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叠层石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简述叠层石答 亲亲 您好 叠层石是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沉淀的快慢,形成深浅相间的复杂色层构造,叠层石的色层构造,有纹层状、球状、半球状、柱状、锥状及枝状等。中国叠层石十分丰富,北方中元古界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中普遍产出;在南方新元古界震且系上部白云质灰岩及桂质内云岩中亦有出产。叠层石叠层石的基本构造单位叫基本层,一般为弧形或锥形。基本层构成集合体,呈柱状、锥状、棒棰状等形态,有的呈墙状。中元古代(20亿年前到7亿年前)是地史上叠层石最繁盛的时期,其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后生动物出现(7亿年前)以后叠层石骤然衰落。古生代寒武纪至泥盆纪叠层石数量和分布范围有限,但仍不难见到。泥盆纪以后叠层石只是残存了。现代海相叠层石只分布在澳大利亚、中美洲、中东等地的少数地区的特殊环境中。通常叠层石产出于灰岩和白云岩中,有些叠层石发育在燧石、磷酸盐岩(胶磷矿)中,由磁铁矿和赤铁矿构成的叠层石以及锰叠层石也颇为常见。【摘要】简述叠层石【提问】亲,很高兴为您解答:简述叠层石答 亲亲 您好 叠层石是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沉淀的快慢,形成深浅相间的复杂色层构造,叠层石的色层构造,有纹层状、球状、半球状、柱状、锥状及枝状等。中国叠层石十分丰富,北方中元古界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中普遍产出;在南方新元古界震且系上部白云质灰岩及桂质内云岩中亦有出产。叠层石叠层石的基本构造单位叫基本层,一般为弧形或锥形。基本层构成集合体,呈柱状、锥状、棒棰状等形态,有的呈墙状。中元古代(20亿年前到7亿年前)是地史上叠层石最繁盛的时期,其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后生动物出现(7亿年前)以后叠层石骤然衰落。古生代寒武纪至泥盆纪叠层石数量和分布范围有限,但仍不难见到。泥盆纪以后叠层石只是残存了。现代海相叠层石只分布在澳大利亚、中美洲、中东等地的少数地区的特殊环境中。通常叠层石产出于灰岩和白云岩中,有些叠层石发育在燧石、磷酸盐岩(胶磷矿)中,由磁铁矿和赤铁矿构成的叠层石以及锰叠层石也颇为常见。【回答】【回答】链子崖危岩体形成的条件【提问】亲亲 链子崖危岩体形成的条件有;(1)地形地貌条件,险峻陡峭的山坡是产生危岩的基本条件;(2)岩性条件:节理发达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页岩等均可形成危岩。厚层硬岩覆盖在软弱岩层上的陡壁最容易形成危岩;(3)构造条件:如果斜坡岩层或岩体完整性好,就不易形成危岩,当斜坡收到各种结构面,如岩层层面、断层面及裂隙面等切割,削弱了岩体内部的联结,为危岩的崩塌创造了条件;(4)其他因素:降雨、风化、地震等因素都可能使危岩产生崩塌。链子崖危岩体由坚硬石灰岩组成,其间夹数十层薄层炭质页岩,底部为厚1.6一4.2m的马鞍山组软弱煤系地层,其下为岩溶发育的石炭系黄龙灰岩。岩层走向北3050°东,倾北西,倾角2735°,即岩层倾向上游斜向长江。 其中T8-T12缝区危岩体紧临长江,南、西分别被T8、T9、T11、T12、T13、T14和T15缝切割,北东两侧临空,底部煤层基本被釆空,是防灾治理和监测预报的重点险段。【回答】简述伟晶岩内核带【提问】亲亲 伟晶岩内核带.位于伟晶岩脉的核心,主要为石英,亦称石英核.与之有关的矿产有水晶、长石、白云母以及其他锂、铍、铌、钽等稀有元素矿床和宝石矿床【回答】以数字测图中等高线绘制为出发点,阐述数字成图中等高线绘制的原理和特性【提问】亲亲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性有: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回答】
蓟县叠层石的介绍
叠层石是由蓝藻等微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微生物岩(或称生物沉积构造),是一种“准化石”,它的存在说明曾经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在天津蓟县,“蓟县剖面”几乎各个时期都有叠层石被发现,数量达数十种。1蓟县叠层石为叠层石中的一形态属。柱体呈规则的柱状或扁柱状,多为平行或散开分叉,并有融合现象。基本层呈规则或不规则的穹形,相互叠合生长。多有特种壁和光滑的体表面。体表面上有时具海绿石的包裹物。产于中国北方中元古界蓟县系。
(三)我国最古老的叠层石
叠层石是由最低等的植物——藻类为主体,结合藻丝体捕获海水中砂粒构成。它是具有叶绿素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体植物。生活在阳光能透射到的滨海潮汐带中,或稍下的潮下浅水区。因为它具趋光性,所以它群体生长中会形成半球形、圆弧形乃至伞形的外形以获取更多的光照,又因其一层叠一层向上生长的花纹,所以叫做叠层石。我国最古老的叠层石据国外报道,在南非无花果群地层中已有叠层石发现(32亿年),但全球普遍是在25亿年前的地层中出现的。而山西省叠层石产在24亿年前的地层中,当数全国最早。叠层石有成柱状分叉向上生长的习性。野外能见到密集的一层套一层的生长纹。以这些为单位的基本层,显微镜下看它是由更细的微米级基本层组成。现代海滨生长的叠层石有昼长夜停的纹理,因此可判别其生长的“日”理;每个月大潮汛时生长慢,低潮时(阳光到达处)生长快,因此又可区分出“月”理;每年夏季光照足生长快,冬季光照弱生长慢,又可统计出“年”理。通过不同时代叠层石显微纹理统计,可计算出该时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据此,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推论,五台山滹沱群沉积时期平均每年有460多天,即地球自转速度比现代快。雨雹印痕
蓟县叠层石的性质
叠层石是由蓝藻等微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微生物岩(或称生物沉积构造),是一种“准化石”,它的存在说明曾经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中新元古代的叠层石不仅在蓟县有发现,它们的身影遍及世界各地,但蓟县叠层石的保存完整度、图案审美性等方面独树一帜。这里先后发现了距今14亿至12亿年的微生物群化石,距今8亿至10亿年的藻类化石。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矿研究所数据,蓟县剖面地层中发现的微生物群至少有16个属、28个种。图中为柱状叠层石的天然纵剖面和横剖面,“叠层石柱”之间留有缝隙,曾被海水中的矿物充填。
蓟县叠层石的形成历程
本区18亿年前是古大陆,遭受剥蚀。18亿年时地壳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由陆相到海相的沉积物,由碎屑岩建造演变到富钾、富镁的碳酸盐岩建造,构成一个巨型沉积旋回。常州沟期气候较温暖,雨量充沛,早期形成厚度较大的河流相碎屑堆积。串岭沟期气候更加湿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体相对加深。团山子期和大红峪期同处于亚热带温暖气候,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繁衍,伴随大量碳酸盐岩沉积,形成丰富的规模不等的叠层石礁体。高于庄期气候炎热潮湿,微体藻类大量出现,尤其是高于庄早期藻礁和叠层石相当发育,形成大量碳酸盐岩和铁锰质沉积。在长城纪时期,造成了八亿年跨越,砂岩层理、宏观藻类化石,锰方硼矿等地质遗迹。 蓟县纪从14亿年开始,气候炎热湿润,地壳仍然缓慢下降,有利于碳酸盐岩的大量沉积和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岩石组合以各种类型的碳酸盐岩为主,古地理处于滨海泻湖相,潮间带和浅海陆棚。从而形成了大量藻类化石和叠层石等生物地质遗迹。 燕辽地区蓟县系地层主要属于次稳定型内源建造类的藻礁碳酸盐建造[1]。它以发育隐藻(礁)碳酸盐岩(叠层石)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