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

时间:2024-08-03 02:59:25编辑:笔记君

东汉开国名将耿弇,智谋堪比韩信,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本文是作者《清林剑客聊古代名将》系列之26,东汉开国名将之 耿弇 的故事。 耿弇 [yǎn] 在东汉的开国战争中,绝对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一门父子六人,都在东汉开国战争中出力。并且耿家后来是在 历史 舞台上活跃了近两百年的家族。其代表人物为东汉开国名将耿弇,还有后人东汉军魂的缔造者耿恭,还有为大汉王朝终结北匈奴的最大功臣耿秉和耿夔。 出身名门,审时度势,选定刘秀 耿弇出生于公元3年, 字伯昭,挟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家相对算是名门望族。 此时正值西汉末期,王莽当权。耿弇的父亲名叫耿况,字侠游,因为通晓经术(儒家经学)在新朝时期,被朝廷征为郎官(主要职责为京城守卫),耿况还曾与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从安丘先生学习《老子》,后来被王莽任命为朔调连率,也就是上谷太守(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朔调郡。太守改称连率)。 耿弇生在这样的家庭,也是年少好学,熟读儒学经典。同时也喜好将帅之事。 绿林军起义后,先是派人到上谷郡招附,耿况看到新朝已经没有了什么气候,于是就在名义上降了绿林军,仍被任命为上谷在守。 很快的,到了公元23年,绿林军攻破了长安,杀掉王莽。此时的全国各地,起义军有几十分,争斗不已,旧的官吏军阀也参与其中, 社会 混乱,纷争不断。 更始帝刘玄即位,派诸将攻略四方。将领们大都握有重权,擅作威福,动不动就撤换原来的郡守、县令。耿况虽已在名义上归附绿林,但他的太守本是王莽任命的,因而心存疑惧,不能自安。 当时耿弇仅二十一岁,见父亲为难,便自告奋勇,要代父亲进京向刘玄上书,贡献方物,以求自固。 当耿弇走到到宋子县(今河北省赵县东北)的时候,正碰到王郎假冒自己是汉成帝之子邯郸起兵,阻断了耿弇的行程。 当时,刘秀受更始帝的任命,为大司马巡行招附河北郡县。此时的刘秀还未与更始政权决裂。 耿弇听说刘秀此时在卢奴(今河北定县)一带,考虑到就近的便利,便前去拜见。刘秀先是任命耿弇为门下吏。 但一心想要剿灭王郎,为父请命的耿弇怎会就此罢休,他找到了护军朱祐,提出要回上谷发兵,帮助国家平定王郎。 刘秀听到这事后,很是好奇,笑着说:“你这个小伙子居然有这么大的志向啊。” 但可惜的是,耿弇的建议没有被刘秀采纳,只得随刘秀继续巡行。 等到一行人巡行到达冀县,这时王郎的兵锋已经迫近蓟县,刘秀想先避其锋芒,于是召集手下将领商量方略,准备南归。 耿弇再次向刘秀提出建议,他建议联合本是刘秀同乡的渔阳太守彭宠,以及自己的父亲上谷太守。征发两郡弓箭骑兵一万人,去打王郎,并且还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能打赢。 耿弇的勇气获得了刘秀的认可,刘秀指着耿弇,以信任的口吻说:“这是我北方路上的主人!” 刘秀本来准备发兵讨伐王郎,可不巧的是,这时蓟县内也有人响应王郎而作乱。刘秀应对不急,只得仓卒南行,手下官属各自逃散。 耿弇也只能先逃回上谷郡昌平。回来后,他成功的说服父亲耿况与渔阳郡彭宠定约,各发突骑二千,步兵千人,夹击王郎。 而后,耿弇和景丹、寇恂以及渔阳郡将士合兵南下,沿途攻击王郎军队。其中击杀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官吏有四百多人,斩杀敌军三万人,平定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这就来到了广阿(今河北省邢台市),此时的刘秀正在广阿率兵进击王郎。 耿弇带着部众从北面向南进发,在南面进击王郎的刘秀军内谣传上谷、渔阳二郡兵马为救王郎而来,部众都很担心。等到耿弇来到近前,到刘秀营中拜见,刘秀大喜过望,万万没想到,竟然又来了一支如此厉害的生力军。 当即任命耿弇等人为偏将军,加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允许他自置偏裨。 从此,耿弇开始追随刘秀,东征西讨,最终帮助刘秀打下了东汉统一王朝。 平定河北,战功卓著 刘玄见刘秀声威日盛,对他产生疑忌,于是想把刘秀调回长安,别派他人到河北。 消息传来,刘秀军中开始有人动摇。耿弇找到刘秀,给刘秀分析了形势,他认为更始政权失政,不值得再拥护了。所以,他建议刘秀自立,并且愿回幽州去,劝说自己的父亲及兄弟加入,同时增发精兵,以成大计。 刘秀听了十分高兴,拜耿弇为大将军,令他与吴汉北上征发幽州十郡兵马。耿弇到上谷,斩杀韦顺、蔡充,吴汉也杀掉苗曾。 不久,耿弇率幽州兵南下,随刘秀转战河北,击破铜马、高湖、青犊、赤眉、尤来、五幡、大枪等各路农民军,耿弇经常率精骑为前锋,屡立战功。 刘秀回蓟之后,耿弇与吴汉等十三路将军继续追击农民军残部,在潞东、平谷,连续重创敌军,斩首一万三千余级,最后一直追到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今天津蓟县)、土垠县(今河北丰润县)、俊靡(今河北遵化市),将农民军残部消灭得干干净净。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在河北称帝。拜耿弇为建威大将军,与景丹、陈俊攻破厌新贼。 横扫齐鲁,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后来,之初与耿弇联合并且一同投奔刘秀的彭宠自称燕王自立了,涿郡太守张丰呢,起兵响应。 耿弇在击败延岑后,向刘秀请求“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刘秀甚为嘉许。 建武四年(公元28年),耿弇开始进攻渔阳的彭宠。 此时耿弇,聪明的想到因父亲耿况曾与彭宠有交情,又没有家属留在洛阳,恐怕引起疑心,于是上书请求回还洛阳。 刘秀明白耿弇的用意,很是感动,下诏要他放心,并命他与王常一起屯兵涿郡。 耿况闻知此事后,马上让耿国(耿弇三弟)到洛阳侍候天子,以表忠心。 刘秀十分欣慰,封耿况为隃麋侯,命耿弇与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等进攻望都、故安等地十余营垒,很快就攻下。不久后,彭宠被家奴所杀,首级献到了刘秀帐前。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刘秀遂命耿弇进讨张步。 在当时,张步的军队实力相当雄厚、兵多将广,非常难对付。 耿弇先故意示弱。张步气盛,看到耿弇此举,以为耿弇胆怯,于是直攻耿弇营地。耿弇等到张步锐气过后,自率精兵从侧面突击张步兵阵,大破张步。 战中,一流矢飞箭射中耿弇屁股,耿弇用佩刀斩断箭矢,继续拼杀。 次日早晨,耿弇不顾伤痛,继续出战。当时刘秀正好也在鲁地,得知耿弇被张步所攻,正亲自赶来援助耿弇。 部下陈俊对耿弇说:“现在张步气盛,你还有伤,我们不如休养一下,以等待皇帝援助。” 耿弇反问:“天子来了,难道我们不应该以胜利来庆贺天子与百官的到来,反而还要以贼虏来麻烦君上吗?” 说完再次带兵出战,战斗又是自清晨一直打至黄昏,耿弇带着伤,一直冲杀在前线,再次大破张步军,杀伤无数。 耿弇知道张步兵困将退,预先设置左右两翼伏兵以待。到深夜,张步果然引兵退去,两翼伏兵奋起纵击,追到钜昧水,八九十里死尸相连,收得辎重两千多辆。张步逃回剧县,兄弟各自分兵散去。 几日后,刘秀亲自到临淄劳军。群臣大会,刘秀盛赞耿弇,并将其与韩信相比。 刘秀高兴地对耿弇说:“你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不久,耿弇再次追击张步。张步逃到平寿,脱去上衣身负斧锧请罪于军门。耿弇送张步到行在,而勒兵进据其城,收降张步的兵众十余万,辎重七千余两,全部遣散他们回乡。后来。耿弇再引兵至城阳,收降五校余党,平定齐地,凯旋回京。 晚年生活,善始善终 建武六年(公元30年),耿弇西拒隗嚣,同年,从陇道伐蜀,屯兵于漆。 建武八年(公元32年),耿弇又随刘秀进攻陇右,耿弇与虎牙大将军盖延围上邽。 第二年,与中郎将来歙分兵平定安定、北地诸营堡,都攻克。 史书记载,耿弇一生平定的郡达到四十六个,攻克三百座城池。没有遭到过失败和挫折。耿弇的战绩在东汉的将领中可谓空前绝后。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增加耿弇的食邑,耿弇同邓禹等诸将一样,自觉上交了大将军印绶,请求免去军职。免去大将军后,仍以列侯身份奉朝请。刘秀每遇四方有不同意见,经常召见耿弇顾问筹策。 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就在刘秀死后的第二年,耿弇病故,年五十六,谥封为愍侯。 汉明帝后来设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耿弇位居第四。后世唐朝以及宋朝的武庙,耿弇都在供奉之列。 耿弇他勇猛善战,用兵灵活,指挥果断,富于创造,是中国战争史上卓越的军事天才。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他决策河北,定计南阳,收集燕卒,克拔齐疆,为东汉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在东征的一系列战役中,耿弇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各个战役中,他采用了心理战、攻坚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避强击弱等一系列战术,而且运用巧妙,每战必胜。耿弇是一个难得的勇将,在自身中箭负伤的情况下,镇定自若,继续激励部下战斗,充分显示出将帅的风度。 本文参考资料《后汉书》、《资治通鉴》、《十七史百将传》等。 清林剑客聊古代名将,为你讲述古代200位名将的故事。

耿弇“屠城三百”??????

《后汉书》耿弇列传载:“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相同语句的记载还见于《东观汉记》卷十列传五和《资治通鉴》卷四十一之汉纪三十三。对于句中的“屠城”一词,史学界通常认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屠城即城破之后的大屠杀。《二十四全译》中把“屠城三百”解释为“攻破屠平城池三百座”1。《中国史百将传》也采此义:“耿弇一生屠城三百,曹操屠徐州和他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可以说是个双手粘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2《漫说水浒》同样认为耿弇是个屠夫:“又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部将,大名鼎鼎的耿弇,《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了他的光辉业绩是:‘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但他们都没有因这些屠戮众生的暴行而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相反,从‘未尝挫折’这类的字眼,看到的是须得仰视的笼罩着光环的英雄身影。”3此外,就连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也持这种看法。他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写道:“《后汉书》耿龠传说耿为将,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公孙述传说成都已降,吴汉仍族灭公孙氏家属,并纵兵大掠三日。〈光武帝纪〉也说建武十二年冬十一月辛巳‘吴汉屠成都’。可见得当日作战时的残酷,而中兴仁义之师尚如是,其他‘贼匪叛逆’可想而知。”对于上述的这种理解,笔者实不敢苟同。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屠”字有两个意项:一是指宰杀牲畜,二是指屠杀。4这两种含义是“屠”字最常用的含义,它的具体意项绝不限于此。《后汉书》中的“屠”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其具体含义可归类为以下几项:一是指大屠杀、残杀,这是书中最常用的意项。例如: “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5(注中指此处的“屠”意思为多所诛杀)“辛巳,吴汉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6“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7。二是指姓、人名、地名等名称。例如:“十二月,休屠各胡叛”8“申屠建、廖湛等皆以为然,共入说更始”9“申屠刚、杜林为持书”10。三是指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例如:“家本屠者,以选入掖庭”11。四是指宰杀牲畜。例如:“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12“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13“遂亡命交址,隐于屠肆之间”14。五是指分裂。例如:“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15“屠裂天下,吞食生人”16“横分单于,屠裂百蛮”17。六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杀,也即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第二种含义。例如:“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18“而不能同心戮力,为国除害,坐拥兵觽,观人屠灭”19“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20对照上述意项,我认为“屠城三百”中的“屠”字不能划归其中的任何一类,而应该是归属到第七类之中。第七类的意项即是指攻占、摧毁。例如:“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21“宫连屠大城,兵马旌旗甚盛”22“至令将军忘孝友之仁,袭阏、沉之夡,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23。以上三处中的“屠”字无论是从句子本身,还是从上下文的史实来看,都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因此,仅看到“屠”字和“城”字相连,就认为“屠城三百”是惊天大屠杀,未免失之草率。其实,还可以从另外三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分析。一是从耿弇的文化道德修养方面来分析。儒家学说在董仲舒以来对士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在新莽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即使在烽烟四起的两汉更替之际,儒家学说仍然通过当时的士人发挥着它的影响。《后汉书》载:“忠元始中以父任为郎,署中数十人,而忠独以好礼修整称。”“至苦陉,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唯忠独无所掠。”24李忠能够做到“独无所掠”,无疑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影响。祭遵则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载:“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丧母,负土起坟。”“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制御士心,不越法度。所在吏人,不知有军。”此外,还有崇尚儒学不嗜杀戮的朱佑、从没有抢劫的铫期、不妄杀人的邓禹、耻于军功的郅恽等人都属于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士人,而耿弇也应该和他们同属一类。《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载:“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钜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可见,耿弇出身于高级官僚家庭。如此家庭背景为其治学修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耿弇传又载:“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注中又载“袁山松书曰:‘弇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一个从小就学《诗》习《礼》的知识分子,其身上的匪气应该相对少些,而儒家的“仁义”等观念的影响则相对较多些。虽然《后汉书》中没有记载耿弇有什么特立独行之处,但是考虑到其家世、个人修学的经历以及当时出现的众多儒将,仍然有理由相信耿弇也是一个不嗜杀的儒将。二是从耿弇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耿弇出道之时是在其父耿况的领导下作战,当时其父率领骑步兵三千人从上谷郡南下攻打王朗,先后攻取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所属二十余县。《后汉书》耿弇列传载:“弇与景丹、寇恂及渔阳兵合军而南,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余级,得印绶百二十五,节二,斩首三万级。”至于,当时的作战对普通平民的影响现已经无从得知。此后不久,耿弇被拜为大将军,奉命北上征伐幽州十郡,“弇到上谷,收韦顺﹑蔡充斩之;汉亦诛苗曾。于是悉发幽州兵,引而南。”25任务完成的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看不见残酷杀戮的场面。幽州平定以后,耿弇进军河北,先后与铜马、高湖、青犊、赤眉、尤来、五幡、大枪等农民军交手,“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走之”26。耿弇的骑兵部队主要适宜野战,对于攻城而言,显然不占优势。从“辄破走之”的叙述来看,耿弇在征伐河北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城市攻坚战。建武三年延岑自汉中出武关攻打南阳。耿弇率军与延岑大战于南阳西北之穰县,大获全胜,“斩首三千余级,生获其将士五千余人,得印绶三百。杜弘降,岑与数骑遁走东阳。”此战之中,还俘虏了五千余人。建武四年耿弇与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等进攻望都、故安等地的农民军,“皆破之”27。一年之后,耿弇与大司马吴汉率兵进攻结集平原地区的富平、获索两支农民军,此役“大破之,降者四万余人”。在击溃中原各路农民军后,耿弇率领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二将军讨伐割据齐地的张步。耿弇攻打祝阿时采取网开一面的计策,“令其觽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28。此役不战而胜取得了钟城要塞。紧接着在巨里伏击战中斩杀费邑,随之“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29。耿弇又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觽亡归剧”,西安县城又是不战而得。此后,异常惨烈的战斗发生了,地点在临淄大城之东。“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壑皆满。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钜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余两。”30经过这么惨烈的战斗,耿弇仍然不计前嫌,泯然释恩仇。“弇因复追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于军门。弇传步诣行在所,而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觽尚十余万,辎重七千余两,皆罢遣归乡里。”31耿弇不但接受了张步的投降,而且还释放了张步手下十余万人。在耿弇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一方面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其为将的仁慈。接受敌人的投降,释放被俘的士兵,无一不是其为将仁慈的表现。况且,在其征伐的过程中,我们也丝毫看不出耿弇有任何嗜杀行为,甚至是杀戮的迹象。三是从耿弇的交战或征讨对象上来分析。在上述耿弇活动范围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耿弇交战或征讨的对象主要是河北地方的农民军和张步的割据势力。此外,耿弇还参加了征讨隗嚣的一些战役,但是由于史料叙述的简略,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在征讨隗嚣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大屠杀的行为。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与河北农民军与张步的交战中略知一二真实的情况。农民军为了与官军相区别,有一支把自己的眉毛涂成了红色,是为赤眉军。更多的农民军都没有自己的显著标志,可以说他们放下武器就和普通的农民无异。耿弇的军队在征讨的过程中没有能力去分辨那是农民,那是农民军,在天下大乱之际可以说他们也不会有心思去分辨。只要有金钱美女的刺激与诱惑,再好的农民在他们眼里仍然是农民军。“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32耿弇禁止抢掠的命令是一种附失效期限的命令,不是不让抢劫,而是在张步到来之后就可以抢劫。由此,我们不难推测,耿弇的部队在攻下一地之后纵兵抢掠是常态,而禁止抢掠则是变态。在抢掠的过程中,耿弇的军队不可能不杀人,而军队的杀人则必然和滥杀相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说耿弇的军队存在着滥杀,但是这种滥杀是不是达到了“屠城”程度的大屠杀,则是有待商榷的。从耿弇接受投降的对象上来看,不仅有农民军,也有张步的割据势力的军队。我们没有见到其任何杀降的行为,也没有见到任何进行大屠杀的迹象。耿弇的军队在征战过程中存在的滥杀行为,与项羽的“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33或曹操的“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34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屠城三百”是实指,就是指耿弇进行了三百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东汉版“韩信”耿弇是否一生无败绩,被称为东汉唯一的常胜将军?

耿弇家算起来应该是王莽的人,毕竟耿弇的父亲耿况是王莽从弟王伋的同学,被王莽任命为朔调连率(即上谷太守)。更始元年,西汉皇族后人刘玄被人拥立为皇帝,耿况让自己儿子去朝拜刘玄,希望能够稳定自己在上谷的位置,然而,耿弇并没有见到刘玄,反而认识了刘秀,回家之后,耿弇劝说自己的父亲投靠了刘秀。耿弇年幼的时候开始学习骑射和兵法,当他父亲同意投靠刘秀的时候,耿弇就亲自带着父亲分派的上谷兵去攻打王朗,在与刘秀会师之前,耿弇就和渔阳太守一起攻下了河北的22个县,赶上刘秀后又同刘秀一起进攻王朗总部,协助刘秀攻下了邯郸。其实,耿弇一生征战无数,为刘秀打下了46郡300余城,有人称他是刘秀的“韩信”(刘秀自己也觉得耿弇功绩不低于韩信),大家都知道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是不可能那么快干掉项羽称帝的,可见,耿弇之于刘秀也是多么的重要。耿弇最值得拿出来说的经历就是征张步。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不少豪强佣兵自立,张步便是其中之一,他自立为王,定都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共占有齐地十二郡。公元29年,刘秀收拾掉关东其他地方的割据势力后就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兵讨伐张步。耿弇入齐地收复济南郡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张步的弟弟张蓝镇守的西安县(古县城名,今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区西北),西安县虽小,但是足足有精锐两万人,是一块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耿弇很快就注意到了不远处的临淄,临淄城虽大,但是守军自以为城池坚固就会轻敌,反而很容易攻下,于是放出风声说自己多久多久要攻城,真正到了那一天又带着军队跑到临淄城下,打了临淄城守军一个措手不及。淄博在西安县与剧县之间,淄博一丢失,西安县与剧县不能相通,西安成了一块“飞地”,张蓝遂放弃西安县,带兵回了剧县。西安县白白送给了汉军。按理说,打了胜仗应该乘着士气正盛继续进攻,但是耿弇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坐等张步来犯。张步连失两座城,气得不行,亲率军队进攻汉军军营,耿弇带着早就埋伏好的军队直接冲出,杀了张步一个措手不及,张步大败而归。次日,耿弇则主动出击,再次大败张步,张步军死伤无数,不久之后,张步不得不选择投降,齐地遂平。其实在耿弇等张步主动来打的时候,他手下一个将领觉得大家不是张步的对手,要等皇帝亲率救兵前来,结果战斗的局面直接打脸此人,皇帝来的耿弇已经将张步大败数次,于是援军变成了劳军,刘秀盛赞耿弇: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

上一篇:东莞旅游社

下一篇:最新飞机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