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好玩的魔术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科学好玩的魔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好玩的魔术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魔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地好奇,在平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总是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模仿魔术师玩魔术小游戏活动。因此,我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好玩的魔术》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看魔术表演和模拟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幼儿对魔术中科学原理的探究欲望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带领孩子们感受神奇的魔术,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主动探究魔术的秘密,并通过自己表演魔术的方式来表达探索的结果,最后通过设疑结束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愿意对魔术进行探究。通过模拟魔术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主动探究魔术的秘密。 3、积极探索魔术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初步感知"麦比乌斯圈"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魔术的秘密,初步感知魔术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和对比观察来初步感知"麦比乌斯圈"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剪刀、彩纸、两色操作纸环道具;两圆套在一起的纸圈一个学具:人手两份红色的纸、人手两份不同颜色的纸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引入活动,表演魔术引起兴趣。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在哪看的?是谁表演的? 2、教师表演套圈小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观看魔术表演。 今天老师就来做魔术师,给我们的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有两个环子,一根绳子,现在老师把环子套到绳子上,拉一下。能不能拉动啊?请小朋友们拉一拉。现在老师拿出魔巾盖好,展现老师的魔法啦。拉开魔巾请小朋友看怎么样啦? 二、老师表演拉线小兔魔术,引导幼儿探索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了一个魔术,小朋友们想不想再看老师表演一个呢? 1、教师表演拉线小兔子魔术,幼儿观看。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现在老师要把这张红纸变成一只小兔子。先撕出小兔子的一只耳朵,再撕出另外一只耳朵。把中间的部分往后折,然后撕掉。相信吗?老师可以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拿出老师的魔法针线,从小兔子的耳朵穿过来,轻轻的拉,小兔子的耳朵怎么样了?再拉另外一只耳朵看看怎么样了? 2、幼儿猜一猜:小兔子的耳朵是怎么动起来的呢? 3、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拉线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自己也去试试吧! 小朋友的兔子耳朵有没有动起来啊?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边来和老师的小兔子对比一下,小朋友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老师为什么把大拇指藏在后边?为什么作拉线的假动作? 魔术就是先把秘密藏起来,然后做一个假动作表演给观众看。让别人觉得很神奇,这就是魔术表演。 4、幼儿第二次操作,进行拉线小兔子魔术表演。 小朋友都发现了秘密,请小朋友再去试试。 小朋友都学会了,现在表演给身边的伙伴看。 老师要请几个小魔术师来前边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下。 三、引导幼儿探索纸圈魔术的秘密。 小朋友们做魔术师的感觉怎么样啊?小朋友想不想再试一次呢?魔术师可是非常神奇的,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都可以变出神奇的魔术。 1、请幼儿自己去表演魔术:我们的小朋友们现在都是小小魔术师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种颜色的纸圈,小朋友们自己去表演魔术吧(幼儿尝试用纸圈做魔术表演)。 2、请幼儿表演:现在老师请小几位小魔术师表演魔术,看看他们是怎么表演的。 3、引导幼儿讨论比较两种圈的不同。(颜色、形状) 4、引导学习新的表演方法。 (1)设问:如果沿着纸圈中间的黑线剪,会有什么变化?会变成几个圈? (2)纸圈的秘密在哪?为什么说这是他的小秘密?(揭示扭了一圈的纸圈就是"麦比乌斯圈"。) (3)用哪个纸圈表演魔术?怎么表演? (4)设计什么假动作? (5)幼儿魔术表演四、引导幼儿了解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刚才我们认识了"麦比乌斯圈"。还用它表演了神奇的魔术。这么神奇的圈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吧! 1、请幼儿观看PPT视频,感受麦比乌斯圈的神奇。 小朋友,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在哪里?(幼儿讨论) 2、组织幼儿谈话: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1)幼儿自由发言; (2)观看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运用的PPT。 (老师边看边和幼儿询问互动) 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长大后也可以用"麦比乌斯圈"制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东西,你们有没有信心? 四、结束。 出示两个相连的圈,通过设疑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老师手里有两个连在一起的圈,这又是怎么剪出来的呢?我们下次活动再一起去找到它的秘密吧!(手机铃声响起)老师听说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特别想看我们的小朋友表演魔术,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活动反思: 魔术一直是充满着神秘,魔术表演也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娱乐节目,把魔术带入教学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动从刚开始的魔术表演导入主题,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单根皮筋的探索比较简单,孩子们学习的较快,后面的双根皮筋的探索上让孩子自己发现了两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两种层面的操作展板,让孩子探索操作。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都很投入,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索和操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结语句上,对活动重点单根和双根皮筋的科学性原理解释的不到位。 大班科学好玩的魔术教案2 一.幼儿已有经验: 1. 幼儿对魔术感兴趣,喜欢魔术表演 二.目标: 1. 在看看玩玩中产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有一定观察能力。 2. 通过尝试玩纸魔术,发展动手能力,享受魔术带来的欢乐。 三.准备: 1. 每人四条长纸条(画好中线) 2. 每人两张正方形便签纸 3. 人手一把剪刀 四.重难点分析: 1. 能仔细看老师表演魔术,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魔术的窍门。 五.过程: 魔术师表演 t: 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魔术表演?你们看到的.是什么魔术表演? ——请三四个幼儿来说说看过的魔术表演。 t: 我也会魔术,你信吗? ——教师表演魔术。(餐巾纸还原魔术) t: 你们想不想学魔术 t: 好,那我们今天先从简单的魔术学起来好吗? 教师表演 ——会动的纸兔 t: 看,我手上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看我是怎么把它变成一只会动的兔子的。看,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啦!洞洞左边,再动动右边! t: 小朋友们想学吗?好,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小篓子里的正方形纸,跟着我一起做,先撕一条缝,载在旁边撕一条一样长的缝。把中间这块翻到后面。好,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怎么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的。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魔术,撕纸,并尝试用手指控制小兔子的耳朵。 请一个小朋友说说怎么让兔子耳朵动起来的。 t:原来,秘密在兔子后面的大拇指上,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小兔子,转向后面,动动兔子耳朵,给我们的客人老师看看吧! t: 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这个魔术,所以,再难的魔术都是有小秘密的,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这小秘密。 t: 亮亮的小眼睛来找到老师,看一下,老师这里呀,有一条神奇的纸条,老师将它绕城一个圈,然后沿中间的黑线剪,看一下,一个纸圈变成了。。。?(两个分开的纸圈)神奇吗? 好的,那就请小朋友们也拿出一张纸条试一下。把纸条两端连起来,拿剪刀沿中间的黑线剪开。有的小朋友说没地方下剪刀,可以先将圈重叠起来剪一个口子,再把剪刀伸进去沿黑线剪。 t: 小朋友做得很好,现在看老师变一个更神奇的魔术, 还是一条纸,围成了一个纸圈,还是沿中间的黑线往下剪,看看这次发生了什么?(一个大纸圈) t: 现在请你们拿出椅子下面的一条纸条和剪刀,来自己试试,你能不能把纸圈变成一个大纸圈? t: 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是将一个纸圈变成了两个小纸圈,看好老师再来表演一遍,如何讲一个纸圈变成一个大纸圈的?(用两面颜色不一样的纸来示范,动作要夸张一点)小朋友们看出来小秘密了吗? t: 这回有小朋友发现了里面的小秘密了~我们在围圈的时候,将纸条的白色和紫色的一面粘了起来,然后剪出来就变成了一个大圈了。现在我们再来试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 t: 这个魔术是一个有名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所以这个环就叫做莫比乌斯环。老师手上还有一张纸条,看一下这张纸条会变成什么?(转两圈,变成两个连着的小环) t:这又是怎么变出来的?老师想先保守这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然后明天来告诉我们有没有成功,好吗?。
魔术妙妙手教学
拿出一副牌,让他人洗牌。然后你把牌摊开告诉牌是乱的,同时记住第五章牌。把牌收起来背面想上,然后把牌从左往右分成四叠,拿出第四叠翻开上面四张并且告诉他是什么牌,到这里你要做些掩饰就对她说“这样是不是很容易就知道牌?”然后拿出你手上的第一张牌,也就是你记住的第五张牌给他,然后猜出这张是什么牌,但是你做的神秘些,什么“脑电波”“心灵感应”等等。OK祝好运 重要的是一定要记住第五张牌并且自己把牌分成四叠
大班科学说课教案《神奇的魔术》
通过尝试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体会表演魔术的快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说课教案《神奇的魔术》,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发现魔术表演的秘密,喜欢探究魔术表演的奥秘。 2、通过尝试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体会表演魔术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未来的魔术师》。 2、每两人一块手帕、一枚硬币。 3、玻璃杯、盛有凉水的大水杯、明信片、水盆。 4、纸袋、宽大的外套、细长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音乐渐低,幼儿围坐在一起。 教师: 1、刚才进教室时听到音乐了吗?是很动感有些神秘的音乐,它的名字叫《未来的魔术师》。魔术师! 2、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在哪里看到过? (二)教师:魔术表演看上去感觉像有魔法哟!魔术师表演魔术时真的有魔法吗? 二、观察发现魔术的秘密。 (一)教师表演《听话的小磁铁》。 提问:猜一猜小磁铁为什么这么听话?(幼儿回答--请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来回答)教师:原来小秘密在这儿呢! (二)教师表演《百宝袋》。 提问:猜一猜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总结:其实魔术的秘密有时候就藏在特别制作的小道具里。 (三)教师表演《流不出来的水》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纸片托水:取一只塑料小杯,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纸片比杯口略大)。用手按住了硬纸片,迅速将水杯倒置。将按住纸片的手轻轻移开,可见纸片托住了杯中的水,使水不会流出)。 提问:猜一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魔术是运用科学的小道理来表演的。 教师总结:当然魔术师的手法应该很熟练,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 三、合作分享宝贝们今天爱动脑筋、勤思考,也积极回答问题了,表现很棒。那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表演给听课的老师,你们愿意吗? 五、结束语。 在科学区准备了几种魔术道具,小朋友可以试试。幼儿退场,出现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中感到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魔术还是太陌生,脱离生活太多了,所以表现得有点茫然,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甚至是直接给出答案。另外就是学习魔术时孩子们表现的不自信,这个和经验不多有很大关系。 教学措施: 1、让孩子们在活动前一段时间就有意识的看一些"小小智慧树"的小魔术表演。 2、让孩子们练习一个或两个简单的小魔术表演的经验。 3、在活动结束前可以有观看魔术大师的魔术,让孩子们有一个视觉上的提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由来】 孩子们都喜欢玩一些电动玩具,我们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车带到班里来。一天,杰杰又把他新买的小汽车拿来了,小朋友都争着玩,结果汽车掉到地上,电池被摔了出来,他不会把电池装上,急得都哭了。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电池不了解,没有成人的协助不知道怎样安装电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 (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电池的资料(种类、用途)。 (2)到商店观察销售的电池。 (3)科学区投放一些电动玩具、手电等物品。 (4)布置相关资料汇报墙饰。 2、物质上的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到的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手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电池。 (2)正负极标志图+ —。 (3)电池宝宝的课件。 (4)“小小电动汽车赛”的比赛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全班小朋友带来的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师: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东西都需要电池) (2)讨论:玩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钟表会走、手机能使用?它们的电池装在哪里?(幼儿说自己选择物品装电池的位置)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电池的知识。 1、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的准备交流有关电池的知识(种类、用途)。 师:孩子们,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一样吗?它们哪不一样?你对电池有什么了解? 2、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搜集到了一些电池。刚才小朋友们也说电池有许多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干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蓄电池(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电池)。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吗? 3、说一说:哪种电池是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 (二)安装电池,找出电池的正负极。 小朋友们找的都很准,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使用什么电池,如果我们把电池从这些东西上卸下来,你还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装回去? 1、幼儿进行装电池比赛。 师:孩子们,我们有四个小组,电动玩具组、钟表组、家用小电器组、手机组,你最想参加哪一个组的比赛?(幼儿自由说) 2、幼儿自由选择比赛的小组。 玩具组装完电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车场地进行“小小电动汽车赛”,其余幼儿自愿为他们加油。 师:孩子们,我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小朋友的汽车不能走了,手机不能用了,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装错电池和玩具中的电池没有电了) 3、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让幼儿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车玩的时间长电池没电了、有可能小朋友把电池装错了、有可能玩具坏了)。 我们一起检验一下猜想的对不对。 4、请幼儿进行检验。(小组成员协助装错电池的幼儿重新安装) 5、交流经验:你是怎么装的? 电池该怎样装?为什么这样装? 教师小结:每块电池都有+、—两个符号,(出示正负极标志图+ —) +表示电池的正极,—表示电池的负极,我们在装电池的时候要看清电池和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 三、了解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师:孩子们,电池宝宝特别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我们和他打声招呼吧(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电池宝宝有话要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课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电池宝宝说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 2、引导幼儿讨论:废旧电池要怎样处理?(请小朋友想办法,随意说)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2、想一想以后还会有哪些电池?它们什么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轮子的作用。 2、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玩具、有轮子的盒子和没轮子的盒子。 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3、场地布置:运物路线(圆形、双圆)可接力的站点(两种颜色的点)。 4、区角操作材料:①图画纸、彩笔;②纸盒、轮子、双面胶、绳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儿作品)活动过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类游戏,讨论探知: 快速把它们放进这个篮子里。好,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到我这里来。《伸手招呼幼儿过来,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2、小朋友来看,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滚动吗?幼:他们有轮子。 3、师:哦!因为它们有轮子,所以才会滚动。那如果我们用长方形和三角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师:那有了圆形的轮子有什么好处呢?师:还有吗? 三、实验感知: 教师请幼儿分组推动有轮子和没轮子的盒子,然后报告试验结果,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1、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想一想,轮子还有什么作用呢?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轮子的。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去试一试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盒子更容易推动了吗?举起来让我看一看。 2、师:小朋友刚才都试过了,有轮子的盒子轻轻用力就能走很远,而没有轮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劲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看来有轮子的盒子要比没有轮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对比(轮子的省时省力的功能)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件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物品(儿童购物车和米袋)。现在我们来像运动员一样玩个接力赛,这里有两个跑道,一个跑道一组小朋友,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四组,我们按箭头的方向进行运物比赛,看看那个组能轻松获得胜利。①用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师:小朋友都参加比赛了,比赛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运物的时候怎么样做会既节约时间又力气呢? 五:拓展思维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根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在和妈妈奶奶逛菜场时,在帮妈妈奶奶捡菜时,都能看到各种蔬菜的根,但是,这个“看见”,是孩子的无意注意,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孩子的无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将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学中,从幼儿的第一次探索到他们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从他们的自我结合分组、组长的选出、工作的分工、回答问题的人选等等,教师都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孩子充分自由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根的不同形态,知道植物的根生长在土里。 2、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述,体验探索不同植物根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树根、黑板、篮筐。 2、园内种植园 3、幼儿问卷《列举三种根的样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树根,让幼儿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们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师小结:原来,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索 1、幼儿动手找青菜的根 (1)今天,我们来到了种植园,那你们知道我们的种植园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们真棒,那我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请你动手拔一拔,看谁的动作最快。 2、集合,提问:请你说一说青菜的根在哪里?你从哪里找到青菜的根? 2、小结:原来根喜欢住在泥土里。 (三)、第二次探索 1、请你说一说青菜的根长得什么样子。 2、小结: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边有许多小毛毛。 3、我们的种植园里有那么多植物,是不是每种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长的一样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发现根的秘密呢? 4、接下来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教案 ) 菜园里其他植物的根。要求:(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选好组长到老师这里拿筐。(2)每种植物只能拔一颗,并且拔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出示记录纸)(3)听到铃鼓声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儿分组介绍自己的记录(从幼儿记录的方法、形式上进行点评) 6、幼儿观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问:你们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们的根分别是怎样的?(每组一个代表发言回答,其他组员补充) 7、根据幼儿观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小结:我们今天都发现了根的秘密,想菠菜、青菜这样直直的根,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叫须根系。像萝卜这样的根粗粗大大的,叫变态跟。 (四)、结束 刚才我们发现了根的秘密,那你们知道根有什么用途吗?回家查查资料,我们下次再讨论。 五、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 : 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 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 (一)(PPT)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感官感知冷和暖,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2、初步萌发关心小围巾、大衣、热水袋等)、小动物玩具若干 活动准备 各种取暖的物品(手套、围巾、大衣、热水袋等)、小动物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师用冰凉的手与宝宝握手,引出主题: 比较谁的手冷?谁的手暖? 2、讨论:怎样让老师的手、身体变得暖暖的? 3、师根据宝宝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取暖物品,让宝宝感知暖(个别、集体)。 4、以小动物哭声引起宝宝的注意,引发宝宝为小动物准备过冬的物品。 5、游戏:小动物过冬 引导宝宝做妈妈,为小动物带上不同的取暖物品。学说:宝宝,现在还冷吗? 6、表扬“妈妈”们的积极表现。动物的情感。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种的繁多。 2.喜欢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活动过程 1寻找、选择和确定要种的种子 为了寻找种子,我鼓励幼儿:“你觉得哪里有种子就到哪里去找一找。”为了帮助幼儿能够找到种子,我们专门就活动的意图、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以及配合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家长的反馈中,天天的妈妈不无感慨地说:“当我带孩子到超市后,他一直是那么兴致勃勃地在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瞪大眼睛,惊喜地说,‘妈妈.你快看,小种子就在这里!这些豆子.我们还能吃呢’。”田田寻找种子,是在植物园进行的。通过寻找,幼儿收集了大量的种子。我们选择哪些小种子来进行种植呢?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能开漂亮花朵的;有的说要能结出果实的;还有的说要像幼儿园里的爬山虎一样,能爬得高高的……最终我们确定了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变化比较明显、便于幼儿进行观察的扁豆、丝瓜和牵牛花的种子。 2.种植活动 种植小种子,都需要些什么材料呢?幼儿分组进行了讨论。在小组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幼儿认为种植小种子需要水、铲子、土、花盆、浇花的水壶、小水桶等。为了便于幼儿对小种子进行照料和观察.我们决定把它们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怎么把小种子种下去呢?幼儿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认为种植的过程应该是:铲土一挖坑一撒种一浇水。第一组孩子们认为还要做好观察的准备——准备“小种子”记录本。 种植活动开始了。幼儿还是以组为单位.有的负责撑住装土的编织袋,有的负责用小铲从袋中把土铲出,倒进花盆里,有的负责把花盆中的土砸实一点儿。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差把小种子种下去了。孩子们在花盆的中间用手指挖一个小坑,小心翼翼地把小种子放进坑里.然后再盖上一些土。该浇水了,这下可出了问题,刚埋好的小种子被水一冲。又露了出来。孩子们争论说。是把小种子埋得太浅了。找到了原因.孩子们又重新把小种子埋得深了一些,看到小种子没有再露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种子种好了.要对它进行观察.可看不到小种子怎么办?孩子们有的说:“用铲子把土挖出来,或者把土倒出来就可以看见了。”有的说:“可以换成一个透明的花盆,这样就能看见了。”经过讨论,幼儿一致认为把土挖出来是不可行的,换成透明的花盆也会打扰刚种下去的小种子。大家决定找一些透明的花盆.再重新种下一些小种子。可大家一种才发现:种在透明的花盆里.还是看不到小种子。见见说:“这个方法不行,玻璃是透明的.可土是黑色的,种子是浅颜色,它被土挡上了,还是看不见,这个方法失败了。”多多也说:“种子的四面都是土,上下也是.就看不见了。”我问大家:“我们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让土挡住小种子?大家可以试一试。”听了我的话.幼儿开始尝试着将种子放置在花盆的不同位置并热烈地讨论着。桐桐说:“可以把种子往上放一点,想看.把土一拨开就能看见种子了。”大家都觉得这样会伤害到小种子。见见提议说:“如果把小种子放到玻璃那儿,就是放在玻璃边上,可能行。”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着把小种子往玻璃边上挪。啊,终于看见了!幼儿高兴地欢呼起来。真正体验到了自己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纸宝宝跳舞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猜拳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和熟悉的游戏,当遇到意见不统一或者玩具不够分配时,他们会自发地用猜拳的方式来做决定。但是在猜拳的过程中往往会为输赢而引起争执,原因之一就是比几次,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常常会有孩子故意赖皮,最终谁输谁赢搞不清。“谁是猜拳高手”的活动就是帮助孩子们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学习使用统计的方法来记录比赛的结果,从而体验统计给人们的游戏、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游戏过程及结果,并尝试集体制作简单统计表。 2.感知统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萌发对统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笔若干;“猜拳高手统计表”若干;制作统计表的各种标记及材料;三张内容不同的统计表。 活动过程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幼互动游戏。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拳游戏吗? 你们当中谁是猜拳高手呢?一起来比一比! 2.幼儿两两游戏。 师: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更厉害。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谁是猜拳高手”的悬念,通过师幼间的互动以及伙伴间的游戏较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自由讲述游戏情况。 师:刚才你和好朋友比了几次,你赢了几次? (评析:在孩子们的表述中自然而然发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一共比几次没有达成共识,比赛次数太多搞不清,两人输赢的次数出现偏差,没有裁判难定输赢等等。) 4.师:是啊,怎样能让很多人一下就能清楚地知道你们是怎样比赛的呢?(幼儿讲述、集体讨论) (评析: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如记下来、画下来、贴五角星等等,最终达成“把比赛的过程记录下来”就能让很多人一目了然的共识。) 动脑思考,初步尝试 1.提供统计材料,幼儿两两讨论统计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纸、笔还有贴纸等。现在请你和朋友商量一下,比赛时准备怎样来记录呢? (评析:第一次记录基于每个孩子已有经验具有差异性的考虑,教师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记录的方法和工具,尝试进行记录。让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回忆和运用,为下-个梳理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①两个朋友进行比赛; ②比赛情况记录在一张纸上; ③听到铃声比赛结束。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一个收拾材料,一个上前贴记录纸。 (评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也要注意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里教师一连提了三点操作要求,一方面是为了让活动有序有质地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做事秩序感。) 3.幼儿第二次游戏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探索方法,集体优化 1.展示幼儿记录表。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并对此进行引导和梳理。 师:刚才的比赛真精彩,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了下来。现在说说看,你是怎样来记录的呢? (评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考量。因为幼儿的记录可谓五花八门,是教师不可预设的。在幼儿讲述时,教师既要尊重幼儿,又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向,积极帮助、优化他们的原有经验,提炼出统计表的各种要素,如比赛名称、比赛选手的学号或姓名、比赛次数、胜利的总数等,最后形成一张“猜拳高手”统计表。各种记录的要素都是来源于幼儿自己的原有经验,这样才能凸显出此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引导幼儿认真地倾听,建立有序的课堂,保障活动的有效性。) 结合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体讨论制作统计表。如:通过讨论,比赛的整个过程可以用表格来显现,出示一张空白表格,这张表格是用来记录猜拳比赛的。在表格上方贴上比赛的内容。接着幼儿每说到一个元素教师就用卡通符号的形式来表示:比赛的最终输赢用手形V来表示,比赛者姓名用娃娃笑脸来表示,比赛的次数用数字来表示。 3.教师小结: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为比赛设计了一张“猜拳高手”统计表。我们的表上需要有比赛名称、比赛选手的学号或姓名、比赛次数以及胜利的总数。 验证使用,体验便捷 1.师幼商讨记录符号。 师:我们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呢?赢了怎么记?输了怎么记?打成平手又怎么记呢? (评析:这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孩子的意愿能自由达成。比如:有的说用不同的形状做标记来记录,有的说用打钩和打叉的标记来记录,还有的说用数字来记录,赢了加1分,输了减1分等等。) 2.教师与一幼儿互动游戏,进行示范记录。 (师幼比赛记录结束后)师:从表格上看是谁和谁在比赛呢?比了几次?比赛结果是怎么样的? (评析:师幼之间的比赛,将活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看着比赛孩子们自己也跃跃欲试。观看比赛以及记录的过程,不仅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记录统计表的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新的统计表能让比赛过程和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2.提供新的统计表,幼儿再次找朋友.两人一组游戏并进行记录。 3.展示各组统计表,观察并说说他人的游戏情况。 (评析:在这次比赛后,孩子们饶有兴致地相互查看他人的统计表,在表上了解他人的游戏情况,真切感知统计表的使用给游戏带来的方便。) 4.教师小结:有了这张统计表,让我们对比赛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看来统计的方法很有用。 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师:统计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游戏中,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 师幼共同讨论、讲述:生活中的统计表是怎样记录的。 (评析:在这里教师出示的三张生活中的统计表,如奥运会奖牌榜、九月天气统计表等,能让幼儿回归到生活中来,在生活中了解统计表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统计无处不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找一找不同的统计表,把它介绍给小伙伴们。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操作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物质准备)每人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杯子,吸管,粉笔人手各一份,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已经吹起来的气球,直观演示引出课题,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气球为什么是胖胖的?(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吹起来的气球里面有空气 2.出示问题,幼儿猜想。 气球娃娃为什么扁了?(幼儿回答)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的想法可真多,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会不会跑到我们的身体里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找空气宝宝’。 二.实验操作 (一)身体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 (1).首先要把吸管插入水中,然后向里面吹气,注意吸管只能用来吹气,不可以洗水。 (2).吹的时候要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3)吹的时候力气不要太大,不要把水弄洒。 2.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杯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里有空气。 (二)粉笔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中,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2.幼儿分别把少量粉笔慢慢放入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粉笔里也有空气。 (三)身边的空气 1.教师引导,幼儿示范抓空气。 2.幼儿分别拿塑料袋进行操作,感知身边的空气,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空气。 三.亲身体验,感知空气的作用。 1.小朋友知道空气的作用吗?下面请你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你闭上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用手捂住鼻子,有什么感觉?(憋气,不舒服) 2.教师小结:其实不光我们人类需要空气,小动物和小花小草也需要空气,那你知道空气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教师出示放风筝,降落伞的图片。空气宝宝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朋友都想和它成为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用塑料袋到户外抓空气,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1、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 的。 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就成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这一角色的转变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长大的自豪感。该活动意在指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发现自己在身高和体重上的变化,形象地感知到自己长大一岁了。指引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和方法测量身高、腰围等,激发幼儿自主展开探索活动,让幼儿在与伙伴相互测量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比较和记录的方法。长大是一个过程,希望通过活动帮助、促进幼儿独立、自信、自主意识的建立,并使这些品质一直伴随幼儿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绳子、毛线等测量人的身高和胖瘦。 2.学习简单的比较和记录的方法。 3.感受相互测量的乐趣,感知相互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幼儿每组一张身高记录纸,一张胖瘦记录纸,一盒水彩笔。 2.长短不一的尼龙绳、毛线绳若干:提早在相应高度的墙上贴上白纸。 3.《高人走,矮人走》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音乐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伴随《高人走,矮人走》音乐,带领幼儿交替变换动作做踮步、屈腿下蹲走等进入活动室。 (评析: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高、矮的变化,激起幼儿对高矮的探究欲望。) 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跟着音乐模仿了高人走、矮人走,我们班小朋友个子一样高吗?谁最高? 幼儿自由讨论、推荐出自己认为最高的小朋友。 2.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身高?还有什么方法? 幼儿提出测量方法:背靠背比一比;用东西量一量(尺子、绳子、本子、书……);靠墙比一比。 幼儿每说出一种方法,教师就请幼儿上前来试一试。 提示幼儿在测量时注意:①站直;②从下往上沿身体中间脊柱部位测量;③靠墙比时两人站在同一位置。 3.组织幼儿分成5组尝试测量身高,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测量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①小朋友们学会了这么多测量身高的方法,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测量一下身高。 ②出示身高记录表,激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测量结果。 ③请各组幼儿按从高到矮排队,检测刚才的记录是否正确。 探索测量胖瘦的方法 1.教师指导幼儿思考:想知道伙伴的胖瘦应当测量哪里。 2.请幼儿互相探索测量方法。 提示幼儿在测量时注意:测量腰围时应注意从哪个地方开始测量,到哪个地方结束。 3.组织幼儿测量腰围。 幼儿自由取尼龙绳、毛线绳等不同长度的“量具”测量彼此的胖瘦(腰围)。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评析:《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以上两个环节,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中运用多种方法测量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胖瘦,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同时将身高和胖瘦记录表设计成两张独立的表格,并在每次测量活动时分发相应的记录表格,避免了幼儿出现记录上的混淆和差错。) 健康教育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可以使自己长高、长胖,怎样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评析: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不挑食、不贪食、勤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好习惯的重要性,使本次活动得到升华。)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操作各种不同材料(书、本子、铅笔、枝条、纸等),在活动室测量室内物品,到户外测量大树等。 2.在益智区投放皮尺、直尺等长度测量工具,教幼儿学习精确测量和认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孩子们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 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 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 (四)动手尝试。 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 (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 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四、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进入大班后,运动能力不断增强,动作更趋灵活,但对身体关节的作用及保护方法了解很少,特别是冬天的活动中容易造成运动中关节拉伤、摔伤和碰伤。由此,通过有趣的关节游戏,关节表演等内容,使幼儿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的作用,学会在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身体中的常用关节。 2、情感目标: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懂得孝顺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技能目标:学会简单的保护关节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身体中的常用关节,学会简单的保护关节的方法活动准备纸筒若干,机器人两个,幼儿游戏中玩耍需要的光碟,人体模型。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音乐:小毛驴 进场基本环节: 一、(助教扮的机器人在门外敲门)很重的敲门声,小朋友们上位,机器人进来。 (1)向小朋友们道歉;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 (2)引出机器人和我们的不同, (3)请工程师把机器人改造得更灵活。 二、利用人体模型讲解关节 (1)教师讲解,让小朋友找自己身上的关节 (2)请小朋友找老师身上的关节,找到的小朋友在关节处粘一个标记。 三、探讨关节的作用。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1)请小朋友一手按住下巴一手捂住额头,知道关节的动与不动。 (2)请一个教师上来表演,闭合下巴关节,引出此关节可以说话吃东西。 (3)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戴上纸筒吃苹果,知道肘关节可以弯曲。 (4)请机器人和小朋友比赛运球引出关节可以让我们更灵活。 通过以上表演总结我们人体如果没有关节就不会说话,不会吃饭,行动起来就很不灵活方便,所以说关节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护好关节。 5、保护我们的关节。关节对我们这么有用,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要让关节拉伤或者扭伤了,不要推撞小伙伴,老师把小朋友玩耍的情况录下来,看看谁没有保护好他们的关节,并且请他们以后改正。 6、改进了的机器人进场。启发幼儿观察现在机器人和刚才机器人的不同点,机器人邀请小朋友(自选纸筒套在身体的关节处)一起跳舞。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 浸泡时间大概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力及其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雨鞋、运动鞋、凉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磁带。课件:走冰、滑板车、汽车 4、彩笔、鞋底(五花纹)图样与幼儿人数等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讲述小强只穿了丝袜跟妈妈比赛爬长城输于妈妈的故事,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感知体验、尝试操作。 1、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2、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这鞋子跳舞,会有什么感觉? 3、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4、言语活动:比较鞋底花纹的式样 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像蚯蚓鞋。我鞋底的花纹是一粒一粒的,像小圆点。 5、操作体验: (1)请小朋友一只手套一只鞋子,在地上摩擦,感觉一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鞋底有了摩擦力,我们走路就不那么滑了。 (2)交流故事的因果 小强只穿着丝袜爬长城为什么比不过妈妈? 结论:鞋底有花纹,摩擦力大,走路就不滑;丝袜很光滑,摩擦力小,走路就很滑。 6、生活联想: 播放课件: 1、为什么冬天在冰上行走容易摔倒? 2、为什么汽车行驶是非常稳又容易刹车? 3、为什么滑板车在路上滑得快? 言语活动: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是滑的?哪些是不滑的? 7、自我设计: 请幼儿在鞋底上设计自己最喜欢的花纹。 三、情感教育: 把自己设计得漂亮鞋底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手拿作品走出教室。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是非辨别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电视中也时常有社会公益广告宣传,他们有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后,知道人类愿意生活在美好的绿色环境中,对于脏、乱、差要积极想法整治,并将自己喜欢居住在美丽家园的心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初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要求: 1、通过活动,鼓励幼儿创造画出美丽的家园,培养幼儿运用色彩表现美的能力。 2、知道地球是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初步培养幼儿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大胆运用绘画手法和协调的色彩表现人们喜欢居住的环境。 活动准备: 地球仪,有关地球的录象;范例,绘画用品。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感知、交流------体验表现------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1、出示地球仪,问:“这是什么?是谁的家?” 2、:这是地球,是人类、动植物的家。 二、感知地球环境,交流环保经验。 观看两段录象(美好家园和脏、乱、差的环境),组织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我们喜欢生活在花园般的地方,那儿空气清新,既干净又美丽。 2、你不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我们不喜欢生活在又乱又脏的地方,那儿没有小鸟,没有花、草、树木。 3、怎么样将它变得既干净又美丽呢? :废气、废水不可乱排放,不乱扔垃圾,多植树绿化,交通工具使用无污染的能源等。 4、:地球只有1个,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气清新、干净、美丽的家园,人类和动植物才能快快乐乐。 三、体验美丽的家园,表现美好的愿望。 1、你想象中的美丽家园是怎样的?(幼儿介绍) 2、教师示范讲解:绿色的大地、树林;兰色的天空、海洋。绿、兰表示清洁、干净;红、黄、橙表示美丽、幸福。 3、幼儿绘画: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并用色彩来表现。 四、延伸活动 1、幼儿作品、创作绘画、色彩表现。 2、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努力将地球建设得更加美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准备: 1.“主蜡烛”一支。 2.幼儿每两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托盘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两只、碗两只、泡沫块、颜色水、抹布等。 过程: 活动一 看蜡烛燃烧 1.引出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固定蜡烛?(如插在泡沫块上或小瓶子里。) 2.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点燃蜡烛? 3.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火焰会随风“跳舞”;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股特殊的气味,等等。 活动二 自制蜡烛花 1.幼儿手持燃烧的小蜡烛,将蜡烛油滴到盛有清水的碗里。 2.观察“水中蜡烛花”,说说它像什么,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它会像荷叶那样飘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3.尝试将蜡烛油滴到黑纸上、蓝布上,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三 蜡烛熄灭 1.请幼儿先将两支相同的蜡烛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块上。 2.请幼儿分别点燃蜡烛并罩上玻璃瓶,观察并介绍看到的有趣现象,如瓶身会发烫、瓶壁上有水蒸汽、火焰是慢慢熄灭的,等等,鼓励幼儿讨论其中的原因。 3.请幼儿两人一组,再次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一大一小两只玻璃瓶,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互相讨论实验结果。 活动四 水中的蜡烛 1.在托盘内倒人浅浅的一层颜色水,然后点燃放在水中的蜡烛,再罩上玻璃瓶,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熄灭后瓶外的颜色水进入瓶子内壁的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这瓶壁上的水是哪儿来的?为什么? 建议: 1.材料中提供的“主蜡烛”由教师点燃,幼儿可以在“主蜡烛”上引燃小蜡烛,以避免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等引火工具,保证操作安全。 2.当幼儿解释错误时,教师切勿当场纠正,可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在再次实验或寻找相关资料后,再进行讨论。 3.本活动适合在区角或分组活动中进行。因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故活动应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现象为主要内容,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交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一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一试,做一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一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 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兴趣进行影子创意造型。 2.探索发现影子的重叠与错位现象。 重点难点: 进行影子创意造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电子资源《影子变魔术》、礼帽、木棍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欣赏电子资源中的图片,感受影子造型的美。 2.这些影子造型有趣吗? 3.这些影子造型和它们的主人一样吗? 4.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妙的现象呢?大家可以猜一猜。 二、幼儿用书,尝试发现叠影与光影错位的现象。 1.除了大人能玩影子造型的游戏,小朋友也可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们能做出这样的效果? 2.有两个小朋友,为什么影子里只有一个脑袋一个身体? 3.小朋友没戴帽子,为什么小朋友戴着帽子? 4.为什么小朋友没牵手,影子里却可以握手呢? 三、幼儿结伴尝试进行影子造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找你的小伙伴进行影子造型吧,看谁的造型最有意思。 2.如果需要道具,可以向老师提出。 四、对幼儿的影子造型讨论,激发幼儿更多的思考。 1.你和谁做了影子造型?你们的造型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做出造型的? 2.谁的影子造型最有趣?为什么?他们是几个人进行造型的?少一个人行不行? 3.身材不同的小朋友能不能在一起做个造型?怎么利用他们身材高矮胖瘦不同的特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蚂蚁爱吃什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蚂蚁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对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蚂蚁若干只、透明玻璃瓶、矿泉水瓶、放大镜、昆虫盒若干个、饼干屑、糖、盐、勺子若干个。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小蚂蚁最爱吃什么? 幼儿讨论。 (1)我发现蚂蚁爱吃肉。 (2)我发现蚂蚁爱吃蜂蜜。 (3)我还知道蚂蚁爱吃饼干屑。 试一试,做一做。 (1)将饼干屑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2)将糖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3)将盐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发现蚂蚁喜欢吃饼干屑。 (2)我发现蚂蚁也喜欢吃糖。 (3)我发现蚂蚁不喜欢吃盐,到处乱爬。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用的蚂蚁最好是成蚁。 2.实验用的蚂蚁不能喂得太饱,需要饿上半天,实验效果会更好。 小班科学活动――会“生锈”的苹果 一、活动题目 会“生锈”的苹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使幼儿感知苹果“生锈”的现象,使幼儿学会一些防止苹果生锈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意识。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盐、糖、碱、苹果、小勺、水杯、保鲜袋、带盖的容器等。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苹果切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色吗? 幼儿挖去苹果内核,观察苹果的颜色。 想一想,切开后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 幼儿回答: (1)切开的苹果放了一会儿,就变色了。 (2)没给切开的苹果盖上盖子。 探究的问题:怎么使苹果的切片不变色? 幼儿把糖、碱、盐变成糖水、碱水、盐水。 (1)把苹果切成薄片,分别放在糖水、盐水、碱水里。 (2)把苹果切成薄片,放进保鲜袋和带盖子的杯子里。 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1)我看到苹果在盐水里没有变颜色,在碱水里变色了。 (2)苹果在带盖子的杯子里变颜色了。 (3)苹果在保鲜袋里没有变颜色。 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 1.苹果的切片大小相同;糖水、盐水、碱水溶液的比例相等。 2.让幼儿观察苹果在空气中的变化时,挖去苹果的果核,时间短,效果明显。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弯弯绕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