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亮剑铁血军魂主要讲什么,其中感人的情节有
讲了原版战友之间的友情,恋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令人感动的当然莫过于友情,这毕竟是战争戏感情线的主题。
《新亮剑》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近代革命电视剧,黄志忠、果静林、任泉、甘婷婷、甄锡等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李云龙在1936年至1937年间的传奇故事。
该剧已于2011年在12月18日在浙江卫视首播。
1936年寒冬,祁连山下,沙尘暴中,李云龙(黄志忠饰)率部阻击马匪骑兵和地方民团,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敌重兵,他们辗转数月浴血奋战。妇女团指导员郑芳和战友们英勇牺牲,李云龙仍端掉了马家军的弹药库和民团团部,带领仅存的9人冲破包围圈进入根据地。抗日战争中,李云龙全歼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大队,
也逐渐与政委赵刚(任泉饰)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国军精英团长楚云飞(果静林饰)与李云龙惺惺相惜,但无奈解放战争中两人兵刃相见,险些同归于尽。楚云飞憾然认败,只得与战地玫瑰刘诗吟(甄锡饰)退守台湾。 生命垂危的李云龙被送入战地医院的救护队,在医院内大施兵法,让护士田雨(甘婷婷饰)逐渐爱上自己。归队后的李云龙参与清剿国民党残匪,同时在进修学习中有所感悟行动,终于成长为拥有军事理论和战略视野的共和国将军 。
亮剑铁血军魂(五大精彩亮点或超老版亮剑)
李幼斌出演的老版亮剑播出6年后,黄志忠版新亮剑(又称铁血军魂)在参考小说,原作的基础上闪亮登场,然而,正如不少翻拍剧一样,褒贬不一的评价总会不期而至。有了李幼斌出演的老亮剑最初以绝对深入人心的剧情先入为主,新亮剑难免在每个方面都拿来和原著进行对比,以至于一些老亮剑的忠实粉丝将其视为狗尾续貂之作。但如果仔细品味黄志忠版亮剑,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部被大大低估乃至被遗忘多年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其五大亮点几乎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李幼斌的老版亮剑!
起初很多人并未看好新亮剑
第一,尽管黄志忠版的李云龙秉承了老版的性格和大部分台词,但这并非是一味的复制。新剧中的李云龙增加了几分柔情,在接地气的互动上也更进一步,从而在形象方面趋于饱满,给人的感觉不再是单纯的勇猛指挥官。这主要体现在战争期间和两位女性微妙的关系变化,以及日常和兄弟们的嬉笑怒骂,还有其有仇必报但报仇时异乎寻常的冷静理性。一个硬汉不但有着打不垮的精神,而且还会在战友和爱人牺牲时如此悲痛欲绝,加上黄志忠版亮剑片尾曲《再见了我的战友》这首歌悲壮肃穆的曲调,更给人一种恨不能与李云龙共同面对难关的感觉。英雄也会悲伤,也会有柔情,单从这一点来看,新版亮剑就实现了成功升级。
李云龙和女红军郑芳的关系从互不理解变成互有好感
第二,新亮剑还原了不少在很多老亮剑中出现的梗,例如红四方面军的故事。亮剑起始于抗日烽火的苍云岭阻击战,自是没有办法将其细细道来,不少观众难免会遐想翩翩。而新亮剑在秉承老版故事的基础上对这些故事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还原,讲述了李云龙在红四方面军171团的经历为背景,叙述其在河西走廊和青马军阀的战斗中,面临巨大伤亡,弹药告罄等绝对不利的严酷事实,通过巧妙指挥和敌人斗智斗勇,也让观众们感受到这位军事怪才的能力绝非偶然,而是早就经历了战火洗礼。同时,这段河西走廊战役的戏份也突破了我国此类作品的一个禁区,成功的直面了我军历史上那次罕见的败仗,还原了那鲜为人知的惨烈历史。在这段戏份结束后,顺利地衔接了国共合作,八路军整编乃至之后的一系列我们熟知的老版抗日戏份。一气呵成的排列带来的连贯性也让观众逐渐品味到了其精彩。
新亮剑对红军和马家军的战斗也做了深刻描述
第三,一些神剧不但把敌人低能化描述,而且也将其固化描述为只有冷酷和蛮勇的形象,对双方武器道具方面的工作更是让人不忍直视。新老两版亮剑却没有这种败笔,特别是对日军特种部队的强悍实力有了突出体现。但老版亮剑中日军特种兵几乎没有轻机枪、掷弹筒和狙击枪等史实上日军突击队配备单兵的武器,人手一只的美式M3冲锋枪也倍显违和。而新版亮剑纠正了这一点,日军突击队增加了多种武器,其士兵手持伯格曼MP28冲锋枪,这种武器在当时的中国相对常见,和日本唯一的制式冲锋枪百式也颇为类似,从真实度方面来看已经超越了老版亮剑。此外,山本一木的登场也有明显变化,新版亮剑中山本是以太平洋战场英雄身份登场接替突击队前任指挥官。比起老版亮剑,他少了几分狂傲,多了些狡诈,从化妆成八路军伺机突袭再到识破楚云飞的埋伏,都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新亮剑中的山本更被塑造成一个有人情味和威望的指挥官,部下可以为了他的留任和军司令官闹事,他更是为部下的死而悲愤欲绝,这一点甚至完全不亚于正面人物李云龙。而受伤日军特战队员牺牲自己掩护队友时的决绝,更是多数抗日剧中所没有的。
在道具和人性复杂方面,新亮剑对日军突击队的还原都可圈可点
第四,新版亮剑在李云龙及其独立团最艰辛的反扫荡一战中,对战友情描述更为细腻。新版亮剑中对老版的独立团二营营长沈泉(老版亮剑中一营长张大彪的存在感要高得多)的刻画要细腻的多,这个老红军出身的指战员一路跟随李云龙经历了长征和河西走廊等战斗,是个水平不亚于张大彪的智勇双全人物。尽管曾经和张大彪互相不服气,甚至借比武之际动过手,但在日军坦克为先锋的围剿部队扑来时,沈泉毅然扛着一捆手榴弹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一边高喊着让张大彪带战士们快点突围。这一幕的感人程度,不亚于骑兵连连长孙德胜最后的勇猛战死。而战友情也体现在很多细节方面,无论是红军时小五子和小六子两个最普通士兵在生离死别时的悲痛,还是于承柱主动引开敌人,都体现这一点。而且新版亮剑中,魏和尚背着李云龙突围之前,将身上几乎全部子弹和手榴弹都留给了神枪手王喜奎,最后这个粗莽花和尚对王喜奎行了一个他从未有过的标准佛礼。
二营长沈泉为掩护战友,用集束手榴弹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新版亮剑中女性色彩有了明显提升,但这也代表又一发催泪弹,当红军171团残存官兵已经走到家门口时,即将热烈拥抱李云龙的郑芳却带着笑容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而缓缓倒下,相信看到这一点时,大家的心恐怕也会和剧中的李云龙等人拴在了一起;而日军扫荡中,体力耗尽,不断有人受伤甚至倒下的女文工团员和卫生员惊恐之余,唱着歌用最后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伴随着悲壮旋律的背景音乐,这种震撼绝对会让人想起抗联部队八女投江的一幕。当代表柔美的女性和惨烈的战争结合,会让我们反思什么?新亮剑已经用实打实的内容给了我们答案。
观《亮剑之铁血军魂》有感
暑假开始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在看《亮剑之铁血军魂》,我觉得比较好看,所以让我难以忘记。
《亮剑之铁血军魂》中的主人公名叫李云龙。主要内容讲的是红军长征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李云龙是怎么率领部队打仗,讲发生在军队里的'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云龙打仗很厉害,可是总是喜欢在战场违抗命令,所以好几次都被降了官职。
《亮剑之铁血军魂》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李云龙打仗很会用计策。有一回日本鬼子去扫荡,日本鬼子人很多,但八路军还是从日本鬼子包围圈的薄弱点处突围出去。李云龙从日本鬼子包围圈的正面突围,他发起反冲锋,把阵地向前推进,用迫击炮把鬼子军官炸死了,从而从正面突围出去了。他打破了常规,真是一个聪明的方法,不过突围出去后,他被降成了很小的官职。
我认为李云龙虽然聪明,但是太没纪律了,这是不好的。
亮剑第二部大结局 亮剑2铁血军魂分集剧情介绍
1、李云龙回到南京政治学院不久便和孔捷、丁伟一起因授衔问题对上级首长有些意见,故在集合时不换五五式军常服。李云龙、丁伟、孔捷大闹训练场,气坏教官.
2、军队开始实行授衔了,李云龙和孔捷、丁伟都被授了个少将,这让他们三个人都不服气,于是就在出操的时候,故意捣乱。
3、就因为这个事情,教官向学院反应了他们三个的情况,于是在临近毕业时院长把他们三个叫道办公室,让他们看了给三人的总结评语不堪入目,在他们三个人的各自评论上说他们临阵脱逃、贪生怕死,三人意见很大,都不愿意在鉴定上签字,最后院长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三个,这才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4、老李对儿子起名叫“特特”不满,与田雨大吵。到最后还是田雨胜利了,李云龙同意让儿子叫李特特。
5、田雨父母来访,在其谈到军事与经济的关系时,田雨的父亲与丁伟和李云龙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并引起争执,李云龙也为此大发脾气。可渐渐的田墨轩的战略眼光却引起丁伟的极大兴趣,田墨轩的论断启发了丁伟和李云龙,二人在交流中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6、李云龙的论文以“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为题,写了关于军队的气节,他写好后感觉语言上很不合适,于是就拿给常乃超看,这篇论文得到常乃超赞赏和高度赞扬,常乃超答应为他修改。
7、丁伟的论文惹起了很大反响,院领导对他的论文不好表态,最后院长表态丁伟的论文过关。
8、李云龙在大会上念自己的论坛“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都认为这篇论文写出了我们军队的气质,院各位领导一直认为李云龙的论文通过。
9、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正式开始,李云龙,丁伟和孔杰在大家的祝福声中都被授于少将。
亮剑分集剧情介绍 关于亮剑1到5集分集剧情
1、第一集: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李云龙,率部凭借过硬的战术战法,越战越勇,让敌人闻风丧胆。在与日本坂田联队的交战中,成功从正面突围并干掉了坂田。同时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也注意到了这个非同凡响的李云龙。因李云龙抗命,上级决定让准备去延安学习的28团团长丁伟代替李云龙的原职。而调李云龙去后方做被服厂厂长。日军派出战斗小分队突袭了独立团,因团长孔捷指挥不利致使全团损失惨重,总部首长不得不再次抽调还背着处分的李云龙去独立团任职。
2、第二集:李云龙接到命令,带着被服厂的200套棉服来到386旅独立团。在路上原团长孔捷向李云龙介绍战情,并指出这次鬼子的打法较以往有所不同,他们三人一组弹无虚发,还专门照人头上打。李云龙了解情况后,任命其为副团长。在两人的努力下,旅长喝下孔捷奉上的酒。败军而后勇,全团将士士气大振。日军利用中国俘虏进行训练,在少林寺练过功夫的魏大勇请战,出手不凡,徒手干掉鬼子军官,夺枪并带领众俘虏逃离。组织上派了赵刚做独立团政委,赵刚在归团路上搭救了刚刚逃出虎口的魏和尚魏大勇。魏大勇向李云龙提供了鬼子利用战俘进行徒手杀人训练的情报后,受李云龙邀请留在军中。
3、第三集:根据丁伟的暗示,李云龙找到了国民军骑兵营,并派孔捷带领一营去万家镇偷袭。赵政委也慢慢开始理解李云龙的行为。随着骑兵精锐连长孙得胜的到来,骑兵连开始训练并初见规模。1940年日军增援部队挺进晋察冀,抗日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日军华北派遣区大队长山崎冶平在一次部队行进中偏离了预定行进方向,偶然发现了我军兵工厂。我军损失惨重,总部发出命令包围消灭长崎大队。并最终派出了386旅独立团。
4、第四集:李云龙带领部队,施行土工作业的方式向前挖战壕,依托掩体工事投掷手榴弹,打得长崎部队阵脚大乱。李云龙从新一团带来的得力助手张大彪带领突击队趁机挺进,刀枪混战山崎大队全军覆没。骑兵连伤亡13人,让李云龙心痛不已。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莜冢义男身后两员大将都败在李云龙手下,这使其不敢小看李云龙这个人。李云龙在赵政委的帮助下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并带领战士们进行一对一的实战训练。
5、第五集:李云龙炖了一大锅肉作为奖励,在全团找出武功过硬的战士组成加强排。日寇军也受到宫野参谋长的命令,对特种部队的训练越发重视。二战区国民党团长楚云飞奉命作为友军,来独立团学习交流。楚云飞赠枪给李云龙,面结同心。李云龙通过调查得知白家村的官兵和鬼子有勾结,遂决定以征面为名钓大鱼上钩。狡猾的山本却恐其中有诈不敢轻举妄动,在谈论军事的过程中,李、赵二人和楚消除了隔阂。此时张大彪来报说白家村面粉已经筹到,总部发现日军9旅向前行进,加紧派人调查到底是什么刺激了他们?
新亮剑铁血军魂大结局剧情介绍
军队开始实行军衔制,李云龙和孔捷、丁伟都被授了个少将,这让他们三个人都不服气,于是就在出操的时候,故意捣乱。 就因为这个事情,教官向学院反应了他们三个的情况,于是在临近毕业时刘伯承把他们三个叫道办公室,让他们看了给三人的总结评语不堪入目,在他们三个人的各自评论上说他们临阵脱逃、贪生怕死,三人意见很大,都不愿意在鉴定上签字,最后刘伯承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三个,这才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老李对儿子起名叫特特不满,与田雨大吵。到最后还是田雨胜利了,李云龙同意让儿子叫李特特。 田雨父母来访,在其谈到军事与经济的关系时,田雨的父亲与丁伟和李云龙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并引起争执,李云龙也为此大发脾气。可渐渐的田墨轩的战略眼光却引起丁伟的极大兴趣,田墨轩的论断启发了丁伟和李云龙,二人在交流中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李云龙的论文以《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为题,写了关于军队的气节,他写好后感觉语言上很不合适,于是就拿给常乃超看,这篇论文得到常乃超赞赏和高度赞扬,常乃超答应为他修改。 丁伟的论文惹起了很大反响,院领导对他的论文不好表态,最后刘伯承表态丁伟的论文过关。 李云龙在大会上念自己的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都认为这篇论文写出了我们军队的气质,院各位领导一直认为李云龙的论文通过。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正式开始,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在大家的祝福声中都被授于少将。
电视剧《铁血军魂》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觉得由于川编剧、金霖导演,章贺、李曼联袂主演的史诗级抗战剧《铁血军魂》正在重庆卫视热播,观众好评如潮,剧情深入人心。该剧改编于著名抗战小说《最后一个贝勒》,讲述了晚清最后一个贝勒“瑞年”在经历了“七七事变”后,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投到国民党麾下,同时展开与曾被他拒婚的、前清贵族小姐淑娟的恋情,而后几经周折投身于八路军,最终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的故事。《最后一个贝勒》是于川老师,根据自己的父母在抗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的一部半纪传体长篇小说。王海斌先生表示,“在这部剧的拍摄中,于老师对我们的支持很大,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史料,并深度参与制作。与金霖导演一起,在人物、服装、历史的质感等方面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保证该剧的历史真实性,《铁血军魂》的最大创新还是人物的设定,瑞年、淑娟、宝仲、刘瑾贤等一群年轻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革命的洪流如何做出自己的抉择,动荡年代的人物命运的变化,这种情节是观众所喜欢的。”《铁血军魂》中瑞年的角色设定非常好,一个满清贝勒,成长为合格的革命战士,本身就有传奇色彩,他与老贝勒的父子情,与宝仲的兄弟情,与淑娟的爱情,与谨贤等人的同学情,剧中人物情感细腻饱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些因素具备了一个好剧本的条件。同时,他认为:“好剧仍然是市场的需求,内容为王是勿庸置疑,所谓的阵容为王只是市场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对市场的伤害极大的”。谈起抗战题材的未来,他表示,“中国的近现代史,抗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备特殊的历史意义。中国电视观众普遍有抗战剧情结。从创作上来讲,抗战剧没有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