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规划纲要三项政策
法律分析: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二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包括高级技师培训,发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作用。三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全国新建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0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三项政策分别是 法律问题
法律分析:
政策一: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政策二: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政策三: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法律依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三项政策与高层次创新型 -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的《人才规划纲要》。体制机制创新:(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重大政策:(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法律依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三条 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第四条 重大政策: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十四五规划中对农村人才的规划有哪些?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总体部署上,该规划有以下几点突出:1. 提高农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2. 加强农村人才引进和留用,促进城乡人才流动,鼓励高素质人才回归农村发展。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民创业就业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4.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村干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5. 推进农村智能化建设,促进数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以上措施,中国将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十四五规划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十四五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围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提出了一些突出亮点。首先,规划明确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乡村、善治理的‘三农’人才队伍”。这是因为现代农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更需要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农村人才,他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其次,规划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人才队伍。其中,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适应乡村产业升级转型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和科技创新型人才。这样能够使农村人才队伍更具市场竞争力。另外,规划强调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群众性、基层性和系统性。其中,这也是其他部门发展规划中所没有的亮点。它会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多层次、全方位的建设,也可以让农村居民参与到队伍建设中去,并且在政策落实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十四五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中,通过明确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群众性、基层性和系统性等多方面的措施,使得农村人才队伍更加多元化、更加专业化、更加市场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写进党代会报告和党章,对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重大举措和基本路径。二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阶段性部署,加强对人才发展的宏观指导,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努力建设人才强国。三是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取得更多主动。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而发起的新一轮全球人才争夺战,必须抓紧研究制定面向世界的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形成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四是解决好人才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人才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规划人才发展,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服务发展。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人才优先。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整体开发。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专栏: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指标 单位 2008年 2015年 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11385 15625 1802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人年/万人 24.8 33 43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24.4 27 2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9.2 15 20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 10.75 13 15人才贡献率 % 18.9 32 35注: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08年数据为1978-2008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08-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08-2020年的平均值。(三)总体部署一是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提高人才投资效益。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五是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六是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海外人才并举,积极利用国(境)外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七是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推进人才发展,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 )科教兴国战略。(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 人力资源。(3)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特别是创新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强身健体,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
谁能给我写一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论文谢谢啊
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主笔专家。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内知名的人才方面的专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理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论”、“区域人才战略理论”、“人才高地建设理论”等,对人事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他在课题研究、著作和论文获得20多项国家或省部级奖.
课程大纲:
战略管理类--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解读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如何确定?如何定位“第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应如何布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从何处着力?如何发挥重大人才工程对人才发展的推动作用?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如何制定与实现?请听专家的详细解读。
一、人才战略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人才”的概念很少被提及,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一词在各种文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1997年时,麦肯锡针对企业界即将面临的高管人员短缺问题做了一项名为“人才战争”(人才争夺战)的研究。从此以后,“人才战争”一词在世界叫响。
战略,最早是军事用语,是指对军事的谋略,后来被广泛用到了经济、社会包括人才等各个领域,人才战略就是对人才的谋略。我国从“十五”计划以后,才第一次把人才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物力资本优先积累转向人力资本优先积累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
(三)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四)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开发
(五)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
(六)坚持人才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
(七)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八)确立企业是人才开发的主体
(九)高度重视人才生态环境建设
(十)实行离退休人才的“两次开发”
二、人才规划
2010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人才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这里,我结合自己参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起草工作的实践,对未来11年的人才发展思路,谈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编制人才规划纲要的背景和意义
(二)关于新的人才定义
(三)关于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
(四)关于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关于人才发展的指标体系
(六)关于人才发展的战略思路
(七)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八)关于人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九)实施一批国家级人才工程
三、人才强企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细胞,人才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准和可持续发展,人才强企也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人才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
二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大大加快
三是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
四是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
五是人性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必修课”
(二)当前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有相当距离
二是对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越来越关键的决定作用认
识不足
三是应对全球化经济下企业人才竞争准备不足
四是国企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大量流失
五是人才使用问题突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六是人才开发与管理技术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与要求
(三)企业人才发展的具体措施
1.打造全球化配置模式
2.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
3.健全人本化服务体系
(沈荣华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欲了解更多关于课程情况,可参与4.9号中国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上海管理中心举办的研讨会。
v 研习内容一:中国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工程说明会 (30分钟)
全年48天顶级卫星课程,直播一次,重播两次。包括马云、李彦宏、唐骏、樊纲……政策解读、精英分享、大师传道、专家送宝……为什么培训费用是全免的,可信吗?惠企!?怎么申请?
v 研习内容二:《团队制造机-训练与复制模式》 (240分钟)
演讲嘉宾:李力刚老师——国内知名实战营销与谈判训练专家、团队建设与创新实践者
中央教育电视台录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直播嘉宾,全国100多家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实战专家,美国大使馆三次特邀专家,搜狐网营销顾问。至今,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交大、南大,他的课程和陈春花老师联合被评价为最实战的训练课程。
v 研习内容三:《团队制造机-团队绩效模式》 (90分钟)
演讲嘉宾:覃 曦老师——运营管理体系构建与服务专家
新加坡SQ咨询服务中心服务管理认证讲师、卓越服务管理系列培训SSMT创建者、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MBA及总裁班客座教授、中国职业经理人沙盘能力训练著名专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大人才投入。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人才开发项目。(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对企业等用人单位接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对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制定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和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东部带西部、城市带农村的人才对口支持政策,引导人才向西部和农村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工作。加强和改进干部援藏援疆、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师特殊培养等工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探索多种组织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服务。制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激励保障办法。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健全科研机构内部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克服考核过于频繁、过度量化的倾向。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以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励机制,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住房问题。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完善党政机关人才向企事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制定完善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创业资助和融资服务。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制度,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探索实行技术移民,制定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发现评价、市场准入、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扩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规模。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国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发展国际人才市场,培育一批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制定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创造条件。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大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制定职务发明人流动中的利益共享办法。建立非职务发明评价体系,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制定国家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财产。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