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岐

时间:2024-08-18 03:11:57编辑:笔记君

什么叫历史 为什么叫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而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于事件的载体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词源出处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历史的作用是指什么

历史作用是什么,从古到今都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由于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看待历史的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摘录和转载古今中外名人及网友的一些观点供参考。 《说文解字》 “史,记事者也” 《春秋》 “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褒善黜恶”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托于无能之词,网罗天下防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为才行高秀者立传”;“正一代得失”;“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述之” 陈寿 “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晋 范氏评《三国志》)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删削冗长,举其机要,专取国家兴衰,多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章学诚《文史通议》 “得一言而致用,愈於万言而无用”“史以明道” 王夫之《读通鉴论》 “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龚自珍 “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荣其国家,以华其祖宗,以教训其王公大人,下亦崇高其身” 魏源 “通经致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序例》 “以求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洞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何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世宪法章程之书┄” 唐才常《史学略论》 “考古以证今,由中以逮西,博观而约采,规时而达用” 夏曾佑《中学历史教科书·序》(1904年) 智慧“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 1907年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序》 “处今日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以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不足” 孙中山 “中国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弊,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章太炎《新民从报》13号 “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 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 蔡元培 高平叔编:《蔡元培史学论集》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刘师培《刘申叔先生遗书》 “故六艺之道凭史而存,书数方术之学由史而生,综师(史)儒之长,达政教之本”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1908年开始经过十年写成) 史“为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此”。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台湾300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附网友文摘: 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麻木的! 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忘记了自己血腥侵略历史的民族,更是可耻的! 希罗多德《历史》 “为了使希腊人和异帮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于失去他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录下来” 修昔底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但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认为我的著作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波里比阿(古希腊)《罗马史》 “历史之特殊功用在于能使人明白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 “研习过去,则能使我们更谨慎、更大胆地面对现实” “历史研究是政治生活中一种训练” 老加图(古罗马) “历史具有垂训后世的作用,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道德训诲和英雄形象教育” 李维《罗马史》 “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 塔西佗 “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堙没不彰,而把千秋晚万世的唾骂,作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 马基雅维利 “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那么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便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 彼特拉克《罗马史》 “统一意大利,复兴古罗马”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描绘人类天才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文化技艺和祖国的事件” “构成民族精神特点的东西” 托玛斯·杰佛逊《弗吉尼亚纪事》 “通过讲述过去,历史使他们(人民)能够判断未来;使他们从其他的时代和民族的经历中受益;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行动的裁判官和人的设计者。” 约翰·肯尼迪 “历史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一部选材平衡和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学生们会由此养成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习惯,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品质。” 中国最新《历史课程标准》 “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恩格斯 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 ——恩格斯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 ——恩格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列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赫尔巴特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西塞罗 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 ——雅克·勒高夫(法) 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桑塔亚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 ——马克·布洛赫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 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 ——路易斯·奥·明克(英国)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求采纳


历史的先后顺序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展资料世界历史大事件和详细介绍:1.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部阿卡德,南部苏美尔。公元前3000年——2500年苏美尔形成最早的国家,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联合而成。以灌溉农业为主,牧业也很重要。寺庙监管奴隶,为夺取奴隶、土地和对河流灌溉的控制,各国家、城市之间长期混战,你方唱吧我来唱。频繁的战争、宫殿、寺庙和灌溉工程的修建加重奴隶们的负担,此时期苏路帕尔、乌鲁克、乌尔、启什先后称霸,但人民的处境没有任何改善。2.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代两河流域重要的奴隶制国家。由阿摩列依人始建于公元前1894年左右,苏穆阿布姆为第一代王。初期为弱小国家,在各国争霸中依附于其他强国。公元前1758年在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时期,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成为当时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统治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前期有所进步,乌尔第三王朝时流行的王室奴隶制大地产消失,私有奴隶制发展明显,以阶级关系为基础的等级关系十分突出,出现了一部内容较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去世后,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 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赫梯王国所灭,但其都城巴比伦长期成为西亚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3.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 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 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梭伦改革是 雅典 城邦乃至整个 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 雅典 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 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 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 国家制度,促进了 雅典社会生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创立了适合 民主制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4.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罗马共和国在马略和苏拉的争权夺利中被削弱,紧跟着是凯撒对庞培的内战。在这些动乱中,许多元老院盖乌斯·屋大维议员阵亡、被处死、被谋杀或是自杀。元老院里充斥着前三头的支持者,后来则是后三头的支持者。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5.14-17世纪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7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

上一篇:久紧

下一篇:孙静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