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海空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世界上最大的海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在菲律宾海域的“莱特湾”进行的海空战。1944年10月17日美军开始发动菲律宾战役。进攻菲律宾是从莱特湾岛开始的。日本如果失去菲律宾,就意味着最后切断日军在南亚的原料来源,因此日本不顾一切地把全部舰队投入了战斗,结果导致了海空战史上的最大一次战斗。莱特湾大海战美日双方的力量对比是:美国参战的是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8艘、护航母舰18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111艘、潜艇29艘,总吨位1330000吨,各型飞机1400架,总人数14万;日本参战的有北部编队和南部编队,航空母舰1艘、轻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35艘、重巡洋舰13艘、潜艇14艘,总吨位730000吨,飞机300架,总人数43000人。这次大海战共包括四个部分,即10月24日的锡布扬海的海空战、10月25日的苏里高海峡夜战、萨马近海海战、恩格诺角海空战。由于美日力量悬殊过大,结果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次大海战双方都遭到了重大损失。美国损失轻航空母舰1艘、护航母舰2艘、驱逐舰3艘,总吨位35000吨,被击毁飞机100架,人员死亡1500人。日本损失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1艘,总吨位300000吨,被击毁飞机150架,人员死亡10000人。这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参加舰只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海战。
莱特湾海空大战,美国海军尽灭日本联合舰队最后的一点精华
二战期间,为了阻断日本后方向前线运输的补给线,盟军高层决定进攻菲律宾群岛,他们投入了超过日本两倍的军事力量,在莱特岛附近海军展开攻势行动后,于是美日双方便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战役,这场雷霆之战彻底打破海面上的平静,日军以极大的代价吸引盟军主力,眼见即将获得胜利,却又仓皇而逃,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战末期,美英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击破德国的大西洋壁垒,结束欧陆战火只在眼前。而在两周后,美日马里亚纳海战爆发,美国海军和日军联合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此战中展开一番空前绝后的海空大战,战役最终以美军的全面胜利结束,这代表着日军企图建立和保持绝对国防圈的美梦从此破灭。
挟胜利之威,美军着手开始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拟在台湾岛或者菲律宾群岛中选择进攻目标,以切断日军在东南亚和本土的航运补给线。其时,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倾向进攻而台湾岛,而麦克阿瑟将军则希望可以进攻菲律宾,夺回那个他耻辱逃离的地方。最终,攻击目标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兰出决定,他下令美军发起菲律宾登陆作战,对于盟军的计划和即将采取的行动,日军方面十分清楚,且他们同样明白,一旦盟军在菲律宾登陆,交通线断绝,那么日本在东南亚战场上的部队将会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失去了后方的支援,他们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此,日军制定了抗登陆计划,代号“捷”,方案由四套作战方案构成,每一个计划都疯狂而又大胆,因为日军高层知道,这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海上对决,面对这种对极为不利的局势,必须放手一搏,否则以后就没得博了。为了赢得这场海战,日军动用了一切能够动员的海军力量,包括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及大量巡洋舰和驱逐舰,另有700架飞机提供空中支援。但他们所面对的美军舰队实力堪称恐怖,计有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母,总体战力大概为日军的2至3倍!双方在1944年10月20日正式开打,与此同时,由金凯德中将率领的第7舰队开进莱特湾,为登陆部队提供海空支援。
一开始,美两军各有损伤,在美军登陆菲律宾之后,由海军上将哈尔西带领的分舰队镇守在登岛的必经之路圣贝纳迪诺海峡上,这支舰队实力颇为强劲,所以被摆在了最关键的位置。而日军如果想破坏美军登陆菲律宾的计划,就必须攻破哈尔西舰队的这道防线,然而,日军将领栗田健男的两次进攻都未得取得突破,其时两军军事力量已经很悬殊了,日军想要取得战争胜利,必须另辟蹊径,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10月24日早上,一架美军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第1舰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所部,并立刻将此上报了哈尔西上将。通过雷达观测哈尔西发现,日军的4艘均已来到这片海域,且日方只有几艘战列舰,而他手里的武力是对方的数倍,不干掉对方实在是心有不甘。于是,他立刻下令攻击这支舰队,并希望将日军4艘航母全部干掉,一旦成功这将是决定性的胜利。一念至此,哈尔西激动万分,直接下令进攻,下了决心一定不能放过对手。不等日军真正靠近,美军的一百多架舰载机飞机便已升空,气势汹汹的扑了过去。小泽治三郎也不含糊,一看这架势,立马转舵往回跑,不觉间哈尔西舰队已经离开了镇守的圣贝纳迪诺海峡。
强悍的美军舰载机几乎将日军仅剩的几艘航母撕碎,战舰受到重创,随时可能沉没。面对紧追不放的美军,小泽治三郎非但没有感到绝望,反而还如释重负的发了一封电报,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只是“计划成功了”。原来,小泽治三郎带领的这4艘航母只不过是日军调虎离山放出的诱饵,一旦哈尔西离开圣贝纳迪诺海峡,那么莱特岛登陆场必然门户大开,随时有被战列舰巨炮轰击的危险。一旦登陆部队被袭,那么美军在这一战区付出的一切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此时,哈尔西收到了来自萨马岛城第7舰队的求救电报,可立功心切的他仍旧一心在全歼剩下的日军舰队上,不愿回援。他认为,金凯德的第7舰队可以守住,殊不知在此时离莱特岛极近的萨马岛海域,一场以少打多的海战正在酣战。原来当哈尔西离开圣贝纳迪诺海峡后,在萨马岛巡视的美军泰菲三号航母发现日军舰队正向他们急速靠近,而泰菲三号的任务便是保护登陆作战的美军士兵,可护航航母的载战机数量不多,且速度慢、甲板薄,只能靠雷达发现敌方战舰,并利用舰载机打击敌方。但其面对的却是日军的王牌战列舰,装备有460mm口径的巨炮,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场碾压式的战斗。
泰菲三号和其旁的几艘驱逐舰上的船员都无比惊讶,他们不明白为何会有日军突然出现在这里,不仅担心自己的命运,同时还有在其背后登陆作战25万美军士兵和麦克阿瑟。第7舰队的舰员们知道,他们必须守住这片海域,决不能让背后的战友受到威胁。为了保护航母,护航的驱逐舰“约翰斯顿号”指挥官下令施放烟幕,而其他驱逐舰和护卫舰也采取了这一行动,这很好的干扰了日军的视线。
而刚进入这片海域的栗田健男舰队的侦查力量只有巡洋舰和驱逐舰,并没有护航航母,也没有可以在升空侦查的侦查机,迷雾中,他认为对方是第7舰队的主力,与他带领的这几艘战列舰势均力敌。在这种错误的观感下,他艰难的下令发起攻击,但为美军航母护航的驱逐舰吨位小、体积小、速度快,远距离上并不容易瞄准,因而虽然日军发射了许多炸弹,却未能击中。同时,因为通讯不畅,栗田健男未能收到小泽治三郎的电报,也不知道对手其实非常虚弱。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哈尔西一直也没有回援的意思,对此毫无所知的金凯德则安慰部属,只要再坚持坚持,一定会等来支援。然而激励不是炮弹,被逼无奈的约翰斯顿号和赫尔曼号两艘驱逐舰的指挥官同时下定决心,靠近日军战舰发起雷击。此时,泰菲三号航母上的舰载机不断在栗田健男的战舰上空盘旋,骚扰对方,让日军占尽无法专心瞄准美军驱逐舰。约翰斯顿号在弹雨中穿梭,,向日军战舰发射鱼雷,击伤了日军战列舰武藏号,而约翰斯顿号驱逐舰则几乎支撑到了这场海战的最后一秒,当其沉没时,甚至赢得旁边日军船员齐齐敬礼致敬。
打到最后,美军的战斗舰艇基本都已经沉或者正在沉没,只剩下了护航航母,但就在美军残部以为他们要见上帝的时候,栗田健男却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莱特湾海战结局。他下令日军向北撤退,因为在所有人都觉得日军胜券在握时,栗田健男却感觉十分不安,面对紧张的局势,他心理压力极大,关键时刻踟蹰不前。因为他始终以为自己遇上的是第7舰队主力,想到自己所部多受到重创,他错误的判断,如不及时撤退,自己便有被围歼的危险。
栗田健男虽然跑路,可到底是心有不甘,于是派神风特工队补刀,最终击沉了泰菲三号航母,大海战就这样结束,美军获得了莱特湾海战的最终胜利,彻底奠定了二战胜利的基础。莱特湾海战后,栗田健男带来了5艘战列舰,却只带回去了大和号1艘。至此,日军的海军力量的精华已被歼灭殆尽。
第一次海空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世界上第一次完全使用舰载飞机的大海战,是1942年5月3日至8日美日之间在南太平洋澳洲东面的珊瑚岛海上进行的“珊瑚海战役”。这次海空战双方参加的力量是:美国方面,尼米兹上将指挥的弗莱彻少将的第17特混舰队,该舰队有航空母舰2艘(“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舰载飞机141架、巡洋舰5艘、驱逐舰3艘。另外弗莱彻少将还指挥了英国少将克雷斯的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日本方面,后藤少将指挥的轻航空母舰1艘(“祥风”号)、巡洋舰4艘,高木中将指挥的一个航空母舰大队,该大队有航空母舰2艘(“瑞鹤”号和“翔鹤”号)、舰载飞机125架、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6艘。这次海空战的结果是,从物质上来说日本取得胜利,但从战略上说美国取得胜利。双方的损失主要是:日本被击沉轻型航空母舰1艘、重创航空母舰2艘、飞机损失85架,阵亡人员1000人;美国,“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被击沉、“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被击伤、飞机损失74架、人员阵亡543人。这次海战与以往任何海战都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双方舰队在作战中始终保持几十千米的距离,彼此互不照面,则由舰上起飞的飞机展开空战并轰炸对方的舰队。这是海战史上进行的第一次海空战。从这时候起,航空母舰作为舰队支柱代替了战列舰的位置。
二战中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
二战中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的房屋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以争夺制空权为主:1、大不列颠空战,导致海狮计划被取消。2、东线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国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基本消灭了苏联一线航空兵。3、巴库空战,这次是重整后的苏联空军为争夺制空权对德国发起的大规模战役,结果是德国南方航空兵集群损失惨重,苏联得以保障第三次和第四次打击。4、美国第八航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拖垮了德国空军,尤其是诺曼底登录前的轰炸。5、德国第二航空队对马耳他岛的战略轰炸和压制,直到支柱行动才有所缓解。6、日本海军航空兵101大作战,轰炸重庆。7、入侵东南亚之初,日本航空兵对菲律宾、马来亚机场的突袭。8、瓜岛海空战,日本航空兵被耗惨了。9、马里亚纳海空大战,日本舰载航空兵基本完蛋。10、李梅指挥的火烧东京,把日本大城市基本烧光。
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
1、大不列颠空战,德国试图夺取英国上空制空权,但失败,结果就是海狮行动破产
2、巴巴罗萨行动开始阶段,德国空袭苏联机场,一天摧毁2000架苏联飞机,获得制空权
3、美英空军对德战略轰炸,消耗了德国的战争潜力
4、诺曼底登录前,对法国交通设施的空中战役,法国北部的交通瘫痪,德国日后反应迟钝,部队上不去
5、太平洋战场,拉包儿海空战,20多万日本人被困在拉包儿,天天挨炸
6、李梅的火烧东京,把日本烧成一片白地
7、台湾海空战,莱特湾之前,对日本航空兵力量的一次扫荡
8、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空军偷袭埃及,获得制空权
9、贝卡谷地空战,93:0
10、越战的滚雷、后卫等空中战役,北越被迫回到谈判桌边
11、第一次海湾战争
12、科索沃战争,全靠空军而非陆军的战役
二战最惨烈的五大空战有哪些?
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但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记载中,除了由陆地上的战争外,空战也是常见的一种战斗形式,二战时期的五大空战更是令人难忘,那么您知道二战最惨烈的五大空战都是什么吗? 1917年的“血腥四月”也展示了空战的发展进程。德国精英战斗机飞行员们(比如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在英国战斗机中穿插。英国在此次空战中损失275架飞机。26年后,1943年7月和8月,纳粹德国空军总共损失了3200架飞机。以下是历史上最大的5次空战。 1、五大惨烈空战之不列颠之战 最著名的空战就是不列颠之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场空战已经成为英国神话的一部分,英国出品了大量军事文学和影视作品来描述这场空战中英军的表现。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1940年夏秋的战斗的确充满戏剧性。之前,人们认为空中力量只是辅助地面部队的一种资产。但不列颠之战提出了空袭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投降的可能性。(在美国,这种观点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最初,要紧的是水面而非空中。德国陆军轻而易举地横扫波兰和法国。如果德军能够登陆英国(小小的英国陆军在法国战役中已遭重创),那纳粹旗帜就将在大本钟上方飘扬。 2、五大惨烈空战之“大礼拜”空袭 美国人不得不经历一番艰难困苦才能得到纳粹德国空军从英格兰获取的教训。战前有理论家宣称,轰炸机可以突破任何防御工事,迫使敌人投降,但现实完全不是这样。美国寄希望于用携带大量弹药的“飞行堡垒”B-17轰炸机组成密集阵形,在白天发动攻击,用高空精确轰炸摧毁德国的工业。 可是到1943年夏,德国战机让“飞行堡垒”遭受了不可承受的损失,包括灾难性的施韦因富特和雷根斯堡突袭,在这两场空袭中,367架B-17轰炸机中的60架被击落。轰炸机机组人员得到的承诺是,完成25次飞行任务后就可以回家。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大约是13次任务。夜间飞行也好不到哪儿去,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的英国飞行员平均寿命为6周。 与此同时,距离诺曼底登陆只剩几个月了,伴随而来的是将要在史上最伟大的两栖攻击战中与纳粹德国空军的对决。于是,美国策划者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对德国飞机制造厂实施大规模空袭。德国飞行员毫无疑问会迎击,而这正是美国人所希望的。这次,B-17和B-24轰炸机将由远程“野马”P-51战斗机和短程“雷电”P-47战斗机护航,前一种飞机在1944开始抵达欧洲,后一种飞机则配备了携带额外燃料的副油箱。 在1944年2月22日至26日的“大礼拜”空袭中,德国各地爆发大规模空战。美国损失了近250架轰炸机和30架战斗机,代价惨重,但德国也损失了350多架战斗机。德国人可以更换飞机,却无法更换飞行员。德国(和日本)忽视了训练足够数量的替代飞行员。对受过更好训练的盟军飞行员来说,对付纳粹德国空军的新手飞行员轻而易举。 最重要的是,在德国上空的美国战斗机制造了一个纳粹无法解决的困境。击落重型轰炸机需要携带大量弹药的重装甲战斗机。但是装上额外的机关炮、空对空火箭和装甲板的德国战斗机却成了机动灵活的“野马”和“雷电”战斗机的活靶子。 盟军的战略轰炸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保障还是浪费资源,抑或是战争罪行,对此仍存在广泛争议。但“大礼拜”空袭不仅仅是轰炸工厂。这场空袭显示,可以把敌人的空军置于一种必败的境地,要么出击但必败,要么听凭本国被摧毁。 3、五大惨烈空战之 “米格走廊”空战 喷气式飞机时代的第一波战役发生在朝鲜上空。一场美国飞行员对苏联飞行员的战斗令人觉得,如果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入侵西欧的话,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 一度看起来可能真的要实现对美军的空中优势。在冷战时,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美国及其盟友起初派出的空中力量是二战剩下的螺旋桨飞机,比如“野马”P-51战斗机和“超级堡垒”B-29轰炸机,还有早期的喷气式飞机,比如F-84等。这在一段时间内效果不错,直至首批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出场。“联合国军”损失惨重,以致B-29轰炸机由白天空袭平壤转为夜间轰炸。 美国用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佩刀”F-86予以回击。米格和“佩刀”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从纳粹那里缴获的喷气推进研究结果,但两种飞机之间有显著差异。米格较轻,爬升速度和加速度都超过“佩刀”,能包裹更厚的装甲,飞行高度也要高出几千米,这使其能够从上方攻击美国战机。但“佩刀”战机俯冲速度更快,飞行更平稳,而且装备了雷达瞄准器。
二战规模最大的空战是什么?
二战规模最大的空战是不列颠战役。
【不列颠战役】
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
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海空大战是哪一次
莱特湾海战
时间: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海空大战,也是日本第一次动用自杀式飞机进行攻击
美国为首的盟军
兵力: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
日本
兵力: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约200架飞机(另有驻菲律宾、台湾的约500架陆基飞机提供支援)
损失/伤亡:
美国: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护卫航空母舰和3艘驱逐舰被沉,约3000人阵亡
日本:1艘重型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被击沉,10000人阵亡
关于二战太平洋海空战的问答
1.三个阶段
1941.12.7偷袭珍珠港--1942.6中途岛海战,日军优势,美军劣势
1942.8-1943.5 日军和美军力量此消彼长,平衡
1943.5-1945.7 美国海空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一直反攻到东京
2.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珊瑚海海战、印度洋击沉英军航母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战役、马里亚纳海战
3.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欧内斯特·金(1878-1956)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1885-1966)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0)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威廉·哈尔西(1882-1959)
美国空军五星上将、—亨利·哈利·阿诺德(1886-1950)
美国海军四星上将、“海军上将中的上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1886-1969)
美国海军四星上将、—金凯德(1888-1972)
美国空军四星上将、—斯帕茨(1891-1974)
美国陆军少将、—柯蒂斯·李梅(1906- )
马岛战争中的空战
马岛空战中投入的飞机有:幻影Ⅲ、幻影 V 型战斗机 、括鹞式、海鹞式战 斗轰炸机、 A—4 等。
其次浅谈近距离格斗与超视距空战
人的视力范围有一定限度,在空中看到一架战斗机的平均距离是8千米左右,这是天气晴朗时的平均值。有雾、雨天、黄昏时候,能见度很差,看见的距离要大为减小。而且每个人的视力差别很大,有的飞行员可在20千米以外看到飞机,有的近到8千米也看不见。此外,还与飞机大小有很大关系,对于轰炸机可以看得远一些。的肉眼还有一个特点,如果已看到飞机,一直盯住让飞机逐渐飞远则可在10多千米后才看不见。相反,在天空中找飞机,有时已飞到5千米距离还找不到。8千米目前是一个一般公认(并无明文规定)的数值。两架飞机在这一距离内空战称为目视格斗空战。7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的空战是这一类空战。
“看不见就打”的空战称为超视距空战。既然称为“看不见”就表示肉眼看不见,两机作战距离在8千米以上。当然,肉眼看不见不等于“盲目”乱打。目前主要是靠雷达或红外线瞄准跟踪装置发现目标并依靠这些设备来进行作战。战斗机上的雷达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目前是100千米左右,有的飞机还要远一些。大型战斗机的雷达天线直径在1米以上,雷达功率很大,最远可“看”到150千米。而小型战斗机机头很小,可以安装的雷达天线不大,例如米格-21飞机的天线,直径很难超过0.5米,有效发现距离一般只有30千米左右。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雷达的发现距离与目标的大小以及“隐身”能力有关。衡量后者的参数称为“雷达反射截面”(RCS),单位是平方米。它的物理意义是将飞机对雷达波反射的能力用一块“平板”的反射能力来代替。飞机愈大,RCS就愈大。飞机采用新技术,隐身能力愈强,RCS就愈小。目前无隐身功能的战斗机,例如小型飞机米格-21和F-5的RCS约为3~4米。而大型战斗机,如苏-27、F-15,RCS约为12米。中型战斗机F-16、“幻影”2000等,RCS约为5~6米。现代机载雷达资料上说的发现距离是指对中型战斗机而言,即以RCS为5米为准。但俄罗斯的机载雷达标准往往是指RCS为3米,所以俄罗斯雷达发现距离如果是100千米,用西方标准来说应是117千米(发现距离与目标RCS的1/4次方成比例)。
在“看不见”条件下搜索跟踪目标的还有红外线装置(IRST)。它是利用目标飞机尾喷流或机体温度升到70℃~80℃以上时发出的红外线发现和跟踪目标。这种新型的装置包括成千上万个红外元件,接收到的目标图像不是一个亮点而是由许多小方块组成的目标飞机图像。它对战斗机有效搜索距离是:迎头40千米,尾追约80千米。对大型轰炸机则会更远一些。这种装置的搜索方位角可达到±60°,所以和雷达的功能已经很接近。不过它不能测量目标的速度和飞行方向,也不能测量目标的距离。为此这类装置一般还要配上激光测距仪才便于发射空空导弹。但有了这套装置后,飞机可以在雷达被对方干扰时仍能发现和跟踪目标,进行超视距空战。俄罗斯的苏-27、苏-35等战斗机都有这种装置,而西方国家的战斗机F-16、F-15还没有,只是欧洲战斗机EF2000和法国“阵风”已经配备IRST。
为了进行超视距空战,用航炮作为武器是绝对不成的。航炮的有效攻击射程不超过600~800米。早期的空空导弹有效射程8~10千米,在超视距空战中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这类型空战一定要配备射程达25千米以上的中距空空导弹。80年代以后,这类导弹已经逐渐成熟,例如美国的“麻雀”AIM-7M和俄罗斯的R-98M(北约称之为AA-3“阿纳布”)。最新的中距导弹有3种,即俄罗斯的R-77、美国的AIM120和法国的“米卡”(MICA),这些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都在50千米左右或更远一些,特别适合超视距空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首次出现用中距导弹击落的飞机比用格斗导弹击落的多的情况。前者一共击落25架,用格斗导弹只击落8架。而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空战中被击落的16架飞机全是被格斗导弹击落的。若从一般概念来说,很远距离就能将目标击落,那又何必再去格斗一番呢?因此这就在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中引出一个问题——设计战斗机的重点应放在超视距空战还是放在格斗目视空战?
这两种空战对飞机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其一,在作战空域方面,格斗空战宜在高亚音速甚至低速区进行,这时飞机的转弯角速度最大,飞机转头容易。空战高度也不宜太高。在高空飞机转弯半径很大。例如在高度11千米、M数0.9时,转弯半径一般都要4 ~5千米。如果速度是超音速,转弯半径将超过8千米。这就是说等到飞机转过头来,很可能已经看不见对方飞机,无法目视格斗了。而超视距空战是靠发射空空导弹作战,高空作战困难不大,甚至可以打迎头比自己高或低几千米的目标。同时,导弹在超音速发射时射程还会增大不少,所以更宜于在高空超音速作战。
其二,格斗空战要求飞机机动性、敏捷性都十分好。现代空战虽然不再限于只能从目标尾后攻击,但无论如何应先将机头大致指向目标。战斗机能向后发射导弹的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如果飞机能够迅速偏转使机头指向目标(即所谓瞬时转弯角速度大)??这将在格斗中占很大优势。在大迎角或超过失速迎角时仍能做机动的飞机将更容易使机头指向目标(即所谓过失速机动)。而超视距作战只要求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机动性好一些,能保证发射导弹即可。在远距离追踪目标并不要求很快偏转机头,因为跟踪角速度不大。对飞机也不要求翻斤斗或下滑倒转等机动动作。
其三、格斗空战要求飞机能从很低速尽快增加到高亚音速。而超视距空战则要求飞机能很快从高亚音速加速到超音速。
其四,格斗空战对地面指挥引导要求低一些,只要引导到空战区以后,目视作战就全靠自己了。超视距空战全过程有地面或空中预警机通报空中目标分布情况,好处很大。有地面情报直接支援的一方将占很大优势。
其五,格斗空战对隐身技术不作要求,在目视距离内敌我识别系统的好坏影响也不大。而这两项技术在超视距空战中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作战效果,是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设计以超视距空战为主的飞机与目视格斗空战优先的飞机完全不同。当然两种形式的空战在飞机设计上都应该能很好完成。但从技术角度看,全都优先是不可能的,而应该有所侧重。80年代新设计或使用的战斗机有5种,即法国“阵风”,英、德、意、西班牙的欧洲战斗机EF2000,俄罗斯的苏-37和I.42,还有瑞典萨伯公司的JAS-39。其中EF2000明确以超视距空战为主,格斗机动能力放在次要位置。它的飞机外形和设备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设计的。但这种飞机并不将隐身技术放在优先位置。苏-37和I.42都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主要是选用很好的机载雷达,配备最新的中距空空导弹。但从其飞机布局看,格斗机动能力也很好。苏-37是在格斗空战性能优秀的苏-27飞机基础上改进而成,保留了其格斗性能的优点,而对隐身能力要求不高,只是“尽力而为”,飞机布局没有大的变动(只改为三翼面),所以应该算是格斗为主兼顾其它。I.42似乎加强了超视距空战能力,
据称具有不开加力超音速飞行(超音速巡航)能力,隐身性能也不错(准隐身飞机),但这种飞机近期不大可能投产,因为太大、太昂贵,与俄罗斯目前经济条件不适应。法国“阵风”是作为格斗飞机设计的,只是兼顾超视距空战,具有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只有中等水平的隐身能力。使用的“米卡”导弹是双用途的,既能中距空战也有相当格斗能力。由于导弹重量较轻,其最大射程,即超视距空战能力将有所减弱。瑞典的JAS-39是轻型战斗机,超视距空战能力很弱,雷达性能有限,而其格斗性能似乎也不突出,但最大的优点是价格较便宜。
马岛海空大战的介绍
马岛海空大战,人们也许只会想起怪模怪样的“海鹞”式战斗机和一鸣惊人的飞鱼导弹。这无可厚非,毕竟这些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应用当时尖端的技术,同时这些军工武器也不负众望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但人们不应忘记,大西洋的天空曾经有过的故事:勇敢的阿根廷人驾驶着过时的天鹰攻击机以近乎自杀的方式低空冲向英国军舰。虽然战术、武器有些落后、老旧,但这勇敢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理应值得我们敬重和回忆。
日军偷袭中途岛被发现,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
1942年6月4日,美日双方围绕着中途岛进行了一场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海空大战,这就是著名的“中途岛海战”。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处于劣势的美军以一艘航母沉没的代价,取得击沉4艘日军航母的骄人战绩,令人惊叹不已。毋庸置疑,情报是美军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反观日军,似乎“珍珠港事件”中的好运气,已远离他们而去。从实际作战看,尽管日军不清楚美军3艘航母已“恭候多时”了,但种种情况表明对方早有所准备,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满不在乎呢?严格意义上讲,中途岛海战提前一天就开始了。根据罗切福特破译的日本海军JN-25b密码,尼米兹已完全掌握了山本五十六向中途岛、阿留申群岛同时发起进攻的计划,并确定日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是中途岛。他一边将太平洋舰队主力派往中途岛进行设伏,一边加强中途岛驻军的防御。但在大战前一周,日本海军升级了密码,罗切福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破译。也就是说,在开战前,日军的动向将是一个“谜”。尽管尼米兹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但突然而来的变故,还是让他焦虑不安,因为他把“宝”全部压在了情报上。6月3日这一天,阿留申群岛荷兰港遭到日军袭击的消息传来,尼米兹不怒反喜。原来,进攻阿留申群岛是日军整体计划的一部分,阿留申群岛遭袭,就意味着进攻中途岛的行动不会有变,现在只需静静地等待,静候日军航母舰队进入设伏区。为了不暴露美军的3艘航母,按照尼米兹的设想,对日军的侦察、搜索任务交给了中途岛驻军,22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呈“扇形”经过6小时搜索,在距中途岛以西1300公里处,发现了日本舰队,但尼米兹判断,这不是日军的航母舰队。他一面命令设伏的两支特混舰队“按兵不动”,一面指示中途岛空军对发现的日军登陆舰队进行远程空袭。9架B-17“空中堡垒”的轰炸效果并不理想,但完全打乱了日军的进攻计划,山本意欲采取偷袭中途岛的战术,如今只能是强攻了。山本之所以继续进攻,不仅是美军“拙劣”的进攻表现,致使登陆舰队几乎毫发无损,而且美军进攻的飞机是陆基轰炸机,不是舰载机,这说明附近没有威胁最大的美军航母。更何况,南云忠一的航母舰队并未被发现,突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军在航母运用上,比日军更注重侦察。1942年6月4日,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天在紧张不安的气氛中悄然而至。美、日双方两支航母舰队在地图上画出一个“V”字形,交叉点的顶端就是中途岛,双方各距中途岛320公里。那么,为什么是美军率先发现日军行踪,并先敌展开进攻呢?首先,尼米兹为了准备中途岛一战,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不仅安排一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冒充”航母频频发报,而且趁夜色对日军占领的图拉吉岛进行轰炸,使日军误以为美军航母依然在南太平洋游弋,中途岛不可能有美军航母。其次,在推进的过程中,日军登陆舰队被发现,但进攻的美军战机都是中途岛上的陆基轰炸机。这让山本等人更加确信对方的航母“远在天边”,并希望通过占领中途岛,“诱歼”前来增援的美军航母。因此,在主观上忽视了其航母存在的可能性。更关键的是,日军长期形成“重战斗,轻侦察”的战术原则。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频频进攻得逞,让他们十分热衷于进攻,而将侦察归为防御的范畴,不愿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甚至在海军院校,侦察课只是选修课,不被重视。相比日军,美军更重视侦察。尤其是尼米兹在经历过珊瑚海一战,不但对航母超视距作战倍感兴趣,将其上升为未来海战的“主角”,而且强调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保证先敌发现对方航母并率先发起进攻,这一战术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为此,美军每一艘航母上不仅有雷达,而且还有一支专业的侦察轰炸机中队,兼顾搜索和攻击两大任务。而中途岛一战,尼米兹将搜索的主要任务交给岛上22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再加上弗莱彻派出的10架侦察轰炸机,共计32架。相比于日军在大战前派出的7架侦察机,美军能够提前发现日军就不是什么令人不解的秘密了。也就是说,尽管美军已经掌握了日军的动向,但在实战中,如果日军重视战术侦察,率先发现美军航母,恐怕中途岛海战的结局将是另外一幅景象。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1982年的马岛战争,拥有航母的阿根廷为何打不过英国?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英国虽然日薄西山,但它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本身的底蕴,还有他的装备各方面都是比阿根廷要更好的。虽然阿根廷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但是英国毕竟是常任理事国之一,毕竟还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再加上他们打的还是海战海战对于英国来说那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都由军政府独裁统治。1981年,阿根廷国内矛盾重重:通货膨胀率高达60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达11.4%,薪资增长却只有19.2%,工人大规模罢工。面对国内群众对政府的怨声载道,时任军政府最高统治者的加尔铁里“灵机一动”,决定要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离英国有13000公里。同时,它距离阿根廷只有500公里,被阿根廷认为是自己的固有领土。消息一出,阿根廷国内的舆论风向瞬间改变了。群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士兵们纷纷报名,要收复自家门口的马岛。原本的独裁将军加尔铁里成了深明大义的领导人, 甚至被誉为“全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成千上万人聚集在广场上,表达对总统加尔铁里的支持。由于英国距离马岛太远,二战之后又元气大伤,因此对马岛的管辖也比较松散。于是,阿根廷出动航母舰载机、巡洋舰等猛攻马岛,很快便在1982年占领了只有200多名英兵驻守的马岛。加尔铁里认定英国不会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和阿根廷争马岛,再加上阿根廷已经拥有航母,武器装备发达,自己的胜利似乎已近在咫尺。可惜,加尔铁里料错了。1982年,英国时任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位行事果断、毫不退让的“铁娘子”,在得知福卡兰群岛被占领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宣布战斗,并迅速派遣了一支特混舰队远征南半球。马岛战争开始了。由于“二战”后的英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次的铁血宣战使得英国士气大增,全都斗志昂扬地想要收回福卡兰群岛。甚至连伊丽莎白女王的次子安德鲁王子也加入了这场战役。他作为无敌号航空母舰上“海王”直升机的一名驾驶员,负责巡逻、协助疏散、运送、搜救等行动。尽管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英国毕竟是从各种大风大浪中挺过来的,拥有完备的军工业,作战经验丰富。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出动了仅有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刚服役不久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还组织了皇家空军、皇家海军、陆军等奔赴战场,与此同时,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商船等也都迅速形成了完善的后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