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影响与评价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结果是,中国老师对英国学生作出很差的评语:无礼、懒惰以及被福利宠坏了。在课堂上,当老师把作业发给学生时,只有半数学生愿意配合。另外一半则在聊天、吃东西,还有女生在化妆。教科学的杨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一名女生在听说英国男孩组合单项乐队中的一名歌手离开乐队时,会哭着离开教室。参加该项目的15岁学生罗西则抱怨,自己被像机器人一样对待,而且总被期待做到最好,课堂环境让人感到封闭且充满压力,学到的就是迅速地记笔记和听老师讲 。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对BBC说,在项目开始前,中国教师的决心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上课第二天,就听到学生们表现恶劣的消息。中国的教学方法和英国青少年的文化和价值发生冲突。他认为,中国的学校缺乏想像并且训导过多,英国的教学优于中国。英国学生习惯于可以向老师提问,并期待他们的观点能得到尊重。而且,英国学生们希望差异性学习 。而这正是中国老师提出挑战的地方。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杨老师的话说,英国的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制定的,但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一个统一标准,学生要么被淘汰,要么胜出,全凭自己。在中国不需要课堂管理学生的技巧,因为每个人都很守纪律。该报评论说,这种教育模式让上海此前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排名中多项夺冠,而英国仅位居20多名 。BBC说,这些中国老师的结论是,这些孩子缺乏管教的行为与英国优厚的福利体制有直接关系。教中文的魏老师认为,如果英国削减福利将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在中国,学生们知道他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来养家糊口,因为没有那么多福利来依靠 。“我们应该像中国人那样教孩子吗?”不少英国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每日电讯报》前驻华记者里查德·斯宾塞在该报撰文说,虽然有人批评中国学校僵化呆板,但事实胜于雄辩,即使是在西藏那样比较边远的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学校,中国学生的表现都超过诸如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学生。英国著名时事评论家詹金斯则持相反意见。他在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当中国都在从愚蠢的教育方法中觉醒时,为什么英国如此急着要复制它呢 ?不过,在4周的相处后,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的关系变得好起来。斯特劳格尔说,一些学生甚至开始表达对中国式教育的偏爱。他们喜欢从黑板上抄板书,认为这能帮助记忆。更多学生也喜欢中国课堂的讲课方式。罗西说,她认为这些中国老师工作非常认真,很有热情,而且很酷。其实英国老师也有教学热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对于BBC这部纪录片引发的争议,英国官方没有做出更多回应。英国文化部负责文化外交事务的官员尼克尔4日对《环球时报》说,无论怎样的争议出现,英中两国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了解,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他认为,英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项目还有很多,因此外界也不必盯着这一部纪录片不放 。 其实这部纪录片,可以看到很强的剧本痕迹。与国内真人秀里面旅行系列大同小异。先可劲的制造麻烦,顺带黑下你,再慢慢的展示你的努力,帮你洗下白,没什么差别。不过我想,这是涉及文化冲撞的节目,像大学生了没的两岸学生交流,或者是BBC的这类节目,一定会引起巨大讨论。 在第一集里面,有个点很关键,就是中国老师与英国老师在小考之后谈到,英国有多套大纲,英有IGCSE,英国有BETC课程,适应不同的学生水平。这似乎就是整个在第一集里面从体育课开始,到各类课程里反复强调的一点 。 除此之外,英国老师们表示很有教学方法也在这一集里面被强化了,具体来说就是数学课与体育课。英国的老师看起来总是这么有方法,他们能够进行所谓的“因材施教”,坐在学生中间一个个解答问题。 相对的,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以前总是针对性的说高考问题。不过我这次倒是想避开这个来谈,因为毕竟每个国家的学生想入大学都要考试。以我曾就职的国际学校来说,一开始大家都是学IGCSE,可以拿到最漂亮的分数去好学校。可是如果你拿不到升往高二年级需要的分数,你自然就只能去学一个相对弱一点的课程体系了,然后你能申请到的学校与专业就开始变得有限——这就是英国老师所言的,有时候你可能需要牺牲掉一些难点知识去讲一些基础的知识。因为如果换成弱一点的课程体系,就像从高考直接变成职高考试,这个变化对于孩子们教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这样,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他理解得了的东西,他都能有一种满足感。 但是无奈的地方就在这里,中国的家长往往宁愿拿到通过高考的那个分数,不愿意过早的就把他的孩子给审判了。一年以后,有的孩子将不得不去往不同的课程体系时,就会有家长质疑,为什么我的孩子只能读这个体系了,那他以后的升学就会有很多限制,等等。如果我交了同样多的学费,你却在高一结束就告诉我,我的孩子技不如人,要去读技校,而不是等到高三那一纸分数下来,这有些强人所难。所以,因材施教在国际学校内的推行尚有阻力。嗯,再谈论些课程吧..我重点以纪录片中的教师为主体,谈数学课与体育课。 体育课,学生要跑1000米与800米达标,这符合中国国情吗,符合。有小胖次跑的不过关。这时候我们当然可以说制度是冷漠的,这里面的中国老师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只会拿着秒表掐时间的机器,而那个英国老师在不停的鼓励学生。 我很感动那位英国老师的很多激励,这是肯定的。但关键是,中国的老师真的就那样的“冷漠”吗。也许是很无奈,因为必须要让学生达到标准。可是对于一个普通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也常常鼓励身边的人“do your best”,或者“尽力就行”。中国老师真的连关心与鼓励学生都不做么,连类似的话都不会说么,这真的值得让人深思。当然,虽然英国老师从话语上更具人文关怀,但是我不认为这里体现的面向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可貌似的确具有代表性)。 数学课 数学课形成的二度对比在于,学生们上中国老师的课没有听懂正弦余弦,而上英国老师的课听懂了。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里的几分钟内发生了什么事。 其实我没觉得中国老师做的有任何不妥的地方。从黑板上能看出,他从定义来讲这个概念。而且他也用了一个三角形,勾股定理算三边后,开始讲正弦余弦为哪边比哪边。 英国老师难道不是讲正弦余弦的定律吗?他是的,只是他从读音出发,告诉学生们怎么记忆。所以知识点是一样的,方法上有所不同。英国老师的方法更容易让英国学生接受。 这里也是有点不公平的地方。毕竟对于老师与学生而言,英语都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这是很容易想到的方法。我也看过台湾的培训机构,是用歌声的方法让学生去记忆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看的时候总觉得很荒谬,想着正弦余弦多大个事儿还要唱歌。但是在这里,我们似乎从这个纪录片中传递的观点是,英国老师很有方法,学生们一听就懂了,这多少反而有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了。 我们当然希望数学课也变得有趣,可是从概念出发的讲解,与把握发音的记忆,这不过仅仅是方式不同而已,要传递出高下的概念,我觉得有点勉强 。 结论:我觉得在这部影片中,BBC的初衷是有意思的,毕竟文化的交流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剪辑出来的偏向性,多少有点严重了,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在最后的考试中,中国的学生,要么没有英国学生考得好,要么考得好了一丁点,丁点到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实际上bbc承认了中国老师分数上教育的成果) 这仅仅是因为水土不服吧。如果中国的老师教中国的学生,英国的老师教英国的学生,最后考试一下,这才是更公平的考试吧。不过很多人又会说了,咱们能不以成绩论教育的高下吗。我当然也不想用成绩来论断,我只是针对BBC的这种评判标准,提出质疑。 (然而最后第三集也的确有一场考试...) 最后来说一点,我当然觉得西方的教育,从关照学生的角度做的更好,从人文性做的更好,但是仅仅从这样一个案例进行推导,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 。 本集中有一句话我是最赞同的,教育这个事情本身,一两天本来就看不见成效,得靠等。老师一边想办法一边有耐心,学生慢慢,一步步适应着老师的节奏来,课下与老师更熟悉更信任,课上更配合。四十天的结论,还是有点草率了。更何况,还是中途临时让学生转换跑道,就更难了 。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介绍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剧情简介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
校园生活有哪些?
学习生活、奋斗生活、日常生活、爱情生活、友情生活、社交生活、宅居生活…现在的校园缤纷多彩,什么样的生活占主导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内心需求.不过不管选择什么学习总是要有一席之地的,大学习,学的不仅是课本.#日常##校园生活##大学生活#9.9/晴[融化]part1:美好的一天从做核酸开始[允悲]part2:看看我们学校有哪些好看的[打call]part3:操场听歌+夜骑环校园(听着啵啵的歌骑车真的是一件超开心的事情[赢牛奶][抱一抱])
校园生活中的感悟
校园生活感悟三十六条
新学期又要开学了,你准备好了吗?这学期我们还要迎来新同学,给新同学一点小小的建议吧。作为老生的同学们,看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不正确的,帮我改正,缺的部
分欢迎补充。
一,别以为在学生会你能得到你曾经想要的。工作的热情很可能因为你所看到的所
经历的一些事而改变,但是也不必惧怕。你有大一一年来适应或者承受,并做出是继续
坚 持还是退出的决定。
二,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是记住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而
羡慕或者别的原因而在一起。所以,不必为任何分手而受太大的伤,记住,太大的伤,
真爱,还是值得追求的。
三,如果你的家庭一般的话,那么记得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比如二专
业或者将来的各种班,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记住,永远。
四,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没有通知你,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
实应该自己弄清楚。
五,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或
者别的,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必。
六,面试时很多老总会问你----如果你能见到老总的话-----你会做什么??也许你
现在其实就可以记得这个问题,这样可能以后会好好答-----尤其对文科学生来说。
七,别说脏话,你应该知道习惯的力量。找工作或者和别人接触时,你随便的一个
字或者几个字会让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八,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展示或者锻炼,都可以。
九,别为你自己和别人下定论,无比重要。你所看到听到的可能只是一面,为这个
失去可能的朋友,很不值。
十,疯狂英语的话:别怕丢人,如果你实在不行就别怕丢人,行的话,建议你们-去
追求丢人,那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至于为此笑话你的人,你可以把他们从你将来人生对
手的名单中排除了,所以你也不要笑话那些上台丢人的人。
十一,朋友,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会帮助你。但是你也
应该让自己有帮助他们的实力,所以,你要努力,你和你的朋友会一起在将来打造一个
可能很辉煌的事业。很好听是吗?但是记住,你们都要努力。
十二,“我请你吃饭“之类的话不要乱说,因为所有人都会当真,不管你自己怎么
想,大学里请人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几乎连请一个自己不怎么认识的人吃饭都很正常。
十三,尊严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学里,要懂得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自己,要让自己的
尊严有足够大的承受力,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的尊严的地方,除了你自
己,没人会为你保留它。
十四,大学是亚社会。对,所以当你上了高年级后,要让自己有大人的形象,大一
的孩子看到你,你要能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学长。你很成熟。
十五,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不信的话,你去做.做到后会发现有很多人
佩服你呢。
十六,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即使他们说不想你。
十七,你可以有喝醉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
让伤心事方休,否则,你只会是别人的谈资和笑柄。
十八,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
所以长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十九,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
话,可能不会吃亏,但是早晚会吃亏。可能,很可能。
二十,学习,永远别忘记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大学是个提高综合能力的地方云云,如
果你学习失败了,你就什么也不是——不排除意外,但你考虑好了吗?你会是那个意外
吗??
二十一,新学期如果你接新生的话,当被问到学校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时,你要记住
你不 但是这个学校的一分子,你更要给你学弟学妹带来信心,你走过大一,你应该知道
那时 候对学长的信任多深。
二十二,别总抱怨不公平,你的不公平对别人是公平的,辨证法——高三时学的,
忘记了?
二十三,别迷恋网络游戏。千万别。
二十四,“我爱你”。别对很多人说这句话,在大学里,我的意思是,希望你只对
一个人说,这是尊重你爱的人,更是尊重你自己的感情。
二十五,大学,因为你呆的地方是大学,所以你有空间承受失败和打击,因此,你应
该......真的应该,找找......自信和自傲的区别,可以用一辈子的。
二十六,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
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二十七,如果把上课不睡觉当做一种锻炼并且你做到了,那么,你很强,而且记
住,其实你应该是这样的,老师再差,也比学生强,因为他们是老师。
二十八,学生会的主席之类的干部,如果你尊重他们,告诉你自己那是因为他们是
你的学长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你的上级,事实上,大家都只是学生而已,只是学生。
二十九,如果你发现很久了你一直是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或者去上自习,别在意,大学里
一个人是正常的,你觉得孤独?你的朋友是怕你觉得你没有自由的空间,所以别以为你
没有朋友。
三十,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三十一,如果你不抽烟的话,你的精力将比抽烟的时候好的多,这是绝的。
三十二,你的确要学的有心计,但是记住,永远记住,在社会上要胜利的唯一的方
法永远只是一个,那就是实力,永远不用怀疑。
三十三,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
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三十四,人生百态,不要对新的看不惯的东西生气,无所谓的,比如说恋人同居问
题,和我们很多人无关的。
三十五,别总请人吃饭,别总让别人请你吃饭——朋友除外!
三十六,在大学里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冷静力,这是一种能力的,有大事时,能安静并
能快速想出办法的人,很厉害。
bbc纪录片 中式教学适合英国学生吗
BBC纪录片:《中式教学适合英国学生吗?》中国教师虽然能用英文上课,脑子却是集权思维:统一、纪律、听话。英国孩子却会问:我为何要听话?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二台将从当地时间周二(4日)晚播出一部3集的纪录片,片名为“中国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校长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可以向老师提问,并且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观点。
首先来听听波亨特中学(Bohunt Comprehensive School)校长斯特哲(Neil Strowger) 的看法。
斯特哲去年曾前往上海观摩中国式教学。中国学生的学习精神、课堂纪律以及班级规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斯特哲说,在这5名中国老师接管波亨特中学的一个班之前,他曾和这5名老师共进晚餐,他说中国老师有决心搞好这次试验。
然而,实验刚开始的第二天,他就接到报告说,他的学生表现不佳。在课堂不认真听课,闲聊天,不听老师的话。
显然,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和英国青少年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冲突。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向老师提问,而且期待他们的观点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