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已报道有三十余种(IL-1―IL-38)。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3、干扰素(interferon, IFN)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两类TNF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大剂量TNF-α可引起恶液质,因而TNF-α又称恶液质素(cachectin)。扩展资料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①多为小分子多肽②在较低浓度下既有生物学活性③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④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⑤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二、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许多细胞因子的受体除跨膜蛋白形式外,还存在着分泌游离的形式,即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细胞因子的运载体,也可与相应的膜受体竞争配体而起抑制作用。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因子
回答下列Ⅰ、Ⅱ题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
Ⅰ.(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无辐射损伤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少;②③组对照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的性状.Ⅱ.(1)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①正确.DNA主要颁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呈现红色,细胞内染成红色的面积大于染成绿色的面积.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③正确.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用用盐酸与酒精混合,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注意解离的温度(室温)和时间(3-5min).(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故答案为:Ⅰ.(1)免疫 抗体(溶菌酶)(2)程序性 少 ②③(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Ⅱ.(1)①③(2)细胞膜 时间 (3)三[H]与氧气结合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细胞因子主要有哪几类,简述其功能
细胞因子主要有哪几类,简述其功能
①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促进胸腺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增强Tc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引起发热,参与炎症反应; *** 造血功能;促进免疫应答;
②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穿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③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通过TNF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T细胞及其它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TN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或导致血管功能紊乱,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造成肿瘤组织的区域性血流阻断而发生出血、缺氧坏死);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增强ADCC功能, *** 细胞脱颗粒和分泌髓过氧化物酶;抗感染;TNF是一种内源性热原质,引起发热,并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如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ML-1、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机理不清楚;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④ 集落 *** 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集落 *** 因子是指能够 *** 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干细胞生成因子(SCF)多能集落 *** 因子(IL-3)、巨噬细胞集落 *** 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 *** 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 因子(GM-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上述集落 *** 因子除具有 *** 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功能外,其中有些还能促进或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
⑤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为介绍有关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特异性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趋化性细胞因子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是IL-12诱导的抗肿瘤T细胞向肿瘤区域性浸润的必备因素之一, 当运用CCR5的特异性阻断剂TAK-779时,几乎完全阻断了IL-12的抗肿瘤作用;
⑥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血管的生成、细胞凋亡及机体免疫系统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
⑦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对人体的作用:1、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治疗骨质酥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风溼病和因钙缺乏导致的疾病。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解,增进食欲,治疗慢性胃炎。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加强骨髓造血功能,促进干细胞生成,进而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强左心室厚度,增强心肌弹性力,高效治疗心脏病。有效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蛋白,防止在血管壁沉积,治疗血栓。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加强肺部细胞功能,修正气血屏障,消除肺部毒素,治疗肺气肿、肺供养不足和呼吸系统疾病。
5、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人体荷尔蒙......
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 *** 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蛋白或蛋白多肽。
细胞因子的种类:
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 *** 因子(CSF)趋化因子(chemokines)生长因子(GF)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① 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参与细胞凋亡。④ *** 造血细胞增殖,分化。⑤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⑥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⑦细胞因子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⑧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路。
细胞因子的特点
众多的细胞因子有以下共同的作用特点。(1)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a的糖蛋白,分子量低者如IL-8仅8kDa。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12、M-CSF和TGF-β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IFN-α除外),并由4-5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2)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关。(3)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本身。在生理状态下,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只有产生的区域性起作用。(4)高效能作用,一般在pM(10-12M)水平即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5)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相应高亲和性受体数量不多,在10-10000/每个细胞。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相当迅速,根据细胞因子受体基因DNA序列以及受体胞膜外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可分为四个型别: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6)多种细胞产生,一种IL可由许多种不同的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如IL-1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系产生外,B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等在某些条件下均可合成和分泌IL-1。(7)多重的调节作用(multipleregulatoryaction),细胞因子不同的调节作用与其本身浓度、作用靶细胞的型别以及同时存在的其它细胞因子种类有关。有时动物种属不一,相同的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有较大的差异,如人IL-5主要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而鼠IL-5还可作用于B细胞。(8)重叠的免疫调节作用(overlappingregulatoryaction),如IL-2、IL-4、IL-9和IL-12都能维持和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9)以网路形式发挥作用,细胞因子的网路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一种细胞因子诱导或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1和TGF-β分别促进或抑制T细胞IL-2的产生;(2)调节同一种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高剂量IL-2可诱导NK细胞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3)诱导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TGF-β可降低T细胞IL-2受体的数量,而IL-6和IFN-γ可促进T细胞IL-2受体的表达。(10)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了细胞间讯号分子系统。(11)自限性分泌。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和分泌特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可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 它由某些肿瘤细胞分泌,通过与血管内皮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同时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内皮细胞迁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维持肿瘤的继续生长,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烈的血管生成因子,与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有关。 人VEG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p21.3,为单一基因,全长14 kb,由8个外显子、7个内显子组成。编码产物为34~45 kD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VEGF经过转录水平的剪下,可产生5种异构体,根据氨基酸的长短依次命名为VEGF145,VEGF165, VEGF121, VEGF189和VEGF206。其中VEGF121是一种弱酸性多肽,不与肝素结合;VEGF165是碱性蛋白,与肝素的亲和力低,二者是以可溶性、自由扩散的形式被分泌的,易于到达靶细胞;而VEGF145,VEGF165和VEGF206则与肝素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分泌后结合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属于细胞相关性异构体。目前已证实VEGF是内皮细胞选择性有丝分裂原,除能增加内皮细胞胞浆内Ca2+的浓度及使微血管(主要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及小静脉)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高外,尚能从多种途径使内皮细胞形态呈细长状并 *** 其复制, *** 葡萄糖转运入内皮细胞,促使内皮细胞、鼠单核细胞和胎牛成骨细胞移位,能改变内皮细胞基因启用的模式,上调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启用剂(包括尿激酶型及组织型)及其抑制剂PAII的表达,诱导其他内皮细胞蛋白酶,间质胶原酶和组织因子的表达。VEGF介导了许多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在组织血管增生时,其表达也增强。胚胎发育的组织处于分化状态下的细胞其表达高于成年和已分化完全的细胞。生理状态下,VEGF可高水平地表达于胎盘,许多胚胎组织和一些有生理性血管增生的成人正常组织(如增生期子宫内膜)。此外,在动物和成人的正常肾小球细胞、心肌细胞、前列腺上皮、 *** 及肾上腺皮质和肺的某些上皮细胞也有低水平表达。病理状态下,在愈合中的面板伤口、银屑病、迟发性过敏反应、类风溼性关节炎的滑膜层细胞中均有VEGF的过度表达。 目前发现的VEGF受体有5种:VEGFR1(Flt1),VEGFR2(KDR/Klk1),VEGFR3(Flt4),NP1和NP2。Flt1,KDR,Flt4均是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csine kinase,PTK),前两者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后者主要存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NP1和NP2为非酪氨酸蛋白激酶跨膜受体,含有长的胞外段和短的胞内段,不仅在内皮细胞表达,在某些肿瘤细胞内也有表达。VEGF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通过VEGFR2实现的。VEGFR2和VEGF结合后发生二聚体化且胞内的酪氨酸残基自身被磷酸化。VEGFR2已有6个自身被磷酸化位点被证实,Tyr1054,Tyr951,Tyr996,Tyr1059,Tyr1175,Tyr1214。这些位点的大部分功能未明,但已证实Tyr951与src同源区2蛋白(src homology 2,SH2)结合有关,Tyr1175是磷酸酶C-y(PLC-y)结合点。
细胞因子主要有哪几类,简述其功能
细胞因子主要有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促进胸腺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增强Tc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引起发热,参与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促进免疫应答。2、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3、肿瘤坏死因子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增强ADCC功能,刺激细胞脱颗粒和分泌髓过氧化物酶;抗感染;TNF是一种内源性热原质,引起发热,并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4、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5、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为介绍有关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特异性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的应用研究新进展。6、 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血管的生成、细胞凋亡及机体免疫系统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 7、生长因子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治疗骨质酥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风湿病和因钙缺乏导致的疾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因子
甚么是白细胞介素?
更新1: 1、抗肿瘤及抗放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值,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力,提高激活状态下的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Ⅰ的能力,促进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Ⅱ,诱导干扰素生成,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增进食欲,使肿瘤缩小,对癌症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更新2: 云芝:增 加 抗 体、补 体 及 多 种 细 胞 活 素 , 例 如 : 白 细 胞 介 素 -2 、 白 细 胞 介 素-6 、 干 扰 素 等 之 产 生 白细胞介素-2 【别名】 白间素 欣吉尔 T细胞生长因数 白细胞介素-2 【外文名】Interleukin-2 IL-2 【适应症】 白介素-2是一个分子量为14500的糖蛋白,它 *** 已被特异性抗原或致丝裂因数启动的T细胞增殖。重组白介素-2可用于临床研究。主要用于肾癌、黑色素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效(Rossenberg)。LAK细胞代表1个有单核巨噬细胞,B和T淋巴细胞特征的异原的细胞体。这些LAK细胞似乎对癌细胞有特异作用。此外,LAK细胞(不象T细胞)介导杀伤不受MHC的约束。 【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2.少数病人有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嗜伊红细胞增多、贫血、水潴留(毛细管漏出综合征)、瘙痒、胆红素和肌酐水准短暂增高、鼻出血、舌炎、口干、精神状态改变、精神混乱、定向力障碍和精神变态。 3.血小板减少、红斑或皮疹、低血压、尿少、脱发和心肌梗塞等。 【规格】 粉针剂:1000u 10000u 10万u 100万u. 细胞因子的一类﹐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不同的淋巴因子能表现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淋巴细胞借助淋巴因子对邻近或远离的靶细胞产生作用﹐这与抗体的作用相平行﹐是实现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 淋巴因子在正常人和动物体内含量极少﹐不易从体内测出或提取。各种淋巴因子最初都是从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的。这种上清液﹐所含的淋巴因子的浓度很低﹐只能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自1966年以来的报导﹐有近百种不同名称的淋巴因子﹐其中大都缺乏分子结构的研究﹐仅根据它们的生物学活性来进行命名和分类﹐这样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容易引起混乱。例如分子结构相同的物质﹐可因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而被称为几种名称不同的因子﹔有时﹐活性相似而分子结构不同的几种物质会得到相同的名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对各种淋巴因子的研究与生产。目前认为研究一种因子﹐至少需了解四个方面﹕淋巴因子的产生﹐包括因子产生细胞的种类﹐因子产生的条件及调节机制。淋巴因子的物质特性﹐包括因子的理化特性﹑分子结构与基因结构等。淋巴因子的功能活性﹐包括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种类﹑靶细胞上因子受体的分子结构﹑受体的基因特性﹐靶细胞对因子发生反应的机制﹐以及因子在全身的作用等。淋巴因子的实际应用﹐包括因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淋巴因子的种类繁多﹐至今只有少数因子得到较充分的研究﹐1979年第二次国际淋巴因子学术会议决定﹐把已弄清分子结构的细胞因子(包括淋巴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并按他们被确认的先后顺序﹐用 *** 数字编号。现在至少已有10种细胞因子被正式命名为白细胞介素。其中白细胞介素2﹐3﹐4与5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属于“真正”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6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也可由一些淋巴细胞培养株产生﹐它们既可算单核细胞因子﹐也可算淋巴因子。现在许多新的研究表明﹐一些白细胞介素和其他的细胞因子﹐既可以由多种非白细胞产生﹐也可以作用于非白细胞的靶细胞﹐它们的生物学作用不仅仅是充当白细胞之间的介质﹐有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或淋巴因子﹐虽然其分子结构与基因结构已弄清﹐知其产生细胞或其靶细胞不属于白细胞﹐故不宜称为白细胞介素﹐但仍保留着惯用的名称。 较重要的淋巴因子 有如下种类。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产生的用以实现细胞间功能调节的因子(见白细胞介素)。 单核-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1966年发现的一种淋巴因子﹐可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产生。人的MIF是糖蛋白﹐包括有23000和55000两种分子量的分子。在体外试验中﹐MIF可以抑制在毛细玻璃管中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向管口外的四周运动﹐故名。将MIF注射于人或动物皮内﹐局部可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样的变化﹐皮肤出现红肿硬结﹐病理检查表现为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这说明MIF在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IF产生试验是一种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如果待检者的淋巴细胞在某种特异的抗原 *** 下﹐能在细胞培养液中产生MIF﹐则说明待检者可以对这种抗原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或者说此人对该抗原存在特异的细胞免疫力。 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IF) LIF的产生细胞和产生条件与MIF相同﹐能抑制多形核粒细胞的移动﹐对单核-巨噬细胞却无作用。人的LIF是分子量为68000具有活性的蛋白质﹐与MIF不同﹐而LIF的生物学意义和产生试验的临床意义﹐均与MIF相同。 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F) 为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是分子量为12000~25000的蛋白质﹐能吸引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变形运动的方式通过微孔薄膜﹐MCF在体内能吸引单核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组织部位﹐能促进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及组织的炎症反应。 白细胞趋化因子(LCF) 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是分子量在24000~55000之间的蛋白质﹐其作用与MCF相似﹐但只对多形核粒细胞有作用﹐对单核-巨噬细胞无作用。 B细胞生长因子(BCGF) 由活化的T细胞或某些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促使B细胞增殖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分子量的不同及引起B细胞增殖的附加条件不同﹐BCGF可分为BCGF-和BCGF-两种。BCGF-的分子量为18000﹐能使经抗免疫球蛋白M﹑脂多糖或产生蛋白A的葡萄球菌活化的B细胞增殖。小鼠的BCGF-的特性部分与白细胞介素-4相似。BCGF-的分子量为50000~60000﹐能使经硫酸右旋糖活化的B细胞增殖。小鼠的BCGF-与白细胞介素-5的部分活性相同。 B细胞分化因子(BCDF) 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使活化的B细胞发生特性的改变﹐分化成为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具有BCDF活性的淋巴因子有数种﹐它们的分子量不同﹐作用于B细胞分化过程的不同环节。其中分子量为22000和36000的人BCDF﹐与白细胞介数-6的部分活性相似。 细胞毒性因子 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T细胞(Tc细胞)﹑活化的T细胞﹑活化的B细胞或活化的巨噬细胞对各自相应的靶细胞有杀伤作用﹐即细胞毒性作用﹐这些作用与各自产生的细胞毒因子有关。天然杀伤细胞细胞毒因子(NKCF)﹐是NK细胞在接触相应的靶细胞后释出的两种分子﹐分子量分别为20000和40000。NK细胞的靶细胞是一些肿瘤细胞和未成熟的造血细胞﹐称为NK敏感细胞。NKCF能与NK敏感细胞细合﹐并被纳入胞内﹐从而使NK敏感细胞裂碎。细胞溶素﹐是由大颗粒淋巴细胞和活化的Tc细胞的胞浆颗粒释放出来﹐能杀伤的靶细胞范围较宽﹐杀伤作用较NKCF快﹐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洞。所以细胞溶素可称为穿孔素。细胞溶素的分子量为60000。有报导﹐细胞溶素与NKCF之间有共同的抗原性存在。淋巴细胞毒素﹐由活化的T或B细胞产生﹐分子量为80000~90000﹐能对一些非淋巴细胞或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它们杀伤靶细胞的种类比NKCF稍多﹐但与NKCF无抗原 *** 叉。肿瘤坏死因子(TNF)。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多种活性﹐能引起发热﹐促进肝细胞合成补体和急性期反应蛋白﹐也能在体外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使移植的肿瘤发生坏死和出血。分子量为45000。用基因工程产生并纯化的小鼠TNF与淋巴毒素相比﹐两者有30%的氨基酸相同。人的TNF和TNFβ的分子量分别为17000和25000。 干扰素 由不由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分为﹑β﹑和γ干扰素三种。干扰素作用于正常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能使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干扰病毒在正常细胞内的繁殖﹐因而得名﹐干扰素和β干扰素分别由各类白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于受病毒或多聚核酸作用之后产生﹐一般不在淋巴因子之内﹐γ-干扰素由T细胞或NK细胞在受有丝分裂素的作用后产生。人的γ-干扰素分子量为20000~25000。γ-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为﹕调节抗体产生反应﹐增加Ig的产生﹐抑制T和B细胞的增殖。增强NK细胞的活性﹐也可增加NKCF的产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具有吞噬细胞活化因子(MAF)的活性﹐能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能增加巨噬细胞HO和O的产生。 参考: 210.240.193.70/xency/Content?ID=23671
白细胞介素的概述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 在对免疫应答的研究过程中,在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
葛根表面的成分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葛根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等|葛根表面的成分【摘要】
葛根表面的成分【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葛根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等|葛根表面的成分【回答】
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葛根含有黄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女性养颜,尤其对中年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养颜保健作用明显。【回答】
葛根表面的成分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摘要】
葛根表面的成分【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回答】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回答】
白介素的用法?
白介素为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下面和我一起去了解。 白介素用量用法 肿瘤治疗: 1.静脉滴注:重组人白介素-2 每日一次,按体表面积每次10-20万国际单位***IU***/m ,加入到500ml无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3小时,4-6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2.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皮下注射每周2-3次,按体表面积每次50-100万国际单位***IU***/m ,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 6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3.胸腹腔注入:重组人白介素-2每周1-2次,每次 20-50万国际单位***IU***,2-4周为一疗程。或每日一次,每次20万国际单位***IU***,4-6周为一疗程***可与LAK或TIL联合使用***。胸腔内给药尽量将胸水抽净***一次抽不净者,在第2天、第3天…继续抽,直至抽净或基本抽净为止***,并令患者变换 *** ,使药液与胸膜广泛接触。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4.动脉灌注:重组人白介素-2 两周一次,每次40-100万国际单位***IU***,6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5.肿瘤病灶区域性给药:据瘤体大小决定用药剂量。一般剂量为每次按体表面积20万国际单位***IU***/m ,每周连用4次,2-4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使用白介素的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热、畏寒、疲乏,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是一过性的发热***38℃左右***,也可有寒战高热,停药后3 ̄4小时多可自行恢复到正常。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皮下注射后区域性可出现轻度红肿、硬结、疼痛。 2.本品大剂量使用时,国外报导有可能引起行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表现为低血压、末梢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用,积极对症处理。 禁忌症: 1.严重低血压者; 2.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3.高热者; 4.孕妇慎用。 使用白介素的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在有经验的 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2.本品溶解后如有播不散的沉淀异物或瓶有裂纹,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制品溶解后应一次使用完毕,不得多次使用。 4.使用本品时要从小剂量逐渐增大补量或遵医嘱。 白介素的临床意义 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是所有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并可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故为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也参与抗体反应、造血和肿瘤监视。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对于白介素2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IL-2R:对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有诊断意义,可作为病情观察和药效监测的一项指标。
白介素的用法
白介素为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下面和我一起去了解白介素的用法。 白介素用量用法 肿瘤治疗: 1.静脉滴注:重组人白介素-2 每日一次,按体表面积每次10-20万国际单位(IU)/m ,加入到500ml无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3小时,4-6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2.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皮下注射每周2-3次,按体表面积每次50-100万国际单位(IU)/m ,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 6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3.胸腹腔注入:重组人白介素-2每周1-2次,每次 20-50万国际单位(IU),2-4周为一疗程。或每日一次,每次20万国际单位(IU),4-6周为一疗程(可与LAK或TIL联合使用)。胸腔内给药尽量将胸水抽净(一次抽不净者,在第2天、第3天…继续抽,直至抽净或基本抽净为止),并令患者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胸膜广泛接触。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4.动脉灌注:重组人白介素-2 两周一次,每次40-100万国际单位(IU),6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5.肿瘤病灶局部给药:据瘤体大小决定用药剂量。一般剂量为每次按体表面积20万国际单位(IU)/m ,每周连用4次,2-4周为一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使用白介素的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热、畏寒、疲乏,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是一过性的发热(38℃左右),也可有寒战高热,停药后3 ̄4小时多可自行恢复到正常。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皮下注射后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硬结、疼痛。 2.本品大剂量使用时,国外报导有可能引起行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表现为低血压、末梢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用,积极对症处理。 禁忌症: 1.严重低血压者; 2.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3.高热者; 4.孕妇慎用。 使用白介素的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在有经验的 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2.本品溶解后如有播不散的沉淀异物或瓶有裂纹,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制品溶解后应一次使用完毕,不得多次使用。 4.使用本品时要从小剂量逐渐增大补量或遵医嘱。 白介素的临床意义
白介素的种类及作用?
白细胞介素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是淋巴因子(lymphokins )家族中的成员,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其作用能刺激T,B淋巴细胞及其他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白细胞介素是一庞大家族,到1994年已发现了15种,随着深人研究,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白细胞介素-1 (IL-1)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所产生,它可刺激T细胞,促使其增殖并分泌IL-2,亦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产生。此外,它还可促使造血干细胞的成熟;IL-1还可促进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蛋白酶、胶原酶的分泌,因而引炎症反应。IL-1还是一致热原,使体温升高,因而IL-1的作用部位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多肽,分子质量为17 ku,有IL-1 a及IL-1β2种亚型。
IL-2是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分子质量17. 2 ku。其作用、用途详见下。
IL-3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它是一种分子质量为2 5 ku的糖蛋白,它可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并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系的祖细胞之集落形成,还可刺激肥大细胞的增殖,并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因此,IL-3又名多向性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
IL-4由T淋巴细胞产生,分子质量2 0 ku,是一B细胞生长因子,促进B细胞的生长,促使IgG的分泌,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协同地促进粒细胞及红细胞系祖细胞的集落生长,并刺激肥大细胞的增殖。IL-4对巨噬细胞所产生的IL-1, TNF和PG-E2起负调节作用,提示它具有抗炎作用。
IL-5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分子质量为18 ku,主要促进嗜伊红细胞组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IL-6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IL-1、TNF-a, PDGF、病毒感染、双链RNA及c AMP等,均可诱导正常细胞产生IL-6。IL-6与IL-1一起可协同地促进T细胞增殖,部分与T细胞IL-2受体上调有关;对IL-3的多向祖细胞刺激作用有协同效果,它还可促使B细胞的分化。IL-6和IL-1一样参与炎症反应和发热反应,某些人体肿瘤细胞、特别是骨髓瘤细胞,可分泌IL-6作为自身生长因子刺激其生长。
IL-7由骨髓间质细胞所产生。分子质量为17. 5 ku,主要对B淋巴细胞的祖始细胞有刺激作用,对成熟的B细胞则无影响。
IL-8是由激活的T细胞和单核细胞、上皮细胞所产生,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它可抑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到上皮细胞,从而可减轻炎症反应时的血管损伤。 其他如IL-9由T细胞产生,主要是支持辅助T细胞(TH)的生长;IL-l0是由TH所产生,主要是T细胞亚群间的调节因子;IL-11由基质细胞产生,主要促进似IL-6浆细胞和依赖T细胞的B细胞的发育;IL-12由B细胞产生,主要促进TH细胞的分化,刺激IFN-a的产生,启动细胞免疫反应;IL-13是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主要促使人单核细胞的分化。
部分白细胞介素的生物特性
IL-1 活化T细胞;刺激B细胞增殖;活化中性粒细胞;诱导内皮促凝血活性;诱导内皮表面抗原;促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在软琼脂中生长;活化破骨细胞;抑制胶原合成;刺激胶原分解;促星形细胞分裂。
IL-4 活化B细胞;诱导胸腺细胞增殖;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CTL细胞毒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增加巨噬细胞表达MHCII;加强EPO, G-CSF、M-CSF和IL-3的促克隆形成作用。
IL-5 促进B细胞生长和分化,促进B 细胞分泌抗体;促进B细胞、T细胞表达IL-2受体;促进T细胞分化,诱导CTL形成,提高LAK活性促进酸性粒细胞生长和分化。
IL-6 诱导B细胞分化;支持浆细胞瘤和骨髓瘤增生,诱导IL-2和IL-2受体表达,诱导单核细胞分化,诱导CTL;增强NK细胞活性,诱导急性期反应分子并刺激肝细胞;诱导神经元分化;诱导肾小球膜细胞生长;诱导角质化细胞生长;抑制细胞调亡;支持造血干细胞分化。
IL-7 促进前B细胞生长;诱导胸腺细胞质增殖;促进T细胞生长、增殖;诱导TAK活性。
IL-8 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促使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酸酶、弹性蛋白酶;T细胞趋化作用;活化多形核白细胞。
IL-9 支持T细胞进行IL-2T IL-4非依赖性生长;支持TH细胞生长;刺激肥大细胞生长;刺激红细胞性定向干细胞。 IL-10 与IL-2、IL-4、IL-7一起刺激T细胞增殖;抑制TH产生细胞因子;和IL-2一起诱导CTL;诱导休止期B细胞表达MHC-II;和IL-3/IL-4一起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IL-11 与IL-3一起支持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刺激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细胞进行T细胞依赖性发育;与IL-3一起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IL-12 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r改变休止期NK细胞及培养的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IL-2协同作用产生LAK细胞;加强T细胞受到凝集素和佛波醋诱导后的增殖;诱导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增殖;诱导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增殖。
IL-13 影响单核细胞的形态、表面抗原的表达;抑制ADCC作用;抑制LPS引起的单核细胞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造血生长因子的产生;抑制单核细胞中HIV的复制;促进B细胞生长;促Ig类型转换和Ig的产生;抑制IL-2对NK细胞产生IFN-y的诱导作用。
IL-14 诱导B细胞增殖;抑制免疫球蛋白分泌;选择性扩增某些B细胞亚群。
IL-15 刺激CTLL细胞增殖;刺激外周血T细胞;体外诱导CTL和LAK细胞。
IL-2
1. IL-2对T细胞的作用 IL-2是T细胞生长因子,能使T细胞在试管内长期存活,刺激T细胞进人细胞分裂周期。IL-2能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体外它与IL-4、IL-5和IL-6一起共同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Tc)的产生,并使其活性大大增强,延长其生长期;在体内IL-2也能增强抗原诱导的TC活性,甚至可以辅助抗原和半抗原直接在裸鼠体内诱导产生TC-。
由IL-2诱导产生的TC输入体内后可产生明显抗肿瘤作用,但TC在体内不易存活,如同时再输入少量IL-2,则可明显延长Tc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并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IL-2并可诱导T细胞分泌IFN-γ, TNF, CSF等细胞因子。
2.IL-2对NK细胞的作用 IL-2可促进NK细胞的增殖,维持NK细胞长期生长。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血中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IL-2在体内、外都能增强NK细胞活性。在体外,IL-2于短时间内就可使NK细胞活性增强。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变明显增强,且有累积效应,即随着IL-2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NK细胞活性亦因之不断增强,IL-2并能矫正NK细胞活性低下状态,使之恢复正常或超过正常。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其中10%是NK细胞),经IL-2培养后具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以此输回给病人治疗白血病。IL-2还能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增加其表达IL-2R+亚基等。
3.IL-2对LAK、TIL细胞的作用 IL-2可促进LAK, TIL细胞的体外存活、扩增及活化LAM(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是淋巴细胞与IL-2接触后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效抗肿瘤效应的杀伤细胞,只有在IL-2的存在下LAK才能产生,亦只有在IL-2存在下,LAK才能发挥其效果。实验证明,淋巴细胞经IL-2培育后所得LAK细胞的活力,比不加IL-2培育的强100~1000倍,而且LAK只识别肿瘤抗原,对宿主正常细胞没有影响。LAK与IL-2合用,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LAK与IL-2合用治疗肿瘤虽取得了临床效果,但在制备LAK时须抽取病大量周围血单个核细胞,须多次回输并伴用大剂量IL-2,价格昂贵且毒副作用大,于是人们极力寻找一种抗肿瘤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方法于1986年从实体瘤组织中分离到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 ),在体外经IL-2激活可大量扩增,并对肿瘤细胞具高度杀伤作用,其体外杀伤肿瘤的效果比LAK强50~100倍,并仅须伴用少量IL-2就可发挥明显抗肿瘤效果,毒副作用小。
4.IL-2对B细胞的作用
IL-2可促进B细胞表达IL-2R,促使B胞增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并刺激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近年发现,重组IL-2可刺激某些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并作用于吗啡肽受体,产生镇痛作用。有关白细胞介素一2 (IL-2 )的调节免疫作用。
5.IL-2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IL-2的抗肿瘤作用除与LAK, TIL有关外,还与其诱导NO的产生有关。实验发现对LAK无效的Meth A小鼠皮肤癌,用IL-2治疗可见存活期延长,且小鼠尿中NO2----含量较对照组高8倍;如同时应用NO诱导抑制剂L-NMMA,使尿中NO含量下降60%,同时使IL-2组的存活期大大缩短,提示IL-2诱导NO合成,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癌症患者多吃香菇的好处是 什么?
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这种物质能明显增强肌体对肿瘤的免疫力;还含有蘑菇核糖核酸,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干扰素,可干扰带病毒的蛋白质合成,使病毒无法繁殖,从而增强人体对其他有害物质的抵抗力;香菇还含有香菇嘌呤,能够降低胆固醇的水平,抗氧化剂能够起到降压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有效促进新陈代谢。
当前欧美各发达国家对付癌症已经不怎么主张使用化疗,而是鼓励采用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的做法来对抗癌症,多食用香菇能够提高针对肿瘤的免疫力,应该是比较好的做法。但是光靠吃香菇是不够的,即使通过食疗提高免疫力的话,其他诸如海参、蜂蜜等应该综合食用。
香菇怎么吃才对治癌才有好处
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1香菇+菜花:利肠胃、开胸膈、壮筋骨、降血脂香菇营养丰富;菜花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够阻止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因此二者同食可利肠胃、开胸膈、壮筋骨,并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2香菇+毛豆:预防心血管疾病香菇中含有三十多种酶,有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和降低血压的作用;毛豆可以提供丰富的B族维生素。故二者同时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3香菇+油菜:防癌抗癌油菜含植物激素,能促进酶的形成,对致癌物质有吸附和排斥作用;香菇有补肝血、降血脂等作用。故将油菜与香菇搭配食用有预防癌症的功效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需加多少il-2
(1)动物细胞培养所需要的条件是:95%空气和5%CO2气体环境、适宜温度和PH、无毒无菌的环境及合适的营养成分,其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PCR是在体外条件下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技术,该过程需要引物、模板和特定的酶,因PCR产物是IL-2基因,故模板是含有目的基因(IL-2基因)的cDNA.
(2)目的基因IL-2cDNA和表达载体1在构建表达载体2时需先用限制酶切割让二者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重新组合.根据目的基因IL-2cDNA的两端的酶切位点分别是EcoRⅠ和BglⅡ,所以表达载体1也必须有这两个酶切位点,而表达载体1上已有EcoRⅠ,因此位点a应含有BglⅡ.
(3)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中不能含有终止密码,才能成功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否则HSA蛋白将无法合成.
(4)白细胞介素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翻译过程中形成的,而翻译过程所需的模板是mRNA.白细胞介素可作用于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将表达载体2导入酵母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合成的白细胞介素分泌出细胞,经过离心后,白细胞介素分布到上清液中,所以取上清液进行产物鉴定.故答案:(1)95%空气和5%CO2 含有目的基因(IL-2基因)的cDNA
(2)限制酶BglⅡ
(3)终止
(4)mRNA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上清液
哪些食物含肌肽
L-肌肽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由两个氨基酸组成。是人类和动物的大脑和肌肉组织中常见的一种二肽氨基酸。与其他氨基酸不同,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左旋肌肽即使在细胞受到自由基攻击的情况下也具有继续工作的能力,从而可以防止进一步或完全的损害。
肌肽食物来源是动物,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可防止蛋白质糖基化,蛋白质糖基化是一个随机过程,当蛋白质分子与糖分子结合从而导致机体功能受损。在这方面,左旋肌肽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保护人体器官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造成的细胞损害。内部因素包括机体内L-肌肽供应不足,外部因素是环境中的自由基,在细胞水平上带来压力并伤害人体。
含肽类的食品还有蚕豆,南瓜,以及一些蘑菇类食品。比如香菇、干菇等,也可以多吃些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汤、猪皮等,这些食物里边的胶原蛋白含量都很高,多吃些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不仅能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还能有效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的状况。
含肽的食物有哪些?
1、蚕豆,小米,南瓜,冬瓜;2、食用菌类,如香菇、平菇、木耳等;3、胶原蛋白类,如猪皮、猪蹄、鱼皮;4、蔬菜谷物类,花生、玉米、苦瓜等都有多肽的;5、肉类食物里面也是含有肽的。食源性肽来源广泛,根据蛋白质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动物源蛋白肽和植物源蛋白肽。食源性肽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简称分子量) 不同,又分为食源性低聚肽( 分子量小于1 000 Da) 和食源性多肽( 分子量大于1 000 Da) 。 动物蛋白肽研究较多的有乳蛋白肽、海洋鱼蛋白肽、胶原蛋白肽和蛋清蛋白肽等;植物源蛋白肽研究较多的有大豆肽、玉米肽、小麦肽等。扩展资料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直接提取法、人工合成法和蛋白质降解法三种。直接提取法就是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 直接从自然界生物体中提取出各种生物活性肽。由于这些生物活性肽是生物体本身所含有的,并且在生物体中含量很低,如果要把这些活性肽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获得较高纯度的产物,成本很高。人工合成生物活性肽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化学合成法、酶合成法和重组DNA技术。化学合成途径主要是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化学合成法的缺点:具有消旋化和副反应;需要对肽侧链中的基团进行保护;需要过量的链接试剂和酰基载体;链接试剂的毒性残留影响制品质量和环境。酶合成法相对有很多优点,如反应温和, 酶催化位置有方向性等,但反应副产物多,产率过低。而使用DNA 重组技术只能合成大分子肽类和蛋白质,对人类主要需求的具有营养价值的小肽,这种方法也不适用。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活性肽主要是以化学法和酶法水解而来。化学法以酸或碱断开蛋白质肽键,由于反应环境较极端, 不利于活性的保持。酶法水解蛋白质生产的活性肽安全性高、无副作用,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定位水解分裂产生特定的肽,且水解过程易于控制。酶法生产活性肽工艺一般流程为:选择原料蛋白——预处理——酶解——分离——精制——成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源性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活性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