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

时间:2024-07-14 02:21:35编辑:笔记君

人不知而不愠是什么意思?

含怒、生气的意思一、释义1、〈动〉形声。从心,_(wēn)声。本义:含怒,生气如:愠怍(愠怒);愠恚(怨恨恼怒)2、羞,害羞二、说文解字古文:怒也。从心(如图)声。/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d8633788144c510fd9f9a15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d8633788144c510fd9f9a15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d8633788144c510fd9f9a15c"/>译文:怒气的意思。以心为偏旁,为声旁。三、汉字字源(如图)/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1ffb7bf6c7177f3e6709526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1ffb7bf6c7177f3e6709526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1ffb7bf6c7177f3e67095260"/>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如图)/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e7bcc7a5a36eddc451da3f7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e7bcc7a5a36eddc451da3f7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e7bcc7a5a36eddc451da3f7d"/>组词:愠怒、愠色、愠恶、愠容、愠恼、愠怍、无愠、愠羝、忿愠、愠愤、解愠、愠恚、愠愠、愤愠一、愠愠[yùnyùn] 忧郁不舒貌。二、忧愠[yōuyùn] 忧郁恼怒。三、忿愠[fènyùn] 忿怒。四、无愠[wúyùn] 不气愤;不怨恨。五、愠恼[yùnnǎo] 心中不快而生气。

不知人的解释

不知人的解释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会稽 贺瑀 ,字 彦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复苏。”《儿女 英雄 传》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 用在 动词 、 形容词 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 名词 或名词性 语素 前面,构成 形容 词:不去。不多。不法。 不料 。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 磨灭 )。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知人的解释 .谓能鉴察人的 品行 、才能。《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史记·宋微子 世家 》:“ 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复享之。”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为: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十则》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该句出自《论语·述而》,该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悦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亦:也。   10、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赏析   本则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自我进步。   本则强调随时都要反省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巩固所学知识。   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人不知而不愠啥意思

含怒、生气的意思一、释义1、〈动〉形声。从心,_(wēn)声。本义:含怒,生气如:愠怍(愠怒);愠恚(怨恨恼怒)2、羞,害羞二、说文解字古文:怒也。从心(如图)声。/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d8633788144c510fd9f9a15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d8633788144c510fd9f9a15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d8633788144c510fd9f9a15c"/>译文:怒气的意思。以心为偏旁,为声旁。三、汉字字源(如图)/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1ffb7bf6c7177f3e6709526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1ffb7bf6c7177f3e6709526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1ffb7bf6c7177f3e67095260"/>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如图)/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e7bcc7a5a36eddc451da3f7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e7bcc7a5a36eddc451da3f7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e7bcc7a5a36eddc451da3f7d"/>组词:愠怒、愠色、愠恶、愠容、愠恼、愠怍、无愠、愠羝、忿愠、愠愤、解愠、愠恚、愠愠、愤愠一、愠愠[yùnyùn] 忧郁不舒貌。二、忧愠[yōuyùn] 忧郁恼怒。三、忿愠[fènyùn] 忿怒。四、无愠[wúyùn] 不气愤;不怨恨。五、愠恼[yùnnǎo] 心中不快而生气。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何意思?

意思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二、赏析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全诗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人不知而不愠的解释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没有人举荐做官,却不恼怒。这一句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知”为仕之意,而“愠”是恼怒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的解释意思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上一篇:热血遮天

下一篇:人才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