境地质方面重点开展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开展全球碳循环研究,包括研发地质碳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和地质碳储存脆弱性评估方法,开展石油、天然气矿床和渗透性地质体注入液体CO2的地质、水文和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定期开展全国碳封存潜力和碳储存脆弱性评估,开展碳封存评估与监测方法技术研究,开展土壤、沉积物和农田碳储存过程机理研究,开展水分迁移和沉积物搬移过程的碳流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开展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研究,包括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影响过程,不同情景下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带后退、土地流失预测模型,淡水排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流入对海岸带的影响等。(七)加强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废弃物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升对能源与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废弃物的环境效应的认知,是USGS能源与矿产资源科学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与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碳源与碳汇调查,包括石灰岩开发中的CO2排放、地热水开发中的CO2排放、页岩气开发中的甲烷泄漏等;开展闭坑矿山和正在运营的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过程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矿产资源环境背景和废弃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对能源与矿产资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特征进行研究;开展废弃物深部地质处置研究,包括铀污染地下水、油气开发产生的高盐水和劣质水、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CO2等;开展页岩气开发水力压裂技术、油页岩现场转化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等资源开发新技术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开展地热、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更新能源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质环境效应研究;研发与资源相关的地质环境模型。(八)建立完善地质环境紧急事件快速响应体系针对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和环境事件,USGS规划继续完善和加强其快速响应体系。对于与水相关的突发性事件,规划部署了4项战略行动。主要包括:通过数据和信息综合分析,识别当前和今后社区面临的水相关灾害威胁,包括洪水、河岸与海岸侵蚀、干旱、泥石流与碎屑流、火山泥流、大坝或堤防开裂等;开发和部署观测系统,识别和跟踪水文灾害,在极端水文事件期间制定可操作性方案;通过缺水导致冲突的条件研究(例如重大灾难、调水、极端干旱等),为社区提供冲突发生时的科学解决预案;针对水质退化问题,开发决策支持工具,为管理者应对石油泄漏、有毒水藻暴发、有毒物质污染水源等突发性水质问题提供支撑。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规划部署了6项战略行动。主要包括:开发下一代灾害探测与响应工具,例如火山活动探测预警系统、滑坡预警装置等;提高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性能,例如提升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扩充网络提高数据的时空密度等;实施并保障关键监测设施24h×7d不间断运行;提高灾害事件发生期间科学技能的应用水平;提高国内灾害协作应对水平;对灾害预警和响应产品进行严格评估。(九)推进科学数据与成果传播将科学研究的数据、模型、成果等以各种形式传递给社会,是USGS各个领域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科学战略提出:由科学家与传播学专家组成委员会研究形成信息传播战略规划和短期计划,升级互联网站,提出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行动方案;通过定期学术研讨会、邮件列表、信息门户等手段,拓展内部信息沟通途径,实现数据、模型、决策支持工具、阶段成果、产品等共享。自然灾害科学战略提出:根据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需求,设计和生产成果产品;采用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方法指导灾害信息发布和遴选传播媒介;研发教育产品,推动交互式灾害教育和培训;研发相关工具产品,供用户自行对灾害进行评估等。水资源科学战略强调产品的易获得性和友好性,通过升级互联网,用户不需要费力搜索即可轻易获得所需的水文信息(包括数据、模型和分析工具),并可进行空间查询和定位;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开发动态综合模型和可视化产品,以恰当的形式提供给科学家、管理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研发决策支撑系统,辅助资源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拟订相关措施。

上一篇:产经新闻网

下一篇:windsorca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