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的历史名人
给你简单整理了下,主要是民国时将军比较多,民国全河南将军人数最多的几个县,项城排第一,项城37人,沈丘27人,西平22人,嵩县26人,宜阳25人,新蔡20人,唐河15人,宝丰15人,巩县12人。 现在 *** 、武警部队中才三位项城籍将军。 项城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 巨擘名流在项城这块古老的沃土上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历史传说。 项羽、项燕、项伯等项氏家族受封于项,以封地为姓,长期在项城居住、屯兵。 今项城市李寨镇项营行政村是秦汉时代项羽屯兵之处,遗址尚存。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是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顶级名将之一。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袁家骝,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其父袁克文是袁世凯的儿子。 袁家骝先生于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 他曾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被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长主席。 他于1954年加入美国国籍。 袁家骝先生于1972年荣获古根海姆奖金,同年11月6日,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从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代表西方与中国物理学家直接接触的第一人。 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号芝圃,项城老城乡阎楼村人。 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先后被委为银元局会办、直隶差委总办,天津河间兵备道,又擢升长芦盐运使。 张镇芳热心为家乡培养人才,凡属陈州(淮阳)所辖区县(淮阳、西华、项城、沈丘、太康、扶沟、商水)学子去保师上学的,食宿及学习费用全部由张镇芳负担。 每期项城县的学生皆十名。 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张镇芳为家乡捐银六万两,开办百冢铺师范学堂,比河南大学早办六年。 百冢铺师范学堂校址在今项城永丰集南,袁世凯任名誉堂长。 宣统元年(1909),豫省受灾。 项城地势低洼易涝,灾荒更重。 张镇芳特捐银四千元救灾,一半给项城,一半给豫省其他受灾地区。 宣统三年(1911)项城修志,缺少人、财,适值张镇芳在直隶总督任上。 他出资承包了修志的一切费用,并聘请豫东名士杨仲唐(字凌阁,商水县人)、施景舜(睢县人)为主笔,并为志书亲自作序。 宣统三年《项城县志》是项城最为详尽的一部志书。 1917年6月,参与张勋复辟政治集团,7月1日,扶溥仪复位,被封任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 1920任北方银行董事长,1928年弃政从商,任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病故,葬于天津。 [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14日生于官宦世家,系张锦芳之子,过继其伯父张镇芳。 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 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 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 *** 体。 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于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 *** ,未能成功。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应劭,东汉学者,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 灵帝时(168—188年)被推举为孝。 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周兴嗣(约469 - 521)字思纂,陈郡项人。 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 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 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 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 每奏,辄称善。 官终给事中。 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千字文》为四言长诗,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应玚(177--217年),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 建安七子之一。 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父名应珣,官至司空掾(掾为古属官之通称)。 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章),著文赋数十篇。 黄维刚:1897~1943年,字震三,号雨辰,项城郑郭范营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第二集团军军官子弟学校校长等,曾获“ *** 勋章”、“四等宝鼎勋章”、“三等宝鼎勋章”、“四等云麾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华胄荣誉奖章”等。 付心德:付心德,出生于1900年,原籍河南项城,抗战后定居云南省龙陵县,原远征军七十一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被誉为中国“抗战活化石”,于2013年9月21日下午4:30时去世,享年113岁。 王锡龄(1908--1982)少将。 河南项城人。 行伍出身,1940年11月任第68军暂编36师3团上校团长,1944年任南舞师管区副司令,1945年10月任河南省军管区少将参谋,1946年5月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6月任豫北师管区副司令,1949年1月任第40军264师少将师长,5月5日在河南新乡参加起义。 后任 *** 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战术研究员,河北省水利厅副科长,民进河北省委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 1982年在河南开封病逝。 田镇南1889-1974 河南项城 第四十二军副军长(1936)第三十军军长。 田伯英(1909.9.14-1990.6.23)田镇南长子,国民革命军少将。 ,曾用名田联甲,河南项城人。 192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初级中学,1934年任安徽省 *** 契税处科员,1939年秋在河南叶县第二集团军加入 *** ,1940任洛阳第一战区长官部机要室少校秘书、中校秘书,1941年在河南洛阳加入青红帮,1943年秋任鲁苏豫皖边区第二分区第一纵队附司令,1945年春任黄汜挺进军汜西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同年8月任任河南省新编第八旅旅长,授少将军衔,在豫皖(涡阳、蒙城)地区,以游击战术抗击日军,人称“游击司令”。 1946年1月任第一战区独立第3旅旅长、第一战区少将参议。 1948年5月任第十四绥靖区督察专员。 1950年在重庆化龙桥各丰印染厂就业,1951年12月被捕入狱,被关押在西安战犯管理所,1975年3月19日特赦,同年任武汉市人民 *** 助理参事、1984年12月任参事。 1996年6月23日在武汉病逝。 王修身1901-1960 王修身生于1901年,字新民,项城丁集村人。 国民革命军第一○六军军长,人民 *** 渡江部队顺利渡过长江,王修身带兵败退到福建,被提升为第15兵团司令,于福州、厦门等地收容败退散兵。 在人民 *** 进攻福州时,王修身被蒋介石派飞机接往台湾,终老台岛。 田镜棠(1906--1986)少将。 河南项城人。 抗战期间曾任第30军27师81团团长,1949年6月任第127军310师少将师长,12月27日在四川南江起义。 后任 *** 第61军补训师师长 *** 第2高级步兵学校教员,河南省项城县政协副主席。 童玉振 项城人,1936年11月晋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9年9月任第3战区军风纪巡察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退役回乡,并曾向 *** 部队提供地方情报。 后任河南省人民 *** 参事,开封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开封市委主委,河南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河南政厅副厅长。 1980年12月病逝。 吴鹏举 (1902——1970)少将.字云程。 河南省项城县官会乡吴庄人。 1947年11月18日授陆军少将。 1949年随 *** 军队撤退到大西南。 四川解放后,主动到军管会登记。 曾参加民革四川省委工作,1970年在四川病逝。 鲁崇勤 字谨厚;西北军第十军参谋长,项城郑郭乡刘楼村人,早年参加冯玉祥第16混成旅,1928年任冯部第十军少将参谋长,1933年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旅长,后任河南省永城县县长,鹿邑县县长;杨廷宴1906- 河南项城 *** 第二十五军少将副军长 王雪堂 河南省项城市官会乡王寨村人。 早年参加冯玉祥第16混成旅。 1928年任冯部第四军少将参谋长。 抗战时期任豫南挺进军第22纵队司令官。 张迪堂 字少庭,河南省项城市新桥乡张大庄村人。 早年参加西北军,曾任杨虎城西安行辕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张金堂 河南省项城市新桥乡张大庄村人。 早年参加冯玉祥西北军。 1926年任冯部国民联军第26师一团上校团长。 ; 张树勋 河南省项城市新桥乡张庄村人。 早年参加冯玉祥西北军。 1926年任冯玉祥国民联军总司令部炮兵团上校团长。 王慈博 河南省项城市高寺乡张庙村人。 1947年7月7日授陆军少将。 王思步 1896年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相庄村,曾任81旅少将旅长,后为26路军第27师师长。 李积言 字之实,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乡李庄村人。 1927年任马玉祥部骑兵旅少将旅长。 张树彬 字允文,河南省项城市人。 早年参加冯玉祥第16混成旅。 1925年李鸣钟任绥远省都统时,他任都统署秘书长。 抗战时期曾任鄂豫皖绥靖公署秘书长。 王泽润 (1896—1926)王泽润,字恩沛,1896年生于河南省项城是老城乡,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司久义,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武警部队少将军衔。 何振喜,河南项城人,少将。 肖玉栋,河南项城人,少将。
周口项城好吗?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川汇区、项城市和淮阳、鹿邑、扶沟、沈丘、太康、郸城、西华、商水8县,国土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0万亩,总人口1006万人,耕地面积、总人口均居全省第2位。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官、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周口市地理环境优越,平川千里,一望无垠,土层深厚肥沃。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等淮河支流蜿蜒区内,为全市农林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周口市农业发展一马当先,粮、棉总产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分别占全省的1/6和1/4,是闻名全国的粮棉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现已成为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麦、棉花、槐山羊皮、生猪、黄牛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林业发展形势喜人,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
周口市工业发展迅速,产值连年高速递增。现已建立了以电办机械、纺织印染、食品酿造、裘皮制革为支柱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一批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享誉海内外。周口市味精厂生产的"莲花"牌及"口得福"牌味精,先后获得24块国内、国际金奖,其生产能力已达12万吨,跃居世界同行四强,单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998年8月1日,"莲花味精"股票成功上市。河南宋河酒厂生产的高、低度宋河粮液在第五届全国白酒评经比中荣获国家金奖,进入国家名酒行列。河南康鑫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光缆已进入国家干线。河南鞋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牛皮及制成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市,创汇能力已达1000多万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周口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西部紧靠京广铁路大动脉,北部许(昌)郸(城)窄轨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经国家批准建设的周口--漯河高速公路正在筹建之中,届时可汇入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沈丘--周口--郑州公路周口段高等级公路正在分期建设。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已经竣工,郑埠口枢纽工程和周口港已纳入国家计划。工程竣工之后,水上运输由周口启航,经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全市电力供应充裕,网路火电和地方电联网联起套。邮电通讯发展迅速,连接全市城乡的十万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INTERNET已进入千家万户。
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蓬勃发展的工业以及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市的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46家,合同利用外资近2亿美元,三资企业已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力军,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放的周口,诚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通商贸易,共谋发展\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偏南,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北与开封、商丘相接,西连许昌、漯河,南和驻马店毗邻,东与安徽阜阳、亳州接壤。全市幅员11959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7%;耕地1170.0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5.2%。周口市辖川汇区、项城市、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8县1市1区,以及泛区、五二两个农场,共104个乡、79个镇、5个乡级街道办事处,4827个村民委员会,35885个村民组。市政府驻地川汇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地貌 周口地属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线东海拔高度为35.5-50米,自然坡降为1/6000-1/7000。线东的郸城东部,沈丘东部、东南部,项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涝。
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颖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岭岗多分布在沙颍河以北,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以西。坡洼地分布较广,主要在沙颍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项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
土壤�市区土壤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黄褐土等4个土类,黄褐土、潮褐土、潮土、灰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砂姜潮土、壤质潮土、黏质潮土、黑底潮土、壤质灰潮土、黏质灰潮土、冲积湿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砂姜黑土、青黑土、覆盖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石灰性青黑土、覆盖石灰性砂姜黑土等20个土属。主要壤质是洪水冲积性黄褐土和砂质洪水冲积性潮褐土。
由于受气候、大地构造、黄河和沙颍河冲积及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市区土壤大致以沙颍河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人们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以上。这两种土壤土质疏松肥沃,都适于农作物种植,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气候�周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于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多种作物及林木生产,适合于农林牧渔各业的综合发展。
温度 周口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4.5℃、26℃、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镇),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955年1月淮阳县)。年平均气温变差为27℃左右,年周期变化在0℃—28℃之间。近年来,气温略有升高,在1℃—2℃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
降水 全市历年降水量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从周口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冬季降雪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为12厘米。
光照 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5—2269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时数接近200小时的良好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周口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项城面积1083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检举
项城是古代项羽的故乡吗?
分类: 社会民生 >> 现当代人物
问题描述:
前老项城,今秣陵镇是古代未知古墓吗?项羽好像不是在这自禁的啊.
解析: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为刘邦击败,被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四面楚歌声中,项羽与宠姬虞姬诀别,突围南走。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赂,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只有二十八骑相随。项羽遂以二十八骑大战汉年数千追兵,击败之。在乌江边,乌江亭长备下小船,劝项羽渡江为王。项羽觉得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即使自己逃生,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于乌江岸边。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这本来没有什么异议。问题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论赞中,又有“(汉高祖)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之语。于是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司马迁为了刻意完善英雄人物,将采撷到的民间传说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因此有人提出,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距乌江约三百里的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此说的佐证是,在定远县境内,保存着十多处与项羽有关的遗址、遗迹;如相传为霸王迷路处的“霸王寨”、刘邦追及项羽处的“刘公桥”,还有“嗟虞墩”等,总之,可以寻找出项羽在此与汉军周旋的完整路线。
2YPY%{Bj 治史谨严的司马迁,会轻易将民间传闻采人史籍?这不免令人起疑。于是有人究诸史籍,提出了如下看法:“自刎乌江”与“身死东城”实为一说。秦汉时期,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江,亭长舟待羽处也。”又:“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县界置乌江县。”由于乌江亭曾属东城县,后来乌江县又置于东城县界,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都以“东城”旧称代名乌江。可以断定,《史记》所说的“自刎乌江”,是对项羽死地的具体记述;“身死东城”,是对项羽死地的泛指,是“身死东城乌江”的简称。另外,“自刎乌江”不仅见载于史籍,且有史迹为证。今乌江的驻马河,原名驻马塘,因项羽驻马于此而得名。今西楚霸王灵祠,原为乌江亭长在项羽自刎之地埋葬项羽血衣和残骸后所立之亭,名曰“项亭”,时以祀之。唐时扩建为祠,规模宏伟,李白的从叔李阳冰为之篆额“西楚霸王灵祠”,长存至今。历代名人在此多有诗咏,他们对项羽的评价各有所见,但对项羽自刎乌江韵史实,都是一致认可的。
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的悲剧;是民间传闻,还是历史真实?至今仍无定论。
项城有哪些名人?
项城比较出名的人士:古代有6人:蔡衍、程秉、应_、周兴嗣、袁世凯、袁克文等。近代有6人:张伯驹、黄维刚、李娜、张艺军、王三侦、袁易飞等。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境域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邻。项城市是周口市管辖县市之一,是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市之一,辖水寨、秣陵、南顿、贾岭、孙店、丁集、官会、新桥、付集、李寨、郑郭、王明口、高寺13个镇,城郊、老城、三店、范集、永丰5个乡。市政府所在地水寨镇。全市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人口116.9万人。有汉、回、壮、满、维吾尔6个民族,汉族占总数人口的98.6%少数人口民族占1.4%。人口密度为每方公里1088人。有“中国防水之乡”之称。
袁世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於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啊!
提起袁世凯祖先是谁,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袁世凯是谁啊!另外,还有人想问袁世凯跟袁绍是什么关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袁世凯的祖籍在哪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袁世凯是谁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袁世凯祖先是谁 袁世凯的祖籍在哪儿 1、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啊! 2、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跟袁绍是什么关系! 袁绍是河南周口的,袁世凯也是河南周口的,东汉时袁氏是豪门,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大量繁衍后代,但是袁绍后来雄据河北年病死,到年袁绍儿子们纷纷兵败被杀,其后代就算没被曹操杀完,也可能没有回到周口。所以袁世凯是袁绍后代的可能较小,但是祖先很可能东汉时与袁绍同族。袁世凯的曾祖父是谁。 3、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的祖籍在哪儿 袁世凯的祖先是袁绍吗。 4、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叫什么 袁保中捐纳同知,未出仕,在家经营田产。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当捻军王庭桢部占领项城城东新兴集、尚店等地,扬言将攻打县城时,袁保中团练对抗,在城东北40里险要处另筑袁寨,举家迁入。 5、袁世凯祖先是谁:袁姓的祖先是谁 是袁涛涂! 1、简介: 袁姓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大夫袁涛涂。 2、详解: 袁涛涂是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满的十孙,祖父名诸,字伯爰。根据当时盛行的一种,涛涂以祖父的字为氏,称爰氏。在当时,爰、辕、溒、榬、援五个字都和袁,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涛涂在不同的史料中,前面冠以的姓氏也常常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写法逐渐统一到了“袁”字上。袁涛涂也因此被袁氏后人尊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6、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 7、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的后代? 袁世凯祖上名人。 8、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的爷爷是谁 答:袁世凯的爷爷是袁澍三(又名树三)~袁世凯的后代家谱。 袁九芝->袁耀东->袁澍三->袁保中->袁世凯~李鸿章不死袁世凯敢反吗。 袁家在此之前最牛的是袁甲三,袁世凯叔祖~ 袁世凯爷爷、生父都是嫡长子,但他是庶出~ 袁氏史上最牛时,曾有袁术袁绍的嫡庶之争~ 9、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叫什么 袁保中捐纳同知,未出仕,在家经营田产。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当捻军王庭桢部占领项城城东新兴集、尚店等地,扬言将攻打县城时,袁保中团练对抗,在城东北40里险要处另筑袁寨,举家迁入。 10、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 袁世凯就是袁世凯 http://ke..com/view/.htm你没睡醒吧?袁世凯祖上是谁。 11、袁世凯祖先是谁:谁是袁世凯? 袁世凯(年9月16日-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家、军事家。 以上就是与袁世凯是谁啊!相关内容,是关于袁世凯是谁啊!的分享。看完袁世凯祖先是谁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伯驹的后人情况
张伯驹后人情况为:- 大夫人:李月娥,安徽亳州人,1939年去世,无子。 - 二夫人:邓韵绮,北京人,原为京韵大鼓艺人,1948年与张伯驹离婚,无子。 - 三夫人:王韵缃,苏州人,1952年与张伯驹离婚。 - 四夫人:潘素,原名潘白琴,苏州人,著名山水画家。 - 儿 子:张柳溪,三夫人王韵缃生。 - 女 儿:张传彩,四夫人潘素生。
如何评价张伯驹先生?
张伯驹是中国第一大藏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文化奇人。晚年向故宫捐赠文物,占据故宫所藏半壁江山。在动荡的岁月里,张伯驹以一人之力试图挽回和保护过去的历史的痕迹,他所试图还原的,是属于我们民族印记。张伯驹可以说是标准的富二代。七岁入私塾,九岁能写诗,从小享有“神童”之誉。博览群书,通今博古。富贵人家的孩子,一出生,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了。继承家业、光耀门楣。但张伯驹偏偏放纵不羁爱自由。一不认官,二不认钱,独爱诗词、书画、戏曲。一生都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据女儿张传彩回忆:在奶奶眼中,父亲是十足的“败家子”,不可能使家业中兴。 他是中国第一大收藏家“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张伯驹《丛碧书画录序》自述。张伯驹收藏杜牧《张好好诗》《平复帖》,《游春图》,《百花图》《上阳台帖》……这些神话般存在真迹,都被他完好保留在中华大地上。哪怕后来张伯驹被绑架勒索,潘素欲卖画救他,都被他严词拒绝,称“宁死也不能卖画!”他捐了“半个故宫”。20世纪50年代,这些珍藏了30多年书画名迹,被张伯驹夫妇陆续无偿捐给国家。其中多幅国宝级名画,现在静静地陈列在故宫博物院中。而这些文物的价值,如今已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张伯驹收藏的宋代杨婕妤百花图,为现存最早女画家作品。故宫虽然不是张伯驹的家,可他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了。 世上再无第二个张伯驹。人心鄙夷,世情益乖。 固然是因为坚持本心,他一生都洁身自好。他的气节,他的风骨, 却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文人大家。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华文明、中国艺术之中。
项城是哪一位历史人物的故乡
项城比较出名的人士,古代有蔡衍、程秉、应玚、周兴嗣、袁世凯、袁克文等,近代有张伯驹、黄维刚、付心德等。
1、蔡衍:字孟喜,具体出生地不详;
2、程秉:三国时期人,字德枢,汝南南顿人;
3、应玚: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4、周兴嗣:字思纂,南北朝陈郡项人;
5、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16日,卒于1916年6月6日,字慰亭,汉族,河南项城人;
6、袁克文:生于1889年,卒于1931年,字豹岑,又字抱
项羽和项城有什么关系吗?
”于是他们又问我:“你们家乡为什么叫项城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那地方是古项子国的所在地吧。”“哦,那你们家乡是项子国所在地,是不是就是项羽的老家呢?”旁边有一个人会说:“项羽老家在江东,就是现在的江苏下相人,即今江苏宿迁人。”我纠正道:“项羽是江苏人,但项羽的老家却是项城的。因为项羽的项,就是得意于“项城”的“项”字。”别人会一愣:“‘至今思项羽,无颜过江东’嘛,为什么项羽成为了项城人了?”我就给他说:“项羽,即项籍,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的祖父及其祖父以前的世代们因为战功,一直项城居住,故此才指地为姓,称为项氏。关于此处项城,【索隐】:“《地理志》有项城县,属汝南。”【正义】:“《括地志》云:‘今陈州项城县城即古项子国’”,可见此处项城就是现在的项城。那么,也就是说,项羽世代都在项城居住,到了战国末期,秦统一六国,在始皇二十三年的征伐楚国的战争中,秦大将王翦大败项燕领导的楚军于安徽宿县(蕲),项燕兵败被杀,也有一说为自杀,反正死因不明。有人甚至认为项燕没有死,所以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才打着“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可见当时的项燕在战国末至秦的社会上是很有威望的。正因为此,项燕死后,项梁才领着侄子项羽逃到江苏下相,隐居起来,以世代相传之武艺教与项羽,要求其勤学苦练,为反秦报仇而奋斗。也正是因为此,项梁和项羽在江苏下相地区才能够立得住脚,“吴中贤大夫皆出于项梁下”,原因为何?因为项梁为项燕的后代。可以看出,项羽和项梁之所以避乱江东,仍然能够得到人们的爱戴和重视,乃是因为他们的祖父们的事功和伟绩的铺垫下,再加上二人的不断奋斗为前提的。而他们祖先的功业,也是项城人们的骄傲。
听说项羽是河南项城人,虞姬是河南虞城人,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问题也并非纯属子虚乌有,其实也是有考究的,我们具体来看。先来看项羽项氏一族是楚国贵族,这自不必说,《史记·项羽本纪》里就曾指出过: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而且,《项羽本纪》开头便交代了项羽的出身: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羽是下相人,下相是哪儿?就是今天的江苏宿迁市。所以项羽的籍贯是宿迁,这并没有任何疑问。但现在有一种说法是,项氏一族最早并非楚国人,项羽的祖籍也不在下相而是在今天的河南项城。关于这种说法,也是空穴来风,并非一点根据没有,为何呢?只因《项羽本纪》里的一句话,哪句话呢?就是下面这句: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这句话很明确的告诉了后人,项羽祖上被封于项,那么,“项”这个地方在哪里呢?答案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关于“项国”,我国古代很多文献资料也是有过记载的,武王伐纣后封分天下,当时武王有一弟叫季毂,武王封其为子爵,封地在项国,后来季毂的子孙后代便以封邑为姓,项氏即来源于此。那么当年的项氏又是如何成为后来楚国的贵族呢?我们来看《左传》里的一段关于项国的记载:(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上面这段记载的意思就是,项国后来为鲁国所灭,而鲁国后来又被楚国所灭,所以原来项国的国土被纳入楚国版图,项氏一族迁到楚国也就说的通了。按照这个想法,我们再来看看《史记》里的这一段记载:王(楚怀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这是发生在巨鹿之战之前,秦国将领章邯斩杀项梁,大破赵国,兵围张耳于巨鹿,这时候天下反秦之势危机,于是天下义军共主楚怀王封了宋义,项羽,范增为将军,前去援赵。而此次分封中,项羽还被封为鲁公。我们都知道,“鲁公”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封号,而项羽是楚人,那么楚怀王为何会封他为“鲁公”?这是不是意味着项氏真的不是楚国本土贵族,而是来自于原鲁国?再来看虞姬关于虞姬,史书的记载非常少,几乎没有,包括虞姬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籍贯等等,甚至与项羽之间的故事记载的也非常少,所以虞姬究竟是哪里人,这无从谈起。目前关于虞姬的籍贯,主流的说法是虞姬是沭阳颜集人,沭阳是哪儿呢?沭阳是今天宿迁市下辖的一个县,所以假如虞姬也是宿迁人,那么她与项羽的相遇相知更说的通了。但是关于虞姬的籍贯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历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假如史书记载不详那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可给人以各种天马行空的猜想。就如同虞姬,“虞”可以是姓,大禹曾将舜的儿子商均封于今天的河南虞城,有虞氏便迁移到这里,这也是“虞城”之名的由来,所以“虞氏”来源于此这种说法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今天的江苏常熟,因为有座虞山,也简称“虞”,别称“虞城”,因此虞姬籍贯常熟好像也说的通,这也是今天很多人认为虞姬是常熟人的凭据之一。如果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的话,相比于河南虞城,虞姬籍贯宿迁或者常熟应该更合理,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