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归云堂十五巷二手房均价多少钱一平米?
南京全市均价现在卖35225元/m_,归云堂十五巷25490元/m_,价格相差:-9735元/m_,房价比全市房价要低。鼓楼区的均价为:46816元/m_,房价比区域房价要便宜。三牌楼商圈参考价为36675元/m_,和周边商圈的小区对比较低。#下面是这个小区在售二手房,可做简单参考:归云堂十五巷归云堂十五巷精装修2房南北通透房主诚售2室2厅、60.38平米、精装、高层(共7层)、东南、1982年建。鼓楼-三牌楼二手房-归云堂十五巷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满五年,房本在手。169万27989元/平米归云堂十五巷戴家巷宏业村归元堂简装两房双南全明户型急2室1厅、62平米、简装、高层(共6层)、南北、1982年建。鼓楼-三牌楼二手房-归云堂十五巷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满五年,房本在手。152万24516元/平米#归云堂十五巷参考均价:25490元/平米。小区所在位置在鼓楼三牌楼商业圈,归云堂十五巷。小区周边学校资源有:南京市古平岗小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感谢您对看房网的支持,祝您购房愉快!
《游小盘谷记》梅曾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游小盘谷记》梅曾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 《游小盘谷记》清代梅曾亮所作文章,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它通过记叙同行者一行六人寻找小盘谷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刻画了”小盘谷”的优美景色。读后如临其境。 作品原文 游小盘谷记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1)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2)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3),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4),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作品注释 (1)卢龙山:即狮子山,在南京西北约二十里处。明太祖朱元璋曾败陈友谅于此。 (2)謦(qǐng请)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 (3)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 (4)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5)包:包括,包容 (6)止:停止 (7)求:寻找,寻求 (8)唯:只 (9)蔽:遮蔽 (10)穷:尽 原文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作品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作者简介 梅曾亮(1786—1856),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梅曾亮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姚鼐主讲钟山书院,二人俱出其门。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二十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梅曾亮生当封建制度解体之际,主张“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他有些比较客观的“因时”之作,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但表示束手无策。梅曾亮曾批评骈体文矫揉造作,但他对于散文的见解,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虽然他还认为“性情异,文章亦异”,但也只是桐城派内部的大同小异。因此,他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选声练色,姿韵安雅,笔力微弱,与其盛名不能相符。梅曾亮作文之余,常以悲欢为诗。著有《柏枧山房集》三十一卷。
南京归云堂二手房均价多少钱一平米?
南京房价大约为:35225元/m_,归云堂25171元/m_,小区和全市房价比差值为:-10054元/m_,房价比全市房价要低。鼓楼区的二手房均价:46816元/m_,房价比区域房价要便宜。挹江门商圈参考价为31979元/m_,小区在商圈中来看,相对较低。#归云堂买房参考均价:25171元/平米。小区所在位置在鼓楼挹江门商业圈,大桥南路。小区周边的学校有:南京市古平岗小学。#下面是看房网现在在售二手房价格,仅供参考:归云堂 归云堂 戴家巷 大桥南路 总价低 双南户型?2室1厅、56.68平米、精装、高层(共8层)、南、1985年建。鼓楼-挹江门二手房-归云堂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满两年。126万22230元/平米归云堂 3室1厅1厨1卫 68.97m_ 满五年3室1厅、68.97平米、简装、中层(共8层)、南、1985年建。鼓楼-挹江门二手房-归云堂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满五年,房本在手。198万28708元/平米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感谢您对看房网的支持,祝您购房愉快!
归云的诗句归云的诗句是什么
归云的诗句有:一片归云海树空,白首归云林。归云的诗句有:归云网松萝,送目归云。拼音是:guīyún。结构是:归(左右结构)云(独体结构)。注音是:ㄍㄨㄟㄩㄣ_。归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犹行云。二、引证解释⒈犹行云。引《汉书·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_归云,抚怀心。”晋潘岳《西征赋》:“吐清风之_戾,纳归云之_蓊。”宋柳永《少年游》词:“归云一去无踪_,何处是前期?”三、网络解释归云归云(guiyun)犹行云。关于归云的诗词《归云领·飞云蔼蔼出从龙》《归云溪·才入云溪境》《秋晚怀归·逝水归云日夜流》关于归云的成语返朴归真宾来如归返老归童率土归心归十归一桥归桥,路归路宾入如归关于归云的词语物归原主反璞归真一心同归同归于尽无家可归思归其雌率土归心返老归童宾来如归宾入如归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归云的详细信息
归云的解释
归云的解释犹 行云 。《汉书· 礼乐 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 晋 潘岳 《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郁蓊。” 宋 柳永 《 少年 游》词:“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词语分解 归的解释 归 (归) 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 归宁 (回娘家 看望 父母)。归省(媙 )( 回家 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 归还 。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 众望所归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云的解释 云 (③④云) ú 说话,引文: 人云亦云 。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 有所 省略)。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
唐宋八大家文言文散文
1. 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是哪几篇文言文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说唐代和宋代散文大家。 唐代有:韩愈 柳宗元 宋代有: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苏洵 曾巩 下面是他们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È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È。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È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2. 【请问唐宋八大家有谁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3. 唐宋八大家写的古文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 4. 求古文观止中唐宋八大家的短小散文 《清·梅曾亮·游小盘谷记》(《古文观止》第二一二篇)古文观止译文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象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象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古文观止》第二一三篇) 古文观止译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殀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文】 南京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花。有人说:“梅的枝干以弯曲为美,直的就没有姿态;以横斜为美,正的就没有景观;以稀疏为美,密的就没有风致。”向来都是这样说的。对这个,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于公开宣布,大力号召,用以衡量天下的梅树;又不能叫天下的百姓去砍掉直的,削除密的,锄去正的,以使梅树早死、病残为职业来赚钱。梅枝的横斜、稀疏、弯曲,又不是那些愚昧无知而只想赚钱的人,能用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可有人将文人画士这种特有的嗜好隐衷,明白地告诉卖梅人,他们就砍掉端正的树干,养育它旁斜的枝条,剪削密枝,使它的嫩枝早死,锄去它的直枝,压抑它的生机,用以求得高价,因而江苏、浙江的梅树都成病残。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然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啊! 我买了三百盆,都是病梅,没有一盆是完好的。我已为它们哭了三天,于是发誓加以治疗,放开束缚,顺应它们的本性,毁掉了栽种的盆,把它们都埋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准备以五年的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本性,完整地生长。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忍受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藏这些病梅。唉!怎样才能让我得到更多空闲的时间,又有更多空闲的土地,用来大量地贮藏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间来治疗梅啊? 5. 唐宋八大家散文 1·韩愈 《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答李翊书》 2·柳宗元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捕蛇者说》 《黔之驴》 3·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 《丰乐亭记》《五代伶官传序》 4·曾巩 《墨池记》《醒心亭记》《拟岘台记》 《南轩记》 5·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上人书》 《原过》 《原教》 《伤仲永》 6·苏洵 《战国策》《管仲论》 《六经论》 《谏论》 7·苏轼 《方山子传》《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8·苏辙 《墨竹赋》 《答黄庭坚书》《黄州师中庵记》 《武昌九曲亭记》 6. 唐宋八大家散文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师说》《毛颖传》讳辩bai 送穷文 进学解 原道 杂说四。 柳宗元:种树郭橐du驼传 段太尉逸事状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封建论 捕蛇者说。.欧阳修:朋党论 醉翁亭记 与高司谏书 秋声赋 六一居士传。 苏洵:六国论 管仲论 广士 上欧阳内翰书 名二子说 仲兄字文甫说。苏轼:刑赏忠厚zhi之至论 留侯论 贾谊论 喜雨亭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超然台记 方山子传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dao寺夜游 。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德传 武昌九曲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曾巩:内赠黎安二生序 寄欧阳舍人书 醒心亭记 墨池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王安石容:读孟尝君传 伤仲永 答司马谏议书 游褒禅山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7. 唐宋散文八大家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 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以革新六朝以来骈丽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建立崭新的文风为号召,在文坛上蔚为一股风度潮。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唐朝古文运动的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8. 唐宋八大家散文最著名的有哪些 唐朝: 韩 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宋朝: 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 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
唐宋八大家文集文言文
1. 唐宋八大家写的古文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 2.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发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影响了元、明、清各代散文创作,对当代散文创作也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学习八大家散文创作经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家庭书架”系列特推出《唐宋八大家散文》一书. 中唐的韩愈和柳宗元揭起了反对形式主义之风的大旗,他们强调文学要反映社会现象,强调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形式上,他们提倡学习先秦西汉时期的散文,抛弃骈文的文体枷锁.宋代的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文学主张,在他的倡导下,王安石、曾巩以及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所写的散文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韩、柳、欧、苏等“唐宋八大家”的创作,使散文自秦汉之后出现了第二个崭新阶段. 内容简介 书中选取了“八大家”在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其中的大部分篇目人们耳熟能详,小部分篇目则是我们向读者推荐的精品,相信广大读者一定能通过《唐宋八大家散文》欣赏和领略到“八大家”散文的独特魅力.此外,考虑到“八大家”生活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其语言习惯和行文风格与现代有很大不同,我们特意给每篇散文配上了题解和白话译文,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消除阅读上的障碍,让读者朋友更轻松、更全面地去理解“八大家”散文的精妙所在.。 3. 《唐宋八大家文选》译文 道山亭记 (北宋)曾巩 [原文] 闽,故隶周者也。 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 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译文] 闽,原来隶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 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接连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像攀援着粗绳登上,有的垂直挂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小路蜿蜒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 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 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漩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 船逆行而上或顺流而下时,要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分毫差错,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 闽地水陆两路的艰险就是这样。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对闽地来说是土地的中部,就是所说的闽中。 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城内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河可以沟通大海,船载的人和货物昼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门。 山上多大树,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 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 沿着山势,佛教、道教的庙现有数十上百处,它那宏伟奇异绝然不同的形状,也许已经用尽了人工之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离竹席就尽可观望四面景色。 程公认为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由于道路险远,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险峻,又将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壮阔啊! 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 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广州知府,随后又赴任诛议大夫,接着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评点 作者以雄伟奇崛的文笔,巧妙地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先描写了福建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是一篇经典佳作。 写闽地山水之险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写程师孟不畏其地险远,而能安于其居,好整以暇,才能做出政绩来,才是其表达的中心,而这重心不是明说出来的,而是用大量篇幅在客。 4. 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是哪几篇文言文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说唐代和宋代散文大家。 唐代有:韩愈 柳宗元 宋代有: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苏洵 曾巩 下面是他们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È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È。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È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5.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文集叫什么 唐宋八大家,是散文家。 唐朝: 韩 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宋朝: 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 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赞同0| 评论
文言文《小盘谷记》的翻译
江宁府城⑵,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⑶。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⑸。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⑹;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⑺,若井灶龈腭之状⑻。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⑼,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⑽,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⑾,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⑿六人。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注释】 ⑴这是一篇寻幽览胜的游记文。小盘谷山,当在南京卢龙山附近。文章通过寻找小盘谷山,描绘出卢龙山一带清幽秀美的景色。文笔清丽,意象鲜明。 ⑵江宁府:属江苏省,治所在江宁(今南京市)。 ⑶卢龙山:一名狮子山,在今南京市西北二十里。 ⑷熟五斗米顷:大约可煮熟五斗米的时间。 ⑸陂陀(pōtuó坡驼):倾斜不平貌。 ⑹謦(qǐng请)咳:咳嗽声。 ⑺阬(gáng冈):大土山,此处指高坡。 ⑻龈腭:龈,牙龈;腭,上腭。井、灶、龈、腭,喻事物的高低不平。 ⑼团瓢:圆形草屋。 ⑽摩荡:动荡摇晃。 ⑾管君异之:管同。亦为姚门弟子。 ⑿凡:总共,一共。 [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象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象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文言文《杂说》
1. 杂说的译文和简介 《杂说》 作者:唐·韩愈 杂说一《龙说》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翻译】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注释: 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嘘:喷吐。 伏:遮蔽。 景:通“影”。 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虫蜀)[说明,此为一个字zh ],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汩:漫。 云从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随,跟随。 杂说二《医说》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 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 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 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 《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杂说三《崔山君传》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 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翻译: 作者谈氏在他写的《崔山君传》里说,那些声称自己如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实在太荒谬了。 但据我观察,能够尽到人的本性而不象禽兽那样的人太少了,而这些人又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这是为什么呢?昔时的圣人们,有的头象牛,有的身体象蛇,有的嘴巴象鸟,还有的面貌象蒙倛那样方而且丑陋,但是他们仅仅是与那些野兽外貌相似,而本性却完全不同,我们能够说他们不是人吗?而有的人身材丰满,皮肤细嫩滑泽,面色红润有如朱砂,美丽非凡,他们的外表是人,而本性却象禽兽一般。那么是否还能够把他们称作人呢?所以以貌取人,不如观其言察其行来的正确。 鬼神之说,我们儒家弟子从不轻信,所以我就从这个故事中选择了愤世嫉俗的一面,来发表一些感想而已。 杂说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见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 《杂说》翻译 1、《杂说》(作者:罗隐)译文: 美玉与瓦砾,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待说就知道了。 然而美玉有细小的瑕疵,人们一定看得见,因为它成了有用(物)的牵累,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所以有用之物的细小瑕疵,能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用之物整体上的坏处,人们也不认为不好。 也好比镜子与水:水对于人而言,幽深宽广可以用来照人,镜子对于人来说,也可以用来照人。两者对外物都没有情感,所以用它们来照的人也不会对它们产生是好是坏的疑虑。 人们却不知道水的本性柔婉,镜子的本性刚健。柔婉的东西时常晃动,所以拿它自照的人有时因为水面摇荡而印象模糊;刚健的东西如果不是碎裂就不会改变它明亮照人的特点,所以用它自照的人也能够保持自己容貌特征。 2、《杂说》(作者:罗隐)原文: 珪璧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 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之恶,不以为非。 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 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 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3、《杂说》作者: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著名的道家诗人,著有《谗书》、《太平两同书》等。 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 4、韩愈《杂说四》——《马说》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杂说文言文
1. 《杂说》翻译 1、《杂说》(作者:罗隐)译文: 美玉与瓦砾,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待说就知道了。 然而美玉有细小的瑕疵,人们一定看得见,因为它成了有用(物)的牵累,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所以有用之物的细小瑕疵,能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用之物整体上的坏处,人们也不认为不好。 也好比镜子与水:水对于人而言,幽深宽广可以用来照人,镜子对于人来说,也可以用来照人。两者对外物都没有情感,所以用它们来照的人也不会对它们产生是好是坏的疑虑。 人们却不知道水的本性柔婉,镜子的本性刚健。柔婉的东西时常晃动,所以拿它自照的人有时因为水面摇荡而印象模糊;刚健的东西如果不是碎裂就不会改变它明亮照人的特点,所以用它自照的人也能够保持自己容貌特征。 2、《杂说》(作者:罗隐)原文: 珪璧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 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之恶,不以为非。 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 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 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3、《杂说》作者: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著名的道家诗人,著有《谗书》、《太平两同书》等。 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 4、韩愈《杂说四》——《马说》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 韩愈《杂说》有哪四篇 韩愈《杂说》有《龙说》、《医说》、《崔山君传》、《马说》。 1、《龙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这篇文章根据典籍和传说写成,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 2、《医说》指出脉没有疾病,即使瘦也不会危害到生命;心脉有了病,再肥壮之人也只有死路一条。 3、《崔山君传》声称自己如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实在太荒谬了。 4、《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扩展资料: 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3、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4、阳山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阳山县境内,这是为了纪念曾任阳山县令的大文豪韩愈而修建。展厅内挂满了韩愈在阳山留下的手迹石刻及历代文人景韩诗文的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