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坠毁

时间:2024-07-04 10:04:16编辑:笔记君

俄军一天被击落四架飞机

俄军一天被击落四架飞机2023年5月13日,俄罗斯空军迎来了开战以来飞机损失最大的一天,在乌克兰东北部切尔尼戈夫州对面的俄罗斯布良斯克州连续损失了4架飞机。一架米-8在边境以北约50千米的克林茨镇郊区被击落,3名机组成员丧生。第二架米-8直升机在斯塔罗杜布斯基区的沃尔库斯蒂奇村附近坠毁,3名机组人员丧生。一架苏-34在距离边境不到30千米的伊斯特罗夫卡村坠毁,两名飞行员丧生。另一架苏-35的残骸在布良斯克州斯塔罗杜布区的什克里亚宾村被发现,飞行员丧生。这其中真正最重要机型并不是两架战斗机,而是其中一到两架米-8直升机,因为他是米-8MTPR-1电子战直升机,俄军装备仅约20架的珍惜机型。米-8MTPR-1直升机采用了喀山厂米-8MTV-5-1直升机改装,安装了1800KW的Bk2500涡轴发动机,采用海豚状机头雷达舱、重型装甲驾驶舱、PKV-8自动驾驶系统、KNEI-8航空电子设备套件、机身右舱门、货桥式尾门。该机空重7吨,起飞重量超过13吨,最大载重4吨,可以吊运3吨货物,升限6200,悬停高度5150(有地效)/4600(无地效),巡航速度为230千米/小时,一次加满油的情况下可完成570千米的航程。米-8MTPR-1是在其基础上加装杠杆(Rychag)-AV有源干扰机的型号,2010年左右开始评估,俄罗斯国防部在2013年11月22日订购了18架,首批生产型于2015年3月上旬交付。该机曾参加过克里米亚巡逻与叙利亚战争进行实战测试。2022年6月16日开始参与俄乌战争。杠杆-AV又被称为L187A干扰站,由卡卢加无线电工程研究所(KNIRTI)设计和开发,由喀山光学和机械厂(KOMZ)制造,据说其单价超过1000万美元。L187A干扰站重1.2吨(或1.4吨),续航时间2.4小时,工作频率范围为5.1GHz至11GHz(C波段和X波段),仰角15度,方位角45度,集成了相控阵雷达和多波束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可根据预设程序全自动运行,可存储各种威胁数据,自动确定目标类型并选择适当的干扰方式;可以采用半自动干扰模式与手动模式,可以压制一个扇区内8个雷达,在150千米的距离内,压制每个目标的有效辐射功率为105kW,对地面防空雷达有效干扰半径200千米,对空中目标有效干扰半径300千米,但美国人估计其有效半径受到发电量限制可能只有100千米。米-8MTPR-1直升机在机身两侧第一个侧机窗后安装较大的方形干扰天线,在蚌壳状后舱门前安装外凸的接收/测向天线,在后起落架支柱侧面安装有内置式红外诱饵弹发射器,以保护直升机免受红外制导防空导弹的攻击。为了改装杠杆-AV的处理设备,该机的货舱内全被占据,还加上一个黄色油箱增加航程,直升机拥有两名飞行员和一名电子干扰操作员,驾驶舱后方安装有系统操作员工作站。该机可侦查和干扰敌方电子指控系统,以及压制地对空导弹和空对空导弹、战斗机、无人机雷达,掩护己方战斗机与攻击机执行任务,也可引导俄军导弹和战机攻击被压制的敌方目标,可有效避免对己方雷达信号的干扰。俄乌战争中米-8MTPR-1电子战直升机一般在俄方边境控制区3160米的高度徘徊飞行,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发动干扰,护卫机群突防,这次损失可谓是相当惨重。尚不清楚是什么击落了这些飞机。网上最初的流传说法表明,是俄军防空部队开火误击了飞机,但俄罗斯安全部队此后开始追捕参与击落事件的“破坏者”,怀疑是装备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的乌克兰特种部队越境进行袭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乌克兰人将射程更远的地对空导弹系统移到离俄罗斯边境更近的地方伏击,但这样做风险非常高,似乎很不值得。最后一种猜测是乌克兰米格-29战斗机可能改装了美制AIM-120导弹在信息支持下发动突袭。假如是乌克兰人做的,他也可能发现了俄军在回到本国边境时飞行的固定轨迹模式,赶在电子战直升机在边界附近的进行干扰飞行模式中攻击直升机,毕竟其线路呆板毫无防备。而苏-34 可能是在从空袭中返航时被击中的,苏-35可能正在附近提供战斗机掩护,这使得其都处于中低空较容易击中。这也提醒俄罗斯人,松懈就是最大的危险!

俄罗斯又一大飞机坠毁

俄罗斯又一大飞机坠毁,飞机断头笔直插地里,暴露出俄军2大缺陷痛失莫斯科号之后,俄军又损失了一大装备,一架伊尔-76运输机在距离莫斯科仅200公里处坠毁,暴露出了俄军的2大缺陷。据媒体消息,俄罗斯军中一架伊尔-76运输机在梁赞州坠毁,有媒体报道称这架飞机在执行“教学训练飞行”。但也有消息称,这架飞机从俄罗斯的奥伦堡出发,飞往别尔哥罗德,位于俄乌边界。但它中途在梁赞降落加油,但是在起飞后不久就发生意外,在米海洛夫斯基公路上紧急迫降,但最终还是失败了,飞机坠毁飞机断头笔直地插在地里,场面惨烈。根据梁赞州官方的说法,这架飞机失事造成4人遇难,5人受伤住院。也就是说,这架原本可以容纳几百人的飞机上实际上只坐了不到10个人。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消息显示,伊尔-76在2022年6月24号早上的时候发现引擎故障,随后机组成员试图将这架失事的飞机开出民众聚居的区域,尽量减少对平民造成的伤害。在事故原因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光是机组成员的英雄表现就值得称赞。不过俄军也应该加以反思,俄罗斯坠机事故可不少,伊尔-76飞机失事的两天之前,俄罗斯的一架苏-25战斗轰炸机也因为发生故障坠毁了,飞行员当场死亡。此外,一架安-2运输机失联,远东地区一架安30运输机也失而复得,如今伊尔-76再出事,这么多飞机接连发生事故,这仗俄罗斯还怎么打?那么伊尔-76号失事究竟怎么回事呢?是保养过程中没有发现设备故障还是飞机自身突发意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当然,最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在此前的阅兵中展示出了很多先进武器,但是在俄乌战场上使用的却依然是那些苏联留下来的老物件,暴露出了俄军的2大缺陷。据调查,飞机失事的起因是引擎的问题。但伊尔-76一共有四个引擎,只要其中一个引擎还能工作,那么它就有机会迫降,但现在,它居然就这么坠毁了,这让所有人都开始怀疑,四个引擎是不是都坏了?如果这个想法是正确的,那么俄罗斯军队应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的设备,毕竟黑海舰队已经出现了老化的情况。由于军舰的陈旧,“莫斯科”号等多艘战舰被击沉。如今空军也发生装备老化的问题,俄罗斯必须提高警惕更新换代,但是这对俄罗斯而言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抛开更新设备的要求来说,俄军在明知自己的装备已经老旧的情况下,对飞机的检查并不够细致,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对于细节的把控俄军必须进一步加强。当然,俄军还曝光一项难题,就是缺乏顶尖武器装备,所以在乌克兰战场上也吃了不少亏。俄军能拿出来的还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武器,缺乏先进的装备,导致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虽然占据上风,但依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对此俄罗斯媒体也提出建议,希望俄军可以从中国采购一批军舰等装备。不过俄罗斯还撑得住,不需要购买中国武器。但是对俄军而言,除了研制新型武器,老旧装备如何维修保养也是重中之重。

“俄军苏-27干翻美军无人机”?

俄军苏-27干翻美军无人机 美军的MQ-9抵近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侦察,俄军出动空天军战机拦截,以放油的形式使得美军无人机出现空停特情,直挺挺地栽了下去。相比巴伦支海手术刀,此次俄军的“黑海手术刀”手法更加细腻,很明显这技术进步了嘛。更需要关注的,是俄军为何会在这个节点上,突然在黑海上空以这种十分特殊的形式,让美军的无人机坠毁?毕竟,美军的无人机,包括各种有人的战略侦察机在黑海,波罗的海上空来回侦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虽然西方的各型战机频繁出现在这些海域,但俄军和北约空军似乎维持了微妙的平衡。最多通过机动把北约飞机试图挤出去,基本没有出现过故意让对方发动机停车、发生空中特情并导致飞行器坠落这种事。那么为何俄军会在这个时候弄下来美军的无人机呢?此次俄罗斯空天军“弄”下来一架美军无人机,和前几天俄罗斯空天军使用“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打击基辅、利沃夫等地,是基于同一个逻辑展开的行动。那就是打击北约为乌克兰建立的战役和战术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还有战役战术作战决策能力。背后的战术考量,北约对乌克兰战场的介入深度,非常之深,深到超出了想象。而且这种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底线,尤其是涉核安全的底线,从扎波罗热核电站和恩格斯机场袭击事件都能够看出这一点。从中可以看出北约是在放任冲突甚至有意扩大冲突,俄军对此可能很难再容忍。而在具体的打击方式上,俄军选择的打击方式比较巧妙——比如使用“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俄军打完就走,不对外公开自己打了什么东西(有俄媒猜测是北约在乌克兰境内地下的“影子参谋部”)。但是够得上用高超音速飞行器、而且是六枚高超音速飞行器对付的目标,从俄军之前打击乌军的远程攻击手段上,乌军一个坦克连的集结都不一定够得上一枚伊斯坎德尔。又比如此次“弄”下来的美军的MQ-9,俄军没有使用航空武器,而是通过空中放油这种非军事手段,让美军无人机发动机空停。而且,美军无人机坠落后,俄军对美军指控的“俄军飞机空中放油”等细节全部不予承认。这两起事件,尤其是第一起事件,俄军等于是都得到了战略和战术上的收益。总之,俄军此次一次六枚高超音速飞行器,再加上“击落”一架美军无人机,虽然明面上什么也没说,但却在战略上给北约发出了明确的“STOP”信号。如果北约还不收手的话,会不会有更多的“匕首”,会不会再落下来更多的无人机,谁也说不准……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北约,目前北约尤其是美国和东欧国家,在乌克兰的沉没成本已经太高。乌克兰的大反攻又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是失败了,那后果估计不堪设想。俄军向北约发出了明确的制止信号,北约到了这个地步,那是选择知难而退呢,还是不管不顾红着眼继续莽上去呢?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后续。

击落80余架俄军无人机!

击落80余架俄军无人厅雹机!泽连斯基高调“炫耀”,北约反而愁云惨淡此次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俄罗斯还接手了一批来自伊凯伏首朗的自杀式无人机,外界甚至分析认为,俄罗斯计划利用无人机攻势拖垮乌克兰。乌克兰军队却成功击落80余架俄罗斯的无人机,总统泽连斯基也高调炫耀,认为这是史无前例的成果,然而得知这一消息的北约反而愁云惨淡。一方面,在战场局势十分焦灼的情况下,乌克兰在短短两天之内击落80余架俄军无人机,确实值得庆祝,也能够重振乌克兰军队的信心。另一方面,击落无人机的成本也令人咋舌,S300是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主力,而美国也为乌克兰提供NASAMS系统,拦截成本在14万至50万美元左右,俄罗斯的无人机单架成本约为2万美元,乌克兰的此次成果可谓是得不偿失。鉴于乌克兰获得了北约方面的大量援助,在成本消耗方面,乌克兰可谓是毫无负担,但北约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乌克兰的多名高官不断指责欧洲与北约,认为在援助乌克兰时表现得并不积极,力度也差强人意,并希望获得更多的援助。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依然表示,会对乌克兰予以支持,但北约方面的压力也不小,不得不说这也是俄罗斯布局的一方面。自杀式无人机成本低廉,如果拦截乌克兰及其背后的北约将承受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拦截无人机也能够对乌克兰的相关目标予以打击。乌克兰是骑虎难下,北约也不得不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支持,泽连斯基站在道德制高点,使得北约进退维谷,因此泽连斯基可以炫耀,北约却要承受损失,长此以往北约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粗略计算后便能够发现,乌克兰的拦截成本是俄罗斯无人机的七倍,考虑到俄罗斯已经大规模地装配无人机,即使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这种压力也会越来越明显,进而也会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北约除了美国之外,多国的军事力量与冷战时期相比也大幅减弱,就出现过英国从其他国家购入装备再援助给乌克兰的情况,如果俄乌冲突继续持续下去,北约的武器库存也可能告罄。事实上,乌克兰面临的问题也是现代战场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无人机的应用越发广泛,除此之外,各种无人设盯数备也在蓬勃发展,这类装备的显著特点便是成本低廉。与此同时,要想成功拦截这些无人机则仍需动用防空系统,成本的不对等也成为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问题。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要想在代理人战争中取胜甚至谋取利益,也十分困难。无人装备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军事的发展方向,而研发成本更低的拦截装备也成为多国的努力方向。虽然世界和平是国际社会共同的愿望,但在当前的局面下,只有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到来的风险。

美国无人机真正坠海原因,只有一个

美国无人机真正坠海原因,只有一个美国MQ-9无人机遭遇俄罗斯苏-27战斗机拦截坠毁一事,仍然在发酵,就在外界广泛关注美国会不会要求俄罗斯道歉的时候,美国五角大楼新闻秘书布里格明确表示,美国无意寻求俄罗斯方面就无人机坠海一事道歉,但是美国会继续在国际空域飞行。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道歉你不需要,但是捣乱我会继续。美国无人机为何被俄罗斯战斗机拦截?因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对克里米亚相关海域制定了敏感空域的飞行规则,而这个规则美国显然是不承认的,所以美国的无人机经常抵近侦察。俄罗斯认为美国的无人机这样做,就是在给基辅提供搜集军事情报,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军事行为,所以俄罗斯才派出战斗机拦截MQ-9。那么,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真的撞上了MQ-9无人机吗?倾倒燃料会让MQ-9坠机?从目前美俄双方公布的录像资料来看,黑海拦截事件中苏-27是否通过撞击使得MQ-9坠海,难以做出完全准确的判断。从视频画面看,能够证实的是苏-27的确向美国的无人机倾倒了燃料。那,通过“放油”能不能干扰MQ-9无人机正常飞行,甚至让其坠海呢?通过放油就可以让敌方航空器坠毁,这虽然十分违背常理性思维,但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确实可行。MQ-9虽然具有螺旋桨,但它采用的并不是活塞发动机、而是涡桨发动机。这一点很重要,从本质上来说涡桨发动机可以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一个特殊分类、基本工作原理依赖吸入空气,而通过近距离空中放油能让涡桨发动机吸入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密度瞬间上升、乃至直接吸入液体,导致发动机进气、加压、燃烧和排气这四个过程出现了非连续性,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无人机失去动力而坠毁。不过,从苏-27拦截MQ-9所引发的争议,就不难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在执行空中拦截任务时,撞击究竟是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很多人说,苏-27参与了直接碰撞,实际上直接碰撞的可能性非常低。这么快的速度,哪怕是碰到一只鸟都可能坠机,更不要说无人机的零部件。本次拦截事件让很多人想到了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当时,一架苏-27战斗机对挪威空军的P-3B侦察机进行了空中拦截,并且发生了碰撞。P-3B反潜机被苏-27的垂尾剐蹭发动机舱导致一台发动机停车、迫使其不得不返航。此举,让苏-27名声大噪,可以说对苏-27当年的销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件事直到今天还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事情的真相或许令人大跌眼镜。从苏联防空军在事后对涉事飞行员辛巴尔大尉予以停飞处分、其驾驶的苏-27在修理后改用新机身编号的处理结果来看,显然苏军官方对于这种十分冒险的做法极其不认可。而从事后的研究分析来看,辛巴尔当时也极有可能并非是刻意对P-3B进行“碰瓷”,而是企图从其下方掠过进行示威却错估了飞行高度,换句话说即便飞行员本人也很有可能根本不希望发生撞击,这一点不难理解——任何撞击行为都会导致拦截方的飞行器受损,即便不会导致其坠毁也会在继续的飞行中威胁安全。而对于无人机进行拦截,空中撞击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飞行姿态不容易控制。现代战斗机最大速度能达到2倍音速,相比之下涡桨动力无人机的最大速度大约只有不到500公里每小时,因此涡桨动力无人机的正常飞行速度恰恰避开了战斗机的常用飞行速度区间。一般来说,战斗机在对涡桨动力无人机进行跟踪伴飞时飞行姿态和机动范围事实上已经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再让其快速改变航向和姿态、并在尽量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直接撞击无人机,对飞行员来说实现难度极大。且稍有不慎就会让战斗机陷入危险姿态、极有可能酿成飞行事故。因此,无论此次拦截事件情况如何,在对低速目标进行驱离时,战斗机飞行员都会竭力避免进行空中撞击,如果撞击确实发生,更大的可能是操控失误而非飞行员有意为之。综上,美国无人机的坠海,很大可能依然是“放油”导致的失去动力,而并不是战斗机飞行员主动撞击导致的坠海,因为这种撞击风险实在太大了。

如何评价苏-27战斗机?苏-27真的很强或者很差劲吗?

苏27是很好的战斗机,与F15一个档次。苏27的机动性好,航程远,携弹量大,能把这三点同时做到极为不易,而苏27做到了,足见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的本事。苏27一开始的目标并没有瞄准F15、F16之类的,只是苏联军方下达了一系列的战技术指标,当时已经搞出样机来,也满足了军方的这些要求。事情就“坏”在西蒙诺夫接手了总设计师,然后他又很不巧地从西方的航展消息中得到了F16的机动性数据。然后苏霍伊设计局就被他给掀了个底朝天。大家被他逼着推翻原先的设计,反对他的人被他统统拿下或打入冷宫,剩下的人要想过日子就得跟着他重新打鼓另开张,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再走长征路。你可以说西蒙诺夫这老东西沽名钓誉,也可以说他视责任重于一切,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倔帮子加赌徒,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反正他最后成功了,也成就了苏27的传奇。苏27是苏联在航空电子、发动机、材料的总体水平都稍逊于美国的情况下推出的一件赶超之作。由于卓有成效的利用了边条翼、前缘襟翼和翼身融合的升力体设计,苏27的水平机动性和垂直机动性与F15旗鼓相当,低速段和超音速段略优,跨音速段因结构强度差而有所不及,航程则大大超出。说起来也是歪打正着:航空电子水平较低的苏联研制的PD火控雷达又大又沉,装到机首搞得全机头重脚轻,不得已把机身拉长,翼展加大,加之翼身融合的升力体设计便一起造就了苏27硕大无朋的机内油空间,所以苏27很少像F15似的带什么机外副油箱,人家的副油箱都在机身里。这样的外挂空间就更好安排了。而新一代战斗机由于强调隐身性能,也采用了大内油设计,苏27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无意中引领了新潮流。苏27的弱项在于航空电子水平以及跨音速过载限制,前者是苏联电子工业水平较低,后者是苏联飞机结构设计思想落后于美国所致。由于苏联解体,这两个缺陷一直到最近才弥补上,就是俄罗斯的苏35了。此时的美国已经把重点放在隐形战斗机上了。不过苏35凭着功能强大的相控阵雷达和矢量推力发动机,对阵F15的后期改进型还是问题不大的,对于21世纪初很多与美国关系不睦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也还是他们能够买到的最好的空战装备了。

苏-27战斗机

苏-27战斗机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睁顷枣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lanker)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股役。苏-27系列战机家族中成员众多,主要型号为苏-27(早期空军型)、苏-30(在苏-27基础上升级的对地攻击型)、苏-33(航母舰载型)、苏-35(多功能战机)等。主要数据成员:1至2人;全长:21.935m;翼展:14.70m;全高:5.932m;机翼面积:62 m²;空机重量:17450kg;最大起飞重量:33000kg;最大载油量:9400kg(内部);最大外挂武器载荷:8000kg;2台俄制AL-31系列涡轮风扇发动机;10个外挂点:2个翼尖挂点、4个下翼挂点、4个机腹挂点。研发历史苏-27战机的研发开始于1970年代,首架苏-27原型机T-10-1于1977年初出厂,5月20日在接近Ramenskoe市的儒可夫斯基飞行试验乎态中心由试飞员伊留申完成试飞。1978年初美国侦察卫星拍到T-10-1的照片,由于误将儒可夫斯基当作拉明斯科基地,美国人将这架从未见过的飞机称作RAM-K。1978年T-10-2出现,但不久因电传操纵系统故障坠毁。T-10型总共制造悉拆了10架,在操控方面使用线传飞控系统,这点和苏制飞机不同。装备情况苏联以及俄罗斯约制造了680架苏-27,这只是指苏-27,并不包括之后的衍生型号。 除苏-27外,俄罗斯还装备有19架苏-30,28架苏-33,30架苏-34和11架苏-35。乌克兰拥有从前苏联空军继承的80架苏-27,印度经过数年的磋商,印度为40架苏-30MKI更换了性能更为强大的AL-31FP发动机、航电设备、鸭翼、以及推力矢量喷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也取得在2020年前再生产140架次的生产许可。

上一篇:快递中毒

下一篇:德尔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