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军超

时间:2024-07-08 15:35:20编辑:笔记君

解放军最著名的大威力机枪

解放军最著名的大威力机枪机枪是步兵在战场上最不能缺少的武器了,而重机枪则就是步兵的神器了。看过战争片的都知道,重机枪真的是很厉害,它能连续长时间的射击,能够很有效的压制住敌军,而且它能够进攻轻型装甲车。在二战以后,各国加大了对重机枪的研发力度,我国目前使用的是89式重机枪,它是中国在1989年研发出来的,它的性能非常好,射程最远可达1500米,每分钟可射出600发子弹。除了性能好之外,89式重机枪与其他重机枪比起来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89式重机枪虽然有三脚架,但是它非常轻,与国外一些不含三角架的重机枪比起来,89式重机枪也轻松碾压它们。而且它的便携程度也非常高,领先于世界,但就是这么一支枪,很多士兵都不待见它,为什么呢?89式重机枪从问世以来,一直都是毁誉参半,但是中国军队能够把它作为“主力”机枪,必然是认为它的优势大于劣势的。89式重机枪的火力非常猛,它的口径高达12.7毫米,而世界上一般的重机枪口径都是7.62毫米,所以,89式重机枪使用的弹药杀伤力非常大。89式12.7口径的重机枪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足够轻,步兵携带起来也很方便。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轻便,而牺牲了它在射击时的稳定性,导致它射击的精确度不高。不过,随着中国军事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很快就会出现新一代的重机枪,到时候,士兵就可以和89式重机枪说再见了。89式重机枪在多次军事演练中充分展示了它良好的机动性,但是由于早期的工艺和制造水平有限,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它的使用时间较短。后来,随着技术的提高,它的使用时间也提高了不少。由于受当时世界环境的影响,中国放弃了7.62口径的机枪,而采用了89式大口径机枪,把它作为通用机抢。很多人就在吐槽,89式重机枪远距离射击的精确度以及远距离散布非常大,和其他机枪比起来真的是太差劲了,用89式机枪简直是在坑人。89式重机枪之所以精准度不高主要就是因为它的口径太大,射击时产生后坐力也非常大,况且机身本来的重量就不高。要是不熟悉89式重机枪的士兵在使用时,无法压制住机枪本身的不稳定,因此就很容易在射击时打偏。89式重机枪在研发时,对照了苏联的NSV重机枪,为了在性能上超过苏联的NSV,89式重机枪的参数和指标一直是改了又改。最终机身的用料采用的都是轻便材料,使机枪的重量减轻了,但这是以牺牲机枪射击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以及机枪使用寿命为代价换来的,所以在很多部队中89式重机枪的地位非常尴尬,很多士兵并不喜欢它。

什么英文曲子好听,不管什么,好听就行,有那些?

不知道你稀饭什么类型的歌,我喜欢轻柔或者爵士一点的歌
推荐给你听下,能不能碰触到你的音乐品味哈
1st:lover's concerto陈慧琳 又干净又天籁
2nd:do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to 卫兰, 很空灵很舒服
3rd:the voice within 我很喜欢,很有力道
4th:could this be love另一种风格,走甜美风
5th:推荐一首艾薇儿新歌 remember when 还是很艾薇儿风
6th:Mariah Carey歌真的是神话了,推荐几首怀旧下 without you; I still remember
7th:imagine 这首歌我喜欢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它天籁,更因为它的反战和平主旨~~~
8th:Way Back Into Love 这首歌有多个版本,都好听
9th:I‘m yours 这个很轻快噶
10th: love the way you lie 最早是在gossip girl上面听到的,满好听的
喜欢可以再推荐给你喔~


盘点解放军现役的七款机枪

盘点解放军现役的七款机枪95式班用机枪95式5.8毫米轻机枪是95式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95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 95式枪族是中国陆军现役主力装备之一,采用了不同于美俄的5.8毫米口径,无托结构,枪族内通用件占有很大比例。该枪全重3.95公斤(不含弹鼓),枪全长0.84米,有效射程600米,75发弹鼓供弹。使用87式5.8毫米普通弹,在3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10毫米厚的A3钢板;在600米距离上,弹头贯穿14厘米厚的松木板。该枪已具备了世界名枪所共有的射击精度高、尺寸短、重量轻、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瞄具功能齐全、威力大、后坐力小、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流畅、美观大方、握持舒适、人机工效好等标准。95式轻机枪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其光学瞄准具采用中国国产微光管或白光反射式瞄准镜,也可加装03式红点瞄准具。可实现快速瞄准。一般来说。部队士兵近战都喜欢用红点瞄具,100米左右是非常精确的。81式班用机枪81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1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有65个零件通用。1981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军主力轻机枪之一。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机头偏转式闭锁机构。导气装置有大、小气孔。“大气孔”在风沙、泥泞等恶劣条件下使用,自动机可得到较大推力,保证工作可靠性。“小气孔”在一般正常条件下使用。自动机得到的推力较小,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射击精度。击发发射机构由回转击锤打击击针进行击发,击针连接在枪机上。发射机有单发、连发、保险3种工作状态。采用固定木质枪托,适合中国士兵的身材。81式班用机枪服役40多年,却从未被真正取代。56式班用机枪56式轻机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的RPD轻机枪的一种机枪,1956年定型,63年经改进设计定型56-1式,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机枪。在500米内对单个目标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击500米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1500米仍有杀伤力。56式轻机枪是步兵分队在近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武器。67式通用机枪67式机枪自1959年开始做前期探索,于1960年国家正式立项“608项目”研制,于1967年通过国家定型命名为“67式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一举改变了以往仿制外国机枪的历史,成为中国机枪史上自行设计的第一部机枪。1970年总参决定装备部队,同时替代三种原先装备的机枪。67式7.62Mm轻重两用机枪采取单程进弹方式,与53式7.62mm重机枪相比,其供弹机构结构简单,质量轻,机动灵活性好,适应各种地形射击;一枪多用,设有夜间瞄准装置,适于夜战。88式通用机枪88式通用机枪射击精度高,后坐力小,可控性好,重量轻、机动性好,如在携弹量相同的情况下,包括三脚架在内重量为11.8kg,比67-2式重机枪轻了13kg,比PKMS轻了10kg。5.8mm通用机枪的主要战术任务是歼灭1000m暴露的敌步兵,压制敌火力点。必要时,也可对低空飞行的敌机、直升机和伞兵进行射击。该枪弹箱容弹量大,可与枪身或枪架连接,保证机枪无论是在轻机枪状态还是在重机枪状态,均可随战士运动中射击。QJG-02高射机枪QJG-02高射机枪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研制的一型14.5毫米大口径高射机枪。该型机枪采用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配备高、平射击瞄准合一瞄准镜,可发射普通机枪弹、穿爆燃烧弹和脱壳弹。该型机枪总重73千克,是世界上最轻的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之一。QJG-02高射机枪系统的瞄准镜高、平射瞄准合一,一镜两用。瞄准成像清晰,视场大,环境适应性强;高、平射瞄准转换迅速,枪镜连接可靠,校枪调整方便,零位走动小;高射采用“类椭圆”分划的专利技术,瞄准目标快,精确度高。QJG-02高射机枪已大量装备中国各海防连队和沿海城市民兵防空分队,这种轻便的新型单管高射机枪也列装中国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山地步兵旅,它将和中国大量列装的单兵肩射防空导弹相互配合,构成中国轻型野战反直升机火网,如果将它用来平射支援步兵分队作战,它可在2000米的距离上,将敌方士兵打成两段。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于1997年装备部队。用于杀伤集群目标、压制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是解放军现役步兵分队远程火力支援的主要武器。该枪以26.2千克的全重,成为世界上最轻的现役12.7mm重机枪。这样轻的重机枪装备部队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岳飞被冤杀后为何十万岳家军不替他复仇

岳飞被冤杀,当时人神共愤,可奇怪的是,他死后一手组建的十万岳家军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表示,更没有给他报仇的意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拨云见日。 第一,岳飞从小的家庭教育对他影响颇深。岳飞从小特别讲求节义,沉厚寡言,喜欢读春秋,以关羽为榜样。关羽一生效忠刘备,对刘备唯命是从,后世将他作为忠义的化身。岳飞跟周同学箭,把周同的手艺全学了。能够左右开弓。周同死后,他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去周同的墓前祭奠,父亲岳和说,如果你那天能被国家重用,就会为了一个义字殉国吧。 网络配图 岳母更是继承岳和遗愿,给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以忠义为立身之本。因此岳飞从未有过反心,也不许部下有。平常教育部下也是忠义第一。因此岳飞被害,部下虽然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是相信朝廷会给岳飞公道,而不会纠结起来反对朝廷。 第二,岳家军也不是铁板一块。岳家军虽然是岳飞一手带出来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分左中右,岳家军内部也是分亲疏贵贱的,并非万众一心铁板一块。岳家军分好多派系,如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王贵,王俊等等早期的班底,还有后期为了扩大队伍各地招揽的流民土匪和反正的伪军。 网络配图 这些人都是自成体系的。岳飞活着,靠着自己的威望和个人魅力,还能把他们团结起来,为国所用。岳飞死了,一帮人作鸟兽散,根本没有同仇敌忾之心。事实上岳飞为何遇害,就是部下王贵和王俊在秦桧的指使下诬告他谋反。何况岳飞死的时候已经被解除兵权,成了给赵匡胤守陵的一个闲散文官,根本没有多大的凝聚力。 第三,朝廷也有准备。岳飞在军中的嫡系就是儿子岳云所部。因此朝廷斩草除根,连岳云也一起杀了。而岳飞的其他儿子都是文官,基本都还很小,在军队中没有影响力。岳飞死后,所谓岳家军就被朝廷分化瓦解,安置到别人的队伍里了。因此且不说这帮人并无报仇雪恨之心,即使有,也势单力薄,形不成什么气候。比如征方腊之后的梁山泊,是没有为宋江报仇的心思和能力的。 网络配图 最后说说岳家军是一支什么队伍。岳家军并非岳飞的私军,而是国家的军队,只是打了岳飞的旗号而已。这个军队同时打的一个旗帜,就是精忠。因为岳飞能打,金军望之披靡,所以出战时高挂岳字旗。而岳飞每次征战归来,就把兵权上缴朝廷,免遭猜忌。岳飞最终被杀,纯属南宋朝廷在金人的压力下为了和议的尽快达成而被纳了投名状。而非赵构和秦桧以为他要谋反。其实他们也知道岳飞不反。这个冤案是他们故意制造的。


岳飞被杀后,10万岳家军下场如何?

岳飞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为悲情的一位名将,其出身贫寒,但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挽留国家危亡,一手撑起南宋的天下,但是,最后被冤杀。那么其死后,10万岳家军下场如何? 首先要说明的是,岳家军当时并不是岳飞自己的军队,其统称是神武后军,行营左护军。军队的兵员还有粮食,校官等都是由朝廷分配。岳家军最早在公元1130年组建,最开始只有一万人,后来岳飞威名远扬,不断南征北战。尤其是镇压南宋国内叛乱的过程中,不断有农民军加入,到后期岳家军稳定在10万人左右。 而且岳家军的称号那是民间对这只军队的称呼,但是朝廷并不承认,也不可能承认。岳家军又分为“背崽”、“踏白”、“游奕”等10多个军营,每个都会设置将校,相当于至少军队中的万户,也就是管理一万人。这只军队虽然是岳飞一直在带,军士们也是十分敬佩岳飞,但是远远没有成为一家之军队的程度。 因此,在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后,军中主要将领岳云,张宪等也都被杀,属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而且,此时,朝廷对岳家军大加安抚,秦桧派了心腹杨忻中去掌管军队,将所有跟岳飞亲近的将校全部撤职,或者直接裁撤。 而在稳定军队后,宋金和议完成,南宋将淮北以北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了金国。因此,宋高宗认为将可以高枕无忧的生活,因此,开始处置这只岳家军,大概是三个部分,一是,将“踏白”等精锐军队,继续保留,加入重新组建的朝廷禁军,直接上升为国防军了。 第二,因为宋金和议后,南宋开始裁军,很多将领手下军队都被裁撤。而岳家军也是如此,赵构将老弱病残以及战斗力弱的军,直接裁撤。第三,分散各地。同时为了削弱岳家军的战斗力,将其拆的稀巴烂,然后下放到各地老少边穷的地方。 而值得说明的是,在南宋末年,当面对蒙古人的攻击,国家面临困境之时,也正是赵构当时分拆的岳家军誓死抵抗,捍卫了南宋最后的尊严。如保卫襄阳之战,就主要是岳家军的功劳。那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千古评价直到现在,都让人振奋,岳家军这只中国古代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


清朝入关时满八旗军队共有多少?

5000人,和大家平时想象的人数似乎颇有差距。不过5000人是实际打仗的披甲人,应该还有不披甲的余丁随行作为劳役、民工、差夫之用。这个比例应当小于平时的60:140,不过我们姑且仍按此计算,则皇太极的军队总数在16000人左右。 以上只是满八旗的兵数,事实上如前所述,这次入寇还有若干蒙古兵。以下再试论蒙古兵之数量。 在崇祯二年入寇之时,蒙古八旗根本没有正式成立。之前投奔后金的蒙古部落,编为牛录的,大部分归于满八旗之下。这就是为何八旗下有近20%蒙古牛录的原因。比如喀尔喀部,按《满洲实录》卷7,天命六年时喀尔喀部内古尔布什台吉,莽果尔台吉率民六百四十五户来投,努尔哈赤赐其一满洲牛录,另编蒙古一牛录,归其名下。因此,和后金联盟有些日子的蒙古部落如喀尔喀,本来就是属于满八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已经包括在之前的估算中。 我们这里要计算的蒙古兵数量,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当时已经编成的独 立的蒙古二旗,其二是科尔沁部外藩蒙古,其三是奈曼、敖汉等新归附的各零星蒙古部落,其四是作为向导的喀喇沁部。按《老档》,《实录》等史料记载,皇太极大军于十月初二于盛京起行。初四,扎鲁特部来会。初五,奈曼、敖汉、扎鲁特部等来会。初六,巴林部来会。十五日,科尔沁大部共二十三贝勒领兵来会,扎赖特部本来要来,走了一半又回去了。二十日,驻喀喇城,会合喀喇沁诸部。二十七日,前锋开始攻打龙井关。 先说蒙古二旗。八旗中本无蒙古旗,天命七年,科尔沁、兀鲁特诸部率三千余户人口来投,于是有了另设蒙古旗的必要。《满文老档》40册,努尔哈赤说:“我念尔等来归,故编尔等为二旗。”这就是蒙古二旗。这二旗共三千余户,按每户平均一兵计,即3千兵。到了天聪二年,人数略有增长,姑且算为4千兵。这些兵是否全数入关,史书不载,若和满兵同例,按1/3入关,则才1千余。这里我们按极宽松的计算,且当有2千兵。 科尔沁部的小部分被编入蒙古旗,但大部分仍然保持独 立外藩的地位。这些部落后来被正式收编,编成牛录,隶属于旗下户口。按《满文老档》崇德元年十一月条,皇太极派人前往科尔沁部会盟并统计人口,查得科尔沁诸部共有甲兵6,539人,22,308家,共编成448牛录。 除了科尔沁部,另率兵来会的还有奈曼、敖汉、扎鲁特、巴林等零星部落。同样按《满文老档》崇德元年十一月条,皇太极之前也曾派人编定整个外藩蒙古的牛录数,共有甲兵5,456人,19,580家,编成384牛录。奈曼等部均包括在其中。 这样,把以上两个数字加起来,共有11,995兵。但上面两个数字是存在重叠的,比如“班迪额驸”,“索诺木”,“达尔汉卓里克图”等名字在两个统计里面都有出现。我们姑且认为科尔沁加上所有其他的外藩部落总甲兵1万人,但这个数字的统计范围还包括茂明安部、翁牛特部、乌喇特部等似乎未在崇祯二年随皇太极入关的部落,而且这个统计是在5年之后。其时蒙古被征服已久,各个部族基本全数归附。推回到天聪三年,先不考虑人口滋生的因素,当年喀尔喀五部、敖汉、奈曼等刚刚被征服,并没来得及完全消化,因此总兵数显然更少。 试举数例:此次入关科尔沁蒙古的总统率“土谢特额驸”,他5年后已是亲王,手下不过有甲兵总数936人。在23贝勒中,如卓里克图,他5年后也是亲王,不过有兵587人。大、小桑阿尔寨加起来有671人,穆寨才有240人,索诺木更仅有130甲兵。这还都是5年后的数字。我认为在这次入关中,如果亲后金的各漠北蒙古手下能有总数8千甲兵,应该已经不算低估。这些兵假设有一半随皇太极入关,则最多4千左右。 再举一例:巴林部来合兵时,因为迟到,再加上战马瘦弱,给皇太极责骂了一顿。众贝勒郑重其事地会审,处罚却只是战马“十匹”,可见这些小部落来的人数决不会很多。 最后,不要忘记还有作为引导的漠南蒙古喀喇沁部,人数不详。不过到了7年以后,皇太极编审整个喀喇沁部落(还包括察哈尔),总计共有16,953名壮丁,分为十一旗。其中9,113名分配给喀喇沁和土默特左、右翼部,剩余的7,830丁和旧蒙古牛录合并,形成新的蒙古八旗(以上见《八旗通志》)。要注意的是,这16,953个壮丁中有大部分是皇太极把林丹汗打得逃往青海,死于途中,完全获得了对漠南蒙古的宗主权之后才来投奔的,因此把他们分为新收编的外喀喇沁和旧投降的内喀喇沁,其中外喀喇沁占了大多数。天聪二年作为向导的,只能是内喀喇沁,或旧喀喇沁的一部分。按赵德贵《清前期蒙古旗分佐领研究》(《满学研究》第七辑)统计,在《八旗通志》里这些牛录前后达30多个。如果简单估计,旧喀喇沁占编制时全部丁数的30%,那应该共有5千丁左右,即约2千兵。 ,打得火花四溅,还远远没有征服整个漠南蒙古。喀喇沁几个月之前还在跟明朝做生意,向袁崇焕买米,首鼠两端。事实上,只有到了天聪五年,把林丹汗打得逃往青海,死在途中,彻底消灭了他的势力之后,皇太极才完全获得对漠南蒙古的宗主权。这样,天聪二年蒙古联军的总数,如前所述,蒙古二旗2千加上科尔沁、奈曼、敖汉各部4千,加上喀喇沁部2千,总数当在8千左右。这已经是按宽松标准的计算,我想应该不会低估。事实上后来《太宗实录》说莽古尔泰等率左翼蒙古骑兵共2千攻击袁崇焕部,证明蒙古军的总数也就是数千左右,我们的估计并不离谱。 有一个地方需要澄清。可能一些人会见到《太宗实录》天聪三年十月庚申有“大军次纳里特河,是日,察哈尔国五千人来归”的记录,认为蒙古人为数众多。《清史稿•太宗本纪》后来照抄了这段文字。但按《满文老档》:“初九日,驻纳里特。是日,有五名逃人骑马由察哈尔来归。”可见《实录》或是翻译错误,或是手抄错误,把5人记做了5千人!事实上,察哈尔当时还是林丹汗控制之下,哪可能有5千人来投!就算来投,也是平民为主啊。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蒙古军总数计为8千。 最后,还有人提到包衣家奴的问题。包衣分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户下”人,即户下奴仆壮丁。这些人不算入户籍,是私人的家奴。按照通常情况,户下人不准作官应试,也不准披甲当兵。曾有人让家奴代披甲而论罪的例子,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家奴才得以随军出战。这种包衣是名副其实的奴隶,想要获得披甲的资格必须“开户”,正式登入牛录额丁的户口。就算出战,这些人也最多做做后勤管理杂务之类的工作,实际打仗极少,我们也没有看到这次入寇有相关的记录。而且“户下人”总数也不多,天聪七年,以所有的户下汉人中每十人披一绵甲,充实汉军,共得1,580人(《实录》天聪七年七月)。可知当时户下人总数共有1万5千人左右。天聪二年就算有人随军,其数量决不能超过1千,而且不会起到什么实质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包衣,即所谓的“旗鼓人”。简单来说,这是皇帝的直属包衣奴仆,但在法律权利上和户下人不同,享有和后来汉军旗人同等的权利。他们不但在旗籍,可以作官、应试,也同样负有披甲,纳粮的义务。严格来说,不算“包衣”的一种,而可视之为皇帝的私人侍卫队。曹雪芹的先人曹寅,就是旗鼓包衣,看他的权势,哪像是个奴仆!这在赵凯《清代旗鼓佐领考辨》一文中已经论述清楚。 当时旗鼓佐领究竟有多少个,我还没有找到资料,不过应该不多。从其“旗鼓”的名称上看,大致是掌旗擂鼓一类的职责。而且他们应该是皇帝的亲兵,和我们论述袁崇焕广渠门之战没有影响。 按以上讨论,把总数加在一起。满军作战甲兵5千加上蒙古军8千,披甲兵数当在1万3千左右,加上后勤、杂役、差夫、包衣、民工等等,我估计皇太极入关的军队总人数不会超过2万5千人。 比较史料的记载,这个估计也是合情合理的。比方说,金兵打下遵化这样的大城市,这是退出长城的咽喉要道,为了不被明军重占,掐断退路,理应留重兵把守。事实上皇太极也的确很重视,他派了军师范文程留守这里。但所留的兵力只有“甲兵五百,无甲兵三百”,一共800人守这样一个要地(见《满文老档》19册)。可见金兵总数其实是捉襟见肘的。 稍作简单的估计,金兵如果总数2万5千人入关,留一些守遵化,留一些守道路和交通要点,一些作为侦探,加上一些战斗损失。到北京城下恐怕最多有2万人,其中实际作战1万人。皇太极再次分兵,自己留两黄两红旗加上蒙古一旗为右翼,在德胜门和满桂交战,而莽古尔泰等率剩下的左翼军在广渠门和袁崇焕部交战(以上同见《满文老档》19册)。这样的话,恐怕袁部面对的至多有1万人,其中披甲兵至多5千人。 如此看来,《太宗实录》说:“莽古尔泰等……止以护军及蒙古兵二千往。见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兵二万,屯沙窝门外。”应该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离谱!莽古尔泰对袁部三个阵地实行骑兵冲击,于是率蒙古部2000左右的骑兵出击,似乎是完全在我们的估计范围之内的!


上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医院

下一篇:盘古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