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三光荣”精神在地质图书馆工作中的体现
陈晶(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摘要 “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人长期艰苦实践的结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三光荣”对于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推动地勘文化建设,促进地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拥有97年历史的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光荣”精神更是渗透到图书馆的每一个发展脚步中。本文结合新时期地质图书馆工作的特点,简要分析“三光荣”精神在各个环节中的体现。关键词 “三光荣”精神 地质图书馆“三光荣”是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质系统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结晶,又为地勘系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1991年初,江泽民同志又把“三光荣”高度概括为“光荣在于奉献”并为地质工作者题词:“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再创辉煌。“三光荣”精神是地质行业永恒的精神追求。“三光荣”精神作为地质文化的核心,从人生观、行为模式和价值追求三方面展现了地质人的崇高境界。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趋多元化,地质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此,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出:“‘三光荣’精神是我们最大的文化建设,要加以总结、提炼、传承、弘扬,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在工作中总结、提炼、传承、弘扬,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三光荣”精神一直是地质图书馆人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的一项工作准则。1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其精神实质是奉献,它要求地质找矿工作者热爱地质找矿事业,献身地质找矿工作。虽然远离地质找矿第一线,远离找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但是地质图书馆人一直以自己的事业为荣,秉承着“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馆训,始终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图书馆人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在地调院、环境监测总站、国土督察局、地学院校以及大型矿业公司等都留下了图书馆人的身影,宣讲资源与服务、培训数据库使用技巧以、调研需求以及赠送专题服务成果等内容不仅为一线的地勘单位科研人员送去了前沿的技术信息,更为科研人员开通了一条自我提升的知识通道。我们不仅服务地质科研一线人员,我们还服务地质科研管理层与决策层以及广大的地学师生。每当面对读者如饥似渴的眼神、每当听到读者由衷的赞叹、每当送走一个个不远万里来我馆查找资料的读者,我们地质图书馆人是骄傲的,是自豪的,我们的字典里也许缺少新发现矿点、新增储量等这样的字眼,但我们有读者满意的微笑,有科研人员真诚的道谢,有国家地质工作不可或缺的职责,我们以献身地质图书事业为荣。2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其实质是弘扬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有以下内涵:一是指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二是指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耐劳,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三是指在进取精神上要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四是指在品格风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先人后己。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各单位科研、生产工作任务不断增加,科研项目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数量逐年增大、对文献信息的科技含量的要求逐年增高、对文献服务的形式和种类的要求也不断增多。“以艰苦奋斗为荣”要求地质图书馆人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从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和文献服务快速向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转化,提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学科化、专业化开发的能力。这就要求地质图书馆人充分发扬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吃苦耐劳、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另一方面提升自己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要求图书馆人进一步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调研服务过程中不畏条件的艰辛,真正深入到地质工作的一线,深入到有需求的科研人员当中,并在走出去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服务过程中能过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在服务过程中能耐心地解答科研人员的问题,回来后能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并能第一时间解决科研人员日常的学科咨询问题;要求图书馆人有攻坚破难的信心和毅力,有加班加点的无怨无悔,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攻坚阶段齐心协力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3 以找矿立功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是“三光荣”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奋斗目标,地质找矿工作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地质找矿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因此,多找矿、找好矿,是地勘单位的神圣使命和主要任务,是衡量对地勘工作贡献大小的主要尺度。图书馆人虽然远离找矿一线,但是我们的工作可以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事业提供坚强的保障。近年来图书馆努力融入国家地质工作主流程,始终坚持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和根本宗旨。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图书馆人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和信息,随着数字化、学科馆员、情报研究和成果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我们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页岩气、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三稀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矿产综合利用、铀矿地质、深部找矿、物化探新技术、航空遥感、地质环境监测、国土规划等几十个课题的开展不仅为找矿一线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进展情况说明及数据,为科研人员的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的同时,更为他们节省了很多的精力与时间。境外地质矿产图件的服务更为全国多家地调院、煤田地质局及核工业单位提供了境外矿产勘查的第一手资料。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申报项目与奖励提供了支撑,使科研人员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实现找矿的目标。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已从过去单一地到馆服务形式扩大到网络服务、VPN服务、学科服务、专题服务、科技查新、情报研究,项目合作、成果管理、支撑服务及主动推送服务等;服务范围从部局直属单位扩展到全国的地勘行业部门;服务内容从单一的浅层次向多层次全方位知识服务推进。有效地保障了科研人员的需求。4 结语总之,在科技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三光荣”精神依然是地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是地质图书馆给人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参考文献大力弘扬“三光荣”精神(卷首语)[J].浙江国土资源,2011,(9)张先余.弘扬“三光荣”精神 塑造地勘队伍核心价值理念[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7)
浅议新时期的地质文化建设
刘倩(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10054)摘要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组建的地质队伍,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作风、技术过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创造了地质系统所特有的文化——地质文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地质文化建设,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关键词 地质文化 文化建设 思考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组建的地质队伍,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作风、技术过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创造了地质系统所特有的文化—地质文化。它是地质单位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文化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地质单位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地质单位发展的原动力。加强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地质单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地质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地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的原则地质文化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可以凝聚职工心力,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增强单位形象的辐射力。包含政治思想文化、安全生产文化、科学管理文化、职业道德文化和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地质文化建设是地质单位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质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把握时代,面向未来。有超前意识,体现时代感,以先进文化来引领地质文化建设,努力反映地质文化的时代要求和社会特征。(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人不仅是地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地质文化发展的丰富者。地质单位活动的目的是盈利,但这不是唯一目标或宗旨,而应把“人”的自由、幸福(包括单位盈利、个人收入等)作为地质单位发展的最高目标。(3)突出特色,个性鲜明。在打造高品质的地质文化时,必须坚持地质的个性特征原则,紧紧围绕本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建设具有本单位突出特色地质文化模式,做到个性鲜明。在地质文化建设的各个主要内容上,一定要摆脱模仿和照搬,力求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成一家。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多年来不断努力,形成了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铸造了一只敢打硬仗、战则必胜的地质调查钢铁雄狮,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的标兵单位。(4)领导垂范,大力倡导。地质单位领导既是地质文化的倡导者,又是组织者和缔造者,决定了其在地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倡导、策划、培育和垂范作用。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历届领导班子,向来重视地质文化建设,发展业务的同时对单位文化建设常抓不懈。在中心营造了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单位文化。(5)优化建设,努力创新。地质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地质文化重在建设,而建设一定要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地质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一要观念创新,有价值的观念是成功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二要制度创新,一种先进的文化制度可以给企业带来超出一般水平的长远利益。三要管理创新,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进行人性化管理,使管理效率提高到最大。四要形式创新,追求地质文化建设形式多样化,优化人文氛围,发挥地质文化“黏合剂”、“润滑剂”的作用,达到地质文化“人事合一”的最高境界。2 关于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地质文化是地质单位的精神灵魂,是凝聚职工、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地质文化靠积淀,也要靠建设、培育。地质文化建设是一项汇集了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思想的、人文的系统工程,建设新时期地质文化要在继承优秀的传统地质文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质单位的发展实际,吸收各类优秀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华,构建和培育起具有新时期地质特色的文化框架体系,用地质文化凝聚职工,推动发展,提升地质单位的核心竞争力。2.1 地质文化建设要突出 “以人为本”地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文化与管理的融合,通过在管理中体现文化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实现以人为本的整体优化管理。因此地质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思想。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科学地把握。现代人既不是单纯的经纪人、社会人,也不是单纯的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他们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交往、理想信仰、当家做主、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要求,掌握人的需求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基础。其次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作为最高目标和工作中心。把握“人的需求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实现目标”这一人的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实现人与目标两个维度的结合,构筑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按照这一思想制定的文化和制度才能为职工所接受并自觉执行。2.2 地质文化建设关键在于 “化”地质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修炼“化育之功”的过程。一要“内化于心”。就是让广大职工对地质文化的理念体系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念入脑入心,有着强烈的心理情感和高度的心理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愿景。二要“固化于制”。地质文化的执行需要用制度体系来保证和支持,要使地质文化的活力持久而稳定,就必须把地质文化理念具体化、物质化、规范化为制度体系,形成先进的制度文化,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三要“外化于行”。先进的文化需要人们去执行,地质文化最终表现为一定的行为模式。要通过加强地质文化建设,把单位的宗旨、理念、目标和利益纳入职工个人的思想体系中,使职工对单位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并自觉地付诸行动。2.3 地质文化建设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质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地质文化的深厚底蕴。新中国地质勘探工作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地质行业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集中体现了传统地质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地质行业的精神品牌,是凝聚地质职工的精神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质单位仍然需要这种精神,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文化,同时要融汇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发展变化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地质文化。首先要确立与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核心价值理念,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地质精神,塑造良好的职工形象和单位形象,把地质文化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其次要积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着力培养职工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加强团队建设,打造地质品牌,创新管理理念,大胆吸收、借鉴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赋予地质文化新的内涵,构建适合地质单位发展需要的新时期地质文化模式,从而更好地推动地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质文化建设事关地质事业的兴衰荣辱,事关地质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对提高地质单位的知名度、品牌、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地质文化建设,服务于地质经济与发展应是地质队伍不懈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叶庆生.1999.闪光的足迹[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张云初等.2005.企业文化资源[M].深圳:海天出版社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有住的地方吗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有住的地方。华信学院是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分院,为三本院校。石家庄经济学院本部设在桥东区,世纪公园附近;华信学院坐落于红旗大街汇丰路,校内宿舍是8人间。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食堂宿舍条件,学生宿舍住宿费标准:1200元/人/年,医学部800元/人/年,住宿由学院统一安排。公寓:共有7栋公寓,1号公寓是用做招待所,教师休息宿舍,校工,保安的宿舍。2号,3号,4号,7号公寓是女寝,华医华信可能在同一个楼,但不会出现寝室内混住的情况。5号公寓是华信男生住的,6号公寓是半栋华信男生,半栋华医男生。其中7号公寓样子比较独特,成凹字型楼前形成广丄场,舞会大都在这举办。7栋宿舍楼的户型基本是一样的,每间8人,4个电脑专用的大写字台,上有两层书柜。墙上是8个大衣柜。1台电扇,1个电话,2个管灯,阳台上有阳台灯,有2根晾衣杆。每10个宿舍有1个水房,1个厕所,平均下来每个宿舍1个水龙头,1个便池。宿舍外楼道每天4次有阿姨专门负责保洁。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在哪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Huaxin College of Hebei Geo University)位于石家庄市新乐市 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地质图书馆的介绍
中国地质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中国地质大学院内。截止2014年馆藏文献量已达71万卷(册),包括近代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近200年的国内外地学文献;世界各国地质图件1万余套;有20余个大型文献数据库;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地学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及互借业务联系。中国地质图书馆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单位、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主要承担地学文献的收藏、加工和开发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地学文献信息服务。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管理办法及其借鉴意义
王海华(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摘要 出版物凝聚了地调机构工作成果的精华,是地调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地调局出版物及其管理方法,借鉴其严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管理提出了三点建议。关键词 出版物 成果 管理出版物凝聚了地调机构工作成果的精华,是地调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推广地学知识、政府决策制定、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时,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奋斗目标。目前,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的领跑者,本文从USGS成果出版物的管理角度,剖析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出版物管理方面提供一点参考。1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USGS是美国内政部唯一的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他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研究国家水资源、能源、生物、矿产资源;及时为国家提供可靠的地球科学信息;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USGS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出版物为桥梁,向社会输送其高质量的地球科学研究成果,基本满足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需求。USGS出版物既包括快速出版的非正式报告、高度严谨的专业论文、科学报告,也有面向大众的科普宣传读物;载体形式既有印刷版、也有光盘和网络在线版。出版物按出版频率分为出版系列、期刊和特例三类。表1是USGS现在仍在发行的出版物。序号1-10是不定期出版的系列,每个系列没有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但根据读者对象与出版目的不同,分为科学与技术信息类、宣传教育类。科学与技术信息类又根据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地域性、数据与方法分为若干系列,如Professional Paper与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同属科学与技术信息,但前者刊载内容的科学和地理范围就比后者宽泛;又如Data Series主要刊载基本数据集、数据库、多媒体;而Techniques and Methods则刊载关于科学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编制程序的技术或方法。总之,这些系列的内容几乎囊括了USGS与地学相关的全部工作。序号11-20是定期出版的期刊,均由专门部门完成,不是对外征稿型出版物。如序号11-15全部是USGS矿产信息团队的日常工作成果。该类各系列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如单独的水资源统计报告、震中的初步确定。序号21是独立于前面系列和期刊外的出版物,这类出版物非常少,应属特例,因为USGS鼓励且要求职员尽可能地把工作成果发表在系列之内。表1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2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管理特点2.1 完善的制度保障依法管理、按制度、按程序管理是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大特色。USGS对地调成果的出版管理可以追溯到该单位成立之初。USGS信息产品出版发行的方法和标准在其手册和若干规章制度中都有体现。其中,对各类型出版物出版的过程作了全面且详细的规定,包括编制产品出版计划、产品创意至出版全过程的经费预算、产品内容及形式的同行评议、审批和发布、产品的作者、荣誉和致谢、产品中有版权资料的使用规定、产品的发行、销售、存档等。2.2 目标明确、规划清晰出版物是地调局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媒介,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USGS根据读者对科学的需求程度,定义了核心专家、非核心专家、普通大众和USGS职员4种读者对象类型。核心专家是指USGS内部和外部的地球科学家。外部科学家代表其他州和国家的科学机构,非政府的科学研究组织,国际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工业界的科学家。USGS科学家是面向这一类型读者的出版物的主要作者;非核心专家是指管理者和那些知识渊博、但不是最重要的地球科学家,他们经常是一些政策的决策者。这一类型读者通常代表的是国会、其他州和国家的政府部门、立法部门及一些非政府组织,该类型读者需要综合过的技术信息。这类出版物的作者通常是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普通大众,包括教师、学生、新闻媒体、自然爱好者及任何喜欢研究地球科学的人。该类作品通常使用大众语言编写,插图清晰。这类出版物通常由科学家和作家、编辑、设计者一起准备编写。确定了读者对象,USGS又依据出版科学与技术信息还是科普读物等不同目的,将出版物划分为11个系列,并且为每一系列制定了严格的出版规划(表2)。表2 Professional Paper的出版规划表2是USGS出版物Professional Paper系列的出版规划。该表从读者对象、出版目的、内容、出版频率、载体形式、编辑评审、审批、发行、销售及存档等20个方面对系列作出了要求和相关规定。根据此表,可以清晰地看出USGS对出版物严格的定义和规划。2.3 全程支持服务在整个出版活动中,USGS采取了地区分部、学科分部、对外交流宣传推广部等多层次协调管理体系和出版编辑全过程支持服务。各级管理主体负责信息产品生命周期中相关内容的工作。出版编辑在USGS出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与USGS总部和各地区的报告专家一起工作,帮助他们怎样使构思获得批准,怎样设计指南,怎样发行,以确保产品对读者对象产生最大影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此外,还编写了专门的《对美国地质调查报告作者的建议》,这份在1909年即已问世,已经修订到第七版的建议书旨在为USGS出版的地质报告和地图等提供写作指南,其特色是详细地说明了地质图的准备与出版,以及地名、地层名称和各类地质专业(矿物、岩石、古生物)术语的使用等内容。2.4 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应用USGS为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出版科研成果,非常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出版物载体形式出现多样化,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等等,应有尽有。出版物管理方式现代化,USGS设计有专门的管理工具Visual Identity System(VIS)系统,该系统包括USGS标识、沟通平台、产品设计模版、产品规范、印刷版式及颜色模版等多个管理工具;此外设计了专门的正式报告编码系统,对所有出版物按序列统一编码,便于查询、检索、利用和存档。2.5 强调视觉风格一致,提升USGS的影响力USGS鼓励职员出版其科学调查成果和科学发现,以不断提升该局的科学声望。为此,USGS要求所有科学、情报、宣传及标识产品,如印刷及电子出版物、网页、展览品、报告幻灯片,甚至商务卡片、教育资料及交通工具和设备都必须使用VIS系统,以统一风格,并专设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强调规范、统一的使用机构标识和一致的版面风格,不仅使USGS的形象突出,引起了公众的重视,加深了公众对USGS的印象,同时也保护了知识产权,扩大了USGS的影响。3 借鉴意义USGS对出版物实施的全面规划与管理,不仅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高效、公平、系统地向社会各界提供了地质调查成果,由此提升了该局在国内外的声望。相比之下,我国地调局出版工作还处于单兵作战、分散甚至重复的状态,出版物内容编审、版面设计、营销等活动仍然依靠各直属单位自己负责,在局系统内没有统一规划、形成体系,没有形成出版物的品牌效应。当前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不能统一管理公开出版的地调成果,实时掌握局系统工作人员学术成果出版动态;更重要的是不能推出持久的、科学的、有影响的产品来宣传和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声望与地位。地调成果出版物是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水平与社会化服务的能力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地质成果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立足我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的现状,借鉴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3.1 建立局系统出版物统一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成果出版物可以分为局内部出版物和公开出版物两类,后者包括局直属单位主办的期刊,以及局属科研工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根据我国新闻出版管理的实际情况,如果对局属期刊做大规模、大范围、深度的调整有很大难度,我们不妨先从管理那些无序出版物(专著、论文集等)和内部出版物着手调整:(1)根据决策者、专业读者、投资者和普通大众等可能的读者类型、出版物内容等因素设计若干系列,如:科学论文系列、科普系列、地图系列、数据系列、快报系列、地调局书目通报系列等。以上系列都应制定具体的要求、规范标识、风格(颜色版式等)、内容范围、出版频率、载体形式、编辑评审、审批、发行、销售及存档等问题。(2)建立统一编码系统和文献数据库系统,集中管理成果。统一编码系统负责给所有计划内部或公开出版的文章、专著分配一个唯一的编码;文献数据库根据编码信息负责收录所有出版物信息,建立地调局自己的科研成果文献库。这样,通过统一编码和建立数据库,就可以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所有出版物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出版物统一管理体系,实现对局系统出版物的全面管理;实现对出版物的动态监控;为对各单位、科研项目、科学家进行评估提供依据;集成地调局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成果文献数据库。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向社会提供服务,向世界展示我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3.2 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局系统出版物统一管理体系涉及局和所属的各个单位,环节多,琐事多,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负责,为保障出版物管理工作的顺畅,防止工作出现分散、重复,必须制定翔实可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工作各环节有章可依、有序开展。制度和流程的内容应该包括统一管理体系的主要工作环节和责任部门、工作的基本程序、资金预算及使用等。3.3 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为管理提供支持依托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统一管理体系平台,为管理工作创造便捷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平台由出版物设计系统、统一编码系统、科技成果文献数据库制作和发布系统构成。不同系统支持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比如出版物设计系统主要帮助计划出版文献的作者根据出版目的,选择读者类型,进而确定载体形式、发行范围等一系列问题;而统一编码系统则负责根据出版物选择的出版渠道,发放编码;数据库不仅要负责建库和维护工作,还要定时或根据需要提供科研成果的统计信息。参考文献htp://www.usgs.gov/pubprod/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396/List-1.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一、概 况美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于1879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自成立以来,奉行“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从国家利益出发,为社会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服务”的宗旨,在科研和科技领域不断进步,已经成为美国内务部惟一的科研机构。美国地质调查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非管理机构,没有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因此能够提供公正的科学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世界的需求。通过收集、监控和分析美国自然资源的条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政府提供科学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活动包括:进行野外调查、对自然过程和自然现象进行直接观测以及对特定地区进行监控并收集相关数据。开展大范围、跨学科的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地球科学基础库,各级政府决策者及社会各阶层的公众均可方便地利用它们需要的信息工具来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推动科学进步和为公众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认识地球、地球演化以及资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首创了用水文方法估计河流的水流量,并建立了复杂的地下水系统流向模型;1969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登陆前就接受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对他们进行的地质培训;美国地质调查局与一些私立机构合作的革命性创举,将一些社区的数字图像收入互联网,使世界各地的人可以方便地了解美国的社区生活;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的进展,为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现在,人们对于能源和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和产状的认识与了解,正是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在这些方面所作出的科学突破。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各州和几个国家设立了近400个办公点,拥有各学科领域专家、技术员和员工计10000余名,每年预算超过10亿美元。并且将这些财力和人力资源与全国2000多个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其他联盟、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是垂直结构,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为3个区域,设立3个区域中心进行管理(图2-1)。三、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位、任务和战略方针1.地位因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成为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2.任务通过提供下列可靠的科学信息服务于美国:●描述和了解地球;●将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减至最低;●管理水、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活质量。3.战略方针继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对不同领域的科学计划的驾驭能力,广泛采纳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巩固其在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解决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图2-1 美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机构框图4.解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诸如全方位监控、数据收集、创新研究以及对过程的认知,情报的分析和解释性研究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自然科学,解决如下问题:●通过迅速识别地震以及对潜在地震的定位和识别,减少地震的破坏;●解决一河多用带来的争端,即水源供应、水质、居住地、水力发电、洪水控制和娱乐等对河流治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也会有一些冲突;●在保持沿海地区人口增长及易受破坏的河口和湿地环境协调一致下,指导合理保护和开发海岸带;●为美国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更全面的信息库;●引导民众合理使用土地,以确保自然资源不会枯竭,社会能够稳定发展;●提供与能源的可用性、质量和开发等相关的信息;●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时空范围内,对未来的变化作出评估。四、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核心工作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资源、环境和信息数据管理4个领域。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地关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磁爆、洪灾、旱灾、海啸、火灾、鱼类、野生生物的疾病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美国地质调查局致力于研究如何减轻这些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可以提供哪里将会发生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对当地居民带来什么危害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灾害的长期监控来实时地发现并预防自然灾害。当特大灾害发生时,地质调查局同联邦、州及地方政府机构合作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地质调查局还为公众提供有关信息,让他们了解其居住环境内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协助其减少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2.资源自然资源不仅包括饮用水和灌溉水,同时还包括用于取暖和提供燃料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此外,鱼、水鸟等为维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设有专门机构来评价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用性。从创建初期开始,美国地质调查局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它主要负责使公众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3.环境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非常复杂,这要求我们对许多相互关联的自然系统有所了解。地质调查局的环境科学旨在研究这些自然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同时,它也将这些知识向公众普及,以便使公众加深对这些过程的认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发展。美国地质调查局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对这些过程进行长期的数据收集、监控、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对于解决下列问题至关重要:①为寻求安全的饮用水而涉及到的有毒物质和水生病原体等关键问题的解决;②了解导致环境污染的物理过程以及这些污染对生命的危害;③对水质的现状和趋势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④对诸如湿地生态系统、切萨匹克湾生态系统和旧金山湾生态系统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相关的地理数据。4.信息数据自然灾害、资源和环境的信息是认识地球的关键。美国地质调查局向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全面、高质量和及时的科学信息。它所拥有的大量信息为充实数据库、完善实用地图和新获取的卫星图像实时信息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它也提供一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宝贵报告。信息时代,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使诸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全球科学信息网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信息正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和光盘等形式直接送达客户手中。五、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客户需求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地质调查情报动态》2003年第1期介绍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客户需求,美国地质调查局每年召开一次客户听证会,了解客户对地质调查的需求,确定应该做什么,以及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据介绍,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听证会了解需求的客户多达36家之多(2001年),既有联邦机构,也有非政府组织,其需求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表2-1)。表2-1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主要服务客户例如,美国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地质调查的需求为:(1)继续支持国家公园河流水位测量站的工作,提供水量变化数据;(2)继续进行研究和监测,提供生物学支持,获取公园管理和改进公共教育方面的关键信息;(3)按照水质量合作模式提出开发和项目投资决定的建议;(4)提供可用于解决地方和公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科学技术;(5)通过合作确保研究的规模、范围和时间符合NPS(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需要;(6)继续开辟地质调查局与NPS之间的新合作项目;(7)明确地区和国家计划的作用,提供地质调查局管理重组的切入点;(8)加强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与公园管理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9)使地区和国家项目中的公园问题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10)继续为合作项目寻找筹资途径,尤其是针对公园具体问题的项目;(11)加强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与NPS讲解员和教员之间的联系;(12)增加美国地质调查局和NPS科学家在次区域会议上进行学科间交流的机会;(13)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对来自landsat和其他遥感系统的综合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土地和资源管理决策服务。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会向一些学会协会了解需求,以便提供地学服务。例如美国水资源协会的客户需求为:(1)为未来的国家水质评估计划(NAWQA)提供支持,不惜代价维护水系统流量测量网络;(2)保护并加强联邦与州间开展合作计划是该组织的根本任务;(3)提供及时和可靠的信息;(4)探索加拿大和墨西哥“欧盟地质调查组织”式的联盟,以协调数据采集、发布和研究;(5)根据历史趋势、发展现状以及由各种政策预测的未来方向,主导国家水资源政策的制定;(6)确保今后所有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释都与水文和生物问题密切相关;(7)采取更广泛的全球性或大陆性的合作方式,促使国际联盟更加稳步发展;(8)重视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治理和保护;(9)新领域的调查:用遥感对特殊的太阳能水和海啸进行研究;(10)扩大USGS与美国水资源协会的合作,包括共同主办会议;(11)改善信息发布方式,寻求信息到达公众的有效方法,加强与用户的友谊,继续利用最好的网站,将信息发布互联网上。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有以下几点启发:第一,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地质调查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矿产资源,而是包括矿产资源在内更大范围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规划、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建设提供地学方面的科学支持。第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需求调查机制,在需求的基础上,策划设计地质调查项目,安排地质调查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地质调查的服务性质。服务的对象明确,服务的内容具体,服务的方式简捷。第三,通过地质调查较好地连接了地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应用的“产业链接”。通过客户需求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有别于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他们更侧重于一种应用的研究,这可能就是作为一种国家组织能够存在的社会需要。第四,充分体现了合作的理念。在联邦体制下,联邦政府部门的需求应是国家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通过与州(地方)和非政府机构间合作开展有具体需求的地质调查项目,实现了国家需求与地方需求的有机结合。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服务方式美国地质调查局是国家主要自然科学和信息机构,以图件、数据和报告的形式向国家乃至全球提供可靠、公正的信息,包括对水、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和地表、海洋环境、地质构造、自然灾害以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解释。美国的管理者、规划者和普通民众每天都在关注地质调查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其主要活动有:●开发一套地震实时监控系统,以提供挽救生命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必要信息;●对海岸带和海湾侵蚀、湿地减少和环境变化作出评价,以便对其实施保护或使其复苏;●通过全国的流量计算项目,提供关于国家河流流量的重要信息,以协助预报水灾、管理资源和保护环境;●分析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和土地使用的情况变化,将这些变化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对比,将结果以描述性图表或其他形式公布;●与政府和联邦机构一起,通过广泛的动物喂食实验,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因素,如环境的营养负荷和医药品或抗生素的释放,并开发出识别污染源的技术;●号召公众提供信息,通过自愿者进行网络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震强度,这将有助于理解地震发生时能量在地壳中的传播情况,也有助于地质调查局绘制灾害图,并对公众普及与地震相关知识;●与疾病控制防治中心、美国农业部、国家公共卫生部门和自然资源机构合作,跟踪西尼罗河病毒并沿大西洋和西海岸建立监控网络;●为遥感数据和全球地表信息的大储库提供服务。七、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预算构成表2-2列出了美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财政年度的经费预算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费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动。表2-2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财政年度预算表
馆藏(旧中国时期)部分国内外地质专家编著的地质资料简介
李华(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摘要 全国地质资料馆不但收藏有大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质工作者编著的地质资料,而且还收藏有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编制的地质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编制的地质资料,从技术角度看它的参考价值已不大,但它的史料价值非常大。目前,我国开采的许多矿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现或工作过,这些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地质资料,记载了当时的技术和认识水平,是编史修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笔者查阅了大量馆藏新中国成立前地质资料,选取了部分资料,编撰成此文。目的是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线索或素材。关键词 旧中国;地质专家;地质资料;简介馆藏资料是地质找矿、矿山开采、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设计、编史修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本馆”)馆藏地质资料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馆藏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地质资料,约7400余种。有外国人李希霍芬(Richthofen)、俄国人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梭尔格、鲁滨孙、卫勒、伊立生、别也夫斯基、布加塔耶夫、安特生、丁格兰、赫勒、新常富、哈卜罗公丁、鲁滨孙等考察、调查编著的地质资料;有我国著名的地质专家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叶良辅、谢家荣、李四光、黄汲清、高振西、侯德封、计荣森、乐森 、李春昱、王竹泉、孙健初、谭锡畴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编著的地质资料。这些地质资料记载了旧中国时期国内、外地质学家,尤其是我国地质学家,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展开了调查,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开展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馆藏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地质资料,从技术方面来考察其参考作用已不大,但它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笔者现选择部分国内、外地质专家编著的地质资料介绍如下,目的是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线索或素材。1 馆藏(旧中国时期)部分国外地质专家编著的资料辛亥革命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地质机构,一些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主要是由外国人进行的。李希霍芬(Richthofen)。本馆虽未收藏到李希霍芬编著的原著,但收藏有我国著名地质专家谢家荣等对李希霍芬编著地质资料的译著。从译著资料来看:他调查了基础地质、陶瓷土,涉足了我国的江西、湖南、陕西、四川及中国东部地区。我国著名地质专家谢家荣等对李希霍芬编著地质资料的译著,共包括7种:《江西浮梁景德镇陶土矿》/333号资料、《湖南省地质记》/1136号资料、《陕西地质纪略》/1137号资料、《江西鄱阳湖四周地质》/1138号资料、《江苏地质考察》/1139号资料、《中国东南部地层统系表》/1149号资料、《四川省地质概略》/1162号资料。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以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为首的考察队,对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进行了考察。馆藏有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于1894年编著的《秦岭山第21章》/1126号资料、《秦岭山第22章》/1127号资料共2种英文资料,是本馆珍藏最早的地质资料之一。丁格兰(F.R.Tegengren)。1915年来华,1916年任地质调查所顾问,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丁格兰在华期间,足迹遍及河北、江苏、山西、山东、江西、安徽等地。主要对铁矿、煤矿等矿种进行了调查研究。馆藏丁格兰从1915年至1923年间编著的地质资料,共16种。安特生(Johann Gunnar Andersson)。1912年应聘来华,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在华期间,足迹遍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扬子江流域等地区。主要对煤矿、铁矿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馆藏安特生从1914年至1920年间编著的地质资料,共14种。2 馆藏(旧中国时期)国内部分地质专家编著的资料辛亥革命后,我国相继组建了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研究院、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我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在这“三大机构”中,相继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物探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基础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2.1 基础地质及区域地质调查2.1.1 地层《河北蓟县东陵及兴隆县一带地质调查报告》/1090号资料,是高振西1931年建立的“蓟县剖面”手稿;《甘肃省地质概略》/1140号资料,记载了袁复礼在甘肃首次发现下石炭统臭牛沟系。2.1.2 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谭锡畴于1924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幅《1:100万的地质图——北京济南幅》5137号资料;王竹泉于1926年完成第二幅《太原榆林幅》/5138号资料;李捷于1929年完成第三幅《南京开封幅》/5139号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夕,由黄汲清主编的《1:100万区域地质图》/12044号资料,这套图共由14个图幅构成;1945年至1948年在黄汲清的指导下编制的《1:300万中国地质图》/12857号资料。这些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能较清楚地反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概貌。2.2 矿产地质调查及矿山发现资料2.2.1 矿产地质调查资料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叶良辅、谢家荣、李四光、冯景兰、黄汲清、高振西、侯德封、计荣森、乐森 、李春昱、王竹泉、孙健初、张文佑、谭锡畴等人以及我国一些地质机构或学术团体聘请的国外地质学家,如:瑞典人新常富(E.T.Nystrom)、丁格兰等人,对我国目前正在开采的一些矿山进行过地质调查,如:山西煤矿,早期进行地质工作的是王竹泉,1917年著有《山西平盂潞泽煤铁矿地质》/978号资料。我国目前开采的矿山有相当数量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现或进行过地质工作。2.2.2 矿山发现资料(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资料。《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3822号资料,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的首份发现资料。1940年8~11月,常隆庆、刘之祥到康滇边区做地质调查,途经盐源、盐边弄弄平、攀枝花进入云南华坪、永胜等地。在刘之祥编写的《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的引言中记载:“矿产方面,其最有价值者当属盐边县攀枝花之磁铁矿。储量可达1000万吨之上,居宁属第一,亦全国不可多得之大矿。”在第一章“沿途地质”中记载:“攀枝花一带有磁铁矿数处。作者认为此铁矿之发现,为此次调查中之最大收获”。(2)江苏贾汪煤田的发现资料。《江苏铜山县贾汪煤田地质》/2750号资料,是谢家荣发现贾汪煤田的首份资料。(3)新疆油田的论述资料。《南疆油田调查略记》/742号资料、《新疆乌苏县独子山石油及煤气矿床说明书》/743号资料、《新疆库车铜厂油田》/3996号资料、《新疆温宿县塔克拉克油田》/3997号资料、《新疆[独山子区]乌苏独山子油田》/4565号资料、《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738号等资料,是黄汲清在新疆调查时编著的石油地质资料。在《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认为:陆相侏罗纪地层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层之一,灰绿色的钙质页岩和薄层灰岩也可为生油层。(4)云南磷矿的发现资料。《云南磷矿之发现经过与概况》/654号资料,是程裕淇于1939年编著的。1939年1月,程裕淇在昆阳中邑村发育的震旦寒武纪地层中,系统地采集了被些人认为是铝土矿的岩石标本,经化学分析,发现此种岩石含P2O5达30%。(5)大同煤田。对大同煤矿的最早调查应首推我国地质工作前辈王竹泉,他于1918年,在对大同煤田调查时,首次指出该煤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侏罗纪双纪煤田,并论述了大同煤田的煤质和煤量(见《山西煤矿志》)。(6)东川铜矿。东川铜矿区的早期调查资料,主要由我国著名地质专家白家驹、丁文江、谢家荣等编制。《云南东川铜矿之研究》/644号资料,由白家驹编制、《云南东川铜矿节略》/645号资料,由丁文江编制,《云南东川铜矿简报》/652号资料,由谢家荣编制。(7)大降坪黄铁矿。1931年5月,两广地质调查所徐瑞麟、蒋溶沿西江进行地质调查时,到本区调查铁矿,他们将铁矿分为沼铁矿和铁帽两种,著有《广东西江沿江地质述略》/2655号资料。2.3 物探地质勘探资料秦香菱、李善邦、翁文波、赵仁寿、顾功叙、张鸿吉、王子昌等用电法、磁法,在甘肃玉门油矿、贵州水城县观音山铁矿、四川綦江麻柳滩铁矿、贵州赫章县铁矿山、云南巧家县汤丹铜矿、云南安宁县砂场铁矿、云南巧家县落雪铜矿、云南会泽县黄铁矿、云南会泽县矿山厂铅锌矿、云南个旧县老厂锡矿、云南昭通县褐炭田等矿山进行了物探勘查工作。其中《试用磁秤探测四川綦江麻柳滩铁矿报告》692号资料是我国物探地质学家李善邦、秦香菱,于1939年编著的首份物探资料。2.4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最早的水文地质调查当推章鸿钊。他在1926年,就我国的温泉进行了调查,编著有《中国温泉之分布》/7749号资料;工程地质调查方面:1938年,熊永先对四川达县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坝址进行调查,编著有《四川达县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坝址地层勘查报告》/2006号资料。2.5 天然地震地质调查资料《调查民国六·一月至三月地震说明》/7967号资料、《调查甘肃地震意见》/7748号资料、《调查甘肃地震大略报告》/7755号资料、《甘肃地震考节要》/7756号资料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于20年代初期调查甘肃大地震时编著的地震调查资料。上述资料,仅是全国地质资料馆珍藏地质资料的一小部分,它记载了旧中国时期国内、外地质学家,尤其是我国地质学家,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了地层系统、构造地质,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以中国地质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自豪,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激励我们为中国的地质事业而努力奋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的入馆须知
1、读者须凭本人一卡通进入图书馆。2、注意防火安全,严禁在馆内任何地方吸烟。3、保持馆内整洁卫生,禁止将食物及饮料带入馆内。 4、保持馆内安静,入馆将手持电话置于静音状态,阅览室内禁止使用手持电话。 5、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齐,勿着汗背心、拖鞋入馆。 6、加强公德意识,勿用物品占用阅览席位。 7、爱护书刊资料及一切公共财物,请勿涂抹、撕毁、私藏书刊。 8、自觉遵守图书馆各项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9、读者随身携带的书包、私人物品请自己妥善保管。 10、请读者注意经常浏览图书馆主页,了解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及动态信息,以便更好地利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