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葫芦的古诗句
1.描写葫芦的诗句 “葫芦”的诗句有 1、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宋·释绍昙《瓢泉》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3、宋·张继先《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4、宋·黄庭坚《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5、唐·张说《咏瓢》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2.描写葫芦的古诗句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除架》 唐 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咏瓢》 唐 张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唐 韦应物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瓠》 宋 杨万里 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 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 《咏壶卢瓶》 清 爱新觉罗·弘历 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 《恭咏壶卢罐》 清 爱新觉罗·弘历 成器已将百余岁,“康熙赏玩”识当初。 置之白玉青铜侧,华朴之间意愧如。 《三弟手植瓢材且有诗予亦戏作》 金 麻九畴 为爱壶卢手自栽,弱条柔蔓渐萦回。 素花飘后初成实,碧阴浓时可数枚。 试问老禅藤缴去,何如游子杖挑来? 早知瓠落终无用,只合江湖养不才。 《家园种壶作》 明 朱曰藩 春柳半含荑,春鸠屋上啼。 弱苗何日引,长柄得谁携。 瓠落非无用,鸱夷爱滑稽。 挥锄不觉倦,新月在楼西。 《种瓠二首》 元 范椁 岂是阶庭物,支离亦自奇。 已殊凡草蔓,缀得好花枝。 带雨宁无实,凌霄必有为。 啾啾群鸟雀,从汝踏多时。 嘉瓠吾所爱,孤高更可人。 不虚种植意,终系发生神。 有叶诚藏用,无容岂识真。 明年应见汝,众子亦轮 。 《酒席赋得匏瓢》 唐 郑审 华阁与贤开,仙瓢自远来。 幽林常伴许,陋巷亦随回。 挂影怜红壁,倾心向绿杯。 保曾斟酌处,不使玉山颓。 《咏壶卢器》 清 爱新觉罗·弘历) 回也资瓢饮,陶人岂藉凭。 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 纳约传贵制,随圆泯锐棱。 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 《咏壶卢合子》 清 爱新觉罗·弘历 悬瓠何尝有定容,规之成容在陶 。 外模设笑得由已,中道立而能者从。 绎义有符铸人法,词无匪慕前踪。 苑丞种出呈盘覆,贮水沉堪佐静供。 《咏诗匏》 明 冯惟敏 灵匏声价重鸱夷,盘古流传混沌皮, 团圆共结缁沂会。赛邮筒不摘离。 叩清香唤醒诗脾。写不尽风花记, 吟不彻雪月题,但登临滚滚相随。 小壶于玉质冰肌。喜蛳部斩茨苋荩? 为则为囊括无遗。锦重叠满纸云烟, 光绚烂一天星斗,圆滴溜万颗珠玑。 俺只道混元形未分两仪,谁凿透通玄窍肇判三极? 付奚童仔细收拾,倩疝贤珍重留题。 览诗篇字字精工,咏词章句句神奇。 《恭题壶卢碗歌》 清 爱新觉罗·弘历 壶卢碗逮百年矣,穆为古色含表里。 摩挲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 昔时未审赐何人,其家弗守鬻之市。 展转兹复充贡珍,是诚珍胜其他耳。 辞尘世仍入西清,碗如有知应自喜。 敬思当日圣意渊,不贵异物祛奢靡。 园开丰泽重农圃,蔬瓠尔时种于此。 就模中规成诸器,神枢即契造物理。 对碗可悟见诸羹,幻海浮沉宁论彼。 葫芦颂 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 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 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 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 两葫芦俱倒。 3.有关“葫芦”的诗句 周辉昌 七律.偶成 依样葫芦瓢易画,按图伯乐马难牵。 黄庭坚 渔家傲 静后,小葫芦入大葫芦。”又云:“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张继先 点绛唇(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 吕岩 七言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拄杖两头担日月,葫芦一个隐山川。 · 吕岩 七言 垂袖腾腾傲世尘,葫芦携却数游巡。 · 吕岩 又记 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 · 贯休 施万病丸 葫芦盛药行如风,病者与药皆惺憁。 · 徐夤 赠东方道士葫芦窗畔挂,是物在其间。 · 吕岩 绝句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 贯休 遇道者身带烟霞游汗漫,药兼神鬼在葫芦。 · 郑谷 江宿闻芦管(商船小童善吹) 须知风月千樯下,亦有葫芦河畔人。 ·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 药僮貌蛮名鄙彼,葫芦酒满担劣起。 · 杜荀鹤 戏赠渔家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 陆游 六言 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 · 陆游 刘道士赠小葫芦色似栗黄形似茧,恨渠不识小葫芦。 · 陆游 或遗以两大瓢因寓物外兴 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 · 陆游 午坐戏咏 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 陆游 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4.有关葫芦的诗句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除架》唐 杜甫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咏瓢》唐 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答释子良史送酒瓢》唐 韦应物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瓠》宋 杨万里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 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咏壶卢瓶》清 爱新觉罗·弘历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 5.关于“葫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葫芦”的诗句有 1.《刘道士赠小葫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点绛唇·小小葫芦》 年代: 宋 作者: 张继先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3.《葫芦颂》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4.《次韵杨宰葫芦格》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5.《禽言十咏·提葫芦沽美酒》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晴烟如泼春光浓,万花笑日争嫣红。 百金沽酒直取醉,有酒不醉孤东风。 不如遂我丰年愿,秫米价如黄土贱。 家家有酒不用沽,何用提葫苦相劝。 6.写葫芦的诗句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除架》唐 杜甫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咏瓢》唐 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答释子良史送酒瓢》唐 韦应物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瓠》宋 杨万里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 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咏壶卢瓶》清 爱新觉罗·弘历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恭咏壶卢罐》清 爱新觉罗·弘历成器已将百余岁,“康熙赏玩”识当初。 置之白玉青铜侧,华朴之间意愧如。 7.与葫芦有关的诗句 戏赠渔家(杜荀鹤)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 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送姜道士归南岳(贯休)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眼有三角,头峭五岳。若不居岳, 此处难著。药僮貌蛮名鄙彼,葫芦酒满担劣起。 万里长风啸一声,九贞须拍黄金几。落叶萧萧□杳□, 送师言了意未了。意未了,他时为我致取一部音声鸟。 施万病丸(贯休) 我闻昔有海上翁,须眉皎白尘土中。葫芦盛药行如风, 病者与药皆惺憁。药王药上亲兄弟,救人急于己诸体。 玉毫调御偏赞扬,金轮释梵咸归礼。贤守运心亦相似, 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渔家傲(黄庭坚)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葫芦颂(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六言(陆游) 满帽秋风入剡,半帆寒日游吴。 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 或遗以两大瓢因寓物外兴(陆游) 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 名山历遍家何有?尘念空来梦欲无。 野鹤巢云元自瘦,涧松埋雪定非枯。 悠然但觅高楼醉,何处人间无酒徒? 8.描写"葫芦"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葫芦"的诗句有 1.《西江月·一百八般佛事》 年代: 元 作者: 完颜? 一百八般佛事,二十四考中书。山林城市等区区。著甚由来自苦。过寺谈些般若,逢花倒个葫芦。少时伶俐老来遇。万事安於所遇。 2.《水仙子·眼前花怎得接连枝》 年代: 元 作者: 乔吉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 眉上锁新教配钥匙, 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 闷葫芦铰断线儿, 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 野蜂儿难寻觅, 蝎虎儿干害死, 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3.《渔家傲·踏破草鞋参到了》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4.《洞仙歌·元宵三五》 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元宵三五。正好嬉游去。梅柳蛾蝉斗济楚。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心忙腹热,没顿浑身处。急把灯台炙艾炷。做匙婆、许葱油,面灰画葫芦,更漏转,越煞不停不住。待归去、犹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 5.《偈公六十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咸杰 一个葫芦才倒地,满地葫芦尽倾倒。 欲识单传直指禅,今日斗凑得恰好。 9.关于葫芦的古诗 葫芦杂感诗一首 东家葫芦细束腰, 铁拐老李佩胯遥。 西家葫芦硕如桶, 老夫恶之剖为瓢。 同为一物两殊途, 气恼蝉娟饿惩腰。 更有今日小龙女, 扭胯卡腰随猫步。 媚眼搔首拟凤姿, 可怜小仙已无份。 勾得玉帝又藏娇 芦花菖叶满平湖,湖月溪风一钓徒。徒有严陵佳世略,略无唐宪访贤图。 图书鸡犬随闲棹,棹浆鸥鶄伴晚晡。晡日欲斜卿作咏,咏成依样画葫芦。 葫芦园葫芦雨,葫芦风;葫芦叶,葫芦藤;葫芦绿,葫芦肿;葫芦黄,葫芦轻;葫芦园,葫芦丰;葫芦庙,葫芦僧。诗友所添加,谢谢!葫芦帖,葫芦迎;葫芦串,葫芦名。 葫芦瓢,葫芦经。一串葫芦响有声。
关于葫芦的诗句有哪些
1. 描写葫芦的诗句 “葫芦”的诗句有 1、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宋·释绍昙《瓢泉》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3、宋·张继先《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4、宋·黄庭坚《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5、唐·张说《咏瓢》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2. 有关“葫芦”的诗句 周辉昌 七律.偶成 依样葫芦瓢易画,按图伯乐马难牵。 黄庭坚 渔家傲 静后,小葫芦入大葫芦。”又云:“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张继先 点绛唇(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 吕岩 七言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拄杖两头担日月,葫芦一个隐山川。 · 吕岩 七言 垂袖腾腾傲世尘,葫芦携却数游巡。 · 吕岩 又记 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 · 贯休 施万病丸 葫芦盛药行如风,病者与药皆惺憁。 · 徐夤 赠东方道士葫芦窗畔挂,是物在其间。 · 吕岩 绝句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 贯休 遇道者身带烟霞游汗漫,药兼神鬼在葫芦。 · 郑谷 江宿闻芦管(商船小童善吹) 须知风月千樯下,亦有葫芦河畔人。 ·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 药僮貌蛮名鄙彼,葫芦酒满担劣起。 · 杜荀鹤 戏赠渔家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 陆游 六言 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 · 陆游 刘道士赠小葫芦色似栗黄形似茧,恨渠不识小葫芦。 · 陆游 或遗以两大瓢因寓物外兴 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 · 陆游 午坐戏咏 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 陆游 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3. 关于葫芦的古诗 雅色素而黄,宁辞青蔓除《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 向人便逞庾藏巧。岂无雕刻者,真淳好相映。 《咏瓢》唐 张说美酒酌悬瓢。 《咏壶卢瓶》清 爱新觉罗·弘历碗盘富有印成模。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唐 韦应物此瓢今已到。且饮寒塘水,山瓢知已空。 幸结白花了,人生亦有初,贵此成天性。秋虫声不去。 蜗房卷堕首。 《瓠》宋 杨万里笑杀桑根甘瓠苗,却到桑梢挂一瓢,乱他桑叶上他条,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八月断壶”除架》唐 杜甫束薪已零落,似此花瓶新样殊,虚心轻且劲。大小葫芦连蔓缀,遥将回也同,物毋忘本若斯夫,瓠叶转萧疏,鹤颈抽长柄。4. 有关葫芦的诗句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除架》 唐 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咏瓢》 唐 张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唐 韦应物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瓠》 宋 杨万里 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 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 《咏壶卢瓶》 清 爱新觉罗·弘历 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5. 关于葫芦的古诗 葫芦杂感诗一首 东家葫芦细束腰, 铁拐老李佩胯遥。 西家葫芦硕如桶, 老夫恶之剖为瓢。 同为一物两殊途, 气恼蝉娟饿惩腰。 更有今日小龙女, 扭胯卡腰随猫步。 媚眼搔首拟凤姿, 可怜小仙已无份。 勾得玉帝又藏娇 芦花菖叶满平湖,湖月溪风一钓徒。 徒有严陵佳世略,略无唐宪访贤图。 图书鸡犬随闲棹,棹浆鸥鶄伴晚晡。 晡日欲斜卿作咏,咏成依样画葫芦。 葫芦园 葫芦雨,葫芦风; 葫芦叶,葫芦藤; 葫芦绿,葫芦肿; 葫芦黄,葫芦轻; 葫芦园,葫芦丰; 葫芦庙,葫芦僧。 诗友所添加,谢谢! 葫芦帖,葫芦迎; 葫芦串,葫芦名。 葫芦瓢,葫芦经。 一串葫芦响有声。6. 和葫芦有关的诗句 宋无名氏葫芦酒尽兴未尽,坐看春山春尽时1。 【诗一首】刘克庄有客相逢说坎离,葫芦中药不容窥。 【村居书事四首 其一】何梦桂葫芦有药剑通灵,南北东西物外身。 【岳帅降笔命作画屏四景诗 其二 钟吕二仙】陆游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 【刘道士赠小葫芦四首 其一】欧阳景到了不干藤蔓事,葫芦自去缠葫芦1。 【与玉泉长老】郑刚中葫芦可画虽依本,阿堵知君画不亲。 【赠传神者】宋末元初方回葫芦自与葫芦缠,更要闲人缠葛藤。 【题庐山白莲社十八贤图】元悬葫芦仙诗葫芦一个是生涯,闲步人间访酒家。 【诗】祖柏百骨攒来一线收,葫芦金顶盖诸侯。 【赋盖】明王世贞葫芦酒暖急须倾,踏遍青山不问名。 【善权寺遇秀才】陈献章散发松根坐磐石,葫芦无酒对先生。 【观黎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冀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淮南子·览冥训的原文翻译
以前师旷不得已而为晋平公演奏《白雪》乐曲,神物玄鹤被感召而从天降临,狂风暴雨骤然发作,晋平公因此得了重病,晋国还因此大旱,赤地三年。同样,齐国一位贫贱的寡妇含冤呼告苍天,引起雷鸣电闪,并击中齐景公的高台楼阁,坠入物砸伤景公的肢体,海水也随之汹涌漫溢到陆上。这些音乐师、贱寡妇的地位比尚?还低,权比羽毛还轻,但是由于他们精神专一,意志坚定,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所以最终上通九天,以诚以精感动神灵。由此看来,当上天要惩罚那些逆天意的人时,即使这些人处圹虚幽僻之中,远远地躲藏起来,或钻入层层重叠的石室里,相隔层层关隘险阻,也无法逃避这上天的惩罚,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周武王讨伐纣王,在孟津渡黄河时,波神阳侯掀起大浪,迎面扑卷过来,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人马都看不清楚。这时周武王左手握着黄钺,右手掌着军旗,瞋目喝道:“由我在此,谁敢违逆我的意志!”于是风浪随话音平静而平静。还有过去鲁阳公与韩国结仇交战,战斗正处难分难解、太阳西沉之时,鲁阳公挥戈大喝,太阳竟为之退避三舍。这样看来,那些全性保真、不使身形损亏的人,当处危难时刻,他的精诚就能上通天帝而得到助佑。如果一个人从未曾偏离道之根本,那么做什么事都会成功。那些将生死视为同一的人,是无法将他胁迫欺凌的;同样威武勇猛的人是可以称雄三军的。当然,这样威武勇猛的人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功名,那么,这些追求功名的人都能如此,更不用说有些包裹天地自然、胸怀容纳万物、与造化为友、内心蕴含中和之气的人了,他们这些人真是只将人的形体视为“道”所寄托的躯壳,钻研专一的“道”,就能知道未曾知道的许多事情;他们真正做到了心性与道同存共在。过去雍门子因善于悲歌而受到孟尝君的接见,见面后,雍门子叙说了人只有在悲切忧愁的环境中才能被悲歌哀乐触动的启发,然后雍门子手抚胸部开始唱起悲切的歌,这正好激发触动了孟尝君的原本悲痛处,于是也就情不自禁地欷歔叹息,后又泣不成声,眼泪纵横不能制止。这说明人如果有悲惨经历就会在内心精神世界形成悲情,以后一旦触境生情就会在言语和歌声中流露出来,并引起有同类经历人的共鸣;因为这种悲惨经历、悲切感情都是每个个人的自身体验,所以是无法传授给人家的;同样无这种悲惨经历的人是无法向人学会这种悲切感情的。所以假使那些平庸的人不懂这启发而一味模仿别人的悲切表情想引起人的共鸣,这非但学不像反而会被人嘲笑。由此,蒲且子能射下百仞高空的飞鸟、詹何能钓取万丈深渊的游鱼,都是在于他们掌握了清静之道、和浩之志的缘故。各种事物间的互相感应,其中的奥秘玄妙深微,靠智慧无法讲清,用辩说不能解释。所以东风吹拂则酒满溢出,家蚕吐丝商弦断绝,这或许就是事物间的互相感应。用芦苇灰在月光照射的地面上画圆留缺则月晕也会随之缺损,鲸鱼死于海边则彗星也会随之出现,这或许就是事物间的互相触动。所以圣人在位执政,怀道而无言,不作绝对肯定绝对否定,这样反而恩泽所有大众百姓。君臣乖悖离心离德,则太阳旁就会出现异常云气。这神与气的互相感应,总会有一定的徵兆和应验。所以山中云气像草莽,水上云气如鱼鳞,旱天云气似烟火,雨天云气若水波,各种云气的形状都和产生它们的环境相类似,这就是所谓的“感应”。这阳燧从太阳的日光那里取火,方诸从月亮的月光那里取露水。天地间的神奇玄妙的感应现象,正是使善计巧术者都无法弄清有多少,玄微惚恍不能览其兆。然而如果手中掌握了阳燧和方诸,由九天之上的太阳月亮中引出火与水,这说明阴阳同气同类是能互相感应触动的。也因为这样,所以傅说死后其英魂能飞升九天坐骑辰尾星宿。因此至阴寒冷,至阳酷暑,只有阴阳接触交融合成中和之气,万物才会产生。如果只有雄(阳)性而无雌(阴)性,又怎么能化育生成万物呢?这就是所谓的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所以召抚边远的四夷靠无为,亲附诸夏的诸侯凭无事,由无为无事推出只有舍弃作为者才能归服人心、占据天下。因为推行无为无事舍弃作为,所以战马有可能从战场上撤下而用于耕田,战事不至于出现在遥远的地方而用于战争。这实际上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犹如静坐而奔驰,陆地而沉没,白天而黑暗,黑夜而光明,冬天熔化胶,夏天能制冰。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这种至德所含有的功效。天道无私,是说它不会存心亲近谁,也不会存心疏远谁。能够掌握天道的功德有余,不能掌握天道的就功德不足;顺应天道就顺利,违逆天道就凶险。这就好比得到隋侯之珠、和氏之璧的人富裕,失去隋侯之珠、和氏之璧的人贫穷一样。这得和失的衡量标准非常精微玄妙,难以凭智慧来评价,也无法辩论清楚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就是地黄用来生长骨骼的,而甘草用来生长肌肉的,但如果现在硬要原本生骨的去长肉,硬要原本生肉的去长骨,这就像王孙绰想用大剂量的治偏枯之症的药去救已死的人一样,是违背常理的。若因火能烧焦木而用火去销熔金,这样做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用原本吸铁的磁石去吸瓦,这就既不可能也不合常理了,在这里是否能吸铁或吸瓦不是以物的轻重来决定的。对于这种阳燧取火、磁石吸铁、螃蟹败漆、葵花向阳等现象,还是一句话,即使你再聪明有智慧,还是不能解释这些现象的所以然。所以只凭耳目感官的考察,是无法分清认识事物这些原理的;同样就靠内心的分析也是无法确定这些事物的感应现象的。由此推衍开来,仅靠聪明或所谓的智力是难以治理好国家的,只有那些精通阴阳变化而又能掌握自然感应的人才能持国治政。峣山崩塌则随之薄落河干涸,区冶出生则淳钩之剑得以铸成,纣王无道则佞臣左强才会出现在他身旁,姜太公与武王同时并世,武王才能够建功立业。诸如此类看出,利害祸福的来龙去脉,是难以把握和预见的。道与德的区别就如同革与韦的不同一样。“道”,你感到它远不可及,却有时又觉得近在眼前,你感到它近在眼前,却有时又觉得远不可及,人们不得其道的感觉就如同观看深水中游的小鱼,可望不可及。所以圣道如铜镜,不送不迎,任凭物来来去去,不藏留物像于镜中,因此事物就是有千变万化也无法伤害到它。它得到的正是所失去的,失去的不正是要得到的吗?那些调整瑟弦的人,当他叩击这一宫弦,则另一瑟上的宫弦也会应和发声,当他弹奏这一角弦,则另一瑟上的角弦也会感应共鸣,这就是同音同声互相应和的现象。同样,如改调一弦,它的声音就和五音不相合,但如果弹拨叩击它却会引起二十五根弦都发声应和,这种改调后的音调就声乐音调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它也能成为一定声乐音调的主音。所以,通达大道太和的人,昏昏然如同醉后酣睡,在这大道太和中遨游,而不深究如何到达这种境界。他纯朴温和隐没在其中,无情蒙混地始终与道同在,就若从未离偏过“道”这个根本,这就叫大彻大悟的通达。当那赤螭和青虬在冀州大地遨游的时候,天空晴朗,大地安宁,毒虫猛兽不作恶,飞鸟翱翔不惊骇,然后进入树林草丛,寻觅荐梅,品尝甘甜美味,活动范围不超过百亩区域。这时蛇和鳝就因此小看它们,认为赤螭、青虬无法与自己同在江海中争个高低。但待到赤螭、青虬在乌云密布的清晨、阴阳二气交相争斗、暴风骤雨兴起之际,乘风沐雨腾空盘旋飞升,其威力震动大地、其声音振荡四海,这时使得鼍都钻进百仞深的泥潭藏身,熊罴趴伏于山岗岩石间不敢动弹,虎豹钻入洞穴不敢咆啸,猿 狖吓得从树枝上跌落——这些动物都被吓成如此,更何况是蛇鳝之类的小动物呢!同样,当凤凰飞翔在开明有德的国度时,雷霆收敛不发作,狂风骤雨不兴起,河流江海不掀浪,树木花草安稳挺立,这燕子麻雀因此轻侮凤凰,认为凤凰无法与自己同在屋檐梁柱间争雄。后来等到凤凰盘旋升飞到万仞高空、翱翔在四海之外、穿飞过昆仑山的疏圃、畅饮砥柱山下的湍急流水、又漫步徘徊于蒙汜之水洲、徜徉在冀州大地、飞越经过都广山岭、送夕阳回日落之地抑节后、到弱水之地沐浴洗刷羽翼,最后休息在风穴之中。在这个时候,鸿鹄、鸧鹤吓得无不惊慌逃逸,趴在江边藏头嘴于江滨不敢动弹——这鸿鹄、鸧鹤都被吓成这样,更何况燕雀之类的小动物呢!它们平时只处屋檐梁柱间看到的都是一些琐碎小动作,哪里知道豪行壮举大动作是怎么回事!过去,王良、造父两位御手驾车,上车后就握着缰绳,马便随着他们的控制整齐和谐起步行进,步伐均匀,奔跑和慢行都不乱套,心怡气和,动作轻盈敏捷,安于劳苦,以进为乐,驾车奔驰瞬间消逝,或左或右如被鞭教过的那样,周旋绕圈似如圆规,世人都以为他们驾车技艺精巧,可人们还没有见到真正高明的御术。像那钳且、大丙的驾御技术才更高明,他们根本不用缰绳马衔,也不用马鞭,车子不用起动就自行运转,马匹不必使唤就自己奔驰向前。像日月运行自然而然,如星星闪烁天体运作,又似电光急驰鬼神腾飞,进退屈伸无迹可寻。所以是无须招呼指挥,不用呵斥吆喝,瞬间在碣石山处超过归飞的大雁,转眼又在姑余处超过 鶤鸡。奔跑如飞,驰骋疾速,像踩踏着飞箭大风,能赶上飙,清晨随旭日从扶桑出发,傍晚随夕阳归宿于落棠。他们是凭着“不用”而成其“大用”、借“无为”而取得“有为”,不靠思虑精细、手脚灵巧;他们是将欲念意愿藏于心中,而以精神感化支配六马,这便是用不御来达到驾御,“无为”达到“有为”。以前,黄帝治理天下,有力牧、太山稽两位贤臣辅佐他,所以能顺应日月运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节四季的法度,修正律历的标准,区别男女雌雄,明确上下贵贱等级,使社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人民百姓能保天命而不无故夭折,年成按时成熟丰收而不闹灾异;各级官吏公正无私、上下协调而无过失;法令严明而不昏暗,辅佐大臣公正不阿;耕田者间不互相侵犯田界,猎渔者间不争夺鱼多水域;路途无人贪拾失物,市场无人哄抬物价;城门昼夜敞开,城镇没有盗贼;穷乡僻壤之处的人还互相谦让财物,这时连猪狗都因粮食丰富而将豆谷吐弃在路旁,所以百姓无争论之心、怨恨之情。这样天下清平安定、日月明亮,星辰运行正常不偏离轨道,风调雨顺而五谷丰登;虎狼不随意扑咬,猛禽不随便搏击,凤凰都飞临庭院,麒麟都闲游郊外;青龙进献车驾,神马安伏马槽,诸北、儋耳等边远国家无不奉献贡品。但是,这些还比不上伏羲氏的道术。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猛兽吞食良民,凶禽捕击老弱。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下鳌足当擎天大柱,堆积芦灰来制止洪水,斩杀黑龙来平息冀州。苍天补好,四柱擎立,洪水消退,冀州平定,狡诈禽兽杀死了,这时善良百姓有生路了。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到这个时候,天清平地安定,人们睡时无忧无虑,醒时弃智无谋;或以为牛,或以为马,随人呼召;行动舒缓沉稳,走路漫无目的,视物若明若暗;膧朦无知天真幼稚与天道万物和协,谁也不知产生缘由,随意闲荡不知所归不求所需,飘惚不定没有目标。到了这时,野兽毒蛇全都收敛藏匿爪牙、毒刺,没有捕捉吞食的欲念。考察伏羲氏、女娲他们的丰功伟绩,上可以通九天,下可以契合到黄泉下的垆土上,名声流传后世,光晖熏炙万物。他们以雷电为车,应龙居中驾辕,青虬配以两旁,手持稀奇的瑞玉,铺上带有图案的车垫席,上有黄色的彩云缭绕,前面由白螭开道,后有腾蛇簇拥追随,悠闲遨游,鬼神为之引导,上登九天,于灵门朝见天帝,安详静穆地在大道太祖那里休息。尽管如此,他们从来不标榜炫耀自己的功绩,从来不张扬彰显自己的名声,他们隐藏起真人之道,以遵从天地自然。为何这样呢?因为是道德上通九天,所以智巧奸诈就无法生存。到了夏桀统治的时代,君主昏庸不明事理,政道散乱而不加治理,抛弃了五帝恩威并用的施政措施,又推翻了三王治政的正确法规。因此至高的道德被泯灭而无法弘扬,先帝的道统被遮掩而无法新兴。这时君主办事背离天意,号令施政又违逆时令,春秋藏匿起和顺之气,天地也停止了对世间的布施恩泽。仁义的君主身处君位却心神不宁,胸怀正道的大夫也不敢进谏直言,使群臣只能以揣测主上的意图而求迎合、疏离骨肉而求自保;奸佞之徒则三三两两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奔走于君臣父子之间而竞相惹是生非、骄纵主子以便能得宠、混乱中谋取利益达到自身目的。这样一来,君臣离心离德尖锐对立,骨肉疏离各奔东西;庙堂社主因无人祭祀而枯朽破损,礼仪之台受震而动摇倒塌;丧家之犬成群结队哀号着跳入深渊,而猪则自衔垫草躺在室内西南角;美女蓬头垢面不梳洗打扮,歌手自吞炭而致哑不肯歌唱;有丧事也不尽情流露悲哀,田猎游玩也不尽情欢乐;西王母折断美丽的玉质头饰,黄帝之神也长啸叹息;飞鸟折断翅翼受伤,走兽摔断肢骨残疾;山上树干砍尽,水中河水枯竭、鱼儿无法生存;死狐狸头朝巢穴躺着,牛马四处走失无法寻找;田里不见生长着的禾苗,连路旁都没有茂盛的野草;堆积着的金银器皿锈蚀并折断棱角,玉璧也因时间长了磨尽刻镂的花纹;昏君夏桀将占卜的龟壳钻得稀烂而不得吉兆,却还要每天使用蓍草来求神问鬼以求保佑。到了近世战国时代,天下分成七个不同姓氏的国家。各诸侯国制定各自的法令制度、依据各自的风俗习惯,纵横两家从中离间,因而各国互相兴兵争斗抢夺。他们攻略城市,滥杀无辜,高城夷为平地,平安化作危险;挖掘他人的坟墓,抛洒坟中的尸骨;攻城的战车越造越大,防御的城墙越垒越高;清理疏通战争通道、路径;进犯强劲对手,残杀无辜百姓。百人出征一人生还,换取所谓的盛名。那些体质强壮行动敏捷的人被征为兵卒在千里之外拼杀,而老弱病残者在家悲怆凄凉。那些服役的兵卒马,推拉着车子运送粮饷,道路遥远,一路风雪交加,破衣烂衫难以御寒,人困马乏车辆破损;遇到深达膝盖的泥泞道路,人们只能互相搀扶拉扯,拼命奋力向前,这样常常有人累冻而死,倒在挽车的横木上。所谓兼并别国领土,是以横尸几十万人、毁坏战车千百辆为代价的;还有无数被弓箭、矛戟、滚石致伤致残者,被扶被搀被抬着,一路可见。以致这些战犯竟到了枕骷髅、吃人肉,脍人肝、喝人血比吃牛肉猪肉都甜美的地步。所以从三代以后的那些日子里,天下的人们再也不能安定他们的性情,无法享乐到纯朴的风俗民情、保全自己珍贵的生命以享天年而不夭折于战争人祸之中。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诸侯间的长年征伐讨战,天下不能融为一家。到了当今时代,天子处最高地位,以道德治理天下,并辅以仁义,所以天子身边的大臣奉献出他们的智慧,广大百姓则感怀天子的恩德,天子从容指挥,天下便会归服,春夏秋冬四季都会按时节献上各自的贡品,天下统一为一个整体,子孙代代相传。这就是五帝顺从天意应顺天德的做法。实际上,圣人也无法创造时运,只不过当时运来到之际他能及时地抓着它而不丧失机遇。还遇上贤能的人辅佐,就能贬斥谗佞之徒的歪门邪道,平息肃清巧辩之人的胡说八道,废除严酷的刑法,去掉烦杂的事务,屏弃堵塞流言蜚语的传播,阻塞营党结私的门径;消除所谓的智巧之能,循遵重大的礼法规则,根除禁绝各种情欲贪念,废弃小聪明,持守纯朴本性而彻底通悟,混混沌沌,解意释神,淡泊茫然如同丧魂落魄,不刻意干涉使万事万物都能归复到它们的根本。这就是走上了伏羲氏所开辟的道路,返回到五帝所遵循的道统。那钳且、大丙不用缰绳马衔却以善于驾御而闻名天下,伏羲、女娲不设法律制度却以至高德性而流传后世,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达到了虚静无为纯粹专一的境界,而不是忙于琐碎的政事。《周书》中说到“如果捕猎不到雉鸡,就应该顺着它飞走的风向去寻找”。这说的是顺其启发的重要性。今天像申不害、韩非、商鞅等人的法家治国方针,只是在拔掉事物的根本,抛弃事物的本源,因为是不强调治本的重要,所以这些人也不会去追究社会弊端的由来根源、又为何能发展到这种状态?他们只就事论事地刻意制定各种刑法,并加以无情地实施,这样一来,真的是违背了道之根本,一门心思去追求竞争那些刀尖锥末样的利益,而不惜牺牲百姓利益,消耗殚尽他们的大半东西,却还欣欣然以为天下太平无事,这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凿开孔洞来蓄水一样荒谬。那些井边树木生出的蘖枝经不起汲水瓦瓮的频繁碰撞,河边树木长出的弱枝受不了来回舟船的经常挤压,所以这些蘖枝弱枝是不出三月必死无疑。为什么呢?都是由于这些枝条疯狂乱长而背离了它所能生长的根本条件。黄河九曲弯转才注入大海,河水流长不绝断,是因为有昆仑雪山输送了无尽的水源;积水不泄而发展到汪洋一片,一望无尽,但如果十天半月不降雨水的话,这一片积水就会干涸蒸发干净,这是因为积水没有得到水源补充。就像羿向西王母请求而得到的一点长生药被姮娥偷吃后飞往月宫,羿就为此惆怅若失,惋惜再也无法得到长生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羿不知道这长生药是怎样炼成的。所以说凡事都应掌握根本为好,就像向邻居借火不如自己掌握取火的燧和技术,借别人的井汲水不如自己家院里凿口井。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五
卷765_1 【泊姑熟口】王周 杳杳金陵路,难禁欲断魂。雨晴山有态,风晚水无痕。 远色千樯岸,愁声一笛村。如何遣怀抱,诗毕自开尊。 卷765_2 【湖口县】王周 柴桑分邑载图经,屈曲山光展画屏。 最是芦洲东北望,人家残照隔烟汀。 卷765_3 【岳州众湖阻风二首】王周 众湖湖口系兰船,睡起中餐又却眠。 风伯如何解回怒,数宵樯倚碧芦烟。 偶系扁舟枕绿莎,旋移深处避惊波。 晓来闲共渔人话,此去巴陵路几多。 卷765_4 【问春】王周 游丝垂幄雨依依,枝上红香片片飞。 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后为谁归。 卷765_5 【春答】王周 花枝千万趁春开,三月瓓珊即自回。 剩向东园种桃李,明年依旧为君来。 卷765_6 【西塞山二首(今谓之道士矶,即兴国军大冶县所隶也)】王周 西塞名山立翠屏,浓岚横入半江青。 千寻铁锁无由问,石壁空存道者形。 匹妇顽然莫问因,匹夫何去望千春。 翻思岵屺传诗什,举世曾无化石人。 卷765_7 【使风】王周 风起即千里,风回翻问津。沈思宦游者,何啻使风人。 卷765_8 【石首山】王周 首出崔嵬占上游,迥存浓翠向荆州。 空闻别有回山力,却见长江曲尺流。 卷765_9 【金口步(在江北汉阳军,下必铁也)】王周 两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齿。行客无限愁,横吞一江水。 卷765_10 【采桑女二首】王周 渡水采桑归,蚕老催上机。扎扎得盈尺,轻素何人衣。 采桑知蚕饥,投梭惜夜迟。谁夸罗绮丛,新画学月眉。 卷765_11 【渡溪】王周 渡溪溪水急,水溅罗衣湿。日暮犹未归,盈盈水边立。 卷765_12 【落叶】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卷765_13 【宿疏陂驿】王周 秋染棠梨叶半红,荆州东望草平空。 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萧萧古驿中。 卷765_14 【再经秭归二首】王周 总角曾随上峡船,寻思如梦可凄然。 夜来孤馆重来宿,枕底滩声似旧年。 秭归城邑昔曾过,旧识无人奈老何。 独有凄清难改处,月明闻唱竹枝歌。 卷765_15 【霞】王周 拂拂生残晖,层层如裂绯。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 卷765_16 【巫山公署壁有无名氏戏书二韵(施州路一百八盘)】王周 南陵直上路盘盘,平地凌云势万端。 堪笑巴民不厌足,更嫌山少画山看。 卷765_17 【道院】王周 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雨苔生古壁,雪雀聚寒林。 忘虑凭三乐,消闲信五禽。谁知是官府,烟缕满炉沈。 卷765_18 【会哙岑山人(戊寅仲冬六日)】王周 渝州江上忽相逢,说隐西山最上峰。 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筇。 卷765_19 【巴江】王周 巴江江水色,一带浓蓝碧。仙女瑟瑟衣,风梭晚来织。 卷765_20 【小园桃李始花,偶以成咏】王周 桃李栽成艳格新,数枝留得小园春。 半红半白无风雨,随分夭容解笑人。 卷765_21 【公居】王周 公居门馆静,旅寄万州城。山共秋烟紫,霜并夜月清。 无愁干酒律,有句入诗评。何必须林下,方驰吏隐名。 卷765_22 【富池口】王周 扁舟闲引望,望极更盘桓。山密碍江曲,雨多饶地寒。 短莎烟苒苒,惊浪雪漫漫。难写愁何限,乡关在一端。 卷765_23 【夔州病中】王周 隐几经旬疾未痊,孤灯孤驿若为眠。 郡楼昨夜西风急,一一更筹到枕前。 卷765_24 【题厅壁】王周 永日无他念,孤清吏隐心。竹声并雪碎,溪色共烟深。 数息闲凭几,缘情默寄琴。谁知同寂寞,相与结知音。 卷765_25 【过武宁县(九月十九日)】王周 行过武宁县,初晴物景和。岸回惊水急,山浅见天多。 细草浓蓝泼,轻烟匹练拖。晚来何处宿,一笛起渔歌。 卷765_26 【路次覆盆驿】王周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卷765_27 【藕池阻风,寄同行抚牧裘驾】王周 船樯相望荆江中,岸芦汀树烟濛濛。 路间堤缺水如箭,未知何日生南风。 卷765_28 【无题二首】王周 冰雪肌肤力不胜,落花飞絮绕风亭。 不知何事秋千下,蹙破愁眉两点青。 梨花如雪已相迷,更被惊乌半夜啼。 帘卷玉楼人寂寂,一钩新月未沈西。 卷765_29 【泊巴东】王周 偶泊巴东古县前,宦情乡思两绵绵。 不堪蜡炬烧残泪,雨打船窗半夜天。 卷765_30 【道中未开木杏花】王周 粉英香萼一般般,无限行人立马看。 村女浴蚕桑柘绿,枉将颜色忍春寒。 卷765_31 【西山晚景】王周 公局长清淡,池亭晚景中。蔗竿闲倚碧,莲朵静淹红。 半引弯弯月,微生飋飋风。无思复无虑,此味几人同。 卷765_32 【自和】王周 一片残阳景,朦胧淡月中。兰芽纡嫩紫,梨颊抹生红。 琴阮资清格,冠簪养素风。烟霄半知足,吏隐少相同。 卷765_33 【齿落词】王周 己卯至庚辰,仲夏晦之暮。吾齿右排上,一齿脱而去。 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年龠惜不返,日驭走为蠹。 唇亡得无寒,舌在从何诉。辅车宜长依,发肤可增惧。 不须考前古,聊且为近喻。有如云中雨,雨散绝回顾。 有如枝上叶,叶脱难再附。白发非独愁,红颜岂私驻。 何必郁九回,何必牵百虑。开尊复开怀,引笔作长句。 卷765_34 【淘金碛】王周 画船晚过淘金碛,不见黄金惟见石。 犹恐黄金价未高,见得锱铢几多力。 卷765_35 【施南路偶书】王周 大石岭头梅欲发,南陵陂上雪初飞。 苦无酒解愁成阵,又附兰桡向秭归。 卷765_36 【大石岭驿梅花(己卯十一月十三日)】王周 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岐。 半出驿墙谁画得,雪英相倚两三枝。 卷765_37 【赠怤师】王周 水中有片月,照耀婵娟姿。庭前有孤柏,竦秀岁寒期。 坚然物莫迁,寂焉心为师。声发响必答,形存影即随。 雪花安结子,雪叶宁附枝。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 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丈室冰凛冽,一衲云离披。 顾此名利场,得不惭冠绥。 卷765_38 【游仙都观】王周 冷杉枯柏路盘空,毛发生寒略略风。 两汉真仙在何处,巡香行绕蕊珠宫。 卷765_39 【志峡船具诗·梢】王周 制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首动尾聿随,斜取正为定。 有如提吏笔,有如执时柄。有如秉师律,有如宣命令。 守彼方与直,得其刚且劲。既能济险难,何畏涉辽夐。 招招俾作主,泛泛实司命。风乌愧斟酌,画鹢空辉映。 古人存丰规,猗欤聊引证。 卷765_40 【志峡船具诗·橹】王周 用之大曰橹,冠乎小者楫。通津既能济,巨浸即横涉。 身之使者颊,虎之拏者爪。鱼之拨者鬣,弩之进者筴。 此实为相须,相须航一叶。 卷765_41 【志峡船具诗·戙】王周 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 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 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篙之小难制,戙之独有力。 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 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拯危居坦夷,济险免兢惕。 志彼哲匠心,俾其来者识。 卷765_42 【志峡船具诗·百丈】王周 少尝侍先君,馀闲诵白氏。始得入峡诗,深味作诗旨。 云有万仞山,云有千丈水。自念坎壈时,尤多兢慎理。 山束峡如口,水漱石如齿。孤舟行其中,薄冰犹坦履。 孱颜屹焉立,汹涌勃然起。百丈为前牵,万险即平砥。 破之以筼筜,续之以麻枲。砺之坚以节,引之直如矢。 杼轴连半空,长短随两涘。铁锁枉驰名,锦缆谩称美。 长绳岂能系,朽索何足拟。苟非dJ之为,胡可力行此。 卷765_43 【早春西园】王周 引步携筇竹,西园小径通。雪欹梅蒂绿,春入杏梢红。 静意崖穿溜,孤愁笛破空。如何将此景,收拾向图中。 卷765_44 【金盘草诗(生宁江巫山南陵林木中)】王周 今春从南陵,得草名金盘。金盘有仁性,生在林一端。 根节岁一节,食之甘而酸。风俗竞采掇,俾人防急难。 巴中蛇虺毒,解之如走丸。巨叶展六出,软干分长竿。 摇摇绿玉活,袅袅香荷寒。世云暑酷月,郁有神物看。 天之产于此,意欲生民安。今之为政者,何不反此观。 知彼苛且猛,慎勿虐而残。一物苟失所,万金惟可叹。 莫并蒿与莱,岂羡芝及兰。勤渠护根本,栽植当庭栏。 寄言好生者,休说神仙丹。 卷765_45 【和程刑部三首·公会亭】王周 公事公言地,标名姓必臧。江山如得助,谈笑若为妨。 均赋乡原肃,详刑郡邑康。官箴居座右,夙夜算难忘。 卷765_46 【和程刑部三首·碧鲜亭】王周 飋飋笼清籁,萧萧锁翠阴。向高思尽节,从直美虚心。 迥砌滋苍藓,幽窗伴素琴。公馀时引步,一径静中深。 卷765_47 【和程刑部三首·清涟閤】王周 照影翻窗绮,层纹滉额波。丝青迷岸柳,茸绿蘸汀莎。 片雪翘饥鹭,孤香卷嫩荷。凭栏堪入画,时听竹枝歌。 卷765_48 【自喻】王周 予念天之生,生本空疏器。五岁禀慈训,愤悱读书志。 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九岁执公卷,倜傥干名意。 乞荐乡老书,幸会春官试。折桂愧巍峨,依莲何气味。 性拙绝不佞,才短无馀地。前年会知己,荐章实非据。 宁见民说平,空荷君恩寄。瞿唐抵巴渝,往来名揽辔。 孤舟一水中,艰险实可畏。群操百丈牵,临难无苟避。 濆向江底发,水在石中沸。槌鼓称打宽,系纫呼下纬。 善恶胡可分,死生何足讳。骑衡与垂堂,非不知前喻。 临渊与履冰,非不知深虑。我今縻搢绅,善地谁人致。 城狐与社鼠,巧佞谁从庇。奴颜与婢膝,丑直谁从媚。 妻儿夐限越,容颜几憔悴。致身霄汉人,呃嚱尽贤智。 卷765_49 【巫山庙】王周 庙前溪水流潺潺,庙中修竹声珊珊。 襄王一梦杳难问,晚晴天气归云闲。 卷765_50 【下瞿塘寄时同年】王周 春寒天气下瞿塘,大壤溪前柳线长。 须信孤云似孤宦,莫将乡思附归艎。 卷765_51 【和杜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黯然有感诗三首】王周 随柳参差破绿芽,此中依约欲飞花。 春光是处伤离思,何况归期未有涯。 始看菊蕊开篱下,又见梅花寄岭头。 揽辔巴西官局冷,几凭春酒沃乡愁。 花品姚黄冠洛阳,巴中春早羡孤芳。 不知别有栽培力,流咏新诗与激昂。 卷765_52 【施南太守以猿儿为寄作诗答之(得之黔中,生即头白)】王周 虞人初获酉江西,长臂难将意马齐。 今日未啼头已白,不堪深入白云啼。 卷765_53 【巫庙】王周 巴水走若箭,峡山开如屏。汹涌匹练白,崷崒浓蓝青。 崖空蓄云雨,滩恶惊雷霆。神仙宅幽邃,庙貌横杳冥。 隐约可一梦,缥缈馀千龄。名利有所役,舟楫无暂停。 悉窣垂肸蚃,祠祷希安宁。鸦鸦尔何物,飞飞来庙庭。 纷纷飏寥泬,远近随虚舲。铁石砺觜爪,金碧辉光翎。 翔集托阴险,鵮啄贪膻腥。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 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城狐与社鼠,琐细何足听。 况乎人假人,心阔吞沧溟。
《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七
卷567_1 【津阳门诗】郑嵎 津阳门北临通逵,雪风猎猎飘酒旗。泥寒款段蹶不进, 疲童退问前何为。酒家顾客催解装,案前罗列樽与卮。 青钱琐屑安足数,白醪软美甘如饴。开垆引满相献酬, 枯肠渴肺忘朝饥。愁忧似见出门去,渐觉春色入四肢。 主翁移客挑华灯,双肩隐膝乌帽欹。笑云鲐老不为礼, 飘萧雪鬓双垂颐。问余何往凌寒曦,顾翁枯朽郎岂知。 翁曾豪盛客不见,我自为君陈昔时。时平亲卫号羽林, 我才十五为孤儿。射熊搏虎众莫敌,弯弧出入随佽飞。 此时初创观风楼,檐高百尺堆华榱。楼南更起斗鸡殿, 晨光山影相参差。其年十月移禁仗,山下栉比罗百司。 朝元阁成老君见,会昌县以新丰移。幽州晓进供奉马, 玉珂宝勒黄金羁。五王扈驾夹城路,传声校猎渭水湄。 羽林六军各出射,笼山络野张罝维。雕弓绣韣不知数, 翻身灭没皆蛾眉。赤鹰黄鹘云中来,妖狐狡兔无所依。 人烦马殆禽兽尽,百里腥膻禾黍稀。暖山度腊东风微, 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 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 金沟残溜和缨緌。上皇宽容易承事,十家三国争光辉。 绕床呼卢恣樗博,张灯达昼相谩欺。相君侈拟纵骄横, 日从秦虢多游嬉。朱衫马前未满足,更驱武卒罗旌旗。 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鸣鞭后骑何躞蹀, 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骊驹吐沫一奋迅,路人拥篲争珠玑。八姨新起合欢堂, 翔鹍贺燕无由窥。万金酬工不肯去,矜能恃巧犹嗟咨。 四方节制倾附媚,穷奢极侈沽恩私。堂中特设夜明枕, 银烛不张光鉴帷。瑶光楼南皆紫禁,梨园仙宴临花枝。 迎娘歌喉玉窈窕,蛮儿舞带金葳蕤。三郎紫笛弄烟月, 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饮鹿泉边春露晞,粉梅檀杏飘朱墀。金沙洞口长生殿, 玉蕊峰头王母祠。禁庭术士多幻化,上前较胜纷相持。 罗公如意夺颜色,三藏袈裟成散丝。蓬莱池上望秋月, 无云万里悬清辉。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宫愁不归。 月中秘乐天半间,丁珰玉石和埙篪。宸聪听览未终曲, 却到人间迷是非。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 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 公孙剑伎方神奇。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 禄山此时侍御侧,金鸡画障当罘罳。绣do衣褓日屃赑, 甘言狡计愈娇痴。诏令上路建甲第,楼通走马如飞翚。 大开内府恣供给,玉缶金筐银簸箕。异谋潜炽促归去, 临轩赐带盈十围。忠臣张公识逆状,日日切谏上弗疑。 汤成召浴果不至,潼关已溢渔阳师。御街一夕无禁鼓, 玉辂顺动西南驰。九门回望尘坌多,六龙夜驭兵卫疲。 县官无人具军顿,行宫彻屋屠云螭。马嵬驿前驾不发, 宰相射杀冤者谁。长眉鬓发作凝血,空有君王潜涕洟。 青泥坂上到三蜀,金堤城边止九旂。移文泣祭昔臣墓, 度曲悲歌秋雁辞。明年尚父上捷书,洗清观阙收封畿。 两君相见望贤顿,君臣鼓舞皆歔欷。宫中亲呼高骠骑, 潜令改葬杨真妃。花肤雪艳不复见,空有香囊和泪滋。 銮舆却入华清宫,满山红实垂相思。飞霜殿前月悄悄, 迎春亭下风飔飔。雪衣女失玉笼在,长生鹿瘦铜牌垂。 象床尘凝罨飒被,画檐虫网颇梨碑。碧菱花覆云母陵, 风篁雨菊低离披。真人影帐偏生草,果老药堂空掩扉。 鼎湖一日失弓剑,桥山烟草俄霏霏。空闻玉碗入金市, 但见铜壶飘翠帷。开元到今逾十纪,当初事迹皆残隳。 竹花唯养栖梧凤,水藻周游巢叶龟。会昌御宇斥内典, 去留二教分黄缁。庆山污潴石瓮毁,红楼绿阁皆支离。 奇松怪柏为樵苏,童山眢谷亡嶮巇,烟中壁碎摩诘画, 云间字失玄宗诗。石鱼岩底百寻井,银床下卷红绠迟。 当时清影荫红叶,一旦飞埃埋素规。韩家烛台倚林杪, 千枝灿若山霞摛。昔年光彩夺天月,昨日销熔当路岐。 龙宫御榜高可惜,火焚牛挽临崎峗。孔雀松残赤琥珀, 鸳鸯瓦碎青琉璃。今我前程能几许,徒有馀息筋力羸。 逢君话此空洒涕,却忆欢娱无见期。主翁莫泣听我语, 宁劳感旧休吁嘻。河清海宴不难睹,我皇已上升平基。 湟中土地昔湮没,昨夜收复无疮痍。戎王北走弃青冢, 虏马西奔空月支。两逢尧年岂易偶,愿翁颐养丰肤肌。 平明酒醒便分首,今夕一樽翁莫违。
关于葫芦的经典诗句
1.描写葫芦的诗句 “葫芦”的诗句有 1、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宋·释绍昙《瓢泉》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3、宋·张继先《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4、宋·黄庭坚《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5、唐·张说《咏瓢》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2.关于葫芦的古诗 葫芦杂感诗一首 东家葫芦细束腰, 铁拐老李佩胯遥。 西家葫芦硕如桶, 老夫恶之剖为瓢。 同为一物两殊途, 气恼蝉娟饿惩腰。 更有今日小龙女, 扭胯卡腰随猫步。 媚眼搔首拟凤姿, 可怜小仙已无份。 勾得玉帝又藏娇 芦花菖叶满平湖,湖月溪风一钓徒。徒有严陵佳世略,略无唐宪访贤图。 图书鸡犬随闲棹,棹浆鸥鶄伴晚晡。晡日欲斜卿作咏,咏成依样画葫芦。 葫芦园葫芦雨,葫芦风;葫芦叶,葫芦藤;葫芦绿,葫芦肿;葫芦黄,葫芦轻;葫芦园,葫芦丰;葫芦庙,葫芦僧。诗友所添加,谢谢!葫芦帖,葫芦迎;葫芦串,葫芦名。 葫芦瓢,葫芦经。一串葫芦响有声。 3.赞美葫芦的诗词 1、《咏瓢》唐代: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释义:瓢中的美酒,香醇清澈。 首部如蜗牛壳一样卷曲,长柄犹如鹤的脖子。颜色泛黄素雅,内部虚空且坚韧。 难道没有雕刻的人,这也成为它的特点。2、《种瓠二首·其一》元代:范梈岂是阶庭物,支离亦自奇。 已殊凡草蔓,缀得好花枝。带雨宁无实,凌霄必有为。 啾啾群鸟雀,从汝踏多时。释义:怎么会是庭间的东西,枝干分离也不奇特。 已不同凡草蔓延,写得好花枝。雨水的冲刷内心也不实,凌霄一定有所作为。 啾啾群麻雀,你已经踩踏多时。3、《家园种壶作》明代:朱曰藩春柳半含荑,春鸠屋上啼。 弱苗何日引,长柄得谁携。瓠落非无用,鸱夷爱滑稽。 挥锄不觉倦,新月在楼西。释义:春天柳树半含芽,春鸠屋顶上哭。 弱苗什么时候拉,长柄会被谁带走。瓠落不是没有用,鸱喜欢玩耍它。 挥锄不觉疲倦,不知不觉到了半夜。4、《咏壶卢瓶》清代: 爱新觉罗·弘历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释义:碗盘都是由模具印成,似乎这花瓶新模式不同。 大小葫芦在藤蔓上缀连,不要忘记它本就这样啊。 5、《点绛唇(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宋代:张继先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 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 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 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释义:小小的葫芦,长出来就不高大。种子处在内部。 没有空洞,极为奇特。内部藏有乾坤,这种方法没有人会。 携带在腰间。是我最喜爱的东西。 胜过了钓鱼的竹筒。 4.关于“葫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葫芦”的诗句有 1.《刘道士赠小葫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点绛唇·小小葫芦》 年代: 宋 作者: 张继先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3.《葫芦颂》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4.《次韵杨宰葫芦格》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5.《禽言十咏·提葫芦沽美酒》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晴烟如泼春光浓,万花笑日争嫣红。 百金沽酒直取醉,有酒不醉孤东风。 不如遂我丰年愿,秫米价如黄土贱。 家家有酒不用沽,何用提葫苦相劝。 5.有关葫芦的诗句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除架》 唐 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咏瓢》 唐 张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唐 韦应物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瓠》 宋 杨万里 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 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 《咏壶卢瓶》 清 爱新觉罗·弘历 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 6.与葫芦有关的诗句 戏赠渔家(杜荀鹤)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 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送姜道士归南岳(贯休)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眼有三角,头峭五岳。若不居岳, 此处难著。药僮貌蛮名鄙彼,葫芦酒满担劣起。 万里长风啸一声,九贞须拍黄金几。落叶萧萧□杳□, 送师言了意未了。意未了,他时为我致取一部音声鸟。 施万病丸(贯休) 我闻昔有海上翁,须眉皎白尘土中。葫芦盛药行如风, 病者与药皆惺憁。药王药上亲兄弟,救人急于己诸体。 玉毫调御偏赞扬,金轮释梵咸归礼。贤守运心亦相似, 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渔家傲(黄庭坚)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葫芦颂(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六言(陆游) 满帽秋风入剡,半帆寒日游吴。 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 或遗以两大瓢因寓物外兴(陆游) 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 名山历遍家何有?尘念空来梦欲无。 野鹤巢云元自瘦,涧松埋雪定非枯。 悠然但觅高楼醉,何处人间无酒徒? 7.形容葫芦的诗句 1.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咏瓢》唐 张说 2.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答释子良史送酒瓢》唐 韦应物 3. 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瓠》宋 杨万里 4. 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咏壶卢瓶》清 爱新觉罗·弘历 5. 成器已将百余岁,“康熙赏玩”识当初。置之白玉青铜侧,华朴之间意愧如。《恭咏壶卢罐》清 爱新觉罗·弘历 6. 为爱壶卢手自栽,弱条柔蔓渐萦回。素花飘后初成实,碧阴浓时可数枚。试问老禅藤缴去,何如游子杖挑来?早知瓠落终无用,只合江湖养不才。《三弟手植瓢材且有诗予亦戏作》金 麻九畴 7. 春柳半含荑,春鸠屋上啼。弱苗何日引,长柄得谁携。瓠落非无用,鸱夷爱滑稽。挥锄不觉倦,新月在楼西。《家园种壶作》明 朱曰藩 8. 岂是阶庭物,支离亦自奇。已殊凡草蔓,缀得好花枝。带雨宁无实,凌霄必有为。啾啾群鸟雀,从汝踏多时。嘉瓠吾所爱,孤高更可人。《种瓠二首》元 范椁 9. 华阁与贤开,仙瓢自远来。幽林常伴许,陋巷亦随回。挂影怜红壁,倾心向绿杯。保曾斟酌处,不使玉山颓。《酒席赋得匏瓢》唐 郑审 10. 回也资瓢饮,陶人岂藉凭。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纳约传贵制,随圆泯锐棱。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咏壶卢器》清 爱新觉罗·弘历 8.描写葫芦的诗词 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此乐听起来非常的优美,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皎洁的月夜,瑞丽江静静地流淌,江水在银色的月光下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一片片凤尾竹上,参差斑驳的竹影在风中摇曳。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这月光,这葫芦丝,这爱恋,音律的婉转,如此的柔美,真情的爱慕,令人的向往,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了诗情画意,傣家儿女的情歌声声,时时打动着我们的心……
女娲补天造人
女娲,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拥有人类女性的上半身,和蛇类的下半身。女娲为华夏之初的三皇之一。她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传说曰「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
传说
女娲造人
根据传说,女娲是人首蛇身的女神,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甚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甚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法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
女娲高媒
女娲造了男人和女人,并使他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媒神。
女娲制乐
女娲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中国的传统乐器。
女娲补天
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其他古籍记载有差别。《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了一块未用。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后事
根据《山海经》,女娲在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
另有传说女娲灵魂后来升天,由神兽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成为天神。
女娲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部落女首领名字为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西华县。
双系性
女娲神话具有双系性。第一系就是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就是伏羲的妹妹,这个跟「女娲」是词源有关,女娲的娲字,在远古时代本意就是女神的意思。女娲是巫神教的主神。
第二系是古代英灵女娲,需要指出的是,远古时期叫女娲的女人并不是只有一个,只不过有个比较有名。就如后羿,古代也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一个是帝尧时代的人,一个是夏朝的其中一代天子。双系女娲神不是同一个神,有如下证据。
词源,娲字作为象形字,本身就是女神的意思,这个字在第二系女娲出生前就存在,并且其形象是人首,龙身(或蛇身)。
时代,女娲作为巫神教主神,从古代就是如此,而第二系女娲的时代,巫神教已经是盛行时期了,一个教派的主神不可能是在其存在的好几百年后出生的。
女娲作为复姓在现代还存在,并且族系能追索到古代,这个证据说明,远古时期,古人拿主神的神名为自己的孩子取名是很正常的。
双系女神形成的可能性
第一系
女娲作为创始神之地位是无须质疑的,因为「娲」字本身就是女神之意。远古时代的人创造了一个象形字来描述他们心目中的主神。意即「女娲」这两个字在远古来说,相当于当代汉字「女神」之意。
第二系
女娲作为英灵神的地位也是符合逻辑的。伏羲的妹妹女娲出生的年代对古代来说,是传说时代,既然类似时代的黄帝,炎帝都已被神化了,因此伏羲与女娲被神话也是合理的。
创作中的女娲
封神演义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纣王因对女娲不敬,女娲便在盛怒之下命令三妖(其中狐精假装成妲己)迷魅纣王,加速商朝的毁灭。法宝为招妖幡。
仙剑奇侠传
在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中有女娲后裔的设定,她们皆为女性,代代单传,秉承女娲遗志,世代守护着苍生。
女娲造人补天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为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台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中国神话中最高神族天帝,最高魔族释天帝,最高人族女娲。问题是后来他们都去了哪?死了呀?
最高神族 或许就是 洪荒妖族 其统帅是 帝俊和东皇太一 他俩生于太阳之上 本体是三足乌鸦 后于不周山 之上建立了最初的天庭 用于和洪荒巫族相对抗 而洪荒巫族或许就是魔族了 相传他们身材高大 肉体强横 无人能及 女娲传说是洪荒妖族 伏曦是她哥哥 女娲由于造人而成为圣人 伏曦由于教育人族而成为人皇 九天玄女 相传是后来的王母娘娘
中国神话中女娲 天帝 玉帝之间是怎样衔接与过渡的 谁的位置高封神何意
女娲 是远古传说中的创世神.她的传说反应了母系社会的情况,但是,进入父系社会后,这样的传说也就渐渐的消亡了.
玉帝本是道教中的四御之一,地位并不高.从唐代开始,他开始和民间传说中的昊天上帝相结合,成了一位天上的帝王,所有神仙都是他的属下,接受他的统治,即使是如来佛祖也不例外.他是位至高至上法力无边的神.
关于天帝有很多种解释.1.天帝就是帝俊(商朝的守护神)2.有东南西北四方天帝 等
属于不同神话体系 没法比较
中国神话很乱很乱的
女娲真的存在吗?
女娲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上确有女娲这个人,她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出生在凤州,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女娲16岁时,与伏羲结成了夫妻,先后养育了四个儿子。女娲53岁时伏羲去世,她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与汝阳,帝号女皇。在女娲当政第二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命令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大败。女娲领导人们抗洪: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女娲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营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
女娲是怎么来的
亲,您好,女娲,又称女立方、女主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神祇之一。【摘要】
女娲是怎么来的【提问】
亲,您好,女娲,又称女立方、女主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神祇之一。【回答】
根据神话记载,女娲的来历主要有以下几种:1. 淤泥中生。据《淮南子》记载,女娲与伏羲同出自北辰,是淤泥之中自然生成的。她化身为半人半蛇的女子,和伏羲一起开天辟地,繁衍生息,成为人类的始祖。2. 卵生。有说法认为女娲出自太初的天蛋。天蛋裂开后,一半产生了阳光天帝,一半孵化出女娲。她继而和天帝交配,生出日月精灵等。3. 自造。也有说法称女娲通过自然之力造化出万物,并最终从泥土中塑造出自己的形体。在造化天地万物后,她觉得“无乐不伦”,于是自身进入河中,经由三浴而成人,成为万物之母。【回答】
综上,女娲的来历在神话记载中有多种说法,但都与淤泥、卵生、造化等概念紧密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