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的意思(是作家魏明伦谈自己创作成攻的秘诀中的喜新厌旧)
魏明伦的“成功秘诀”,实际上反映了世界上所有成功者的共同规律,朴实管用,言简意赅,值得探讨和借鉴。
喜新厌旧,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宝贵心态。创新,是成功者的灵魂。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动都不敢动,那就只能在前人留下的遗产里寻寻觅觅,修修补补,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不可能有新的成就。就以魏明伦而言,他如果没有“喜新厌旧”精神,不敢弃旧图新,《易胆大》、《潘金莲》、《巴山秀才》、《变脸》、《中国公主图兰多》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根本不可能问世。他也难以步入成功的殿堂。
得寸进尺,是成功者弥足珍贵的进取精神。小富即安,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小有成就即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是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大气候的。只有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对事业有一种“贪得无厌”的追求精神,才能在成功的攀登中不断上升,最终走向辉煌。以张艺谋为例,他当摄影师时,眼睛就盯着导演的位置,已经成为驰名中外的电影导演后,又把目光转向导演歌剧,导演大型情景歌舞剧,导演奥运会开闭幕式,就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张艺谋,一步步走向了自己事业的巅峰。
见利忘义,是成功者与时俱进的务实态度。所谓见利忘义,就是要与时俱进,不能刻舟求剑,利求天下之利,利求当代之利,利求人民之利,而与此相矛盾的教条圣训、“春秋大义”都弃之如敝屣,而不管是出自什么权威之手,来自何方神圣之口。要用新的义利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对社会前进有利,就值得努力去干,去大胆实践。改革开放之初,诸多利国利民举措,都被认为是违背老祖宗的经典之“义”,因而屡遭挞伐,幸亏我们的决策者和掌舵人不为所动,坚持下来了,才有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无法无天,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无畏胆识。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无数条条框框、章法规矩,有的还有余热,有的干脆过时,如果一味照办,毫不走样,就只能自缚手脚,一事无成,这里就需要一点“无法无天”的精神,像王安石所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戏剧改革而言,从京剧的梅兰芳、周信芳,到黄梅戏的严凤英,从越剧的袁雪芬,到豫剧的常香玉,川剧的魏明伦,改革之初,无不饱受指责,骂他们目无祖宗,胆大妄为,骂他们无法无天,哗众取宠,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正是他们的“无法无天”,才把当代戏剧水平大大推进了一步。
魏明伦“成功秘诀”的核心,归根结底就是两句话: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这是打开世界上所有成功之门的阿里巴巴钥匙。
陈鲁民
有关魏明伦简介
魏明伦,男,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大清康熙帝师陈廷敬后人)并称巴蜀双杰;与作协派何开四,赋骨苍山牧云合称“赋都辞赋三大家”(《 中华辞赋》杂志评)。
成长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蜀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作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获奖
“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2009年春节期间为四川省丹棱县创作了《桃花赋》得到了丹棱人民的喜爱。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社会荣誉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什么是杂文?
什么是杂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 *** 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
什么是杂文?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 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 ,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 、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 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 小到微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作者评人、议事、说理 、录言、记闻均可。
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正如鲁迅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 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自 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报刊 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思想而写作的杂文,更使杂文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体。
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 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 应注意的是:一,以歌颂为主的正面说理的杂文,不一定要用讽刺。二,不能滥用讽刺,也 不能不看对象乱用讽刺。
四、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杂文评人议事应该形象、生动。它要求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形象之中,使读骇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杂文的形象性与小说、戏剧的形象性不同。小说、戏剧的形象性要求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故事 情节、矛盾冲突和多方面的人物描写,来塑造完整的形象,而杂文只是对形象作“一鼻一嘴 一毛”的勾画,显出生动的“活态”来即可。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 以“落水狗”比喻失败的敌人,以“叭儿狗”比喻专事谄媚的奴才。所以说,杂文是形象与 说理、诗与政治的有机结合。
以上这四个特点,使得杂文成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参考资料:happyxll/...1
什么是杂文,有什么特点,杂文的写法?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伐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怎样写杂文
杂谈,杂论,随笔,札记一类文章通称之杂文.这类文章大都是"有感而发",对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日常工作,动态事件等或揭微显隐,针砭时弊,或扬清激浊,讴歌新风.因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体裁上归入杂文一类.杂感文章有如下一些特点:⑴,杂感的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杂感一般是贴近生活,"有感而发", 针对性就在这"有感"之中.杂感怎么写 是冷嘲热讽,还是热情歌颂;是金刚怒目,还是和颜悦色,这都取决于杂感的针对性.所以杂感一般都是短小精悍,一刀一枪,一招一式,对准目标,富有战斗力;绝不无病 *** ,无的放矢.⑵,杂感的写法一般是"由实论虚,以小见大".所谓"实"就是写的对象很具体,常常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首诗,一种现象,一段传说等等."论虚"就是善于从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中见出奇崛,看似普通的材料中见出深刻.所谓"小"就是取材往往只是事件中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见大"就是从"一滴水里看世界",揭示出隐藏在素材中的意义来.⑶,杂感的语言富......
杂文是什么意思?
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杂文的概念是什么
一、杂文与散文的区别:
1、一般散文侧重点在于创造意境,而杂文侧重点在于有很强的政论性和思辩。
一篇散文,只有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才能产生感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意境的构成,唬三个主要因素:一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一种思想;二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抒写的感情;三是作者在作品中为表达思想感情所描写的形象(景与物、人和事)。而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文,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此外,也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乃至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给人以身心愉悦。
2、一般散文的语言在于叙述和抒情,而杂文的语言多以幽默和讽刺。
散文的语言要求自然简洁而优美,散文的语言,多以抒情和叙事为主。而杂文的语言多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讽刺和幽默杂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揭露敌对的和落后的事物的一种生动有力的手段。杂文中常常运用辛辣或轻松风趣的语言,通过夸张、讽喻、双关或影射等修辞手法,在无情的嘲讽或善意的微笑中,突出矛盾所在和可卑可笑之处,并表露作者的信心和优势。但并不是随便说一些尖酸刻苛的俏皮活,而是必须以作者的敏锐深刻的思想见解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基础,才能写得亦庄亦谐,发人深思。
3、一般散文在思想情感上多侧重抒发思想感情,而杂文在思想情感上多侧重剖析事理,揭示规律。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抒 *** 感成为散文的思想主题。而杂文却侧重于思考分析、揭示社会矛盾、评击丑恶现象,歌颂美和向往美。读点杂文,便可从善如流,事业的成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要闯关夺胜,也非探囊取物那样轻而易举。
二、杂文的概念: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杂文是什么意思
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杂文的特点是什么?
杂文的特征 杂文有什么特征呢?从广义杂文来说,公认的有三条:一曰“杂”,二曰“文”,三曰 “理”。“杂”主要是指它的知识性,“文”是指它的文学性,“理”是指它的思想性和斗 争性。当然,还有一些,象“短小”、“讽刺与幽默”都可以算作是它的特点,但下列三点 是主要的: 一是知识性。杂文跟一般的议论文 论文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它常常是谈古论今,说文论文 道理,东西南北,海阔天空,显得很“杂”。但“杂”又不是杂乱无章,是杂而不乱,总是 服务于一个中心。这样,在这所谓“杂”的形式下就给人许多知识,给人很多趣味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
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什么是杂文集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20年代已有可观的成就,进而在30、40年代风靡文坛。在这以后时起时落,80年代又兴盛起来。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此外,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弢、聂绀弩、夏衍、巴人、邓拓、林放等人,是中国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什么是"鲁迅风"杂文
所谓“鲁迅风”杂文,就是鲁迅式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它当然不能囊括中国现代杂文的一切,但无疑是中国现代杂文的主流。“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打击敌人、匡正时弊、张扬真理,进行广泛、尖锐、巧妙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二)有自觉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创造,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注重多样化、形象化的说理以及笔调的讽刺和幽默的杂文味,追求一种“理趣美”;(三)在杂文的艺术风格上,文体的样式上,不拘一格,随物赋形,允许有广阔自由的创造天地。“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是一个比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广泛得多的概念,也是一个在时代的运动中不断流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概念。
什么是杂文?
杂文的特点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短小精悍,尖刻犀利。杂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有人称杂文是匕首、投枪、手术刀、清醒剂,就是指这些而言。
二、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讽刺是杂文的一种艺术特色,杂文的语言风格风趣,就像漫画离不开想象,杂文离不开风趣和讽刺,否则便没有了“杂文味”。
三、议论说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议论和说理,是杂文区别一般文化议论文和其它体裁作品的一个基本特怔。在杂文里,抽象的道理常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它往往借助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文学形象或轶事趣闻等,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法与议论挂钩,不但使复杂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理趣和形象的有机结合令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耐人寻味。
魏明伦有什么代表作?
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著名剧作家,一级编剧。第七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顾问。曾担任中央电视台1993年春节晚会总策划兼总撰稿,第二届全国戏剧小品决赛评委,1998年全国大专学生辩论半决赛总评委,马来西亚“花踪”国际文艺营主讲人,第五届“花踪”国际华文小说奖评委。20世纪80年代初期,魏明伦成名作《四姑娘》、《巴山秀才》、《易胆大》三获全国优秀剧本奖。80年代中期探索作品《潘金莲》引起全国讨论,波及港台、欧美。90年代代表作《中国公主杜兰朵》、《夕照祁山》、《变脸》在海内外演出并出版同名书籍,引起强烈反响,分别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编剧奖、巴蜀文艺特殊贡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振兴川剧优秀编剧奖。电影《变脸》获金鸡奖、华表奖及国际电影节多项奖励。另有杂文、散文集《巴山鬼话》发行畅销,多次再版。还有碑文系列《二滩赋》、《府南河碑记》、《盖世金牛赋》、《深山骏马碑》、《中华世纪坛赋》、《风雨同舟记》、《山城轻轨工程赋》等由海内外上百家报刊争载,并被选入多种精品文库及学校教材作为参考读物。
杜兰朵公主是谁?
北京城里美丽的杜兰朵公主向四方公开徵婚,但她却提出一个残酷的条件,前来徵婚的王子必须要回答她三个谜题。如果三题都答对,她就与他成婚。但是如果答错了一题,就要被斩首示众。虽然如此,仍然有许多王子爱慕杜兰朵公主,愿意以生命作为赌注,试试自己的运气。
有一天,流浪到北京城的卡拉富王子,见到杜兰朵公主,并为她的美丽所吸引,於是决心一试,不顾父王和奴婢柳儿的反对,用力敲锣要徵婚。
公主出现后,出了第一个谜题:「有一个幻影在黑夜中飘荡,穿过层层黑暗,重重人群,全世界都在呼唤它,恳求它。这幻影在白天悄悄退去,而在心中生起,每个晚上新生,白天死去。这幻影是什麼呢?」
卡拉富王子思考一下,回答:「是希望」。他答对了第一题。
公主接著问第二个谜题:「有一样东西像火一样旺,但它不是火。有时很激烈,有热、力、和激情,如果不动它就冷掉。如果你死了,它就变得冷却,若你有征服的梦想,它就沸腾!它有一个声音,听了会使人颤抖,它生意盎然地跳动著!」卡拉富想了一下,於是回答:「热情」。他答对了第二题。
公主接著提出第三个问题:「你点燃了冰块,但是回报你的是更多的冰块。它是纯白的,也是黑暗的,它可使你自由,但也让你成为奴隶,如果让你为奴,你就会龙袍加身。这点燃你的冰块是什麼?」
卡拉富很快的回答:「杜兰朵!」
群众欢声雷动,因为卡拉富正确的回答了公主的三个谜题,公主必须遵守她自己的诺言和这位王子结婚,而且今后就不会有求婚的王子要身首异处,死在他乡。
公主极不情愿让一位外乡人答对她的三个谜题,而必须下嫁。何况当初故意出这三个谜题,目的是为了要报复她的祖先被外乡人杀死。
卡拉富看出公主并没诚意要和他结婚,於是反而提出一个谜题,要杜兰朵猜猜他是谁。如果公主能在隔天清晨说出他的名字,公主就可以不必和他成婚,而且他也愿意欣然就死。
公主於是下令北京城的人们彻夜不眠,一定要在天亮之前查出这个人的姓名,否则众人就要受到处分。舞台上於是响起那首有名的曲子 Nessun dorma! (译作「公主彻夜未眠」或「今夜无人成眠」)。
杜兰朵公主想在黎明之前知道答对她三个谜题的异乡人是谁,於是下令北京城的子民彻夜不眠也要设法找出这答案。终於找到与王子同行的婢女 —柳儿,并严刑烤打,要她说出这王子的名字。柳儿因为爱王子而坚决不说,并强夺卫兵的匕首,自杀身亡。
王子愤怒地指责「冰冷的公主」,公主则表示自己高高在天上,并非凡人。王子於是逼近她的身边,用力抱住了她,吻了公主,公主终於流下了眼泪,表示第一次看到王子时就害怕他,不知要赢他或是被他打败,最后她要王子带著胜利与秘密离开,不要要求更大的胜利。王子却告诉她:「公主你是我的,在你面前我没有秘密…。」,於是说出自己是鞑靼王子卡拉富。公主因为知道王子的名字而雀跃不已,而王子则将一切的命运交给公主….。
第二天破晓时刻,杜兰朵公主当著父王及文武百官宣布她的答案,她说:「我知道这个外乡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就叫……爱!」
杜兰朵公主和王子终於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下完成婚礼。
中国公主杜兰朵的剧情简介
话说不知哪朝哪代,有一位艳若桃李,凛若冰霜的中国公主杜兰朵,被一些王孙公子、衙内少爷,三天两头来到紫禁城外,闹着要向公主求婚,搅得烦透了!便想出一个怪招:公布自己的肖像画、张贴皇榜,并设下三道难题声称:“若谁能攻下此难题,便招为驸马,与其成婚;反之,则绑赴刑场,砍头示众。”你不要说,这招还真灵!果然令不少公子哥儿望而却步,不敢再来向公主求婚了!但也有不怕死者,一个是金陵公子;一个是沙漠怪客,要提着脑袋去向公主求婚。两人揭了皇榜,去得皇宫应考。但不多久,便双双败下阵来,被刽子手拿下。话分两头。有位飘落海外的没落子孙,匿姓埋名隐居于孤岛之上,他有一个烧火做饭的小女仆,名叫柳儿。两人相依为命,情同兄妹。柳儿十分敬重这位无名氏。一天,柳儿从岛外沽酒归来,且为无名氏带回一幅肖像画,说是杜兰朵公主设下三道难题,贴皇榜、招驸马。那知无名氏不看则已,一看便心驰神往;再看即走火入魔;三看则大有堕入爱河之势。柳儿见状,自觉当把该画烧掉,否则,恐会闹出人命。画虽已烧,但为时已晚矣!无名氏已决定佩剑登舟,去揭榜应考。柳儿苦苦相劝,也无济于事,无奈只好紧拉缆绳,拖回小舟,跪地哀求,双手满是鲜血。无名氏情急之下,拔剑断缆,对柳儿说了声:“小妹保重,为兄去矣!”便独自往京城去了!去到京城,无名氏揭了皇榜直奔金殿,前去冒死求婚。上得金殿,几经杜兰朵公主盘问之后,当下公主便将“宝鼎”、“调位”考题交代一番。无名氏顺着公主手势看那“宝鼎”,乃铜打铁铸、重逾千斤的“丹凤宝鼎”。公主要求无名氏双手将“宝鼎”举过头顶,绕场一周,才算攻下第一道难题;“调位”就是要想方设法把公主从皇帝宝座上调下台来,这才算攻下第二道难题。经过几番斗智,无名氏巧施手掌心刺有柳儿名字的妙计,终将好奇心切的公主从皇帝宝座上,调下台来。这已试出公主并非铁石心人。之后,无名氏便转身望着“宝鼎”,意欲破第二道难题。只见他单手即将“宝鼎”高高举起,跃上高台。霎时间,赢得满堂喝彩。左右人等皆言:“公主输了!”。气得杜兰朵此时恼羞成怒,回身拔剑,就要与无名氏一决高低。但当日天色已晚,两下商定,明日在御花园再考第三道题。翌日,御园中的比武已有上百余回合,仍未见高下。此时,历尽艰辛追寻无名氏的柳儿也来到了皇宫门前。几经周折,才允其进入御园等候。再说比武场中,杜兰朵和无名氏于战马之上,你来我往不可开交。只见杜兰朵使出追命三枪,欲挑无名氏下马,却不料无名氏来了个回马枪反把杜兰朵挑于马下。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皇帝见状,认定女儿输了。并警告她,那少年连克三题,理当照皇榜办事,招为驸马。岂料,无名氏竟声称:“隐士不愿招驸马,此行并非求荣华。我输了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输了随我云游天涯。”。公主听后断然拒绝。皇帝倒想起需先查明无名氏来历后,再作定夺。杜兰朵转而追问无名氏多时均无结果。这时侏儒将公主拉到一旁,告诉她知情人就在御园之内。杜兰朵当即与侏儒一起去见柳儿,几经威胁利诱,柳儿至死也不吐露真情。柳儿心里明白:“兄长姓名决定成败,我若不说他必胜,我若说出他必败。”追逼之下,柳儿忽然抽出侩子手身上佩刀,毅然自尽。公主见状大惊失色,跃下高台。无名氏也恰于此时奔入,他一眼便认出了柳儿,一把推开杜兰朵便扑向血泊中的柳儿,紧紧搂着柳儿泣喊。柳儿气息奄奄地对无名氏说:“兄长···,我,我,我要看您的手心···”无名氏摊掌示之,柳儿辨认些时候,凄然一笑而气绝。此时的无名氏追悔、悲痛交集。正当无名氏哭号之时,但见柳儿“复活”,便追过去误把杜兰朵当成柳儿拥于怀中,亲偎长吻。回神后推开杜兰朵,向她索赔小妹。那杜兰朵思潮汹涌心绪万千。此时,不知何处一缕凄凉的箫声传来,杜兰朵寻声而去,发现无名氏独坐一隅,手执洞箫凄然而吹。突然,金陵公子和沙漠怪客悄然来到无名氏跟前,二人自报家门后,使得无名氏大惊不已:“你二位不是已推出午门斩首了吗?莫非我今日白日见鬼?”。“非也!”金陵公子道,“所谓斩首,那只是吓吓而已。”“唉!你们二位还健在,我的柳儿呢?柳儿在哪儿?”。无名氏话音未落,但闻深宫内传出“柳儿来也···”的呼声。无名氏随声而唤:“柳儿!”可人到近处观之,方弄清是穿了柳儿的衣衫的杜兰朵。杜兰朵告诉无名氏,她准备告别皇都,返回自然;化作一个柳儿,还他一个村姑;伴随他比翼双飞,云游江湖。她恳求无名氏带她而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无名氏说着丢开杜兰朵,一人而去。杜兰朵紧追不舍,冲出皇宫!至江边,无名氏解缆登船,划桨离岸。杜兰朵抓住缆绳,拖回小舟,竟如当初柳儿一样,但无名氏拔剑断缆,去无反顾。皇帝的人马不多时也来到江边。但见两帆前后,去之远矣!
当代文学包括哪些文体?
不是文体是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还有当代文学本就是一个流派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流派中吸取艺术养料,以丰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有了新的开拓,进行了多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充分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活力。
而在此中有分几大流派: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
伤痕文学——卢新华、刘心武、从维熙、冯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学——茹志娟、张一弓
改革文学——蒋子龙、田茂泉高晓声、路遥、张洁
寻根文学——杨炼、张承志、阿城、王安忆
“痞子”文学——王朔、石康、李傻傻、张一一
荒诞文学——魏明伦、狂狷、高行健、宁财神、阮云华
战后派——野间宏(日本)
新兴艺术派——川端康成(日本)
白桦派——武者小路实笃(日本)
新感觉派——横光利一(日本)、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
新思潮派——芥川龙之介、菊池宽
自由文学派——张贤亮、余华、王土
青春偶像派——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韩寒、巩巩幻想者等
80后创作——郭敬明、张悦然、春树、田烈芬 泽婴、朱子夫等
中国当代文学有哪些流派?
一、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 二、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坛上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有: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 伤痕文学——卢新华、刘心武、从维熙、冯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学——茹志娟、张一弓; 改革文学——蒋子龙、高晓声、路遥、张洁; 寻根文学——莫言、杨炼、张承志、阿城、王安忆; 自由文学派——高行健、刘宾雁、张贤亮、王土、余华、阎连科; “痞子”文学——王朔、石康、李傻傻、张一一; 荒诞文学——魏明伦、狂狷、宁财神; 80后创作——郭敬明、张悦然、村树、田烈芬、泽婴、朱子夫、欧阳两夜; 打工文学——欧阳三爷、安子、王十月、谢湘南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2009春节晚会小品一等奖《不差钱》大家看过吧?谁知道它的剧作者是谁?简介魏明伦其人。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 睡眼惺忪(xīng sōng) 蹑手蹑脚(niè) 2、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这出剧本有哪些显著特点?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4、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5、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望你给我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6、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二、品味语言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欣赏。 指定几位同学发言。教师总结。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枣儿》。 相关资料: 魏明伦,男,1941年生于 四川 内 江 ,现居 成都 。 童年 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 陈恩田 (大清康熙帝师 陈廷敬 后人)并称巴蜀双杰。 1950年参加四川省 自贡 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 导演 、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蜀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 潘金莲 》《夕照祁山》《中国公主图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 夏威夷 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80年代末期开始写 杂文 ,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 戏剧 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 天津 《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 武汉 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 湖北省 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 戏剧 界四大怪杰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变脸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 (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 (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 (二)〈〈变脸〉〉剧情介绍 《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 (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 词语注释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 (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明确: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四)精读课文 (1)细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好的情节用笔划出并阐明理由。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变脸》是 一个美的综合体,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真所谓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的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篇二:变脸 导语:这场戏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一)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2)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情节美,美在 ”句式,领略情节的魅力。 (3)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小结: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导语: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形象。 (二)欣赏形象美 (1)分角色表演,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 (2)请演员谈对角色的理解 明确:狗娃──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现在人的思想 小结:这场戏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示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导语:戏曲中的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情味十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欣赏语言美: (1)学生自选片断品味 (2)反复读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句子,体会哀伤、痛苦的悲惨心情。 讨论:体会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造就。 (四)课堂活动:欣赏脸谱 (1)展示川剧变脸中常见的脸谱。 (2)课件:播放歌曲《唱脸谱》MTV; (五)布置作业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篇三:变脸 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魏明伦及剧本《变脸》的全剧情。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抓住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通过戏剧语言的赏析,理解人物丰富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戏剧名冠五洲。数百个枝繁叶茂的戏曲剧种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生辉,竞展风流。林林总总的舞台表演、戏剧绝活中,要论神奇诡异、惊心动魄,首推川剧“变脸”。一招手,一抖袖,一甩头之间,相随心变,心随情动,尽显浪漫奇特,一展舞台风流。今天,让我们走进“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扛鼎之作《变脸》中的一段节选,体会巴山蜀地的戏曲之美,感受奇特川剧的无穷魅力! 请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戏剧介绍 请大家观赏几张图片“戏剧变脸图片” 瞬息万变,美轮美奂的变脸绝活,让同学们瞠目结舌。川剧,堪称中 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 目,乐曲丰富,表演艺术精湛。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 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 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 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 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作者介绍 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魏明伦: 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9岁唱戏,担任过演员、导演、编剧,14岁开始发表习作,后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等。《变脸》是魏明伦的扛鼎之作,曾被拍成电影,剧本也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享有世界声誉。 四、《变脸》剧情梗概 老师先把《变脸》完整的故事情节讲给大家听。 故事发生在一九二几年,当时那个社会,官场腐败,军阀横行,盗匪四起,民不聊生,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在四川平原,有一位老艺人水上漂,身怀绝技,孑然一身,以小船为家,青猴为伴,人称变脸王。为了收留后代以传绝活,在人口市场上,变脸王相中了一个被变卖了七次的8岁小男孩狗娃,他买下了这个男孩,并对他百般关怀爱护,但当他得知这男孩是女扮男装,他坚决让她离开他,后来在万般无奈之中,这女孩才得以留下,但只能叫变脸王“老板”不准叫爷爷。狗娃对变脸王的重男轻女不服气,一次趁变脸王不在偷试了变脸王的脸谱,不小心引发出一场火灾,狗娃自知闯祸,愧疚离开了变脸王。在流浪乞讨中,又落入人贩手中。在人贩子破旧的阁楼上。 她结识了三岁男孩天赐,并趁人贩子喝醉之际,逃离了虎口。她把天赐送给了变脸王,自以为是两全其美,谁知天赐是富家之孙,在他被贩卖后,他孙祖父求助于警察局到处悬赏寻找。变脸王对此一无所知,一天携天赐在街上游玩之际,当场被抓住。重刑之下,他以“拐卖儿童罪”锒铛入狱,警察局把本县十几起未结的儿童案全算在他头上,他被判以死刑。狗娃闻讯痛悔不已,去找活观音,恳请他去救爷爷,活观音求告护国军师长,遭到拒绝,狗娃急中生智,在护国军师长寿宴上,仿效川剧《观音得道》中观音为救父命而在舍身崖前割断绳索跳崖的情节。狗娃的真情感动了活观音 也打动了师长。师长当即应允亲自出面为变脸王申冤。最后,变脸王被释放,在码头上,见到了正在擦船板的狗娃。在“爷爷” 的呼唤声里,爷孙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变脸王临终之际,他将绝活传给了狗娃。 篇四:变脸 一、说教材 《变脸》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将引领我们进入戏剧天地,学习这个单元,我们会被那生动的故事吸引,会被那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揪心,见识人生百态,品味多彩人生,丰富对生活和艺术的感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变脸》是一个川剧剧本,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剧本描写的是,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这6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文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感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说教法和学法(3分钟)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再加上新课标的要求和戏剧文学的教学特点,我准备采取演读法、讨论法、美点寻踪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演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 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法和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情节美、形象美以及语言美,并通过讨论来引发思考、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在演读和讨论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充分感受到戏剧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教学过程(9分钟)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激趣揭题,展示目标 1、激趣揭题: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组绚丽的“变脸”图片,并辅以对“变脸”的语言介绍,从而引出课题。(板书:题目、作者) (教师语言: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明伦的《变脸》,去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2. 展示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的关键,开头明确任务,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设置了以下目标:大屏幕出示目标 3、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在文中画出自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并了解剧情。 多媒体显示,师生共同正音正形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并完成练习册的第一题。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 让学生思考: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以引导学生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 (三)精读课文,美点寻踪 这一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美点寻踪。教师出示美点的三个方面:起伏跌宕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四)研读探究,拓展积累 为了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现实,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艺人水上漂最大的缺点是重男轻女,这种思想在我国一直是根深蒂固。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个人的看法。 学生讨论,明确: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 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并声明“传儿不传女”,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五)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我想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1.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可以从内容上、写法上、感悟上等来谈) 2.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为了让学生了解帮腔人在剧中的作用,我设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篇五:变脸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川剧这一地方剧种的特点; 2.认识川剧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川剧表现人物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6年,电影《变脸》荣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金郁金香奖、导演奖,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影片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第16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这是著名导演吴天明旅美多年后的第一部作品,手法和技巧更趋成熟,构思独特,表演真实,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变脸》(节选)就是作者根据电影改写的川剧剧本。 二、作者简介 魏明伦(1941年-)四川内江人。有“巴蜀鬼才”之称,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四十余年未换单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创作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八十年代末期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魏明伦由于多方面成就,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魏明伦是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国家特贡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1983年与1995年四川省劳动模范。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代表剧作有:《四姑娘》、《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中国公主图兰朵》、《岁岁重阳》、《变脸》等;散文杂文集《巴山鬼话》等作品。 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他的剧本《变脸》就是以这一绝活为背景而创作的一个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章,扫除阅读障碍 1、查阅工具书,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进行注释。 2、将上述词语进行联词写话,要求词语要运用准确、恰当。 3、采用有关途径,收集作者、作品有关资料。 (二)成果交流 1、词语注释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 糍粑(cíbā):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初读课文,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 奏。 打鼾(hān):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阴霾(mà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暗之意。 盘缠(pánchán):路费 鹭鸶(lùsī):又叫“鸬鹚”。水鸟名,翼大尾短,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纯白色,顶有细长的白羽,捕食小鱼。 打牙祭:指吃肉等荤菜。 怡然自得(yì):形容自在舒适惬意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a):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也作“捏手捏脚” 2、交流联词写话 主要看学生写话中用词是否准确、通顺。 (三)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归纳课文大意。 设想:此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3、回读课文,弄清课情节发展脉络。 建议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 提示:可提醒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掌握情节结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如下显示: 第一部分(开头——“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 第二部分(“水上漂:狗娃,你在干啥”到“女孩在水中沉浮”):情节的高潮,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盛怒之下,狠心赶走狗娃。 第三部分(“水上漂:死丫头,不要命了”至文末):情节的结局,水上漂救起落水的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 4.这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水上漂重男轻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水上漂取舍与否和和狗娃绝望与希望的矛盾。 5.这出戏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剧通过写水上漂收留狗娃的曲折过程,着重表现了狗娃的不幸遭遇,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济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要求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的唱词、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内容,说说他们的性格。 2、学生独立品读课文,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3、小组内交流完善。 4、全班交流发言。 要求: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再引用课文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学生发言中,教师作点拔、引导,最后可作如下显示: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狗 娃——历尽磨难、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五、理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出任务:钻研课文,就文中疑惑处、精要处设问,先自行求取问题答案。 2、交流切蹉:与同桌互问互答,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设问或答案。 3、全班交流:提问征求答案,或指名某一个同学回答。 4、学生提问作答中,教师择类板书于黑板上,以便于同学记录。 提示:如果学生问题偏窄,教师不妨补充如下: ⑴水上漂为什么想丢弃狗娃? 他传宗接代、延续绝技的功利目的没有得到满足。 ⑵你是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