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

时间:2024-07-26 10:23:11编辑:笔记君

《逝去的武林》这书一共有几本?

  一、《逝去的武林》这书一共——三本。《逝去的武林》系三部曲。
  二、逝去的武林:
  《逝去的武林》,为李仲轩先生口述,徐皓峰整理的一部的关于中国武术界的故事,作者以中华武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见证者身分,以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向您口述最真实动人的武林故事。

  三、内容简介:
  中华武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见证者
  以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向您口述最真实动人的武林故事
  揭示中国武道的无上境界其实就是"禅"的境界
  抗击八国联军英烈之后、三大武学宗师的闭门弟子
  34岁退隐江湖、文革时期倍受迫害、10余年天津劳动改造
  西单守门近50年的一位老者却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位至尊前辈
  一代武学宗师,为什么竟甘愿做西单商场一个普通的看门人?而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大公无私地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讲述您不知道的武林故事,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在不经意间,您也许会忽然明白,我们中国人,原来竟也是尚武的!
  书中有武林事件,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体育、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沟通在一起,说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独有的训练体系。
  本书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四、作者简介: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因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逝去的武林》

喜欢徐皓峰是从《师父》开始,也是导演的巅峰之作了,票房5400万,比起前作《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的惨淡票房已经好了百倍。但终究是叫好不叫座。

有人说徐导的片子是“硬派武林”,故事硬核,人物出彩,只是讲故事的方法太man了,没有那么细腻,人物的情感表达内敛,表现形式单一,所以也略显单薄。相比徐导作为编剧的《一代宗师》王家卫导演还是太会讲故事了,一举手一投足,每一帧都有戏,嗯,所以这可能是徐导需要再磨炼的。

但不得不说,真正能把中国的武侠精神和江湖传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有徐导了,每一部都故事扎实,层层递进,那些独自闯入江湖的孤胆英雄们大多命运多舛,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但骨子里的侠义精神依然让人难忘。导演在每一部里都喜欢加入异域风情的女子,应该是独特的癖好吧!

《逝去的武林》是根据徐皓峰导演的舅老爷李仲轩老人口述而作,老人是形意拳传人,曾师从唐维禄、尚云祥两位名师。一生颠沛,虽然未能在武学上有所建树,一生也做过公务员、会计等多种营生,但一生武学修为与感悟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通篇看下来,感觉武学的本质依然是如何巧妙的运用人体结构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最大输出。通过持续的训练产生肌肉记忆,在发力的时候实现全身劲道的合一,从而利出一孔,力大无穷。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巧”字。

这一篇也是边读边悟,读到哪想到哪

“在唐传形意拳中,用手去拿人,叫大小缠丝,用胳膊去拿人,叫野马分鬃,用身子去拿人,叫懒驴卧道。用整个身体去拿人,是形意拳的特点,十拿九稳。”

这一句也基本跟武学的奥义相同,任何时候调动起全身的力量去应对敌手都是形成最佳打击效果的重要因素。

“练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至练到川流不息,打法则要像鞭子一样地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

“练法和打法往往相反,练得东西,在打时呈现出来一种反面效果,真是恰到好处。”

形意的练法和打法完全相反,整体是个逆推的过程。练得时候由内而外,打得时候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出手速度要让身体去追。做事的时候是否也应如此,形成人体自发的反应,基本上不用过脑,从而形成惯性?需要磨练技能的行业应该需要这些,但是不是所有行业都合适?总之,练得时候适合逆推,从结果出发,更容易得到要领。而打的时候则要形成自己的独特套路。

“有触必应,随感而发”

练武之人有高于常人的敏感度,这是通过长时间练习过程中获得的。要通过察觉锻炼自己的敏感度。书中讲到高手在睡觉时只要有视线盯视都会醒来。而这种敏感也在对战中能快速感应到对手招式的变化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练杆子跟驯马一个道理,先让杆子撒野,杆子不听你使唤,反过来使唤你,你也不听他使唤。”

在《倭寇的踪迹》中,徐导就运用到了杆子的技巧,在身无长技的舞女的舞动之下,长杆子就可以御敌。

“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了,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一学你,就败了。”

“强,指的是能有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不是跳舞般外露,而是潜在的。”

在对战中,掌握节奏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如果被对手掌握了节奏,只能步步应对,就很难求胜了。

“拳练到一定程度,骨骼筋肉都已爽利坚实,此时功夫要向身内走,沁入五脏六腑”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形意拳因其对内家功夫要求有限,在学完招式后很容易出师。但所有的拳路都是外在,需要有内在气的支撑。如果只练外在,没有内里的精气神支撑,很容易伤身。修炼内家功夫才是关键。

拳练到至极,应达到“化境”的地步。那些可感知的,可言说的都不是“真”,只有刻画在骨血里的,沁入五脏六腑,无知无觉的才是“真”。

“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硬退硬进无遮拦”是形意的古歌诀,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

彼时师傅带徒弟,都是考验悟性。由于都文化水平不高,不一定哪一句就能悟出来,师傅也尽量去带,但确实修行在个人。往往一群人里都是学生,但是徒弟的只有那一个。本质上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闭目、咬牙、耳内敛、鼻静气、脑静思”

“闭五行”是锻炼人五脏六腑敏感程度的好方法,也是延年益寿的好诀窍。每人醒来闭五行,是个长寿的秘诀。

全书读下来,也有很多江湖故事,如何通过非武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何在比武中运用技巧,不一而足,读下来有一位老人的人生智慧与哲学。


上一篇:突击士兵

下一篇:守护甜心 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