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弼桄

时间:2024-07-11 02:17:22编辑:笔记君

明肃王墓的历史

据《皋兰县志》记载,肃王墓葬有明代十位藩王:肃庄王朱楧、肃康王朱瞻焰、肃简王朱禄埤、肃恭王朱贡、肃靖王朱真淤、肃定王朱弼桄、肃昭王朱缙炯、肃怀王朱绅堵、肃懿王朱缙炯、肃王朱识;二位妃子:肃庄王妃孙氏、肃怀王妃王氏;一位夫人:肃王朱识夫人薛氏,共十一座墓葬。墓群规模之大,埋葬时间跨度之长,墓葬之集中,在国内实属罕见,被人们誉称为兰州的“十三陵”。根据墓区封土周围散布的砖、瓦、柱顶石等遗物分析,原墓葬地面应有建筑物,但其规模和特点均无据可考。部分墓葬封土被夷为平地,但地下墓室除1、2、7号墓被打开外,其余均保存完好。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冶地位,于洪武二年(1369年)定“封建绪王之制”,以起到“屏藩王室”的作用,洪武三年(1370年)夏四月,下《册封诸皇子为王诏》,首封秦、晋、燕、吴、楚、齐、潭、赵、鲁、靖江等十王。数年后又封庆王、肃王。肃王先后袭封十二个王位,直到明朝灭亡为止。肃藩王墓群的修建,始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止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4年),时间跨度226年。肃庄王朱,明太祖朱元璋庶十四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始封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肃王,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藩甘州,建文元年(公元前1399年)内徙兰州,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卒。在位42年。肃康王朱瞻焰,庄王庶一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袭封,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卒。在位41年。肃简王朱禄埤,康王庶一子。初封洵阳王,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袭封,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卒。在位12年。肃恭王朱贡,简王庶一子。初封汾州王,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袭封,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卒。在位50年。肃靖王朱真淤,恭王嫡一子。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封世子,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卒。追封为靖王。肃定王朱弼桄,靖王嫡二子。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袭封,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卒。在位24年。肃昭王朱缙炯,靖王嫡一子。封为世子,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卒。追封为昭王。肃怀王朱绅堵,昭王庶一子。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袭封,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卒。在位2年。肃安王朱弼柿,靖王庶四子。懿王继位后追封为安王。肃懿王朱缙 ,安王庶一子。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以辅国将军嗣封,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卒。在位18年。肃宪王朱绅尧,懿王庶子。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袭封,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卒,在位28年。肃王朱识 ,宪王嫡一子。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封为世子,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崇祯十六年(公元1644年)冬,李自成兵进兰州,识 被处死。无谥号。明肃藩王共传九世,连同追封的靖王真淤、昭王缙炯、安王弼柿三位藩王,共计12王。除安王弼柿、宪王绅尧分别葬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圃子湾和周家山外,其余均葬于榆中县来紫堡乡平顶峰下。肃藩王墓群的选址十分讲究,很有特色:“头枕峰峦(平顶峰),脚踩玉带(苑川河),坐北向南,次第排列”。

《朱为弼》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朱为弼】 【拼音:ZHU WEIBI】 【字号:初名朱振鹭,字右甫,号椒堂,又号菽堂、颐斋】 【所属朝代:清代】 【生卒年代:1770—1840】 【籍贯:浙江平湖人】 【人物简介:清官吏、学者,通经学,精揅金石之学,尤嗜钟鼎文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官兵部主事、顺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权仓场侍郎,寻实授总督仓场侍郎。十四年,出为、漕运总督。十五年,以年老多病乞免官回乡,允之。善诗文,工书画,精篆刻,著有《椒声馆诗文集》、《续纂积古斋彝器款识》、《吉金文释》、《鉏经堂集》、《古印证》等。】


榆中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榆中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榆中县旅游景点有:兴隆山、青城古镇、官滩沟、和平牡丹园、上堡子城等。榆中县,甘肃省兰州市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靠七里河、城关区,东邻定西市安定区,西南与临洮县交界,北隔黄河与皋兰、白银市平川区相望,东北和靖远县、会宁县接壤。 一、兴隆山 位于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 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汉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寝室。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 二、青城古镇 被誉为“风雅之地”的青城古镇,位于榆中县北部的崇兰山下,距兰州110公里、白银30公里、榆中县城54.2公里。总面积138.04平方公里,辖14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2万,耕地1.44万亩。这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狭长地带,黄河流经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种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产绿烟闻名。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借助黄河水运,成为兰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这里由于古老悠长的历史而积淀的丰厚传统文化,使青城镇成为黄河上游独具特色的一块风水宝地。 三、官滩沟 官滩沟的景致山大沟深、翠色流碧、一派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这里有难以数计的山泉涌流,而从覆雪的南山飘来的山风,更会令人爽心惬意。官滩沟气候湿润,随时都有山珍野味可供品尝。躺在树下的长椅上,沏一壶泉水泡出的香茶,聆听鸟儿的叫声,看着迷人的山色,要上几盘当地新鲜的松花、蕨菜、木耳、蘑菇、老龙头、嫩荨麻、花苜蓿、百合,再小酌二杯,那种奇妙的感觉令人顿觉自己身处世外桃源。 四、和平牡丹园 和平牡丹园是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牡丹品种和野生资源目前属国内外最多。其品种园160亩,收集牡丹品种760个;野生牡丹资源圃30亩,引种栽培全国野生牡丹9种4个变型;各种花卉树木530种。和平牡丹园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花协确定为“牡丹资源圃”及“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从1990年开始每年五月份在和平牡丹园举办甘肃牡丹花会。 五、上堡子城 上堡子城位于夏官营镇上堡子村西100米处。北临苑川河,陇海铁路从北部穿过,城址呈正方形,边长300米,四面城墙保存较好,墙垣高4至8米,顶厚2至4米,夯层0.08至0.16米。西、南两侧正中各有马面一座。城址北面临河,其余三面外有壕沟,宽10米,深6至10米。在城墙及附近曾采集到大量宋代瓷片。 榆中县 由古丝绸之路分三路穿境而过,境内兴隆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青城因历史文化遗迹和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县内交通较为发达,兰新二线、兰渝铁路、宝兰客专等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榆中旅游景点

榆中旅游景点介绍如下:1、石源园林山庄,这是一个3A级的旅游景点,在景区里可以看到来自于各个不同地方的奇山名石,有人说这里的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的奇特,会有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同样也能够体现出大自然的奥秘之处。其实这里的这些奇山其实都会具有着鉴赏的价值,再来看一下附近的园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看上去别有一番趣味。2、马衔山,这里其实就是兰州的最高峰,游客在来到这里时可以看到白云缭绕的一幕,景色诱人,空气清新,而且在山上也看不到什么树木,在夏季来到此地时就可以感受到万紫千红的世界,而山脚下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不知名小草,总有一种好像是来到青藏高原的错觉,气势非常出众。3、青城古镇,青城古镇和兰州之间距离110公里,是一个文雅之地,这里地势呈现南高北低,拥有着温和的气候,这里其实非常适合居住,比如种植蔬菜瓜果是很不错的,再来到这里旅游时,许多人都会认为当地的景色真的很不错,是一个很适合养老的地方。更多关于榆中旅游景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a35781654840055.html查看更多内容


明肃王墓的构造

墓与墓之间的距离50—1300米不等。已打开的1号墓位于墓区内的中北部,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封土底径35米,高8米。墓室由前、中、后和中室左右的两个侧室组成。设两道石门、一道木门。用条石砌基,石板铺地,墓室用38×18×8厘米青砖砌成,总长26.325米。其平面呈“亚”字形。墓门(第一道门)拱券顶,开于“????? ”形照墙的正下端(墓道未作清理,形制不详),为石制双扇枢轴式,自来石顶门。门高2.5米,宽2.2米,厚24厘米,枢经24厘米,门楣为297×44×19厘米条石,石门外侧用门楣一样大小条石叠压横封至门楣处。石门及石门框均用富平石制成,并施“土红”着色。? 前室为横券顶,平面呈6×6米正方形,高10米。在墓门的右上方有一30×40厘米的盗洞。中室门(第二道门)为木制,已朽。高2.5米,宽2米。中室为纵券顶,平面呈6.3×3.3长方形,高10米。墓室东西壁的正中各开一甬道与侧室相连。侧室长6米,宽3米,高6米,结构和形制与中室基本相同。后室门(第三道门)形制、大小与第一道门相同。后室为横券顶,长5.8米,宽6.7米,高12米。正面及两侧墓壁的中下端各开一个菱花形顶小龛,龛高、宽、深均为1米。该墓于1966年平田整地时被打开,出土文物大多被毁坏,现仅有两口“长明灯”大缸、一件陶马、一件铜香熏保留下来,分别藏于榆中县博物馆和兰州市博物馆。墓志也被打碎。残志中仅有“妃……薨于永乐”字样,据《明史》等文献记载,明代藩王一般应与妃子同穴而葬,但明王世贞《山堂别集》卷三十二《同姓诸王表》中又载“(庄王)妃孙氏……永乐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薨,葬(庄)王坟西”;史载肃藩王中只有庄王朱 卒于永乐年间,据此推测,此墓不是庄王与其妃子孙氏的合葬墓,就应是庄王妃孙氏之墓。2号墓西距1号墓约450米,原封土堆高约7米,底径约30米。1970年因农田浇灌时塌陷,挖开后不久即被回填,墓室结构不详。但据当时知情群众所述,该墓的形制与1号墓大体相同,只是砖砌勾缝更为精细。7号墓系肃怀王与妃子王氏的合葬墓。封土高6米,底径27米,1977年发掘,因经费紧缺,仅清理完墓道及前室后即告中辍,并回填加以保护。该墓出土肃怀王及王妃王氏墓志铭各一合,均施两道铁圈捆扎(现藏于榆中县博物馆)。肃怀王墓志为正方形,长、宽各79厘米,四周阴刻龙纹,上块志盖阴刻篆书“御赐肃怀王志”字样,下块楷书墓志文。肃怀王妃王氏墓志亦为正方形,长宽各73厘米,厚10.5厘米,四周阴刻凤纹。上块志盖阴刻篆书“明薨肃怀王妃王氏墓”字样,下块楷书墓志文。肃藩王墓群是我国西北地区品位最高的明代墓群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肃藩王墓群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埋葬最为集中的明代藩王墓群之一,为研究明代藩王丧葬制度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其二,墓室结构及精美随葬品组合,对研究明代藩王的仪仗、服冕制度以及当时社会不同层面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重要的佐证;其三,明代藩王的食俸各不相同,这与一定的区域政治、经济以及与皇室的亲疏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已发掘的蜀世子、鲁荒王、潞简王、益端王及其它明代藩王墓的比较研究,对揭示上述问题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肃藩王墓群分布于平顶峰南麓的“???? ”形范围内,而各墓又尽占墓区内之“吉地”。如1号墓背*平顶峰寨子山,东西各有向南延伸出的“护砂”,南面约500米处苑川河“曲水向我,盘旋顾恋”,河对岸以大沟山为屏,屏后有碱沟山、九疙瘩山列峙左右。中国传统“堪舆”中之“龙、砂、穴、水、明堂、近案和远朝”等相互关系在肃藩王墓区内得到了充分展示,为研究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难得的依据。肃王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很好保护,1983年榆中县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成立了肃王墓文物保护小组,聘文保员对墓群进行专人值守。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榆中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了肃王墓群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作出了对墓区进行三级保护的具体规定。2006年5月25日,肃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肃王墓的保护已列入榆中县资源开发计划:要进一步探明墓区内所有墓葬的准确位置,搜集相关资料,进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依据;参考国内其他现存明藩王墓的地面建筑结构和布局,对肃王墓群地面建筑的恢复进行整体规划,并逐年加以实施;继续在墓区周围种草种树、美化环境,逐渐恢复墓区内原有的景观和环境;征集、抢救失落在民间及被损毁填埋的肃王墓文物,清理已打开的墓室,并尽可能恢复原状,以更好地保护,并供游人观瞻(暂未开放)。

朱棣有几个儿子

朱棣有4个儿子。朱棣的小儿子出生还没满月就死了,只剩下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而且这三个儿子还都是一个妈生的,一母同胞,即皇后徐氏(明朝开国名将徐达长女)所生,全部是嫡出。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朱棣虽然只有这三个儿子,数量很少,但是,也不省心。这三个儿子性格完全不同,长子朱高炽性格端庄,喜欢安静,喜欢读书,这算省心的,比如,他的爷爷朱元璋就很喜欢朱高炽。但是朱棣其余两个儿子就不行了,次子朱高煦生性凶悍,桀骜不驯,不喜欢读书,不求上进,举动轻佻,就连他的爷爷朱元璋也不喜欢他,非常厌恶他,看到他就来气。朱棣的生平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

朱棣有几个儿子

首先说明一下,朱棣确实有4个儿子,但是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出生于1392年1月,而朱高爔出生仅一个月就死了,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朱棣确实有4个儿子,但实际成人的儿子只有三个,分别是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而且这三个儿子都是一个妈,就是仁孝文皇后徐氏。其次纠正一点,朱棣的儿子们一直在为争夺继承权在争斗,而且持续多年。朱棣本身并不喜欢老大,因为老大身体不好,太胖,性格太弱,不像朱棣的性格,所以朱棣最初想传位老二,但是皇帝传位的规矩是传位嫡长子,老大朱高炽是最合法的继承人,所以经过多人劝进之后,朱棣还是立了老大做太子。老大朱高炽在做太子期间,并没有重大过错,尤其是逾越的过错,这使得朱棣想拿下他,也没有借口,而且持续多年当太子,使得老大朱高炽在群臣中的微信极高,最终朱棣也默认了这种结果。在朱棣默认老大朱高炽为最佳继承之后,就将皇子分封,并让他们就藩,但是老二汉王朱高煦迟迟不肯就藩,并且私养武士,有所图谋。这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最终强令老二汉王朱高煦就藩。后来老三赵简王朱高燧也要密谋造反当皇帝,并且有杀死朱棣的野心,最终被人告发,才最终平息祸乱。最后说一下,朱棣早期的权臣是解缙,不过解缙干预皇帝家事被降级之后,此后的权臣是胡广。胡广也是“太子党”,这也是胡广去世之后,老大朱高炽选择祭祀的重要原因。朱棣执政中后期,真正的权臣是杨荣和金幼孜,两个人关系非常“铁”,可以说是一个人,只是杨荣在前台,金幼孜在后台罢了。所谓的“三杨”其实名不副实,真正掌权的就杨荣和杨士奇,杨傅只是廉洁的代表而已,并不掌权。

明朝皇帝朱棣生了几个儿子?

朱棣生了四个儿子,除了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明成祖朱棣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由结发妻子徐皇后徐仪华所生(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也就是说明成祖的后宫妃嫔没有为明成祖生下一个儿子。都知道明成祖有个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儿子明仁宗,虽然明仁宗在位时间很短,但他是明朝最仁慈善良的皇帝,同时为明朝的第三个盛世“仁宣之治”打下基础,因此为后世所熟知。那除了明仁宗,明成祖还有三个儿子是谁?最后的结局怎样?次子朱高煦:朱高煦生于公元1380年,比明仁宗小2岁,不过性格上跟善良仁慈的明仁宗相比是截然相反,他为人穷凶极恶,动不动就发怒,读书学习敷衍了事,连明太祖朱元璋都不喜欢他。不过朱高煦有个优点,就是像父亲一样勇武过人。公元1399年,明成祖在北平起兵靖难,由于长子兼世子的朱高煦从小身体就不好,都行动都不方便,行军打仗对他来说更是难事,因此明成祖把他留在北平镇守,带了次子朱高煦出征。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经常为明成祖充当先锋去冲锋陷阵,为明成祖进军南京扫平了道路。公元1402年,明成祖成功抢到了建文帝的皇位,朱高煦立下了非常卓越的功劳。明成祖曾经对朱高煦说过:“你哥哥身体不好,你努力吧!”言外之意好像是说明成祖登基之后会立他为太子,因此朱高煦产生了夺嫡的想法。其实明成祖确实想过立朱高煦,不过幸亏明仁宗有个好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他从小就深得明成祖的喜爱,再加上明成祖担心满朝文武的非议,所以最后还是立了明仁宗为太子,此时令朱高煦非常不满。明成祖去世后,朱高煦密谋起兵抢明仁宗的皇位,不过他还没准备妥当,明仁宗就去世了,因此朱高煦变成了抢侄子明宣宗的皇位。公元1426年,朱高煦正式起兵谋反,不过没过多久就被明宣宗打败了,他被生擒并软禁,最后因软禁期间又得罪了明宣宗,最后被明宣宗下令烧死,终年46岁。三子朱高燧:朱高燧生于公元1383年,他的性格跟朱高煦一样穷凶极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朱高煦尚且不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朱高燧却依仗自己是王爷,连伤天害理、目无王法的事情都敢做,尤其是明成祖抢到皇位之后,他更加肆无忌惮,连明成祖都看不过眼,多次规劝,但是朱高燧却屡教不改。明成祖曾经痛打了他一顿,还想废掉朱高燧,贬为庶人,但是明仁宗的极力求情,明成祖才没有废掉他。此事过后,朱高燧终于慢慢地痛改前非,在封地尽职尽责地做好王爷的本分。公元1426年朱高煦谋反前,朱高煦曾经找过朱高燧,要他助自己一臂之力,并答应事成之后不会亏待朱高燧,但最后朱高燧还是拒绝了朱高煦。公元1431年,朱高燧因病去世,终年48岁。四子朱高爔:朱高爔生于公元1392年,但出生仅一个月就夭折,因此史书对他无多少记载。

明朝皇帝子女列表

明太祖生二十六子,十六女;
明惠帝生二子,无 女;
明成祖生四子,五女;
明仁宗生十子,七女;

明宣宗生二子,四女;
明英宗生九子,九女;
明代宗生一子,二女;
明宪宗生十四子,六女;
明孝宗生二子,一女;

明武宗无子女;
明世宗生八子,五女;
明穆宗生四子,七女;
明神宗生八子,十女;
明光宗生七子,十女;
明熹宗生三子,三女;
明思宗生七子,六女。


大明末年有几位王爷

大明末年有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这些藩王。隆庆年间,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个,郡王一下宗师室6890人。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有档案可查的朱元璋龙子龙孙就有157000余人。崇祯年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各地的藩王富得流油,朝廷竟然拿不出军饷。说明朝是被朱元璋龙子龙孙吃垮的,也毫不为过。所以明末只要宗室的钱用在战争和赈灾上,崇祯在抄几个贪官的家,分分钟大明王朝可以精神抖擞啊,有钱了士兵发钱了也不会逃走或者投降满清了啊扩展资料:明代藩王的制度特色:明朝藩王待遇的最大特点就是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不降爵的传递,同时藩王还不需要承担相应义务,又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环境之下,不迅速腐化才怪。明朝的藩王说不好听的,有如圈养的动物一般,只需要享受不需要付出,自然会迅速腐化成为国家的拖累。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最重要的是世袭罔替啊!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再对比一下清朝,清朝除去蒙古世袭罔替的王爵外,清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是十二位,其中八位是依靠开国初期赫赫战功而封的,还有四位是开国以后恩封的铁帽子王。而且清朝不论是世袭的铁帽子王还是一般亲王依次传递降爵,都是儿子中一个人继承,其他儿子最多成为郡王下一等的贝勒。像清朝历史上也就是因为雍正帝对于十三弟胤祥特别恩宠,所以特地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给了胤祥,允许他在儿子中随意指封一人,一般情况下亲王的儿子是不会像明朝那样嫡长子世袭,其他儿子成为郡王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藩王

明朝的王爷

明朝的宗室王爵一般只有亲王和郡王两种爵位,亲王是一字王,如燕王朱棣,一年俸禄一万石。郡王是两字王,一年俸禄是两千石如靖江王朱佐敬。明朝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都封亲王,亲王的的儿子除世子外都封郡王。这种亲王和郡王都世袭那些与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对国家有贡献因此被封王的,封号二字如中山王徐达。与宗室郡王平级但不世系。比如徐达之子徐辉祖袭爵魏国公而不是中山王。,徐达的年俸禄是五千石,但后来减为二千五百石。《明史 卷一百十六 列传第四》记载很详细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考二百余年之间,宗姓实繁,贤愚杂出。今据所纪载,自太祖时追封祔庙十五王以及列朝所封者,著于篇。而郡王以下有行义事实可采者,世系亦得附见焉。liusy1828 |  2013-03-25


上一篇:乱乱村

下一篇:火箭勇士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