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8隐形战略轰炸机

时间:2024-07-07 06:17:24编辑:笔记君

轰八重型战略轰炸机的介绍

轰八战略轰炸机是我国在成功研制FBC-1(即轰七)之后,国家重点发展研制的最新一代隐形轰炸机。该机开始研制的时间大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中央给该机的定位是:重型,载弹量不低于18吨,超音速不低于1.2倍,隐形,携载新型巡航导弹能打击北美大陆,航程不低于10000公里,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这项研制任务就交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西安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来完成。

轰8战略轰炸机

虽说网上传的关于军事的照片不太可信。但歼轰7都服役了,轰8试飞也不算离谱。这轰8据说是歼击轰炸机也就是歼轰8。既然如此当然不会跟B2这种专门的轰炸机类似了,而且我国目前最好的轰炸机是轰6k,航程只有3000多公里,载弹量最大也就9吨,正常的估计也就4到5吨左右。距离B2不加油11000多公里,20吨以上的载弹量还相差甚远,即便我国科研人员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想要一口气造出类似B2轰炸机可能还差点意思,如果真的有的话,那绝对是个巨大的飞跃,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歼20和瓦良格航母。 看网上的资料,轰8的目标或者说定位,的确接近于B2。看研制的时间起码有20年多了,按常理确实该出来了。不过是不是这能把目标变成现实还需拭目以待,我个人估计轰8已经试飞的可能性有75%,但不但试飞而且达到了B2的标准,可能性只有40%。不过我还是相信祖国,相信奋斗在一线个科研人员们。期盼轰8早日获得成功,祝愿祖国原来越强大。


轰-8的技术特点

轰-8主要机载设备有:第三代领航—轰炸系统,414雷达着陆设备;通信系统包括2部70号单边带电台,4部317超短波电台,一套双网络机内通话器;电气系统为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该机起落架设计了前三点式、半自行车式、自行车式3种形式。该机的主要系统有液压、操纵、冷气、燃油、空调、氧气、防冰、救生系统等。机上装有能保证在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飞得到、找得着、炸得准的先进领航—轰炸系统;配挂采用冲压发动机的空地-2空地导弹,有较全的电子干扰设备,并配有航炮、火箭自卫武器。执行任务时配有以轰-8平台改装的随队电子干扰机,与轰炸机编队飞行,以对敌各种雷达以及导弹、高炮、制导系统、通信系统实施积极和消极干扰 。

我国有轰8隐形轰炸机么

轰8得分为“老轰8”和“新轰8”老轰-8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发展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该机计划由西安飞机制造厂(现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以同为西飞制造的轰-6中型轰炸机为设计基础。该机于1973年开始设计工作,原定于1979年定型并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后因计划调整和内部分歧项目取消。直至该机停止发展时,轰-8轰炸机未制造出任何的原型机或工程样机。“新轰8”于94年开始研究,载弹18吨,航速1.2倍音速,航程1万1千公里。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是第一代国产隐形战略轰炸机”。另外,关于新轰8,虽然军方始终没有予以证实,并竭力遮掩,但经相关人士多项资料考证,确已完成研制,并试飞成功。


有轰8隐形轰炸机吗?

中华论坛 中国轰8隐形轰炸机首飞成功!一月五日十四时五十五分,随着某重点型号飞机腾空而起,西安飞机公司又在中国航空史上创下一个新纪录,两万多名西飞人十三年来的奋斗目标终于得以成功,它就是国人企盼已久的轰8型隐形战略轰炸机。 中央军委首长、空军装备部首长、国防科工委等领导,西安副市长、陕西省委副书记等领导,一航、二集团等单位负责人,与几百名西飞参与硏究人员共同见证此历史时刻。 十四时五十分,一航副总经理和首飞仪式主持人李玉海宣布首飞开始。深灰色的轰8自西向东,穿过观礼台后滑向跑道,在巨大的涡扇发动机轰鸣声中腾空而起。十五时○六分,飞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机载干扰发射器中打出的一串串彩色信号弹在空中飞舞,轰8开始通场飞行。十五时十五分,飞机打开两个大型白色阻力伞平稳着陆,减速滑行,停在观礼台前方。 至此轰8首飞取得圆满成功,现场领导陆续登上原型机,与机组人员亲切握手和合照留念。首飞仪式之后,西飞公司总裁高大成汇报了轰8的硏制十三年历程和体会,中央军委首长、国防科工委领导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轰8硏制的重大意义与前期工作的情况,对后续试飞提出了要求。 在西安附近的市民经常可见夜幕降临后,在关良机场起飞的大型飞机,开着红蓝绿三色航行灯低空掠过,而两翼间红绿灯的间距,又明显有异于西飞生产中的轰6。轰8是在八十年代末轰7飞豹首飞后列为机密重点型号的战略轰炸机,也是中国第一种隐形飞机。一九九四年正式立项硏制,中央赋于其指标是尽量接近美国B-2A;载弹量不低于十八吨;必要时可以一点二马赫超音速突防或逃逸; 携带新型隐形巡航导弹能攻击北美;航程不少于一万公里;具备空中加油能力;采用国产最先进航电设备等等。任务由603所设计,西飞公司负责生产,成为第一种国产战略轰炸机。

中国轰十隐形轰炸机首飞,真有吗?

  有,不过是轰8。
  一,翼身融合的常规气动布局。轰八为什么会采用常规的气动布局?这是因为我军第一次自主研制大型轰炸机,之前只是仿制前苏联的轰炸机,没有自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因此,综合考虑还是采用熟悉的稳当的设计为佳。但是也要在设计中大量应用最新技术,比如翼身融合、电传操纵、二次曲面机身设计、前后缘机动 、襟翼、 机翼大型一体油箱等新技术。 二,综合考量的隐形设计。隐形设计的第一项就是翼身融合,这是在我国最近的战斗机设计中已经大量使用的技术,没有什么困难。翼身融合的好处是整个机身与机体形成较好的曲面过渡,没有造成雷达波反射的拐角和直面,大大减少被敌人发现的概率。全部机身几乎没有大的明显的直面接缝,光滑丰满的机身显得该机外形优美,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的鲲鹏。 三,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现在评价一架飞机的先进与否的重要一条是使用了多少复合材料,我们的新轰八就是大量的使用了我国自己研制的碳-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机身结构件。使用复合材料的好处是既减轻了机体的结构重量,又可大大提升飞机的载油量和载弹量,也大大延伸了飞机的作战航程。另外,使用复合材料也可容易实现飞机的隐形目的。 四,首次在大型 作战飞机上使用前后缘机动襟翼技术。作战飞机使用前后缘机动襟翼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作战飞机的机动性和低空飞行性能。在这之前,我们的轰六型轰炸机只是使用了后缘机动襟翼,只是正常的飞机操控技术,但使用了前缘机动襟翼就不一样了,可以使得飞机在大迎角飞行和低空突防时获得空前的机动性能。 五,埋入式翼根发动机隐身技术。轰八型轰炸机采用了四台‘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使用左右各两台的布局,布置在翼根两侧。由于轰八采用了大翼面翼身融合设计,发动机紧贴翼根用埋入式方式固定在机翼上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动机进气口在机翼前上部,很难被敌方探测到,出气口在机翼后上部,发动机所散发的热气流经过红外抑制装置作用,可大大减少被敌人红外探测装置发现的概率,实现一定程度的隐形目的。 六,首次在大型作战飞机上使用了电传操控系统。以前我们的大型轰炸机都是使用液压式或机械式操控技术,粗大笨重,使用不灵活,费时费力。在这款新型飞机上使用了由某所研制的某型电传操控系统后,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显得得心应手,只需给机载电脑输入飞行参数,电脑就会按照规程自动掌控飞机按照最佳方式飞行,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飞行强度。 七,武器内置挂架技术。由于这款飞机要求隐形性能和远程导弹攻击,因此,就必须采用内置武器挂架。该飞机可以携带两个转轮式武器挂架,在机身中段分前后布置。每个转轮式挂架可以挂载六枚‘红鸟3型’巡航导弹,两个挂架可以挂载共12枚该型导弹,携带一个35万吨的核弹头,射程3000公里。该挂架既可以挂载上述导弹,还可以选挂对舰导弹和常规炸弹。 八,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该机由于要求远程精确轰炸,所以所携带的航空电子设备式目前国内最好的。既有先进的轰炸雷达,也有先进的地形匹配跟踪雷达,还有先进的导航定位雷达和电子对抗装置。该机还可以使用卫星数据链系统,实现与其它探测装置的数据共享。据说进一步的改型还要安装等离子型隐身装置,以实现更高要求的隐身目的。 九,先进的隐形吸波 涂料。这是我国刚刚开发出来的新一代隐形吸波涂料,除了驾驶舱的玻璃之外,全机身都由该涂料涂敷。该涂料不但可以吸收厘米波段的各种雷达波,还可以大大减小主动雷达波的照射强度,使得即使反射回去的少量雷达波,其强度也是极微弱的。 十,超音速的飞行能力。由于采用了四台新型发动机,使得该机的推重比大大提升,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约1.4马赫,不加油最远航程可以达到11000公里。该机战时如果由黑龙江的基地起飞,可以在关岛以北的海域上空发射巡航导弹,攻击北美的任何目标。


中国新型隐身轰炸机

中国新型隐身轰炸机中国军事专家张文昌认为,从美俄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路径以及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应该具备隐身能力,具备相当的航程和载弹量,同时具备高度的信息化水平。北京时间5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公司发布的题为《大国起飞》的宣传片首次披露一款轰炸机的正面轮廓图。据中国《科技日报》5月11日报道称,目前,该机型的具体性能参数尚不明确,有专家表示,这种飞翼布局的战机很可能是与美国B-2隐身轰炸机类似的中国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被认为是军事大国的“标配”。中国专家张文昌认为,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要求是:载弹量大且具备灵活挂载能力,不仅能携带核武器,还能常规武器,既能挂载重型炸弹也能挂载小型炸弹。张文昌表示,从现役的美俄战略轰炸机的航程来看,B-2轰炸机可以达到约12,000公里,空中加油后可以全球打击,而俄罗斯的图-160轰炸机可以达到16,000公里,依靠自身载油量也基本可以实现全球打击。因此,中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应具备大航程特点。张文昌表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应具备隐身能力。战略轰炸机作战时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空中的战斗机和地面的防空导弹,如果没有隐身能力则很难突防。张文昌认为,中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还应具备同时多目标攻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攻击能力和作战生存能力,目前美军B-2轰炸机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中国专家称,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还要具备相当高的信息化程度。在各种防空武器发展的背景下,轰炸机必须具备网络中心战的能力,要能与卫星、地面指挥系统以及其他空中平台进行通信,取得信息优势。此外,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还要拥有较好的任务规划能力。对于还没见到影的下一代轰炸机,有军迷用四字成语做神评论:故弄玄虚。

全球第一款投入实战的隐形轰炸机

全球第一款投入实战的隐形轰炸机隐形轰炸机是目前全球最强大的攻击机型之一,由于其难以被雷达探测到的特性,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突袭能力,在战略打击和突然袭击任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B-2隐形轰炸机。美国B-2隐形轰炸机是全球第一款投入实战的隐形轰炸机,被誉为“隐身之王”。B-2采用了独特的“鸟翼”造型,机身体积小,悬挂能力大,具有超强的隐身性和突袭能力。在此基础上,B-2还配备了最先进的导航、打击和电子战系统,可实现随时随地的精确打击,能够长时间飞行并突破远程防空系统,对敌方后方军事基地、要塞等进行精确突袭和毁灭性攻击。B-2隐形轰炸机的飞行员还能够进行高超的隐身技术训练和实战操作,具备极强的战斗能力和应变能力,是全球最强大的隐形轰炸机之一。二、su-35突击轰炸机。俄罗斯su-35突击轰炸机是全球第二个装备隐形技术的轰炸机。该机型采用了独特的“飞翼”造型,融合了隐身性和高机动能力,能够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摆脱追踪和攻击,同时搭载了最新一代的光电、雷达、电子战等先进装备,具有高精度的攻击能力和防空突破能力,能够对敌方阵地、海上舰队、载具等目标进行多角度、多目标、大范围的毁灭性攻击。su-35突击轰炸机还具有火力控制、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先进功能,能够应对多种作战场景,是全球最强大的隐形轰炸机之一。三、B-21隐形轰炸机。美国B-21隐形轰炸机是全球最新一代的重型隐形轰炸机,拥有更先进的隐身技术和装备,具有更加高效的运行性能和攻击能力。该机型采用了独特的“沙漏”造型,可以大幅降低雷达回波信号,达到极高的隐形性能。B-21隐形轰炸机还搭载了最新一代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和隐身涂层,使其能够向更远更快的目标进攻,并且拥有更大的载荷能力和操作空间。此外,B-21隐形轰炸机还配备了可重新定位和多样化布置的打击装备,能够实现随时精准打击和多点打击,是全球最强大的隐形轰炸机之一。四、J-20隐形战斗机轰炸机。中国J-20隐形战斗机轰炸机是国内最新一代的重型隐形轰炸机,采用了独特的“鹘鹰”造型,能够有效融合隐身性和机动性,进入深空领空并长期停留执行任务。该机型还配备了经过本土化研制的先进电子战和攻击系统,具有高精度的导弹和弹药打击能力,还能够在地雷、电磁和光电等多种干扰下保持隐身性能,实现多场景、多目标、高效率的精准突袭和打击。J-20隐形战斗机轰炸机还能够在多环节的联合作战中居功至伟,贡献突出,是全球最强大的隐形轰炸机之一。综上所述,全球最强大的隐形轰炸机依次为B-2隐形轰炸机、思路-35突击轰炸机、B-21隐形轰炸机和J-20隐形战斗机轰炸机。这些机型在隐身性能、攻击能力、运行性能等方面均达到了最高水平,能够在战争中具有更高的战斗价值和战斗力度。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机型还会不断得到技术和性能的提升和升级,为世界和平和战争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歼轰-8的技术特点

从外形上看,歼轰-8采用两侧进气三角翼常规布局,很像歼-9Ⅳ号方案和后来的歼-8Ⅱ。而由于在设计用途与外形均类似于苏-15截击机的对地攻击型苏-15Ш,也有人将二者扯上关系。然而事实上,歼轰-8与苏-15Ш素无关系,倒是与前苏联的另一种战斗机米格-23МС渊源颇深。1978年,中国从埃及购买了2架米格-23МС、2架米格-23БН、2架米格-23У、10架米格-21МФ以及10枚AS-5凯尔特人(Kelt)空对地导弹,作为交换,中国为埃及空军的苏制米格-17和米格-21机群提供零配件和技术支持。 沈飞的技术人员参照米格-23МС的机头设计,改歼-8机头进气为两侧进气配置,采用两具推力增大的发动机,在降低升限和速度的情况下(20,000公尺,M2.0下降到15,000和M1.75),提升载弹量(由2,200公斤到4,500公斤),同时飞机的航程也提升至3,000公里以上,除携带各种炸弹和空空导弹外,还可携带空舰导弹对水面目标发动攻击。另外,歼轰-8的机身比歼-8可能有所缩短,重量减轻,并优化了中低空性能。歼轰-8可能采用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涡喷-7甲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是中国在前苏联Р-11Ф-300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和发展的一款轴流式双转子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同时也是歼-8白天型主要使用的发动机,加力推力6000公斤,不加力推力4400公斤,不加力耗油率2.0 公斤 / 公斤 / 小时,加力耗油率1.01 公斤 / 公斤 / 小时,高压转速 11150 转 / 分,低压转速11440 转 / 分,推重比5.2,增压比8.85,涡轮前温度1015摄氏度,空气流量64.5公斤 / 秒,直径0.906米,长度5.16米,净重1160.0公斤。该发动机于1965年5月开始研制工作,1966 年1月生产完成第一台空心涡轮叶片,同年3月第一台装有空心叶片的涡喷7甲发动机装配完成, 4月开始地面试车并实现各项设计指标一次达标。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涡喷-7甲后续的研制工作曾一度中止,直到1981年2月才陆续完成地面调试、高空模拟试 车及全部的性能试飞试验,最终于1982年6月投入批量生产。截止歼-8白天型和歼-8Ⅰ/歼-8E退役为止,该型发动机是唯一一种被歼-8系列装配的涡喷-7系列发动机,也是歼-8系列战机选用的第一个型号的发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歼轰-8的研发阶段,国内可以提供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除了涡喷-7外,还有仿自英国“斯贝”Mk.202的涡扇-9和推力更大的涡扇-6。之所以舍弃后两者而选用涡喷-7,一方面是出于与歼-8系列动力装置通用,以方便后勤维护,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歼轰-8的机身设计源于歼-8,机身宽度小、容积有限,无法装配直径较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此外,无论是涡扇-6还是涡扇-9,在歼轰-8的设计阶段都仍然处于研发阶段,客观上也不具备装机的可能性。与歼轰-7使用的涡扇-9和强-6计划使用的涡扇-6相比,涡喷-7甲属于为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研制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在设计特性上偏重高空高速性能,而在耗油率、推力、推重比等方面则有较大差距。发动机性能不足,很可能是歼轰-8竞标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歼轰-8的固定武器可能为一门23-3式航炮。该炮仿制自前苏联GSh-23式双管航炮,口径23mm,是一种气冷式、弹链供弹、导气式原理的自动火炮,但因为采用了加斯特双管炮结构,所以和普通的单管导气式自动武器有较大区别。23-3式航炮采用火药装弹和电操纵射击。其特点是活动部件质量小、单管射速高且可调,双管射速为同口径机炮的2.5倍以上,达3000-3400发/分,但体积、重量增加不大,不带炮口消焰器仅重50.5公斤。该炮是中国空军战机的“标准”固定武器,包括歼-8、歼-10、歼轰-7在内的多个型号的国产战机均装备有23-3航炮。由于歼轰-8与歼-8的亲缘关系,且23-3航炮的性能比同时代的国产30-1航炮更好,歼轰-8采用23-3航炮的可能性非常高。在对地攻击时,歼轰-8可选择的武器包括100kg航空炸弹、250kg航空炸弹、500kg航空炸弹或航空火箭弹,对海攻击时则还可以挂载鹰击-81式空舰导弹。作为一款发展自战斗机的战斗轰炸机,歼轰-8也可以使用空空导弹进行自卫或执行部分制空作战任务,可挂载的型号包括“霹雳”-2和“霹雳”-5。总体而言,歼轰-8可以选择的武器型号不算丰富,这与当时中国国防工业的整体水平有关。

轰-8轰炸机的介绍

轰-8战略轰炸机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发展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该机计划由西安飞机制造厂(现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以同为西飞制造的轰-6中型轰炸机为设计基础。该机于1973年开始设计工作,原定于1979年定型并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后因计划调整和内部分歧项目取消。直至该机停止发展时,轰-8轰炸机未制造出任何的原型机或工程样机。

上一篇:衡枣高速

下一篇:朱秀华 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