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还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或在相关的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内容涉及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及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软件学院等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方面,在21世纪头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特别要重点扶持和发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另外,中国还及时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任务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对于教育改革的支持政策一直在推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上,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向,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全国统考减少客户、部分文理科;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的学分转换,并拓宽终生学习通道等。这些优化教育资源、增加学习机会的改革途径都需要IT系统支撑。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时间 政策和部署 内容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等等 2013年7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覆盖全国教育的学生、教师、经费、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两级建设,推动五级应用;加大推进力度,保证经费投入。 2012年11月 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 56个地区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成为区域信息化试点单位,360余所中小学、170余所职业院校成为信息化试点单位,70余所高校成为本科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30家单位成为专项试点信息化试点单位,32家单位成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 2012年4月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2012年4月 刘延东委员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确定基于“三通两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2012年3月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从2012年以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而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政策和指引明确了未来方向,就是在现在电教馆、宽带以及机房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教务内容、管理教学资源、加强个人学习的针对性,同时建立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为了落实相关政策,2012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其中56个地区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成为区域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批试点覆盖范围广、设计面宽,以为这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真正的黄金发展期,这些试点区域的项目逐渐落实,将带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工作方针 -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法律依据: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条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一)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二)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三)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平台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平台网址:网页链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期系统在一期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指标扩展功能,并在基础数据管理及数据共享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好地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需求。二期系统将于2019年9月20日正式上线运行,一期系统将于2019年第3季度数据统计结束后(10月15日)停止服务。二期系统以“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为标准,为各级用户创建、发放账户密码,用于登录系统。同时,二期系统为学校用户提供了与一期系统的账号关联功能,完成账号匹配后,学校用户可使用一期系统账户名作为二期系统账户别名登录二期系统,同时可自动同步学校在一期系统中最新填报数据和统计数据至二期系统中。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以AI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智慧教育、移动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个性化定制服务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AI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智慧教育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逐渐普及,未来教育将会出现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情况展开深度分析、智能推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学习效果。2、移动化未来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将逐渐向移动化方向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将成为主流,在这些设备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便于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学习和教学。3、混合式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将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具体体现在在线课程和优质线下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网络技术联通两种模式,达到先进教育理念的传递和教育教学更为丰富和灵活的目的。4、个性化定制服务未来教育信息化趋势将会出现个性化定制服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法,未来教育将会通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简历绿色数据平台,实时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每个学生提供可定制的服务,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综上,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个性化、智能化、移动化、混合化等特点,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新的趋势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教育水平。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探索如何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两个阶段
要探究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就必须研究它的过去。到目前2021年,教育信息化已经走过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了。那什么是第一阶段,什么又是第二阶段呢?
所谓教育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是指2018年及以前的教育信息化1.0工程,实际上它也不叫教育信息化1.0,只不过是为了和教育信息化2.0有所区分,才叫这个名字的。那么教育信息化1.0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其实互联网初步在中国发展的蛮荒时代,大学已经率先意识到互联网对教育行业有巨大的变革作用,所以一直在积极探索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各方或创新,或借鉴,都在为教育信息化找寻方向。直到2012年,教育部确定“三通两平台”的发展导向,才为教育信息化1.0划定目标与路线,以一双无形的手去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所谓的“三通两平台”,就是建设基础设施,使用其他行业已经成熟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教育问题。
而教育信息化第二阶段,即教育信息化2.0,则是教育部于2018年提出,是在1.0已经走向阶段末期及技术创新变革的基础上提出的,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为教育信息化探索更多可能。其定义太多,详细内容不是本文的论述目的,故不多加介绍,但基本思想是利用更新的技术方案,更好的技术思维,提供区别于其他行业,属于教育领域独有的解决方案。
二、现状
目前还处于教育信息化2.0的初级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把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分为四种,一知半解;清楚但不知道怎么做;完全了解且已经走在路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就是大部分人都茫然没有方向,而中级阶段是大部分人都有其可行并逐步推进的战略,阶段末期就是大部分入场玩家都有所收获。由此就可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状态。
当前整个市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并非百花齐放,有序推进,而是特别浮躁,相关从业公司急得焦头烂额,拿着钱往行业热点砸。前两年电子班牌特别火,超低门槛带来很多入场玩家,然而当这股浪潮退去,留下一地鸡毛后,才发现在这场狂欢中没有公司能挣到钱,面对不同学校复杂的需求场景与激烈竞争带来的超低利润,依靠电子班牌存活都难。而去年因为疫情带火的“三个课堂”,又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是复刻班牌之殇,还是一条出路?值得拭目以待。
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方向是教育信息化2.0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但要找到方向实属困难,毕竟这是整个行业都在发力的事情,作者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此文章不探索方向,只探讨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要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须从政策、技术、市场三方面进行研究。政策是教育信息化的大门,它决定着这个门是否敞开,敞开多大;技术是这个门的门槛,它的高低决定着入局的难度;市场是门后的世界,它的广阔决定着进入后的蛋糕有多大。
所以,探索政策、技术、市场,将利于于窥见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全貌。又因这三者是会随着时间发展而进行发展的,故分析其有助于发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
三、三个主体
1.政策
政策在教育领域是经常变动的,有时会放开,有时会收紧。所以判断政策风向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永远会保证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这与国家整体战略是相符的,所以分析教育信息化永远要抓紧一个点:创新方向带来的好处远远小于其坏处。
2.技术
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所有人都站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技术的范围很广,有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但技术仅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3.市场
不管教育信息化的如何变化,它的服务主体一定是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主体,不同主体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不同。
(1)对于国家。国家的目的很容易分析,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2)对于学校。学校的需求当然是提高办学质量。
(3)对于家长。家长的需求是让孩子有所进步。
(4)对于师生。这是教育信息化经常被忽略的一个点。在教育领域中,教师是一线的实践者,学生是唯一受众,它非常重要,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所有的需求,只有服务好师生才能真正落地。师生的需求就比较复杂,此处不详细展开分析。
4.总述
以上只是稍微点出教育领域三个主体的一些特性,并非全部特性。此分析只是为接下来的分析方法作铺垫,而非真正深入去分析。
四、教育信息化的分析方法
教育信息化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方式,而非全部方式。故教育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问题的一部分。那要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把教育问题给暴露出来。那如何暴露出问题呢?存在着矛盾的双方会有对立统一的特性,这就意味着可以从互为矛盾的两个实体中发现问题。所以教育的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
1、政策与技术的矛盾
2、政策与市场的矛盾
3、技术与市场的矛盾
4、市场内部的矛盾
政策的引导会驱使技术的发展,反过来,技术的发展也会引发政策的调整。从好的方面来看,好的政策会促使市场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让政策调整到能驱使技术赋能教育的程度。但反过来说,当技术无序发展,会导致国家出台限制政策;而技术无发展,又会限制某些政策的出台。故分析政策与技术的矛盾,能够看清当前阶段两者的关系,并为接下来的发展作出正确预判。此处只分析政策与技术的矛盾,其他矛盾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
教育的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了,教育信息化作为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方式,是为教育赋能的,自然就可以从这些矛盾中找到出路,以其特性服务于教育行业。
以上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上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教育部哪一年颁布的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丰硕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结合各自需求,在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应用典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教育部哪一年颁布的
2016年颁布的。十三五教育是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共十一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划》的总领。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成就的基础上,根据“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面对的形势、任务和挑战,提出了“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题主线。第二部分是主要发展任务。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集中阐述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及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协调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统筹推进教育开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共享水平等六大战略任务。第三部分是《规划》的保障措施。分别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治理现代化、加强党的领导三个方面展开,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制度、投入和政治保障。第四部分是《规划》的组织实施。重点从组织领导、保障机制、监测评估、社会监督等方面对规划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规划》落实。
教育信息化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杠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行动进行了战略部署。高校在思想理念、技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具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优势。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利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实现高等教育整体现代化发展,促进教育水平提高,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但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各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频频发生“动作”,教育信息化平台、项目、资源建设相继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这是长期限制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对用户数量的预测不足,建设的教育平台的实际加载能力很难支持大规模网络同时请求另外,如果对信息素养的教育不足,很多高校教师没有接受系统教育,而是匆忙实施在线教育,存在在线教育效果和师生期待的差异。如果对用户需求的考虑不足,构建平台时往往只考虑对离线教育的补充和完善,设计上没有完全替代离线教育全过程的功能。在特殊时期,只有在线教育才能自然满足教育需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的建设任务停留在技术运用水平。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育教育。教育理念、模式、体系等核心教学要素没有根本改变。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课题有两个论调。一种是技术工具论或技术无用论。也就是说,技术只是工具,不能对提高教育效果起到实际作用,甚至不能对新技术持否定、怀疑、拒绝的态度。一个是技术优先论或技术决定论。也就是说,过分强调技术引起的教育变化,很少考虑教育教育是否实际需要这种技术。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教育信息化为全体国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管理和学习交流等教育活动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详细说明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上述定义均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化概念的主要内容,如: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体现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等。通过对国内已有教育信息化定义进行整合,并参照国家信息化定义,不妨对教育信息化重新作一界定: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怎么使用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刘延东指出,“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成绩显著,“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发展。
刘延东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要推进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云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2015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37.1%的学校已实现全部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