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荣

时间:2024-07-03 17:34:04编辑:笔记君

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大力弘扬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地质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铸造人们的精神支柱,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因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必须牢牢把握,大力培育和弘扬。2.“三光荣”精神是地质行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光荣”精神是地质行业的优良传统,“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内涵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升华,在地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再创辉煌。“三光荣”精神是地质行业永恒的精神追求。3.“三光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光荣”精神强调为社会主义地质事业无私献身、艰苦创业、开拓实践、建功立业的道德品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奋发有为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地质事业的具体体现。“三光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是相一致的。对于地质行业来说,继承和弘扬“三光荣”精神,就是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地矿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继承和弘扬“三光荣”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地矿系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地矿经济的快速复苏凝聚力量。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宣传教育,深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的形势判断和科学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地矿队伍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需要进一步弘扬“三光荣”精神,大力倡导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意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广大地矿队伍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意志和决心。二是融入地方建设的需要。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为加快地方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地矿事业新辉煌,需要全体地矿员工的共识共为。这就需要大力建设精神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服务海西建设的全过程,继承和弘扬“三光荣”优良传统,大力发扬敢拼会赢、敢闯敢试的精神,以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的勇于担当的责任态度,以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的主动作为的精神风貌,不断开创地矿事业生机勃勃的发展新局面。三是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地矿行业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地矿队伍的生存发展越来越趋于社会化和市场化,由此带来了经济利益调整、思想道德观念、职业价值取向等等一系列的变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事事计较、牢骚抱怨等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了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广大地矿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顾全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尤其需要用“三光荣”精神来增强地质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地质工作的光荣价值,推动地质事业的科学发展。 继承和弘扬“三光荣”精神,是加强地矿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贯穿于地矿工作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引领道德风尚、增强精神力量、构筑精神家园,使“找矿立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地矿行业的思想主流和精神动力,使广大地矿员工成为“三光荣”精神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模范,在服务海西建设大局中树立新风正气。1.加强学习宣传。要进一步推进“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和宣传普及,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的学习使用,把学习“三光荣”精神与学习“奉献、牺牲,责任、担当,效能、效率,先行、创新”的“十六字”时代内涵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理解,明确要求,自觉遵守奉行。要加强集中性学习。把“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党员教育、职工培训的重要教材,特别是要加强对新进大中专学生和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的传统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报告会、座谈会、培训班等集中学习的方式,在反复学、系统学、经常学中形成时时谨记“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连续性宣传。发挥单位简报、局域网络和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通过开辟专栏、张贴标语、挂图等,形成长期宣传的舆论声势。要加强主题性教育。以庆祝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突出主题,把“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其中,在吸引地矿员工广泛参与中引导地矿员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2.坚持典型带动。先进典型是弘扬“三光荣”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对广大地矿员工有着极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注重发挥老典型的精神感染作用。在地矿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体现“三光荣”精神的先进典型,他们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为地矿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至今仍然令人感动和崇敬。要关心好、爱护好这些老典型,重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要注重发挥新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地矿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更需要发现、挖掘和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成果,让广大地矿员工学习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要坚持在地矿行业开展“模范职工”、“双文明先进个人”、“十佳青年”等评选活动,让更多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脱颖而出,推动队伍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道德风尚。3.建立激励机制。机制是保障。要把倡导“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地矿行业的分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主流价值,使符合“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奖励。要建立找矿激励机制。多找矿、找好矿是地矿行业的重要职责,在绩效考核中向野外勘探人员倾斜,适当增加野外勘探一线员工的奖金福利待遇,加大考核提拔力度,进一步激发一线员工找矿立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和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造创新活力。要建立创评激励机制。要把“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建、精神文明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等先进单位创建评比活动中,激励各单位、各党支部争先创优、争创佳绩,形成共同追求“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合力。

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具体内涵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属第一光荣。其精神实质是奉献,它要求地质找矿工作者热爱地质找矿事业,献身地质找矿工作。“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地质找矿工作流动分散,野外作业,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选择了地质找矿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对家庭、亲人以及较高的物质、文化娱乐的牺牲,就是把个人理想、目标、追求落实到地质找矿事业之中,并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和一切。 “以艰苦奋斗为荣”属于第二光荣。实质是弘扬创业精神,要求地质找矿工作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正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艰苦奋斗,一是指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二是指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耐劳,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三是指在进取精神上要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四是指在品格风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先人后己。“以艰苦奋斗为荣”,是可贵的优良品质。艰苦奋斗是地勘单位广大职工的光荣本色。为了寻找矿产资源,他们发扬吃苦耐劳、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靠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以顽强的毅力、朴实的作风,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打造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地质找矿队伍。 “以找矿立功为荣”属于第三光荣。是“三光荣”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奋斗目标,地勘单位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就是地质找矿,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矿产资源。“以找矿立功为荣”,是光荣神圣的使命。地质找矿工作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地质找矿工作的根本是为了取得地质找矿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因此,多找矿、找好矿,是地勘单位的神圣使命和主要任务,是衡量地勘工作贡献大小的主要尺度,尤其在贫矿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三光荣”精神的简要介绍

“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之魂”,把地质队打造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功勋卓著的英雄队伍。“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体现了奉献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热爱地质事业,献身地质工作。“以艰苦奋斗为荣”体现了创业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从国情出发,正视地质工作的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进取精神上要有奋发向上,勇于改革,善于探索;在品格风貌上要提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是“三光荣”精神的核心。“以找矿立功为荣”体现了奋斗目标,为国家和人民找大矿、找富矿,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

“三光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毕孔彰(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2)摘要 本文阐述了“三光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指出“三光荣”精神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质战线职工身上的具体体现,弘扬“三光荣”精神,必将有力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 “三光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复兴1 “三光荣”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价值追求1983年初,原地质矿产部党组决定召开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时任部长的孙大光同志提出,“要根据广大职工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提出一个新的能够凝聚整个队伍的口号,代替原来的口号”。在时任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的朱训同志主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和研究,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表述,代替“以地质为业,以深山为家,以艰苦为荣”,部党组研究后认为“归纳得很好”,并以此作为这次表彰大会的主题和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伊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国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摸清我国矿产资源的家底,提供可供开采的重要矿产地,就成为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当时曾经警示说,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1952年国民经济三年恢复计划已经完成,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矿产资源,地质工作受到高度重视。这时的大中专毕业生,纷纷要求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李廷栋院士说,1953年他被分配到地质部,又调到办公厅任刘景范副部长的业务秘书,这样的公务员工作是现在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他那时一门心思要去野外。他跑到办公厅主任那里要求“我要去找矿,我要跑野外”。后来终于参加了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的工作。当他们胡子拉碴、衣衫褴褛地下山时,老百姓说是“劳改队下山了”,可他们每个人都很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地质队员”。五六十年代,一批大学生奔赴了“地质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青藏高原。我在西藏目睹了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苦、豁达乐观的精神,“一切为了地质事业”。前不久,王全海撰文提到的周祥(“周板块”),以及夏代祥、濮兆华等,他们长期奋斗在这块土地上,无怨无悔,在青藏高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直到古稀之年,仍旧活跃在青藏高原上。在新的历史时期,2007~2008年,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承担了青海昆仑山主脊附近5200~5600米的金锑多金属普查项目,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穿越地质剖面,施工探槽……战胜了极大的困难,显现了金锑地质找矿的效果,出色完成了任务。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山东第六地质队,他们探索总结出了“胶东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带”的规律,提出了“阶梯式”成矿理论。自2007年以来,他们在胶东地区深部一年找出一个特大或超大型金矿,累计探明和控制的黄金储量超过700吨。2011年被授予全国模范地质队的浙江第七地质大队,在被称为“浙江西藏”的丽水地区实现了重大找矿突破……常印佛院士说,“三光荣”精神,是“地质战线广大职工几十年来在筚路蓝缕中创业,饥馑匮乏中发展和漫长低谷中坚持的精神概括”,陈毓川院士说:“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人的心灵结晶,无价之宝,他说:“三光荣”精神的动力,一是信念,为祖国的复兴及地质事业发展而奋斗。二是爱好,热爱地质工作,执着探索。这亦是真正地质人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说,“三光荣”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壮大的地质尖兵,奋战在深山密林、江河、原野,为祖国探查丰富的宝藏,作出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东风吹起地质大军的“三光荣”旗帜,为中华崛起,做出功不可没的业绩。今朝,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具有“三光荣”精神的地质强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富强、美丽的中华梦,将做出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2 “三光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光荣”,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自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提出之后,迅即在地质战线广大职工中产生巨大反响,并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广大地质工作者身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三光荣”的精髓是“献身地质事业为荣”。1991年,江泽民题词“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光荣在于奉献”,这是地质工作者的“魂”。正如陈毓川院士所说,热爱地质工作,执着探索,是这个“魂”的不竭动力。“三光荣”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找矿立功”。“以找矿立功为荣”,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这样,在改革开放之后是这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这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也是这样。因为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艰苦奋斗为荣”是“三光荣”的精气神,弘扬创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向上,廉洁克己奉公,就是这种精气神。“三光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质战线职工身上的具体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治地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是每个公民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这三个倡导、三个层面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找矿立功”就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献身地质事业”正是地质战线广大职工的根本追求,是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价值准则的具体体现。在这里,我们更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为地质战线和广大职工创造一种更加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环境,激发广大地质职工的更大积极性,为地质找矿再立新功。3 弘扬“三光荣”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立新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中,明确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无处不在。今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广大地质工作者,肩负着更加宏大的历史使命。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2)水资源的勘查、合理开发、循环利用等方面。(3)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海洋经济方面。(4)严格耕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5)对实施国土主体功能区战略,控制国土开发强度,调整国土空间结构布局方面提供科学依据。(6)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方面;在提高地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7)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广大地质工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我们不管做哪一项工作,都应该继续弘扬“三光荣”精神,在所从事的有关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对地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设想与思考

顾晓华 杨家才 赵可录 陈杰 谭正敏(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摘要 中国地质图书馆历经百年沧桑,与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地学文献机构,正在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地学文献中心和数字图书信息中心阔步迈进。发展和建设适应时代和任务要求的图书馆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关键词 地质图书馆 文化建设 设想与思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所谓“国之魂,文以化之;国之神,文以铸之”。没有了“魂”与“神”,上至国家、民族,下至单位、个人,便缺少了得以良性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对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文化的定位和作用推到了新高度,也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作为中国最早的科技专业图书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历经百年沧桑,与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地学文献机构,正在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地学文献中心和数字图书信息中心阔步迈进。发展和建设适应时代和任务要求的图书馆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1 传承创新,培育文化强馆新理念中国地质图书馆创立近百年,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一直以来,图书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融合,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文化以其“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融入各项工作中,不断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现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要做大做强地学文献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培育先进的图书馆文化。1.1 培育理念,营造良好氛围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国家地学中心图书馆和行业总书库,肩负着地学文献的收藏、加工和开发工作,并开展相关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地学文献信息服务,既是国家地学公益性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推动地学科技创新、保障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支撑。1925年翁文灏先生提出“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的办馆宗旨传承至今,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训。新中国成立后,老一代图书馆人将传承馆训与弘扬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有机融合,精炼出具有独特内涵的地质图书馆文化,相继推出了“爱馆、敬业、图新、奉献”的图书馆精神,“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2013年在《中国地质图书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又提出今后的工作目标,即:建设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符合图书馆特点的专业图书馆文化,使全馆职工潜能得到挖掘、热情得到激发、才智得到发挥、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升,塑造一支具有团队整体意识、改革创新理念、进取奉献精神的职工队伍;形成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图书馆精神,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打造图书馆文化品牌,文化建设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形式丰富多彩,在国土资源和地质调查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为地学文献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风雨百年、励精图治,图书馆在传承中不断融汇新的时代精神,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着力深化拓展服务模式,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知识服务的组织管理者,大力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在地学文献事业乃至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确定原则,保证健康发展得力的文化建设必然会促进积极向上的、趋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产生,从而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正确的原则就是图书馆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切实发挥好“地学知识宝库,地质文化殿堂”作用的有力保证。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继承和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等优良传统,紧紧围绕“事业立馆、业务兴馆、文化强馆”的总体发展目标,以构建地学文献资源服务保障体系为抓手,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人文型的专业数字化图书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先进的文化引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为服务地质调查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不断满足文化生活需求,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贴近职工群众和工作实际,因地因时制宜,确保图书馆文化建设有实际效果、有陶冶作用、有进步表现。三是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既突出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又要将图书馆文化与地学文化有机结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又要与时俱进提升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四是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处室负责人要全力投入,当好排头兵;广大职工要积极参与,当好主力军。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传承靠大家的浓厚氛围。2 开拓思路,构建文化强馆大格局图书馆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升物质文化、推进行为文化、规范制度文化、培育精神文化。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融会贯通,不可分割。2.1 提升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显性文化,是为读者服务、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提升物质文化,主要是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和环境,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其主要内容包括:(1)统一图书馆馆标、馆歌、徽章等多种标识。(2)规范图书馆办公设备、办公器具,统一铭牌、宣传标牌、提示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规范各处室简称。(3)推行办公场所规范管理。在图书馆公共场所、办公室、楼道、会议室等处,悬挂反映图书馆理念的牌匾、图板,并做好图书馆及其产品的宣传,打造图书馆品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4)加强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建好阅览室、馆史展厅、科普展厅、职工活动中心和书吧等文化场所,充分发挥现有场馆的功能作用。2.2 推进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主要体现为服务文化,是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是精神风貌、素质修养的体现,也是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折射。推进行为文化,主要是树立先进、正确的服务观,塑造良好服务形象,创出图书馆服务品牌。其主要内容包括:(1)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培养热情待人接物的习惯,使其文明程度普遍提高。规范礼仪、仪式和活动服务用语,引导注重个人仪容仪表和自身形象。(2)制作发放服务手册,印制办公咨询电话、政策问答、常用办事指南等内容。面向读者建立办公服务索引标牌,印上图书馆处室分布、办事流程、办公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3)建立服务满意度调查反馈系统,监督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4)加强环境建设,推进工作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保持图书馆大楼内外卫生整洁、楼前楼后干净、有序。培养职工节能环保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2.3 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也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行为。规范制度文化,主要是导入图书馆文化理念,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使之导入科学化管理轨道,从而有效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1)修订完善图书馆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抓好系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管理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2)制定《图书馆职工手册》,健全融制度文化理念于其中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保密守纪、教育培训、廉洁从业、党群组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3)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管理创新和管理效益最佳化,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与工作环境,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效能和水平,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4)将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内部行政管理制度中,使工作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内化为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2.4 培育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对图书馆精神、价值观、管理理念以及标语口号和对外宣传用语的确定,并使之成为规范职工行为的信念和准则。培育精神文化,主要是挖掘和弘扬图书馆精神内涵,形成全馆职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理念。其主要内容包括:(1)挖掘形成图书馆精神内涵,总结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价值观和理念,规范精神文化用语,印制《图书馆职工文明手册》。(2)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做重品行、守诚信、讲操守的模范。树立先进典型,评选文明处室、文明职工。加强对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法纪教育,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四有”职工队伍,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文化动力。(3)抓好图书馆网站、刊物、宣传栏等文化载体建设,形成浓厚的图书馆文化建设氛围。打造文化精品,建实建强国土资源与地学科普基地,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普文化精品,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4)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为国土资源和地调系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开展文化论坛和文化沙龙等活动,促进地勘行业系统内部的文化交流,提升地质人的文化内涵。3 加强保障,唱响文化强馆主旋律优秀文化是图书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图书馆员的思想阵地,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但是,文化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完善保障体系,统筹部署、分步推进。3.1 分步骤实施,确保工作实效(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一阶段要广泛进行思想动员,组织全体馆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部、局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激发大家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自觉性。按照《图书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部署,统一思想,不断深化认识,发挥干部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图书馆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2)全面推进,力求实效。推进精细化管理,规范行为养成,增强图书馆管理效能,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主要完成“三个规范”,抓住“两个重点”,做到“两个争创”,实现“一个目标”。“三个规范”即完成图书馆标识规范、行为规范、理念规范工作,全面优化图书馆形象、品牌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两个重点”即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行为养成。“两个争创”即争创文明处室、争创文明职工。“一个目标”即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地学文献事业。(3)提炼升华,展示形象。对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归纳提炼形成图书馆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大力展示图书馆形象与魅力,提升影响力。做好图书馆文化建设成果的总结宣传工作。(4)健全制度,形成机制。形成图书馆文化管理良性运行机制。健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形成图书馆文化管理运行机制。从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延伸、从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延伸、从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执行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形象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不断发展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2 完善保障体系,为文化建设保驾护航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积极的文化理念,是凝聚力之基、战斗力之根、发展力之源,是一个单位最重要的软实力。切忌“一阵风”,更不能流于形式、醉心活动图热闹,要确保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使其切实成为图书馆事业大力发展的思想保障和支撑。(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图书馆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按照分管职责落实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化建设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通过统筹协调、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形成全馆上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格局。(2)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图书馆整体工作计划统筹考虑,重点列出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标准,并明确落实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有序推进。要围绕中心工作,将其融入图书馆建设的全过程,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广大职工广泛参与,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发挥文化对工作大局的保障和促进作用。(3)加强协调,形成氛围。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参与文化建设,各处室要切实负起责任,财务部门要积极筹集和统筹安排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改善软、硬件环境,以及购置各类宣传设备,举办各种交流展示等相关活动,确保各项文化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和谐共建、协调一致、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以“三光荣”精神为出发点 探讨地矿行业的廉政文化建设

马微(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廉政建设是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廉政建设也呈现出了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特点。在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地矿行业应当以“三光荣”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地矿行业整体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当前地矿行业“三光荣”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寻“三光荣”精神如何在其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关键词 地矿行业 “三光荣”精神 廉政建设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制度性腐败。但我国又是一个封建统治长达经历了2000余年之久的国家,创造并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国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其封建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在我国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皇权至上”的官本位思想、任人唯亲的封建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封建思想遗毒不会立即消失,还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变革。在新旧体制交错过程中,一些新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与之相应的制度规范和防范机制总是被动和滞后的,常常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政治系统调控机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给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的不规则竞争,也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增强了人们的交换观念、物质利益观念。一些党员干部迷信崇拜金钱,把享乐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贪污挪用公款、索贿受贿、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最终掉进了腐败黑洞不能自拔。近年来,从诸多媒体报道可见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对党和国家构成了巨大危害。当前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是公共资源配置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也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领域。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地矿行业也面临着众多的新问题,同时也对自身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进廉政建设?如何才能探索到新时期地矿行业廉政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在解答这些关键问题的过程中,作为“地质之魂”的“三光荣”精神给了我们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以此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矿行业的顺利进行。1 “三光荣”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作为地矿行业的核心,“三光荣”精神是地矿人在长期的艰苦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成为地矿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主人翁”精神。地矿行业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在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促进地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地矿行业文化建设进步的过程中,“三光荣”精神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 地矿行业 “三光荣”精神的提出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地矿行业的“三光荣”精神被正式提出。“三光荣”精神的提出不仅仅为地质系统总结了在以往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结晶,同时也为地勘系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1991年初,江泽民同志又把“三光荣”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并对其进行了“光荣在于奉献”的总结。江泽民同志为当时的地矿行业及其工作者做出了“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要求,并成为该行业工作者们建功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动力以及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内,“三光荣”精神依然是当今做好地质找矿工作的“地质之魂”和“三大法宝”,并实现地矿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1.2 地矿行业 “三光荣”精神的基本内涵“三光荣”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等,其旨在打造一支具有特别战斗力的地质英雄队伍,并能够创造功勋卓著的历史特点,以此来实现“地质之魂”。“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是地质勘探队伍的第一光荣,其基本的精神实质在于“奉献”。由于找矿工作通常都处于野外,而且流动分散,其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十分艰苦的,因此,整个地矿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将自身对于事业的追求、目标和理想置于地质找矿工作的落实当中来。在此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牺牲一些关于对文化、物质、娱乐甚至是家人、家庭等方面的满足。以“献身精神”作为地矿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将成为地矿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以艰苦奋斗为荣”精神是“三光荣”精神的核心,以“弘扬创业精神”为地矿行业工作者们弘扬创业精神的实质性要求。“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要求地质工作者正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严肃认真地对待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一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充分发扬自身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以艰苦奋斗为荣”精神的内涵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艰苦奋斗包括在物质生活上的要有“三光荣”的精神,即要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勤俭、艰苦朴素。其次,主要指的是要有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第三,是指要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奋发向上,实践自身的进取精神。第四,在品格风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先人后己、廉洁奉公。“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我国地质事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克服了地矿行业发展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也打造了一批能够吃苦、能够奉献和忍耐的地矿队伍。属于第三光荣的“以找矿立功为荣”,是“三光荣”精神当中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各个地质单位应当以“找矿立功”为奋斗目标,并成为整个地矿行业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矿产资源。地质找矿工作的根本是为了取得地质找矿成果,这是由地质找矿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地质工作者能够以“多找矿、找好矿”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地质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2 “三光荣”精神在地矿行业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是我国新历史时期更好地推进地矿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社会也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因而,“三光荣”精神在整个地矿行业的廉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2.1 “三光荣”精神在地矿行业及其廉政建设中的困境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厚,尤其是享受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充足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于具有艰苦环境的地质地矿行业的选择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造成了地矿行业的择业困难。“三光荣”精神所推崇的择业理念和职业精神也正在被逐渐地遗忘和淡化。由于“工作苦”、“待遇偏低”等工作特征,人们对于地质行业的热情有所降低,甚至在有些岗位还出现了贪污、腐败等现象。2.2 “三光荣”精神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弘扬“三光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推进地矿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它在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共同的思想基础。2.2.1 建立廉政激励机制倡导“三光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日常管理中所体现的主流价值是地矿行业建立廉政激励机制的重要方式。“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将成为建立以“三光荣”精神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工作中的强大合力。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三光荣”精神纳入我国精神文明创建、党建以及整个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形成全行业上下的激励机制,共同追求“三光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2.2 建立典型的带动作用弘扬“三光荣”精神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同时,要保证地矿行业的廉政建设也与先进典型的事例及其精神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地矿行业内的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三光荣”精神,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注重发挥老典型的精神感染作用。以此来增强地矿行业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自觉做到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同时,良好的时代典型的带动作用将让广大地矿员工作者有了学习的榜样,从先进典型中汲取力量,并能够见贤思齐,赶超目标等。3 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廉政制度建设目前,土地整治领域正成为国土资源领域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在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环节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有蜕变为“民怨工程”或“腐败工程”的风险。为进一步把土地整治这一利国惠民的好事做好,加强土地整治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势在必行。3.1 加强制度贯彻落实机制的建设针对目前有些制度执行难的现象,国土资源系统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的进程中,要着力加强制度的运行机制建设,建立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制,完善以自查自纠、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及其运作程序和规范,真正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要求,把外在的制约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真正推动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3.2 建立制度运行反馈评价机制反馈评价机制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它在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延伸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检验制度能否适应时代要求和掌握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运行情况的反馈评价机制,需要通过专项调查研究、民意测验、座谈以及对反腐倡廉综合信息的归纳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的缺陷,适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出新的更趋完善的制度。3.3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是推进国土资源系统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要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群众讨论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效力。通过E-mail、短信平台、举报电话等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能全方位、高效能地提高监督力度和效果。3.4 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制度。对落实目标责任、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勤政廉政、评先入党干部人事工作纪律、重大事项申报、个人礼品登记等方面全面加强对每个干部年度考核,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督促干部廉洁自律。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定期听取单位责任人的汇报,查看责任目标完成的资料和实绩,召开群众评议会议,对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做出廉政评价,并归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提高规章制度护廉的效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内的廉政建设工作当中,应当总结、提炼、传承、弘扬“三光荣”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地质勘查队伍的主体责任感和整体凝聚力。当前国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应始终要把“三光荣”精神与土地、矿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土地有形市场,使土地、矿业市场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道路,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参考文献吴光.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6(03)张文驹.探矿企业制度建设中的经济与法理关系[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1):4~13

地质“三光荣”精神的提出过程

“三光荣”是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质系统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结晶,又给后来地质地勘系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三光荣”对于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推动地勘文化建设,促进地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1年初,江泽民同志又把“三光荣”高度概括为“光荣在于奉献”并为地质工作者题词:“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跃的今天,“三光荣”依然是搞好地质找矿工作的“三大法宝”、“地质之魂”,是广大地质找矿工作者为实现地勘单位又好又快发展而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谁知道地质“三光荣”、“四特别”提出的背景、缘由?

地矿行业“三光荣”(以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四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

“三光荣”是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它既是地矿系统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结晶,又是为后来地矿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要不断加强地勘单位的地矿文化建设——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例

周强 杨涛(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郑州 450012)摘要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突出基层一线、宣传重大项目、弘扬河南新地矿精神为抓手,通过外宣、网络、常规手段和文娱形式,整合媒体资源,强化对河南新地矿精神的宣传。关键词 找矿突破 地质服务 地矿文化河南省地勘局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努力服务全省经济发展,较好地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资源带动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发挥地学支撑作用、在实现科学发展中发挥环境保障作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开路先锋作用、在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发挥业务支撑作用,地质矿产勘查成绩卓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发现和评价了大批矿产资源,确立和巩固了河南省资源大省、矿业大省的地位。河南省地勘局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地矿文化建设,但目前,地勘单位的地矿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零散而不系统。由于缺少统一策划,虽然有着生动的实践,却没有形成系统,削弱了影响力。二是缺少有影响力、震撼力的作品。缺少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向社会推出自己的作品,构筑精神高地于地矿职工心灵之上。三是向社会宣传不够。由于宣传不够,社会不了解地勘单位,缺乏大家的共鸣和认知。“一个没有文化的单位是走不远的单位。”各地勘单位要以地矿文化建设为重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地勘单位不但要成为地质找矿的先行者,也要成为地质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在行业文化建设方面,地勘单位也要开风气之先,走在前头。2008年以来,河南省地勘局根据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建设河南新地矿的发展道路,并找到了实现路径。就是:“找矿、服务、促发展”的“职能定位”,发展地质事业和地矿经济的“战略取向”,“两个确保”(确保国家和我省下达的地质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地矿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工作目标,“两个主力军”(全省地质找矿主力军和地质服务主力军)的主体定位,“两大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两个并重”(资源与环境并重,立足省内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布局。在该局党的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局长张锦同明确要求“以突出基层一线、宣传重大项目、弘扬河南新地矿精神为抓手,通过外宣、网络、常规手段和文娱形式,整合媒体资源,强化对河南新地矿精神的宣传。”为此,他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构筑地矿文化高地新时期,河南省地勘局众多地勘单位不约而同地在“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基础上,创新着地矿文化内涵。如地调院、地勘四院等在新疆、西藏喊出“缺氧不缺精神”的豪言壮语,地矿二院在非洲彰显“敢为人先”的精神,地勘二院在新疆新昆仑会战中提出、环境二院在抗旱打井工作中提出了发扬“三勇一大”精神(勇于挑战、勇挑重担、勇于负责、顾全大局)等。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该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河南特有的地矿文化建设内涵。一是在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争取了有利政策。2012年,该局积极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政策支持,保留局属事业单位21家,其中20家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争取了比较有利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政策和地勘事业单位经费财政全额拨款政策。二是成立了国有地勘企业集团。2012年7月中旬,该局豫矿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局事业、企业两条发展主线更加明晰,事业企业分体运行的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搭建了事业企业共同发展的制度平台。既拥有地位稳固的事业单位,又拥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这是广大干部职工长期为之奋斗的“梦想”。四是谋划支撑全局经济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大项目。2009年开始,每年都要在全局范围内筛选出20个左右的局级重大项目、50个左右的院级重大项目,实施“2050”工程,全力予以保障,谋求重点突破,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养成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柱。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地质找矿突破,促进了地勘单位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该局地矿文化建设。1.1 弘扬地质文化每年评出十大找矿成果和十大找矿发现,对项目带头人给予奖励。组织有关人员对重大找矿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地勘单位的影响力。对有影响的重大成果,组织专业人员撰写几内亚地质找矿、嵩县模式报告文学。中央电视台和河南卫视分别采访地调院在豫西南、航遥中心在小秦岭找矿的地质队员,产生了极大的反响。1.2 弘扬劳模文化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突出劳动光荣这个时代主旋律。局属重点项目,加强该局标准化营地建设。给营地统一配备空调、办公桌、床铺等用品和修建标准化洗澡间、厕所等,努力改善野外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职工野外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1.3 弘扬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河南地勘局积极倡导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处处彰显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承担小秦岭地区接替资源勘查任务的第一地质调查院首次将构造蚀变控矿模型概括为“一街五巷三层楼”。其中“一街”指主控矿断裂,“五巷”指与主控矿断裂平行的同序次含矿断裂;“三层楼”指的是围岩蚀变分带或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轴向分带。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指出,该项目对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开展了定位定量预测,圈定了深部成矿预测区,对小秦岭开展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示范指导意义。经勘查验证,已经发现5个特大型金矿、1个中型金矿,新增金金属资源量/储量112.5吨,可延长相关矿山服务年限10~20年,证实了小秦岭地区仍具良好找矿前景。2 在地质服务工作中构筑地矿文化高地近年来,河南省地勘局积极拓宽地质服务领域,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持续提升地质服务工作水平。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科学论证并尽快启动地质环境保障工程,以此提高地质服务的预见性、主动性、计划性,创新地质服务工作机制,使地质工作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为改善民生服务。近年来围绕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该局开展了多目标、多参数、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等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相继完成了焦作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并申报建设了郑州黄河、洛宁神灵寨、信阳金刚台、山西壶关等一系列国家地质公园,实施了京珠高速、郑洛高速、合徐高速等地质灾害勘查与施工等。承担的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课题,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1 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源泉。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该局增强生态意识,适应时代需求,担当社会责任,把弘扬生态文化作为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将生态文化建设融入地质环境治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中,积极倡导地勘单位要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先行者和践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自觉先行,做出示范,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2 弘扬科普地质文化在地质公园建设中,他们积极将地质科普、地学文化融入其中,增加地质科普和地学文化在地质公园中的含金量;定期对地质公园解说员进行地质科普培训,扩大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的影响力。2.3 弘扬主动作为和科技创新精神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地质队员处处体现出主动作为、敢于创新的精神。他们积极在“矿山复绿”工作中主动作为、在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主动作为、在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中主动作为、在减灾防灾及服务民生中主动作为、在创新地质工作服务机制中主动作为。他们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占领地质科技的“制高点”,掌握更多的“绝活”和“杀手锏”。全局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各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观测教学基地3个,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重点实验室1个。2010年7月18日,河南省地勘局测绘信息院投资2350万元的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简称河南GICS)建设工程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已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验收。“河南GICS”是一个涉及空间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测绘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的实用化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满足河南省数字地质、大地变形检测、地质灾害检测与预警、矿产资源管理、城市地质调查、地质环境监测等地质信息实现实时动态连续化的需要。在验收会上专家们一认为:该工程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级地质信息采集系统,标志着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将成为河南省地质工作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将满足对地质信息采集的精度和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3 在和谐队伍建设中构筑地矿文化高地通过文化平台、文化园地、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充分发挥地矿文化在促进单位发展的导向作用、塑造团队精神的凝聚作用、促进职工奋进的激励作用、陶冶思想情操的教育作用和树立河南地矿品牌的宣传作用,使和谐地矿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3.1 精心打造文化载体,广泛传播地矿文化在该局网站的示范、带动下,全局20多个地勘单位创办了地矿文化内部网站和刊物,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地矿文化新人,也使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得以及时传播和分享。3.2 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河南新地矿精神该局发起成立河南省地矿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下辖文学、书法、摄影、美术、音乐舞蹈5个专业委员会。不断创新地矿文化载体,丰富地矿文化内容,突出地矿文化特色。精心提炼新时期地矿精神的丰富内涵,组织报告会、文工团分区域巡回报告演出,大力弘扬河南新地矿精神。3.3 加强质量技术文化建设,提升职工队伍的业务水平该局成功举办了测量、地质勘查、工程勘察、钻探等多项技术比赛,点多、面广、影响大、效果好,不断提升了职工队伍的业务水平。3.4 机关文化墙建设,展示浓郁的河南地矿文化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地矿文化建设,各单位都建立了机关文化墙。文化墙所展示的作品,均为河南地矿文联会员的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鲜明地展现了河南地矿人的工作与生活场景,成为河南地矿局地矿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阵地。3.5 集中展现文化成果,繁荣地矿文化建设年终出一本画册、一本文学作品集、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一部专题片。这些成果,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推进了和谐地矿建设的繁荣。

上一篇:地狱通信网站

下一篇:地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