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开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之谜
大约2.52亿年前,地球经历了灾难性的破坏,这是一场严重的灭绝事件,几乎消灭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高达70%的陆地脊椎动物被杀死,96%的海洋物种,包括以前曾在其它两个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三叶虫
这次事件被称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它是地球 历史 上最严重的灾难性事件。
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是这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更具体地说,西伯利亚的长期火山活动将大量物质喷入大气层,使世界在灰烬中包裹了一百万年,同时阻挡阳光,使臭氧变薄,降下酸雨,温度上升。
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了海洋生物的消失原因:气温升高加速了海洋生物的代谢,增加了它们的氧气需求,同时消耗了海洋的氧气。
我们今天再次遇到类似的大气变暖,其速度比二叠纪-三叠纪生物灭绝时快得多,那次灭绝事件发生之前已经显示了70万年的警告信号。
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家贾斯汀·佩恩说“我们已经对导致大灭绝的原因进行了机械预测,可以直接用化石记录进行测试,然后我们就可以预测濒临灭绝的原因。“
该团队对大灭绝期间地球所经历的变化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在西伯利亚火山爆发之前,温度和氧气水平与今天相似,这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基线。
然后,他们在模型大气层中升高了温室气体,以模拟喷发后的条件,使海面温度上升约11摄氏度。
果然,这导致了大约76%的氧气消耗, 大约40%的海底(主要是在更深的海洋深处)完全耗尽了氧气。
为了观察这将如何影响海洋生物,该团队将来自61个现代物种的氧气需求数据插入到模拟中。结果发现:那是一场灾难。
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家柯蒂斯·道奇说:“很少有海洋生物停留,它们要么逃跑,要么灭亡。”
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对氧气最敏感的生物,在远离赤道的高纬度地区造成最明显的破坏。当团队将他们的结果与化石记录进行比较时,它确认了他们的发现。
这是因为生活在赤道附近较温暖水域的动物可以迁移到更高的纬度,在那里他们将找到与他们刚刚离开的栖息地相似的栖息地,但已经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动物无处可去。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发现,这占大死亡海洋多样性丧失的50%以上。其余因素可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来自西伯利亚的二氧化碳酸化,以及臭氧变稀导致的植物生命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说,我们应该重视地球气温上升。
自1880年以来,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8摄氏度, 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长发生在1975年以后,地球海洋的变暖正在加速。
佩恩说:“如果不改变二氧化碳排放,到2100年,上层海洋变暖将接近二叠纪晚期变暖的20%,到2300年将达到35%至50%之间。这项研究强调了在人为气候变化下由类似机制引起的大规模灭绝的可能性。”
人类须记住这一点。
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你知道三叠纪是如何灭绝的吗?
地球上已知的五次大灭绝事件中,第二次发生在三叠纪地质时期末期,也就是2亿多年前。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期(数万年),地球上已知的物种至少有一半灭绝。在陆地上受到特别严重打击的是古龙,这是一组蜥脚类脊椎动物羊膜动物,在三叠纪时期进化成为陆地脊椎动物中的主导物种。
在海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属(物种以上的分类类别)灭绝,包括许多大型两栖动物和整个被称为牙形刺的鳗鱼类脊椎动物。牙形刺的前身已经存在了数亿年,并在更具灾难性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牙形刺的迅速灭绝令人费解。这些海洋动物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大量锋利的牙齿化石(羟基磷灰石是最早的生物结构之一,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富含钙的矿物,至今仍是我们骨骼和牙齿的关键组成部分)。
导致三叠纪末期大灭绝的事件或情况与解释大灭绝和地球生命史上其他几次大灭绝事件一样,仍然存在争议。一次大型小行星撞击事件显然可以解释全球物种的突然消失,但没有发现“烟枪”撞击坑或其他明显的地质信号。也有人提出,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大量温室气体喷射到大气中,可能与大规模地幔上升流有关,这也导致了假设的盘古超大陆分裂的开始。其他气候变化的想法已经浮出水面,但许多行动太慢,无法适应这种情况。
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末的下一次大规模灭绝,现存的古龙类包括恐龙的前身,这些恐龙在超过1.3亿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陆地脊椎动物的主导物种。另一个在三叠纪末期灭绝中幸存下来的物种,哺乳动物,继续进化出特性和行为,这将最终使它们能够像非鸟类恐龙一样,在下一次大灾难中生存下来。
制作不易,请老铁们点亮红星加关注,感谢大家!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简介
在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地层之间,有一层富含铱的黏土层,名为K-T界线。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T则是第三纪(Tertiary)的缩写。由于国际地层委员会不再承认第三纪是正式的地质年代名称,由古近纪与新近纪取代。因此,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又可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侏罗纪世界:白垩纪营地 第二季 Jurassic World Camp Cretaceous Season 2 2021》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GW3VgvtxndK-ZBp9LD53g?pwd=grkg 提取码:grkg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白垩纪简介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关于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人们提出了灾变说、陨石说等几十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对一定的地质现象或某一物种进行的研究,所以还没有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必须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对五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整体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1],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5],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6]。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1.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 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一些浅海变成了陆地[2],原先生活在这些浅海地区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陆地环境而灭绝了。由于海退,沼泽和浅水湖干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的两栖类和爬行类消亡了。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6]。
奥陶纪末4.4亿年前第1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中死去的大多数为原始海洋生物。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陆地生存环境而难逃死亡的噩运。
泥盆纪末3.65亿年前第2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鱼类,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差。当海水退去,这些原始鱼类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叠纪末2.5亿年前第3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75%的两栖类、85%的爬行类。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被动摄食、固着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环境而被那些可移动、主动摄食的生物取代了。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们还不能远离水边,扩散的范围很小,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叠纪末2.05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类植物生活在水边。当海水退去,土地变得干旱,这些蕨类植物适应不了这种干旱环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第5次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长在湿润地区;恐龙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翼龙生活在岸边的悬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依赖水环境生存的生物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
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一旦离开了水环境,这些物种就不能进行生殖。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浅海变成了陆地,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所以必然走向灭绝。
奥陶纪灭绝的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们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进行。当海水退去,浅海变成陆地的时候,这些在浅海中进行繁殖的无脊椎动物,由于不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而灭绝了。
泥盆纪灭绝的主要是鱼类和70%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主要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当海水退去,由于这些鱼类不能在陆地上进行产卵受精而退出历史舞台。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腕足动物、75%的两栖类、80%爬行类。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由于不能在水中产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类。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体没有水不能受精。当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旱的情况下,由于蕨类植物不能进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恐龙因为湖泊干涸渴死,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广东河源15000枚恐龙蛋没有孵化便是最好证明)最终导致灭绝。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由于气候干燥,裸露的种子很快被晒干而失去发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终被种子由果实包裹的能在干旱条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于卵生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特强,所以卵生动物被胎生的哺乳动物所取代。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次退却,使大陆面积增加、气候干燥、土地干旱,湖泊干涸,绝大部分动物被渴死了。虽然大陆上还有很少水源,剩下的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环境的物种因为不适应新的干旱环境灭绝了,因此,总的从缺水的角度说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参考文献
[1]、 柴东浩、陈廷愚:《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进自然博物馆》2001、12版
[4]、百度网;赖柏林地球膨裂说
[5]、百度网:《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6]、百度网:五次物种大灭绝
作者:赖柏林
地球曾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第六次大灭绝或许已经到来
6500万年前,发生恐龙大灭绝事件,在这次灭绝事件中,大型陆生脊椎动物几乎全数灭绝,唯有鸟类和穴居生物部分存活下来。陆地生态几乎被完全清空。
根据化石研究,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开始,地球曾发生过数十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恐龙大灭绝事件也包括在其中。而且每次灭绝事件的间隔时间非常近似,几乎都在6500万至一亿年。难道这是地球生物必须经历的命运吗?灭绝事件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今,距离上一次灭绝事件已经6500万年,新一轮的大灭绝事件会如期来临吗,甚至有科学家说灭绝事件已经开始发生了。人类刚成型数千年的文明能从其中逃脱吗?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以及可能的原因。看看我们是否正在重复曾经的灭绝历程。
大约4.5至4.4亿年前,全球85%的海洋物种灭绝了,此时叶足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外肛动物门,头足类,三叶虫类,虑食性浮游生物等物种的数量也大量减少。在此之前,地球气候温和,全球大多地方都被浅海覆盖,非常适合生存,此时的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为何突然就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了呢。
研究发现,奥陶纪的岩层记录五个冰川脉冲。4.2亿年前,南方大陆的巨大版块移动到了南极,形成冰盖凝结海水,而此时的地球间冰期也导致海平面的不断上升下降变化影响了气候,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很多脆弱物种的灭绝。
另外还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一颗超新星的伽马射线暴破坏了臭氧层,导致紫外线破坏了地球的食物链。
大约3.76亿至3.6亿年,78%的海洋物种消失。沉积记录表明,海洋底层普遍缺氧。碳埋藏率猛增,底栖生物遭受破坏影响了生物生存并导致了物种灭绝。
原因是植物登陆后进化出了庞大的根系加速了风化,使得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进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藻类爆发导致海洋缺氧。
同时迅速生长的植物影响了全球的碳循环,植物生长过快使得大量的碳元素埋藏于地下。大气中二氧化碳迅速降低了5倍,温室气体的快速下降引发了晚古生代大冰期,又称卡鲁大冰期。
此次灭绝事件发生于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96%的海洋动物消失,这是生物大爆发以来灭绝事件中最严重的一次,这也是唯一一次昆虫大灭绝。
灭绝原因有很多假设,一个是盘古大陆的形成使得大部分浅水区域消失,导致近海生态系统崩溃。科学家发现当时底层中的碳13与碳12比例波动,赤道温度升高了6度,说明温室气体使得全球变暖导致生态失衡。
最有说服力的是海洋缺氧硫化,地质证据表明二叠纪海洋缺氧,海底硫化物逃逸,海水中的硫化氢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坏生态系统以及臭氧层,紫外线进一步伤害全球物种。二叠纪形态不正常的孢子化石和底层中的绿硫细菌都支持这种观点。
约两亿年前,50%的物种在这次灭绝事件中消失,此次灭绝事件后,恐龙成为了地球霸主。
此次灭绝事件的原因很多且没有证据表明某种单一的原因,但是可以看出气候开始变得干旱,火山活动剧烈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而恐龙的进化挤压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
到了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终结了恐龙的霸主地位,从此,哺乳动物开始登上了 历史 舞台。
从几次灭绝事件中,我们看到,除了地球外不确定的原因外,基本所有的灭绝都是由于地球自身的内部运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和物种进化导致生态失衡导致,即便是恐龙的灭绝,科学家发现除了小行星外,被子植物的进化也导致恐龙缺少食物,地球地壳运动越加频繁及必然导致气候极端变化,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或许也会很快退出 历史 舞台。否则,为什么称霸地球的恐龙全军覆没,而同期的许多爬行动物却存活下来
总结下来,物种面临的灭绝威胁主要来自于地球的地壳运动导致的气候异常,碳循环异常导致的温室效应或缺氧,臭氧层被破坏导致的紫外线威胁,以及优势物种对环境的掠夺。
自从人类走出非洲到人类成为了地球霸主,人类的活动就不断导致物种灭绝,近两千年来,已经有数百种动物消失,而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还有大量物种成为濒危物种。而到了近代,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人类生活对森林的破坏导致了碳元素循环失衡。各种工业生产排放导致臭氧层空洞。人类的疯狂扩张占据整个地球,疯狂掠夺自然资源。人类亲手把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一个接一个的开启了。
无处不在的塑料垃圾,甚至已经进入我们自己的体内,毒害物质,重金属的排放,甚至连核废料都公然排入大海,未来的威胁可想而知。
如今,人类凭借发达的现代 科技 ,或许已经无惧气候的变化,在凶猛的自然灾害也无法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即便小行星来袭或许也能靠核武器对抗一二。但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最终原因就是我们自身。
地球上已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了,哪些原因会导致生物灭绝?
地球上已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了,哪些原因会导致生物灭绝?主要有两个原因,但就目前而言,人类原因是最严重的,也是加速灭绝的最重要原因。当然,在人类的原因中,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在起作用,往往是几个原因同时出现,加速了其他物种的灭绝。地球的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奥陶纪末期,大约85%的物种灭绝。第一次大灭绝消灭了大约85%的物种、27%的科和57%的属。在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按物种损失分类的属的数量,排名第二。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了全球环流的变化,导致全球变冷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尽管不可能知道许多个体化石的性别,但无脊椎动物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相关特征。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微观考古学主任吉尔斯-米勒说,不同的性别有时会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壳,一些雌性甚至有 "球状的小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白垩纪晚期,大约6600万至8400万年前的93种无脊椎动物。他们发现,性别差异最大的物种比性别最相似的物种灭绝的频率高10倍。科学家们认为,为了寻找配偶而在外观上投入大量精力的雄性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维持其他重要的生存功能。这指的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物种灭绝。例如,它可以直接导致某些生物的大面积死亡;它们也可以对其栖息地造成破坏。主要有两个原因,但就目前而言,人类原因是最严重的,也是加速灭绝的最重要原因。当然,在人类的原因中,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在起作用,往往是几个原因同时出现,加速了其他物种的灭绝。
全球生物第六次大灭绝是以下面哪一项为主要原因的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关于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人们提出了灾变说、陨石说等几十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对一定的地质现象或某一物种进行的研究,所以还没有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必须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对五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整体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1],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5],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6]。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1.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 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一些浅海变成了陆地[2],原先生活在这些浅海地区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陆地环境而灭绝了。由于海退,沼泽和浅水湖干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的两栖类和爬行类消亡了。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6]。
奥陶纪末4.4亿年前第1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中死去的大多数为原始海洋生物。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陆地生存环境而难逃死亡的噩运。
泥盆纪末3.65亿年前第2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鱼类,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差。当海水退去,这些原始鱼类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叠纪末2.5亿年前第3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75%的两栖类、85%的爬行类。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被动摄食、固着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环境而被那些可移动、主动摄食的生物取代了。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们还不能远离水边,扩散的范围很小,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叠纪末2.05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类植物生活在水边。当海水退去,土地变得干旱,这些蕨类植物适应不了这种干旱环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第5次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长在湿润地区;恐龙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翼龙生活在岸边的悬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依赖水环境生存的生物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
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一旦离开了水环境,这些物种就不能进行生殖。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浅海变成了陆地,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所以必然走向灭绝。
奥陶纪灭绝的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们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进行。当海水退去,浅海变成陆地的时候,这些在浅海中进行繁殖的无脊椎动物,由于不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而灭绝了。
泥盆纪灭绝的主要是鱼类和70%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主要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当海水退去,由于这些鱼类不能在陆地上进行产卵受精而退出历史舞台。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腕足动物、75%的两栖类、80%爬行类。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由于不能在水中产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类。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体没有水不能受精。当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旱的情况下,由于蕨类植物不能进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恐龙因为湖泊干涸渴死,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广东河源15000枚恐龙蛋没有孵化便是最好证明)最终导致灭绝。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由于气候干燥,裸露的种子很快被晒干而失去发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终被种子由果实包裹的能在干旱条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于卵生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特强,所以卵生动物被胎生的哺乳动物所取代。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次退却,使大陆面积增加、气候干燥、土地干旱,湖泊干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环境的物种因为不适应新的干旱环境渴死灭绝了。
参考文献
[1]、 柴东浩、陈廷愚:《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进自然博物馆》2001、12版
[4]、百度网;赖柏林地球膨裂说
[5]、百度网:《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6]、百度网:五次物种大灭绝
作者:赖柏林
五次大灭绝中,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什么时期?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关于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人们提出了灾变说、陨石说等几十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对一定的地质现象或某一物种进行的研究,所以还没有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必须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对五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整体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1],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5],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6]。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1.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 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一些浅海变成了陆地[2],原先生活在这些浅海地区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陆地环境而灭绝了。由于海退,沼泽和浅水湖干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的两栖类和爬行类消亡了。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6]。
奥陶纪末4.4亿年前第1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中死去的大多数为原始海洋生物。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陆地生存环境而难逃死亡的噩运。
泥盆纪末3.65亿年前第2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鱼类,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差。当海水退去,这些原始鱼类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叠纪末2.5亿年前第3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75%的两栖类、85%的爬行类。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被动摄食、固着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环境而被那些可移动、主动摄食的生物取代了。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们还不能远离水边,扩散的范围很小,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叠纪末2.05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类植物生活在水边。当海水退去,土地变得干旱,这些蕨类植物适应不了这种干旱环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第5次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长在湿润地区;恐龙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翼龙生活在岸边的悬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依赖水环境生存的生物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
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一旦离开了水环境,这些物种就不能进行生殖。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浅海变成了陆地,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所以必然走向灭绝。
奥陶纪灭绝的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们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进行。当海水退去,浅海变成陆地的时候,这些在浅海中进行繁殖的无脊椎动物,由于不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而灭绝了。
泥盆纪灭绝的主要是鱼类和70%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主要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当海水退去,由于这些鱼类不能在陆地上进行产卵受精而退出历史舞台。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腕足动物、75%的两栖类、80%爬行类。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由于不能在水中产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类。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体没有水不能受精。当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旱的情况下,由于蕨类植物不能进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恐龙因为湖泊干涸渴死,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广东河源15000枚恐龙蛋没有孵化便是最好证明)最终导致灭绝。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由于气候干燥,裸露的种子很快被晒干而失去发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终被种子由果实包裹的能在干旱条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于卵生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特强,所以卵生动物被胎生的哺乳动物所取代。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次退却,使大陆面积增加、气候干燥、土地干旱,湖泊干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环境的物种因为不适应新的干旱环境渴死灭绝了。
参考文献
[1]、 柴东浩、陈廷愚:《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进自然博物馆》2001、12版
[4]、百度网;赖柏林地球膨裂说
[5]、百度网:《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6]、百度网:五次物种大灭绝
作者:赖柏林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1、陨石撞击,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
2、气候改变,气候的变化是造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
3、大气成分改变,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积极的动物,如类似哺乳类的单弓类动物需要比别的动物更多的氧气,它们可能是因为大气成分的改变而灭绝的。
扩展资料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
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地球上发生过几次物种大灭绝?原因分别是什么?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关于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人们提出了灾变说、陨石说等几十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对一定的地质现象或某一物种进行的研究,所以还没有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必须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对五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整体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1],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5],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6]。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1.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 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一些浅海变成了陆地[2],原先生活在这些浅海地区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陆地环境而灭绝了。由于海退,沼泽和浅水湖干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的两栖类和爬行类消亡了。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6]。
奥陶纪末4.4亿年前第1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中死去的大多数为原始海洋生物。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陆地生存环境而难逃死亡的噩运。
泥盆纪末3.65亿年前第2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鱼类,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差。当海水退去,这些原始鱼类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叠纪末2.5亿年前第3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75%的两栖类、85%的爬行类。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被动摄食、固着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环境而被那些可移动、主动摄食的生物取代了。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们还不能远离水边,扩散的范围很小,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叠纪末2.05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类植物生活在水边。当海水退去,土地变得干旱,这些蕨类植物适应不了这种干旱环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第5次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长在湿润地区;恐龙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翼龙生活在岸边的悬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依赖水环境生存的生物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
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一旦离开了水环境,这些物种就不能进行生殖。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浅海变成了陆地,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所以必然走向灭绝。
奥陶纪灭绝的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们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进行。当海水退去,浅海变成陆地的时候,这些在浅海中进行繁殖的无脊椎动物,由于不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而灭绝了。
泥盆纪灭绝的主要是鱼类和70%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主要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当海水退去,由于这些鱼类不能在陆地上进行产卵受精而退出历史舞台。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腕足动物、75%的两栖类、80%爬行类。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由于不能在水中产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类。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体没有水不能受精。当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旱的情况下,由于蕨类植物不能进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恐龙因为湖泊干涸渴死,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广东河源15000枚恐龙蛋没有孵化便是最好证明)最终导致灭绝。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由于气候干燥,裸露的种子很快被晒干而失去发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终被种子由果实包裹的能在干旱条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于卵生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特强,所以卵生动物被胎生的哺乳动物所取代。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次退却,使大陆面积增加、气候干燥、土地干旱,湖泊干涸,绝大部分动物被渴死了。虽然大陆上还有很少水源,剩下的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环境的物种因为不适应新的干旱环境灭绝了,因此,总的从缺水的角度说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参考文献
[1]、 柴东浩、陈廷愚:《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进自然博物馆》2001、12版
[4]、百度网;赖柏林地球膨裂说
[5]、百度网:《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6]、百度网:五次物种大灭绝
作者:赖柏林
地球上发生过五次大灭绝,都有哪五次?
我们知道,生物的分类为界、门、纲、目、科、族、属、种。智人的分类就是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族、人属、智人种。生物大灭绝并不是指一个物种灭绝,而是整个科、目、纲的生物全部都灭绝。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恐龙大灭绝,就属于整个目被灭绝。事实上在恐龙时代不仅恐龙被灭绝,还有其他目的生物也灭绝了。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概6200万年一次。历史上地球曾经出现过5次生物大灭绝,也就是说,地球上曾经存在着6代霸主,但前五个霸主都因为生物灭绝退出了舞台。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5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大灭绝在地球40亿岁时,也就是距今4.4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把这一次大灭绝称之为:奥陶纪大灭绝。我们知道,早期的地球由于臭氧层还未形成,因此太阳的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线带有辐射,大量的辐射会造成生命无法诞生。因此,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热泉口附近,这是因为深度海水可以隔绝紫外线,热泉可以保证能量来源。而在奥陶纪时,生命还离不开海水, 因此地球上的生命都是海洋生物(有极个别生物已经上岸,但陆地之于奥陶纪生命来说,相当于沙漠之于人类)在这个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异常繁荣,可以说无脊椎动物就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但是好景不长,“第一代霸主“还没统一陆地,就被全球变冷的气温给灭绝了85%,其他幸存生物继续在地球上生存。关于全球变冷,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地球温度从来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周期,比如:大冰期和间冰期。在大冰期期间,全球气温变冷,海洋被冰封,整个地球像是被冻住了一样。直到间冰期气温才会上升,温度适宜人类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大冰期每个1.5亿年会出现一次,在两个大冰期之间就是间冰期,目前我们就生活在间冰期。而奥陶纪很不幸,就是大冰期。科学家发现,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冰河时期出现。时至今日,奥陶纪大冰期的痕迹还可以在撒哈拉沙漠中找到。气温剧烈变化,海水大面积冰封,因此引起了第一次地球生物大灭绝。第二次大灭绝在地球41.45亿岁时,也就是距今3.6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泥盆纪晚期。这一次地球的霸主是鱼类。相比于奥陶纪时代,在泥盆纪时代生物演化的更复杂一些,两栖动物和脊椎动物开始出现,植物也开始走向陆地。但全球数量最多的,还属于各种各样的鱼类,因此 从数量上来看,鱼类是地球上第二代霸主。和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一样,在泥盆纪时代,生物灭绝了近65%,不过这个时期海洋生物灭绝的比例比陆生生物灭绝的比例要高很多。这主要和泥盆纪的灭绝原因有关。在泥盆纪时代,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并不是如今的版图,而是如下图。在这个时期,有一个300亿立方千米被称为“超级地幔柱”的岩浆,脱离了地核,于是,超大质量火山爆发。大量高温气体融入海水,造成海水沸腾,直接杀死一批生物。不仅如此,岩浆还使海水酸化,导致环境剧烈变化,很多不适应的生物又被淘汰了一批。岩浆喷射出的大量有毒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给泥盆纪时代的生物带来了大量的灾难。超级岩浆爆发带来的影响非常非常深远,直到爆发200万年后地球生命才从阴影中走出来,微生物才开始大量繁殖。第三次大灭绝在地球42.5亿岁时,距今2.5亿年前,地球迎来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这一次又被称为二叠纪大灭绝,超过96%的物种都在这一次消失了,比如:著名的三叶虫。关于这一次的生物大灭绝,科学家有很多解释,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是大陆漂移说和自然灾害说。和泥盆纪时代一样,二叠纪时代的世界大陆和海洋也不是现在的模样,但不同的是,这个时期地质活动比较活跃,各个板块之间的运动相对加速。我们知道,板块活动会引起火山和地震的爆发,比如:我们现在的地震带和火山带就是位于各大板块连接之间。而二叠纪地质活动比较活跃,这也意味着火山和地震爆发的比较频繁,对生物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打击。另一方面,在二叠纪时代还发生过海平面下降,导致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的灾难。还有,由于海平面下降,因此有些地方海底会暴露在陆地上,海底的有机物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此消耗了地球大量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造成温度上升。现在地层中还存在着大量富含有机物的页岩就是支撑这一假说的证据。因此,关于这个时期的生物灭绝,主流说法是大陆漂移说和自然灾害说。而这次的物种大灭绝也是几次物种大灭绝当中最严重的一次。第四次大灭绝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时期也发生了一次生物大灭绝,这一次共有76%的物种消失殆尽。这一次的地球霸主为“爬行动物”。和前几次相比,这一次生物大灭绝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但灭绝的原因似乎与缺氧有关,具体还需要等待科学家研究才可以解答。第五次大灭绝白垩纪末期恐龙大灭绝。这一次生物大灭绝我们比较熟悉,因为恐龙是上一代的地球霸主,而他们留下的化石也比较多,因此人类对他们可谓是既陌生又熟悉。这一次生物大灭绝的主流说法和陨石撞击地球有关。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中的火星外围,有一个小行星带,里面的小行星大概有上亿颗大小不等的天体,它们时不时地会在引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太阳系的内侧,所以就有一定的概率撞到太阳系内侧的行星上。只不过,地球很幸运,在外围有一颗质量比自己大很多的木星守护,因为木星的质量较大,因此引力也较大,大多数行星在进入太阳系内测时,会被木星用引力弹弓的方式清理出太阳系内部。比如:前段时间来太阳系作客的“奥陌陌”就是被木星给送走的。但是,木星也有失手的时候,恐龙灭绝的这一次,就是木星一次比较严重的失手。证据就是在白垩纪地质界线上,科学家发现了冲击石英和铱元素,而这些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残留的证据。也有专家认为撞击地球的并不是一颗星球,而是多次陨石,撞击使得大量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导致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表面,因此造成温度下降,很多生物都饥寒交迫而死。会不会有第六次大灭绝?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发现来说,地球已经发生了五次大灭绝事件。那下一次是否该轮到人类了呢?事实上很有可能,毕竟地球生态并不是稳定的,而是不断的波动。再加上人类自身活动也会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下一轮生物大灭绝何时会到来,谁也无法预计准确。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生物大灭绝还没到来之前,尽可能保护环境,提高科技水平,这样或许提高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三叠纪的灭绝事件
2.03亿年前,地球正处于三叠纪晚期。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泛大陆)。但这块超级大陆即将分裂。软流圈的岩浆活动异常剧烈,在其中形成巨大压力,最终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物种大灭绝,还将盘古大陆切割成两半:劳亚古大陆和冈瓦纳大陆。那时,恐龙已经出现,但并未成为地球霸主。似哺乳爬行动物在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中受到重创,其中的一支在约2.25亿年前进化成最早的哺乳动物,其余的则在三叠纪中期销声匿迹。三叠纪真正的霸主是鳄。现在的鳄只有23种,而且形态大同小异。而在三叠纪晚期,鳄的种类达到了近100种,而且形态各异:类似恐龙,行动敏捷的灵鳄、长有巨大头部,四指垂直于地面的波斯特鳄、与角龙类似,全身长有甲片的角鳄,还有狂齿鳄、楔形鳄等鳄类。其中,波斯特鳄是顶级猎食者,狂齿鳄则与先进的鳄类一样,在水下伏击动物。最早的恐龙——南十字龙,是行动敏捷的猎食者,奔跑时速超过60千米。南十字龙体长1.4米,重约40千克。它是最早的用两足行走的脊椎动物之一。但它们不是真正的顶级捕食者,在此次灾难之后才取代鳄类。动物们悠闲地生活着,谁也没有意识到,灭顶之灾即将降临。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岩浆。大量岩浆由于不明原因,从美国东部以及加勒比地区喷涌而出,在地表形成一道长约2500千米,宽50米的裂缝,把盘古大陆分成两半。2.03亿年前的一天,现今的弗洛里达州。一群真双型齿翼龙从地面起飞,开始觅食。突然,一大股水蒸气冲破地面,喷向高空。猝不及防的翼龙迅速被烫死,落到地面。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涌向高空,这预示着大灾难的到来。几天后,地面上出现了一条长2,000千米的裂缝,从弗罗里达一直延伸至中大西洋,开始喷发蒸汽,周边的气温迅速升高,动物在高温中气喘吁吁。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十余天后,蒸汽停止了喷发。但随一声巨响,约1800万立方千米的岩浆开始从这道裂缝喷出。岩浆扩散的速度极快,1天就能淹没200平方千米的地区。岩浆所到之处,一切生命都被摧毁。岩浆烧毁了大片森林,破坏了食物链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从植食性动物到顶级掠食者都在饥饿中艰苦地挣扎,大批动物因此灭绝。火山喷发,同时还喷出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大气中,遮天蔽日。火山喷发出的热气无法扩散,导致全球气温剧烈升高。全球平均温度,从灾难发生前的16摄氏度,在数百年间迅速升高至30摄氏度。这摧毁了剩余的大部分植物,使得饥荒更加严重。由于有毒气体与植物消失等因素,大气中的含氧量也迅速下降,动物们感到呼吸困难,这也摧毁了很多动物。灾难发生约一万年后,大气中的含氧量下降到了10%,而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却上升至8%。呼吸功能较差的鳄类动物大多因无法适应低含氧量而灭绝。大气中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连续数万年的酸雨的泛滥使植物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土壤发生酸化。灾难发生10万年后岩浆,岩浆烧毁了大片森林,只剩易燃的枯木。枯木在高温下开始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灰烬。数百吨的灰烬在大气中滚动,摧毁了所到之处的大部分事物。灾难发生20万年后,岩浆终于停止了喷发。但喷发形成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地球获得的太阳能只有平时的50%。火山喷发形成的热量耗尽后,地球进入了大规模的冰期中,全球平均气温从原先的30摄氏度迅速下降至10摄氏度。大批动物的卵因此无法孵化,很多动物因此灭绝。地球开始了十多万年间的第一场降雪。大雪持续了数年,覆盖了大片纬度较高地区。30万年过去了,冰期终于结束了,新增的灭绝因素也逐渐减少,但此时,地球上的生命迹象已几乎消失,地球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生机。距离中大西洋岩浆开始喷发已经过去了50万年,剩余的植物不断繁衍,它们制造氧气,使得大气含氧量逐渐增加,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也逐渐消散。中大西洋岩浆区灭绝事件造成当时70%的物种灭绝,还造成造成盘古大陆分裂。在这场浩劫中,鳄类动物遭到重创,波斯特鳄、灵鳄、楔形鳄、狂齿鳄、角鳄都灭绝了,但一些鳄却存活到了现在。恐龙在这场灾难中获益最大,它们迅速成为地球霸主,统治了地球1.38亿年,最终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消亡。哺乳动物的祖先大带齿兽也顽强的活了下来,它们的后代在恐龙灭绝后统治了地球。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场灭绝事件中的灾难因素:滚烫的蒸汽、1800立方千米岩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忽冷忽热的极端气候、连下数万年的酸雨、极低的含氧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第四次物种大灭绝——中大西洋岩浆区灭绝事件。
2.3亿年前,一场持续200万年的暴雨,让恐龙成了地球霸主
科学家们根据化石和资料,判断出地球上一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这5次生物大灭绝几乎影响了整个地球,甚至差点儿导致地球生物团灭。然而除了这5次生物大灭绝之外,还有好多次生物小灭绝,虽然这些生物小灭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和5次生物大灭绝无法相提并论,但它们也改变了当时的地球生物格局。 发生在大约2.33亿年前的卡尼期洪积事件就是一次生物小灭绝,多说一句,也有科学家将这次小灭绝事件定义为一场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的发生也标志着现代生态系统的开始。 据研究发现,造成这次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火山喷发的温室气体在此时达到了顶峰,以至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 全球气温升高的同时,也会导致海洋蒸发速度提高,使得大气层中蕴含着大量的水汽,当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到灰尘等凝结核,就会形成雨雪等落到地球表面。 由于降雨的增多,使得一些不耐潮湿环境的植物灭绝,还有一些植物不得不演化出树脂的方式排出多余的水分。 降雨的增多和温度的上升,使得草原逐渐褪去,森林逐渐兴起。植物的改变必然也会引起动物的改变,一些原本适应了以低矮的草为食的动物们,由于无法取食到足够高的树叶,以至于纷纷原地灭绝。 还有一些食草动物们由于无法适应以树叶为食,也在这次事件中灭绝。但是恐龙却非常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环境,它们胃部中有胃石,能够消化含有较多纤维的树叶,因此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非但幸存了下来,反而成为了地球霸主。 据了解,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前,恐龙化石的数量只占据全部的5%; 而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恐龙化石数量就占据了全部化石数量的95%。 由于卡尼期时期地球几乎都连成一片,所以恐龙非常容易地就扩散到了全世界,成为全世界的主流动物。 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地球又重新回到了干燥少雨的气候,然而相比于哺乳动物而言,恐龙保水能力很强。没错,虽然它们在温暖多雨的时期发展壮大,但人家同样也能适应干旱环境,它们的鳞片和厚厚的皮肤使得保水能力非常强,而且它们很可能不需要像哺乳动物这样排尿,白白浪费水分。 总而言之,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恐龙并没有被突变的环境所打倒,反而占据了有利的生态位。只是当有利的生态位都被恐龙占据时,恐龙内部也开始逐渐分化了。 简而言之就是, 恐龙内卷斗争非常严重,促使着恐龙演化出不同的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需求, 在这种压力之下, 一部分恐龙居然演化出了翅膀,冲向了天空,这就是后来的鸟类。 在恐龙的压制之下,其他动物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就连哺乳动物的祖先都只能待在恐龙看不上的生态位上苟着,比如:生活在地底下的洞穴之中。 但是恐龙的霸主之位并不是顺顺当当的,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所产生的冲击力与后续影响直接改变了地球生态环境,以至于体型较大、对能量需求较大的恐龙灭绝,相反原本苟着的哺乳动物却因为体型较小对能量的需求较小,从而幸存了下来。 在恐龙灭绝、当地环境恢复之后,哺乳动物们开始瓜分恐龙的地盘,一跃成为地球霸主。而哺乳动物之中又诞生了人类这一支妖孽,不仅成为地球霸主,还能通过过去遗留的蛛丝马迹推算出其他生命的 历史 。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人类也是如此,如果全球气温一再上升,最终失控,地球很可能会像卡尼期洪积事件一样下一场持续上百万年的大雨,雨水的增多也会改变整个地球生物链,但人类赖以生存的植物和动物们无法在地球上存活时,我们可能也会在这场危机中灭亡。
2.34亿年前,一场200万年的大雨,把恐龙扶上了霸主的宝座
虽然人类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生物,但是在地球物种诞生之初其实还并不是最强大的生物。 在几亿年前, 恐龙一直称霸着地球, 并且称霸的时间长达几亿年之久,但是最终却因为外部因素导致种族的大灭绝,现在人类如果想要看看恐龙的样子,恐怕也只能去恐龙化石博物馆了。 其实地球上一共发生过 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第一次就是距离现在大概4.4亿年的 奥陶纪 大灭绝事件,以及3.65亿年前的 泥盆纪 大灭绝,2.5亿年年前的 二叠纪 大灭绝,其次就是2.34亿年前的 三叠纪 大灭绝。而最后一次恐龙灭绝是在6500万年前的 白垩纪 末期。 其实大部分生物灭绝事件都是由于外部灾害导致地球二氧化碳过高,最终引起了一系列的生存环境变化,而每一次生物灭绝都会重新确立另外一种生物的霸主地位,恐龙也是如此。 在上个世界90年代的时候,来自英国的地质研究团队在三叠纪时期的地质岩层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在一些岩层中找到了了很多 被雨水冲刷过的岩石。 还在一些专家在三叠纪的地质层中找到了两层岩石中间夹着一层很为特殊的石层,就像是“奥利奥”的结构一样,这些夹层主要是 椭圆形状的鹅卵石 ,另外在夹层中还有一些就像 河流冲刷的痕迹 以及三叠纪时期植物死亡过后堆积起来的 煤泥物质 ,这种岩石结构还存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但是要知道在三叠纪时期的初期, 气候和温度都是非常干燥的 ,空气中存在的水分非常稀少,而且在那个时候地球上几乎没有什么冰川存在,所以找到的岩石层被雨水侵蚀的程度并不算高,根本没有什么被水冲刷侵蚀的痕迹。 所以根据推测, 在三叠纪的末代时期,地球长时间出现强暴雨情况 ,并且这种情况应该还持续接近 200万年 的时间,才能致使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终还让恐龙的适应能力增强,使得它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称霸地球。 经过科学家的调查发现,在北美洲西部的 兰格利亚地区 曾在三叠纪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 火山喷发活动 。这场火山喷发活动也持续了很久,并且向大气里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而之所以发生火山喷发运动是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现在完全是不一样的,在那个时候,各个大陆并不是像现在一样会被海洋隔绝,当时很多大陆都是一整体,即便是有些大陆没有被连接,也会不断地靠向中心位置,努力与之合并成为一体。 而正是由于 火山运动的持续,导致地球温度由此不断升高 ,气温突然上升了将近5摄氏度左右,出现了非常严重的 温室效应 。而海洋也因此不断被蒸发,使得大量的水汽上升到大气层之中,最终形成了一场持续200多年的降雨。 由于降雨的持续,地球上很多低矮的地方都开始有了大量的积水,但是有些水汽是无突破崇山峻岭,到达不了一些蛮荒腹地,与之相反的是有些被高山隔绝的地方居然还出现了干旱。 大洪水使得地球上很多的动植物被淹没而死,即便是有些动物能够站在高处不至于生命受到威胁,但是持续200多年的降水会使得地球地表的地貌特征完全改变,有些地方还会出现一些 大洪水事件 。 所以到最后大部分地区的环境已经不适合任何生物生存了,那些剩下的动物终将也会被慢慢消亡灭绝掉。 地球上任何生物的进化都是为了去 适应环境的改变 ,所以恐龙也不例外。尽管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被这场大洪水消亡殆尽,但是在那些没有受到降水灾害或者说是在一些受灾不严重的地方, 恐龙以及一些草食爬行动物依旧繁衍着。 在降水停止之后,陆地上的水分达到了空前的充足,所以很多植物开始疯狂生长了起来,曾经比较低矮的植物就开始慢慢进化和淘汰,新的裸子植物迎来生机,曾经的地貌就由此改变。 高大的树木开始出现,原始森林逐渐生长了出来。由于以前的 蕨类草 一直是食草动物的生存来源,它们都是具有很多纤维的,并且很难被消化掉,所以很多草食动物就试着尝试吃一些树木的叶子。 后来 食草恐龙 就逐渐吃起了树木上的叶子,即便有吃不到树叶的恐龙也能够吃蕨类草,因为它们自身的肠胃要比其他动物的好,生长有胃石,两者都能够很好的消化掉,并且 由于其他生物的灭绝,减少了食物的竞争对手。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食草性的恐龙开始疯狂繁衍起来。 而这种现象对于肉食性的恐龙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食草性动物的疯狂增长,它们也有了大量的食物来源,一些哺乳动物能够很容易得到的食物。到了后期甚至有一些 食草类动物也开始进化为食肉动物 了。 所以恐龙能够达到一个繁衍的高阶段,成为一代地球霸主就是因为 生态系统偏向了恐龙 这边。这要是没有新的生物危机,恐龙还能够生存下去。 经过科学家的调查研究,在墨西哥的 尤卡坦半岛 上,存在着一个直径大概在 180公里 的巨大陨石坑,根据推测,这个大坑很有可能就是 最后一次恐龙灭绝时遗留下的小行星陨石坑。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了深埋在地下两千多米的 玄武岩 ,而这些玄武岩就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痕迹。 在2.34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能够形成 卡尼期洪积 帮助恐龙获得新一轮的生机,同时在后面的几万亿年里也能够间接让恐龙灭绝掉。 在6500万年前,恐龙依旧称霸着地球,但是灾难却在一步步靠近。在平常的一天里,一颗直径大概在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直接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生物大部分都因此丧命,于是就形成了地球 历史 上的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这次陨石其撞击直径在 15公里 宽左右,撞击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对地壳释放了 接近90万亿吨的TNT炸药 爆炸释放的能量。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就会使得地壳产生强烈的运动,首先 地震 是不可避免的,地壳运动使得 火山喷发出大量的岩浆 ,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的 火山灰 ,它们能够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一道厚厚的屏障,从而阻挡住太阳光的照射。 地球没有阳光便让一切生物陷入到长久的黑暗之中。同时缺失阳光过后,植物也就难以发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而且火山中喷发的火山灰也会排放出大量的 二氧化碳 到大气里。 最终导致全球的气温不断升高,高温甚至能将海水加热到沸腾,就像是烧开的水一样,温度几乎达到了 50摄氏度 左右,所以那个时候的海洋生物几乎不可能生存下去。 虽然地球温度升高不会让恐龙就此灭绝掉,但是会让地球的环境持续恶化下去, 裸子植物因为阳光的缺失从此退化掉 ,这样就几乎断了食草性恐龙的粮仓,再加洪水不断,炎热的天气,根本没有任何一种大型动物能够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陨石撞击的能量渐渐消散, 地球的气温就会变得极低, 而且还会出现了 冰封万里 的场面,要知道所有生物生存的前提都是需要适合的温度,如果缺失了适宜的气温就会让它们发生灭绝。 恐龙灭绝的前车之鉴,也能够给当下的人类很多警示。随着现在 温室效应 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恐龙灭绝的悲剧发生。 全球森林的面积正在逐渐减少,地球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从而也导致了现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亚马逊雨林几乎占据了全球热带雨林总面积的一大半,它能够帮助地球提供大量的煤炭资源,不仅如此,还能够吸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够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强大的防护盾。 但是根据最新数据表明,亚马逊雨林的树木砍伐达到了惊人的 30% 以上,雨林的毁坏面积已经达到了 4700平方公里 ,当地有很多人为了开垦出新的农牧用地,于是就将眼光放在了雨林之上,他们通过 火烧 等形式进行清理杂草工作,但是这样做导致雨林发生 大面积火灾 。 现在它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正在减弱,甚至经过人类的大量发砍伐和焚烧后, 亚马逊雨林已经成为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源 了。 一旦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之中又会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地球两极的 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等问题,而且 地震、洪水 等自然灾害也会随之而来。 我国每年的育林率达到了 1.2亿亩 以上,森林的覆盖率甚至高达到了 23.04% 。在上个世纪我国就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截止到2018年的时候,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就达到了 13% ,为中国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在陕西吴起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20% 以上,而且也成功改造了毛乌素沙漠林木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也达到了 33% ,几乎彻底将沙漠绿化掉了。 2.34亿年前恐龙能够称霸地球得益于 二氧化碳形成的连续降雨 ,而最终走向灭绝也是因为 二氧化碳 ,所以我们人类一定要警惕现在的环境问题。 如果还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些因二氧化碳导致的灾害,恐怕后代子孙就难以有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恐龙灭绝的悲剧又会在人类身上重新发生。 所以我认为,世界各地都应该齐心协力来应对环境问题,不能再肆意破坏雨林了,尊重自然,减少碳排放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