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诅咒宝石”的相关内容?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本周将公开展出一块尘封了百年的“魔咒宝石”。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成了灾祸的象征。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块罕见的“德里紫蓝宝石”,然而60年来,这块宝石却一直被锁在博物馆的柜子中,因为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甚至突遭横祸。该博物馆本周将公开展出这块尘封了百年的“魔咒宝石”。 掠夺而得带来厄运 据报道,这块“德里紫蓝宝石”是1857年印度兵变期间被士兵掠夺得到,并被一名叫做W·菲里斯的骑兵上校带到英国的。然而,宝石的新主人菲里斯来到英国后,就遭遇了连串厄运,他不但失去了所有金钱,并且还百病缠身。菲里斯的儿子继承了这块宝石后,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菲里斯的一名家庭朋友将这块宝石借去把玩了几天,结果没多久,他就自杀身亡了。 这块价值连城的“德里紫蓝宝石”顿时成了灾祸的象征,人们纷纷谣传它遭到了“诅咒”,任何拥有它的人都会厄运缠身。1890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海伦·艾伦得到了这块宝石,成了它的新主人。爱德华本是一名律师和小提琴制作者,但后来却成了一名科学家,对有孔虫类、单细胞水上有机生物深有研究,爱德华还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朋友。 爱德华得到了这块“德里紫蓝宝石”后,结果也遭遇了一连串倒霉事。爱德华的两个朋友曾向他借这块宝石回家观赏,结果一个朋友从此屡屡遭遇不幸事件;而另一个朋友则是一名歌手,自从她借回这块宝石观看后,她竟突然开始“失声”,从此再也没有唱过歌。 扔进河里又被送回 尽管爱德华一开始并不相信什么“魔咒”,但当他的朋友双双遭遇厄运后,爱德华终于一狠心,将这块无价宝石扔进了伦敦摄政运河里,可没想到3个月后,这块宝石又离奇地回到了他手中。原来一艘挖泥船从运河中捞到了这枚宝石,一名商人从船员那儿买下了它,并将它“物归原主”还给了爱德华。 1904年,爱德华终于受够了这枚“魔咒宝石”的阴影,将它寄给了自己的银行管理人,要求银行将它保管起来,直到他死都不要再被他看到。据称爱德华当时说:“我感到它会对我新生的女儿带来不利的影响。” 立下遗嘱“白送”博物馆 爱德华在1943年去世,去世前,他将自己的许多收藏品都捐给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爱德华最后在遗嘱中,将那枚“魔咒宝石”也捐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 让博物馆官员意想不到的是,爱德华竟然还在盒子中留下了一张警告性纸条,上面写道:“这块宝石显然受到了诅咒,它上面沾染了鲜血,每个拥有它的人都会失去荣誉。无论谁打开这个盒子,都应该先阅读一下这份警告,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处理这块宝石。我对他或她的建议是,他们应该立即将它扔进大海里。” 尘封百年首次展出 直到日前,这枚被冷藏多年的“魔咒宝石”才得以重见天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决定在公共矿石馆重新开馆之际,将“德里紫蓝宝石”进行永久性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它的“诅咒故事”。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石收藏部主任艾伦·哈特承认,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博物馆,讲述一块宝石的“超自然”故事显然很不适宜,但哈特声称,这样的故事能给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带来一种文化视角,并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然而,爱德华的后人却深信这块“德里紫蓝宝石”的确具有“魔力”,爱德华77岁的孙子艾弗·琼斯是一名前海军军官,他拒绝和这块宝石打任何交道。琼斯对记者说:“我的母亲生前从来不愿触碰这块宝石,她也要求我们不要和它扯上任何关系。”
被诅咒过的钻石有哪些
一.厄运之首“希望”最早时为112.5克拉的钻石,后来被加工成45.52克拉的蓝色彩钻。
传说就是泰坦尼克号女主人公罗丝的那块。极富传奇色彩,1642年产自印度。传说它传到谁手中,其主人必遭厄运。“希望之星”也许是钻石中最具反讽意味的,虽然名为希望,但它绝不带给主人哪怕一丁点儿希望,相反,它只会慷慨地送来离奇的死亡。这颗泛着蓝色火彩的钻石原本嵌在印度教一尊神像的额头上,后来被愚蠢的人类取下,神的诅咒从此伴随着它,将不幸传染给每个拥有它的主人。
二.血腥的见证“光明之山” 105.6克拉,白色钻石。
美国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的珠宝大厅里,有一只防弹玻璃柜,里面陈列着一颗由62块小钻石装饰着的稀世之宝——“希望”蓝钻石。300多年以来,它给占有它的人带来的厄运比所有巫师的诅咒还要坏。这使它蒙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因而又有“神秘的不祥之物”之称。
三.邪恶的死亡“创世者只眼”195克拉,后被分成3块,其中一块为65.5克拉.
一颗举世罕见且颇具份量的黑钻石,21日起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据传凡是持有过这颗黑钻石的人都遭到不测,包括两名俄国公主和一名纽约交易商,因此这颗钻石也被称为“受诅咒的钻石”。
四.血肉之钻“摄政王钻石”原重410克拉,现重140克拉。
摄政王钻石是一颗美丽、优质的钻石,一听到名字就知道这又是一颗与皇室贵族关系密切的珍宝,而它与“希望”一样有着神秘的噩运之说。
有没有什么宝石,本身就带有晦气,或者寓意不好?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本周将公开展出一块尘封了百年的“魔咒宝石”。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成了灾祸的象征。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块罕见的“德里紫蓝宝石”,然而60年来,这块宝石却一直被锁在博物馆的柜子中,因为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甚至突遭横祸。该博物馆本周将公开展出这块尘封了百年的“魔咒宝石”。
据报道,这块“德里紫蓝宝石”是1857年印度兵变期间被士兵掠夺得到,并被一名叫做W·菲里斯的骑兵上校带到英国的。然而,宝石的新主人菲里斯来到英国后,就遭遇了连串厄运,他不但失去了所有金钱,并且还百病缠身。菲里斯的儿子继承了这块宝石后,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菲里斯的一名家庭朋友将这块宝石借去把玩了几天,结果没多久,他就自杀身亡了。
这块价值连城的“德里紫蓝宝石”顿时成了灾祸的象征,人们纷纷谣传它遭到了“诅咒”,任何拥有它的人都会厄运缠身。1890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海伦·艾伦得到了这块宝石,成了它的新主人。爱德华本是一名律师和小提琴制作者,但后来却成了一名科学家,对有孔虫类、单细胞水上有机生物深有研究,爱德华还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朋友。
爱德华得到了这块“德里紫蓝宝石”后,结果也遭遇了一连串倒霉事。爱德华的两个朋友曾向他借这块宝石回家观赏,结果一个朋友从此屡屡遭遇不幸事件;而另一个朋友则是一名歌手,自从她借回这块宝石观看后,她竟突然开始“失声”,从此再也没有唱过歌。
扔进河里又被送回
尽管爱德华一开始并不相信什么“魔咒”,但当他的朋友双双遭遇厄运后,爱德华终于一狠心,将这块无价宝石扔进了伦敦摄政运河里,可没想到3个月后,这块宝石又离奇地回到了他手中。原来一艘挖泥船从运河中捞到了这枚宝石,一名商人从船员那儿买下了它,并将它“物归原主”还给了爱德华。
1904年,爱德华终于受够了这枚“魔咒宝石”的阴影,将它寄给了自己的银行管理人,要求银行将它保管起来,直到他死都不要再被他看到。据称爱德华当时说:“我感到它会对我新生的女儿带来不利的影响。”
立下遗嘱“白送”博物馆
爱德华在1943年去世,去世前,他将自己的许多收藏品都捐给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爱德华最后在遗嘱中,将那枚“魔咒宝石”也捐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
让博物馆官员意想不到的是,爱德华竟然还在盒子中留下了一张警告性纸条,上面写道:“这块宝石显然受到了诅咒,它上面沾染了鲜血,每个拥有它的人都会失去荣誉。无论谁打开这个盒子,都应该先阅读一下这份警告,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处理这块宝石。我对他或她的建议是,他们应该立即将它扔进大海里。”
尘封百年首次展出
直到日前,这枚被冷藏多年的“魔咒宝石”才得以重见天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决定在公共矿石馆重新开馆之际,将“德里紫蓝宝石”进行永久性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它的“诅咒故事”。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石收藏部主任艾伦·哈特承认,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博物馆,讲述一块宝石的“超自然”故事显然很不适宜,但哈特声称,这样的故事能给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带来一种文化视角,并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然而,爱德华的后人却深信这块“德里紫蓝宝石”的确具有“魔力”,爱德华77岁的孙子艾弗·琼斯是一名前海军军官,他拒绝和这块宝石打任何交道。琼斯对记者说:“我的母亲生前从来不愿触碰这块宝石,她也要求我们不要和它扯上任何关系。”
跪求关于世界被诅咒的5大宝石的英文介绍
光明之山The Kōh-i Nūr
which means "Mountain of Light" in Persian,is a 105 carat (21.6 g) diamond (in its most recent cut) that was once the largest known diamond in the world. It has belonged to various Hindu, Persian, Rajput, Mughal, Turkic, Afghan, Sikh and British rulers who fought bitterly over it at various points in history and seized it as a spoil of war time and time again. It was most recently seized by the East India Company and became part of the British Crown Jewels when Queen Victoria was proclaimed Empress of India in 1877.
he curse of the Koh-i-Noo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Koh-i-Noor carries with it a curse which affects men who wear it, but not women. All the men who owned it have either lost their throne or had other misfortunes befall them. Queen Victoria is the only reigning monarch to have worn the gem. Since Victoria's reign, the stone has generally been worn by the British Queen Consort, never by a male ruler.
The possibility of a curse pertaining to ownership of the diamond dates back to a Hindu text relating to the first authenticated appearance of the diamond in 1306: "He who owns this diamond will own the world, but will also know all its misfortunes. Only God, or a woman, can wear it with impunity."
The Black Orlov Diamond创始者之眼
This dark steely grey stone is a cushion cut, 67 carat diamond.
The history of the stone has been shrouded in mystery. Legend is that once the black diamond was called The Eye of Brahma. It was supposedly an uncut stone of 195 carats. This stone was set into an idol in the vicinity of Pondicherry, India and stolen by a monk. Some say that black is a bad luck color for Hindus and they would never have put a black stone on an idol.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Hindu belief of the 3 eyes - one is the sun and one is the moon,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head. The sun represents the light and the moon, the dark. So it may have been that a black diamond would have been used for the "moon eye."
Scarab 圣甲虫形珠宝饰物
Scarabs were popular amulets in ancient Egypt. According to ancient Egyptian myths, the sun (Ra) rolls across the sky each day and transforms bodies and souls. Modeled upon the Scarabaeidae family dung beetle, which rolls dung into a ball for the purposes of eating and laying eggs that are later transformed into larva, the scarab was seen as an earthly symbol of this heavenly cycle. This came to be iconographic, and ideological symbol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ancient Egyptian society.Beginning in the Old Kingdom of ancient Egypt, memorializing scarabs became common. They were often incorporated into tombs, as grave goods, or given as 'gifts'.
To the ancient Egyptians, the scarab or dung beetle was a protector of written products. The scarab was also used as a holder or medium for personal name seals. A figurine of a scarab would be carved out of stone, and then on the smooth stomach of the scarab, the engraving of a seal was made. Later, this oval image was used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artouche, or name/title seals.
Hope Diamond希望蓝钻石
The Hope Diamond, also known as "Le bleu de France" or "Le Bijou du Roi",[3] is a large, 45.52-carat (9.10 g),[1][4][5] deep-blue diamond, now housed in the Smithson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in Washington, D.C. It is blue to the naked eye because of trace amounts of boron within its crystal structure, but exhibits red phosphorescence after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light.It has a long recorded history with few gaps in which it changed hands numerous times on its way from India to France to Britain and to the United States. It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most famous diamond in the world"and is said to be the second most-visited artwork in the world, after the Mona Lisa.
The diamond has been surrounded by a mythology of a reputed curse to the effect that it brings misfortune and tragedy to persons who own it or wear it,
Jacques Colet bought the Hope Diamond from Simon Frankel and committed suicide.
Prince Ivan Kanitovski bought it from Colet but was killed by Russian revolutionists.
Kanitovski loaned it to Mlle Ladue who was "murdered by her sweetheart."
Simon Mencharides, who had once sold it to the Turkish sultan, was thrown from a precipice along with his wife and young child
Sultan Hamid gave it to Abu Sabir to "polish" but later Sabir was imprisoned and tortured.
Stone guardian Kulub Bey was hanged by a mob in Turkey.
A Turkish attendant named Hehver Agha was hanged for having it in his possession.
Tavernier, who brought the stone from India to Paris was "torn to pieces by wild dogs in Constantinople."
King Louis gave it to Madama de Montespan whom later he abandoned.
Nicholas Fouquet, an "Intendant of France", borrowed it temporarily to wear it but was "disgraced and died in prison."
A temporary wearer, Princess de Lamballe, was "torn to pieces by a French mob."
Jeweler William Fals who recut the stone "died a ruined man."
William Fals' son Hendrik stole the jewel from his father and later committed suicide."
Some years (after Hendrik) "it was sold to Francis Deaulieu, who died in misery and want."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9, 1911
杀人魔镜Mirror Killer
The mirror was created by Simon Cromwell in 1743. After 2 days, he died of cerebral hemorrhage .Up to now, it has killed 38 people that had looked into the mirror, whose deaths were all owing to cerebral hemorrhage.
有关一些受诅咒或者能给人带来恶运的宝石的故事
1.受诅咒的钻石——The Eye of Brahma
举世罕见且深具份量的黑钻石,21日起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据传凡是持有过这颗黑钻石的人都遭到不测,包括两名俄国公主和一名纽约交易商,因此这颗钻石也被称为“受诅咒的钻石”。
这颗名为【创世者之眼】(The Eye of Brahma)的黑钻石,相传原来是印度朋迪榭里的印度教神像“梵天”(Brahma,创造之神)的眼睛,被一名僧侣摘除后流落在外。据说从此之后,持有这颗黑钻的人被便下诅咒,三名前任持有人最后都跳楼自杀。这三人分别是18世纪俄国公主纳迪亚(Nadia Vyegin-Orlov)和李奥妮拉(Leonila Galitzine-Bariatinsky),据传两人在1947年自杀;而将这颗钻石进口到美国的纽约珠宝商帕里斯,也在黑钻卖出后不久跳楼自杀。
【创世者之眼】又称为「黑色奥洛夫」,传闻虽然不可考,但是已经因为这样的传奇性让她成为珠宝界中一颗名钻。【创世者之眼】从神像上摘除时原重195克拉,为了破除传说中的诅咒力量,被分割成三块,辗转被民间收藏家收藏,直到1990年才在纽约的拍卖会重现。
据称黑钻分成三块之后的拥有者都躲过了诅咒。目前的拥有者佩帝梅萨斯说,“20世纪中期,媒体称它是『邪恶死亡宝石』,但是我从不觉得拥有『黑色奥洛夫』有什么好紧张的。”他说,过去一年他尽力找出有关这颗宝石的历史和传说,“我很有信心,诅咒已经被破除了。”
2.希望钻石(Hope Diamond) 一颗受诅咒的宝石
曾经轰动全球的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条镶有巨大蓝色钻石的项链,据说,就是令人闻风胆寒的蓝色"希望之钻" 希望钻石(Hope Diamond)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颗蓝色钻石,重45.52克拉 。目前,该钻石藏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院的国立自然博物馆中。在传说之中,这是一颗受诅咒的宝石,会为拥有者带来厄运。
公元1642年,法国的探险家兼珠宝商塔维密尔,在印度西南部首先得到了这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重112克拉,它具有极为罕见的深蓝色。塔维密尔将宝石带回法国,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传说中的噩运也随之开始降临到接触宝石的人的身上。塔维密尔的财产,被他那不孝的儿子花得精光,使得他到了80岁的高龄时穷得身无分文,最终他被野狗咬死了。下一个便轮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了。他将这颗蓝色的宝石金刚石琢磨成了重67克拉的心形钻石。此后,路易十四就厄运缠身,先是他最钟爱的孙子死于暴病,后来是战无不胜的路易十四连吃败仗,战争失意的他在情场同样倒霉,有宗教狂的玛侬夫与其结婚后令其苦不堪言,不久就患天花死去。继位的法王路易十五,成了钻石的新主人。他把它借给他的情妇佩戴。结果,路易十五的情妇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这颗蓝色大钻又传给了法王路易十六,他的王后经常佩戴此钻,结果是将路易十六夫妇双双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六王后的女友兰伯娜公主,随之成了这顾蓝色噩运之钻的主人。她大概又是因为戴了这颠倒霉的钻石,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杀。
这颗蓝色的大钻于1792年在法兰西的国库中被盗。窃贼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它被重新琢磨了一次,重量减为45.52克拉,并于1830年在伦敦的珠宝市场上出现,当即被银行家霍普(Hope)买去,价值18000英镑。从此,这颗蓝钻就以它新主人的姓氏为名,叫做“霍普”。由于英文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此钻又名“希望”。银行家霍普终生未婚,他将蓝钻传给外孙(其条件是要他改姓霍普)。此后的两年之内,“希望”被转卖了多次。
1908年,蓝钻“希望”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用40万 美元买走。据说,经手这笔买卖的商人在带着他的妻儿出门时,汽车翻下了悬崖,全家一起遇难。蓝钻“希望”在土耳其宫廷中由苏丹赏给他的亲信左毕德佩戴,可不久,左毕德被苏丹处死。
1911年,美国华盛顿的邮政负责人麦克兰,用11.4万美元购得了蓝钻“希望”,他将它送给自己的妻子作为礼物。也许是巧合吧!就在麦克兰夫人得到蓝钻“希望”的第二年,她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而她的丈夫麦克兰先生不久也死去,她的女儿又因为服用安眠药过量而死。麦克兰夫人于1947年去世,美国著名的大珠宝商温斯顿,在1958年买下了她的全部珠宝,成了蓝钻“希望”的新主人。
后事如何呢?温斯顿带着这颗噩运之钻,在不同的季节多次飞越大西洋,当然,都平安无事,温斯顿将它作为礼物捐献给了国家,它现在藏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逊博物馆。大概哈里.温斯顿的善举感动了上帝,上帝收回了沾在"希望"钻石上面的毒咒!
四大钻石为什么被诅咒
【希望之星】深蓝色,世界著名珍宝;300多年以来,它给占有它的人带来的厄运比所有巫师的诅咒还要坏。 这使它蒙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因而又有“神秘的不祥之物”之称。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貌似是说诅咒所有有私心拥有希望钻石的人都将受到诅咒。 》 【摄政王钻石】 这颗钻石是在1701年,由在戈尔康达的克里斯蒂纳河畔帕特尔钻石矿干活的印度奴隶发现的,原重410克拉。 这名奴隶为了把钻石带出矿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将钻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后缠上绑带,逃出了矿区。 他向一个英国船长吐露了秘密,并提出与该船长分享钻石,而条件是帮助他逃离这个国家,船长表面上答应了这个奴隶的要求,但在旅途中,船长偷走了钻石并把他扔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据说船长以1000英镑的价格,把钻石卖给了商人杰姆村德。 后来,马德拉斯的英国总督托马斯·皮特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把它命名为“皮特”钻石。 钻石由“贝德福特号”商船运回伦敦,在伦敦,该钻石由约瑟夫·库帕进行切磨,钻石的重量也从410克拉减少到400.5克拉,切磨工作所花去的费用高达5000英镑,在18世纪初期,这可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开销。 约过了两年,对“皮特”钻石又进行了重新切磨,又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 经过精心策划设计,“皮特”钻石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若干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140.5克拉。 因售价昂贵,要出售这颗巨钻也相当困难。 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这颗钻石非常感兴趣,想方设法想见识见识。 因此皮特常担心钻石会被盗,总把钻石带在身上,从不离开自己一步,经常变换住地,还经常伪装自己。 总之,皮特被这颗钻石折腾得疲惫不堪,为了解脱这种困境,他急于出售这颗钻石。 【桑西钻石】 这颗钻石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 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 “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 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 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 桑西钻石是印度产的火红的钻石。 1570年,法国驻土耳其大使桑西将它购得,并把它献给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桑西钻石(Sancy)和大多数著名钻石一样有着有趣而丰富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颗55.23克拉的淡黄色钻石,来源于印度,黄色很淡,甚至你会认为它是无色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颗钻石没有亭部,而是只有一个冠部,整颗钻石像一面盾牌一般。 目前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 【佛罗伦萨钻石】 “佛罗伦萨人”钻石是一颗充满传奇色彩的钻石。 1467年,它曾归夏尔·勒·泰梅雷尔所有。 在布鲁日城,夏尔曾找人对钻石进行了琢磨。 这位勃艮第公爵酷爱宝石。 他相信宝石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亲身经历的各次战役中总是身不离宝石。 然而虚幻的信念并未能阻挡死神召唤,1477年,他丧命于南锡城前,钻石同时不翼而飞。 据说,一个士兵经过冻结在河中的公爵的尸体时,取走了钻石,那位士兵把钻石当作一块无甚价值的玻璃,它只换了买一个烧饼的钱。 直到1657年,人们才找到“佛罗伦萨人”钻石的真正下落。 那一年,让·巴蒂斯特·塔韦尼埃在颇有势力的托斯卡纳公爵洛朗·德·梅迪西斯的珍宝中发现了那颗已定名为“佛洛伦萨人”的钻石,1743年,钻石自梅迪西斯家族传给奥地利皇族,以后,奥地利皇帝弗朗索瓦曾传人将它镶嵌到自己的皇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钻石一直为奥地利皇族所有。
四大钻石为什么被诅咒
【希望之星】深蓝色,世界著名珍宝;300多年以来,它给占有它的人带来的厄运比所有巫师的诅咒还要坏。这使它蒙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因而又有“神秘的不祥之物”之称。《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貌似是说诅咒所有有私心拥有希望钻石的人都将受到诅咒。》
【摄政王钻石】
这颗钻石是在1701年,由在戈尔康达的克里斯蒂纳河畔帕特尔钻石矿干活的印度奴隶发现的,原重410克拉。这名奴隶为了把钻石带出矿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将钻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后缠上绑带,逃出了矿区。他向一个英国船长吐露了秘密,并提出与该船长分享钻石,而条件是帮助他逃离这个国家,船长表面上答应了这个奴隶的要求,但在旅途中,船长偷走了钻石并把他扔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据说船长以1000英镑的价格,把钻石卖给了商人杰姆村德。后来,马德拉斯的英国总督托马斯·皮特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把它命名为“皮特”钻石。
钻石由“贝德福特号”商船运回伦敦,在伦敦,该钻石由约瑟夫·库帕进行切磨,钻石的重量也从410克拉减少到400.5克拉,切磨工作所花去的费用高达5000英镑,在18世纪初期,这可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开销。
约过了两年,对“皮特”钻石又进行了重新切磨,又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经过精心策划设计,“皮特”钻石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若干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140.5克拉。因售价昂贵,要出售这颗巨钻也相当困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这颗钻石非常感兴趣,想方设法想见识见识。因此皮特常担心钻石会被盗,总把钻石带在身上,从不离开自己一步,经常变换住地,还经常伪装自己。总之,皮特被这颗钻石折腾得疲惫不堪,为了解脱这种困境,他急于出售这颗钻石。
【桑西钻石】
这颗钻石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
桑西钻石是印度产的火红的钻石。1570年,法国驻土耳其大使桑西将它购得,并把它献给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桑西钻石(Sancy)和大多数著名钻石一样有着有趣而丰富的历史故事。这是一颗55.23克拉的淡黄色钻石,来源于印度,黄色很淡,甚至你会认为它是无色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颗钻石没有亭部,而是只有一个冠部,整颗钻石像一面盾牌一般。目前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
【佛罗伦萨钻石】
“佛罗伦萨人”钻石是一颗充满传奇色彩的钻石。1467年,它曾归夏尔·勒·泰梅雷尔所有。在布鲁日城,夏尔曾找人对钻石进行了琢磨。这位勃艮第公爵酷爱宝石。他相信宝石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亲身经历的各次战役中总是身不离宝石。然而虚幻的信念并未能阻挡死神召唤,1477年,他丧命于南锡城前,钻石同时不翼而飞。据说,一个士兵经过冻结在河中的公爵的尸体时,取走了钻石,那位士兵把钻石当作一块无甚价值的玻璃,它只换了买一个烧饼的钱。 直到1657年,人们才找到“佛罗伦萨人”钻石的真正下落。那一年,让·巴蒂斯特·塔韦尼埃在颇有势力的托斯卡纳公爵洛朗·德·梅迪西斯的珍宝中发现了那颗已定名为“佛洛伦萨人”的钻石,1743年,钻石自梅迪西斯家族传给奥地利皇族,以后,奥地利皇帝弗朗索瓦曾传人将它镶嵌到自己的皇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钻石一直为奥地利皇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