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大战

时间:2024-07-12 01:04:22编辑:笔记君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是什么

  诺门坎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那么诺门坎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诺门坎战役对日本又有哪些影响?以下是我为你整理诺门坎战役的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
  由于地缘 政治 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 历史 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 军事 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各支队1500人乘 汽车 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军队击溃。同年3月12日苏蒙签订互助协定,不断加强边防。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双方议和停战协定。
  诺门坎战役对日本的影响
  战后,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出动兵力总数为58925人。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数其中是有一些疑问的,负伤的人数与阵亡的人数太接近了,如果将阵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两者几乎相等,而且阵亡失踪人数比负伤的人数还多。有人因此质疑日军数据的准确性。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负伤人数比死亡人数大得多、且大致为3:1的情况只适用于击溃战,而对于歼灭战而言这一规律并不成立。歼灭战一般是死亡人数与负伤人数接近或死亡人数大于负伤人数,诺门坎战役苏军对处于弱势的日军显然是一定程度的歼灭战,所以日军第6军军医部的数据非常合理,符合实际情况。而日军出动的58000余人中,实际参战的只有以23师团为核心的25000余人,其余的部队都是战争末期的8月29日以后才调来的,这些部队实际并未怎么打过仗。

  1966年10月12日,在日本的靖国神社举行了一场“诺门罕事件战没者慰灵祭”的活动,朝日新闻报道中称这是战死人数为18000人的诺门罕事件战没者慰灵祭,日本 历史学 家五味川纯平在他1975年发表的著作《诺门罕》中有这样的评论:“对热衷于打了败仗就又遮又盖企图掩人耳目的军政当局来说,有必要把数字过小发表,但是对靖国神社来说,却完全有必要把数字过大发表。” 然而这篇报道只是一则不超过30字的未署名的简讯,并非靖国神社的独自公布数字,仍然很值得怀疑是否是记者把伤亡一万八千弄成了死亡(靖国神社战后从未进行过排除日本官方数字的独自伤亡调查)。

  最耸人听闻的是有人认为日本损失了近5万人(死亡的以及丧失战斗能力的,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第一独立守备队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全军殆尽,11个特种兵连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但日军第7师团只是一部分参战(约4000人),日军第23师团、第7师团一部、第8国境守备队一部等部队怎么凑也没有5万人,最多3万余人。

  诺门罕前线日军最后只剩下一些残兵坚守,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第72联队765人、野炮兵第13联队626人等部队。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一年后病死,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斩断。这场战争让日本第23师团的许多指挥官损失殆尽。朱可夫对日军的评价是下级军官很优秀,战斗很狂热,但是越往高层越烂,特别是含金汤匙出生的高级将领只能用无能形容。另外曾在GRU任职参与过该战役的瓦西里·诺沃布拉涅兹上校在回忆中认为苏军的战斗有很多缺陷,是靠巨大的人力和兵器优势打胜的。苏军弹药消耗达到31000吨,相当于库尔斯克战役消耗量的15%。日军方面,7月攻势中82门师 属火 炮储备了1万发炮弹用于进攻,平均每门炮备弹366发,大致是平均每门炮0.2个会战份。1937年在中国战场日军师团平均每门炮约为0.5个会战份弹药。
  诺门坎战役的简介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日本称1939年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为第一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二次诺门罕事件。苏联方主将为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日方主将则为小松原道太郎。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满洲国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但苏、日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

  战事结局是日本关东军战败、苏联胜利。这次战役的失败,导致日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战略,并日渐加强了关东军的军备以与苏联对峙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仍未下定决心与苏联开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重要战役。


诺门坎战役的结果

1939年8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2] 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

武器列表

兵器损失表: 7.62mm自动步枪:198支, 7.62mm步枪:1192支, 马克西姆重机枪:225支, PD机枪:2264支, 12.7mmDK重机枪:1挺 ,82mm迫击炮:8门, 45mm反坦克炮:20门,76mm团属炮:14门, 76mm炮兵炮:11门, 107mm野战炮:4门, 122mm榴弹炮:31门, 152mm榴弹炮:6门, 汽车 ,牵引车,运输车:692辆, 坦克,装甲车:397辆(仅计算全毁,受伤未统计。)

人员损失

苏联

苏军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整个战役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安岗坦克支队也没有被歼灭,只是在7月弹药耗尽后,自行撤退了。苏军前后消耗作战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而日军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吨不到。

苏军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俄罗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将的出版书籍。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15251名苏军伤兵,其中由子弹造成44.2%,由弹片(炮弹、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弹弹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3]

日本

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其中62.7%损失于苏军的炮击和航空轰炸,毕竟苏军发射了31000吨炮弹炸弹。

战机损失

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还损失207架战机,苏军投入的500架战机几乎一战就损失了一半。

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就是,一个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消耗掉几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弹药量,才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弹药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最后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还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而在诺门坎战役,苏军的后勤能力实际上也已经到达了极限,诺门坎战场的消耗极其惊人,导致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集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来维持这场战斗。


漫画日俄战争物语和电视剧坂上之云是什么关系 剧情好切合 还是说秋山兄弟的故事真地很能代表日本那段历

日俄战争物语作为一个描述当时1904年的日俄战争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会参考其他作品,《坂上的云》被公认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佳作品,估计也在参考范围之内,情节类似也就很正常了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秋山兄弟的经历能代表那段历史
秋山好古号称日本骑兵之父,他原先是所谓贼藩的人,明治维新之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院;后来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所谓天下第一的哥萨克骑兵,名噪一时

秋山真之更是了不起,日俄战争的时候,海军的重大战术方针:如偷袭旅顺港、旅顺港闭塞作战、建议攻击203高地、日本海大海战的T字阵列都是他提出来的

当时有这么句话:没有乃木大将,203高地也打下来了,没有东乡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赢了
由此可见他在日本海军中的作用


诺门坎战役介绍资料

诺门罕战役,又称诺门坎战役、哈拉哈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苏联在中蒙边境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2018年12月,首次公开日军士兵相册中的诺门罕事件。


诺门坎战役日军失败的原因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诺门罕之战是在双方有所准备但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忙打响的。1936年6月,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把苏联列为了第一敌对国,并悄悄着手战争准备。8月,日本制定了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诺门罕处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
  但斯大林并没有睡着,1938年10月,远东红军第57军更换完新装备开入蒙古。作战对象直指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这个师团以好战和擅长进攻而著名,师团长小松原长期为日本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是日本陆军中为数不多的“苏联通”,关东军的用心路人皆知。
  1939年5月,“满”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关东军将领们闻之欣喜若狂。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诺门罕战争的进程如同战后一个日本老兵形象的回忆:“当时日本就像是一个半大小子,舞舞扎扎地向(哈拉哈河)河畔的俄国彪形大汉频频挑衅,最后大汉恼火了,一拳将毛小子揍到河里。”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吃了个“窝心拳”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当时日军整个处在一种病态的“亢奋”中,蠢蠢欲动。
  1939年5月27日,日军向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一交手,关东军便尝到了苏军的厉害,日军的重装甲车比铁皮罐头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一会儿便被打成零件状态;日本骑兵面对苏军这些横冲直撞的“钢铁怪兽”束手无策,只好绝望地挥舞着马刀,砍得装甲丁当乱响。苏蒙军1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尔。
  关东军擦拳摩掌半天,没想到上来就吃了个窝心拳,小松原中将为轻率出击感到一阵后怕,只好丧事当成喜事办,悄悄地咽下了这颗苦果准备再战。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1939年7月,《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日本第7师团的士兵们在齐齐哈尔附近尘土飞扬的草原上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三种日军所重视的技能:刺杀、射击和冲锋。他们反复练习肉搏战,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其官兵据说全来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认为盛产顽强和冷静的武士。”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为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动了老本。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小松原等人就有些小儿科了。
  日军的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强攻,但坦克攻击并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从战术意义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这也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惟一的一次胜利。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将军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武器实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实有一点不好明说,用士兵组成“肉弹”攻击简单、便宜,还能体现日军的“勇敢”。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整体上看,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了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多个王牌被陆续击落后,关东军的飞机更多时间是呆在地面上了。
  这期间,日军还卑鄙地动用了石井部队,(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鼻疽等烈性传染病菌,由于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所幸没有大的伤亡,日军虽三令五申不准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在极度干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细菌战的牺牲品。战后日本关东军军医部统计,整个作战期间前线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关东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肉弹”没顶住炮弹——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于是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7月15日,关东军驻满洲各地的炮兵联队纷纷忙碌起来(包括驻旅顺的守备炮兵),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关东军这次要砸锅卖铁拼老命了。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虽打得热火朝天,但前沿传回消息说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战至中午,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浓烟遮住了视线,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无一处完好的炮位。”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炮兵决战又输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月光下,几万把闪亮的刺刀明晃晃地折射出一股凶残的杀气,关东军的眼睛都红了。
  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防线后缩2—3公里。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的反击
  诺门罕的战事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虽一再受挫,却丝毫没有退意,一切迹象表明,继续防御无法遏止日军的疯狂意图,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总攻第二天,苏军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同时,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轰炸将日军所有前沿炮兵阵地、观测所、通讯站完全摧毁。第203伞兵旅突袭敌后,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已成瓮中之鳖。东京不肯认输,怎么也不愿相信堂堂的“大日本皇军”会失败,命令部队立刻反击,不能坐以待毙。(从总体上说,日本军队的作风二战时期应该算顽强的。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几乎没有成建制缴枪的部队,这是日军惟一可以标榜的一点资本。)
  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队纷纷从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来,等日军完全脱离了阵地之后,苏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般打了过去,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一天的反击中,日军仅仅前进了不足两公里,但伤亡却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尸体多得摞在了一起,让人无处下脚。日本战史记载:左翼进攻部队只剩下7名军官和87名士兵,旅团长小林少将右腿被打断,险些让人踩死;右翼进攻部队中了苏军埋伏,森田彻大佐率队冲锋被打成了“筛子”。关东军的疯狂反击失败后,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歼灭关东军主力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不想在远东引发苏日大战。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后来这位大佐在海拉尔医院治疗时,不知怎么惹恼了伤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个诺门罕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诺门罕战役日本为什么失败

战略和武器方面的因素都有

早在诺门坎战役之前,日军极度轻视苏军,认为一个日本兵足以对付3个俄国兵。
一开始拟定的战略也就是边境扫荡行动,只出去一个联队,就这么点人还搞个分兵合击,结果还迷路了

接着又犯了逐次增兵的老毛病。23师团先上,快残废了才上7师团和重炮联队。而毛子是一口气全上了
最终时刻,还是盲目自信,虽然有情报表示苏联正在增兵,关东军还是不相信
结果被合围,大败

二就是武器方面的因素
坦率的说,在轻武器和坦克方面,日本吃亏并不大,当时日本的97坦克对毛子的T26和BT5基本是旗鼓相当,但在火炮方面就差大了

日本在东北当时总共才两个150重炮联队,师团的炮主要还是75毫米口径的
而一个毛子步兵师就有12门122毫米炮,外带152加农炮,火力10倍于日本
按照当时参战者的回忆,日本炮弹很快打光,接着就是挨炸

航空兵也是一样,日本走的是精兵政策,到了后来全消耗光了,干挨炸


诺门罕战役,日军损失低于苏联,为什么反而不敢再打了?

首先在物资方面,日军拥有的物资比不上苏联多,并且这场战役的同时,日军已经深陷和中国打仗,根本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应付这场战争。根据苏联当时的记载来看,苏联和日本军队的装甲武器实力相当,并没有很大差距,只能说苏联在战略上比日本更加完备。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统计死亡的士兵人数却是日军死亡人数的好几倍。这是因为在当时日军的士兵都经过了非常良好的军事训练,部队里拥有大量的士兵,并且还拥有足够的实战经验。但苏联在当时军队经过了大量的整治,由很多部队里面的士兵都有过大换血,相当于一个重新组合成的部队。这样的部队相对于日本军队来讲,没有足够的默契,没有足够的经验,才会造成如此多的死亡人数。但在物资上,苏联整个战争过程中消耗了800多万物资,但日本消耗的物资连2000吨都不到。日本虽然士兵的战斗能力高于苏联,但面对苏联如此多的物资,日军根本消耗不起。并且当时日军还深陷和中国的战斗,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应付这场战争,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日军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只能放弃和苏联打仗,改变战斗策略。而苏联的这一仗赢的也并不完美,在这一仗中苏联也收获到了很多教训,为以后苏联军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总的来说,并不是因为日军比苏联弱才不敢继续打下去,而是因为日军消耗不起大量的物资,并且没有足够多的人力来参与这场战争,日军才不敢继续与苏联打下去。

如果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被日军打败,接下来的世界形势可能会怎样?

我认为无论胜负,都对当时的形势没有影响, 首先回顾一下这次战役的情况。 1.战争的起因: 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以南约二百公里处,有一条叫哈拉哈河,南北走向,当时由蒙古国与中国分界线,但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蒙古国独立。 日本认为满蒙边界应该是这条河,苏联认为河以东16公里都是他的地盘,当时的外蒙古实际在苏联控制下。 1939年5月11日,蒙古国边境骑兵警备队的几个骑兵,渡过哈拉哈河到东岸来放牧,被伪满洲国的骑兵开枪拦截了回去。 蒙古国骑兵不甘心,出动五十多骑兵打过来,攻占伪满军的哨所,于是就挑起了日苏诺门坎战役。 2.经过: 日本关东军派第23师团的骑兵和200多装甲兵,在5架飞机的掩护下,对蒙军发起进攻。 伊-15战机 苏军的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开赴哈拉哈河附近。 初次交锋,日军第23师团搜索对全军覆没。双方又集结兵力,苏军的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出动飞机轰炸,大炮,坦克,日本关东军调了坦克,飞机支援。苏联以绝对优势兵力,武器装备优越战胜日军,但损失也不小。 最终日本战败,提出停战,9月15日双方签订停战协议。 朱可夫 日本即使战胜苏联,日本在中国的战线已经拉得很长了,也无力“北进”,日本更偏向于“南进”,向东南亚进军。 即使苏联战败,对苏军整体影响不大,毕竟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凭借武器优势,苏联红军的实力,日军是不可能登上苏联领土,与法西斯德国意大利联合起来。 当时世界正在聚焦欧洲,无暇顾及发生在亚洲角落里的这场战役。因此它对世界形势没有任何影响,也不可能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有两种结局,一是苏军继续增兵在诺门坎与日军决战,打败日军;二是日军乘胜占领远东和西伯利亚,稍作休整马不停蹄继续向莫斯科进军,与德国一起东西夹击苏联,则苏联危矣。 如果苏联被日德打败,则美国将是下一个被打击目标,因此美国不会袖手旁观,美苏必联合打击德国和日本,况且在东南亚和中国吸引了日本大部分的兵力,日本想在苏联广阔的土地上与苏联开战,投入的兵力有限,胜算的的可能性不大。 小小弹丸岛国,由军国主义操控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日本给亚洲各国造成的空前危机,以及德国纳粹法西斯对欧洲各国的侵略,由于不得人心,其失败结局可想而知。 苏日之间的诺门坎战役,如果当时苏军败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还只是一场战术上的较量,而不是战役之战。双方规模,兵力出动有限,只是试探性的接触。 退一步讲,曰本即使诺门坎打胜了,它的战略之策,不是进攻西伯利亚,从北面配合德军夹击苏联,而是南下抢夺战略资源,以维持日本在亚洲的既得利益,然后防止美国出兵,同日本争夺亚洲的势力范围。 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在诺门坎之后,不会有后续动作,苏联的后顾之忧问题不大,世界形势的变化,基本和现在记录的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争随后爆发一样,不会有大的变化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939年日军为了入侵蒙古,与苏联在中蒙边境诺门罕发生战争,这场战斗中,日军最强悍的关东军,面对苏联的军队,丝毫没有还手能力,最终日本不得不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 诺门坎战斗以苏军的胜利和关东军的失败而告终,这一战争结果直接改变了二战的战争走向,他对二战的影响主要有三: 第一、日军看到了苏联强大,自认为不是苏联对手; 诺门坎战斗中苏军能取胜,不仅仅是战斗力强悍,而且在军事综合实力上远远高于日本。据统计,在这场20万人参加的战斗中,苏联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火炮542门,飞机500。 相比苏联的武器装备,日军的装甲和坦克加起来只有不到200辆,战役中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即使最后苏军的装备损失远远高于日军,但是苏军耗的起,而日军耗不起,所以日军通过诺门坎战斗发现了自身的差距,自认为不是苏联的对手。 第二、日军改“北上”路线为“南下”路线; 日军诺门坎战斗的失利,其实也是日军“北上”战略的破产。日本国内当时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发生了极为激烈的争论,当时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夺取苏联的石油;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目标是夺取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和橡胶等。 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无论“北上”或者“南下”,都是为了资源,诺门坎战斗的失败,使日军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打赢苏联,北上计划自然破除,日军被迫转为南下。 第三、间接导致日军“偷袭珍珠港”: 没有资源,日军的战争定然支撑不下去,按照日军在1940年的统计,日本当时的石油储备只够日军用两年,若没有石油,那么日军两年后将会不战而败。现在北上战略失败,日军南下就要入侵东南亚,但是东南亚的众多国家都受到了美国的保护或者驻军,如菲律宾。 故而日军要想南下,就需要与美军较量,以当时美军的实力,日军打赢美军基本不可能,山本五十六就策划了“偷袭珍珠港”事件,日本此次偷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美军太平洋舰队在半年时间失去的战斗力,而日军则利用这段时间侵占东南亚,抢占资源。 日军的“偷袭珍珠港”计划取得了成功,美军也的确在大半年的时间都被迫采取守势,给了日军入侵东南亚的机会。 这些都是诺门坎战斗之后国际局势发生的转变,那么若日本在诺门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国际局势将完全不一样。 首先,日军会继续“北上”,抢占苏联的资源,而德国也会乘机攻占苏联,苏联就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局面。 这样苏联的战略纵深优势难以发挥,苏联战场的局势可能很不容乐观。 其次,没有“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介入二战的时间可能进一步延后, 因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众多美国人都不想卷入这场战斗,即使罗斯福有心加入战斗,也会因为民众的意愿而延后。 最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会更加艰难, 由于北上是由日军陆军主导,所以日军陆军会抽到到苏联前线,但是日军海军不用向东南亚扩张,所以日军海军会接替日军陆军入侵中国。由于没有太平洋战场分兵,日军抽调中国战场的军队会减少,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兵力会增多,中国战场将会更加困难。 总体而言,诺门坎战斗直接影响二战的局势,战役规模虽然比起很多战场小,但是他的结果直接改变了日军的战略,对整个二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苏军正是在诺门坎战役中把日军打怕了,让关东军不敢找苏联的麻烦。如果让日军打赢了,可能会北上去苏联的远东地区,那里有很多战略资源,石油与钢铁行业,有了这个日本就战争的资本,就算苏联打赢了,那也损失惨重,把二战拖得更久。 二,1941年德军和苏军正在斯大林格勒厮杀,就在德军占领80%的斯大林格勒时,眼看德军就要赢了,这时大批的远东蒙古人面孔的少数民族军队开了过来,彻底扭转了战局,这些军队本来就是防东北的日军的。斯大林全部调了过来,揍垮了德军,从而影响了战争的天平。为什么会这样,日军在诺门坎战役被苏军揍扁了,有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希特勒让日军北上,两面夹击苏联,斯大林也很怕出现这种局面,但是日军不敢去惹苏联,日军被诺门坎苏军3万多吨如雨般的炸弹炸出大大的心理阴影,然后日军军部就做出了南下抢东南亚的石油资源。 三,抢东南亚的石油资源这招术,日军军部也是傻了叭叽的,这是欧美国家的地盘,尤其是美国多年经营的地方,想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这让本来摇摆不定的美国一下子怒了,当时希特勒知道了这事,心中可能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过,让你打苏联不肯,还去捅美国这么个大娄子。美国大军就好好修理日本,苏联也安心把远东防日本的军队用来揍德军,这些的起因,可能就是那个诺门坎战役,让日军做出了这么个决策。如果不是这样,日军德军可能双方夹击苏联,苏联可能会败,美国本来摇摆不定,如果苏联败了的话,英国也会守不住,法西斯可能就赢了,从 历史 来看,美国是不会跟强敌死磕的,强敌也是被打得虚弱不堪的时候才出手,那样的话,世界局势绝不是现在这样,一个搞种族主义的德国,一个搞军国主义的日本,想想就头大 毫无疑问,日军会继续把苏联的远东部队全部肃清,假如能占领苏联的远东地区,那么日军就找到了战争维持下去的石油钢铁木材等资源,而战争也就向着法西斯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苏联双线作战很难坚持,美国会提前参战 德国入侵波兰实际的意图就是攻打苏联,为此还放弃了完全占领英国的计划,德国的闪电战也是让苏联丢失了大面积的国土,苏联面对德军的攻势也只能退守到了首都莫斯科。 反观日军,因为放弃了北上入侵西伯利亚而选择南下东南亚,才使得苏联红军可以抽调远东的70万大军到达西线最终扭转了对德国作战的被动,而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假如这70万部队被日军牵制不能援助西线,那么苏联军队能不能翻盘还真不好说。当然美国人是不会坐视苏联被德国日本打垮的,苏联被打垮,那么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美国。估计美国会提前参战一方面帮助苏联应对德军,一方面在亚洲依靠中国来牵制日军。 美国参战后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日本和德国也很难在美国人身上沾什么便宜。 日军全面北上会让美苏给中国更大的援助 日军北上自然会抽调在中国的驻军,为了尽量牵制日军美国和苏联自然会援助国军,消耗牵制日军。 入缅作战也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一旦有美苏先进武器的支持,打败日军也不难。假如国军能因此收复失地,那么日军就不敢抽调太多的部队北上,这样对苏联的威胁就会降低。 只要苏联中国不投降战争就可以延续,有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支撑翻盘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 日本取胜也就会执行北上计划,这会对苏联的防御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法西斯的侵略是非正义的,失败是他们唯一的结果。 当然苏联的形势会触动美国的态度,一旦苏联陷入困境美国是会积极参战的,保住苏联中国才是取胜的关键,而美国强大的国力自然能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可不好说,毕竟日军发动诺门坎战役就是为了试一下水 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了日苏双方的武装冲突。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这次战斗中日军并没有集中全部的关东军,充其量就是小规模战斗,而目的,当然是为了解决大本营一个争夺不休的问题 那就是日本下一个战略目标究竟是南下,还是北上 日本在开辟中国战场后,大本营就想着北上或者南下去争夺更多资源,北上当然是经过东北和朝鲜入侵苏联,而南下则是依靠强大的联合舰队与英美争夺西太平洋地区,当时希特勒希望日本人进攻苏联,配合苏联,先解决欧洲和亚洲的问题,诺门坎战役其实就是日本试验苏联军力的一道考卷,还好苏联顶住了,否则真要是陷入东西两线作战,二战恐怕要艰难很多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历史 不容假设,这是大前提,如果 历史 如一些人假设的那样发展,别的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假设过来,假设过去的人,现在一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是给假设者最好的第一个答案。 说日本有南进、北进之争,有也不会太长,是被人为夸大了。特别是说,如果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会改变苏联命运和二战格局这种谬论,本是日本人自往脸上贴金之说,居然有大群人应声附和,更是不知其居心何在。日本在占领了东三省后,粮食、煤炭、木材、矿山、人口等战略物资都有了,还去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干什么?还有人说去抢远东的石油?!纯粹是信口开河!去看看西伯利亚何时发现的油气,1959年!北进对日本是无战略意义的,只要不傻的日本高层都知道。 诺门坎之战,并非日军的战略行动,只是在第二次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日本养成的狂妄之气。白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战胜的第一个欧洲列强,这让日本举国都极度膨胀,认为从此后都可以欺压住俄罗斯了。而关东军在东北的各种冒险,比如皇姑屯事件,比如九一八事件,都使得关东军越来越狂傲,常不顾大本营而自行其事,诺门坎才从小事发展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战役,关东军不断增兵,却不想被苏军的钢铁洪流迎头痛击,惨败收场。 不知为何总有人想给日本招魂,看看日本被惨揍之后,老老实实签协议,无论苏联形式如何危急,再不敢招惹苏军一下,只敢当地老鼠在边境上挖要塞防守,最后一刻还期盼着苏联不对日本宣战,这才是 历史 真实。 日本与苏军之战,必败无疑。苏军已经发展成坦克、飞机协同作战的当时最先进的军事作战方式,日军还在以步兵为主,靠日俄战争时士兵自杀式进攻来打仗,有点薄皮坦克那里经得住苏联的炮火?日本的军工、钢铁工业与苏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之上,怎么可能打得赢?所以,没有“如果”,这些想“如果”的,不过就是无知透顶,就是痴心妄想! 日寇占领蒙古,进而与德军合围苏联。这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会持续很多年了! 小日本鬼子战败是迟早的事,如果苏军被打败也就是晚几年让他投降,没有啥太大的影响,区区一个弹丸之地再让他折腾能闹腾到哪里的,无论什么时候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失。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咱们从不欺负人,要是有人胆敢在来嘚瑟绝对让他后悔一辈子。东风快递请接收呵呵,吓死你。

如果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被日军打败,接下来的世界形势可能会怎样?

1.战争的起因: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以南约二百公里处,有一条叫哈拉哈河,南北走向,当时由蒙古国与中国分界线,但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蒙古国独立。日本认为满蒙边界应该是这条河,苏联认为河以东16公里都是他的地盘,当时的外蒙古实际在苏联控制下。1939年5月11日,蒙古国边境骑兵警备队的几个骑兵,渡过哈拉哈河到东岸来放牧,被伪满洲国的骑兵开枪拦截了回去。蒙古国骑兵不甘心,出动五十多骑兵打过来,攻占伪满军的哨所,于是就挑起了日苏诺门坎战役。2.经过:日本关东军派第23师团的骑兵和200多装甲兵,在5架飞机的掩护下,对蒙军发起进攻。伊-15战机苏军的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开赴哈拉哈河附近。初次交锋,日军第23师团搜索对全军覆没。双方又集结兵力,苏军的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出动飞机轰炸,大炮,坦克,日本关东军调了坦克,飞机支援。苏联以绝对优势兵力,武器装备优越战胜日军,但损失也不小。最终日本战败,提出停战,9月15日双方签订停战协议。3.这场战役并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算是苏联在二战前夕,拿日军做了一次演练。苏联试验了多兵种配合作战,炮兵,航空兵,装甲兵和步兵联合作战,这种作战模式在后来的二战中得以应用。苏联战场上检验了他们的陆、空军的新式武器装备,也训练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还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朱可夫日本即使战胜苏联,日本在中国的战线已经拉得很长了,也无力“北进”,日本更偏向于“南进”,向东南亚进军。即使苏联战败,对苏军整体影响不大,毕竟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凭借武器优势,苏联红军的实力,日军是不可能登上苏联领土,与法西斯德国意大利联合起来。当时世界正在聚焦欧洲,无暇顾及发生在亚洲角落里的这场战役。因此它对世界形势没有任何影响,也不可能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日军惨败诺门坎,朱可夫一战成名。学者:此役直接影响二战走向

1939年6月下旬,重庆。

蒋介石刚要开始一天的工作,就接到了一份情报,内容赫然是苏联和日本在诺门坎地区开战了,据说双方投放的兵力都在师团级以上,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技术性兵器。老蒋眨眨眼,感觉到很新鲜。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能揍日本人,那就都是好事。

在日本军方内部,始终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日本陆军认为,一号的假想敌是苏联,其次才是英美,为此,积极北进攻击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在战略上和德国东西呼应是最符合日本利益的。在迫使苏联屈服,消除北方的威胁后,再向太平洋地区扩张;而日本海军则认为,日本一号假想敌是英美,其次才是苏联,主张在确保日本在东亚地区霸权的同时,积极向南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最符合日本利益。

而随着中国战事的焦灼和美国的控制,日本的战争资源已经枯竭,只有南进,从英美手中夺取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才能打破美国日益严密的封锁,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可日本陆军和海军向来不和,在关系到陆海两军的切身利益面前根本无法调和,因此,才出现了1936年8月日本广田内阁出台的“南北并进”的二元化外交路线。

正是在这个“南北并进”的二元化外交路线的指导下,日本才在1937年7月7日全面挑起侵华战争,并且逐步把兵力向苏联和蒙古国展开。1938年7月,日军与苏军战于张鼓峰,同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进驻海拉尔,1939年5月,日军侵入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地区,以期以此为跳板,为下一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做准备。

日本的图谋早已被苏联洞悉,就在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进驻海拉尔时候,苏联也做好了准备。10月,苏联远东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国驻防,大战一触即发。

1939年5月11日,日军首先挑起战事,向驻守在哈拉哈河东岸的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发起攻击,蒙军被赶到西岸。5月13日,日军再次增加兵力,驻扎在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又得到了关东军空军第10战队、第24战队的加强。

苏联方面。在得知日军再次增加兵力的消息后,苏联方面依据《苏蒙互助协定》介入。具体部署是:

1、第11坦克旅立即开往哈拉哈河地区。

2、驻扎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

3、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

4、苏联的飞机开始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

1939年5月28日拂晓,苏日两方在诺门坎地区的战役正式展开,日军先遣队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6月18日,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开始集结兵力,储备物资准备大战。6月20日,不甘于失败的日军第23师团2万余人全体出动,在得到关东军12个步兵大队、70辆坦克、180架飞机的再次加强后,向诺门坎地区发起进攻。

6月21日,苏日双方的地面部队还未接火,空军部队在天上就已经打的热火朝天。可在苏联新式飞机的打击下,日空军损失惨重。为了挽回空战败局,日空军第2师团于6月27日凌晨3时编队起飞,对苏联达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发起突袭,此役苏军损失惨重,很多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击毁在停机坪上,共损失飞机124架。

见苏联空军失利,日本第23师团趁机发起进攻,可被苏军优势的重炮和坦克打回了哈拉哈河东岸,在苏军坦克的反复冲击下,日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只能凭借着下层军官和士兵疯狂的“武士道精神”用肉体来与坦克共毁。而且,哈拉哈河附近都是沙地,日军根本挖不了掩体,匆忙挖出来的也仅是一些沙坑,根本阻挡不了苏军坦克的碾压,很多日军都是在沙坑中被苏军坦克碾成了肉饼,损失惨重。

鉴于此,日本关东军决定,先退回哈拉哈河东岸,进行战线稳定,再次从满洲抽调野战重炮联队、反坦克速射炮部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

就在日军补充和修整的时期,苏军也进行了调整,第57特别军扩编成第1集团军,这是苏军第一次组建具有独立作战职能的多兵种合成的大兵团,苏军是希望通过诺门坎战役来检验新战法。

新组建的第1集团军为机械化军,共计10余万人马,编成内有坦克498辆、装甲车346辆,大炮542门,飞机515架,朱可夫中将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

7月23日,经过了补充和修整的日军再次向哈拉哈河防线发起了攻击,可在苏军优势的重炮和坦克面前再一次败下阵来。7月24日,苏军发起了反攻,日军23师团再次被打回了哈拉哈河东岸。7月25日,关东军再次下达了停战的命令。

可苏军并没给日军整军备战的机会,8月20日凌晨,苏军趁日军半数军官到海拉尔轮休的机会,向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构建在蒙古平地上的日军野战工事在苏军的炮火和坦克的碾压下不堪一击。战至24日,日军全面溃退。

就在诺门坎战役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已经认识到,凭借23师团和刚组建的第6军的战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赢这场战役的,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从关内战场抽调第5师团、第14师团、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射炮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 汽车 中队到达我国东北,以增强诺门坎地区。同时,关东军也从第2师团、第4师团、第7师团抽调18000余人,配属重炮部队火速增援诺门坎战场。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在日军调兵遣将之际,诺门坎地区的日军已经陷入了绝境。在苏军的猛烈攻击下,战至31日,已经陷入绝境的日军开始突围,但23师团因损失过大,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9月3日,就在增援的日军准备要再次向苏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日军大本营命令停止进攻。9月9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向苏方请求停战。9月15日,苏日签订停战协定,9月16日,诺门坎战役结束。

从日本求和到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不过一周时间,从时间上来看,不仅是日方表现得很急迫,就连苏联方面表现得也迫不及待,这似乎不符合苏联一贯的作风。

其实,这也很简单,就是诺门坎战役虽小,但是却使用了苏联大量的技术性兵器,面对东线德国日益强势的压迫,苏联方面急需这些技术性兵器加入到东线。而且,在诺门坎战役经过检验的战法也需要由这些部队在全军进行推广,这才是苏联方面急于与日本方面停战的原因。不然,以苏联一贯的作风,日本不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是不会这么容易就停止的。

从战后双方统计的结果来看,苏军虽然战胜了日军,但是损失亦非常惨重,尤其是在技术性兵器远胜于日军的情况下。诺门坎战役弹药的消耗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消耗弹药的总和,由此也受到了西方媒体的奚落。但是,诺门坎战役却是苏联检验新战法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苏军检验了装甲机动部队在平原地区的作战演练、空降部队敌后作战的演练、“夜间强光照明”战术的演练、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演练,最重要的是,把深受猜疑的朱可夫解放了出来。正是这场胜利,使得朱可夫成为了苏联的英雄,进入了斯大林的视野。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诺门坎战役的胜利,使得朱可夫一战成名,才有了日后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大放异彩,不然,朱可夫很有可能逃不过大清洗。

日本方面。诺门坎战役给了日本陆军上了一堂生动的体验课,使得日方对苏联的重炮火力怀有深深的畏惧,产生了心理障碍,也由此开始正视和苏军在技战术方面的差距。诺门坎战役的失败,使陆军在海军面前丢尽了脸,使得日后在南进和北进的战略问题上败给了海军。

1940年7月,东条英机提出要把英、法、荷、葡等殖民地纳入势力范围的“大东亚新秩序”,即意味着日本的南进战略占据了上风。1941年5月,日本海军制定了《对南方施政要纲》,要求日本进驻南洋,进一步确定日本的南进战略。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要求日本履行盟约,从远东地区向苏联发起进攻。日本认为,此时向苏联发动进攻,时机还不成熟,以此为借口来搪塞德国。其实,如果不是经过了诺门坎之战,使日本陆军对苏联的心理障碍还未消除,不然,以日本陆军那些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又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诺门坎战役在整个二战时期仅是一场小型战役,而且战争爆发地所处的位置也不是特别重要。可是,这场小型战役却对二战的最后走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一、改变了日本北进和南进二元化并重的战略,使南进战略占据了上风,这直接影响到了日本南下攻占原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属地,最终酿成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参战的局面。

其二、诺门坎战役使日军重新认识到了苏军的战斗力,由过去的骄狂变成谨慎。这直接影响到了苏德战争爆发时,日本没有立即出兵西伯利亚,把苏联置于东西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的局面。

其三、在苏德战争的紧要关头,苏联敢于从远东地区抽调20个精锐师加入斯大林格勒战场,也正是源于日本战略由诺门坎战役之后,从二元化战略向南进战略的改变,不然,苏联是不敢冒此奇险抽调兵力的。


诺门坎战役中,为啥朱可夫损失惨重,却还能让日军胆战心惊?

咱二战中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结成了同盟,他们被称为“轴心国”。在苏德战争进行的时候,德军在东线战场遭受了重大的压力,因此希特勒希望自己的盟友日本能够进攻苏联,减轻自己的压力。不过日军并没有进攻德国,有人说日军此时也陷入了苦战,另一方面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打怕了,不敢再和苏联交手了,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真的损失惨重吗?日本和苏联(俄国)也算是一对老冤家了,近代以来他们没少发生战争和冲突,比如说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丧失了在远东地区的主动权,甚至连库页岛都割让给了一部分给日本,这自然被俄国人视为耻辱。此后俄国和日本都在不断扩张,俄国人策动外蒙古独立,而日本则吞并了东北并扶植了伪满洲国。1904年的日俄战争让日本信心爆棚,他们一直在边境挑衅外蒙古军队,日本自然也知道外蒙古背后就是苏联。日军几次进攻都遭遇了失利,两国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升级。1939年日本以支持伪满洲为由派遣大量部队进贡给外蒙古,为苏联同样以保护外蒙古为由出兵援助,苏联军队和日本关东军短兵相接,双方在诺门坎对战,此次战役前后历时长达135天,两国投入了20万军队,伤亡达6万人。从具体伤亡上看,苏联伤亡2.5万人,而日军伤亡不足2万人,这样看来绝对是日军占据优势啊!其实战争不能光看伤亡,苏联虽然伤亡惨重但最后达到了战略目的,算是战胜了日本。而缔造这场“惨胜”的就是日后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苏联元帅朱可夫。苏联红军伤亡如此惨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动的并非精锐部队,而苏联将领也在大清洗中损失惨重,所以在战争中表现得一塌糊涂,这一点在后来的苏德战争中也有体现。平心而论蒙古那种一马平川的地方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当时苏联出动了一个装甲集团军,这也是朱可夫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装甲集群作战。日军虽然打中国军队简单,但是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还是毫无招架之力。当时的日军也非常疯狂,朱可夫为了彻底解决日本,于是便拼起了消耗,反正苏联工业基础比日本雄厚!日本虽然看似占据优势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要知道日本是个岛国,工业基础也就能欺负一下中国,和苏联相比差远了!苏联恐怖的钢铁洪流也让日本意识到了差距,尽管从日军自己公布的数据上他们的上万少于苏联,但他们此后却再也不敢招惹苏联军队了。

上一篇:海滩登陆战

下一篇:特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