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1)从细胞生长周期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将作用于细胞生长周期不同时相的药物合用,在多个环节上杀灭瘤细胞。(2)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如烷化剂与抗代谢药物联合使用,往往能增加治疗有效率。(3)选择最大毒性不叠加的药物联合或与毒性较小的药物联合,可以起到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4)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抗瘤谱,将抗瘤谱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疗效。(5)采用大剂量间歇用药法给药,一般均用机体能耐受的最大剂量进行周期性间歇给药,可以杀灭更多瘤细胞,并有利于机体正常组织的恢复及减少耐药性。(6)联合应用的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总的来说联合用药可以获得单药治疗无法达到的3个目的:①机体在不减量的前提下,不但可耐受的每一种药物的毒性范围,并使被杀灭的肿瘤细胞最多。②可杀灭异质性肿瘤细胞群中更多的耐药细胞株。③预防或减慢新耐药细胞株的产生。
联合用药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
联合用药指征:
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
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
1.混合感染。2.严重感染。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以杀菌药物为优,如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③头孢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也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红霉素加氯霉素;②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④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大多数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四环素耐药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药率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有其优点,但因耐药菌株多,所以常需联合用药,如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能出现抗作用要注意。
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且耐药现象越来越重,多采用联合用药。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氨基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
5.伤寒杆菌感染伤寒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耐多种药物的菌株。临床上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药物联合应用。
6.链球菌感染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与氨基糖甙类联用而加强,如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时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或其它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效果很好。
(四)抗菌药的配伍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只考虑到联合用药的协同和累加作用而忽视了药效学中的互斥作用。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疗效。因此凡是氨基糖甙类与β-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青霉素类遇湿后会加速分解,在溶液中不稳定,时间越长则分解越多,使药效降低甚至消失,而且产生的加速分解。所以青霉素类应用前溶解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较低且易受pH值的影响,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Vit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硷、耐火酸氢钠等)配伍。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另外红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也不宜加在葡萄糖液中,二性霉素B不能溶在生理盐水中。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若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这样不但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血药浓度,而且可减慢药物的分解和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两种以上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常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增强,神经肌肉阻滞。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联用也可致某些霉素性增加,如氨基糖甙类与头孢菌素联用可致肾毒性增强;其与其它药物联用如与强效利尿剂联用,可使耳毒性增强。此外,抗生素与输液的配伍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因此临床医师在联合用药和配伍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作到安全、全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简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常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常识 1.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应有明确的诊断,确证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用抗菌药物指征。
原则上应首先确定病原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如一时无法得到药敏试验结果时,也要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慎重选择。
如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者应及时进行调整。 (2)按照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妇、婴幼儿、老人等)及不同的感染部位(如中枢感染、骨髓炎、胆道感染等),结合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进行选择。
(3)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根据该抗菌药物是属浓度依赖性还是时间依赖性而设计给药方案。
例如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目前普遍认为每日1次给药比分2次或3次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剂量应结合患者肝、肾功能情况来确定。
疗程要足够以避免复发,一般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严重感染可达4~8周。但感染情况和患者体质不同,疗程也可有差异。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
(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的特殊性。
(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2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感染的机遇相逢,二是避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查看更多答案>>。
2.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首先,抗菌药物多为处方药。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有适应证的时候才使用。有一些人轻微感冒就想用抗菌药 物,感觉抗菌药物是“万能药”,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必须根据所感染的病原菌 选择具有相应抗菌谱的药物,最好是致病菌对所选药物敏感。同时, 还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特性。
最后,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用量不足和过量用 药都是不合理的。 正因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很有讲究,滥用抗菌药物又能够造 成针对细菌无药可用的严重后果,所以国家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非常重视,普通患者必须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
3.如何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即首先要诊断正确,找到真正的病 原,方能对症下药。
因此,不可无目的地胡乱使用抗菌药,对 病毒、真菌感染不宜使用抗菌药,应根据病原选择药物。如治 疗猪细菌性肺炎,除选择对病原敏感的药物外,还要考虑能否 在肺中达到较高药物浓度,可选择恩诺沙星、达氟沙星或替米 考星等。
(2)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等。对于大多数抗菌药物来说,一般给药3〜5天为 一疗程,不可过长,否则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
(1)避免耐药性产生在所有致病性病原中,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最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 在使用药物时不要滥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1种治疗的 不用2种;杜绝不必要的预防用药;未正确诊断病原的,不要 轻易用药;减少长期用药;发现耐药菌时,及时换药或联合 用药。
(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给猪使用2种以上的药物来治 疗某种疾病。 首先要明确,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扩大抗菌谱、增 加疗效、减少用量、避免毒副作用、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 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可考虑联合用药:①一种药物不能控制 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创伤感染。②病 原未正确诊断但又危及生命的病症,可先联合用药,确诊后再 调整。
③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症。④容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 感染。
目前常用的抗菌药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为繁殖期或速 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二类为静止期或慢 效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三类为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大 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一类和 二类合用可增加药效,将病原杀灭,治愈疾病,如青霉素配链霉 素、头孢氨苄配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配庆大霉素等。
二类和三 类合用也可增加药效,杀灭病原,如庆大霉素配土霉素。三类 和四类合用可获得相加作用,但只是将病原抑制,不能完全治 愈。
其他类合用会出现拮抗或无关作用,如一类和三类合用, 青霉素配氟苯尼考,会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或消失。 另外,应 注意同一类药物之间一般不要联合应用,可能会增加毒性。
4.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应掌握哪四点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进展一. 合理使用抗菌素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 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 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二.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三. 合理用药涉及的问题: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 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四.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1.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2.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6. 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7.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五. 抗生素的经验应用 : 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广泛。抗菌素经验性应用时,应根据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来选用抗菌素。
不同类的广谱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以及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来选用抗菌素。常用抗菌素的抗菌活性: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和大多数牛放线菌。
分类:青霉素G,苯氧青霉素,耐霉青霉素(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氧哌嗪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头孢霉素: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对β-LA的耐受较差。
第二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强,但对肠杆菌属和绿脓杆菌的活性较差。第三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甚强,但对G+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强。
其中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头孢三嗪的半衰期较长,达8小时。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对革兰氏阳性、阴性及厌氧菌或需氧菌均有较强活性,对β-LA高度稳定。
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素: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酶稳定,交叉过敏发生率低。氨基糖甙类: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活性,某些对结核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属有作用,不同品种之间可存在交叉耐药性,有耳、肾毒性,并可有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有抗菌素的后作用。
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抗菌谱广,口服方便。
对立克次体、支原体、非典型分支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敏感。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内脂类: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组织浓度高。
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
多肽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主要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MRSA、MRSE和肠球菌。
氟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第二代:吡啶酸;第三代: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等。特点:广谱,对多重耐药(其他抗菌素)有良好抗菌活性,体分布广,组织浓度高,蛋白结合率低(14 - 30%),大部分由肾排出,尿药浓度高,半衰期长,口服吸收良好,有抗菌素的后续作用。
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六.外科预防用药:1. 外科手术后预防用药的适应症:手术视野有显著传染;手术范围大、时间长、传染机会大,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移植;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易发生感染造成严重后果;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
2. 预防用药的抗菌素选择条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易于给药;价格低。3. 抗菌素的给药时间:在手术前30分钟内或麻醉开始时静注。
4. 用药的期间:5. 不同器官组织手术时,抗菌素的选择: 抗菌剂;针对主要的可能致病菌。七.抗菌素的联合疗法:联合用药的适应症:较单独用药更为严格: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素不能有效地控制的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的可能;联合用药使病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
抗菌素的分类: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泰能、氟喹诺硐类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快效。
5.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
(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 (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
如选择磺胺药,应依据其药效维持的时间和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极短,仅为30分钟,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隔6小时给药1次。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的特殊性。 (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2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感染的机遇相逢,二是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6.抗菌类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抗菌类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6. 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7.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7.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细菌耐药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虐的年代"。
我国为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l曰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但是,对缺乏医药知识的普通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选择抗菌药。为此。
我们采访了北京三。一医院呼吸科专家刘又宁教授。
何时才能用、停抗菌药? 《北京参考》: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 刘又宁: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
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
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北京参考》:许多人发烧、咽痛、扁桃腺肿大时,常常自己用抗菌药。请您谈谈何时才能用抗菌药? 刘又宁:许多人有个用药误区,就是拿抗菌药当退热的杀手锏。
一发热就想到吃阿莫西林、打青霉素,这种看似实用的习惯其实是错误的。有些非感染性的发烧,如过敏、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用抗菌药是无效的,只有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烧,用抗菌药才有效。
一般的发烧、咽痛等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对病毒来说抗菌药物一般是无效的。普通感冒使用抗菌药,只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以为治疗感冒用抗菌药效果最好的观 念更是大错特错。
如果没有发生细菌性并发症。治疗感冒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抗菌药。
流感也是一样,原则上不用,但是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有时为了预防继发细菌感染而用抗菌 药来预防并发症。扁桃腺肿大也一样,只有化脓性扁桃腺炎才有必要用抗菌素。
一般的扁桃腺肿大,建议局部用药。如华素片等含片效果也不错,因为其中的碘也有抗菌作用。
《北京参考》:滥用抗菌药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又宁:老百姓的滥用抗菌药,包括如下几点:l、不该用药时却用了。2、滥选抗菌药品种。
针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抗菌药。只要合理选择,即使是很便宜的药,如磺胺类药,效果也是很好的.3、用药剂量与疗程不合适。
有人…旦病情缓解,就随心昕欲减量或者停用。抗菌素没用够,病情容易复发,而且容易产生耐药。
相反。有入用抗菌素时间太长,5-7天的疗程却用半个月,也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 4自己盲目联合用药 举个例子,一位病人,为了早日痊愈,自已一下子买了好几种抗菌素同时服用,他觉得"总有一种用得对"、这种用药的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1+l>2,多种药物的相加作用更危险。
《北京参考》:随心所欲停药肯定是不对的,那么,停药指标是什么? 刘又宁:举个例子.有人得肺炎,一旦不发烧,症状好了,就自行停药,这是不对的。症状缓解不是停药指标、、肺炎病人,还要复诊,复查血常规、胸片,以免病情复发。
其他病人也是一样,要遵循医嘱停药。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溢用抗菌药有哪些危害? 《北京参考》: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刘又宁: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晕、头痛等。还可以影响肝功能,如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黄疸;影响肾功能,如尿量明显减少,也可能出现听力障碍,儿童更应注意。
《北京参考》:抗菌药会致癌吗? 滥用抗菌药对人体有何危害? 刘又宁:抗菌药不会致癌。滥用抗菌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有药源性耳聋,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等),过敏性休克等。
滥用抗菌药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细菌耐药性问题,这也是大家最应该引起注意的。 《北京参考》:细菌为什么会耐药? 刘又宁:科学家认为,耐药可能是细菌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有时可能是通过基因突变,让细菌获得了对抗抗菌药物的能力,使抗菌药物活性减弱,甚至失活。
同时,耐药菌还能把耐药基因由同种细菌传播给其它细菌,使多种细菌对不同类的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细菌耐药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人类应该能消灭细菌,过度杀灭细菌是不利的,许多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细菌要繁衍生息。
势必会产生耐药性。人类应该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主动适应自然。维持微生态的平衡。
《北京参考》: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滥用抗菌药,耐药菌就不会在自身体?形成,就不会耐药,对吗? 刘又宁:耐药菌是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即使是从来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的人,同样可能成为抗菌药滥用的受害者,"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因此,耐。
8.抗菌类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 1。
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 *** 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 *** 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9.抗生素应用中的小常识,越多越好
日常家庭使用抗生素温馨提示:1.当您和家人患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请及时对症使用抗生素。
2.使用抗生素前,请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和注意事项等。3.请依据病症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免因盲目用药延误病情。
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继发感染,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
胆囊炎、胆管炎。中耳炎、副鼻窦炎,猩红热等,可以选择头孢克肟片(干混悬剂)。
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组织感染可以选择头孢丙烯颗粒。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可选择诺氟沙星胶囊。
乙酰胺基酚片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4.请严格依据剂量、疗程用药,切勿随意盲目中断用药,否则不能彻底消灭残留细菌,导致病情反复,影响治疗效果;频繁地更换抗生素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
5.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建议最好不要超过两种。
6.使用抗生素期间及停药后3天内请不要饮酒。期间饮酒可以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血压低等不良反应,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甚至死亡。
7.非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过敏反应。8.老年人、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应酌情减量并缩短用药时间。
9.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 、大环内酯类药物乙酰螺旋霉素及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首次加倍使用效果更佳。10.使用抗生素期间,尽量避免同时服用以下几类中药:含有鞣质、金属离子、碱性成分、消化酶类、有机酸类的中药。
如果必须服用,尽量和抗生素隔开1-2小时,以减少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作用。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分别多大剂量治疗高血压效果最佳?
要我看,没有一个合理的。
一般说来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你可以都取单一剂量的,80
毫克对
5毫克
这样一般是降压效果最大一点。
但是我看这两个药物都是价格贵的,你为什么不替米沙坦
配伍一个利尿剂,比如替米沙坦
80毫克,配伍
氢氯噻嗪12.5毫克或者25毫克
当然有的时候人家不愿意氢氯噻嗪,那么你就用那个吲哒帕胺(寿比山)。
这样降压效果也不比你那个差丝毫的,而且替米沙坦升高血钾,你氢氯噻嗪或者吲哒帕胺都是降低血钾的,正好抵消。
价格呢,便宜老多了
我曾经也是医生,没有误诊漏诊过病人,没有收过红包回扣,但是蒙受不白之冤,被迫离开医生岗位。我的心真的在滴血。我的遭遇这里有,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http://hi.baidu.com/%C0%F7%C7%E5/blog/item/48a92f099845f2920a7b8292.html
如果你看药厂的宣传资料,那有很多花俏的说法,但是这么多年了,国际上有一个意见是降压才是硬道理,你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首先体现在血压的控制上。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至于其他很细微末节的东西,你不必要过多去考虑,有的是药厂故意夸大的
如果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还可以
后面的氨氯地平+复发阿米洛利,不是特别推荐。,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合用效果并不如前者那么突出。
我的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如果你没有干咳副作用,那么你可能用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替米沙坦、氯沙坦钾、或者缬沙坦这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价格也便宜一点,而且可能降压效果还略强于替米沙坦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我的意思已经是非常明确,别的多说已经没有意义
什么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应有哪些可能的结果?有何临床应用指导意义?
联合用药
概念
联合用药可能发生的作用
编辑本段概念
联合用药(drug combination)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
联合用药可能发生的作用
联合用药往往会发生体内或体外药物的相互影响。 药物在体外发生相互影响称为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指将药物混合在一起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尤其容易发生在几种药物合在一起静脉滴注时。药物在体内发生相互影响称为相互作用(interaction),主要发生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一些环节上。 无论发生在那个方面最终的变化只有两种:一是使原来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synergism),二是使原有的效应减弱,称为拮抗作用(antagonism)。 在协同作用中又分为相加作用(addition)和增强作用(potentiation)。相加作用指两药合用时的作用等于单独用药时的作用之和。增强作用指两药合用时的作用大于单用时的作用之和。 拮抗作用中又分为相减作用(subtraction)和抵消作用(counteraction)。相减作用指两药合用时的作用小于单用时的作用。抵消作用指两药合用时的作用完全消失。
联合应用降血压药物?
,哪一类降压药最好?我说,其实没有最好的降压药,最有效的降压药是联合用药。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要?
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是引起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它涉及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神经-体液系统、血液-容量系统等,所以单用一种降血压药物,很难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而且一种药物加量应用,容易引起药理学上剂量-效应的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剂量增加后疗效不会加强,而不良反应增加。而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有很多调节系统,维持人体的平衡与协调,单一药物的过度调节,可引起其他系统维稳调节机制紊乱,造成新的不平衡;还有50年的高血压研究表明,6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才能稳定、持续的控制好血压,所以联合服用高血压药物是由于该病的特点所决定的。
哪些药物联合应用比较好?
***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钙离子拮抗剂***CCB***:是目前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两者药理作用不同,作用可互补,CCB能阻断钙离子通道,从而扩张心脑肾等血管,并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悸,心慌,心率过快,颜面潮红,甚至头痛等,而ACEI可抑制该系统,减弱上述副反应,两者合用,可以削弱各自的不良反应,协同降压作用明显;CCB扩张动脉作用强于静脉,使毛细血管静水压力升高,引起踝部水肿,而ACEI扩张静脉作用强于动脉,故可平衡毛细血管静压,消除踝部水肿;两者合用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斑块,消除蛋白尿,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保护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钙离子拮抗剂***CCB***:也属最佳组合,其作用机制和联合应用的益处同***ACEI***与***CCB***组合,
因ARB咳嗽反应较ACEI少,患者服用后耐受性好,短时间内调整药物的机率少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信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组合之一;一般认为ACEI不能耐受时,可用ARB替代,没有证据表明哪一个更好。常用组合:缬沙坦/氨氯地平,苯那普利/氨氯地平。
***三***ACEI、ARB与利尿剂联合: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复方制剂,两者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利尿剂减少血容量,长期应用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轻度扩血管,同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轻度启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ACEI、ARB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并具有抑制交感兴奋的作用;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可引起低钾血症,血脂、血糖代谢紊乱,而ACEI、ARB具有改善血脂、血糖代谢,轻度保钾作用,故两者合用可以互相抵消或减弱副反应,协同降压。常用的复方制剂: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
***四***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联合:两者均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属于强强联合,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联合降压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是两者虽然降压机制不同,但均可兴奋交感神经,启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心悸、头晕、乏力等,增加了各自的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定期化验血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五***β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属于可联合应用的组合,单独应用都可以降低血压,但不作为首选药物,很多大型临床研究都选择这两种药物作为基础降压药,临床观察和循证医学证据都证实降压作用明显,对心脏、血管有保护作用,但是长期大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
剂均对血糖和血脂代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ACEI、ARB、CCB比较,血糖升高,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会增多,故不作为常规推荐,特别是有代谢综合症、血糖偏高、糖耐量异常者尽可能避免联合应用。
***六***钙离子拮抗剂***CCB***和 β 受体阻滞剂:属于国内常用组合,基础理论认为此联合作用相加,可以互相减少副作用,但是大型临床研究很少用此联合作对照比较,故循证医学证据缺乏;但是临床实践经验证实该联合降压作用明显,副作用少,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CCB直接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但可反射性引起心悸、心率加快,面部潮红,启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β受体阻滞剂可阻止心脏的 β受体,减慢心率,减少心脏做功,并反射性减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故两者合用是有益的;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可与 β受体阻滞剂联合,而硫氮卓酮、维拉帕米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七***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属于不推荐联合应用的药物。理论上讲,长期应用ARB与ACEI会出现血管紧张素II或醛固酮“逃逸现象”,就是抑制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的作用消失,使降压作用减弱;单独应用都可以作为首选,但是联合应用无协同降压作用;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两药合用没有减少心血管的意外发生,反而增加了副作用,故高血压权威指南明确规定不要联合应用。
那些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1***一般认为患有2级以上高血压***血压大于或等于160/100mmHg***;***2***一种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高血压;***3***有多项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者;***4***有心、脑、肾、大动脉的器质性改变者。
联合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应选择两种降压机制不同的药物,并且作用是协同的,药效具有相加作用的药物;
***二***选择药理作用可以互相抵消或减轻各自副反应的药物;
***三***最好选择同时具有改善或逆转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及心律失常等危险因素的药物;
***四***小剂量联合,多种剂量和剂型,选择半衰期长的药物,最好每日服用一次,减少漏服,保证血液有效药物浓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压常常需要2个降压药联合用,临床上有哪些经典降压药联合使用方案?
临床上比较经典的降压药使用方案有6大类,分别是普利类+利尿剂,沙坦类+利尿剂,地平类+普利类,地平类+沙坦类,地平类+β受体阻滞剂,地平类+利尿剂。但是这6类经典降压方案,我要给大家说一说下面更加经典的4类。 1、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这个组合带来的降压作用有时候甚至超过单个降压药物成倍增加的效果。同时,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可能带来的血钾升高,可以被小剂量利尿剂抵消。可以说正作用增加的同时,副作用再相互抵消。 2、地平类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这个组合同样经典,可以互相加强降压效果的同时,小剂量利尿剂还可以抵消地平类药物可能带来的水肿。 3、地平类药物+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地平类药物和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沙坦类降压药一起除了能够协同降压以外,地平类降压药带来的脚踝部水肿可能被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减轻或者抵消。此外,普利类降压药或者沙坦类降压药还可以阻断地平类药物带来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 4、地平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这两个药物除了可以协同降压以外,还可以互相抵消其副作用。比如说地平类降压药的副作用是心率增快,而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是减慢心率,两个相加正好相互抵消。 之所以降压药选用联合用药的方案,是因为联合用药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和更小的副作用,一般血压高于160/100mmHg时均需联合用药,最新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即使血压为>140/90mmHg时,也可以直接选择小剂量联合用药的方案。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有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等)、ACEI(如洛汀新等)、ARB(如代文等)、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等五大类,那么常用的经典降压联合使用方案有哪些? 1、钙离子+ARB药物。 如氨氯地平+代文等方案,可以起到协同降压的效果,尤其适合于一些老年患者、心衰患者。现在直接两种降压药的复合制剂也有日趋流行的趋势,如倍博特(氨氯地平/缬沙坦),服药更方便。 2、钙离子+ACEI药物。 如氨氯地平+洛汀新,效果类似于钙离子+ARB药物,目前也有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的复合制剂,服药更方便,降压效果更好。 3、ARB/ACEI药物+利尿剂。 这个临床上应用也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于血压比较顽固,有心衰、钠水潴留等的患者,也有很多复合制剂应用于临床,如复代文(代文/双氢克尿噻)、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海捷亚(氯沙坦/双氢克尿噻)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痛风患者,不宜选用该组合方案(利尿剂影响尿酸代谢)。 4、钙离子+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抵消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心跳加快的副作用,临床上也有两种药物的复合制剂,如尼群洛尔(尼群地平/阿替洛尔)。 需要提醒的是,ACEI药物和ARB药物,如洛汀新+缬沙坦是不能联合应用的,否则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等更多的副作用。对于一些联用两种降压药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患者,可考虑加用第三种降压药,必要时可联用α受体阻滞剂等二线降压药。 降压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降压药的使用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即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小剂量:初始治疗是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血压情况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每天服药一次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使用中短效药物则需要每天服药2-3次,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每日服用2-3次降压药容易发生漏服降压药的情况,引起血压波动幅度较大。 3、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差,可以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事实上,血压≥160/100mmHg(即2级高血压以上)为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值,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个体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不一致,药物的剂量通常不适固定一成不变的,同时降压药需要长期服用,根据个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能否耐受药物副作用、兼顾个人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 降压药分五大类,即利尿剂(D)、β受体拮抗剂(B)、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ARB)。 联合治疗应采用不同降压机理的药物联用,不能同时选用同一种类别的两种降压药。同时ACEI、ARB不能同时使用。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主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或ARB联合CCB、ACEI或ARB联合噻嗪类利尿剂、CCB联合噻嗪类利尿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何鉴别自己所用降压药的种类,可参考如下:CCB通常叫xxx地平、ACEI通常是xxx普利、ARB通常为xxx沙坦、β受体阻滞剂为xxx洛尔。 关于高血压的将要药物选择是高血压的治疗重点和难点,医学生均需要反复进行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全科鲜医生建议各位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勿自行照搬照用上述药物治疗方案。 降压常常需要2个降压药联合,临床上有哪些经典的降压药联合使用方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在1959年、1979年、1991年进行了较大的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其患病率分别是5%、7.7%、11.8%,明显能看出发病率趋势增加,到了2019年的今天,高血压的发病率肯定比这高的多。这么多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就处于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1.目前比较推荐的联合降压方案有哪些? 次要的推荐联合方案: 2.服用高血压期间应注意什么? 最后小结:高血压的常用联合方案如上所述,但是个人不可私自改变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 大多数有并发症和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现在认为。二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值。 联合治疗可使降压作用机制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目前来说比较合理的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与都受体拮抗剂,利尿剂与acel或者arb,钙通道阻滞剂与B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 因为降压治疗的好处是通过长期控制血量达到的。所以在每个患者确立有效治疗方案并且获得血压控制后,仍然需要长期降压治疗,不要随意停止治疗。停服降压药后多数患者在半年内又恢复到原来的高血压水平。 临床上常见有并发症患者的高血压联合治疗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以选用ACE|或都受体拮抗剂预防心室重构。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可以选用利尿剂,AcEI,或β受体拮抗剂等。
谷维素的12种联合用药 基层医生必看
作者:基层医师公社 来源 | 基层医师公社 特约撰稿人 | 樱儿 谷维素的12种联合用药,基层医生必看! 谷维素片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平衡障碍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镇静助眠,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具有显著作用,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谷维素除了用于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新的用途,与此同时也发现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也更能凸显出其对疾病的有效作用。 1谷维素片+安神补脑液 联用功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安神养心,还可以有效改善失眠多梦的症状。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10mg,一日3次口服给药;安神补脑液一次10ml,一日2次口服给药,疗程均为30日。 处方分析:谷维素可对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予以改善,同时稳定患者情绪,抗抑郁与焦虑,对紧张状态给予缓解并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而安神补脑液中含有的磷脂、氨基酸等成分可以增强抵抗力;何首乌可以安心养神;大枣可以益脾健胃、安神养心、便于睡眠;甘草可以缓解倦怠乏力等症状;淫羊藿可以改善神经衰弱的症状;干姜可以明显改善睡眠时间,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 2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后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情况,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具有一定成效。 用法用量:每晚睡觉前口服谷维素与维生素B130mg。 处方分析:谷维素不仅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还可以稳定情绪、减轻焦虑、改善睡眠;而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糖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主要用于防治因缺乏维生素B1所致的脚气病、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心肌炎、消化不良等症状,临床中也常常作为一些慢性的辅助用药。 3谷维素片+复合维生素B片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维生素。 用法用量:每天晚餐后口服复合维生素B2片,谷维素20mg。 处方分析:谷维素可用于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镇静助眠,不仅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还可以稳定情绪、减轻焦虑,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而复合维生素B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等,不仅如此此药物还可以参与并促进体内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消化道、皮肤和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 4谷维素片+稳心颗粒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60mg,一日3次口服使用;稳心颗粒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处方分析:稳心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主要含有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五位中药,其中党参和黄精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甘松和三七具有行气止痛、理气化瘀的功效,琥珀具有定惊安神、宁心复脉等功效,而在现代药理学中其含有的甘松具有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和L-钙通道的作用,可以促进钾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间,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而谷维素具有调节中枢、周围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作用,也利于改善患者的胸闷、心悸症状。 5谷维素片+正天丸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可以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可以使扩张的脑血管收缩,使痉挛的脑血管舒张,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从而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30mg,一日3次口服使用;正天丸一次6g,一日3次口服使用。 处方分析:正天丸中主要成分川芎含油状生物碱、阿魏酸等,能抑制中枢神经,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含有的当归和红花可以活血理血,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的作用;而谷维素可以调剂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血管神经性头痛均有效。 6谷维素片+养血清脑颗粒 联用功效:临床上将两药物联用主要考虑其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不同,联用后具有明显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30mg,一日3次口服;养血清脑颗粒一次1袋,一日3次口服。 处方分析:养血清脑颗粒主要含有当归、川芎、熟地、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等成分,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益经血、平阴火、退虚热的作用,因此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潮热汗出、烦躁易怒、腰膝酸痛、失眠、头晕等症状;而谷维素是一种调节间脑功能的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调节自述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失调症状,由于其可以调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因此对于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焦虑具有一定作用。 7谷维素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联用功效:联用后可产生协同作用,对于调节胃肠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60mg,一日3次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一次200mg,一日3次口服,待症状好转后停用。 处方分析:马来酸曲美布汀是一种胃肠道运动节律调节剂,对消化道的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如此该药物对于平滑肌神经受体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运动低下时其可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增加运动节律,在运动亢进时其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K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从而改善运动亢进的状态;而谷维素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失调,改善神经精神状态,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和大脑边缘系统,调节间脑功能,增加丘脑下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疗效,由此随着对谷维素的研究发现大剂量应用时可以作用于内脏自主神经系统,起到纠正胃肠功能紊乱、调节内脏感觉异常的作用。 8谷维素片+氟桂利嗪胶囊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后能产生较强的镇静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对于头痛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2片,一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胶囊第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晚上各服用1粒,以后每晚睡前服2粒,连续用药10天。 处方分析: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可阻止过量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扩张,从而阻断颈内动脉虹吸段张力下降所致的发作性功能性扩张,维持了颈内动脉运动稳定性;而谷维素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可以增强和维持血管壁张力,可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9谷维素片+黄连素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对于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100mg,一日3次口服;黄连素一次0.4g,一日4次口服,疗程为4周。 处方分析: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含小檗碱植物药中提取的生物碱,随着在临床中的研究发现该药物具有稳定心肌电功能、延长心肌动作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及正性肌力等作用,且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心肌的能量代谢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谷维素是以三萜为主体的阿魏酸酯混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周期性精神病、血管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征,另外随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研究发现,大剂量的谷维素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改善窦房结功能,还有降血粘度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10.谷维素片+多维元素片(21)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50mg,一日3次口服使用;多维元素片(21)一次1片,一日2次口服使用,连续用2周。 处方分析:谷维素具有调节神经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辅助使用多维元素片(21)不仅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复发。 11.谷维素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用有利于偏头痛症状的缓解。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20mg,一日3次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一次1片,一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一个月。 处方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小剂量氟哌噻吨和小剂量美利曲辛的合剂,通过提高多种不同神经递质的含量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这两种成分结合具有协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通过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临床上除了可以用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种焦虑抑郁外,还可以改善多种顽固性和慢性疼痛,其中就包括偏头痛以及紧张性头痛;而谷维素可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平衡障碍及精神、神经失调,因此对神经衰弱患者有一定调节作用,同时能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及紧张状态,并改善睡眠,对偏头痛症状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12.谷维素片+补脑安神片 联用功效:两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更好的克服失眠症反弹及耐药现象,且不良反应较少无依赖性,对于改善睡眠具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谷维素一次30mg,一日3次口服;补脑安神片一次4片,一日3次口服。 处方分析:补脑安神片主要由当归、何首乌、女贞子、酸枣仁、桑叶、朱砂、茯苓等组成,其中何首乌、女贞子、酸枣仁、桑叶有补肝养肝的作用;远志、合欢皮具有安神解郁的作用,对于肝热肝风引起的失眠症有效;桑叶、茯苓具有利尿渗湿、健脾宁神的功效;谷维素通过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平衡障碍,从而有效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 注:以上用药仅作临床参考,如需服用,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2.历金财等,《实用脑血管疾病学》,云南 科技 出版社,2018.03 3.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第四版)》,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2017.07 4.王进,《临床药物治疗案例解析.神经系统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 健康 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