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蛇碑的传说
1983年3月份,一驾驶员夜间行路,发现石碑上出现一人的影像,后人竞相观看。尽管众说纷纭,但谁也否认不了这块石碑上出现的“天下奇观”,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直射碑体,两米多高的石碑突忽不见,只见一尊金灿灿的帝王形象,分明欲向你走来,他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腰束玉带,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胡须,一手按贴身宝剑,极富立体感,恰似画中人,如同当年戎马征战的刘邦再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走遍中国》《发现之旅》、中国旅游卫视、凤凰卫视中文台、福建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台湾中天等多家电视台前来对其解密,但至今无解。
汉高祖斩白蛇的石像在什么地方
汉高祖斩白蛇的石像:指斩蛇碑。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南麓。
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多次重建,现存为复制明朝石碑。夜间光照石碑,可显现刘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称天下奇观。
相关史实:汉文帝为纪念高祖斩蛇起义,敕令在芒砀山斩蛇处,立碑建庙。
芒砀山不仅是刘邦起义之地,也是大汉龙脉所在。有刘邦之孙,汉文帝之次嫡子,梁孝王刘武一脉,世代镇守埋葬此处。
石碑上的历史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追逐着;历史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苏醒,今昔审视着。 县官坐卧不安,自己膝下无子,只有在滁州城北的弟弟一家亲戚。倘若他们来县里避瘟疫,要不要开城门呢? 黄四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儿子是不是得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传染病。儿子在电话那头咳了两声就挂了。 几天后,县官走向了城门,黄四娘走向了村口。历史的轨道也紧密地切合在一起。 “伯父,我爹娘都染病死了,全家上下就剩我一个了。我拼了死才逃到您这儿来的。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门那边县官的侄子哭着。 “妈,我回来了。”村外边儿子向着黄四娘走来。 历史带着厚重的颜色重合在一起,沿着时间的墙流淌开来。 门这边县官老泪纵横:“我已下了禁令,我得对全县百姓负责啊。” 村这头黄四娘后退了几步:“儿子,听妈说句话,别往村里走。”村民们渐渐围上来,在黄四娘身后围成一个半圆。 “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得死在亲人身边哪!” “妈,你让我进村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不能死在外头哪!”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门这边县官不断地踱着步,作着他这一生最大的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逐渐倾斜,县官最终在夕阳西下时下令打开城门。村这头黄四娘流着泪从村民手中接过了扫把:“儿子,今天不是妈狠心,但只要妈今天在这儿,就不能让你进村。你看看妈身边这些乡亲,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忍心把病传给他们吗?你还记得这村头石碑上刻的字吗?理智点吧———你是妈的儿子,可妈不能因为你而害了全村人哪!———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妈已经打电话给了防疫局,他们马上就到了。” 历史的轨道按照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在一起,却最终折向两个方向。 石碑上刻着:嘉庆七年,滁州瘟疫泛滥,本县县官内侄自滁州来县,县官开城迎侄,数月之内,全县死绝。 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沿着时间的轨迹讲述着一个关于理智与情感的久远的故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 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听着几百年歌声依旧,只是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了。
请问这块碑上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呢?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河南省“斩蛇碑”有什么奇特之处?
河南省永城县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过一条大蛇。夜间,当游览的人们用汽车灯照射“斩蛇碑”时,它的一面便显示出一位古代武士的形象;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即人们所传说的当年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形象。白天,却看不出碑上有任何隐形人像的痕迹,只有字迹。此碑的奇特现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对于这一景观之谜,有的学者说是因为光学原理,即石匠在刻碑时,曾刻下点点深浅不同的印痕,经光线直射,形成明暗反差,构成人像。但到底真像如何,还需科学探索。
汉刘邦斩蛇现在在哪个地方
芒砀山,即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它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其间。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文物旅游区占地十二平方公里,内括四大景区,三十个旅游景点,是中原“一线五点”旅游开发的重点。芒砀山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孔夫子避雨处、夫子庙、陈胜墓、张飞寨、汉高祖斩蛇碑等不胜枚举。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西汉梁国陵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是国家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梁孝王王后墓长2l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汉墓中出土的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桶、精美玉器等众多文物,实属稀世珍品,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汉高祖斩蛇起义纪念碑,夜间光照显现刘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称天下奇观。
夜晚用灯光照刘邦斩蛇碑能看见刘邦是真的吗
虽然看到了传说中的“金身武士”,但是,另一个疑问却在洪继师的心里越变越大,石碑上的武士究竟是谁?难道真的是刘邦显灵?而他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洪继师忽然想到,在距离斩蛇碑大约三公里处有一座古庙,里面同样有着几块年代久远的古碑,会不会它们也有着同样的现象,却一直不为人知呢?第二天晚上,洪继师来到了这里。然而,同样的距离,同样角度的灯光照射,都没有使这些古碑有何异常,也就是说,斩蛇碑的奇观是独一无二。 事情就这样陷入僵局,也就是说,斩蛇碑上面的这个金身之像,简直就要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了。不过可能很多人都在琢磨,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去考虑一下,是不是本身制作石碑的这个石料上有什么问题。因为过去我们经常说,有一些乱葬岗子,坟地,你夜晚走的时候会看见那种荧荧的,发出绿光的“鬼火”,后来经过科学的解释大家也都知道,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骨头里面含有大量的磷,那么磷到了夜间之后它有这种自燃的现象,所以就看出来是那种绿荧荧的“鬼火”一样的东西了。而这个石碑根据史料记载,它是采自芒砀山上的石料开凿而成的,是不是就说明,这块石料本身富含有大量的磷呢? 历史上的每次朝代更替,伴随的都是数不清的战争和杀戮。那么,会不会是当年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后,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流血牺牲,从而使大量人体尸骨埋葬于此?几千年过去了,那些尸骨中的磷是否缓慢地渗入了山上的岩石里呢? 河南省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俊山:据记载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役,但是在这里驻守过一段,具体什么大的战役,也就是都是在周围。 但是,在芒砀山的地底下,却真的蕴藏着大量的汉代墓葬!光是已经被发现并挖掘的汉代王陵,就有惊人的二十多处。也就是说,在这座最高海拔仅为一百五十米的山里,几乎布满了神秘的千年地宫。碑上的影像难道真的是鬼神显灵吗?洪继师的好奇心却越来越重了。 河南省永城市旅游局 洪继师:我想到一个办法,我想到墓里边去试一试,看看到底墓里边有没有幻影。 这个决定是需要相当大的胆量的,由于大部分古墓并没有开放,因此洪继师只能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孤身一人进入昏暗的地宫中。由于深入地下数十米,即使是在夏天,墓室里也同样是潮湿冰冷的,时不时滴下的水声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河南省永城市旅游局 洪继师:在墓里转的时候心里边也是非常害怕,听见水在滴答滴答响。 那么,在这些幽暗而恐怖的地下墓穴中,他能否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呢?在探寻了许多古墓之后,洪继师带回了一些岩石标本,他想知道,岩石中是否真的含有磷呢? 几天后,化验结果出来了。然而事实又一次让他失望了:整座山的石材全部都是石灰岩,并没有磷这种成分。而对于是磷导致碑身出现人影的说法,专家也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 钱小陵:磷实际上不需要当时给光线刺激,只需要它白天吸收光线以后,晚上自然就会发光,是这样一个形式。但是它那个不是,它晚上如果没有探照灯光的话,它也不发光。 的确,根据现场的情况来看,如果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光线照射的情况下,这块石碑它自己完全就是黑的,没有任何自发光现象出现。另外我们知道,所谓的“鬼火”让人害怕,就是因为它发出的那种我们平时见不到的绿荧荧的,惨兮兮的光,所以才会被人们叫为“鬼火”,这也是磷自燃之后的一个特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看,这个上面的图像它本身是金黄色的,所以磷自燃的这种可能性就被排除掉了。因此,调查到这里又中断了。 在得知“金身武士”与磷无关后,事情重新陷入了僵局。就在这时,洪继师却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他从未想过的问题:斩蛇碑始建于汉文帝时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却从未有过“金身武士”现身的任何文字记载,可是为什么到了八十年代,突然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影像呢?洪继师决定,去找永城市博物馆的李俊山询问究竟。 河南省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俊山:明代的时候,史书记载的庙、碑都不存在了,在明朝隆庆五年,永城有一个县令他又在这个地方又重新立了一块斩蛇碑。 那么,现在大伙看到的汉高祖斩蛇碑,是不是就是明代重修的那块呢? 河南省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俊山:这块碑到了1982年的时候,由于历经四五百年的风雨剥蚀,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难认了,并且在文化大革命那年,又被当地群众作为四旧,把它砸倒了。商丘行政公署和永城县人民政府批准、拨款,在原址又重新复制了一块碑立在这个地方。 如果真是刘邦显灵,那么明代重修的那块古碑上,是否也曾存在过同样的神秘现象呢?洪继师立刻着手寻找那块古碑。终于,他在拆迁中的市文物所找到了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明代斩蛇碑。不过,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洪继师又一次失望了:这块碑上同样空空如也。 为什么仅仅是八十年代重修的石碑上出现了“金身武士”像,难道是当年的老石匠有意为之,从而给后人留下这不解之谜么?遗憾的是,那位老石匠已经过世多年了。 河南省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俊山:老石匠严红军老先生也是个文盲,不识字,但是他石工活做得很好,当时打制石碑的全过程,我都在那里跟他一块。如果是有意地去制作,可能也制作不了。 既然不是人为的,会不会是跟制作石碑的材料有什么关系呢? 河南省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俊山: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早年起事的时候,就隐藏在芒砀山的岩石之中,他隐藏的地方有紫气,所以现在芒砀山主峰前面,还有一个地方叫做紫气岩。正好这块石头也就取自于紫气岩前。 紫气岩的石头密度大,质地坚硬,并且易于成块,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石匠打刻石碑的首选材料,位于山脚下的芒山镇,许多村民更是世代以石雕为生。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同样质地的石碑中独有斩蛇碑才能显像呢? 早年打造石碑时,由于没有专门切割的机器,石匠们只能靠人工一锤一锤进行凿刻。而碑的表面,则是利用机械砂轮手工研磨平整。既然斩蛇碑完全是利用手工打造而成,那么碑的表面应该就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平整。带着这个疑问,洪继师再次来到了立碑之处,果然,碑的表面的确有着轻微的凹凸不平! 河南省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俊山:也可能是由于碑体不是那么百分之百的水平,由于强光照射上去,光的照射形成一种反射,形成一种明暗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 钱小陵:我们感觉,还是石料表面有比较突出的地方,但是局部又比较光滑,因为它还涂了一层涂料,局部因为比较光滑那么突出的地方,实际上它就相当于有一个定向反射了。 那么,存在了二十多年的斩蛇碑人像之谜真的这么简单么?可是,为什么白天它没有任何的表现呢?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 钱小陵:白天光本来就是从各个角度都来的,所以它是一种漫反射,这个漫反射本身不成像,等于是完全看不到定向的像形成。但是一到晚上,因为光线是从一个定向的角度来的,所以它的定向反射就比较清楚了。 这个“金身武士”像,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它反射的既不是在碑的正中心,又不是完全都是在碑的边缘。其实说到这,咱们就得从碑的打磨上说起了。我们都知道这个碑它是石头材料,石质材料我们必须要把它打磨平,而在打磨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个中心取平这样一个概念了。那么就在磨中心的时候,我首先把它磨得非常平,然后再一周一周扩大,扩大到周围;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人有累的时候,所以整个磨下来之后,往往是最中间和最边缘这些部位是比较平的,而中间可能就是稍微有些糙。那么,如果要造成反射的话,我们知道,这个反射物体的表面,必须是非常光滑,才能形成镜面反射。即便是有一些非常微小的凹槽,没关系,但是绝对不能有这种尖啊、棱啊;而开凿这块石碑的这种岩石,恰恰是很容易被打磨平整的,另外就是颗粒是非常细腻,这样一打下来就很容易形成这个镜面反射。我们现在可以拿两块石材作一下说明,比如说这是一块花岗岩,这块花岗岩它被打磨抛光之后,它的表面虽然从我这个角度,我能看到有些颗粒的损失造成的小坑,但是并不影响它反射这个光线;那么我们再来看这块石头,这块石头的表面是非常粗糙的,因为它本身没有经过任何的打磨,所以它存在不少尖啊、棱啊不平的地方,因此光线是根本不可能被反射出去。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说斩蛇碑具有反射的功能是绝对有道理的。但是为什么它反射是人像而不是其它的东西呢?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 钱小陵:他看了那个东西,他自然而然联想,联想觉得这个东西就像是一个人,甚至于有人说这就是个武士的像,再有人进一步说,这就是汉高祖。等于这样一步一步进化,实际上是人的心理在作用。 那么,当我们把用来勾勒“金身武士”的线条去掉之后,大伙看到的又会是什么呢?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洪继师第三次来到了斩蛇碑的现场,他用一瓶矿泉水清洗了石碑的表面,那么“金身武士”还会出现么?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是,碑上仅仅出现了一大片的反光。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 钱小陵:浇湿了的作用,实际上这个反射是水的表面在反射,水表面反射实际上就掩盖了它原来的凹凸不平的那个局部。 不久, 碑身表面的水蒸发完毕,“金身武士”再次出现在了汉高祖斩蛇碑上。至此,围绕芒砀山多年的斩蛇碑成像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事情的真相居然是那么简单。首先就是因为这块碑,恰恰记载的就是汉刘邦斩白蛇而起的故事,再有开凿这块石碑的紫气岩质地非常细腻光滑,另外恰巧就是有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无意之中发现了上面有个怪影,再有就是当时刻石的条件非常简单。如果没有这一切的话,我相信肯定不会有什么“金光武士”、“金甲神人”这类的传说了。再有如果没有我们的主人公洪继师,他这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还这么执著探求的精神的话,我们也不可能得到一个非常让大家满意的答案。因此在我们生活当中,被传闻的很多很神很邪的鬼怪故事,其实只要我们大家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的话,我们都会找到一个让大家都非常满意的答案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这是什么碑﹖
汉高祖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南麓。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多次重建,现存为复制明朝石碑。夜间光照石碑显现刘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称天下奇观。
芒砀山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汉文帝刘恒时,为纪念高祖斩蛇起义,敕令在芒山斩蛇处立碑建庙,明时复刻石碑,汉文帝时所建祭祀庙也在近几年发掘,芒砀山除了是刘邦起义之地,也是大汉龙脉所在,有刘邦之孙,汉文帝之次嫡子梁孝王刘武一脉世代镇守埋葬此处。
为了纪念先帝,汉文帝时在芒砀山紫气岩(为汉高祖隐居处)前建了高祖庙,在庙前立了汉高祖斩蛇碑。由于风化与战乱,此斩蛇碑早已不存,明代在原碑处重立一碑。碑高2.39米,宽1.15米,厚0.22米,碑额书“日月”和“汉高斩蛇之处”几个大字。碑座是一巨大的赑屃。因年代久远且保护不善,碑文残缺不全,1983年又仿照明碑重立新碑。碑正面刻有原碑碑文,碑阴刻有立碑缘由。为保护新碑,还建有高4.2米的仿古六角亭,古朴典雅。
1983年3月份,一驾驶员夜间行路,发现石碑上出现一人的影像,后人竟向观看。尽管众说纷纭,但谁也否认不了这块石碑上出现的“天下奇观”,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直射碑体,两米多高的石碑突忽不见,只见一尊金灿灿的帝王形象,分明欲向你走来,他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腰束玉带,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胡须,一手按贴身宝剑,极富立体感,恰似画中人,如同当年戎马征战的刘邦再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走遍中国》《发现之旅》、中国旅游卫视、凤凰卫视中文台、福建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台湾中天等多家电视台前来对其解密,但至今无解。
刘邦在芒砀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秦朝末年,芒砀山一带是通向京都咸阳的必经之路,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往来于芒砀山,刘邦早年也曾“隐居于芒砀山泽之间”。秦始皇东巡时,途经芒砀山,发现“东南有天子气,日后必有白帝出”。
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也许这个传说是在事后为刘邦这样的英雄斩蛇起义制造舆论。公元前209年,刘邦以亭长之职带领徒工去骊山为秦始皇筑墓,途经芒砀山,
因遇雨失期,人已跑了多半。晚上,刘邦喝得酩酊大醉,忽有人禀报:“前有大蛇挡道,请回。”刘邦借助酒劲,拔剑斩蛇,大蛇断为两段,刘邦继续前行,不远处一妪哭说:“大蛇系白帝之子,今被赤帝斩之”,随后变成一缕青烟而去。刘邦后来即造反成功,当上了大汉王朝的汉高祖,真的成了“赤帝”。
不过,《史记》记载“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按照《史记》记载汉高祖斩蛇处是在丰西,表面上看是丰县西,且当今那里有斩蛇沟。但《史记》也记载了刘邦在芒砀山隐居,并且在芒砀山聚集了许多人才。在古代芒砀山周边被水泽包围,芒砀山距离徐州与沛县都不远,是徐州地区到咸阳的必经之地,古代人提起芒砀山往往会说明位于徐州(彭城)城外,由此可知刘邦斩蛇处在芒砀山上,这也更符合各路传说与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