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

时间:2024-07-14 08:33:53编辑:笔记君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人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有关部门要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4)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当前,政府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总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为社会做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都要从自我做起,自觉参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0年7月自学考试《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真题简答题第3题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校解析答案: (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上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   (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什么的社会革命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古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对矛盾。人类社会在生产力落后、物质生活贫困的时期,由于对生态系统没有大的破坏,人类社会延续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能实现的,它是人类的一个陷阱。所以,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社会简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什么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怎么建设这一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水资源告急造成土地干旱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中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光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冯飞: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是从中国的历史纵向看,资源应用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不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从单位GDP能耗变化来看,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变化看,1980年是9820立方米,2000年降到610立方米,2003年降至448立方米,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目前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已占当年GDP的3—7%。环境“透支”普遍存在。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如果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那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3100万吨和3900万吨。


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表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一个代性的话题,也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或用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紧迫性、指导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加快建设广东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思考

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解析:

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10分)

【答案】:(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行有利于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 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 (1)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 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 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 利用的过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 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 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 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 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紧研究 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 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 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有关部门要组织修订主要耗能 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 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4)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 体水平。当前,政府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 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 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 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第三产 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 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总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 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 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 资源,为社会作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 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都要从 自我做起,自觉参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燃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有关部门要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4)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当前,政府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总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为社会作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都要从自我做起,自觉参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


上一篇:死链接

下一篇:led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