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有代表性的动物纹瓦当是什么?
较有代表性的子母鹿纹瓦当,在直径仅十厘米的圆面上,塑出一只欢跳的野鹿,身边还带着稚气十足的幼鹿,偎依缠绵,有如离乳不久的幼儿,非常富有“人情味”。在造型上,塑造者把鹿的机灵活跃的性格加以夸张,使之占满整个圆面(图片中是一残瓦当),生气盎然而又装饰性强。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瓦当,但它却是可作为一件大型浮雕作品来欣赏的优秀艺术品。
动物纹装饰具体有哪些?
(1)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种想像的图案化的兽面。造型为大眼、双角并有鼻等,表现形式多为对称。常施于鼎的腹、腰及口下。《左传•文公十八年》载,“缙云氏有一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此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商至西周极盛,并多衬有云雷纹,西周后期,常用于器耳或器足上的装饰。(2)夔纹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常见于商代纹饰中。特征为一角、一足、张口、卷尾,一般多描绘其侧面。变化形象很多,如两头夔纹、蕉叶夔纹、三角夔纹、蟠夔纹等,以适应不同部位的装饰。(3)龙纹《说文》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是一种综合创造的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古人以它为最高祥瑞。龙头有双角,目如凤,身似蛇,多为蟠曲形状。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基本似蛇呈蟠曲状,有耳、无角、无足,龙身排列有两行规则的鳞纹。(4)凤纹凤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被尊为百鸟之王。青铜器上的凤纹,为羽毛美丽的鸟形,头上有上翅或下垂的羽冠,有的冠作三叉戟式,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凤鸟纹盛行于商至西周时期,商代多短尾,西周多长尾高冠。(5)蟠兽纹四兽相互蟠曲扭结组成,有的四兽头聚于中央,有的四兽头分散四方,一般为对称形式,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6)蛇兽纹两蛇蟠曲,两兽相对,蛇兽相联,中间填以圆点或三角纹,盛行于战国时期。(7)龟纹其形四足趴伏,伸头,拖尾,背上满缀圆斑或涡纹,多施于盘内,盛行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仍沿用。(8)蝉纹蝉体多作垂叶形三角状,无足,腹有节状条纹,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盛行于殷末周初。(9)蚕纹《说文》载,“蚕,任丝虫也。”头圆,两眼突出,体屈曲,似蛇,多用于器物口沿下或足部的装饰,盛行于商代和周代初期。(10)鱼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的有一个脊鳍并张口,形象较为生动,多装饰于盘内。(11)牛纹体多圆肥,大首、一角或二角,前足作跪状。(12)象纹《说文》载,“象,长鼻牙,南越大兽。”长鼻,象牙表现明显,象身饰螺旋纹,四周填云雷纹。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13)虎纹以侧面形构成,低首张嘴,尾上卷,两足,也有双虎组合成的圆形,从殷代中期一直流行到战国时期。(14)兔纹长耳短尾,盛行于商或西周初期。(15)勾曲纹中心一圆点,两边以线与另一纹饰相联结,另两边成勾曲状,盛行于战国时期。(16)窃曲纹由两端回勾或S形线条构成的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沿用。(17)弦纹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从一道至三道不等。盛行于商、周时期。(18)乳钉纹纹为凸起的乳突,呈单行或方阵排列。盛行于商周时期,殷周之际乳钉突起较高,周初多呈柱状形。(19)云雷纹是以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纹样,有的作圆形连续,称云纹;有的作方形连续,称雷纹。云雷纹常作地纹,以烘托主题纹饰。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20)鳞纹形如鱼鳞,作规则排列。早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21)重环纹由略呈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两重或三重,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盛行于西周中、后期。(22)贝纹以贝壳的形状连续排列,通常以二方连续纹样作边缘装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23)攻战画像纹真实生动地描绘惊心动魄的水陆攻战战斗场面,以河南汲县出土的水陆攻战的战国铜鉴最为典型生动。(24)人面形纹在商代的禾大方鼎上以人面形纹装饰于鼎腹中央位置,眉、目、口、鼻清晰,颧骨突起,目光平视,多为浮雕状。有的人面形纹头顶左右生有两角。(25)建筑纹一般多见于战国器皿,如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铜鉴,刻有宫殿图形;故宫藏战国铜钫也刻有宫殿图形。