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儿子刘盈年纪轻轻就死了,为什么她没有哭呢?
汉孝惠帝七年八月戊寅,这位六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袭号为帝的仁弱帝王刘盈,终于走完自己仓促的、痛楚的、悲哀的一生,享年仅二十三岁,在现代人即将大学本科毕业踏入社会的年岁上,刘盈便离开了这个丰富的、有趣的、多彩的花花世界。刘盈是汉高帝和汉高后的独子,在他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唯有鲁元公主与他一奶同胞,按理说,独子早死,白发人送黑发人,汉高后吕雉应当格外地悲伤难过,但群臣却发现,在刘盈的葬礼上,汉高后吕雉虽哭声震天,但却一滴眼泪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莫非无情最是帝王家?还是留侯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张辟强看出了端倪。留侯就是张良张子房,汉高帝登基后,拿出地图,许给张良三万户的封赏,让张良随意挑地方,张良却挑了毫无特色的留县,并称得一留县足矣,不敢当三万户。据张良自己说,之所以选择留县,是因为留县乃他与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上天把他在留县交给刘邦,从此成为高皇帝的谋臣,赖于高皇帝的信赖,由此幸运地大展宏图,所以他想要留县作为自己的封地。这番剖白,恰似男女之间的告白,令好酒及色的刘邦极为感动,因此留县成了张良的封地,张良也因此称留侯,太史公司马迁为张良写的传记,也以「留侯世家」命名。虎父无犬子。张良乃汉初三杰之一,他的儿子自也是人工龙凤。在张辟强看来,吕后之所以一个劲地干嚎,但却一滴眼泪都不掉,是因为在吕后的心中,有着比悲伤更重要的事。所谓最重要的事,是刘盈年纪轻轻就走了,尚无壮子,吕后、张皇后和刘盈的六个年幼的儿子放在一起,堪称孤儿寡母。作为孤儿寡母主角的吕后,自然要先为活着的人操心,把活人的事搞明白,才能去操心死人的事。果然,周勃、陈平等人奏请吕后封吕家人后,吕后的恐慌去了,悲伤也就来了,眼泪便扑簌扑簌地掉了下来。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一类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吕后虽是权力的动物,但再怎么说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刘盈是吕后的亲生儿子,他死了为什么吕后却不难过?
吕后知道自己儿子死了其实并不是不难过,而是当时面对的汉朝局面非常复杂,吕后没有时间感觉到难过。再者来说吕后和普通女子不一样,她是一个非常有权力欲望的女人,在知道自己儿子死后虽然吕后心里非常悲痛,但是还是考虑到当时朝廷面对的局面没有表现出来。吕后当时总共考虑三个问题。第1个问题就是在他的儿子死了后,要立谁为太子。当时刘盈和皇后并没有孩子,所以王位继承人是吕后的一个最大难题。吕后祥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一定不能太过于强势,要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当成官员说闲话。再者吕后其实并不想失去权利,所以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还要考虑到她的意愿。她必定是要找一个对她有利的人来当太子的。当时吕后还想让刘邦的儿子当君主,因为一旦扶持刘邦的儿子成为君主之后,她就可以成为当朝皇太后。但是当时刘邦的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儿子,所以肯定在之后会与自己的思想出现分歧。第2个问题就是吕后当时在反思是不是当初吕后叫他自己的亲儿子看了人彘的下场之后,受到了影响。当时吕后让他的亲儿子看人彘,只是想让他得到锻炼,可以像他的父亲那样在战场上丝毫不畏惧敌人。但是令吕后没有想到的是,刘盈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他接受不了自己的母亲是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人,所以在此之后就整日装疯卖傻。第3个问题就是后来会不会有人像她自己一样心狠手辣。吕后本身就知道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她害怕之后会有人跟她一样手段非常残忍地对待她和她的那些亲人们。也就是当时她的思考的问题太多了之后也就没有时间再对她儿子的死感到悲痛了。
汉朝刘赢的皇后是谁
张嫣,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提到西晋皇甫谧称张皇后的名字为“张嫣”。《汉宫春色》记载张氏名嫣,字孟媖,也字丽英,小字淑君,可信度存疑,是鲁元公主和赵王张敖的女儿,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历史上第一个处女皇后,去世于公元前163年,张皇后去世后,臣民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叫做花神庙。汉惠帝是她的舅舅,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
公元前192年,张嫣的外祖母吕后为了“亲上加亲”,将年仅十二岁的张嫣立为汉惠帝的皇后。吕后希望张嫣能生子,但由于张嫣年纪实在太小,想尽千方百计仍然一直无法怀孕。吕后于是设计教她假装怀孕,然后再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刘恭,谎称是张嫣所生,又将刘恭的生母杀死,并立刘恭为皇太子。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张嫣收养的儿子刘恭继位, 史称前少帝,因此吕后仍称皇太后并临朝称制,张嫣则不称太后,世称孝惠皇后。公元前187年,张嫣的母亲鲁元公主去世。 公元前180年,张嫣外祖母临朝听政的吕后也去世了。 接着,诸吕被诛,后宫又成为刘氏的天下,汉文帝刘恒即位。而张嫣虽幸免一死,却受到牵连,废其位而置于北宫,仍称孝惠皇后。
北宫是未央宫后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朝野都知道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因而没有在夷灭诸吕时杀死她。她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
公元前163年,张嫣病逝,终年四十岁,与汉惠帝合葬安陵,不另起坟,谥号孝惠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