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志

时间:2024-07-17 13:43:25编辑:笔记君

天国志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天国志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章在湘潭全军败尽。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七、误王不问政事。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席卷神州大地。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正式定都南京,改称天京。4月,太平天国四十多位文臣撰文赞颂天京,他们认为:天京之所在系王气所钟,为历代帝王之都城,虎踞龙蟠,城高……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天国志》最新txt全集下载

天国志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二卷 NO:062 林秀才被困浦城没想到长毛来得这么快,林俊龙刚背着包袱跑到西门便看见几个拿着棍棒,乡民打扮的人在关闭城门。捅挤在城门口的百姓低声议论着,说大队长毛已经入城了,这几个人是长毛大人派来封堵城门的。虽然只有几个人,却不知道哪来的一种威力,竟将数百人吓的束无无策。林俊龙缩在人群当中,心里焦急万分。别人清楚,他是知道的,这长毛专和读书人过不去,自己去年游学湖南,亲眼见到长毛光天化日的在大街上杀掉几名学子,那可怖的场面至今让他心惊肉跳。下午听人说看见县老爷带着仆役、家眷出了南门,他就知道长毛肯定是不远了。城里原来就没多少兵,县老爷一走,还能指望那些平日里就人敷于事的绿营兵?自然是消息传开,人人都心急火燎的举家出逃了。可谁也没想到,平空里跳出几老百姓打扮的人,居然自己就是长毛,还恐喝说什么大队长毛已经入城,正在清剿满清余孽,这可不把大伙吓的都不敢动了么。别看眼前这没几个人,止不定马上便能……

《天国志》txt全集下载

天国志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天国志作者:曲无名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十误更新时间2009-3-11 17:49:32 字数:353 “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章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王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城防更新时间2009-3-11 17:51:11 字数:2682 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席卷神州大地。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正式定都南京,改称天京。4月,太平天国四十多位文臣撰文赞颂天京,他们认为:天京之所在系王气所钟,为历代帝王之都城,虎踞龙蟠,城高池深,滨临长江天堑,形势险要;控扼长江、运河,为水陆交通枢纽;地处东南财赋之区,有充足的战略后备。“金陵真生成一大天京也!”。文臣们屡屡提及的既高且厚的金陵城郭,在天京城防中确实发……

寻的意思

寻思的解释[think sth. over] 想;思考 详细解释 思索;考虑。 《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民有 争讼 , 矩 常引之於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唐 白居易 《南池早春有怀》 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三国志平话》 卷上:“ 仲相 低头寻思 半晌 ,终不晓其意。”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 :“ 角哀 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 《醒世姻缘传》 第十八回:“ 晁大舍 道:‘这是什么小事情么?可也容人 慢慢 的寻思。’” 老舍 《 骆驼 祥子》 十六:“﹝ 祥子 ﹞一边走着一边寻思,莫非人和厂倒出去了?” 词语分解 寻的解释 寻 (寻) ú 找,搜求:寻找。 寻觅 。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寻常 (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 平常 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觅找 笔画 思的解释 思 ī 想,考虑,动脑筋: 思想 (a. 客观存在 反映 在人的意识中 经过 思维 活动而产生的 结果 ;b.想法,念头;c. 思量 )。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想念 ,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想法:思绪。

寻的意思

寻(拼音:xú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通常用来表示寻找或追寻的意思。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伸开两臂丈量的样子,本义疑即一种长度单位,即伸开两臂的长度,合古代八尺。 《说文解字》又解释为抽出丝的头绪并整理它,由此引申为治理。测量是为了探究,故“寻”表示搜求、查找,又有沿着之义,由此引申为连接不断,又引申指时间,表示随即、不久。“寻”可以用来表示在某个范围内寻找某物或某人的行为。例如,“寻找失踪儿童”、“寻找失物”等。这个词语还可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感情上的追求,如“寻找真爱”等。“寻”有时也被用来表示量度长度或时间的单位。例如,“千寻之路”指的是长达千里的道路,“寻常”则是一种表示普通、平凡的方式,“寻日”则是指昨天。除了以上含义外,“寻”还有一些其他引申义。例如,在古代诗词中,“寻欢作乐”指的是寻找快乐;在数学中,“寻根”则指找到方程的解根;在越剧中,“寻衅”则是指找麻烦或挑衅。

凌十八的基本介绍

凌十八,名才锦,因排行十八,故称凌十八,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九月初九日(公元1819年10月27日),信宜钱排镇北内塘坳村人,是清代拜上帝会广东一首领。他领导的凌十八起义(又称大寮起义),是近代广东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壮举。他领导的起义,打响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第一枪,为支援太平天国早期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道光二十七年冬(公元1848年春节前后),他往广西平南县大同里探望父亲凌玉超和几个弟弟时,结识山人村胡以晃。经胡介绍,凌十八参加了拜上帝会。从此,凌十八为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凌十八以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满门忠烈,谱写了太平天国史的光辉一章。一百五十多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崇敬。  一、立志献身,义无反顾  胡以晃介绍凌十八加入拜上帝会后,即带凌进紫荆山晋见洪秀全、冯云山。洪、冯非常器重凌十八,共为结拜,派凌十八回信宜宣传拜上帝教,组建拜上帝会。凌十八从小跟着父亲读书,脑子里装着不少孔孟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凌十八浸染得相当深;读《三国演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着实感动得五体投地;《水浒》英雄一进了忠义堂,就义不反顾,舍生取义,他早已心向往之。现在受命传教,自然是对凌十八的严峻考验。同时,凌十八也不得不考虑这个严重的事实:祖祖辈辈凄凉寒苦,地无立锥,捱尽了地主欺凌的辛酸;近年耕山种蓝,才创下这份家业;家分两地,无非为了开拓富源。自己留在塘坳,培根固本,责任极其重大;稍有不测,全家又将重演那无衣无食,朝不保夕的惨剧。影响所及,父亲在平南种蓝,就成背水作战的危局。凌十八肩负着全家的安危。然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行,行必果。孔孟两位老夫子的话和家庭的教育,终于在凌十八思想上占了上风,榜样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力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春,凌十八回到家里,让家人照管田地、蓝山。他本人即按照洪秀全所创的拜上帝教教规、章程和具体做法,进行宣传、发动;他像冯云山那样,把拜上帝教的口号,简化为共图义举,就必有出头之日,千万贫苦人民亦可得救,有饭同吃,有衣同结,有田同耕,灌输进贫苦农民的耳里、心里,一步步提高他们的觉悟。凌十八夜以继日地工作、鼓动,与广大农民交知心朋友,放弃家务,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出现了从之者如市的盛况。凌二十四(摽锦)从广西回来,凌十八即派他在塘坳以出卖茶水生理作掩护,接待各地前来联系的会众。一个原来只图发展家业的家庭,几乎已经全部脱产为太平天国前期的事业而奋斗了。凌二十四只身在交通要道上工作,危险性极大(所以,后来宫步霄能够轻易的逮捕他);可他们为了革命,把安然置之度外。  二、破釜沉舟,出卖家产  凌十八经过两年艰苦的发动和组织,到1850年春节后,已经聚集约有二三千之众(怀乡巡检陈荣语)。按照洪秀全、冯云山的部署,大寮拜上帝会需要团营了,需要解决团营会众的住房、伙食等一系列问题。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说:社会的最下层要发展自己的革命势力,要明确自己和社会其他一切阶层对立的地位,要集合成一个阶级,必须从何下手呢?必须把自己还可以和现存社会制度妥协的一切完全抛弃;甚至最残酷的压迫也不能剥夺掉的些微享乐,完全抛弃掉。对农民来说,所谓些微享乐,就是仅有的房产土地。怎样才能使广大会众一齐抛弃掉那些微享乐,作为大寮拜上帝会领导人的凌十八,不但要言传,更主要的是身教。凌十八世代佃农,尝够了无地之痛;现有的房产田地,来之维艰,是全家的命根子;稍有错失,将不堪设想。然而,这些眷顾,正潜伏着与封建社会制度妥协的隐患,是革命失败的可怕根源之一。全家反复计议:根据拜上帝会教义,凭着对洪秀全、拜上帝会教的赤心,应与大寮拜上帝会紧紧地系在一起,同命运,同呼吸,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出卖家产,涓滴交公!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九日(1850年3月2日),凌十八把坐落塘坳的全部房屋、水田90亩7分、旱地10亩5分、山场150多亩,都断卖给彭成彩;卖得价银共340两,通通上交大寮拜上帝会公库,自己没有留下分毫。  以身教者从。凌十八的大公无私,促进了大寮拜上帝会的团营。很快地,所有大寮拜上帝会老幼男妇,并家资什物牛只谷米,一概搬进大寮。大家集中在一起吃住,生活费用由库房按规定公平供给,与早期基督教徒的生活方式极为相似,那许多信教的人都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正如列宁所说:在反对旧专制制度的斗争中,特别是反对旧农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217页)。因而增强了大寮拜上帝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家免除了后顾之忧,都把个人利益与拜上帝会利益连在一起,加强了革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纪律严明,团结战斗,果决勇敢。  大寮团营为大寮起义作了很好的准备。他们选择阵地,建设自卫设施,累石踞险;组织青壮年日夜练武,研究战备战术;建立军队,打制武器,购置军需品,为后来战胜前来寻衅的清政府官兵打好基础。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凌十八的大公无私,舍已奉公,不但激励了大寮拜上帝会,也给粤西地区一些天地会首领以良好的影响。例如,领导信宜天地会安莪起义的何名科,三次转战粤桂,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大寮起义军和太平天国的早期斗争,都是主动的,无私的;广西北流县天地会首领梁二十,与何名科团结战斗,直到牺牲;容县自良圩天地会随时拨人马给何名科,罗定曾七率所部与何名科并肩作战,岑溪县水汶彭骨六对何名科的多次帮助,等等,都是不计得失的,无条件的大力支援。  三、临危不惧,有我无敌  无私就能无畏。凌十八和他的拜上帝会众,都抛弃了与现存社会制度封建主义制度妥协的一切,抛弃了最残酷的压迫也不能剥夺的些微享乐,心里坦荡荡,于是,这一大群贫苦的农民,顿时成为无所畏惧的英雄好汉。他们,使所有曾经睥睨一世的地主恶霸发抖,使蔑视人民的官僚胆裂。但是,压迫者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必将纠集所有的恶势力,企图把势将燎原的星火扑灭。  果然,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850年8月27日),信宜知县宫步霄率兵勇2000余人前来围攻。两军相比:敌人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装备精良的。大寮拜上帝会虽拥众数千,除去妇孺老弱,能作战者不过两三千人;虽有过训练,却是非正规的,只互相研讨,没有见过战阵;战法也只从《水浒》和《三国演义》学来,武器楛窳,买来一部分,大部分是自制的。然而,大寮人相信:正义在自己手上,仁义之师必胜。他们不悲观,不害怕。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他们决定:先把拳头缩回一下,再打将出去。于是空室清野,让出大寮,搬进莲塘,麻痹敌人,歼灭敌人。果如凌十八所料,敌人于当日进占大寮,以为得计。是日夜间,凌十八奇袭大寮,抢去铳炮廿余口,将家丁马三致伤,共伤毙壮勇数十人(高州府经历朱用孚《二次禀复府宪稿》),浩浩荡荡地扛着战利品返回莲塘,进一步诱敌深入。次日,宫步霄分练勇为四营:余士桢屯梅子岭,孔传东屯大岭岗,钱排勇屯黄楼河,北永勇屯方田坳,分两层包围莲塘。表面看来算无遗策,满以为可以把大寮起义军一网打尽。当天晚上,凌十八舍近打远,率主力走小路,迂回包抄敌后,分割歼之。8月29日黑早,大雾迷漫,凌军拥进梭垌营盘,敌人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已经身首异处。结果,余士桢被杀,孔传东重伤,梅子岭营及大岭营皆破,诸营皆溃。宫步霄输红了眼,以重赏募雇罗定打手数百人同他的随带乡勇,于8月31日沿响水河进犯莲塘。凌十八利用地形设伏,关门打狗,流氓头子潭超拔及一大批打手阵亡,逃得性命的夹着尾巴回罗定;宫步霄计穷力竭,遁逃回城,悲叹贼势益张,高州知府胡美彦殊深愤懑,清地方官员哀叹:凌十八已披猖不可复制矣!乡市为贼踞而为巢矣!四领被裹胁而降贼矣!凌十八这群无知小民,一旦蠲除了私心杂念,转眼成为智勇双全的英雄,把庞然大物打得抱头鼠窜,无私的力量大矣哉!  四、神驰金田,心切团营  《中兴别记》说:道光三十年六月,上帝教匪洪秀全等会于桂平金田村起叛。《天情道理书》说:我们起义之时,伊等(按:指高州罗镜圩一班兄弟,即凌十八等)亦来,遵天父天兄圣旨,回去团营。可见,这个会是各地拜上帝会首领的集会,由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并命令他们回去团营。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凌十八的名字,但文意却说明了凌十八的确参加了这个会议。对此,钟文典教授在《凌十八起义脞谈》明确地指出:凌十八又匆忙赶往广西,接受团营起义的部署。上引《天情道理书》所说,就是指的这件大事(所以叶芸亭上广西,没有遇见凌十八)。从此,大寮拜上帝会的全部工作,都围绕着团营金田这个中心展开。他们之所以未有成行,一是需要准备;二是敌人进攻,必须应战,后又要与招抚周旋,分不开身。然而,凌十八等无日不以团营金田为念。九月初一日(1850年10月5日),茂名县令胡宗政到莲塘行抚,凌十八就义正词严地宣布:我等受金田之命,将起兵以谋天位。迟行的更重要原因是等候拜上帝会总部的部署。九月二十五日(1850年10月29日),《天兄圣旨》曰:近处团方,现匝住马。密谕远方兄弟,预备多买红粉(按:准备充足武器)。声信一到,就好团圆也。因此,尽管凌十八无日不神驰金田,心切团营,其行止还是完全听命于拜上帝会总部,没有自专,其组织性纪律性之强,天日可鉴。次年一月,凌十八挥师西进了,原是抄近路的,已抵与信宜比邻的广西大伦;旋即折回茂名的石村、化州的宝圩,辗转进军,一定另有缘故。这时,金田已经起义,清军全力围攻太平军,桂东、桂南俱已加强堵截,凌十八遂强攻桂南重镇郁林。究竟这是拜上帝会总部的布置,还是凌十八自己改变战略?没有明确史料,不能武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大寮起义军与太平军还是声气相通的。因为:凌十八一边以大部队强攻郁林,把过万敌人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以减轻太平军的压力,一边派先遣部队北上桂平大洋圩,意欲与太平军会师;为了迎接大寮起义军,太平军也派遣部队先攻旧县圩之江口,后又转为明攻旧县圩江口而暗攻勒马,俱因天堑不能飞渡而会师计划无法完成,郁林不克。凌十八遂回师信宜,出岑溪而会金田,此志未曾少懈。他乘怀乡、白鸡大胜,师出贵子,仍拟抄小路入桂。终因两广清军合力堵截,乃于七月十一日(8月7日)攻下罗镜,打开出梧州或上湖南的通道,还是志在会师。后被围罗镜,乃图固守,仍旧念念不忘广西兄弟前来救援。常存抱柱信的儿女感情,岂能望其项背?  五、坚守罗镜,威寒敌胆  凌十八攻克罗镜才四天(七月十五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就率兵到达高州城,派巡道宗元醇带兵到信宜,设立西路大营,截断义军回信宜之路,开始进攻罗镜圩;不久,新会参将卫佐邦部扼守大锣营要隘,清军在太平圩设东路大营,对罗镜形成合围。凌十八进退不得,便设防坚守。他凭险构筑三层防御工事:第一层,外围修筑坚固土城20多华里,后筑炮楼、炮台。第二层,在土城与圩之间的山林、水田、开阔地中间筑大小炮台,挖陷坑、陷阱,树林中、墙边均罗列炮位,纵横呼应;炮台前、各炮之间各有陷坑。第三层,圩内又分里、中、外三层:外层是在圩外设置陷坑、陷阱;中层环圩开濠,濠内伏设大炮;圩内用砖堵住西圩大街口,惟留东圩出入,街口也坑堑重重,可通城内的入口设置炮台,遍地暗布竹钉、竹签,遮上浮土。同时,开仓济贫,发动群众参军,自制火药,广储粮食。八月初十(9月5日)后,徐广缙从全省调来兵勇万名、民团二千多人,大炮多尊,反复进攻罗镜,均无法越雷池一步;高廉巡道宗元醇到水摆督战,连战亦无功;制禾草牌抵御义军大炮,义军纵火烧死清军很多。年底,徐广缙亲到信宜指挥,在罗镜圩外挖濠、筑墙、濠内灌水,想把义军困死。凌十八诱敌攻打西圩,伏炮杀清军百余名。二月十八日(1852年4月7日),夜半,凌十八奇袭敌营,杀死素称胆勇为一军冠的黄冈都司饶成龙,砍伤把总数人,斩清军百余人。官军连战皆败。宗元醇多次想遁逃离阵,都因徐广缙在城而未敢成行。三月廿四日(5月12日),起义军计诱敌人深入东圩而全歼之,斩守备钟庆瑞。徐广缙恼羞成怒,杀了两个千总,把另两个千总枷号示众后流放。徐调高州镇总兵福兴来攻,连攻十余日,均被起义军击退。咸丰皇帝哀叹:朕寝馈之不安矣!  六、满门忠列,气壮山河  咸丰二年五月初一日(1852年6月18日),广东巡抚叶名琛到罗定督战,断绝凌十八义军粮草,迫使义军采食野草、树叶,饿死者众。六月初四(7月20日)、初八日,清军两次攻鬼子埝炮台和火药库,凌二十八伤腿。在饥肠辘辘、主将受伤的危境中,起义军斗志旺盛;诵经之声,犹闻于敌营,叶名琛吃惊不已。六月十二日(7月28日),清军倾巢分三路,每路各分三层五队猛扑罗镜圩。此时,起义军剩下不过百人,弹尽粮绝,饥饿难忍,仍尽最后一点力气,与敌肉搏,伤毙清军337人。最后全军壮烈牺牲。徐广缙等的奏折,也说义军视死如归,坚忍信从,光绪《信宜县志》说其党数千人,竟相从饿死而不变。真是农民起义史的光辉篇章。  凌十八一家,他本人和凌二十、凌二十四均为保卫罗镜圩而英勇战死,凌玉超、凌二十八和凌十八的妻子在战斗中被俘牺牲。凌二十九、凌三十参加了金田起义的行列。后来,凌二十九下落不明,凌三十被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开国王宗?天福,被明确承认他的开国王宗身份,说明凌十八在开朝立国中所作出的贡献。

安庆保卫战

安庆保卫战安庆,位于八百里皖江的源头,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在这里登盛唐山观长江,感慨了一句“此地宜城”,故而安庆城别名“宜城”,不过,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小城,还曾有过一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清咸丰十年,湘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城打响了一场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惨烈战斗,这便是震惊天下的安庆保卫战。一、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安庆就成为了太平军最重要的西线门户和粮源要地,长江东流经由安庆,将漕粮运送到太平天国大后方,同时,安庆作为“天京之锁钥”的独特地理优势,也让清军,欲攻打天京而不得,屡屡望安庆而兴叹。可以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这对于急着剿灭太平军的曾国藩而言,打下安庆,就成了“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本”的关键一战。1860年,曾国藩率水陆大军五万人围攻安庆,而此时安庆城中的守军,只有区区两万多名太平军,消息传来,洪秀全急令陈玉成与李秀成,兵分两路西征武汉,以解安庆之围。可惜,陈李二人试图效仿“围魏救赵”之计,攻打武汉的进展并不顺利,一开始,陈玉成的大军所向披靡,仅用十二天便攻入湖北,武昌城中的清军吓得慌作一团,幸好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及时挺身而出,以“保障外商贸易”为由阻挠太平军前进,才让清军缓过一口气来,此后,陈玉成与湘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但始终没能解救安庆之围。眼看西征武昌的意图落空,陈玉成索性回救安庆,在赤冈岭一带连夜修筑营垒,准备与安庆城中的守军里应外合,谁知,清军却棋快一招,他们趁着陈玉成回天京请求援兵的时机,突然袭击了赤冈岭的太平军,没有了主帅的太平军顿时大乱,留守赤冈岭的四千名太平军精锐,全军覆没,清军兵锋直抵安庆城下。二、血战陈玉成西征失利的同时,李秀成部的进攻武汉的计划,也并不顺利,1860年秋冬之间,李秀成率南路军经繁昌、石台而入黟县,一度打到离曾国藩设在祁门的指挥所仅剩六十里路,曾国藩吓得连遗书都写好了,可李秀成却不知何故,没有按照原计划继续进军,转而率军挥师浙江,西征计划遂宣告失败。眼看围武汉,救安庆的计划已不可行,陈玉成当即亲临前线,他抱着全军必死之决心,分兵十路与清军正面对抗,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安庆保卫战。战斗伊始,陈玉成亲率数万大军,每人背负着一束茅草,迎着炮火冲到清军壕沟前,一面砍杀敌人,一面用茅草把沟填平,清军占据有利地形疯狂向太平军开炮,炮火映着天空都呈现出诡异的血腥色。太平军的先头部队在清军的炮火下一片片倒下,但很快后续部队又顶着清军的炮火不断发起冲锋。牺牲的士兵尸体层层叠叠地落在壕沟里,与茅草一起将壕沟填得犹如平地,战斗一连打了几天几夜,安庆城外尸骨如山,连河水也被染成了红色,可惜,纵使陈玉成奋战至此,到底敌不过清军炮火的密集攻击,最终不得不含恨,回师桐城,另图救援安庆之策。三、城破陈玉成败走后,曾国藩为减少清军伤亡,提出了“扎硬寨,打呆仗”的六字作战方针,准备对安庆城围而不攻,坐等安庆城守军困死在城里。安庆城中的物资,在清军封锁下急剧减少,待到入夏后,城中存粮已所剩无几,太平军将士不得不搜食猪、狗、树叶、树皮来充饥,但这些东西很快也成了“紧俏货”,于是路边的饿殍渐渐也成了人们竞相争抢的“美味”。然而,虽然太平军战士处境如此艰难,他们依然顽强坚守着自己的城池,哪怕活活饿死也决不肯向清军屈膝投降,安庆城中军民的艰难处境,让陈玉成忧心不已。1861年8月末,陈玉成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再次兵发安庆城,誓要解救安庆之危,太平军在陈玉成的指挥下,与清军展开一场血战,城中的太平军见来了援军,也不顾饥疲交加的身体状态,一起站立城头为陈玉成部唱军歌助威。清军见太平军势大,急调火铳兵助战,枪林弹雨中,太平军尸横遍野,流血漂杵,最终清军在消耗十七万斤火药和无数铅弹后,终于打退了陈玉成部的进攻,这一仗,太平军死伤两万多人,一时间山峦大地,尽是一片血染的色彩。陈玉成部虽败,却极大的打击了清军的气焰,为防陈玉成卷土重来,清军连夜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通到安庆城下,随后,清军通过地道,在安庆北城门下埋放了大量炸药,将厚厚的城墙炸开几十丈的缺口,安庆城就这么破了,潮水一样的清军涌入城中,与留守在城内的太平守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为抵抗清军进攻,率太平军战士用身躯堵住城墙缺口,英勇就义,与此同时,城中的激战正杀得天昏地暗,日月变色,两万多名守城的太平军誓与阵地共存亡,拖着虚弱的身子与清军拼死一战,全部壮烈牺牲。至此,安庆城完全落入清军手中,安庆陷落的第二天,陈玉成见大势已去,只得忍痛退兵,回师途中,陈玉成忍不住仰天长叹,泪湿衣襟,这位被誉为擎天一柱的年轻将领明白,安庆一丢,天京西线再也无险可守,天国破灭,不过是早晚之事。果然,三年后,清军合围金陵,天京城破,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风云中。

安庆保卫战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战役从1860年一直持续到1861年,整个战役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在这场战役中太平军与清军展开了殊死决战,因为双方都意识到了这场战役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最终太平军战败,安庆失守。安庆保卫战为什么以失败告终首先应该说的就是太平天国的将领对于这次战役没有取得战役胜利的一致而且坚决的态度,在这场战役中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洪秀全调集李秀成与陈玉成共同支援安庆守军,但是李秀成在一八六零年秋冬之间率南路大军一直打到离曾国藩设于祁门的指挥部只有六十里路的地方,当时曾国藩惊恐万状,写了一封遗书,准备兵败自刎。但是十分可惜的是李秀成没有乘胜直捣祁门,也没有按预定的路线向湖北进军,却擅自挥师去了浙江,转向江西去了,李秀成失去了救援安庆的良好战机。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支援安庆,李秀成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一个取得战役胜利的坚决态度。而陈玉成在转战湖北的时候遭到英国海军的阻碍就轻易的放弃了攻取湖北武汉,也是一个没有坚决的作战决心的表现。其次,主要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没有达成一致的战略方针,没有积极的协同配合好陈玉成、李秀成轻易的放弃合攻湖北计划,不坚决夺取武汉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另外,太平军缺乏统一的协同一致的指挥是造成其失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太平天国没有确定前线最高指挥官,每支部队都各自为战,不能做到由一个最高指挥员根据战时情况统一指挥,违反了兵法上兵权贵一的原则,而相对的他们的敌人却拥有着统一有效的指挥,最终导致了安庆保卫战中清军胜出。安庆保卫战是曾国藩领导的清军与陈玉成、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太平军最终没有能够守住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安庆,安庆最终被清军攻陷,安庆保卫战战斗进行的非常的惨烈,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庆城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战斗,太平军死伤惨重,清军也损伤不少,下面计算一下安庆保卫战死了多少人。一八六一年五月末,清军趁陈玉成到天京请求救兵,不在军中的机会,集结重兵向太平军阵地赤冈岭发动进攻。一周后,四千太平军守军孤立无援,粮绝,营垒被攻破,湘军未留一名活口。紧接着,清军又向菱湖北岸的太平军营垒进攻,八千守军粮食耗尽后向曾国荃投降,全部被斩首。陈玉成从天京回到桐城,八月二十五日,陈玉成亲临前线指挥太平军对安庆进行救援,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庆城外进行了血战,尸体填平了壕沟,血水将河水染红。太平军与清军死亡不可计数。1861年9月5日,清军用炸药炸开了安庆城墙,清军与太平军展开了激战,太平军两万多守城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清军虽然成功攻陷了安庆城,但是也死伤非常的多。除了以上介绍的三场主要战役之外,在安庆保卫战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战役,只不过激烈程度比较低一些,但只要是战斗都会有死伤。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安庆保卫战仅仅在主要战役中太平军死亡人数就达到三万二千人之多,再加上没有计数的,再加上清军的死亡人数,可见安庆保卫战死亡人数应该大大的多于三万二千人。

石达开生平简介

一直有学者认为,曾经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之所以最终覆灭,石达开的带兵出走是一个重要原因。可是身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为何会选择出走?又为何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的悲惨结局? 20岁成太平天国领袖 石达开,1831年出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一个富裕的农家。他幼年丧父,八九岁起即独撑门户,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13岁时处事已有成人风范,因侠义好施,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 道光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石达开16岁那年,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邀其共图大计,石达开慨然允诺。四年后,石达开毁家纾难,率4000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1851年,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被晋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当时在天王洪秀全之下,还封有“五王”,即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此时的石达开年仅20岁。 在从广西向金陵(今南京)进军的途中,石达开与西王萧朝贵一起,被委任为“开通前路”的先锋。1852年底,萧朝贵在围攻湖南长沙的战斗中因伤死去,开路先锋的重任落到了石达开一人肩上。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的差距在于水师,于是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曾国藩本人差一点当了俘虏,气急败坏地欲投江自尽,后被部下救起。 被卷入政治漩涡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再次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陷入太平军四面合围境地,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此时却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石达开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 石达开配合东王杨秀清解除天京之围后,便踏上西征的路途。他万万没料到石达开简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已经全面爆发了。 按照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但是本应在天王之下的杨秀清却时不时以“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越过洪秀全,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太平天国早期大政方针多出自东王府,弄到后来,大家都唯东王命令是从。 但是洪秀全并不糊涂。他很早就制造了“上天承命、宰治天下”的舆论,决定建立天朝,实行世袭制度,这自然与杨秀清掌权的实际发生了激烈冲突。天京之围解除后,杨秀清的权欲进一步膨胀,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此前杨秀清为九千岁)。此事过后,洪秀全便密诏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回京诛杀杨秀清。 1856年9月1日深夜,韦昌辉与秦日纲迅速将部队布满天京要塞,然后进入东王府。9月2日凌晨,杨秀清和他的家属及侍从官兵猝不及防,全部被杀。其数万部属也惨遭株连。 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天京城内的惨景,令石达开目不忍睹。他严厉指责韦昌辉。韦昌辉不仅不听,反而起了杀机,欲置石达开于死地。石达开连夜逃出天京,韦昌辉将石达开留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部杀死。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洪秀全,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昌辉。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查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石达开简介,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为了牵制石达开,洪秀全分封他的哥哥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负责管理军队的粮草,并参与国事。不仅如此,洪秀全还意图加害石达开。 1857年5月底,石达开因惧怕重蹈杨秀清被杀的覆辙而逃出天京。石达开率数万精锐出走,使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这也为太平天国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 兵败大渡河被凌迟处死 石达开率部出走后,仍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他曾想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但他的这一努力因内外矛盾,以失败而告终。接着,石达开决定进攻湖南,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但宝庆一战,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9月,石达开自广西北上,欲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此后,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在1863年春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 1863年5月,石达开率部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炳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4000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2000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然而,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2000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这一年,石达开年仅32岁。


跪求石达开从开始到最后指挥的所有重大战役详情??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别名亚达,外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首封之五王之一,为翼王,称五千岁。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朝中官员推举石达开执掌政务,但天王洪秀全开始对石达开猜疑,引致石在1857年带领大量太平军脱离天王,独自发展。此后数年间石达开转战至四川,最后兵败投降,被处死。

早年
石达开早年在家务农,后加入拜上帝会,称天父第七子。


金田起义后
1851年拜上帝会于金田起兵后,石达开领左军主将。同年12月,在永安被封为翼王,其后屡立战功。1853年西征开始后,石达开被派到安徽主持当地政务。1855年1月,在鄱阳湖大破湘军水师。同年下半年石达开向江西进攻,在数月内除南昌外几乎攻占江西全省。


天京事变及出走
清咸丰六年(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因责备北王韦昌辉滥杀而遭韦昌辉杀死留在天京的家属,石逃出城外后召集军队讨伐韦昌辉。在韦昌辉被杀后,石达开在天京奉洪秀全命辅政。洪秀全此时开始提防石达开,任用洪氏兄弟牵制他,石达开日益不安,于1857年从天京出走到安庆,一路上太平军相从者如云。洪秀全这时曾经撤去洪氏兄弟王爵以挽留石达开,不为石接受。后来石达开领兵到江西,1858年经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广东再到广西。


后期
石达开有意攻取四川作为根据地,可是许多部下希望返回天京,不愿意再跟随他西征,一些部队开始离开他。1860年,部将彭大顺、朱衣点等人劝石达开返回天京,石不听,彭大顺、吉庆元、朱衣点及多位将领决定率领所部向天京出发。这些部队脱离石达开后,有些成功通过清军控制区返回天京一带会合太平军本部,有些则在半途被清军打散。彭大顺在途中战死,吉庆元、朱衣点与部队约20万人在1861年到达江西会合本部。

在大批部队离开后,石达开在广西招兵数万人,在1861年率十万之众北上湘西,再经湖北进入川东。石达开在四川南部时,多次企图渡过长江北上,为清军所阻。石达开其后命赖裕新、李福猷分兵北上及东进,以分散清军兵力。同治二年(1863年)初,石达开终于渡过金沙江。石达开担心大路有清军防守,取冕宁小路向北前进,亲率数万人在5月到达大渡河边,因王娘生子,于是下令全军犒赏休养三日,错过了渡河时机。当地西番族土千户王应元在松林河拆桥防河,清军亦到达大渡河北岸布防,加上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数丈”,石军强渡失败。石军欲西渡松林河,又被王应元击退,石军的退路也被土司岭承恩带兵攻占。石达开部队在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附近)进退无路,被困二十余日,粮食将尽,多次突围也不成功,部队损失过半。6月13日,石达开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请降,愿“舍命以全三军”,清方将领伪称同意。石达开与部属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被押解到成都,审问时石“枭杰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词色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石达开与三位部属于6月25日在成都科甲巷被凌迟处死,曾仕和不堪痛楚喊了一声(“文弱,不胜其楚,惨呼”),石达开制止他说:“何遂不能忍此须臾?”石达开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四千多人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杀。


求一首后人评价翼王石达开的诗?

思翼王----清明节有感 张瀚元 翩翩美少年,首义起金田。为求太平世,还我汉家天。 豪气冲星斗,胸中藏经纶。万里云和月,天地任纵横。 一战下江南,凯歌定天京。二战扫长江,清妖心胆寒。 安庆易新制,百姓颂声名。惊闻王杀王,庸主去长城。 远征大西南,千古留绝响。武侯能呼风,君何不避雨。 满腔杀敌志,碧血化彩虹。滔滔大渡河,声声叹英雄。 锦官芙蓉花,岁岁敬翼王。君虽随鹤去,浩气存神州。 江山有胜迹,梦醒后来人。 翼王石达开 作者:辛白 一 男儿生当随君王,扫尽妖氛追汉唐。 阵前威摄三军魄,帷中心系万家粮。 国乱辛酸说家难,兵穷悲恸叹国殇。 大度河边刀快否,热血今朝未曾凉。 二 天朝奇兵多勇武,最服吾心是翼王。 满腹韬略病诸葛,一腔忠义老云长。 威震东西城池变,连破南北大营忙。 天王何德负兄弟,遂使太平不能长。 题大渡河翼王亭石室 作者:于右任 大渡河流急且长, 梯山万众亦仓皇; 遗民慷慨歌谣里, 犹说军前失翼王。


上一篇:天国少女漫画

下一篇:天河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